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
英美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而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其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住房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对英美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美住房保障制度概述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英国人口迁移风险极高,政府通过修建廉租房屋,确保每个家庭都有住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包括社会房屋、公共住房和房屋通证等在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社会房屋由政府建设和管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或配租住房;公共住房是由私人开发商或非营利组织兴建,政府提供资金补贴或优惠贷款,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更为优惠的租金;房屋通证则是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使其能够在私人市场上租到合适的房屋。
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联邦住房管理局(FHA)、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以及住房金融机构等多方面参与。
FHA在1934年成立,目的是通过向贷款者提供低息贷款和担保,鼓励私人银行提供低息贷款,并监督和规范住房贷款市场。
HUD则是美国政府的住房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住房政策,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补贴和住房补贴等资助。
美国还设立了住房金融机构,通过向合格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购买自己的住房。
二、启示意义1.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满足需求英美的住房保障制度强调多渠道满足住房需求,涵盖了廉租房屋、公共住房和房屋通证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群体的住房需求,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也可以借鉴英美的做法,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如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公共住房,设立住房通证制度,提高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2. 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英美的住房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权益。
英国 住房制度 启示 建议
英国住房制度启示建议英国作为发达国家,其住房制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分析英国住房制度,并从中提炼出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一、英国住房制度概述1.住房市场结构英国的住房市场主要由私有住宅、社会住宅和公共住宅组成。
其中,私有住宅占主导地位,约占总住宅存量的70%;社会住宅主要由住房协会和地方政府提供,占比约为20%;公共住宅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占比约为10%。
2.住房政策目标英国住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的住房权利,提高住房质量,实现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住房支持政策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住房支持政策,包括购房援助计划、租房补贴、住房税收优惠等,以降低居民的住房负担。
二、英国住房制度的启示与建议1.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我国可以借鉴英国住房制度,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私有住宅、社会住宅和公共住宅。
在保障私有住宅市场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社会住宅和公共住宅的投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的住房需求。
2.优化住房政策目标我国应将住房政策目标转向保障公民住房权利、提高住房质量和实现住房市场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关注住房的可负担性、居住环境和住房质量,确保住房政策惠及广大民众。
3.创新住房支持政策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住房支持政策,创新住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居民住房负担。
例如,实施购房援助计划、租房补贴、住房税收优惠等,引导市场合理定价,促进住房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4.加强住房市场监管英国住房市场的监管经验表明,加强市场监管是保障住房市场公平、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完善住房市场监管制度,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5.提高住房租赁市场地位英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提高住房租赁市场地位有助于缓解住房供需矛盾。
我国应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长租公寓、租赁住房等,提高租赁市场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总结:英国住房制度在保障公民住房权利、提高住房质量和实现住房市场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英国、美国、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启示
英国、美国、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启示作者:肖淞元来源:《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05期一、英国(一)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产生1919年,英国政府开始建立初步的住房保障制度,原因有以下四方面:首先,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进入“3盎司黄金”(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盎司黄金)发展期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成为稀缺资源,在基本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拉动下,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构成因素之一。
其次,人们表达意愿的成本降低。
这一时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及选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公民能够通过投票选举来表达个人偏好和意愿,使人们对解决住房问题的要求能够影响议会和政府政治取向。
