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标准站建设标准
电信基站施工及验收标准
![电信基站施工及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937f9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9.png)
电信基站施工及验收标准在如今信息时代,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电信基站的建设和验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信基站的施工和验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施工标准1.选址规范电信基站选址是基站建设的第一步,选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基站后期的运营效果。
选址规范应遵循以下原则: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域设置基站,保证基站建设符合规划要求,避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
2.基础建设基站的基础建设是保证基站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基础建设应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包括基础承载能力、地基防潮、防雷接地等方面的要求。
建设过程中需注意基础深度和质量,确保基站设备不会因基础问题导致安全隐患。
3.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电信基站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保证设备的固定稳定、连接可靠,线缆布放合理,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同时,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验收标准1.设备测试基站施工完成后,需进行设备测试以确保基站能够正常工作。
测试内容包括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强度、通话质量等。
只有设备测试通过,基站才能顺利投入使用。
2.环境检查除了设备测试外,基站验收还应包括对基站周边环境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基站周边环境是否受到影响、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只有基站周边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基站验收才能通过。
3.安全检查基站验收还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基站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安全检查包括设备是否固定稳定、线缆是否接地良好、防雷设施是否完善等。
只有通过安全检查,基站验收才能最终通过。
综上所述,电信基站的施工和验收标准是确保基站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只有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基站才能顺利建设并投入使用,为人们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基站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94bf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8.png)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 引言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物内的通信设施能够正常运作,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质量,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
3. 设备要求3.1 基站设备3.1.1 基站设备应具备良好的信号覆盖能力,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信号。
3.1.2 基站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具备合法的运营资质。
3.1.3 基站设备应具备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方便运维人员进行设备管理和故障排除。
3.2 室内覆盖设备3.2.1 室内覆盖设备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确保信号覆盖均匀且无盲区。
3.2.2 室内覆盖设备应具备自适应功率控制功能,根据实际信号强度进行动态调整,以避免对用户造成干扰。
3.2.3 室内覆盖设备应具备故障报警和远程监控功能,及时监测设备状态并进行故障排除。
4. 工程施工4.1 设计4.1.1 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熟悉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布线要求。
4.1.2 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通信需求和设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信号覆盖和传输质量。
4.1.3 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4.2 施工4.2.1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和经验,熟悉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流程。
4.2.2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布线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
4.2.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出具相应的工程质量报告。
5. 运维管理5.1 运维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工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设备管理和故障排除。
5.2 运维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3 运维人员应及时响应用户的故障报修和投诉,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5.4 运维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性能监测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
6. 监督检查6.1 移动通信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监督检查,确保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通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标准
![通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db0a1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a.png)
通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行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通信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实现信息传输、信号覆盖以及网络连接等功能。
为了确保通信基站的运行效率和网络质量,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建设标准,以保障通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建设标准内容1. 基站选址与规划通信基站应根据通信网络布局和通信业务需求合理选址,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要求。
