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审批稿

合集下载

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

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

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第9卷第15期-1-刘爱东教授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验案1则Professor Liu Aido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1 case of type of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palpitation李洪禹1隋永朋1徐杉1赵妍1张娇1刘爱东2*(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5-0001-02证型:ABGD【摘 要】心悸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病因多种多样,刘爱东教授认为心悸病与肝、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可表现为肝气不舒,肝郁乘脾,心脾两虚等不同的证候,治疗过程中当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舒肝、健脾、理气、养心之法,方可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见其治疗心悸病有其独特见解,故整理1则验案说明其辨证用药特点。

【关键词】心悸(中医);心脾两虚(中医);刘爱东【Abstract】Palpitat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the incidence rate is high, and there are many causes. Professor Liu Aidong holds that the palpi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r and spleen, which manifests in the stagnation of liver qi, liver qi invading spleen, and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therefor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soothing the liver, tonifying spleen, regulating qi and nourishing heart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pathogenesis could achie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the teacher, the authors finds Professor Liu’s unique opin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alpitation and cites 1 case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ical medication.【Keywords】Palpitation (TCM); De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spleen; Liu Aidong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5.001刘爱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临床与教学工作2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心悸病方面造诣较高,临床中强调辨证论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故整理其验案1则,说明其遣方用药的独特性。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例题1:谢某,男,60岁,退休。

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咳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现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突出时间变化,最后总结现症状,此处不要写舌苔变化)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

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这四点都要有,特别不要忘了最后一点中医病证鉴别: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症状,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中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A study on treating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by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张海文(山东省邹平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邹平,256218)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32--04【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门诊接诊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

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虚、健忘、乏力、腹胀、便溏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r、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较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心脾两虚型;中医辨证治疗;睡眠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心脾两虚型). Methods: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CM syndrome scores, and laboratory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CM syndrome scores (including physical weakness, forgetfulness, fatigue, abdominal distension, loose stools, etc.)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or, NE and 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and 5-HT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SQI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P<0.05).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n insomnia of the Xinpi Liangxu type shows good effec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djust the level of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sleep.【Keywords】Insomnia; The Xinpi Liangxu typ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leep qualit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2.027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系指不充分睡眠或不完全睡眠,其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

中医说心脾两虚最难医中医理论中,心脾两虚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状态,它指的是心脏和脾脏的功能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在中医的视角下,心主血脉,脾主运化,两者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人体的气血平衡。

当心脾两虚时,不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还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

首先,心脾两虚的症状表现多样。

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心脾的气血生化功能减弱有关。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脾脏则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两者功能不足,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进而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运行。

其次,心脾两虚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

中医治疗心脾两虚,通常采用补益心脾、调和气血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等,这些药物能够补益心脾,增强气血生化功能。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如加入安神、健脾、利湿等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心脾两虚的调养也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养,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不利于脾脏运化的食物。

同时,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散步、太极等温和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心脾两虚的症状。

最后,心脾两虚的预防同样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都有助于预防心脾两虚的发生。

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精神压力,也是预防心脾两虚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心脾两虚虽然在中医看来难以治疗,但通过合理的药物调理、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患者仍然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的全面调理理念,为心脾两虚的治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关键词失眠辨证施护不寐心脾两虚型睡眠是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失眠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带来困扰。

不寐又称失眠。

是指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入睡的一类病症。

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多因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近年来收治不寐心脾两虚患者例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在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例男19例女例年龄8~7岁病程1.5~1年心脾两虚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辨证施护:⑴药物调理: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口服中药宜温热服。

日1剂次/日。

饭后服7~1剂1疗程。

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龙骨以安神镇静服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情志舒畅更好发挥药效服后注意观察患者反映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⑵针刺疗法:①体针: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

②耳针: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脾不足加心、脾。

③耳穴埋豆神门、脾心穴嘱患者每天按压数次~5天更换1次。

⑶饮食护理:①忌食油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多食莲子、山药、扁豆、大枣及黄芪粥等以健脾益气生血养血安神。

