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要病 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长期吸烟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 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 等有关,导致动脉血管壁形成粥 样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病变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或坏死等严重后果时,需尽早手术治疗 以避免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手 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手段。
手术方法
01
02
03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切除病变的动脉内膜, 解除动脉狭窄或闭塞,恢 复下肢血供。
搭桥手术
利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 作为桥梁,将下肢远端动 脉与近端动脉连接,绕过 病变部位,恢复血供。 Nhomakorabea阻塞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
程。
血管扩张剂
如硝苯地平等,可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止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下肢血
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对下肢血管造成负担。
起的血管内皮损伤。
糖尿病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 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
管病变风险。
吸烟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下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重 要措施,减少烟草对血
管的损害。
高血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指南解读及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常需要多次就医和长期治疗,给医疗资源带来一 定的压力。通过积极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和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同 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实践建议
根据指南解读和治疗意义,以下为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实践建议: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 扩张血管等药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 种类。同时,要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 险因素。
四、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可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引 发一系列症状。通过指南的解读,我们了解到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 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指南的建议采取综合治疗 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要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预防措施
1、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是下肢动脉硬化性 闭塞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这些慢性疾病的进展对于预防下肢动脉硬化性 闭塞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指南解读 及意义
目录
01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 塞症指南解读
02 二、积极治疗下肢动 脉硬化闭塞症的意义
03 三、实践建议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随 着病情的发展,下肢动脉血管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腿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 一系列症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我国血管外科专家制 定了相关指南。本次演示将对这一指南进行解读,并探讨积极治疗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 (TASC)
分级标准对主髂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 分级标准对股腘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静息时踝肱指数(ABI)
ABI 正常范围
<0.40 CLI
≤0.90 0.91-0.99 下肢缺血 临界值
1.00-1.40 正常值
>1.4
血管严重钙化或弹性 减低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测量运动后ABI
下肢ASO发病与诸多危险因素
相关 年龄
(每增加10岁)
HR 1.39
HR 1.22 高甘油三酯
吸烟
当前吸烟:HR 2.09 之前吸烟:HR 1.87
HR 1.16
高胆固醇血 症
Lancet. 2013 Oct 19;382(9901):1329-40.
糖尿病
HR 1.68
高血压
HR 1.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主 要内容
概述
• 定义 •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诊断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标准 • 分期和分级标准 • 诊断流程
治疗
• 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 严重下肢缺血和保肢治疗 • 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旁路术: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 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 性溃疡和坏疽。禁忌症:动脉远端无血管重 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 感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 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旁路材料的选择
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手术适应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
Fontatine分期
Rutherford 分期
Ⅰ
无症状
Ⅱa 轻度间歇性跛行Ⅱb 中度 Nhomakorabea重度间歇性跛行
Ⅲ 缺血性静息痛
Ⅳ
溃疡和坏疽
0 0 无症状 Ⅰ 1 轻度间歇性跛行 Ⅰ 2 中度间歇性跛行 Ⅰ 3 重度间歇性跛行 Ⅱ 4 缺血性静息痛 Ⅲ 5 足趾坏死 Ⅳ 6 肢体坏死
Ⅳ
溃疡和坏疽
Rutherford 分期 TASC分级与外科干预策略
球囊扩张:对有外科干预指征的病人,应当根据TASC分级标准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病人没有禁忌症,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均应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级原则
禁忌症:动脉远端无血管重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以及重要脏器功能
C 多处狭窄或闭塞,无论有无严重钙化,总长度> 15cm,两次腔内治疗后,需进一步处理的狭窄或闭 塞病变。
D 慢性全程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包括腘动脉, 病变>20cm,慢性全程腘动脉和胫腓干三分叉近端 。
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药物 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国内外相关指南解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国内外相关指南解读周围动脉疾痢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 PAD)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超过200 万人罹患此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