选址应考虑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土地性质等因素,确保基站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2. 建设设备及材料通信基站的建设设备及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具备必要的性能与质量保证。
各类设备的选择、安装和维护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通信质量。
3. 通信网络连接与接入通信基站的网络连接与接入应遵循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原则,确保通信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建设时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接入技术和协议,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软件,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互联互通。
4. 供电与能源管理通信基站的供电及能源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能源政策及规范要求,并采用可靠的供电系统和节能环保的措施,确保通信基站的持续运行和能源利用效率。
5.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通信基站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法规,遵循环保政策。
建设过程中应防止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确保基站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
此外,通信基站的安全管理也应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和防火防雷要求,确保基站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6. 监测与维护通信基站的运行状态应进行定期监测与维护,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的稳定性。
监测应覆盖设备性能、能耗统计、故障诊断等方面,维护应包括设备的定期检修、故障排除和灾难恢复等,以确保通信基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总结通信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基站的建设和运行对于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和信息传输的顺畅至关重要。
xjj122-2020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xjj122-2020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4ca3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0.png)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一、基础设施规划1.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和通信需求进行规划。
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建筑物的结构、布局和用途;b) 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c) 通信设备的配置和安装位置;d) 电源、接地和防雷设施的配置;e) 环境控制和节能措施。
1.2 基础设施规划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二、通信网络设计2.1 建筑物通信网络应根据建筑物的通信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接入等。
2.2 通信网络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a) 网络的拓扑结构、冗余设计和可靠性;b) 网络的性能和带宽;c) 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配置;d) 网络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设计。
2.3 通信网络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三、信源和信号传输3.1 建筑物通信系统的信源应包括电话、计算机、监控设备、安全系统等。
信源的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通信需求进行设计。
3.2 信号传输应采用可靠、高效和符合国家标准的传输介质和协议,如光纤、双绞线、无线等。
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要求。
3.3 信源和信号传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四、建筑智能化4.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与建筑智能化相结合,实现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和服务。
4.2 建筑智能化应包括以下方面:a) 楼宇自动化控制;b) 安全防范系统;c) 消防报警系统;d) 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的监控和管理;e) 能耗监测和管理。
4.3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和实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五、供电和防雷5.1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配备可靠的供电系统,包括UPS电源、发电机组等。
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应考虑通信设备的功耗、电源质量和可靠性要求。
5.2 建筑物通信基础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接地网、浪涌保护器等。
防雷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防雷规范和标准。
国家对信号塔建设规定
![国家对信号塔建设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bcb5a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7.png)
国家对信号塔建设规定国家对信号塔建设的规定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塔作为通信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输信号、覆盖信号的重要作用。
为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信号塔建设的规定。
首先,在信号塔选址方面,要遵循一系列规定。
首先,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信号塔,以防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要考虑信号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禁止在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风沙区等地建设信号塔,以避免不安全因素导致的短路、倾覆等问题。
其次,在信号塔建设过程中,需要符合一系列规定。
首先,信号塔的高度以及外观形态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超出规定的高度限制,不得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警示标志,提示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并保持工地周围的环境整洁,不得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在施工期间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
再次,信号塔的运营管理也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
