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临床应用摘要】四逆散,原出《伤寒论》,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
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
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
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
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关键词】四逆散;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四逆散,原出《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
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
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
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
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
四药辛、苦、酸、甘、寒,共呈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之功效。
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
后世疏肝诸方,如《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系列亦均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综合加味而成。
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
笔者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房肿痛,月经期加重。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因,与肝、胃、冲、任四经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病及脾,脾运失健,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停于胸胁;肝郁、气滞、痰凝,结于乳络而成“癖”。
巫嘉琴[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取得满意效果。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1208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彭建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337000)关键词:四逆散;胃神经性呕吐;血管性头痛;便秘;医案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
疏肝理气的功用,被广泛地应用临床。
笔者按中医异病同治原理灵活应用本方,治疗胃神经性呕、血管性头痛、便秘等疾病,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胃神经性呕吐患者李某,女,41岁,2004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觉头晕、失眠、胸胁涨满,不欲饮食,食入则吐,呕吐6~10次/d,由门诊收入急诊住院。
胃钡餐检查未见异常。
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毛糙。
初步诊断为胆系炎症,给予抗生素、维生素B6静脉滴注;2d后症状无缓解。
故转我科病房,查:腹平软,未触及肿块,舌苔白,脉沉弦。
证属肝胃不调,胃失和降.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法则,投四逆散加味方。
药用:柴胡、茯苓、枳实、白芍、旋复花(包煎)各20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
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服药3剂后,患者恶心、呕吐次数略减、睡眠稍安,仍有头晕、胸闷,舌、脉如前。
遂上方减甘草,加生姜,继续治疗10d后,呕吐止,诸症悉除。
按语:呕吐病因多,邪之入内,伤及脏腑,皆可致病。
正如《景岳全书呕吐》所说:“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上逆,或因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
”本病病机为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和降所致。
根据《内经》的“木郁达之”之旨,予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其法,故用四逆散加味投之,药中病机,故得痊愈。
2血管性头痛患者王某,男,58岁,2006年7月9日初诊,半年多来,一直有头痛,以左侧为重,发作时,有针刺样跳痛,伴失眠,急躁易怒,每逢情绪激动则病情加重。
脑血流图示:双侧波幅不对称。
查体:舌苔白,脉弦。
证属肝气郁结,化火上冲。
治宜疏肝调气,泻火止痛。
处方:柴胡、白芍、菊花各20克,枳实、牡丹皮、天麻、全蝎各15克,甘草10克,用药4剂后,患者头痛缓解,舌脉如前。
《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
《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逆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障碍。
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旨在探讨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四逆散的组成与药理作用四逆散主要由附子、干姜、甘草和人参等中药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
在传统医学中,四逆散被用于治疗因阳气虚弱、阴阳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包括失眠。
三、四逆散改善睡眠的机制研究1. 调整神经递质水平:研究表明,失眠患者常常伴有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四逆散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使其恢复正常,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2. 调节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与睡眠密切相关,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四逆散中的药物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改善睡眠。
3. 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逆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睡眠的负面影响。
4. 调节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睡眠的调节密切相关。
四逆散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四、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我们发现四逆散在改善睡眠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失眠模型动物四逆散后,其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在临床试验中,患者服用四逆散后,睡眠障碍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五、结论综上所述,四逆散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水平、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作用和调节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改善睡眠质量。