②晚饭宜有营养易消化食物适量忌过饱睡前半小时不吸烟不饮酒浓茶和咖啡等。

⑷情志调护:①此型患者大多身体较虚弱心神不安疑虑重重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满足患者的需要尽量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感到温暖注意适当休息顾护心神让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练气功太极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②消除思想顾虑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③睡眠环境宜安静舒适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

④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睡觉睡前可听舒缓的音乐也可用温水泡双足然后按摩双侧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

⑤按摩是祖国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方法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

名老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经验心脾两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辨证类型,其表现为心脏和脾胃功能的衰弱,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悸失眠等症状。

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治疗心脾两虚的经验,以下将进行介绍。

一、调整饮食心脾两虚的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此外,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豆类,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营养摄入。

二、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心脏和脾胃功能的恢复。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帮助身体吸收充足的营养。

三、中药调理名老中医在治疗心脾两虚时常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这些中药有益气健脾、补心安神的功效。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进行调理,但在使用中药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四、情绪调节心脾两虚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症状。

名老中医建议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有助于改善心脾两虚的症状。

五、养生保健心脾两虚的患者要注意养生保健,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此外,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还可以尝试一些养生方法,如按摩、针灸、艾灸等,有助于调理心脾功能。

治疗心脾两虚需要综合调理,包括饮食调整、运动调理、中药调理、情绪调节和养生保健等方面。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经验对于治疗心脾两虚的患者有所帮助。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浅谈心脾两虚证的辨证施护
祁兆琍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89()4
【摘要】心脾两虚证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月经量多色淡、崩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苔白、脉细弱。

在各种心脏病、消化道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及各种原因贫血等病中均可见心脾两虚之证。

自我科建立病房以来,突出中医特色,对心脾两虚证的
中医护理简述如下: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心脾两虚证;辨证施护;中医护理;面色萎黄;便溏;月经不调;消化道疾病;脉细;中医特色;情志护理
【作者】祁兆琍
【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浅谈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辨证施护在肠痈患者中的应用 [J], 聂云玲
2.浅谈毒蛇咬伤的临床辨证施治与施护 [J], 林碧霞;林更新
3.浅谈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辨证施护 [J], 曹娩玲
4.浅谈孕妇保胎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作用分析 [J], 乔国莉
5.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施护 [J], 马娟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爱胡思乱想 焦虑多疑感觉障碍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总爱胡思乱想 焦虑多疑感觉障碍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以下是一篇关于总爱胡思乱想、焦虑多疑、感觉障碍的中医辨证文章案例:
患者李先生,42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近年来逐渐出现胡思乱想、焦虑多疑、感觉障碍等症状。

他常常感到心情不宁,思绪纷乱,容易担心未来的事情,对周围的人和事也多疑敏感。

同时,他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不适。

经过中医辨证,李先生的症状属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证型。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引发各种症状。

同时,心脾两虚也会导致心神不宁、多疑焦虑等症状。

针对李先生的病情,中医采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治疗方法。

具体方药包括柴胡疏肝散、归脾汤等。

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调理气血,缓解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先生的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胡思乱想、焦虑多疑等症状得到缓解,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也有所改善。

他表示,中医治疗不仅让他的症状得到缓解,还让他对整个身体状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调理。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面对类似的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当然,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是不同的,治疗也需要个性化定制。

因此,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浅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浅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浅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24%,对照组经单纯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95%,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脾两虚性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健康的恢复,值得不断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linical work.Methods 84 cases of insomnia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2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95%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alone.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insomnia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 is remarkable.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health.It is worthy of continuous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insomnia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curative effect;research;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竞争也日益激烈,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人们的睡眠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睡眠障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2]。

心脾两虚难自立,老中医辩证施治,方知心和脾对宗筋自立有多重要

心脾两虚难自立,老中医辩证施治,方知心和脾对宗筋自立有多重要

心脾两虚难自立,老中医辩证施治,方知心和脾对宗筋自立有多重要老话常说:“药若对症一碗汤,药不对症用船装。

”说的就是中医看诊,须得先辨证,搞清楚患者的具体情况,然后对症下药,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譬如难自立,一见患者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从肾上找问题,却忽略了其他脏器的问题,比如说心和脾。