国家规定信号塔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无线信号的覆盖质量。
此外,信号塔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也十分重要,国家要求运营商定期检查信号塔的设备运行情况,及时修复故障,并根据通信网络的升级需求进行设备更新。
同时,国家对信号塔的辐射标准也有具体规定。
信号塔的电磁辐射水平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辐射影响在合理范围内。
相关部门定期检测和监管信号塔的电磁辐射水平,一旦超出限定范围,要求运营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综上所述,国家对信号塔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从选址到建设、运营管理,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定的实施,旨在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确保信号塔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最小化。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规范操作,才能让信号塔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通信服务。
移动基站规范
![移动基站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65f43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0.png)
移动基站规范移动基站规范是指对移动基站在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旨在确保移动基站的正常运行和提高通信质量。
以下是关于移动基站规范的一些要点,共计1000字。
一、选址规范1. 选址应满足规划要求,尽量选择平整、高处、无遮挡的地点,确保信号覆盖范围最大化。
2. 选址避免与居民区近距离设置,以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可能影响。
3. 选址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二、建设规范1. 建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安全施工。
2. 建设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 基站外观应美观,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基站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5. 基站设备的接地和防雷保护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配置规范1. 设备配置应满足规划要求,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容量的需求。
2. 设备配置应考虑当地网络负载情况,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3. 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设备。
四、电磁辐射规范1. 基站辐射电磁场强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保证居民健康安全。
2. 基站和辐射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对周边人员产生影响。
3. 基站应具备辐射监测和告警功能,及时掌握辐射情况并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标准。
五、运维规范1. 移动基站应按照规定的维护保养周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2. 运维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设备维护记录和故障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和保存,以备后续查询和分析。
4. 基站周边的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的堆放和环境的污染。
六、安全防护规范1. 基站设备应安装相应的防护设施,防止不法分子对设备进行破坏或盗窃。
2. 基站设备应设有完善的防火系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 基站设备的电源应具备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基准站建设标准
![基准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a4c36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5.png)
基准站建设标准基准站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站址选择:基准站的站址应选在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
此外,站址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方便作业,视野应开阔。
2. 电磁环境:站址与周围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通信基站、变电所等)的距离应大于200米,与高压输电线、通道的距离应大于100米。
站址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水域等。
3. 高度角:基准站的卫星天线高度角应在15度以上,且周围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4. 已知坐标点:基准站至少需要两个已知坐标点(已知点可以是任意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可以检校已知点的正确性)。
5. 设备架设:基准站接收机天线可安置在已知点,也可架设在未知点上,设站过程与静态测绘安置过程一样,包括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天线指北操作等。
对于分体式的接收机来说,连接主机与天线,连接主机与电台。
连接电台与数据链发送天线。
6. 数据链路:在用电台作业时,基站架设位置应尽量高些,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挡物,否则差分信号传播距离缩短。
7. 安全要求:考虑到雷电的影响,站点位置应避开易受雷击的地方,同时应有防雷接地措施。
8. 环境要求: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站点位置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干扰、化学气体和腐蚀性物质等环境。
9. 维护要求:站点位置应便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
总的来说,基准站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f70c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3.png)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1. 引言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而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设施,其建设标准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以及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作用和影响。
2.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的重要性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核心设施,其建设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和运行效率。
合理的建设标准可以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效率,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