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具有较为全面的调理作用。
因此,四逆散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睡眠障碍,为患者带来福音。
然而,四逆散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六、展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四逆散在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如深入研究其与神经递质、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之间的具体作用途径和分子机制。
四逆散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四逆散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闫兵杨卓欣皮敏陈鹏典曾萍萍林慧媛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33期[摘要]四逆散作为一种少阳调和剂,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的功效,对治疗肝郁脾虚型疾病有较好效果。
本文立足四逆散基本方,结合历代医家对四逆散主治的描述,分析了四逆散主治病的病机,得出肝脾气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是其主要病机。
同时,通过观察四逆散广泛的临床应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现疏肝理脾、调理气机的重要性。
[关键词]四逆散;病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1(c)-0017-04Research advance of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ni PowderYAN Bing1 YANG Zhuo-xin1 PI Min1 CHEN Peng-dian2 ZENG Ping-ping1 LIN Hui-yuan31.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00,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3.The Fourth Institute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As a prescription for coordinating shaoyang,Sini Powder has the effect of 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gulating the spleen,clearing away pathogenic factors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and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reating the disease of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Based on the original Sini Powder formul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jor therapeutic diseases for Sini Powder combining with the description for the major therapeutic diseases for Sini Powder of physicians of past dynasties,and concludes that its primary pathogenesis is obstruction of pathogen and stagnation of yangqi due to qi stagnancy of both liver and spleen.While simultaneously,it discovers the value of soothing liver-qi stagnation and harmonizing the function of qi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good treatment effect of Sini Powder.[Key words]Sini Powder;Pathogenesis;Clinical application;Research advance四逆散源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
四逆散的方证变及临床应用进展
・
综 述
・
四逆 散 的方证 变 及 临床 应 用进 展
蔡 蓉蓉 姚 魁 武 刘 守尧
【 摘要】 四逆散是《 伤寒论》 中记载的名方, 其用药精简, 配伍讲究 , 疗效显著。随着历代医家对
四逆散研究的不断深入 , 产生 了大量的演变方 , 如逍遥散 、 柴胡疏肝散 、 血府逐瘀汤等 。其不仅能透邪 达表 、 理气解郁 、 平衡 阴阳 , 还将其功效发展扩大为疏肝理脾 , 用于肝郁气滞 、 肝脾失调 引起 的情 志 、 饮 食 相关疾病 , 亦是公认 的疏肝解郁的祖方 。本文通过对历代 医家研究 四逆 散方证 的病机 以及 四逆散 的现代药理研究 、 实验研究 、 临床运 用等进行 归纳 总结 , 以期更好地掌握 四逆散方证的运用规律 , 启发 临床应用思维 , 并 为深入研究 四逆散 的临床评价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
止痛 , 敛阴行气 , 表里 同治 , 扶正祛邪之功 。从其兼 证可 知 , 其 病位 还 涉 及 心 、 肺、 六 腑 。从 历 代 医 家应
用此 方来 看 , 或 以原方投之 、 或加减 , 效 如桴鼓 , 因 此对 四逆 散 病 机 的 把 握 是 关 键 。本 文 通 过 对 其 方
【 关键词】 四逆散 ; 方证研究; 现代研究; 临床应用
【 中图分 类号】 R 2 8 9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D O I 】 1 0 . 1 3 9 3 5 / j . c n k i . s j z x . 1 4 0 9 3 7
四逆散出自东汉 ・ 张仲景《 伤寒论》 第3 1 8条 : “ 少阴病 , 四逆 , 其人 或咳, 或悸 , 或小便 不利, 或腹 中痛 , 或 泄利 下重 者 , 四逆 散 主 之 。 ” 其 组成 为 柴 胡 、 芍药、 枳实 ( 破, 水渍 , 炙干 ) 、 甘草 ( 炙) 。从 原 文 可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四逆散的临床运用发表评论A+所属分类:经方论治四逆散方应用广,调和肝脾为其长。
诸般杂证效固高,泻痢后重亦可尝。
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
实际在临床中使用四逆散的这种机会比较少。
但由于该方理法严谨,用药精炼,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后世治疗肝脾(胃)疾病的许多有效药方,多从此方发展而来。
因而,正确理解四逆散的组方原则和临床效用,对治疗一些肝脾疾病,有其重要意义。
四逆散中之柴胡疏肝郁,枳实理肝气,芍药养肝阴,甘草缓肝实脾。
柴胡之开运益于脾之虚,枳实之降和适于胃之实,芍、草酸甘化阴,柔肝扶脾,以防“土虚不能升木",调理中焦脾胃,少一味也不行。
实际在临床中见肝之病往往传脾,脾病也常常碍肝,出现肝脾同病的症侯。
四逆散具有既能调肝培土,又能和胃益木,药味不多而功专力合,堪称肝脾病症的方药典范。
四逆散用治有"肝气郁结”表现的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肋膜炎以及肋间神经痛等许多疾病,均可获得良好效果,这是人所共知,习以为用的。
