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臀痛穴配合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状态评分、起效时间、疗程及中、远期疗效等多维效应指标,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比较,治疗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并且中、远期疗效更好。

结论:针刺臀痛穴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简单方便,疗效显著。

关键词:骶髂关节错缝症针刺臀痛穴龙氏正骨推拿疗效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

(2012)10-0028-02

骶髂关节错缝症,系指髂骨与骶骨的耳状关节面所构成的关节,因外力而造成的微小移动,不能自行复位且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骨盆旋移综合征,属传统医学“痹症”、“腰胯痛”的范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研究发现有10%~26.6%的患者的下腰痛是由于骶髂关节功能的紊乱而引起的1,对骶髂关节错缝症的研究及治疗以逐渐引起医生的重

视。近年来,我院推拿科对骶髂关节错缝症的各种治疗方式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包括运用平衡针和龙氏正骨推拿复位手法这两种方法。笔者通过对此方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

法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

1临床资料

制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bos腰痛疗效评分系统2,以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推拿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病例来源,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了82例骶髂关节错缝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功能状态评分方面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研究方法

2.1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脊柱常见病

整脊诊疗指南》中骶髂关节错缝症的诊断标准。

2.2研究方法。

2.2.1治疗组。采用针刺臀痛穴为主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1)针刺取穴。参照王文远平衡针之臀痛穴(位于腋后纹头与臑会连线的中点)操作方法:针刺臀痛穴时,患者取侧卧位,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佗牌3寸毫针,常规75%酒精局部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向腋窝方向呈45°斜刺4~5cm,行提插捻转法使之得气,以出现局部酸麻胀感或针感向肘、腕关节放射为度,若针感未现则用滞针手法,不留针。针刺治疗1次/天,7次为

1疗程。

(2)推拿手法治疗。①患者先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侧。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3,以法、按揉法、点法、弹拨法等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操作于腰骶部及骶髂关节、臀部,时间约10min,以产生酸胀感为度,以解除腰骶部、臀部肌肉痉挛;②施行骶髂关节错缝的正骨推拿手法4:包括侧卧牵抖冲压法、屈髋屈膝旋转按压法和俯卧牵抖冲压法等手法。如纠正骶椎关节侧摆错位的“长短脚”应用侧卧牵抖冲压法,纠正旋转式错位应用屈髋屈膝旋转按压法,纠正“点头、仰头”式错位应用俯卧牵抖冲压法。手法举例:

(3)侧卧牵抖冲压法。如右下肢为外旋脚(阳脚)又属长脚者,患者先取左侧卧位,术者立其背侧,用右肘前臂部按其右臀髂脊部,发力时促使髂骨旋前,左手按在其右髂脊上方,发力时促使髂骨下移,另一助手双手抱握其右踝上部,两者同时用力完成,使髂骨既向前旋又向下。

(4)屈髋屈膝旋转按压法。针对内旋脚(阴脚),一手握紧阴脚踝部,另手托扶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髋屈膝的旋转动作,阴脚旋髋由内向外,重复2~3下,术毕将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下,随即将其大腿向下牵抖1~3下。

(5)俯卧牵抖冲压法。腰骶关节向前滑脱,骶骨“点头”式错位(倾位式错位)者,术者双手交叉分别按于3~4骶椎和2~4腰椎间做双向分压法,腰骶关节向后错位,骶骨“仰头”(仰位式错

位)者,术者双手重迭按于后突隆起处,术者重压同时,助手牵抖

双脚。手法治疗1次/天,7次为1疗程。

2.2.2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①针刺取穴:大肠俞、八髎、环跳、居髎、委中、天应穴等。②辨证配穴:气滞血瘀型加膈俞、血海、太冲等;肝肾亏虚型加肝俞、肾俞、命门、太溪等。取卧位,用1.5寸或3寸毫针,根据患者肥瘦不同,在得气的基础上,采用捻转法平补平泻,每10min行针1次,留针20min,针刺治疗1次/天,7次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若未到

两个疗程即临床痊愈,则观察期为实际结束时点)。

2.2.3疗效观察。

2.2.

3.1临床疗效判定。参照lbos腰痛疗效评分系统2,根据两组患者“腰痛疗效评分系统”中的患者功能状态评分(全表总分75分,分值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分级标准:优:66~75分,良:55~64分;可:30~49分;差:0~29分。治愈:腰骶痛消失,腰腿活动自如。好转:腰骶痛减轻,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3.2起效时间及疗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即起效时的治疗次数)、疗程(即所有病例、痊愈病例平均治疗次数)的不同。

2.2.

3.3安全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晕针、感染、出血、针刺后遗感,有无腰骶部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2.2.4统计学分析。观察数据中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偏差(x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量数据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数据疗效比较采用ridit检验。以上资料分析均借助spss11.5

统计软件包完成。

3结果

3.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经秩和检验,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起效时间及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及所有病例、痊愈病例平均治疗次数比较见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平均治疗次数及痊愈病例平均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疗程更短(见表3)。

3.3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症状改善明显,而且未出现晕针、感染、出血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腰骶部疼

痛、下肢麻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4讨论

平衡针灸学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成功创立。笔者也对此针法进行应用并开展研究。比较传统针灸穴位功能研究多归于穴位解剖结构的特点,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