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3.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的内容(1) 技术设备标准:包括天线、发射设备、信号处理设备等,需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以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2) 施工标准:包括工程建设、设备安装等,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监测台、站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
(3) 人员标准:包括运维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要求,需要保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以保障监测台、站的正常运行。
4. 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听感效果。
(2) 提高广播电视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广播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的建设和运营,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秩序。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的科学合理性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建设标准,才能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和观赏性,提高广播电视业的整体水平。
建设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应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6. 总结回顾中央广播电视监测台、站建设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内容和作用在保障广播电视业的稳健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74f64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f.png)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引言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由于基站建设和维护的规范和标准不一致,导致基站运行不稳定、信号覆盖不均衡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制定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是迫切需要的。
目的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基站建设和运维工作,提高基站运行稳定性和通信质量,保障用户的通信需求。
标准内容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站建设1. 基站选址要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不能占用耕地、水源保护区等重要区域。
2. 基站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
3. 基站的设备选型要合理,要兼顾性能、稳定性和节能环保性能。
基站运维1. 基站设备的运行状态要随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
2. 基站设备的维护工作要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不能出现疏于维护的情况。
3. 对于频繁发生故障的基站,要进行全面的检修和改造。
基站监管1.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站建设和运维的监管,确保基站建设和运行符合标准要求。
2.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基站,要及时责令整改,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3. 对于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站,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实施方法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基站建设和运维的要求和流程。
2. 加强对基站建设和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基站巡检和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基站的设备运行状态。
4. 加强对基站建设和运维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治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基站。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基站运行稳定性和通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用户通信需求的关键措施。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6a145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 (3)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6)4 移动通信机房 (7)4.1 一般规定 (7)4.2 基站机房 (8)4.3 室内覆盖中心机房 (8)4.4 室内覆盖设备间 (8)5 支撑设施 (9)5.1 一般规定 (9)5.2 屋面及楼面支撑设施 (9)5.3 地面支撑设施 (9)6 建筑物通信电源 (10)6.1 一般规定 (10)6.2 容量及设备 (10)6.3 系统及导线 (10)7 建筑物通信管道 (11)7.1 一般规定 (11)7.2 室内通信管道 (11)7.3 室外通信管道 (12)8 防雷与接地 (13)9 施工与验收 (14)9.1 一般规定 (14)9.2 移动通信机房 (14)9.3 支撑设施 (14)9.4 建筑物通信电源 (14)9.5 建筑物通信管道 (15)9.6 防雷与接地 (15)10 安全、节能、环保、共享 (16)10.1 安全防护 (16)10.2 绿色节能 (16)10.3 环境保护 (16)10.4 资源共享 (16)本标准用词说明 (17)引用标准名录 (18)1 总则1.0.1 为规范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建设工程有序融合,促进社会信息化,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新建民用建筑、有信息化需求的工业建筑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应与建筑物“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0.4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Mobil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和室内覆盖系统基础设施两部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站机房、支撑设施、通信电源、通信管道及以上设施的防雷与接地装置等。
广西建筑物5g移动建设标准
![广西建筑物5g移动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10fd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a.png)
广西建筑物5g移动建设标准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广西地区也需要加快建设5G移动网络。
为了规范广西地区建筑物5G移动建设,提高网络建设质量和效率,制定了如下标准:
一、建筑物5G移动信号覆盖标准
1. 建筑物内部公共区域应满足5G信号全覆盖。
2. 建筑物内部各种房间和特殊场所(如电梯、地下车库等)应满足5G信号可覆盖。
3. 建筑物外部周边区域应满足5G信号全覆盖。
二、建筑物5G移动网络带宽标准
1. 建筑物内部公共区域应满足5G网络带宽不低于50Mbps。