但也有些病证,用四逆散疗效很好,却被医家忽视。
如有的患者,上有头痛、眩晕、耳鸣、眼花,中则胸闷、胁痛,嗳气不除;下有少腹重坠,二便不调,内则心烦、口苦、食少、腹满,多梦纷纭,外则体倦神疲,时热时冷,周身尽痛。
总之,从患者主观感觉上全身内外、上下无处不病,而且常年治疗不见有效。
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病证,如不仔细分析,也容易辨为脏腑皆亏,虚实兼有,是补是泻难以着手的疑难大证。
其实。
象这种病证,症候表现虽多,但关键在于肝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
证属肝气郁结。
正确的治法应以“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用四逆散主之,确实能起到"治一经而诸经无不自愈也”的应验。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大多喜用瓜蒌薤白汤之类或活血化瘀的方法,但有部分病人疗效并不理想,尤其对发病年龄较早,病程较短,身体状况较好,所谓"初病在气”的冠心病患者,疼痛部位在胸胁(尤其是左胁)疼痛性质攻痛或胀满、憋闷,每因精神刺激而诱发或加剧,疼痛时间常发于早晨起床或夜间3-5点钟的寅时,用四逆散加味的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的变方枳壳煮散,治疗效果都相当可靠。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中医中药36四逆散原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芍药、柴胡、甘草及枳实等,以少阴病之四逆证为功能主治。
现随着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经过大量动物实验以及在临床中的临床疗效证实,四逆散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抗动脉粥样氧化、保护脑缺血损伤等作用,将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中的治疗效果较好,现笔者将有关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即临床运用综上如下:1药理作用1.1免疫调节作用四逆散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能够有效的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能够加强血清溶菌酶的调节作用,将其作用于人体中可发挥显著的抗感染疗效,另外,四逆散还可通过调动T 细胞活化增殖,抑制B 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1]。
1.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据大量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突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不仅能够显著减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缩小粥样斑块的面积,同时还可减少凋亡细胞的数量。
另外,四逆散还可提升患者体内载脂蛋白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充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3保护心肌作用心肌缺血的主要损伤机制之一则为自由基损伤,而四逆散经过煎制后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将其应用与患者体内,不但能够增加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同时对自由基进行及时清徐,以抵抗因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据探究显示,应用四逆散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高于应用常规药物的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作用更加显著。
1.4保护脑缺血后损伤有研究报告显示,四逆散对于局部脑缺血的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为四逆散能够减少因脑缺血损伤后四逆散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进展张林玲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0【摘要】四逆散作为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经方之一,原方主要治疗阳虚阴寒盛内之少阴寒化证。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已经将本方进行扩展使用,应用至各类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四逆散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关证型占比最高,包括肝郁气滞、肝郁痰凝、肝经郁热、肝脾不和等,其次为脾肾两虚、脾胃虚弱。
组方规律显示,柴胡-白芍、郁金-白芍、柴胡-郁金组合频度和置信度高。
乳腺癌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肝脾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为发病之本,郁、痰、瘀、湿为发病之标。
运用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肺经、肝经循行异常,运用疏肝健脾、调和气机法治疗,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得以改善[5,6]。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组方分析工具,以上组方规律分析印证了欧阳郴生教授治疗乳腺癌的学术观点,其观点与当代名中医学术观点相符。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强调相关性分析,运用复杂系统的熵方法,实现以关联为核心的隐形经验分析。
本研究由新的核心药物及新方中推测,方剂为“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左金丸”、“补中益气汤”、“杞菊地黄丸”等加减方,适用于不同证型。
新方2活血化瘀,主要用于血瘀为主者,新方3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毒热蕴结者,新方5疏肝和胃,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者。
新方1、4、6包含其组方常用药对及组合,且关联系数高,主要功效为疏肝健脾、调和气机,可糅合为新方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周阿高,李琰.中医药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220-222.[2]WANG W ,XU L ,SHEN C Y.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Mastectomy :A Meta-Analysis[J].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15,71:1299-1306.[3]富琦,张青.郁仁存治疗乳腺癌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2):82-83.[4]马继恒,戎云霞,王国方.51位当代名中医治疗乳腺癌用药规律及南北用药特点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2):501-502.[5]欧阳郴生,古宏晖,杨丽娜,等.远红外线热层析系统协助分析乳腺癌气机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149-3151.[6]杨丽娜,欧阳郴生,古宏晖,等.调和气机法治疗乳腺癌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07-1309.收稿日期:2020-05-17作者简介:梁亚平(1986-),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 出 自《 伤寒 论》, 冠 以少 阴病 四逆 。历代 医家或宗少阴病 ; 或云 四逆散
