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孙权劝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
谁 比得上
认为
大有所益。” 益处、好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到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讨论 评议 非常,十分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日,就即更重刮新 目相待,大兄怎何么 认见清事之
晚“啊乎”!,”肃于遂是 拜拜见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就
表示感叹
语气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 家。字子敬,临淮东城 人。出身士族,为孙权 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 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 系。
吕蒙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 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 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 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 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拓展知识: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比喻学识浅陋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 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 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 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 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 话说说。
劝 不可不学 孙权
军中多务辞 吕蒙 就学
刮目相待豪
非复吴下阿蒙
赞
鲁肃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 勉吕蒙学习的?(3分)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 启示?(3分)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勉 吕蒙学习的?(3分)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5篇
【导语】《孙权劝学》选⾃《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篇记叙⽂,⽂题为后⼈所加。
此⽂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们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物的语⾔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物形象,让学⽣进⾏讨论来理解课⽂。
【教学时数】:安排⼀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导⼊。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之时,吴王孙权雄霸⼀⽅。
其⼿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武艺⾼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以为⾃⼰⼀介武夫,读书有何⽤?这回,孙权⼜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
⼆、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千三百六⼗⼆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相待 2.理解下列句⼦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介词。
②⼤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读课⽂,理清课⽂情节。
1、全⽂⼏个⼈物?⼏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是怎样表现⽬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 5.鲁肃与吕蒙⼀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7.思考:课⽂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笔带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建议】1、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自读,当堂背诵全文。
2、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并能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三位人物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4、可与王安石的《伤仲永》相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想想方仲永、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5、建议课外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法:教师展示三国时期人物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的图片或画像,由学生对这三个人物的讨论、认识引入课文内容。
2、故事导入法:教师适当介绍文中三个人物的一些故事,导入课文。
3、名言积累导入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记诵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课堂上相互交流,认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导入课文内容。
4、教师诵读导入。
二、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音:卿qīng涉shè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三、理解翻译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就文中字词提出质疑。
【初】当初。
【谓……曰】对……说。
【以】用,拿。
【岂】表反问的语气助词,难道。
【但】只。
【耳】语气助词,罢了。
【孰若……】谁(哪一个)比得上……。
【所益】所收获的、所得到的好处。
【就】从事,做。
【议论】商讨、论说(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读书人。
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
【三日】虚数,指多天。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2、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补充注释翻译课文,教师订正。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⑵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该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通篇主要记录了人物的几次对白,却生动刻画出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该文的艺术风格也值得一提,该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此外,该文的道理启示也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能力,提升素质的途经。
一位伟人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学习形成的”。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屡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目光对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这两个成语来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
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课文翻译范文(15篇)7.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写作错误,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规范和准确。
15.《孙权劝学》(确定)
5.通过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我们今天 学习了《孙权 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呢?
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6.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劝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 好学 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 好学。
敬才爱才
吕蒙赞ຫໍສະໝຸດ 鲁肃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 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并 围绕这些名言或格言,谈谈读书 的重要性。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 蒙学习?(原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 情投意合。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说明了什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人和事。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想一想:
大意失荆州
关羽
智取荆州 吕蒙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 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 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 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 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 阻四,不肯就学,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了, 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七下语文第四课孙权劝学课堂笔记一、原文:初,权谓吕蒙(méng)(2)曰:“卿(qīng)(3)今当涂(4)掌事,不可不学!”蒙(5)辞以军中多务(6)。
权曰:“孤(7)岂欲卿治经(8)为(wéi)博士(9)邪(yé)(10)!但(11)当涉(shè)猎(12),见往事(13)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14)鲁肃过(15)寻阳(16),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17)才略(18),非复(19)吴下(20)阿蒙(2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22)刮目相待(23),大兄(24)何见事(25)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注释:(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15.孙权劝学
焦桥镇初级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第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时间课题孙权劝学地点学术报告厅中心发言人韩萍参加人员谢玉河释霞高光峰活动情况记录主备人发言修改建议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和提拔。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重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活动情况记录主备人发言修改建议一、导入: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2.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听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抽学生朗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
4.要求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引导学生理解、探究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勾画出不理解的字句,小组内讨论。
2.要求学生组内没解决的问题在班内交流。
3.要求学生口头翻译课文。
4探究: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2).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书)3).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四、指导学生背诵,结束课文1.指导学生分角色背诵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孙权劝学》笔记
《孙权劝学》笔记
一、文章背景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讲述了三国时期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这篇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断进步的必要性。
二、生字注解
1.谓 - 告诉、讲给
2.涉猎 - 粗略地阅读、浏览
3.孰 - 谁
4.遂 - 于是,就
5.邪 - 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6.岂 - 难道
7.宁 - 宁愿
8.吕蒙 - 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
9.辞 - 推辞、拒绝
10.治经 - 研究经书
三、重点句子解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孙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吕蒙他
现在身居要职,必须学习。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鲁肃对吕蒙的进步
感到惊讶,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赞叹和惊讶。
四、主题思想
《孙权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的劝学和吕蒙的进步,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迎接人生的挑战。
五、课后问题解答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孙权认为吕蒙现在身居要职,必须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他的进步如何?