再次,稳定的实施机构降低了成本。
19世纪中叶,英国建立文官制度,使得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在执政党和内阁发生更迭后保持稳定,降低了行政成本。
最后,非营利住房合作组织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交换的交易费用。
从1844年开始,英国陆续成立了众多为改善无房者住房的住房协会,成为市场主要的住房开发者。
这些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的衡量和实施成本。
(二)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公共住房投入期1919年,英国政府开始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政策有:一是租金管制。
由区议会确定租金,房屋出租者无权决定租金,降低租房成本。
二是政府收购住房。
政府可以收购私有住房作为公共住房。
三是政府投资兴建公共住房,以合理的租金租给无房者。
这一阶段政府主要从租赁市场入手,增加公共住房供应,实现供求平衡。
区议员们为获取更多选票,以降低房屋租金换取更多支持,使得房屋租金收入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修和持有成本,极大地降低了房屋所有者投资住房和持有住房的偏好,最终导致他们竞相向政府出售住房。
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战争破坏,住房出现了严重的短缺,政府不得不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
经过多年的投入,英国公共住房占存量住房的比例由1950年的18%上升到1981年的30.3%。
英国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实践对完善我国住房的借鉴
德礼工党政府 经过激烈争论 和反复论证 .最 终出 台的住 房法案包括 2.2 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对我 国的借鉴和启示
“限制 房租”法案 、1946年住房法案 、1946年住房法修正 案以及新城 2.2.1 确立住房政策体系
镇 、郊 区住房规划 。
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 的一大败笔就是政策制定缺乏前瞻性 .没有
居民住 房的专门性 法律 我 国现行住房政策相关法律保障体系 尚不完 价格调控权威 :另一方面应加 强市场监管 .遏 制地方政府 的涨价博弈
善 .对经 济适用房 、廉 租房 等适用人群缺乏 明确法律规定 .从 而让 原本 冲动 。
’
不该 享受经济适用房 、廉 租房政策 的人钻 了法律空 子 .使原本为解 决 2.2.4 转变政府职能
中低收入者住房 问题而定 的住房政策变 了味 .为老百姓所诟病。
艾德礼政府时期 .英国各级政府 职能部 门在住房 政策执行环节扮
2.1.2 国家干预乏力
演的是执行者 、协调者的角色 严格履行着 政府 的社会保 障职能 。我国
近 年来 我国各大城市房 价持续走 高 .甚至 出现政府 越调控 .房价 当前 的住房形势 .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 ,地方政府则成为土地买卖 、房
项目钠
Sc科ience&技Tech视nology界 Visio n
科技 · 探索·争鸣
英国艾德礼政府住房政策实践对 完善我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的借鉴
丁 翌
(济宁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55)
【摘 要】战后艾德 礼政府大力建设廉租 房 ,一定程度上缓解住房危机 ;结合我 国住房 实际 ,借鉴艾德礼住房改革对完善 我国住 房保 障政策 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英国住房制度
英国住房制度英国住房制度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体系,涵盖了租赁市场、购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土地规划以及房屋维修等方面。
这个制度旨在向公民提供各种类型和价格的住房选择,确保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适合自己的住房。
首先,英国的住房市场包括租赁市场和购房市场。
租赁市场提供了灵活的住房选择,人们可以选择长期租赁或短期租赁。
在大城市如伦敦,租金相对较高,但相对较小城市,租金要低一些。
购房市场则提供了购买住房的机会。
人们可以选择购买自己的住房,这在英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
其次,英国还有保障性住房制度,即为有特殊住房需求的人提供廉租房或社会住房。
这些特殊需求可能包括低收入家庭、残疾人、老年人或其他困难群体。
保障性住房由政府或非营利性组织提供,以确保这些群体可以获得负担得起的合适住房。
此外,英国的土地规划也对住房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规划确保住房开发与城市和乡村的规划保持一致,以最大限度地提供适宜的住房。
土地规划考虑到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在确定住房发展区域和规模时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英国还有一些重要的房屋维修制度。
房屋维修保证了住房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房屋的基本设施和结构得到正确维护和修复。
这些制度包括房屋检测、保险和房屋维修基金等。
整个英国住房制度的运行由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社会住房组织和私人租赁市场等多个参与者共同组成。
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来规范住房市场,保证公平和合法。
房地产开发商和租赁市场则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来提供适当的住房选项。
而社会住房组织则通过收取租金和政府补贴来提供保障性住房。
总的来说,英国的住房制度致力于确保人们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适宜住房。
通过提供多样性的住房选择、保障性住房、土地规划和房屋维修等方面的措施,英国住房制度将每个人的住房需求纳入考虑,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作者:鄂少卿来源:《财讯》2016年第34期英国住房保障经济性英国住房制度的演变在1919年以前,英国奉行古典自由经济主义,这一阶段,由于产业革命大量失地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催生了住房租房市场的发生发展,政府对此没有进行有效干预,使得租金高涨,人民怨声载道,政府也因此饱受批评。
从1919年到1936年,政府开始介入住房市场,主要是建设公共住房以及进行租金限制。
1936年到1978年,政府在前面政策的基础上实行了鼓励无房居民购买公共房屋的政策,以此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等到1978年底,已经有大约58%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从1979年开始到90年代末,英国有进行了一次住房改革。
之前由于公共住房的大量存在,政府每年要为此提供高昂的财政补助,以维持低租金,这项开支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迫使政府开始变革。
同时由于这一阶段英国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开始实行紧锁的财政政策,住房制度就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改革方向。
主要方向是鼓励居民购买住房或者自建,这一改革大大加快了英国人的主要拥有率,促进了居住环境的改善。
住房福利制度英国的住房福利制度是公民普遍的享有住房福利,具体来说居住方式主要有三种,自有住房,租住私房,租住公房。
为保障公民的居住权,英国政府设立与此相对应的三种福利体系:(1)租住公房的福利。
这一部分的福利主要是政府补助,使得公民的租金与市场上相比极其低廉。