2. 建筑物内部各种房间和特殊场所(如电梯、地下车库等)应满足5G网络带宽不低于20Mbps。
3. 建筑物外部周边区域应满足5G网络带宽不低于100Mbps。
三、建筑物5G移动网络信号强度标准
1. 建筑物内部公共区域5G移动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0dBm。
2. 建筑物内部各种房间和特殊场所(如电梯、地下车库等)5G 移动信号强度应不低于-85dBm。
3. 建筑物外部周边区域5G移动信号强度应不低于-70dBm。
四、建筑物5G移动网络建设技术标准
1. 建筑物内部采用微型基站、中继器等技术,提高5G信号覆盖和网络带宽。
2. 建筑物外部采用天线增高、信号放大等技术,提高5G信号覆盖和网络带宽。
以上标准适用于广西地区各类建筑物的5G移动建设,确保广西地区5G网络建设质量和效率。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全文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67cd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e.png)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全文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保证通信网络的良好运行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1.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指用于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天线、传输设备、终端设备、电源设备等。
2.室内覆盖:指在建筑物内部提供完整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
3.建筑物分类:根据建筑物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特殊建筑等。
4.信号强度:指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的强度,一般用功率表示。
5.干扰:指在通信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影响导致信号质量恶化的现象。
6.业务需求: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用户需求,确定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
7.工程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设计方案,包括设备配置、布线、安装位置等。
8.工程施工: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三、技术标准1.通信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性质和用途,确定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技术需求。
(2)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环境特点,制定合理的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3)确定天线类型、位置、高度,保证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4)根据业务需求,确定传输设备的配置和布局,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2.天线系统设计(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用途需求,确定天线的类型和数量。
(2)合理选择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避免遮挡和干扰。
(3)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天线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覆盖范围。
3.信号覆盖设计(1)进行信号强度测试和分析,确保信号覆盖范围满足用户需求。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用途需求,确定信号覆盖的优先级和覆盖方式。
(3)进行干扰分析,保证信号质量和通信效果。
(4)针对室内盲区进行定位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a8899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1.png)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一、标准来源及内容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是由国家通信管理部门制定的,旨在规范和指导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
该标准涵盖了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物内部通信设施、建筑物外部通信设施以及与其他设施的连接等。
二、标准中规定的数值标准中对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各项技术指标都做了明确规定。
例如,对于建筑物内部通信设施,标准规定了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强度、数据传输速率等参数的要求。
对于建筑物外部通信设施,标准规定了天线的高度、方向、倾角等参数的要求。
此外,标准还对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功耗、抗干扰能力、容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三、技术要点1. 建筑物内部通信设施的设计要点建筑物内部通信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避免信号盲区和信号干扰。
设计时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室内天线的布局、功率分配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的需求,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
2. 建筑物外部通信设施的设计要点建筑物外部通信设施的设计要考虑到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
设计时需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周围环境、通信需求等因素,确定天线的高度、方向、倾角等参数。
同时,还需考虑到天线与其他设施的连接和协调问题,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3.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维护要点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维护包括设备的监控、故障的排除、信号的优化等工作。
运营商应建立完善的运营与维护体系,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并及时处理故障和优化信号。
四、应用方向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的应用方向主要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小区、办公楼、医院、学校、机场、车站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都具有一定的通信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以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五、总结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导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依据。
信号标准站建设标准
![信号标准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6fd693ad51f01dc281f151.png)
信号标准站建设标准1.本标准作为部、局现行有关标准的细化和补充,标准站建设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部、局现行有关标准。