本文将结合欧洲心脏学会指南(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简称ACC/AHA).美国血管夕卜科学会指南(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 SVS)等国内外相关指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解读。
1 •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据文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超过200万, 其发病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增长了23.5%,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尤为明显,与人口老龄密切相关[1,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常见[2-4]o另有文献报道,在高收入国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发病率基本持平,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女性患者发病率则高于男性患者,且发病年龄更小[1,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除了与人口老龄、性别有关之外,还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月旨质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慢性肾功能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6-13]o此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还可能与种族有关,一项美国健康与营养状况昔查结果显示在西班牙裔中ABI<0.90的现象较白种人更为普遍,GENOA硏究证实了这一结果”但其同时也指出这种差异并不能作为有效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14, 15]。
2」|ffi床表现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肢体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病变早期多数患者一般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据文献报道,无症状患者约占病人总数的3%~10% ,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ACC/AHA指南指出50岁以上的PAD 患者中无症状患者约占20~50%[16,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08
了解患者是否有 药物过敏史,特 别是抗凝血药物
过敏史
体格检查
● 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脉搏等 ● 检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 测量患者的下肢血压 ● 检查患者的足部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 检查患者的下肢动脉搏动情况
体状况
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
理饮食等
2
监测血压、血 糖、血脂等指 标,及时发现
异常
4
加强锻炼,提 高身体素质,
增强抵抗力
谢谢
04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 学检查等。
发病原因
吸烟:吸烟是导 致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的重要原 因之一
高血压:高血压 是导致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症的另 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糖尿病 患者更容易患上 下肢动脉硬化闭 塞症
肥胖:肥胖也是 导致下肢动脉硬 化闭塞症的原因 之一
家族史:家族中 有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病史的人 更容易患上该病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了解下肢动脉的 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
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程 度,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脂、 血糖、血压等指标,评估病情
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 脏功能,评估手术风险
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01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等,用于
预防血栓形成
02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 thero S clerotic O cclusive disease ofthe L ower E xtremities, ASO-L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正造成越来越重的疾病负担。
21世纪以来,全球SO-LE的发病率相对增长了23.5%,保守估计全球有至少2.02亿患者[1],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1]ASO-LE医疗费用支出显著升高,2004年美国血管疾病相关医疗费用支出约为21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与血管重建手术相关[2]。
血管重建技术进步为ASO-LE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挽救了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肢体,而且显著的改善了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3, 4]。
尤其是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A)的出现和进步弥补了传统开放动脉转流术的创伤大、恢复期长、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的缺点,正快速取代开放转流手术,成为病变类型较轻、或者禁忌开放手术的高危患者的首选干预方案[5]。
然而,下肢腔内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ASO-LE患者PTA手术指征的把握以及支架成形的选择。
CLI患者需要接受血管重建手术已成共识,其挽救肢体的获益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3]。
但无症状性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手术选择仍备受质疑,能锻炼、药物治疗等非手术疗法也被证明能使部分ASO-LE患者跛行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6],过度积极的外科干预并无有力的循证证据支持;介入手术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使得医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下肢疾病临床指南委员会于2015年首次发布了针对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临床决策[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Fontaine分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Fontaine分期,一般将临床表现分为4期:
第一阶段(轻微主诉期):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者轻度麻木,活动后容易疲劳,容易发生脚廯而且不易控制,皮肤变薄,缺乏营养,毛发减少,容易脱落;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期):患者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和疲乏无力,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等症状有所改善才能继续行走,如此
症状反复;
第三阶段(静息痛期):当下肢缺血加重,侧枝代偿严重不足,下肢肌肉和神经出现缺血性疼痛,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彻夜难睡眠,抱膝而坐,小腿下垂,不能上抬,否则加重缺血,这个时期,患者精神和躯体者
感到巨大痛苦;
第四阶段(组织坏死期):缺血肢体出现组织坏死,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肢体末端出现溃疡,足趾呈现暗紫色坏死表现,并逐渐向上发展到足、踝甚至小腿,毒素经过血液进入身体,发生全身中毒,严重威胁生命。
还有一种分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Rutherford分类
0级:无症状
1级:轻度间歇性跛行
2级:中度间歇性跛行
3级:重度间歇性跛行4级:静息痛
5级:轻微组织缺损。
严重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分级——2014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WIFi分类法