主 治 的 少 阴 病 系 少 阳 病 之 误 ; 或 云 四
继用上法 , 并 嘱患者 睡硬板 床 , 缓 慢锻炼
腰肌 。半个 月痊 愈 , 随访 1 年无复发 。
逆 散主治是 阳明少 阳药 的 “ 表里 并 治之
医 学 的一 个 有 益 补 充 。
息, 伴 胸痛 、 失眠 、 口苦 、 咽干 、 便 秘 等症 状, 脉 弦。中 医辨 证 : 心悸 ・ 气滞痰阻。 给予四逆 散 加味 : 醋 柴胡 1 5 g , 枳实 1 5 g , 白芍 1 5 g , 甘草 6 g , 白术 1 2 g , 瓜蒌 1 5 g , 夜
痛 1个月” 就诊 。诉 : 1个 月前 左侧 腰 胁 部疼痛 , 西 医诊断为 “ 带状疱 疹” , 给与 阿 昔洛韦及双氯芬 酸钠肠溶片 口服 , 服后疼 痛缓解 , 现左侧 腰胁部 疹平 痂脱 , 但仍疼 痛难忍 , 夜 间明显 , 伴有胸 闷、 心烦 、 头晕 、 乏力等症状 , 弦脉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 ・ 气滞血瘀 证 , 给与 四逆散加 味 : 醋 柴胡 1 5 g , 枳实 1 2 g , 白芍 3 0 g , 甘草 6 g , 醋 郁金 1 2 g , 云胡 1 2 g , 水煎服 。服 1 O剂后 , 胸 闷、 心烦 、 头晕 、 乏力 消失 , 左侧 腰胁部
论著 ・ 社 中 药
c H I N E S E C 0 M M u N I T Y D 0 c T o R s
四逆 散 临床 应 用
王存 虎
0 4 8 3 0 0山西 陵 川 县 人 民 医 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举隅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举隅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疏肝理脾,解郁通阳之功,原方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证而设,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对很多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应用得当,都能取得较好疗效,如郁证,胃痛,胸痹,胁痛等均可加减应用。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该方加味治疗,每获良效。
目的是研究四逆散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是通过四逆散的加减应用对胸痹,胁痛,胃痛,等病疗效总结,结果如胸痹一证,多因操劳过度,情志失调,过食肥甘厚味及年老体虚等因素诱发。
致气滞血瘀,胸阳不运,心脉阻滞而致胸闷,心慌,胸部刺痛等症发作,治疗以四逆散为基础加桃红四物汤加丹参,郁金,玄胡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而获良效。
胁痛的治疗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加理气除湿之药,肝胆舒利正常,通则不痛,因此效佳。
胃痛的治疗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加延胡,香附,乌贼骨,浙贝,百合,台乌等敛酸护胃、止血止痛而获效。
结论四逆散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很多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应用得当,都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标签:四逆散胸痹胁痛胃痛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1]。
本方证须为少阴病,但系外邪传经入里,郁遏肝胆气机,阳气失于疏泄,不能外达四末所致,故见四肢厥逆,身热,肝胆失疏,气机失常,气滞则脘腹胁肋胀痛[1]。
应与少阴寒化的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脉微细,但欲寐,无热恶寒、身倦、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小便清白、舌淡苔白的四逆汤证相区别。
故治宜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四逆散。
方中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经。
有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之功。
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因其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令阳气外达,为君药;白芍性味苦,酸凉,归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
对于《伤寒论》“四逆散”临床应用
对于《伤寒论》“四逆散”临床应用的探讨[摘要]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医学名著,这其中就包括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奠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是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一直有效的指导历代医学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必读著作。
笔者仅根据临床实践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四逆散”在临床中的应用。
[关键词]伤寒论;“四逆散”;临床应用《伤寒论》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的《伤寒杂病论》的外感热病内容结集而成的。
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同时还有方剂112个。
全书主要阐述的是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产生的病理变化以及对其辨证施治的方法。
笔者仅根据临床实践本初步探讨《伤寒论》中“四逆散”在临床当中治疗各种常见疾病的应用。
目的是加强对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1对于“四逆散”组成的探讨“四逆散”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捣筛,白饮和服,日三服。
该方药仅四味,具有舒邪畅气、行滞通郁、调理肝脾之功。
方以柴胡的苦平,条达肝木舒少阳之郁;芍药味苦微寒,平肝益脾,通络止痛;枳实苦辛,破积行滞,积滞通则阳升阴降;甘草性平、缓急而和诸药。
四药合,而成舒邪畅气,升阳降浊之方。
凡属一切脾胃阻滞、阳气被郁的疾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2对于“四逆散”方解的探讨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
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有效率 为 9 . 3 。龚 俊华 l 3 3 _ 2 四逆散 加 味 治疗 便 秘 阳以 型 IS5 B 0例 ,结 果 显示 临 床痊 愈 2 0例 ,有 效 2 2例 , 无效 8例 ,总有 效 率 8 . 5 4 0/。陈 俊 英 『 9 2 用 加 味 四 采
逆散 治疗肠 易激 综合 征 5 8例 ,结 果 治愈 1 4例 ,显 效 3 2例 ,有效 3 ,无 效 9 ,总有 效率 为 8 . 。刘 例 例 45 建新 l] 四逆散加 味 治疗便 秘型肠 易 激综 合征 3 _ 用 2 。 2例 , 结果 显示 治愈 1 3例 ,显 效 1 1例 ,有 效 6例 ,无效 2 例 ,总有 效率 为 9 . 。 38 7 胆 囊疾 病 周丽平l 2 采用 四逆 散加 味 治疗 胆 结石 术后 肝 功 能