2.本标准旨在提升设备质量标准,规范日常管理,提高信号设备运用质量,努力减故障、压延时,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3.本标准适用于局管内标准站建设、信号设备日常维护、大中修、基建、更新改造等项目,局管内基建、更新改造、大修等工程开通时应一次达到本标准。
4.标准站建成后由电务段统一验收,铁路局抽验,标准站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 电气特性达标;b) 机械强度达标;c) 测试资料完备;d)无影响安全的缺点。
5.与《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信号设备检修作业标准》重复内容未编入本标准。
6.在日常生产和标准站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创新和新工艺的应用,本标准将继续完善,本标准由电务处负责解释。
1 室内设备及资料管理项目及标准机械室保留面对站台的窗户,其余部分进行封堵;机械室窗1.1户安装塑钢窗户;在一楼的机械室或电源室窗户安装防盗栏;室内窗户加装阻燃窗帘。
窗户封堵图1.1(a)窗户防护栏1.1(b)图c)室内阻燃窗帘(图1.1第一道门安装防盗门,并增设防鼠挡板,在门上设置“严禁1.2烟火”警示牌。
计算机房设置“禁止拨打手机”警示牌。
)防盗门、防鼠挡板图a(1.2图)“严禁烟火”警示牌。
1.2(b)计算机机房“禁止拨打手机”警示牌。
c(1.2室内照明采用冷光源照明。
1.3图1.3冷光源照明1.4 室内各口、地沟、盖板封堵良好;地沟穿越墙体时,应实施封堵。
控制台、电源屏底部采用防火封堵。
)电缆引入封堵a(1.4.)分线盘下部封堵b(图1.4图1.4(c)控制台下部封堵1.5 机械室照明、空调、插座、电话线,以及各类外露电源线等走行规范、美观。
.外露电源线行走规范图1.5建立巡视卡,定期巡视检查。
1.6 机械室内需配齐各种消防用具,消防用具图1.6烟雾、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机械室内应安装环境监测装置,1.7明火,报警功能正常,环境监测各类传感器标示标记齐全。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a5b0f30b1c59eef9c7b41c.png)
基站机房墙面、屋面上具有一定尺寸要求的孔洞,是基站机房内各种线缆 进出的通道。 2.0.11 桥架/槽道 bridge / channel
1
2 术语
2.0.1 生产性建筑 productive building 生产性建筑可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1 工业建筑(厂房类建筑):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
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厂房类建筑又可以分为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两大 类。
2 农业建筑:用于农业、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 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2.0.2 非生产性建筑 unproductive building
3.1 Base station room .......................................... 6 3.2 Indoor distribution room ...................................8 5 Requirements for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s.....................9 6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10 6.1 Power supply .............................................. 10 6.2 Power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 10 6.3 Power distribution cable ..................................10 7 Communication conduit...........................................12 8 Roof facilities.................................................13 8.1 Chapiter built in advance .................................13 8.2 Sign of constructional column ............................. 13 9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15 10 Acceptance......................................................16 Appendix A Resentation drawings of column pier and anchor bolt...17 Appendix B Reference table for acceptance and acceptance of mobile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370e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e.png)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设置移动通信基站,以实现通信信号的覆盖和传输。
在当前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
本文将就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规范》、《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文件的规定。
在基站选址、建设、验收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确保基站建设的合法合规。
其次,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和居民区的基站建设,需要遵循相关的环保和健康标准,保障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同时,基站建设要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影响,合理规划基站的位置和布局,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另外,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还要考虑到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基站的选址和天线的布局要合理,以实现最佳的信号覆盖和传输效果。
同时,基站的建设还要考虑到未来的网络发展和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以适应新的技术和业务需求。
此外,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还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防护要求。
基站的设备和设施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障设备运行和维护人员的安全。
同时,基站建设还要考虑到防雷、防盗、防火等方面的防护措施,确保基站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基站设备的选用和运行管理上,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基站建设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要求和规范,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法律、环保、安全等多个因素。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才能保障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求。
希望移动通信行业能够在基站建设标准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为通信网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规范