对于每套公租房,首先政府要进行评估,得出一个公平价,如果这个价格高于了政府的福利性租金,则会按照租住者的实际情况在公平房租基础上进行优惠。
同时制定了福利住房标准,高于这一标准的租金相应提高,低于的相应降低。
(2)租用私房的福利。
租用私房的公民,政府会为其提供现金补贴,具体标准会参考公租房的福利住房标准,以此来减轻居民的租金压力。
(3)自有住房的福利。
购买首套住房的居民,在办理抵押贷款之后可以减免部分税收,同时以后的还款当中还会得到一部分补贴,对于年轻的购房者难以得到住房贷款的,住房还将负责为其发放贷款。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BHSS的新兴发展之三
总体看来,BHSS的主要政策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房保障法规政策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国住房保障法规所形成的具体政策与制度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
但从整体上看,英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与制度的改革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从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住房发展到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住房问题,其法规政策特点主要表现有:1.政府调控政策在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央政府,但中央政府只进行适度调控;地方政府作为住房保障政策的执行者,起着直接和关键作用。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协同调控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住房政策的实施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负责住房分配、管理和租金制定政策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和执行;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之间通过调控执行相互配合,构成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发挥很大的作用。
2.市场调控政策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并结合引导和管制政策,直接供应和间接补贴双管齐下。
因此市场调控政策主要从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入手,通过调控税收、土地供给、信贷成本和银行利率等手段平抑投机性购房。
房地产市场主要调控手段,例如:一是通过征收空置税或空房税和对非土地所有者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交易税,抑制投机;二是利用利率杠杆抑制需求;三是增加房源供给,在城市改造中夷旧建新时给予政策扶持;四是英国的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各金融机构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资金来源及用途受到严格限制;五是政府通过立法引导住房协会、私营公司等的住房建设和投资方向,通过行政手段赋予住房协会更多支配和管理社会分房的权利职能,并要求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时须配建固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除此之外,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标准和租金也有着苛刻的要求,从而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
3.住房建设政策所谓住房建设政策主要涉及的是确立建房主体地位,住房法与城镇规划法勾连、规制房屋建设标准的制度。
英国的住房保障法规首先明确由谁来建设房屋、建房的选址以及标准问题,因而住房建设政策是保障性住房法构建的一个部分,住房建设政策规定了住房建设的主体、选址和建房标准的内容,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法的首要标志。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高水平干涉
出售 、 住房福利金 以及政府提供净
值贷 款 用 于 购 买 首 付 等 )
投资的分配 。 住房资金主要在 中央政府 的公共开 支中列支 , 每年 政府投资 占住房总投资 的比重一般 为 2 2 %一 3 5 %左右 。按照英 国 以前的经验 。 政府通过规划 手段 。 强制要求新 的住宅建设 项 目必 须有一定 的低 收入 居 民住房 .这 个 比例一般 占项 目建 设总量 的 1 5 %一 5 0 %。分 散建房可以有效解决原来公房建设 中存 在的众多 社会问题 , 有利于协调社区的贫富分化 , 有 助于社会 和谐 。
英 国在住房福 利 中设置 了防止人们 因住房支 而沦为贫 困 的机制 , 规定 居 民在享受 了标 准住房福利 时 . 如果扣 除 自付房租 后, 其 实际收入低于贫 困线 , 可进 一步得到住房补 助。对于收入 已经低于贫 困线 的家庭 . 除了提供 “ 标准住房福利 ” 外, 还以社会 救助方式增加福利 。 对居住 自有房 的贫 困户 . 每年提供 固定数额 的修缮费和保险费 , 以防止住房质量下降 。 二、 英 国以前 年度住房 保障财政政策
3 . 为 自有住 房居押 贷款且是购买第 一套 自有住房 的居 民 。减免 住房抵押贷款所需 支付 的税收 ,税后 收人用 以支付利 息的部分 还可以得到税收补贴 。 对收入较低 、 年龄较轻的首次购房者及不 能得到建筑协会贷 款的购房者 . 采取 固定利率 的办法 , 由当地地 方政府提供贷款 。
英 国 住 房 福 利 体 系 英国 的住房居住 方式分为三种类 型 : 一是 自住住房 , 二 是租 住私 房 。 三是 租住政府公房 。为保 障公 民的居住权 , 政府采 用了 与居 住方式相对应 的 、 分层次 的住 房福利体 系 , 具体有 以下 几种 类型: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四)
□王志成/编译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四)随着英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住房金融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
不论是国家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还是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质量都离不开住房金融的大力支持。
在英国的住房改革中,政府财政、专业金融机构、住房协会与房地产开发公司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加上住房融资模式的多元化畅通,为英国保障性住房自有化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支持。
目前英国比较成熟的保障房融资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财政拨款模式。
英国在财政融资方面,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
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投资主要是包括公益投资和金融支持。
而中央财政主要采取二种补贴方式,一是拨款给地方政府;二是补贴非赢利组织(主要是住房协会)。
例如英国政府扶持非赢利组织兴建的可支付住房和对低收入者的租金补贴,伍一直保持在政府财政支出的5%左右。
二是固定资产模式。
英国住房保障工作的具体安排都是由地方政府来完成的,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
其中包括土地和房屋的收购、住宅的新建和翻新、住宅周边公用设施的修建和其他固定资产项目。
如2015财年,在英国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预算中,各类住房新建、翻建和维护的分项支出仍是主要部分,其占比达四分之三强。
