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1)

合集下载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王瑞敏(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问题,顺便提及它与称谓语的关系,以期对称呼语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称呼称呼语语用功能称谓语一、称呼语(一)称呼语的研究历史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又叫称呼,指面称,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人称代词等指称方式。

)起着指称功能及角色定位作用,界定双方的话语角色关系,为进一步的话语建构规定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称呼语的运用应在民族文化的框架内,根据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不同的人际关系,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认知角色关系,遵循社会所期望的话语角色的言语行为规范。

本文将以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为重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称呼语有更明确的认识。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和福特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布朗(1988)认为,称呼的用法与交谈者之间的身份差距及亲疏程度相呼应,即语用分析中的地位原则和亲疏原则。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地描述;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二)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有人把称呼语叫做称谓语,但二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高学历青年人汉语称呼语使用情况分析

高学历青年人汉语称呼语使用情况分析

智库时代 ·95·智谋方略高学历青年人汉语称呼语使用情况分析郭海文(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22)摘要:称呼语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50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25—35岁青年人称呼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高学历青年人汉语称呼语使用现状。

关键词:汉语称呼语;高学历青年人;称呼语使用现状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6-0095-002称呼语是称谓中的面称词,用来直接指称听话人。

从不同时期的称呼语和称呼语系统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探测到社会、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变迁。

在大多数语言中,称呼语可以分为代词称呼语和名词称呼语。

称呼语一直被人类学家视为“活化石”,它记录着社会结构、时代印记以及某个时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等重要信息。

赵元任先生曾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做过详尽的描述,探究称呼语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使用条件、语法地位及其出现时的形式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称呼语使用条件、语法地位及其出现的形式已经有所改变,本文在赵元任先生研究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结果,旨在分析出现阶段高学历年轻人使用称呼语的实际状况。

一、称呼语使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共50人。

其中本科学历38人,硕士学历7人,博士学历5人。

男性21人,女性29人。

调查方式:通过微信、QQ、邮件等方式发送调查问卷。

调查目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出高学历青年人汉语称呼语使用现状。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调查问卷50份,有效调查问卷50份。

根据填写内容将使用情况汇总如表1。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当代青年人使用的汉语称呼语一共分为以下几种:(一)姓名称呼类1.姓名全称一般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龄小或者同龄人的情况比较多,较少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一、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定义人际交往过程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学者将称呼语定义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

称谓语就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称谓语中有一部分可以当做称呼语,但称呼语却并不都是称谓语。

如:"陈小帅、老钱、阿宝"等等,这些词语并不能表示被称呼者的各种社会关系,仅仅只是打招呼时使用的词语。

本文中要讨论的称呼语既有可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称呼语,也有仅仅只能用于打招呼的称呼语。

二、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什么是泛化?语言中的泛化现象是指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

称呼语的泛化过程中,这些称呼语原本的语义特征逐渐减少,并逐渐产生更多的语义,并且指称范围越来越大,所包括的指称对象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汉语称呼语的泛化现象越来越多,本文将就比较典型的几例展开讨论。

(一)美女∕帅哥"美女""帅哥"本是专门称呼身材、相貌十分出众的年轻女性和男性的。

近年来,它们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

最初,商家们喜欢称消费者为"美女"或"帅哥",这样既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又会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商家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会考虑被称呼者是否真是相貌出众,他们广泛使用"美女""帅哥"这样的称呼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美女""帅哥"称呼他人,如:"美女,去吃饭吗","帅哥,踢球吗","帅哥,帮我在图书馆占个座"。

"美女""帅哥"在作为称呼语时,不再只特指那些相貌、身材出众的年轻女性、男性,人们不论被称呼者的相貌、年龄,均喜欢将女性、男性称为"美女""帅哥"。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反应交际双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角色意义。

本文试图对汉语称呼语的一般情况进行归纳,并从语用角度着重分析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言外行为、预设功能及其社交指示作用。

标签:称呼语言外行为预设社交指示称呼语是交际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他人的称呼有时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交际结果是否能够达到说话者的心理预期目的。

对现代汉语称呼语及语用进行分析归纳,不仅能够总结发展语言理论,而且对于怎样有效使用语言都具有指导意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实际上称呼语和称谓语具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差异。

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

所谓称呼语,就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马宏基、常庆丰,1998)。

从使用情况看,称谓语多为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称呼语多为口语,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之中。