![电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a488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电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电信行业的通信基站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的提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设备选址、建设标准、电磁辐射防护、安全管理等角度讨论电信行业通信基站建设规范,旨在为电信行业提供建设更高质量基站的方向和指导。
一、设备选址设备选址是通信基站建设的第一步,它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通信基站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因此,设备选址需要根据以下几个规范进行:1. 环境合适性规范: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适宜性,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避免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效果。
2. 使用权合规性规范:设备选址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确保在选址过程中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避免引发纠纷。
3. 公共利益优先规范:在设备选址时,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如优先选择临近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区域等,以满足大众通信需求。
二、建设标准1. 结构设计标准:通信基站建设应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标准,确保基站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2. 设备配置标准:按照通信网络的需求,合理配置通信基站的设备,确保满足通信网络的容量和覆盖需求。
3. 电力供应标准:通信基站应按照相关电力供应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网络接入标准:通信基站应符合相关网络接入标准,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高速性。
三、电磁辐射防护为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以及降低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电信行业在通信基站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 辐射限值规范:通信基站的辐射应符合相关辐射限值规定,确保辐射强度在合理范围内,不对人体造成危害。
2. 辐射监测与评估规范:通信基站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与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3. 建设环境健康评估规范:在通信基站选址前,需要进行建设环境健康评估,了解选址区域的环境状况,从而合理规划通信基站的建设。
移动信号塔国家规定
![移动信号塔国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0a38e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c.png)
移动信号塔国家规定移动信号塔是指为移动通信设备提供信号覆盖的基础设施。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和可靠,各国对移动信号塔的建设和使用进行了国家规定。
首先,各国规定了移动信号塔的布设范围和数量。
移动信号塔一般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布设,以覆盖各个地理区域。
在城市地区,规定了移动信号塔的数量和分布密度,以便在高密度人口区域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
在农村地区,虽然人口密度较低,但移动信号塔的布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通信需求。
其次,各国规定了移动信号塔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移动信号塔的建设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例如,塔的高度、材质和结构必须满足承载通信设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同时,移动信号塔的辐射水平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各国都规定了移动信号塔的辐射标准,以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各国还规定了移动信号塔的运营和维护责任。
移动信号塔的运营商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保证塔的正常运行。
同时,运营商还需要定期进行电磁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规定标准。
此外,移动信号塔的周边环境也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以避免塔的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各国还对移动信号塔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
移动信号塔建设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包括环境评估、土地使用审批等。
这些审批程序旨在保证移动信号塔的建设和使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环境要求,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移动信号塔的国家规定主要包括布设范围和数量、建设标准和要求、运营和维护责任、审批制度等方面。
这些规定的出台,旨在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和可靠,保障人们日常通信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环境和健康的保护。
各国将继续完善移动信号塔的国家规定,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提升人们的通信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标准站建设标准1.本标准作为部、局现行有关标准的细化和补充,标准站建设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部、局现行有关标准。
2.本标准旨在提升设备质量标准,规范日常管理,提高信号设备运用质量,努力减故障、压延时,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3.本标准适用于局管内标准站建设、信号设备日常维护、大中修、基建、更新改造等项目,局管内基建、更新改造、大修等工程开通时应一次达到本标准。
4.标准站建成后由电务段统一验收,铁路局抽验,标准站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 电气特性达标;b) 机械强度达标;c) 测试资料完备;d)无影响安全的缺点。
5.与《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信号设备检修作业标准》重复内容未编入本标准。
6.在日常生产和标准站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创新和新工艺的应用,本标准将继续完善,本标准由电务处负责解释。
1 室内设备及资料管理项目及标准1.1 机械室保留面对站台的窗户,其余部分进行封堵;机械室窗户安装塑钢窗户;在一楼的机械室或电源室窗户安装防盗栏;室内窗户加装阻燃窗帘。
图1.1(a)窗户封堵图1.1(b)窗户防护栏图1.1(c)室内阻燃窗帘1.2 第一道门安装防盗门,并增设防鼠挡板,在门上设置“严禁烟火”警示牌。
计算机房设置“禁止拨打手机”警示牌。
图1.2(a)防盗门、防鼠挡板图1.2(b)“严禁烟火”警示牌。
1.2(c)计算机机房“禁止拨打手机”警示牌。
1.3 室内照明采用冷光源照明。
图1.3冷光源照明1.4 室内各口、地沟、盖板封堵良好;地沟穿越墙体时,应实施封堵。