三是公私合作模式。
公私合作模式(PPP 模式,也称PPP融资,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PPP模式起源于1982年英国的“公共私营合作”的融资机制。
PPP模式是一种政府部门与私营机构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采购模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具体融资模式的总称;但是PPP 融资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资金价值(VfM)。
1999年英国将PPP 融资应用于Livable类保障住房项目中。
多年来英国的实践表明,在高房价地区采用PPP 融资模式,能够以合理的支付水平和有效的方式实现公共部门的社会保存障住房投资目的,通过合理分担风险提高资金价值。
英国的住房政策及其演进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也是最早产生住房问题的国家。
工业革命,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供给不足,拥有土地的城市居民趁机高租盘剥。
英国政府于1915年通过了《租金上涨和抵押贷款法》,开启了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先河。
二战后,由于大量住房被摧毁,英国陆续经历了住房供求总量矛盾占主导,住房供求结构矛盾占主导及住房公平与效率问题占主导的过程,英国的住房政策演进也因此而沿着前文所述路径前行。
截至2004年,英国的住房自有率达到70.5%。
剩余的29.5%的租赁住房中,住房协会和地方政府所拥有的廉价出租房屋占比达到65%。
(一)当前英国的住房供应体系如下图所示:在英国,地方政府负责修建保障住房,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家庭;民间住房协会修建社会住房,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家庭或少量中高收入家庭;私营开发商则为中高收入家庭建设市价商品房。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并向地方政府和住房协会提供建房补助,以降低住房建设成本;同时还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房租补贴和购房优惠。
民间住房协会具有双重性质,既参与社会住房建设,又吸收居民存款并为居民提供低息住房抵押贷款。
中央政府减免住房协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商业银行则为私营开发商提供开发贷款,并为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
(二)英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进1.1946年以前,限制租金和小规模保障住房建设阶段1946年以前,英国60-90%的城市人口租赁私有住房。
而在1915年之前,这一比例最高达到了90%。
私有房主处于垄断地位,高租盘剥;而且一战结束后,大量军人复员急需住房。
为此英国政府推出了以租金管制为核心的住房政策:●∙房屋租金由所在地议会或政府决定;●∙不能随意买卖二手房,多余的房子只能卖给政府或租住该房的居民;●∙地方政府兴建保障住房并出租,中央政府提供建房补助;●∙政府提供的住房仅限给劳动家庭。
(2)1946-1969年,大规模兴建保障住房,并补贴私有住房建设二战期间约71万多幢住房被摧毁,军人复员和人口增长高峰期需要大量住房,住房短缺问题极其严重。
英美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英美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尽管英美住房保障制度与中国的社会背景、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以下是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启示:1. 国家的责任理念。
英美国家都对住房保障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规定,将其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责任。
政府通过公共住房、租赁补贴、低收入家庭免费房屋修缮等措施来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做法,通过加强政府投入,规范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形成更加完备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2. 去低效补贴、转型为租赁市场。
英美国家都认识到过度补贴购房是一种低效的方式,因此采取了鼓励发展租赁市场的策略。
这种转型对于我国促进住房供给、改进物业管理、打击房地产投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如此转型需要从政策、体制、市场、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3. 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英美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注重保障民众的生存和发展,强调居民的人性尊严和基本权益。
这些政策体系包括了各个阶层和人群的需求,包括流浪汉、青年和老年居民等。
我们要从这些经验中得出启示,构建以人为本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民住房安居。
4. 建设住房服务体系。
英美国家注重建立健全的住房服务体系,公共租房服务、长期储蓄制度、住房补贴等服务机制使居民享受到优质住房。
有关住房市场信息透明度的标准化、公共数据采集和评估系统的建立、可负担住房的金融支持等内容在这些国家也受到极大的关注。
我们也要在建立健全住房服务体系、完善住房市场信息透明度和规范住房金融支持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
5. 加强住房保障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住房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英美国家在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中,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城市规划的决策、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因素,以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住房保障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让住房保障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英美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给中国各地提供了很多启示,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两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套用他们的经验,而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政策。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一)
□王志成/编译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一)位于英国伦敦城郊圣乔治小区的菲尔德住宅,是当地政府房屋发展委员会新建成一个典型的共有产权房建筑。
该小区是两幢粉红色的塔楼笼罩着一排排白色和红色相间的民居套间房屋,它们不仅仅是民用房屋,更是伦敦市房屋信托委员会建造的新型保障性房屋。
虽然这些民用新房屋看起来有点像私人开发商的样板间,但它们在伦敦悠久历史的古建筑中引领着新潮流。
它们都配备大型停车位和精心照料的花园,屋顶上都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年轻的房主菲尔德•莉莲女士正在客厅与《妇女界》记者玛琳娜闲聊。