这时候有些朋友,可以就会有些不明白,难自立可不就是肾的问题吗?关心和脾什么事?别急,先听我讲一个以前接诊的患者,看完大家就知道了。

李先生,34岁,正值身体机能巅峰,平时功能也正常,因为工作问题,劳思多日,昼夜冥想,终于在一周后完成,本来打算休息休息,但身体却出了状况,无法自立,当时没有去看,一个多月后,恢复正常。

往后每次思虑劳作,过度疲倦的时候,都会出现难自立的情况,适当休息后,恢复正常。

来我这看诊的时候,已经是第四次发病了,详谈后得知,他每日都神情忧郁,总感觉自己有大病,还吃过一些补肾之品,但效果不佳,经常觉得精神疲倦,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佳,脸上没有血色。

我看他舌头,舌淡苔白,诊脉,脉细无力。

这就是患者的基本情况,我给大家来分析一下。

患者出现难自立的情况前,曾经连续七天,过度劳累,当时没有治疗,休息了一个月后自己好了,然后每次思虑劳作,过度疲倦的时候都出现难自立的情况。

从这段经历可以得知,让他难以自立的关键因素是,过度劳累。

有的人说,过度劳累也会导致肾虚的,难自立肯定是肾虚所导致的,别急,大家接着往下看。

见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就想着吃一些补肾之品,但却效果不佳,可见肾不是主要问题。

不是肾的问题,那是哪的问题呢?是心和脾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宗筋要想自立,必须要有气血的充盈,就像是气球一样,你得往里面吹气才能鼓起来,要是不吹气,就会软塌塌的。

那么心和脾他们的功能是什么呢?中医认为,脾为仓廪之官,仓是藏原粮的地方,原粮也就是没有加工过的谷物,而廪是储藏半成品粮食的仓库,也就是加工米面的地方。

癫病心脾两虚

癫病心脾两虚

首次病程记录2013-09-07 12:16患者胡垚,男,17岁,学生,汉族,因“自言自语,疑人害己伴自伤5天。

”于2013年9月7日11:30分入院,病史由父亲提供、可靠。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气不足,面色少华、苍白,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言语无序,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气息平稳,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门诊资料:无。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青年男性,以“自言自语,疑人害己伴自伤5天。

”为主症而入院,病前性格内向,无阳性家族遗传史,当属中医“癫病”范畴。

见其神思恍惚,面色少华、苍白,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言语无序,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气息平稳,形体消瘦,饮食锐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均为“心脾两虚证”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应与郁证相鉴别,郁证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故不考虑。

中医诊断:癫病(心脾两虚证)西医诊断依据:1)症状标准:患者青少年男性,表现自言自语,疑人害己,伴自伤、冲动行为;精检:存言语性幻听、被洞悉感及被害妄想,情绪平淡;2)病程标准:病程5天,不足1月;3)严重标准:无自知力,生活、学习明显受损;4)排除标准:可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符合CCMD-3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成立。

西医诊断:分裂样精神病西医鉴别诊断: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该患者既往无明显意识障碍,无昏迷抽搐史,无二便失禁史,神经系检查无阳性体征,故不考虑。

2.心境障碍:该患者病史中无明显情绪低落或情感高涨表现,且知、情、意不协调,而以精神病性表现为主,故不考虑此诊断。

诊疗计划:1.精神科常规护理、Ⅰ级护理、普食、精神科监护、量表测评及行为观察和治疗。

2.完善相关检查:血液分析、肝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

3.西医给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1mg/日。

4.中医以健脾养心、解郁安神,拟归脾汤加减。

黄芪15g 人参10g 白术12g 当归14g 龙眼肉15g 茯神12g 酸枣仁14g 木香12g 远志12g 红枣6枚 生姜2片 炙甘草8g。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心脾两虚型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机类型,常见于现代社会中的不少人群。

其主要特征是心脾气血不足,导致睡眠不佳、失眠等不寐症状的出现。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脾主运化,心脾两虚导致气血不足,神明失养,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本文旨在讨论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方法,希望通过系统的评分系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路。

json{"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的背景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心脾两虚型的概念,不寐的中医理论解释以及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症状特征。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讨论中医症候评分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同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中医症候评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中医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不寐症状。