严重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分级——2014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WIFi分类法杨文超;赵珺【期刊名称】《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9)1【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正常行走能力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各种诊疗手段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病理生理过程认识更加深入,发现现有的分级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美国血管外科协会根据创面情况、缺血情况、足部感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于2014年颁布了WIFi分类法,现在介绍如下。
【总页数】4页(P68-71)【作者】杨文超;赵珺【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致力学科研究引领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新革命——专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教授 [J],杰然;2.《2014年美国肠胃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管理》推荐意见 [J], 朱鹏;陈战(译);王宇明(审校)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4.《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5.万古霉素治疗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药物监测:2020年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感染病学会、儿童感染性疾病学会和感染病药师学会更新修订的共识指南 [J], 范亚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诊治策略:如何把握手术指征
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诊治策略:
如何把握手术指征
沈晨阳;李伟浩;张小明
【期刊名称】《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ASO-L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造
成越来越重的疾病负担。
21世纪以来,全球ASO-LE的发病率相对增加了23.5%,
保守估计全球有至少2.02亿位患者,其中>65岁人群患病率>10%,且年龄越大。
【总页数】5页(P95-99)
【作者】沈晨阳;李伟浩;张小明
【作者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北京10003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北京 100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味四妙勇安汤颗粒剂治疗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J], 吴昊;胡家才;周甜;邓巧莉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间歇性跛行期疼痛认知状况的调查 [J], 喻英;段秀兰
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
4.《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
5.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诊治策略:如何把握手术指征 [J], 沈晨阳;李伟浩;张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 肢体缺血缺氧。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栓形成、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早期症状
下肢乏力、麻木、发凉、 肌肉萎缩等。
体征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下肢皮温降低,皮肤色泽 苍白或发绀。
流行病学数据
发病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发病 率高达15%以上。
地域差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欧美等发达国 家更为常见,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果和患者的康复。
其他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等,适用于症状较 轻、不适合手术或药物治疗的 患者。
其他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需注意治疗效果 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康复。
04
预防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 肥胖,有助于降低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控制危险因素
01
02
0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Fontaine分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Fontaine分期,一般将临床表示分为4期:之五兆芳芳创作
第一阶段(轻微主诉期):感到患肢皮温下降、怕冷,或轻度麻木,勾当后容易疲劳,容易产生脚廯并且不容易控制,皮肤变薄,缺乏营养,毛发削减,容易脱落;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期):患者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小腿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和疲乏无力,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等症状有所改良才干持续行走,如此症状频频;
第三阶段(静息痛期):当下肢缺血减轻,侧枝代偿严重缺乏,下肢肌肉和神经出现缺血性疼痛,最罕有的表示是患者今夜难睡眠,抱膝而坐,小腿下垂,不克不及上抬,不然减轻缺血,这个时期,患者精神和躯体者感应巨大痛
苦;
第四阶段(组织坏死期):缺血肢体出现组织坏死,皮肤温度明显下降,肢体末端出现溃疡,足趾呈现暗紫色坏死表示,并逐渐向上成长到足、踝甚至小腿,毒素经过血液进入身体,产生全身中毒,严重威胁生
命.
还有一种分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Rutherford分类
0级:无症状
1级:轻度间歇性跛行
2级:中度间歇性跛行
3级:重度间歇性跛行
4级:静息痛
5级:轻微组织缺损6级:组织溃疡、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要点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二)定义1. 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流程表现的慢性进展型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的表现。
2. 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 . 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 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 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 或趾收缩压<30mmHg等。
5. 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 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成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为严重。
7. 踝肱指数(ABI):指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有助于对缺血程度的判断。
8. 趾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与ABI一样,是评估下肢缺血程度的常用指标。
(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下肢ASO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有:1. 吸烟2. 糖尿病3. 高血压4. 高脂血症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 慢性肾功能不全7. 炎性指标二、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_完整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_完整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即由于血管内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阻断的病症。
它常常导致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溃疡和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特定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运动后症状加重等,体征包括脉搏减弱或消失、肤色变化、皮肤温度降低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 lipid 检查、糖尿病筛查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动脉造影等。