莉莲女士告诉记者:“拥有这座房屋是菲尔德与我的幸运,我们赶上了英国首相办公室房屋发展委员会颁布的《2017年LTRBA (长期先租后买)计划》,即适用于英国城市政府住房协会提供长期先租后买的信托保障住房,先付一些少量的中间租金,五年后再进入新房购买计划。
”记者玛琳娜认为:这些新型保障性住宅是英国脱欧后新一届联合政府期待拉动经济与市场的新靓点,它正在引领着未来英国的人居时尚与潮流。
42“英国住房保障制度(British Housing Security System,简称BHSS)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英国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菲尔•琼斯教授认为:在限制政府开支平衡预算的撒切尔夫人经济学的时代,英国政府要求各地房屋发展委员会(BHDC)通过将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资金和租金补贴纳入财政预算的方式,实现该项支出的稳定化、常态化;并要求BHDC将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
同时还本着惠民的原则,允许各地BHDC的租户以很大的折扣购买他们的房屋,这些政策使得保障性住房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和失业者的庇护所。
但是,长期以来英国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制定GDP增长目标不同,各地制定保障性覆盖率目标都显得保守,仅限20%左右,仅个别省份或城市把保障房覆盖率提高到了25%以上。
“各地如此千篇一律的目标合适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房价水平不同,收入群体间差距不同,各地保障房覆盖率应存在很大的差异,”琼斯教授指出,“一些大城市,房价过高,居民收入增长大大慢于房价上涨GDP增长的速度,中低收入家庭买房或租房成本过高,20%保障房覆盖率便显得很不够,需要提高到30%以上或更高的覆盖率。
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目前,英国居民中有近70%的居民拥有自有住房产权,另外30%的居民租赁住房;其中,20%的居民从当地政府租赁公有住房、10%的居民租住私人房屋。
英国有关方面认为,这种住房消费格局,是长期以来英国住房政策特别是公有住房政策实施的结果,与英国居民希望拥有自有住房的传统观念也有密切关系。
(一)分层次的住房政策。
在英国,有三个政府部门与居民的住房问题有关:一是英国财政部,主要是通过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及合适的利率政策,保证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逐步提高,保证居民购房贷款的还款额不发生大的变化。
二是英国环境、交通和区域部,主要负责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核心是财政预算中公房建设与维修资金的分配;以及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改革之后公房优先购买权政策的实施。
三是社会福利保障部,主要涉及贷款居民失业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会同一些保险机构帮助居民还款,使居民不至于因短期的支付能力问题而失去住房。
此外,地方政府还将通过规划手段对住房建设进行管理。
英国的住房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市场交易政策和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政策。
(二)公房建设及改革。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破坏,英国住房严重短缺。
政府采取了以集中建设出租公房为重点,大力促进住宅建设、增加住房供应的政策。
主要方式是,环境交通和区域部根据中央财政每年的建房预算安排,综合各个地方政府的建房情况和低收入居民住房需求情况,按年度向地方政府拨款,由地方政府负责进行公房建设。
政府建房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住房供应,对于解决当时的住房短缺问题,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低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公房建设速度太快,房屋质量较差,维修养护负担很重,1980年,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
当年修改的《住房法》规定:凡租住公房的住户有权优先、优惠购买其所住的公房,即“优先购买权”政策。
“购买权”条款规定:租住公房的住户,住满两年后即有权以优惠折扣价格购买所住的公房。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政策评介
意增加租金牟取暴利
2 政 府 干 预 加 强 直 接 参 与 建 房 ( 1 9 1 9 年~1 9 4 5 年)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和实现工业化 的国家 。1 9 世纪 中后期 . 繁荣的工业经济吸引了大量农 业人口及外来移民向城市迁移 ,使城市
化 水平 迅 速 上 升 。快 速 的 城 市 化一 方 面 叉 可 经 济 发 胀 、地 价 攀 升 造 成 住 房 供 应 紧 张 、居 住 条 件 恶
化 。住 房 问题 的 日益 严 重 引 起 了 社 会 各 界 的 关注 ,政 府 也 不 得 不 寻 求 措 施 进 行 干 预 并 由 此 开 启 了 英 国 调 控 住 房 市 场 的 先 河 。住 房 作 为 人
洪亮平 何艺方 I H o n g L i a n g p i n g H e Y i f a n g
摘要 英 国 是世 界上最 早 建立住 房保 障 制度 的国 家 本文介 绍英 国 住房 保障 政策 的沿 革 ,分析 英 国的住 房供 应体 系与 住房 保障 形式 通
过对 英 国在 住房 保 障领 域经 验 的总 结 从 住房 法律 体 系 政 府在 住房 保 障体 系 中的作 用 、住房 管理 机 构 住房 金 融发 展 、住 房保 障的 针对 性等 方面 为 中国 的住房 保 障发展 梳理 可资 借鉴 的 内容 。 关键 词 英 国 住 房政 策 住房 保障
Ab s t r a c t T h e Un i t e d K i n g d o m i s t h e f i r s t c o u n t r y t o e s t a bl i s h t h e h o u s i n g s e c u r i t y i n t h e wo r l dT h i s a r t i c l e ma k e s 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n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系统发展
国外(地区1房地上洚房地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系统发展文/迈克尔•R ■布朗译/王志成英国住房保障制度(BHSS)的核心理念是"为全体英国人民解决’住有所居’与’居者有其屋’的住宅权及财产权问题"。
英国作为传统的法治国家,要将保障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政策加以良好的实施,必然需要出台保障性住房法,英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规主要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低收入住房分配管制、住房补贴等方面。
回顾英国保障性住房法规历史,可看出其住房保障政策趋向与演变发展的差异,有助于研究英国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趋势。
_、BHSS的产生背景1919年,英国政府开始建立初步的住房保障制度,原因有以下四方面:首先,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焦点。
进入"3盎司黄金"(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盎司黄金)发展期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成为稀缺资源,在基本需求和投 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拉动下,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住房问题 成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构成因素之一。