称谓语的范围大于称呼语,几乎所有的称呼语都可以归为称谓语,但有些词语,比如“工人、农民、祖父、祖母”等,一般不能在日常交往中直接称呼,只能用作称谓语。

本文讨论的称呼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能够用于交际、称呼的现代汉语词汇。

一、汉语称呼语的分类及变化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呼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但只局限在对解放前使用称呼语情况的描述,并未涉及到解放后的称呼语。

祝畹瑾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参照美国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中的研究模式,将现代汉语的称呼系统归纳为一张计算机流程图。

她根据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交往关系将称呼语分为6类,即:1.亲属称呼语;2.特殊亲属称呼语,可用于非亲属称呼语,如“叔叔”“阿姨”;3.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别名、老小大+姓名”;4.通用称呼语,指可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各成员的称呼,如“同志”“师傅”;5.职衔,指职位或头衔;6.零称呼用语,只用受话人所从事的职业名称或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来呼唤对方,如“民警”“骑自行车的”。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称呼是人们日常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表达对对方身份、地位以及态度的尊重和礼貌。

正确使用称呼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同时也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以下是关于称呼的一些注意事项:1. 尊称他人的姓名: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尊称对方的姓名。

使用对方的姓氏加上尊称,如“王先生”、“李女士”。

这样做能够彰显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2. 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当与某个职位、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时,要使用用适当的尊称称呼对方,如“老板”、“教授”、“主任”等。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正确的职称会使对方感到受到尊重。

3. 注意场合灵活运用:称呼的方式也与不同的场合有关。

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上,可使用对方的职务或职称进行称呼。

而在非正式场合,如与好友或同事之间交谈时,可使用亲昵的称呼,如“小王”、“小李”。

4. 避免乱称或直呼其名:在不熟悉或非正式场合中,直呼对方的名字可能会使对方感到不适,因此应尽量避免直呼其名。

如果对方有明确的尊称,最好使用尊称进行称呼。

5. 注意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习惯是有差异的。

因此,如果要与外国人交往,最好提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称呼习惯,并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称呼。

6. 关注年龄差异:在与长辈或年长的人交往时,要避免使用太过亲昵的称呼,如“哥哥”、“姐姐”。

尊重对方的年龄和地位,使用正确的称谓,如“叔叔”、“阿姨”。

7. 尊重个人偏好:有些人可能对某些称呼比较敏感,比如“胖子”、“矮子”。

在与他们交往时,应该尊重对方的偏好,使用适当的称呼以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8. 倾听对方自我介绍:在初次见面时,应仔细倾听对方的自我介绍,特别是对方如何称呼自己,以便根据对方的自我介绍来称呼对方。

9. 当面确认对方称呼:如果不确定对方的称呼应该如何称呼,可以适当地向对方询问并确认。

这样能够避免尴尬和不必要的误会。

10. 注意使用谦称:在与长辈、上级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时,可以适当地使用谦称来表示自己的尊重和谦卑。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称谓语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

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等。

本文将对社会称谓语的发展和所面临的空位困境做一分析解释。

标签:社会称谓语社会成因困境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符号。

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职称功能以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某种特殊关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支书等”。

马宏基和常庆丰(1998)认为,称谓语是指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方面得来的,反映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我们认为,这一界定反映了称谓语的本质特征。

因此本文对社会称谓语的讨论将以此为基点。

一、社会称谓语的定义汉语称谓系统是一个内涵和层次都非常丰富的机构体系,一般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

亲属称谓语主要是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中间使用。

社会称谓语是相对亲属称谓语而言的社会称谓习俗,它是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与亲属称谓语相比,它具有更鲜明的时代、阶级、社会分工的烙印,发展变化相对较快。

同时,社会称谓语更具有广泛性,也更有普遍意义。

按使用范围来分,社会称谓语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亲属泛称)称谓语等等。

下面对其特点和社会成因分别进行简单的解释。

二、社会称谓语的分类(一)通称称谓语通称称谓语是指适用范围广,不拘泥于特定对象的称谓语,一般适用于社交场合。

特点是:数量较少,使用广泛,频率高。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通用称谓语有“同志”“老师”“师傅”“先生”“小姐”等。

另外,还有一些由亲属称谓语外化而生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等,也可以在他们前面加姓,如“李老师”“张师傅”“刘大爷”等。