治疗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旨在控制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等。
锻炼疗法包括步行锻炼、徒手体操等,有助于增加下肢血流。
手术治疗是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的情况下考虑的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和血管旁路手术等。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导管将气囊或导丝送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然后通过气囊或导丝膨胀或高能射线治疗扩张血管。
支架植入术是在血管内部放置一个网状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
血管旁路手术是将一段健康的血管从身体的其他部位移植到下肢,以绕过病变的血管。
预后与复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好发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以及吸烟者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治疗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和预防复发。
定期检查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控制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根据诊治指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预后和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的概述。
1.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专题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
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体征包括血管杂音、下肢活动受限和血压下降等。
专题检查包括ABI(踝肱指数)的测定、硬化指数的测定、DP检查、CT检查和MR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经股动脉造影、经脊柱造影等。
2.分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期可以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
常用的分期方法有Rutherford分期和Fontaine分期。
根据分期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避免寒冷刺激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扩血管药和抗凝药等。
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等。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等。
支架置入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支架放入狭窄的血管中,扩张血管并恢复血流。
血栓抽吸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抽吸器放入血管中,将血栓抽出。
血栓溶解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入血管中,溶解血栓。
5.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旁路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等。
血管旁路手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旁边建立一个新的血流通道。
血管成形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入球囊并充气,扩张血管内径并改善血流。
总的来说,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分期、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几个方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 thero S clerotic O cclusive disease ofthe L ower E xtremities, ASO-L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正造成越来越重的疾病负担。
21世纪以来,全球SO-LE的发病率相对增长了23.5%,保守估计全球有至少2.02亿患者[1],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1]ASO-LE医疗费用支出显著升高,2004年美国血管疾病相关医疗费用支出约为21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与血管重建手术相关[2]。
血管重建技术进步为ASO-LE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挽救了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肢体,而且显著的改善了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3, 4]。
尤其是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A)的出现和进步弥补了传统开放动脉转流术的创伤大、恢复期长、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的缺点,正快速取代开放转流手术,成为病变类型较轻、或者禁忌开放手术的高危患者的首选干预方案[5]。
然而,下肢腔内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ASO-LE患者PTA手术指征的把握以及支架成形的选择。
CLI患者需要接受血管重建手术已成共识,其挽救肢体的获益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3]。
但无症状性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手术选择仍备受质疑,能锻炼、药物治疗等非手术疗法也被证明能使部分ASO-LE患者跛行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6],过度积极的外科干预并无有力的循证证据支持;介入手术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使得医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下肢疾病临床指南委员会于2015年首次发布了针对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临床决策[7]。
本文将围绕无症状性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血管重建策略,深入解读该指南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及意义。
一、无症状性ASO-LESVS首次独立阐述了无症状性ASO-LE的治疗策略。
无症状性ASO-LE 通常是指ABI≤0.90但没有间歇性跛行或者肢体缺血症状的患者,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SO-LE患者中有症状与无症状的比例约为1:3,因此,无症状性ASO-LE患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无症状性ASO-LE患者的发现与在普通人群或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血管功能检查尤其是ABI密切相关。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其外周动脉疾病临床指南中就建议所有65岁以上及50岁以上,有糖尿病病史或吸烟史的人群均应筛查ASO-LE。
但SVS在系统性地回顾相关文献后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在普通人群中筛查ASO-LE有足够的获益。
美国疾病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在2005年指出所有成人中筛查外周动脉疾病弊大于利[8],并且在2013年的ABI筛查研究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结论[9]。
对待这一争议,指南中审慎地认为ABI筛查可能对无心脏保护相关治疗的特殊人群(如仅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人群、无心血管疾病的高龄人群等)可以从提前获得心脏保护预防和治疗中获益。
至于无症状性ASO-LE患者的治疗策略,无论ABI反映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变严重程度如何,SVS指南明确反对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侵入性血管重建(1级推荐,B级证据)。
指南指出,相比较于过度积极的血管重建,干预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无症状性ASO-LE 患者来说更为关键。