其次,人们表达意 愿的成本降低。
这一时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及选举制度得 到进一步发展,公民能够通过投票选举来表达个人偏好和 意愿,人们对解决住房问题的要求能够影响议会和政府政 治取向。
再次,稳定的实施机构降低了成本。
19世纪中叶, 英国建立文官制度,使得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在执政党和 内阁发生更迭后保持稳定,降低了行政成本。
最后,非营 利住房合作组织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交换的交易费用。
"从 1844年开始,英国陆续成立了众多致力于改善无房者住 房状况的住房协会.成为市场主要的住房开发者。
这些非 营利组织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住房保障制度运行的衡量 和实施成本/丽贝卡说。
二、BHSS的立法实施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福利制度发展最早的一个国 家,是住房问题产生最早也是政府干预最早的国家。
英国 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上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反映在不同 时期的住房法中。
早在1851年,英国就颁布了《劳动阶级租住公寓法>,成为最早的住房立法。
现行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现行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人类定居伊始,就已经无法离开房屋,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权利。
当今社会,我国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居住在拥挤的或破旧的房屋中,甚至一些人仍没有独立居所。
英国是全球最早开展保障性住房及其法治化的国家,在其一百多年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建设中,特别探索了通过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满足居民基居住需求中的效率和公平价值实现路径,在探索保障性住房管理法治化方面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我国目前正在大规模开展住房保障建设与管理,也遇到了英国曾经面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困境与难题,借鉴英国经验有益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少走弯路。
文将运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规范分析等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从公共管理学视角入手,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分析英国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管理法治化经验。
通过梳理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历程,归纳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特点,分析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特点成因,总结其建设经验得失,试图为当下中国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的法治化提供借鉴。
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模式、监督管理四个维度,根据不同时期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的特点,将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初步形成和继续发展两个阶段,其中初步形成时期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特点表现为:住房管理目标的确定、住房管理主体的明确、政府管理模式的确立、监督管理制度的初创等方面。
继续发展时期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特点表现为:住房管理目标的转向、住房管理主体的多元、市场管理模式的引入、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
第二部分总结了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发展规律,从中得出现行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的特征:管理目标的适时化、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双重化与监督管理的全面化。
第三部分从经济、管理、法治、现实问题等方面分析了现行英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法律制度特征的成因,包括:福利财政负担的困境、现代管理理论的引入、法治传统的现代延续、住房管理问题复杂化等四个方面。
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研究与借鉴
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研究与借鉴摘要:本文以英国共有产权制度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英国共有产权住房的制度背景、共有形式,详细分析住房协会在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发展中的作用。
并分析我国当前共有产权住房发展现状,提出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共有产权;住房保障;住房体系;住房组织1.前言2021年6月24日,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中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这表明共有产权住房正式进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当中。
相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提供的租赁型住房保障服务,共有产权住房填补了产权型住房保障的空白,近几年全国重要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国家[1],共有产权住房在英国发展了四十余年,形式灵活,经验丰富。
本文通过梳理已有专家学者对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研究成果,剖析不同共有形式之间的差异,总结其制度借鉴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2.制度背景在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同样属于住房保障体系的范畴。
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产生与英国住房保障的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20世纪以前:经济自由主义下的放任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大国。
但同时,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带来了住房严重短缺,城市房租畸高和居住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住房问题,当时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府却认为住房问题应由市场来解决,不愿意采取措施来干预住房市场[2]。