通过系统分析心脾两虚型与不寐的关联,探讨其症状特征和辨证要点,提出中医症候评分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为不寐症状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分的内容2.正文2.1 心脾两虚型概述心脾两虚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病证类型之一,指的是心脏和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失和,引起一系列的身体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心主神明,脾主运化,心脾相互依赖,相生相克,若出现心脾两虚,则会引起身体的失调,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体力疲乏等症状。

心脾两虚型症状较为复杂,常见的表现包括心悸、失眠、胸闷、头晕、腹胀等。

在不同个体中,心脾两虚型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症状会根据个体的体质、生活习惯、疾病史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在临床实践中,心脾两虚型症状通常需要通过中医症候评分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引起失眠怎么辩证施治?

心脾两虚引起失眠怎么辩证施治?

心脾两虚引起失眠怎么辩证施治?
心脾两虚多出现在年迈体弱的群体,或者是情绪长期抑郁,大病初愈的人群,常会导致气血阴虚的症状,常会引起多梦易醒,会导致头晕目眩等症状。

这时候可以采取一些中药来进行辨证施治,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在方剂当中药材选择适当的加减,平时生活当中也要注重调养。

(1)症状: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

(2)病机:由于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

(3)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选方:归脾汤。

(5)用药:党参30g,黄芪18g,当归12g,龙眼肉12g,白术9g,木香6g,陈皮6g,茯神15g,酸枣仁18g,远志15g。

(6)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脾之血,白术、木香、陈皮健脾畅中,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

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7)加减: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白芍10g,熟地、阿胶珠各12g,以养心血;如不寐较重者,酌加五味子12g,柏子仁15g,有助于养心安神,或加合欢皮12g,夜交藤、龙骨、牡蛎各30g,以镇静安神;如兼见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厚朴各10g,陈皮12g,茯苓15g,以健脾理气化痰。

脾虚便溏者,宜温脾安神。

心脾两虚不寐的病历

心脾两虚不寐的病历

心脾两虚不寐的病历
患者男性,年龄55岁,主诉心脾两虚不寐已有数月,感觉身体疲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体检发现脾肿大,肝区无压痛,腹软,无明显包块。

根据中医诊断,患者属于心脾两虚,虚火内扰的证型。

治疗方案为益气养心、健脾祛湿、清热解毒,采用加减复方治疗。

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好转,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

再次体检发现脾肿大已经减轻,舌苔薄白,脉象有所改善。

建议继续治疗巩固疗效。

- 1 -。

心脾两虚的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的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的辨证论治
九、心脾两虚包括神经官能症、贫血等具有下例证候者。

主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

苔白,脉细。

病机:心主神志,脾主运化,心虚则神无内守,脾虚则运化失司,故出现上述诸症。

治法:补益心脾
药物:
1.补心阴:常用生地、麦冬、百合。

2.补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

3.随症加药:心悸加磁石、远志;失眠多梦加合欢皮、酸枣仁、五味子;腹胀加枳壳、木香;食欲不振加焦神曲、炒内金。

方例:一般选《济生方》之归脾汤(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陈皮、茯神、炙甘草、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红枣)加减。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之欧阳语创编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之欧阳语创编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别名中医:虚劳,心悸,怔仲,不寐,健忘,血证,眩晕,西医:风心病,慢性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性疾病中医释名: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中医病机: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

体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气短神怯,或皮下出血;妇女见月经不调,经量多色淡,甚至崩中漏下,或经少渐至经闭、舌质淡嫩。

苔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原则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施治方法:(一)内服方药1.基木方药:(1)归脾汤加减: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2克、木香6克、酸枣仁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脾气虚弱者。

(2)天于补心丹合四物汤加减:熟地10克、炙党参15克、玄参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柏子仁12克、枣仁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心血不足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

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脾胃虚,食少便溏者,于基本方(1)中加苡仁15克、芡实12克、砂仁6克以健脾止泻;若兼见大便干结者加郁李仁10克、麻仁12克以润肠通便;若兼见气短、自汗甚者加浮小麦30克、瘪桃干10克以收涩止汗。

兼见心惊不宁,夜梦易惊者于基本方(2)中加珍珠母24克、琥珀末6克以镇心安神;若兼见心悸忡、心胸疼痛隐隐,宜加丹参10克、赤芍l0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宁心止痛。