3 消 化 性 溃 疡
lg O ;呕吐 明显加 姜半 夏 l g O ,代 赭 石 2 g 0 ;气 虚 乏力 加 党参 、白术 、黄 芪各 l g O ;挟瘀 血者 加 丹 参 、蒲 黄
各 lg O ;泛 酸 者 加 乌 贼 骨 2 g 0 ,浙 贝 母 l g O 。每 日 1 剂 ,水 煎分 3次饭 后 温 服 。针 灸疗 法 :取 足 三里 、太
2 慢 性 胃 炎
味治疗 十二 指肠 溃疡 4 7例 ,结 果 显示 治 愈 1 6例 ,显 效2 0例 ,有 效 8例 ,无 效 3例 ,总 有 效 率 9 . 。 36
疗程 最短 7天 ,最 长 3 O天 。宋 家驹 _ 1 用 四逆 散 加 采
王 桂 军 等 以加 味 四逆 散 治 疗 肝 胃气 滞 型 胆 汁
冲 、脾俞 、 胃俞 、肝 俞 、胆俞 。 胃络 瘀 阻 加膈 俞 、血 海 。手法 均 为 平 补 平 泻 ,每 次 留 针 3 n 0 mi 。每 日 1 次 。结果 :痊 愈 1 3例 ,显效 9例 ,有效 7例 ,无效 3 例 ,痊愈 率 为 4 . ,总有效 率为 9 . 。 0 6/ 9 6 O6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摘要】阐述“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及配以胃镜、肾功、肝功等检查的必要性。
【关键词】“四逆汤散”加减变化肝气郁滞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四肢厥逆故方名以“四逆”而得名。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后世医家认为;四逆者,由于阳邪郁遏于里,不能外达于四肢。故“四逆散”有宣阳达郁之攻,调和营卫之效。本方由柴胡、杭芍、枳实、甘草四药组成。用甘草甘温益气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结;与柴胡合用而升降调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用而疏肝理脾。四药互相配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治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其血之临证意义。
三、汪某,女,57岁,
右上腹痛伴右肩胛部放射痛及恶心呕吐;反复发作三年;加重伴口苦3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B超示:胆囊炎,同时肝功检查结果正常)。
辨证:肝郁气滞,肝胆湿热。
治疗方法:舒肝理气,清泻六腑,通阳达郁。
方药:柴胡10克,杭芍2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茵陈30克,大黄10克,芒硝(冲)10克,厚朴10克,金钱草20克,木香6克,莱菔子10克,甘草6克。
(二)、虽然在应用“四逆散”时是中医的辩证施治,但最好还是做一些必要的西医检查如:胃镜、肝功、肾功、二对半等检查。这样便于在治疗前后有一个对比,也可以用于鉴别其它病症及存在其它病症,以便于我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且可以检验我们的治疗效果。
(三)、我们在应用中药汤剂时,也要注意年老体弱多病、幼儿及肝、肾功能有变化的应慎用一些药物。
肝气宜升,胆气宜降;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少阴心肾乃水火之赃,内寄真阴,真阳,水火交融,阴阳既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少阴为三阴之枢,是调节阴阳水火平衡,气机升降,理气调血之枢纽。故凡证属少阴属阴不利,阳气被郁者,皆可用四逆散变通而治之。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理 研 究 也 取 得 了 很 大 进 展 。 赵 氏 等 ] 胆 汁 流 量 为 指 标 . 以 考
药 柴 胡 、 实 分 煎 以 及 柴 胡 、 实 合 煎 . 可 明 显 增 强 胃 排 空 枳 枳 均 及 小 肠推 进功 能 . 尤 以合 煎 剂 作 用 较 强 , 时 以 钡 放射 法 而 同 证 明 . 胡 、 实 合 煎 剂 具 有 明 显 增 强 功 能 性 消 化 不 良 患 者 柴 枳
关键 词 : 逆散 ; 床 应用 ; 四 临 实验 研 究 ; 述 综
四 逆 散 源 于 《 寒 论 ・辨 少 阴 病 脉 证 并 治 》 少 阴 病 . 伤 “ 四
5 4例 慢 性 胆 囊 炎 并 慢 性 胃 炎 患 者 用 四 逆 散 加 郁 金 、 钱 草 、 金 佛手 为 基本 方 治疗 , 中伴胆 汁返 流者 3 其 2例 , 并 胃 溃 疡 者 合 4例 。 二 指 肠 溃 疡 者 6例 。 二 指 肠 炎 者 l 十 十 O例 , 流 性 食 返 管 炎 者 2例 。 疗 程 为 6 8个 月 . 程 结 束 后 复 查 B 超 和 纤 ~ 疗 维 胃 镜 。结 果 : 性 胃炎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性 胆 囊 炎 总 慢 46 慢 有 效 率 为 9 。 周 氏 [ 等 。 四 逆 散 加 厚 朴 、 斛 、 冬 为 4 。 ] 以 石 麦
基 本方 治疗 消 化性 溃 疡 7 O例 。 其 中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3 3例 。 胃
逆 . 人或 咳 、 悸 、 小便 不 利 、 腹 中 痛 、 泻 利 下 重 者 , 其 或 或 或 或
四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8914. 2019. 03. 062 文章编号: 1003-8914( 2019) -03-0491-04
四逆汤 由 炙 甘 草 二 两、干 姜 一 两 半、生 附 子 一 枚 ( 去皮,破八片) 三味中药组成,中医界普遍认为该方 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治疗寒邪深入少阴,阳气衰败, 阴阳离绝之危急证候。在整理文献时发现,该方被广 泛应用于内科。笔者将按照内科各个系统分类方法, 将四逆汤临床运用研究案例分别叙述。 1 循环系统
光明中医 2019 年 2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JGMCM February 2019. Vol 34. 3
·491·
【科 研 进 展 】
四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庄 灿 孙云广
摘要: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主要针对少阴为寒邪所困,阳气衰败,阴阳气不能相顺接,以四肢厥逆为主要表现的危 证、重证。笔者通过查阅国内近 5 年来关于四逆汤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发现该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和妇科等系 统疾病。通过整理这些临床研究,了解四逆汤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规律和特点,希望以此帮助中医学者更好理解四逆汤证本质,从 而安全有效地使用。
四逆汤治疗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个热
·492·
光明中医 2019 年 2 月第 34 卷第 3 期 CJGMCM February 2019. Vol 34. 3