2.2 1900-1978年:以社会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政府进行战时管制,住房建筑行业活动受到限制,城市住房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矛盾激化,社会发展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
为了维持国家和社会稳定,英国政府开始转变对城市住房问题的态度,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介入住房市场。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给我国的借鉴及启示-最新年文档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给我国的借鉴及启示住房公积金,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所有在职职工每月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扣除部分工资,作为单位的私人企业或政府部门也必须按职工每月工资的同样比例逐月划出相应款项,分别记于职工名下,两者统一存到银行,作为雇员或受薪者的公积金。
作为一种特殊的政策性住房资金,自建立以来对中国改革传统住房分配体制、创新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业繁荣发展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城镇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成为职工改善住房条件的新型增资融资渠道。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已存在并突显出诸多诟病,原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逐渐显现“角色僵化”、运营模式单一的弊端。
由于相关法理关系的模糊性,现急需建构更高层立法支撑,并从住房公积金的本质属性出发来规范资金的运作,依此路向对当前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进行变革。
1 我国目前公积金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覆盖面不广、缴存率偏低,制度欠缺公平性我国住房公积金目前并没有覆盖非公企业人员、私营企业人员、下岗职工、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全国有近3500万在岗职工还未参缴。
同时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优惠政策倾向于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中高收入阶层,低收入家庭无从享受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优惠,造成制度的不公平。
1.2 公积金的闲置金额高,使用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较低下,闲置金额总量较大。
如2008年度我国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总额度为4469.48亿元,而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额仅为1958.34亿元,仅2008年的闲置公积金达2511.14亿元,2008年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仅为43.82%。
同年累积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高达20699.78亿元。
2010年,我国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总额达到2.2万亿元,而闲置的公积金高达6000亿元,照此发展趋势,专家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年结余的住房公积金额度将达到1万亿元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上)英国共有产权制度实施了30多年,至今仍是政府帮助关键工作者以及其他收入较低的工作者实现住房自有的重要制度安排。
研究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发展状况、运作模式、实践动向,对我国发展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起源背景与保障概念自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开始执政后,政府把提高住宅私有化率作为BHSS政策的主要目标,英国住房自有率快速提升,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住房形式。
随着住房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拥有资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为了满足无力在市场上购买住房,但又不符合社会租赁住房的“夹心层保障群体”的住房自有愿望,政府采取了新的低成本住房自有政策——共有产权住房。
英国共有产权住房始于1980年启动的《共有产权计划》。
当时,英国住房自有率快速提升,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住房形式。
随着住房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拥有资产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而经济增长放缓与保障房建设财政支出增长的困境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保障对象范围的扩大和补贴资金有限的矛盾,也为了满足无力在市场上购买住房,但又不符合社会租赁住房的“夹心层”的住房自有愿望,政府采取了新的低成本住房自有政策推出了《共有产权计划》,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腾出更多的社会住房;二是减轻部分中低收入家庭负担和提高住房自有率。
在分析英国的共有产权住房保障体系之前,有必要对“保障性住房”这个基本概念做些了解。
目前,“保障性住房”一般被译为affordable housing,而中文学术界又通常将affordable housing译为“经济适用房”。
在英语文献中,与保障性相关的住房概念有社会住房(social housing,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以优惠的价格向公众出租的住房);公共住房(public housing,是指政府以优惠价格向公众提供的住房);补贴型住房(subsidized housing);租赁型住房(Rental housing,是住宅协会提供的廉租房和地方政府拥有的租赁型公房)。
英国的共有产权住房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共有产权住房(Common property housing,简称CPH);另一种是共享权益住房(Shared equity housing,简称SEH)。
这两种模式都是低成本自有住房(Low-cost home ownership)的主要形式,其产权介于租赁型住房(包括市场化租赁房和保障性的社会租赁房)与售买型住房之间,因而又被称为中间产权住房(Intermediate property right housing)。
制度演变与发展状况英国自1980年启动《共有产权计划》推动共有产权房屋制度实行以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管理漏洞,包括房屋维修费用的分担、租金的缴纳方式和催缴等。
这导致代为行使政府权力的住房协会和购买共同产权的业主都存在矛盾。
到了1990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英国,加上共有产权房屋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英国于当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来代替《共同产权计划》。