此类称谓语将在泛化称谓语里单独讲述,此处不再赘述。

1.同志本义为“志同道合的人”,最初用于同一政党的成员之间,解放后,在大陆逐渐推广,成为全社会通用语,适合于各个行业。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关键字: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称呼,及其,语用,变化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

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称呼语称谓语界定语用变化一、称呼语的界定要想对称呼语进行科学的界定,关键是要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关系整理清楚。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些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并且认为称呼语没有存在必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语言学概念。

称呼语与称谓语都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1]。

但是称呼语与称谓语,仅一字之差却又能谬以千里,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呼”字指“大声喊”,“谓”字指“称呼;叫做”。

“称呼”指的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而“称谓”则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2]从意义对比上来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大声喊”这一动作是需要有听话对象的,而“称呼;叫做”则不一定需要听话对象,至少“叫做”是不需要有听话对象的。

而“称呼”一词着眼于当面使用,“称谓”一词则着眼于社会关系。

可见称呼语与称谓语有重叠的部分,但是称呼语较之称谓语似乎更加注重语言氛围、语言交往,是“当面招呼”用的名称。

就称呼语本身的特点而言,称呼语多是在语言交际或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体中出现,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以及口语化的语言色彩。

称呼语十分灵活且具有强大的派生性,例如“妈妈”这一基础的称呼语,可以衍生出“我的好妈妈、亲妈妈、坏妈妈”等等,并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来称呼自己的母亲似乎也不觉得十分拗口。

对外汉语教学与称呼语

对外汉语教学与称呼语

对外汉语教学与称呼语摘要: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位的名称,是人物在会话中的指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及态度、情感的一般规律。

本文首先表明称呼语在言语中的重要性,然后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称呼语的重要地位,最后指出现在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并结合各学者观点给对外汉语教学中称呼语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称呼语;汉语教学;重要性;定义一、称呼语的重要性(一)称呼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称呼语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桥梁。

称呼语是人类文明社会特有的事物,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它不仅是纯粹的语言现象,而且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关系密切,不可避免的与各民族、社会的不同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有关,称呼语能正确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正确使用称呼语是影响交际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称呼语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称呼语在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的称呼行为与其他任何西方民族文化相比较都是最为丰富而独特的,其复杂性不仅使大部分西方人不知所云,而且有时也会使现代中国青年感到无所适从。

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各种言语习惯、行为心理、思维习惯全方位影响着称呼语的变化,使得称呼语也在改变。

称呼语教学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而由于世界最长的封建皇朝统治,使得中国的称呼语系统迥异于西方国家。

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位等等而来的名称”。

总之,称呼语是一个国家、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影,更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和结晶。

汉语的称呼语以它的复杂、完整和系统性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全过程及其历史演变,它充分反映了华夏儿孙自古以来的和谐人际关系和演绎的文明传奇,称呼语的教学,是提高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渠道和窗口。

汉语通用称谓语研究

汉语通用称谓语研究

汉语通用称谓语研究一、本文概述《汉语通用称谓语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汉语中通用称谓语使用现象及其背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因素的学术研究文章。

称谓语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其使用不仅反映了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礼仪,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社会结构和心理认知。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对汉语通用称谓语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揭示其使用规律、功能特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文章首先界定了通用称谓语的概念和范围,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接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梳理了汉语通用称谓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和变化。

同时,结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了通用称谓语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家庭制度等因素的关联,揭示了通用称谓语在维护社会秩序、传承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通用称谓语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包括个人认知、情感表达、社会认同等方面。

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通用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和语用功能,为理解汉语称谓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章对汉语通用称谓语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对汉语通用称谓语的系统研究,本文旨在推动汉语称谓语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汉语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汉语通用称谓语的分类汉语通用称谓语是中华文化中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社会地位、职务职称、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汉语通用称谓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亲属称谓语是指用于表示家族成员关系的称谓,如“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这些称谓语直接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体现了尊卑长幼的伦理观念。

社会称谓语是指用于表示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职业或职务的称谓,如“先生”“女士”“教授”“医生”“律师”“警察”等。