控制台、电源屏底部采用防火封堵。
1.4(a)电缆引入封堵图1.4(b)分线盘下部封堵图1.4(c)控制台下部封堵1.5 机械室照明、空调、插座、电话线,以及各类外露电源线等走行规范、美观。
图1.5外露电源线行走规范1.6 机械室内需配齐各种消防用具,建立巡视卡,定期巡视检查。
图1.6消防用具1.7 机械室内应安装环境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烟雾、明火,报警功能正常,环境监测各类传感器标示标记齐全。
1.8 室内空调具有自启动功能或远动功能。
1.9 组合架、电源屏、配电盘前铺设宽不少于50cm,长与柜(盘)长度相等的黑色绝缘胶垫(安装了防火地板的机械室不铺设)。
图1.9绝缘胶垫1.10 室内信号设备及器材所有电气螺栓端子采用主备帽防松。
采用万可端子的,线头加冷压插针,且每孔只能安装1根线缆。
图1.10(a)分线盘万可端子图1.10(b)冷压插针1.11 非工区所在车站G2盘具备远控功能。
图1.11(a)G2盘远控装置图1.11(b)G2盘远控装置1.12 机械室、电源屏室、微机室内所有信号设备及器材应采用雕刻铭牌全部标示。
图1.12(a)组合架背面标示图1.12(b)组合架零层标示图1.12(c)组合架正面标示1.13电源屏模块、电源屏输入输出端子、组合架零层大四柱电源端子、组合架空开应标示其用途。
图1.13(a)组合架空开标识图图1.13(b)零层大四柱端子图图1.13(c)电源屏空开标识图图1.13(d)电源屏模块标识图1.14 分线盘、防雷分线柜端子标示齐全。
电缆挂牌准确、明显、美观,标明电缆长度、去向、使用芯数和备用芯数。
备用电缆芯线在每条电缆根部单独盘圈并挂牌。
图1.14(a)分线柜下方电缆标示图1.14(b)分线柜端子标示图1.14(c)备用电缆芯线单独盘圈1.15 组合侧面配线焊接牢固无假焊,焊点丰满,绑扎整齐美观。
配线套管编号用专用打印机打印,不得手写。
图1.15 配线套管编号1.16 继电器安装防松压条,空继电器插座安装塑料罩子防护。
图1.16 继电器防松及防护罩效果图1.17 接口架应配置配线表(,悬挂于对应接口处,内容包括端子位置、用途、来去向等内容。
图1.17(a)接口架配线表图1.17(b)配线表悬挂示意图1.18 计算机联锁、TDCS、CTC、列控、计轴设备等室内设备所预留的网线、电缆,应两端做头并挂牌标记。
图1.18网线标示图1.19 信号半自动闭塞外线1.19.1控制台或信号机械室至通信机械室的闭塞备用通道电缆(9芯信号电缆)敷设。
1.19.2信号半自动闭塞外线备用通道贯通。
1.19.3半自动闭塞外线应通过单刀双掷闸刀实现主、备外线路倒换。
微机联锁站闸刀设置于分线盘,6502站闸刀设置于控制台内部。
1.19.4闭塞外线端子应安装对应的标牌,标牌上应有主备闭塞外线环阻测试值、分线盘或控制台对应设备端子号。
图1.19(a)闭塞外线闸刀安装示意图图1.19(b)闭塞外线标示示意图1.20 机械室采用改进型电缆屏蔽接地方式。
图1.20 电缆屏蔽接地示意图1.21 除地线、网线、对绞屏蔽线、光缆外,信号机械室、运转室地沟内胶质线全部采用专用电缆。
地线、网线、对绞屏蔽线、光缆应全程套阻燃管防护,机械室内电缆不得与电力电缆同沟。
特殊情况下同沟行走时,必须采用砖砌或PVC管防护隔离。
图1.21 阻燃管防护效果图1.22 各类线缆引入孔的金属边缘应打磨光滑,并设胶堵防护,防止配线磨卡。
图1.22 胶堵防护1.23 室内电缆沟、槽转角处应用胶皮防护。
电缆要进行分类绑扎,使其走线美观。
图1.23(a)室内电缆走线图图1.23(b)室内电缆走线图1.24机械室上墙资料:1.24.1 《信号机械室管理制度》。
机械室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施工管理、消防管理、电务作业基本安全制度(三不动、三不离、七严禁)。
建议规格:400mm×600mm。
图1.24.1《机械室管理制度》1.24.2 《机械室定置管理图》。
机械室定置管理图内容为机械室内部设备布局。
图1.24.2《机械室定置管理图》1.24.3 本站《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含区间设备)。
其中信号机、轨道电路、转辙设备应标注其室内组合位置。
图1.24.3(a)《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效果图道岔位置快速查找图信号机位置快速查找图轨道电路位置快速查找图图1.24.3(b)设备位置快速查找图1.24.4 微机室上墙资料:计算机联锁、CTC、列控等系统设备应急操作流程。
规格:400mm×600mm。
图图1.24.4微机室上墙资料1.25 电源屏室上墙资料:1.25.1 电源屏应急操作流程。
图1.25.1 电源屏应急操作流程1.26 驼峰动力室上墙资料:《故障处理流程图》、《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规格:400mm×600mm。
图1.26驼峰动力室上墙资料1.27 机械室、微机室技术资料管理。
1.27.1技术资料盒。
存放集中监测、CTC、ZPW2000、空调等各类设备使用说明书。
图1.27.1(a)技术资料盒图图1.27.2(b)设备使用说明书1.27.2信号设备标准测试台账盒。
存放轨道电路标准数据(调整、空载)。
所有设备分别测试实测值,不得以其中之一代替,ZPW2000轨道电路应单独绘制系统结构图,复印在ZPW2000基础数据表背面,便于应急处理时对照分析。
测试数据用A4纸打印,成册管理。
图1.27.2(a)信号设备标准测试盒图1.27.1(b)信号设备标准测试数据图1.27.2(c)25HZ轨道电路标准数据图1.27.2(d)ZPW2000轨道电路标准数据图1.27.2(e)ZPW2000轨道电路系统结构图1.27.3信号设备应急处理流程盒,存放主要信号设备(计轴设备、ZPW2000、18信息、列控设备、CTC/TDCS、计算机联锁、电源屏、集中监测、转辙设备、闭塞设备)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流程用A4纸打印,成册管理图1.27.3(a)应急处理流程盒图图1.27.3(b)应急处理流程1.27.4室内资料盒定置管理,各类资料应建立目录台账,便于查找取用。
图1.27.4资料盒定置管理1.27.5 竣工图纸齐全准确,装订整齐,图物相符,清晰易辨,分类定置存放。
散图按要求统一装订存放。
图1.27.5竣工图纸定置管理1.28 机械室工具及备品管理1.28.1 各类备用器材设备,做到定置管理,建立机械室备品台账。
计算机联锁、CTC/TDCS、集中监测等没有外壳的电子板、卡,需保存在具有防光、防静电功能的专用型塑料袋内,单独包装保存。
图1.28.1(a)电子板、卡包装保存图1.28.1(b)备品定置管理1.28.2 机械室共用工具应定置管理,并建立台账,机械室内作业完毕后,应对机械室共用工具进行检查核对。
图1.28.2工具定置管理2 轨道电路设备项目及标准2.1 轨道电路箱盒的限界保证距正线线路中心大于2200mm;图2.1 限界大于2200mm效果图2.2 轨道电路采用反光标志牌标示、安装在基础侧面,一律采用白框兰底白字。
图2.2(b)轨道电路标示图2.3 补偿电容按照设计编号,喷涂标示在对应钢轨轨腰处(红底白字)。
图2.3补偿电容编号2.3 扼流箱连接线、变压器箱连接线和道岔岔后极性跳线全部采用双套且具有防腐、防混功能的免维护线。
用白磁漆对塞钉头进行封堵。
各种箱连线和道岔跳线固定良好,其中免维护线用尼龙卡(M、L型)固定。
中间连接板采用1.160米的连接板,引入线与钢轨眼孔平行对齐,固定良好。
图2.3(a)扼流箱安装效果图图2.3(b)白磁漆封堵2.4人工极性交叉处的绝缘、侵限绝缘应在外侧鱼尾板中间两螺栓间喷涂标示(红底白字)。
图2.4(a)人工极性交叉处标示图图2.4(b)侵限绝缘标示图2.5 轨端接续线满足“平、紧、直”要求,并采用“325”(三处、双股、五圈)方式绑扎。
图2.5 轨端接续线效果图2.6 变压器箱内的10A断路器,采用自复式液压断路器。
2.7有发码功能的轨道箱将电阻放中间,轨道变压器摆两边。
图2.6 自复式液压断路器图2.7 轨道箱效果图2.8 轨道电路箱盒电气螺栓端子(含扼流箱箱连线连接端子)主备帽间加不锈钢弹簧垫。
电缆芯线连接直二柱、弯六柱端子时必须采用辅助线环。
万可端子加冷压插针,且每孔只能安装1根线缆。
图2.8(a)辅助线环图2.8(b)扼流箱端子加弹簧垫2.9 轨道电路XB箱至扼流变压器电缆接线安装电缆托片,双芯并用;图2.9 扼流变压器电缆接线效果图2.10 交叉渡线岔芯不同极性处、两区段不同极性处、绝缘接头断面处、凹凸缝隙处采取绝缘隔离措施。
(防止不同极性处吸附非绝缘物质,造成区段故障)。
图2.10 绝缘隔离措施效果图(该图片采用绝缘板隔离)2.11 轨道电路除扼流变压器箱外,其它箱盒均应配置电路图、电缆配线图。
图纸塑封后放置于现场设备箱盒内,电路图、配线图必须在现场调查复核的基础上绘制。
电路图、配线图上端子、用途、电缆芯数、备用芯数应与实际相符。
配线图应反映上下相邻一级电缆盒及芯线用途。
GJ-3GJ-3GJ-421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1133I II III12341133I II IIIBG25BG2510A 10A GJ-4 R 4.4/22028D GIIIG图2.11(a ) 轨道电路电路图图2.11(b )轨道电路配线图3 道岔设备项目及标准3.1 转辙设备标识采用反光标志牌,白框兰底白字,安装在转辙设备电缆盒基础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