•吕蒙开始学习后,进步非常快,让鲁肃都感到非常惊讶。
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5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5篇《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
(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3、翻译课文:⑴ 齐读课文。
⑵ 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
⑶ 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
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①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② 全班讨论翻译课文5、分角色朗读:① 先同桌练习②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③ 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6、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质疑问难8、巩固拓展:① 试背课文(比赛)② 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9、作业《孙权劝学》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一、谋篇立意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的故事。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进步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告。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进步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终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行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擅长劝告,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怀、期望而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美,可见鲁肃十分诧异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的改变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目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说明吕蒙的进步的确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美的奇妙接应,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表现自己的才略长避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鲁肃、吕蒙两人的话则有调侃意味,二者的情调不同。
三、侧面烘托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15孙权劝学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学
《孙权劝学》是一个著 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 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 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
(行动)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 小组讨论 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 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力陈必要:
孙权劝学 提出目标: 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 多务孰若孤 先: 辞-军中多务
吕蒙就学
后: 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 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 你有什么启示?
成为 通“耶”
只 应当
历史 罢了 说 认为
与……相比怎样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份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合集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幻灯片)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卿()岂()邪()孰()遂()即更()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两遍)2、听示范朗读3、全班齐读(二)请同学复述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哪些事?(师生归纳,出示幻灯片)四、请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孙权劝学实词翻译
孙权劝学实词翻译孙权劝学实词翻译引导语:《孙权劝学》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实词翻译,欢迎阅读!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5孙权劝学
学生翻译过程中存在分歧、有错误的知识点,老师给予纠正强调。
4、反馈
小组成员互相提问文中字词或语句,强化记忆。
【概括内容积累知识】
1、文言词汇积累
古今异义通假字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见往事耳
2、成语积累—你在文中找到我们常用的成语了吗?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品读课文赏析对话】
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讲
要求:所有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在展讲过程中认真记录,在展讲结束后补充或质疑。相同内容不重复。
【课内延伸对比阅读】
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
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
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
课题
15、孙权劝学
导案
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2、根据语言特点来揣摩人物性格。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知识链接】
1.《资治通鉴》:
2.司马光:
学案
【训练朗读培课前预习,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孙权劝学
编写:张
[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学习其写法。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自主预读 ]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孤岂欲卿.()②治经为博士邪.()
③孰.若孤()④肃遂.拜蒙母()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②见往事
..耳古义:今义:
③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和成语并翻译全文。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蒙乃.始就学
⑤吴下阿蒙
....
⑥刮目相待
....
全文翻译:
6.我的疑难:
[ 文本研讨 ]
活动一走近孙权劝学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7.①孙权如何以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言来写的?
②孙权告诉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④“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活动二探究人物内心
品读课文,思考问题:
8.“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有什么作用?
9.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活动三爱写作展才华
10.假如,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后不久,又去拜见了孙权,他会怎样向孙权叙说他的见闻与感受呢?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 书声琅琅 ]
◎美文赏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
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
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
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
谓之行尸走肉耳!”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则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
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
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
韩性(当时著名学者)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
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
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
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读后心语
◎考场佳作
送你一轮明月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
阴沉的天空扯来一片乌云掩住了自己忧伤的脸。
鲜红如血的分数,像把图钉洒在我的心上,再一个个被用力地踩了进去。
“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你没有及格!……”
刺耳的五个字幽灵般在我脑际纠缠不散,失望的泪水不能自已地滑过我的脸颊,肆意地滴在紧紧握住的那张单薄的试卷上。
乌云变成打翻了的黑墨汁,浸染了整片天空,狂风抓乱了我的长发,雨飘零而至。
悲伤就像秋千荡了出去又回来……
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挑灯夜读。
多少次累得昏睡,睡醒又读;多少次整夜无眠,撑开双眼。
疲惫的身躯、煎熬的心灵,换来的,竟是这?!
回家的路竟格外长。
我该怎么办?
“小佳!怎样,这次考试?”小羽轻轻走了过来。
对于“怎样”,我已无心回答。
我停止了挪动的脚步,耷拉着头,只顾自言自语:“有什么用!?努力又怎样?什么考试!我……我再也不会了!”我哽咽住了。
小羽似乎觉察了什么,她一手用力握住我的手,一手搭在了我肩上。
“小佳,不是这样的……你看!”她用搭在我肩上的左手划出了一道弧线,停滞在了半空中。
“看,这月亮多美啊!在这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在寥寥宇宙中,它放弃了么?它为何不同周围一样?它用力地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
它不畏惧黑暗,因为有理想啊!”我猛地抬起头,她的双眼闪烁着晶莹的光,双手揽我入怀:“小佳,一次考试又能说明什么?你就是那轮月亮,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
她温暖的胸膛包裹着我。
风停了,雨住了,月亮出来了。
我从她闪烁的双眼中看到了光明,似乎她就是天空的那轮明月。
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水的月光涤净心中失意的尘埃。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洗的清辉拂去伤痛的心痕,洒满人生的道路。
送你一轮明月,让如珠的璀璨划破迷茫,直伴我们迎接下一轮的太阳。
读有所得
[ 相关链接 ]
孙权故事两则
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
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
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
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
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
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
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
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
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
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
又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
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
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
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 反思评价 ]
参考答案:
1.宋司马光战国五代
2.①qīng ②yé③shǔ④suì
3.邪通“耶”,语气词
4.①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②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③古义:到今义:经过④古义: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名
5. ①推脱②研究③到了-----时候④于是,就⑤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⑥指另眼相看。
6.略
7.①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吕蒙读书后,才略大有长进。
是通过鲁肃的赞叹表现的。
②治(研究),其目的是从事专门学业;涉猎,其目的是了解或知道历史,以便吸取经验教训。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④“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答话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8.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一笔,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①要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③学习可以提高个人修养。
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