称呼及应答礼仪

称呼及应答礼仪
遇到个别人提出的某些带有挑衅的尖遇到个别人提出的某些带有挑衅的尖锐敏感的不宜公开回答的或者不宜正面回锐敏感的不宜公开回答的或者不宜正面回答的问题应答的问题应避实就虚避直就曲避实就虚避直就曲可以以可以以幽默的方式避其锋芒也可以用精彩的言词幽默的方式避其锋芒也可以用精彩的言词灵活回答
称呼 模块二 练习
的礼节
不能流露出不耐烦、急躁或恐慌不安的神色,更不能情绪失控, 冲人发火。
2 恭敬有礼,一视同仁
3 守信负责,反应敏捷
➢凡是答应别人随后再作答复的事,一定要 守信负责 ➢ 对过分的或无理的要求,要沉得住气, 表现得有修养、有风度。 遇到个别人提出的某些带有挑衅的、尖 锐敏感的、不宜公开回答的或者不宜正面回 答的问题,应避实就虚、避直就曲,可以以 幽默的方式避其锋芒,也可以用精彩的言词 灵活回答。
• 2.尊崇原则
对于职位比较高的同事或前辈,在称呼时,要体现自己 对对方的 尊敬。
• 3.恰当原则
比如,对司机、厨师称师傅可以,但是对医生、教师称师傅就不恰 当了。
恰当称呼作用
1.表达敬意
2.反映称呼人的自身修养
称呼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称呼要准确 2.称呼要注意场合 3.称呼要与时代潮流相符 4.称呼要形象性
考考你:在中国对妻子的称呼有哪些?
• 南方人多叫老婆 • 北方人多称媳妇 • 士人叫妻子 • 酸秀才称娘子 • 庄稼汉叫婆姨 • 有修养的人称太太 • 宰相称老婆叫夫人 • 商贾称贱内
• 老头子叫老伴 • 喝过洋墨水的称达令 • 土生土长的叫那口子 • 阔别老婆的人叫宝贝 • 对老婆亲热时称亲爱的 • 对老婆厌恶时叫那娘们 • 皇帝称皇后叫梓童
(4)对军人则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后加“先生”,也 可以加姓氏。对高级军官,如将军、元帅等,可称 为“阁下”(主叶)

礼仪称谓知识点总结

礼仪称谓知识点总结

礼仪称谓知识点总结一、礼仪称谓的基本原则礼仪称谓主要体现了人们在交往中的尊重、友善和亲和。

在使用礼仪称谓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尊重对方礼仪称谓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对方,无论对方的地位如何,都应当使用适当的称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比如在称呼长辈或上级时,应当使用尊敬的称谓,如“先生”、“夫人”、“教授”等。

2. 友善亲和礼仪称谓还应当表达出友善和亲和的态度,可以通过称谓来表达对对方的喜爱和亲近。

比如在称呼朋友或同事时,可以使用亲切的称谓,如“小张”、“小李”等。

3. 礼貌行为礼仪称谓还需要与礼貌行为相结合,即在使用称谓的同时,需要展现出相应的礼貌行为,如微笑、礼貌用语等,以此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礼仪称谓的使用方法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礼仪称谓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下面将就不同情境下的礼仪称谓使用方法进行总结:1. 商务场合在商务场合中,礼仪称谓的使用更加正式和规范,需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适当的称谓。

比如对于客户或合作伙伴,可以使用“先生”、“女士”、“贵公司”等正式的称谓,以示尊重和礼貌。

对于同事或下属,可以使用职位或职称来称呼,如“总经理”、“部门经理”等。

在商务交流中,礼仪称谓的使用能够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合作关系。

2. 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中,礼仪称谓更加注重亲和和友善,可以根据关系的亲疏来选择称谓。

对于熟悉的朋友或亲人,可以使用亲昵的称谓,如“老朋友”、“亲爱的”等。

对于初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可以使用比较正式的称谓,如“先生”、“女士”等。

在社交场合中,礼仪称谓的使用能够提升交际的礼貌性和亲和度。

3. 学术场合在学术场合中,礼仪称谓的使用更加注重对知识和学术地位的尊重。

比如对于教授或学者,可以使用“教授”、“学者”等专业称谓,以示对其学术地位的尊重。

在学术交流中,礼仪称谓的使用能够体现出对学术研究和学识的尊重,有助于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

三、礼仪称谓的常见误区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使用礼仪称谓时也会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以下将就礼仪称谓的常见误区进行总结:1. 简化称谓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过于简化称谓,使用不够恰当的称谓或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来称呼,这样做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不够礼貌的印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 -摘要: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汉语中称谓语明目繁多,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许多人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困惑。