若兼见血虚及阴,致心脾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外,还会出现口干咽痛,午后潮热,面红升火手足心热等症,于基本方(2)中加银柴胡10克、胡黄连6克、山药15克、白芍15克以清虚热益脾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心脾两虚中医辨证治疗
别名中医:
虚劳,心悸,怔仲,不寐,健忘,血证,眩晕,西医:风心病,慢性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性疾病
中医释名:
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中医病机:
本证多因久病虚弱,或慢性失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

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

体征: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气短神怯,或皮下出血;妇女见月经不调,经量多色淡,甚至崩中漏下,或经少渐至经闭、舌质淡嫩。

苔白,脉细弱。

中医治疗原则
补益心脾,益气生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木方药:(1)归脾汤加减: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2克、木香6克、酸枣仁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脾气虚弱者。

(2)天于补心丹合四物汤加减:熟地10克、炙党参15克、玄参10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柏子仁12克、枣仁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脾两虚偏于心血不足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

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脾胃虚,食少便溏者,于基本方(1)中加苡仁15克、芡实12克、砂仁6克以健脾止泻;若兼见大便干结者加郁李仁10克、麻仁12克以润肠通便;若兼见气短、自汗甚者加浮小麦30克、瘪桃干10克以收涩止汗。

兼见心惊不宁,夜梦易惊者于基本方(2)中加珍珠母24克、琥珀末6克以镇心安神;若兼见心悸忡、心胸疼痛隐隐,宜加丹参10克、赤芍l0克、益母草15克以活血宁心止痛。

若兼见血虚及阴,致心脾气阴两虚,症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外,还会出现口干咽痛,午后潮热,面红升火手足心热等症,于基本方(2)中加银柴胡10克、胡黄连6克、山药15克、白芍15克以清虚热益脾阴。

若兼见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女子崩漏等,血色淡红,面红无华,唇甲色白者,于基本方(2)中加阿胶10克、鹿角胶10克、炒蒲黄10克、黄精15克以养血止血。

(三)饮食疗法
参苓粥:取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茯苓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5克:先将人参(或党参)节成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共煎取药汁,再将粳米、生姜加适量水共入砂锅内煮熟,分早晚两次服食;本粥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作用。

施治要点:
(一)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仲、心痛时,常兼脾虚生痰,或气虚血瘀,心脉痹阳,痰瘀内滞,心脉不通则痛。

此时虽有痰瘀等实邪,治疗时宜慎重。

祛痰浊不宜峻剂,如加用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之类即可;逐瘀不宜用猛剂,如丹参、当归、郁金、鸡血藤、琥珀之类。

屡治其标,正气更虚,给后期治疗造成困难。

(二)心脾两虚有心痛症时,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治疗中要辨证准确,以心痛为主,伴见脾胃症状,应以治心痛采用活血理气通脉法为主,兼理脾胃。

以脾虚为主,伴见心悸心痛症状,则以健脾益气法为主,兼通心气。

这样有针对性的治疗,脾胃症状消失,心痛亦可防止复发。

(三)心脾两虚兼有肝郁气结生痰,日久又化火为患。

多见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

在躁动不安,神明迷乱之时,当运用凉血降火,荡热泻实,法以行气开窍,活血润燥用当归承气汤加味,药用当归、大黄、枳实、玄明粉、甘草、桃
仁、红花、黄芩、丹参、香附、郁金等。

此症控制后,一定要开导患者,药物攻病虽暂安一时,然而隐曲不伸,终将有复发之虑,须宽胸畅怀,安心静养,移情易性,方能根治。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穴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其手法不宜过强,多采用补法,留针10~15分钟,轻捻提插2次,每日一次。

2.艾灸:可选上穴进行艾条灸,每穴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失眠时.在临睡前不宜情绪激动,不要喝浓茶,吸烟等。

2.表现为食少便溏时,除少进肥甘厚味及甜腻之品外,如果水泻量多时,应适当多饮糖盐水,注意腹部的保暖等。

3.本证表现为出血量多时,瞩病人绝对卧病休息,忌搬动,少说话,使病人情绪安定,有利于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