点,特别是 协 助 改 善 肿 瘤 放 化 疗 后 的 各 种 不 良 反 应。 王庆美[6]将 180 例诊断为实体恶性肿瘤、经过放化疗 后白细胞降低的病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 组予西药升白细胞治疗或者输血; 治疗组应用朝医四 逆汤,处方组成: 炮附片 50 g,干姜 25 g,炙甘草30 g。 每天 1 剂。治疗开始后的第 5、10、15 d2 组均查血常 规并记录白细胞数; 7 d 为一个疗程,每例观察 2 个疗 程。结果提示: 2 组对比,治疗组在白细胞回复维持时 间上和放化疗引起的不良作用上,比对照组有明显优 势。侯雪等[7] 为 了 研 究 四 逆 汤 对 直 肠 癌 放 化 疗 后 血 小板减少的疗效,将符合诊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升血小板 治疗,观察组则予加味四逆汤 治 疗 ( 附 片 21 g,干 姜 11 g,炙甘草 8 g,砂仁 9 g,茯苓 25 g,肉桂 10 g,当归 12 g,巴戟天 18 g,生姜 11 g,炒谷芽、炒麦芽各 14 g,大 枣 9 颗) 。疗程均为 2 周,观察 2 组用药后血小板、血 红蛋白和白细胞变化,对比治疗后第 7 d、10 d、15 d 血 小板计数。研究表明: 观察组在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 细胞指标方面以及第 7、10、15 d 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吕英等[8]观察 60 例晚期乳腺癌术后患者, 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进行比较研究。患者术后采 用常规的几种西医治疗分别联合中药四逆汤加味治 疗。其中: 中药联合化疗 16 例,联合内分泌治疗 9 例, 联合化疗加内分泌治疗 12 例,联合化疗加放疗加内分 泌治疗 12 例,联合放疗 4 例,联合化疗加放疗 5 例,联 合放疗加内分泌治疗 2 例。四逆汤加味组成: 附片 30 g,干姜 30 g,炙甘草 60 g,人参 30 g,黄芪 250 g,山 萸肉 30 g,随证加减,每日 1 剂,治疗周期为 3 个月。 对比用药前后症状积分、症状缓解率以及实体瘤近期 改善程度。研究显示: 中药联合其他综合常规措施治 疗 晚 期 乳 腺 癌 术 后,临 床 症 状 缓 解 总 有 效 率 为 73. 33% ,近期疗效中疾病控制率为 76. 67% 。通过此 项研究发现四逆汤加味能加强这类患者术后对放化疗 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改善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周 晓玲等[9]研 究 了 四 逆 汤 对 乙 肝 后 肝 硬 化 的 疗 效,102 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肝硬化一 般治疗加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组则在 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四逆汤合五苓散,组方如下: 茯苓 40 g,附片8 g,干姜 8 g,炙甘草 18 g,猪苓 18 g,泽泻 15 g,桂枝 12 g,白术 15 g。上述药物均使用免煎颗 粒,每日 1 剂,30 d 为一个疗程,共 6 个疗程。治疗前 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转氨酶、血清白蛋白、 肝纤维化指标、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清病毒载量
四逆散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四逆散病机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四逆散作為一种少阳调和剂,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的功效,对治疗肝郁脾虚型疾病有较好效果。
本文立足四逆散基本方,结合历代医家对四逆散主治的描述,分析了四逆散主治病的病机,得出肝脾气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是其主要病机。
同时,通过观察四逆散广泛的临床应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发现疏肝理脾、调理气机的重要性。
[Abstract]As a prescription for coordinating shaoyang,Sini Powder has the effect of 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gulating the spleen,clearing away pathogenic factors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and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reating the disease of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Based on the original Sini Powder formul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jor therapeutic diseases for Sini Powder combining with the description for the major therapeutic diseases for Sini Powder of physicians of past dynasties,and concludes that its primary pathogenesis is obstruction of pathogen and stagnation of yangqi due to qi stagnancy of both liver and spleen.While simultaneously,it discovers the value of soothing liver-qi stagnation and harmonizing the function of qi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widesprea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good treatment effect of Sini Powder.[Key words]Sini Powder;Pathogenesis;Clinical application;Research advance四逆散源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
四逆散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四逆散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四逆散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之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途极其广泛,疗效亦为众多的药理和临床实践所证实。
然而对于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以及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历代医家各述己见,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
此条文列在少阴病篇,但同其他少阴病条文有所不同,既非少阴寒化证,又非少阴热化证,由于条文中只有一条主症,其余的均是或然症,对病机也没有明确解释。
许多《伤寒论》注家认为其为阳郁不伸所导致的热厥证而设。
有些认为其本意应为寒厥而设。
而现代医家多将四逆散作为疏肝解郁之祖方。
故而形成了古代注家歧义多出,现代医家观点不同的局面。
纵观历代之观点,争论焦点多在四逆散病机为何,当否属于少阴病上。
总之,后世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研究,在六经归属方面,既有宗原文之少阴者,亦有认为属少阳及厥阴者。
对病机的认识,认为属热邪为患者以古人居多,而认为阳气内郁者以今人为众,另有脾胃不和或阳虚寒盛的观点。
本文的理论研究,以仲景思想理论分析四逆散方药的治则,“四逆”病机,六经病位,方剂的变方发展,组方用药等作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历代医家运用四逆散的经验及他们研究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以及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探讨其内在机理,充分挖掘其丰富内涵,以期更好地掌握其方证的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从而对进一步理论、临床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笔者力求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四逆散从方与证两个方面做加以分析,并通过探讨大、小柴胡汤及四逆散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厥证的机理,进一步论证四逆散方证病机。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进展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进展