又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方方面面,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称谓语也有一定差异。

称谓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称谓语的本体知识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知识,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称谓语教学.关键词:对外汉语称谓语课堂教学称谓语是书面表达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中的称谓语明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汉语称谓语的数量大约在三千以上.在这些纷繁复杂、灵活多变的称谓语中,可能有些称谓语连人自己使用时,也会觉得有些困惑,对外国留学生来说,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称谓语是留学生掌握汉语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一、留学生学习称谓语困难的原因分析称谓语的学习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即汉语称谓语的复杂性、留学生母语文化的影响以及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ﻭ(一)汉语称谓语的复杂性ﻭ汉语称谓语系统庞大,明目繁多.首先,亲属称谓语中,由于血亲和姻亲的不同,称谓语有很大差异,再加上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留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困难。

其次,称谓语不仅数量繁多,在实际使用时还要遵守一系列的使用规则。

再次,随着经济的不断、的不断进步,称谓语系统还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增加了学习使用的难度.这些都会使留学生学习称谓语时感到困难。

(二)留学生母语文化的影响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大多数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

同时又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许多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而大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前对的文化和称谓语系统了解很少。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尤其是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很容易受到母语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留学生使用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失误分析

留学生使用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失误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出发,分析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称谓语过程中产生的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原因,以期对对外汉语语用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留学生;称谓语;语用失误称谓语是用来指称自己和别人的词语。

在言语交际中,称谓语可以说是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

对于留学生而言,如何正确的选择并使用恰当的称谓语将会直接影响日常交际的成功进行。

本文主要从语用角度出发,主要考察了留学生称谓语习得的语用偏误的类型与原因。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詹尼·托马斯(jenny﹒thomas)发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首次提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一概念,她指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认为只要是说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其意欲表达的或者认为应被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有所不同时,就会产生了语用失误。

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三、称谓语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原因《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语”一词的解释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

其意义并不难理解,但是由于汉语称谓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汉语称谓语有多种分类方式,复杂繁琐,存在着诸如面称、尊称、昵称、通称以及口头称呼、书面称呼等等概念。

有些留学生或不重视交际情境和对方的角色身份地位,或不了解称呼语的文化内涵,就容易造成交际中称谓语的语用失误。

(一)由于未能掌握好汉语称谓语而导致的失误这一失误主要表现为一种对汉语称谓语的类推泛化,也就是将适用于其他语境或场合的称谓语用在了不恰当的情境中。

在笔者与一名老挝留学生s的接触当中就发现了这样的泛化类推现象。

笔者与s已相识两年左右,可谓是相熟的朋友,但是s经常将笔者称呼为“刘小姐”,使人听来十分别扭。

称谓语

称谓语

一、什么是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小结在交际中,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

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

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

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

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

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

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

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

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

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

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

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

2012.10学教育67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罗艳杰(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变革以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出现了称谓语的空白区或者困难区,本文将就几种称谓困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称谓;困境;对策一、引言称谓语是日常交际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恰当的称谓语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交际效果,反之则会大打折扣的。

但是我们现在常常会感觉到很尴尬,不知道如何称呼别人。

在陈建民先生的《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中,总结了7种称谓难题,包括如何称呼老师的爱人,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如何称呼异性朋友,通称和行业称谓等。

(陈建民,1990)。

二、称谓困境的几种典型形式与解决对策下面我们就针对几种典型的称谓困境谈一下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称谓困境首先,为什么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称谓困境而不是称谓缺失呢?因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

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

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

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

”(李树新,200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称谓原则本身具有矛盾性。

称谓的表层原则主要有礼貌原则,谦逊原则,和合作原。

深层原则是情感亲和原则与等差原则,称谓原则的深层原则决定了称谓的复杂性。

情感亲和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别人的称谓表现出亲昵,亲近,比如:有的女生会给自己的好朋友起外号,昵称,像“小妮子”、“猪”、“兽”等,显然这有失庄重而且不尊重,但越是这样,越会表现出两个人之间大的亲密,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

等差原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但拉大人际距离。

个比如“女士”和“先生”,这无疑是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

关于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礼仪中一些称谓的用法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的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