干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中,戒烟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已经获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支持[10];但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治疗经验,则仍多来自于外周动脉疾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的治疗经验,对于无症状性ASO-LE患者的获益评估仍未有定论。
而血运障碍的改善主要依赖于运动和肢体锻炼带来的自身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间歇性跛行ASO-LE间歇性跛行是ASO-LE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但不同患者之间跛行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差异较大,而且患者的活动能力还受年龄、生活习惯、伴发疾病等相关。
因此,间歇性跛行的治疗应当是在充分综合评估病情、危险因素、并发症和患者主观意向等因素后制定的个体化治疗。
跛行患者的自然病程决定了合适的非手术治疗必须优先于手术治疗,因为已有的研究表明接近70%~80%间歇性跛行患者在5年内都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展为CLI的仅占1%~3%,而截肢的危险性则<1%;而相反,跛行患者5年内的新发心梗或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达20%,死亡率为10%~15%[11, 12]。
合适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良生活习惯以及抗动脉硬化药物治疗。
跛行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凝状态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SVS指南强烈推荐跛行患者戒烟并接受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1级推荐,A级证据),推荐糖尿病跛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内(1级推荐,B级证据),推荐有适应证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且明确表明没有任何证据显示β-受体阻滞剂会加重跛行症状(1级推荐,B级证据);单用阿司匹林(75-323mg/天)或氯吡格雷(75mg/天)同样获得推荐(1级推荐,A/B级证据)。
但指南不建议没有明确血栓形成证据的跛行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也不建议服用叶酸及维生素B12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改善跛行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西洛他唑(100mg每天两次),可能有利于提高跛行距离(2级推荐,A级证据);不能耐受西洛他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已酮可可豆碱(400mg 每天3次)或雷米普利(10mg/天)(2级推荐,B级证据)。
相对于血管重建手术,SVS认为跛行患者的运动治疗对于下肢血运的改善获益更大。
大量证据表明功能锻炼可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跛行起始行走距离和最大疼痛行走距离,其机制包括增加侧枝循环、刺激血管的再生、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增加、微循环血管扩张、改善骨骼肌能量供应和改善血流供应等。
全程监督下的运动治疗(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钟,持续至少12周)是跛行患者的一线选择(1级推荐,A级证据),而且对已经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跛行患者同样推荐运动治疗。
在监督运动治疗完成后或者没有条件接受监督运动治疗的跛行患者,指南推荐继续居家式运动治疗(每周3到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行走训练)(1级推荐,B级证据)。
SVS建议运动治疗应该在控制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和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
间歇性跛行相对良性的自然病程表明,以预防CLI为目的对跛行患者施行血管重建手术并不可取,SVS在本次指南的更新中也再次明确强调对症状轻微或耐受良好的间歇性跛行患者采用预防性的外科干预是有害无益的。
是否外科干预的决定并不基于重要的生理学检查结果(如ABI)或解剖学所见,而是要考虑因动脉灌注不足导致的肢体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和客观病情导致的患者主观的生活质量受损程度。
SVS明确反对因辅助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对症状轻微的患者采用过度积极的干预措施。
有鉴于此,本次SVS指南对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手术指征着重强调患者自身对跛行这一功能障碍的主观评估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患者的主诉、而非医生的判断来评估跛行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跛行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或影响日常行走生活、患者有强烈治疗意愿时则可能需要侵入治疗。
指南认为,如果药物及运动治疗无法缓解跛行对于患者正常工作或生活的困扰,同时以影像学资料为基础的术前评估认为血管重建手术有望获得潜在的跛行改善的获益,则推荐对这一部分患者进行腔内治疗或者开放手术(1级推荐,B级证据)。
指南同时建议以50%的可能性获得至少2年的功能改善作为侵入治疗后跛行症状改善的最低标准,并认为重建的血管保持通畅是功能改善的前提(1级推荐,C级证据)。
腔内技术正在成为ASO-LE患者的一线治疗,而且考虑到无症状性或跛行患者的TASC C/D级病变较少,腔内技术的微创、安全、可重复性正契合这部分患者的需求。
指南指出,大部分主髂型病变的患者适合于腔内治疗,除非患者合并股总动脉病变、长段闭塞、严重钙化或者动脉瘤改变等特殊情况;而对于股腘病变,腔内治疗适合于TASC A/B/C级病变,但仍然推荐对TASC D级病变或者小口径血管(<5mm)、严重钙化等施行转流手术(1级推荐,B级证据)。
但对于孤立的膝下病变,指南不建议进行干预。
三、在争议中进步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出现以前,ASO-LE的外科治疗依赖于开放转流手术,虽然挽救了很多CLI患者的肢体,但存在并发症多、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的缺点。
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在包括冠状动脉、颅内动脉和外周动脉等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千禧之际,跨大西洋外周动脉诊疗的多学会专家共识(TASC)发布,为规范ASO-LE外科诊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3]。
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改进以及新型球囊、支架、导丝导管及各种特殊器械的研发,血管腔内技术的适应人群快速扩大。
2007年,TASC II发布,其提出的主髂和股腘分型迄今仍然是衡量血管腔内治疗和开放转流手术优劣的最重要解剖因素[14],并且为以后如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CS)等各大指南所采用[15, 16]。
近几年,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在TASC C/D型患者中首选腔内治疗并获得了不亚于开放手术的疗效[17-19]。
但手术技术的进步在为更多亟需手术处理的重症ASO-LE患者带来福音外,腔内治疗安全、微创及快速恢复的特点,却也为部分原来不需手术治疗的轻症患者接受不适当的侵入手术治疗提供了条件。
因此,在循证医学的证据下规范无症状性及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治疗选择迫在眉睫。
已有外周动脉疾病诊疗指南可能更加关注于CLI患者的治疗策略,但对于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治疗策略着墨甚少。
SVS下肢疾病临床指南委员会在回顾了无症状及间歇性跛行PAD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后,明确反对症状轻微或耐受良好的间歇性跛行患者接受预防性的外科干预,强调了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为核心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以运动治疗为核心的功能锻炼方案的重要性,指出仅当患者药物及运动治疗无法缓解跛行对其正常工作或生活的困扰,同时预期有一半机会能够获得超过2年的靶血管通畅时,才可以对这些跛行患者进行腔内治疗或者开放手术。
总之,SVS无症状性及间歇性跛行ASO-LE临床诊治指南的发表,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根据循证证据做出无症状性及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诊疗决策,规范血管重建手术在ASO-LE患者中的应用指征;但是,技术的发展、患者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改变以及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发表均可能更新目前对于无症状性及间歇性跛行ASO-LE的诊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