王伟;毕宏伟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06(23)5
【摘要】四逆散为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主要经方之一,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现代医家已将本方拓宽引伸应用到各科疾病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整理了近十几年来临床各科的治验报导,以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王伟;毕宏伟
【作者单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266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从四逆散方证论四逆散病机
2.少阴病四逆散证与四逆散辨析
3.四逆散证证治规律的研究——古今四逆散证医案414例统计分析
4.四逆散的方证变及临床应用进展
5.李秀云应用四逆散治疗胁痛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王向阳[摘要]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
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
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
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
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关键词] 四逆散;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89畅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2476(2008)03-0220-03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
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
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
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
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
四药辛、苦、酸、甘、寒,共呈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之功效。
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
后世疏肝诸方,如枟景岳全书枠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系列亦均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综合加味而成。
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
笔者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房肿痛,月经期加重。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因,与肝、胃、冲、任四经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病及脾,脾运失健,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停于胸胁;肝郁、气滞、痰凝,结于乳络而成“癖”。
巫嘉琴[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取得满意效果。
肿块稍硬加丹参、牡丹皮;肿块有热感者加金银花、连翘;兼气血虚加党参、黄芪等;经前痛加益母草;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等。
15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7畅72%。
其中肿块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作者单位:246300安徽安庆,安庆市潜山县水吼中心卫生院横中分院53例;肿块最大直径缩小50%以上,乳痛消失24例;肿块缩小不足50%,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50%以上,乳痛不减轻9例;肿块不缩小或肿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2例。
张彩蓬[2]报道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取得满意疗效。
林振文[3]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各9g,甘草3g。
痰湿阻滞加法半夏、浙贝母、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皮、陈皮;纳差加谷芽、麦芽;热郁肝经加牡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角刺;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术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
每日1剂水煎服,6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结果显效(症状及肿块消失)268例,有效49例,无效33例。
2 小儿腹痛詹雪梅等[4]治小儿腹痛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3~12岁,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5~10岁多见。
腹部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血常规和肝功能正常。
大便常规及集卵未检到虫卵。
31例曾给予驱蛔,亦无蛔虫排出。
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予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10g,白芍10~20g,川朴6~10g,炒枳壳5~10g,制香附6~10g,炒延胡索6~10g,党参10~15g,甘草5g,蒲公英20~30g。
如口苦呕恶酌加川连、吴茱萸、佛手片、郁金;便秘腹胀大便干结者,酌加莱菔子、制大黄;伤食生冷,胃寒作病可加高良姜、桂枝;胃肠积热加黄芩、姜半夏。
7天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冷饮,避免劳累、情志刺激。
3 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可见胸闷、胸痛、心悸、善太息、失眠、体倦乏力等症状,且诸症随情志变化而波动,多属于中医“郁证”、“胸痹”等范畴。
五志过激伤及肝木,肝气郁滞,可致心气匮乏,帅血无力而发为本病。
可见,肝气郁滞为其基本病机。
杨洪军等[5]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
方药柴胡20~24g,白芍24~30g,枳实20~30g,郁金12~20g。
若肝气郁结较甚,加香附、佛手等;若属气滞血瘀,加三棱、莪术等或桃红四物汤;若属气滞痰阻,合二陈汤;若肝郁化火者,加黄连、栀子等;若属肝郁肾亏者,合二仙汤。
7天为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后,32例治愈,占80%;6例有效占,15%;2例无效,占5%,总有效率为95%。