在《居者有其屋计划》中,由英国政府委托住房协会向住户提供从住房公司获得的无限期免息的权益贷款,但公众可以享受政府优惠的共有产权房屋的份额大幅缩小,额度为所购买的市场住房价值的25%(在威尔士为30%,部分地区可达50%),其余的购房款通常由住户申请住房抵押贷款实现。
该政策的保障对象必须是住房协会或地方政府住房的租户,或者符合廉租房要求并且列入了地方政府轮候名单的申请者。
享受该政策的住户,若要将住房重新上市,就必须一次性补交全部的免息贷款,且所借25%份额对应的价值为出售当时住房的市场价值。
由于《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做法在管理上更加简单、保障模式更灵活,大大推动了英国保障性共有产权房屋市场的发展。
据英国格雷厄姆咨询公司(GCC)的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3月31日,英国15年间总共提供了17万多套共有产权房屋,包括113家住房协会提供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服务,平均每个住房协会拥有640个家庭的部分产权。
2006年后,为了结合《共有产权计划》和《居者有其屋计划》各自的优点,进一步扩大保障规模并减少公共开支,英国政府又推出了《新居者有其屋计划》,计划在2006~2011年五年间资助10万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保障性住房。
它由三大新计划组成,包括《社会住房购买计划》、《新建住房购买计划》和《公开市场购买计划》。
“社会住房购买计划”是针对城市中等收入贫困者,但他们又负担不起市场上的商品房价格,因此,政府鼓励租户购买其目前租住房屋的完全或部分产权,购房人可以先支付至少25%的产权款项,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
《新建住房购买计划》和《公开市场购买计划》主要解决租住公共住房的人、重要工作人员(指警察、护士、教师、社会服务人员、护工、敬老院工作人员、清洁工和一些在社会服务部门从事重要工作的人员)及其他首次购买住房的人。
《新建住房购买计划》支持购房人购买新建的住房,首期要至少购买住房25%的产权。
剩余部分的产权向购房者收取租金,年租金标准为剩余部分产权价值的3%以下。
当购房人支付能力提高之后,可以购买剩余部分的产权。
《公开市场购房计划》是针对在英国东部、伦敦和东南部工作的重要工作人员,购房人可以通过其他的信贷支持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一处住房75%的产权,剩余25%产权的购买可以通过政府无息贷款与专门机构的低息贷款完成。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英国共有产权住房至今己较为成熟。
据GCC公司2017年报告统计,2007~2017年,英格兰地区平均每年建成完工1.39万套共有产权住房,其中2011~2017年期间年均完工1.43万套。
2011~2017年间,共有8.2万套共有产权住房被个人申购,期间约有1.42万套被再次出售(年均2840套)。
据GCC公司2017年对1146位共有产权住户调查显示,新近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家庭所购买的产权份额平均为47.5%。
住房计划与保障特征英国的共有产权住房(CPH)开始于1980年,共有权益住房(SEH)开始于1999年。
此后,英国政府颁布的多项低成本自有住房计划均涵盖了这两种形式。
而共有产权和共享权益的住房计划与保障特征区分为A、B两种重要类型:A类型、共有产权的住房计划与保障特征①1980年CPR(共有产权)计划保障特征:传统的抵押贷款加有管控的资金;住房协会提供的新建、重建的住房;以市场价格购买。
②1989年(CPROE)老年人共有产权计划保障特征:提供给超过55岁的老年人;传统贷款加上租金购房者一旦拥有75%产权,其余的部分不再付租金。
③2005年Homebuy(居者有其屋)计划、NHP(新屋购买)计划保障特征:针对住房协会提供的新建、重建的住房;最低购买25%的份额,剩余的部份交纳租金。
④2005年SHP(社会住房购买)计划保障特征:针对社会住房租户的共有产权加折扣计划;最低购买25%的份额,购买价格享受折扣;剩余部份缴纳租金,租金不超过剩余产权价值的3%。
⑤残疾人的LCPR(长期共有产权)计划保障特征:对长期残疾人特别定做的共有产权计划;购买住房不仅仅限于己有的社会住房。
⑥2013年NCPR(新共有产权)计划保障特征:购房者可以买部份产权(可以在房屋价值的25%~75%之间),剩下的部份付租金;购房者家庭年收入要等于或少于6万英磅。
B类型、共有权益的住房计划与保障特征①1999年Homebuy(居者有其屋)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公开市场购买住房;传统抵押贷款加上住房协会提供的权益贷款。
②2005年PSM(公开保障市场)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公开市场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加上住房协会提供的权益贷款。
③2007年PSM(公开保障市场)计划重启保障特征:适用于公开市场购买住房;传统抵押贷款加上私人金融部门提供的权益贷款。
④2008年OHH(家庭购买)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公开市场购买住房;通过合作银行提供传统抵押贷款,加上比例高达40%的权益贷款,由Places For People公司提供;权益贷款前五年没有利息。
⑤2008年MCH(个人选购买房)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公开市场购买住房;传统抵押贷款,加上高达50%的权益贷款,由8个住房协会中的任一个提供。
⑥2009年HD(直接购买)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开发商开发新建的某些特别项目;传统抵押贷款加上30%的权益贷款,权益贷款由政府和开发商各提供15%的部分;前五年的权益贷款没有费用,从第六年开始,每年交纳剩余权益贷款的1.75%,比例每年随阗零售价格指数(RPI)增加。
⑦2013年HTB(帮你买房)计划之权益贷款保障特征:适用于市场开发的某些特别项目;至少5%的定金,最多75%的传统抵押贷款,再加上最多20%的由政府提供的权益贷款;前五年权益贷款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第六年,剩余贷款部分交1.75%的费率。
之后费率每年按RPI加上1%增加。
⑧2015年LTRBA(长期先租后买)计划保障特征:适用于住房协会提供的信托保障住房;至多5年内,先付一个中间租金,大约是市场租金的80%左右。
这个时间给租户留出积累首付款的机会;五年后进入新房购买计划(NHPP)。
英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时俱进新发展(下)产权运作模式与权益保障机制共有产权运作模式共有产权计划是通过住房协会提供的。
购房者可以购买部分产权(可以在房屋价值的25%~75%之间),剩下的部分付租金。
自己购买的份额部分,可以采用抵押贷款。
共有产权物业通常是土地批租物业。
①符合条件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等于或少于6万英镑;首次购房者或者过去拥有住房,但现在没有购房支付能力的家庭;目前租赁地方政府或住房协会住房的家庭。
②对于老年人。
年龄超过55岁的家庭可以选择老年人共有产权计划,这个计划和通常的共有产权计划运作机制一样,但是,购房者购房份额最多可到75%。
一旦拥有75%的产权,剩下的部分不需要支付租金。
③对于残疾人。
对于长期残疾的家庭可以通过长期残疾共有产权计划(HOLD)购买任何住房。
如果残疾人的LCPR(长期共有产权)计划不能满足需求,可以申请HOLD,比如,这类家庭需要一个位于一层的住房。
④购买更多的份额。
购房者可以在任何时间购买更多的份额,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阶梯方式。
新的份额的购买成本取决于购买时的房屋价值,如果当时房价上涨,则购房者支付的价格比首次购买时高;如果当时房价下跌,则购房者支付的价格相对于首次购买时便宜。
住房协会会给出当时房屋的购买价,让购房者知道新购入份额的成本,购房者需要支付相应的评估费。
⑤房屋出售。
如果购房者拥有了100%的产权,就可以出售该房屋。
住房协会拥有优先购买权。
在购房者拥有完全产权后的21年内,住房协会拥有优先取舍权。
在购房者仅拥有部分产权时,如果需要出售房屋,住房协会有权为这套住房寻找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