“舍”、“小” ,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

“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

) 现在就把其中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让大家学习:(一)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

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

”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防到辱没了自家名声。

“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

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

看来,把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颠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

特别是打领带、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

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

”《辞海》里明确标注夫人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人的尊称;5、尊称对方的妻子。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是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元素,是构建汉语社会风俗、礼仪法则的一部分,是汉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必修内容。

然而,汉语称谓的学习也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困难和困惑,甚至痛苦,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处理汉语称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
首先,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历史视角,使学生了解这些称谓的发展史。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使用相应的称谓,何时使用这些称谓,以及当今使用这些称谓是否仍在持续改变。

从史学角度来说,汉语民族的称谓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可以用不同的语境来理解不同的称谓含义。

其次,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准确地论证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对他人使用礼貌的重要性。

汉语称谓的使用,有助于保护彼此的尊严和尊重。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学习汉语称谓,更容易理解汉语社会风俗,并能帮助他们增强文化自觉性,以避免不文明的汉语行为。

最后,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灵活实用,强调对称谓用词的选择,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练应用讲称谓。

不同的场景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

例如,在不同的层次上面,可以使用不同的称谓说话,并且在不同场景中,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称谓。

总的来说,汉语称谓的教学是一门深刻的学习,因为它涉及到汉语文化的史学、
尊重他人的礼仪等方面。

培养学生有礼貌地使用汉语称谓,有助于他们全面提升汉语水平和汉语文化认识,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社会。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胡英【期刊名称】《甘肃教育》【年(卷),期】2003(000)0S2【摘要】大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外国学生不大能得体地使用汉语称谓语。

这是因为汉民族的称谓系统之庞杂,文化意蕴之深厚,都超出了外国人的想像;在这偌大的系统之中,他们常常感到不易找到一个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于是在与中国人进行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称谓语使用失当的情况。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亲属关系,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中形成了自成一系的称谓系统。

这在外国留学生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认为中国人似乎把它复杂化了,这就使得他们使用称谓语时常有失当以及对汉语称谓产生困惑,而且并非个别现象。

长期以来,无论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还是书面语教学实际上都没有给予称谓语必要和充分的重视。

首先,教材上介绍称谓语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式”的,难点、重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其次,即使涉及到具体的称谓语,譬如亲属称谓语,通常的做法也往往只是列出相关的一组或一群,笼统、简单地进行阐释或教化。

如把称谓语“伯父”解释成“父亲的兄长(哥哥)”,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说成家族中同辈之间按长幼、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获得的区别性称谓符号。

其实,这样的解释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亲属称谓语只能“内化”于具有亲属关系的人群,于是,问题出现了。

近几年来,常有...【总页数】2页(P)【作者】胡英【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预科部;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相关文献】1.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留学生使用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失误分析3.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社会化使用及翻译4.留学生使用汉语称谓语的语用失误分析5.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社会化使用及翻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

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

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

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

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

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

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

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

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

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

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

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

如“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大爷”、“大娘”,还有“解放军叔叔”、“大姐”、“大妈”等亲切的称呼。

亲属称谓还可以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如“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甚至扩大到非人称的事物,如“老天爷”、“母校”、“母语”、“太阳公公”等等。

亲属称谓在泛化成社会称谓之后,其使用环境就要受到很多限制。

在汉语称谓的语用功能中,首先要强调的是不同语境中称谓的得体性,这种得体性主要指称谓的选用要符合一定语境下交际双方的身份和社会角色。

比如在街上问路,称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人为“大叔”、“大爷”,我们彼此之间并不具有亲属关系,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可我们却不能称其非常亲密的称谓,如“爸爸”。

在中国传统中,对于妻子、丈夫、爸爸、妈妈这类非常亲密的称谓是不可任意运用的。

总之,正如姚亚平(1995)所言:“中国文化中,语言称谓反映着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

二、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社会称谓系统是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兼有多种角色、身份,比如乘车时是乘客,购物时是顾客,看戏时是观众,在丈夫面前是妻子,在父亲面前是儿子、女儿等等。

称谓语虽多但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可能只有一两种适当得体的称谓,例如“工人、农民、警察、司机”等职业名称只表示其社会分工,并不代表较高的社会等级,而“教授、高工、院士”等身份名称和“书记、厂长、经理、老板”等身份名称无疑代表着较高的社会等级。