杨宁等[6]报道用四逆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较好疗效。
4 不孕赵红[7]用柴胡、枳实、赤芍、甘草各10g,丹参30g,穿山甲15g。
肝郁枳实增量;血瘀加水蛭;痰湿互结加黄芪、桂枝;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附件炎性包块加莪术;输卵管积水加大戟、泽兰;输卵管结核加夏枯草、蜈蚣;输卵管不通伴黄体功能不全加鹿角霜;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肾虚加紫河车、鹿角胶(烊化)。
每日1剂水煎服,经期停用。
3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显效(输卵管已通畅或妊娠)136例,有效42例,无效68例,总有效率为72畅36%。
5 阳痿阳痿属于重度的勃起功能障碍(ED)。
阳痿一证,在枟马王堆汉墓医书枠称之为“不起”,在枟内经枠中称之为“阳痿”、“阳器不用”、“阳器不举”等。
阳痿与肝经的关系较为密切,如枟灵枢・经脉篇枠所云:“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
”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气血失调,经脉运行障碍,宗筋难得其养,可发为阳痿不举。
欧春[8]用四逆散加减,疏肝益肾治疗功能性阳痿65例,获得较好疗效。
方药:柴胡、枳壳、白芍、桑螵蛸各9g,制香附6g,阳起石、淫羊藿、制首乌各15g,菟丝子、怀牛膝各12g,偏肾阳虚者加鹿角片、巴戟天等;偏肾阴虚者,去制香附,加熟地黄、枸杞子等;气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等;兼瘀者,加当归、红花等;病程久者,酌加蜈蚣、刺猬皮等。
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连治疗1~4个疗程,并且辅以适当的性知识教育。
结果,近期治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畅2%。
王全都[9]报道用四逆散加味治疗阳痿15例,取得满意疗效。
6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
临床表现常有痉挛性腹痛(以左下腹多见)和便秘,或有慢性便秘伴间歇发作的腹泻。
IBS属中医学“腹痛”、“腹泻”、“便秘”范畴。
病机与肝脾失调有关。
肝失疏泄,肝木乘脾,脾失健运而泄泻,或因气机失调而腹痛,或肝脾气滞,胃气不降而便秘。
周向阳等[10]以四逆散为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效果较好。
治疗以四逆散为基础方,肝气乘脾而肠鸣泄泻、水气俱下者加防风、木香、厚朴;气机郁滞而便秘难下、腹胁气胀攻痛者加槟榔、大黄;肝郁脾虚而便溏完谷不化、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等;寒湿阻滞而便溏或下痢纯白黏液、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炮姜温中化湿,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1~4个疗程,临床治愈86例,有效34例。
丁向前[11]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73例IBS疗效满意。
方药:柴胡、枳壳、白芍、陈皮、白术、山药、决明子、香附、茯苓各10g,甘草3g。
兼见五更泄泻者酌加吴茱萸、干姜;兼见呕恶者,佐以半复、生姜;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郁李仁以润肠通便。
结果治愈51例,占69畅9%,显效16例,占21畅9%,改善4例,占5畅5%,无效2例,占2:7%,总有效率为91畅8%。
方承康[12]报道用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
其他,戴明等[13]用四逆散治疗肋间神经痛、淋巴结肿大、尿路感染、胆囊炎等取得满意效果。
张燕等[14]介绍陈瑞春用四逆散治疗梅核气、胃痛、便秘、胆结石、乳腺小叶增生、心悸等亦取得满意效果。
四逆散虽然只有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四味药,但药少而精,临床应用广泛。
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
从药理上分析[15],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
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
本方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1 巫嘉琴.四逆散合金铃子散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广西中医药,1998,21(6):27.2 张彩蓬.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中原医刊,1997,24(6):43-44.3 林振文.四逆散为主治疗乳癖35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1(6):13.4 詹雪梅,吴长明.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腹痛58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5(10):58.5 杨洪军,孟繁蕴,孔立.四逆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4):155.6 杨宁,汤益明.用四逆散治疗心血管病经验.中医杂志,1999,40(4):206-207.7 赵红.四逆散加味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46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6):42.8 欧春.阳痿从肝论治65例.四川中医,1996,14(9):22.9 王全都.四逆散加味治疗阳痿15例.中国民间疗法,1998,5:45.10 周向阳,王世勋,王荣林.四逆散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国医论坛,1999,14(1):7.11 丁向前.疏郁理气法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73例.江苏中医,1999,20(4):23.12 方承康.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1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4):22.13 戴明,张培国.浅谈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光明中医,2006,21(2):封三.14 张燕,陈瑞春.应用四逆散的经验.江西中医药,2003,6:4.15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540.(编辑:齐 栩)・本草方剂・舒洁净洗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陈国儒,袁 林[摘要] 目的 制备舒洁净洗剂并进行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中药材加水煎煮,沉淀,取上清液适量浓缩,调整总量制成外洗液,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经623例妇科生殖器炎症患者临床应用观察,总有效率90畅7%。
结论 该制剂配方及制法合理,性质稳定,疗效确切。
[关键词] 舒洁净洗剂;制备;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2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2476(2008)03-0222-03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分为老年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