如果用代表较低社会等级的职业名称当面称呼对方,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礼貌原则,就会造成称谓的不得体。

所以采用“职业+身份”(如“工人师傅”、“农民朋友”、“警察同志”)或“职业+拟亲称谓”(如“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警察大叔”)等称谓并用方式,在职业身份后再加通用身份或拟亲称谓,抵消了职业称谓中蕴含的较低等级意味,对被称者给以足够的尊重,成为得体的称谓方式。

又如中国人有在姓前加上“老”或“小”来称呼人的习惯,有时尺度不好掌握。

有人喜欢别人称他(她)为“老某”或“小某”,而某人则不喜欢,其间的心理十分微妙,所以称“老”或“小”有时是敬称,有时是昵称,有时则会引起不快。

中国人还有在姓后加上官衔来称呼人的习惯,如李科长、孙厂长等。

一般来说,在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

因此在大众心目中只有较高的职业职称才会被用做面称,而较低的身份称谓,如厨师、理发师、助理工程师、学士等,一般不用作面称。

为了选用恰当的称谓使交际顺利进行,必须掌握好交际策略,而常用的交际策略主要有:1、抬高对方的身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职衔称谓中省去副职中的“副”字,例如把“副部长”、“副校长”、“副主任”直接称呼为“部长”、“校长”、“主任”,或把职业、职称往高里说,例如称护士为“医生”、“大夫”,称学校一般的工作人员为“老师”,称上级机关来的普通工作人员为“首长”、
“领导”等等。

另一种是在亲属称谓中,把对方的辈分往高里说,例如老年人称小孩为“小弟弟”或称中年妇女为“大姐”、“大嫂”,或从儿从孙称呼,比如称年轻的保姆为“阿姨”,称孩子的长辈为“叔叔”、“舅舅”、“奶奶”等。

2、双方关系亲密化:用关系亲密的称谓去称呼关系疏远的人,为的是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例如用“老乡、老同学、学长、大哥、哥们儿、兄弟”来称呼刚刚认识的人。

如果面对多个对象时不好称呼,就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择称谓。

例如:“领导们”、“各位专家”等。

在不好称谓或不便称谓的场合,用“您”或“你”来代称,或不用称谓(零称谓)。

三、汉语称谓语的正确使用促进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汉语称谓语面临的问题中最明显的便是称谓语的缺环。

所谓缺环现象,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称谓语的短缺现象,也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交际的对方。

陈建民先生曾就“如何称呼不知姓名的同辈的‘爱人’、前辈的‘爱人’、老师的‘爱人’、住高层楼房的人彼此如何称呼、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对异性朋友该使用什么称呼、如何写信封上的称呼”等7个称谓难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汉语称谓的缺环问题。

例如,有“师母”而无“师公”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教师均为男性,学生称呼教师的配偶为师母,但现在也有女教师,她的学生如何称呼女教师的配偶便成了一个难题。

的确,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普通感到选择称谓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认识与否,都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适当称呼,稍微不慎,就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厌恶,就会给交际带来障碍。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缺环与困境并不等同,即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

而我们认为称谓的缺环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不是语用现象。

例如:“醉鬼”、“流氓”在现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也不算小,但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对词可能是专为男性设置的,从文化上看,这是男子行为放荡,又有酗酒行为在称呼语上的明显体现。

如果用来指称这样的女性该用什么词来描绘就找不到相应的词了。

当然,一种问题产生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就会出现。

任何一个词语符号从少数人的倡导使用到被整个社会接受,成为一个语言规范,要经历多次的重复传播,经历足够的时间检验。

这种语言符号的出现便会为解决称谓语的缺环问题提供可能。

正如陈建民先生所言:“由于交际上的需要,最终会有合适的称谓出现的。


总之,汉语称谓语面临着泛化与缺环的诸多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

对于如何更好的使用称谓语进行交际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称谓词和称谓方式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受其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等诸多
因素影响和限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1).
[2]周健.汉语称谓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3]袁金霞.中西社会称谓比较及汉语社会称谓系统的缺环与泛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2,(2).[4]温锁林,宋晶.现代汉语称谓并有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5]张沙林,胡洁明.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谓缺环现象小议[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4).[6]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4).
[7]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8]苏静,路佳.论称谓语的泛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6).
[9]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10]吴晓君.汉语称谓的男尊女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