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习惯概述2. 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3. 家乡的婚丧嫁娶习俗4. 家乡的饮食习俗5. 家乡的其他习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风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风俗习惯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风俗习惯。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重点讲解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饮食习俗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其他习俗,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风俗习惯为例,分析其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作文、演讲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家乡的风俗》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展示家乡风俗的场景和习俗。

3. 网络资源:搜索引擎、在线百科、家乡政府网站等,用于查找和验证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家乡风俗。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导学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导学案

《家乡的习俗》导学单一、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民俗主题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回忆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题目: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注意:多样性→)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简要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

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简要了解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

(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2、通过以上的了解,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说一说。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家乡的风俗”这一话题,使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文化,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能够自主撰写一篇家乡风俗的文章,发现自己的家乡之美、讲述自己的家乡故事。

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锻炼语言组织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带领学生回忆家乡的风俗习惯,促使学生思考如何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生动形象的描写。

3.给学生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寻求自己的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学习材料准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笔记本或纸张•笔2. 学习《家乡的风俗》一文1.教师阅读《家乡的风俗》一文,并引领学生一起思考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述。

2.指导学生理解需要注意的词组和句式,例如:“长辈们”、“亲热的问候”、“有口皆碑”、“留下永久的印痕”、“生生不息”等。

这些词组和句式不仅使得文章更加地道和生动,同时也展现了对家乡风俗和文化的喜爱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3. 回忆家乡风俗习惯1.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童年的岁月,从外观、行为举止、节庆习俗、口头禅等方面入手,调动他们的记忆和创造力,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2.让学生和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记忆,互相帮助提炼、凝练自己的写作主题和内容。

4. 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1.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撰写家乡风俗的文章,并在写作时着重注意自己的表述方式、生动性和吸引力。

2.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写作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例如叙事、描写等,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5. 课堂总结在完成习作环节之后,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文章,听取他人的反馈,互相帮助改善文章的写作。

让学生总结本次习作学习的内容、收获和困难,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与更多人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 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 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独特的风俗文化,感受其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2、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和描述家乡风俗的方法。

3、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深入了解家乡风俗的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2)学会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2、难点(1)如何从众多风俗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2)如何在描述风俗时,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三、学习方法1、调查访问通过与长辈、邻里交流,获取关于家乡风俗的第一手资料。

2、查阅文献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与家乡风俗相关的书籍、文章、图片等。

3、实地观察参与家乡的风俗活动,亲身感受其氛围和细节。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情感的寄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风俗,去领略它们的魅力。

(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它是一个地区人民共同生活的反映,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

2、家乡风俗的种类(1)节日风俗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

(2)婚丧风俗包括婚礼的仪式、流程,以及丧葬的习俗和讲究。

(3)饮食风俗家乡特有的美食制作方法、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4)民间艺术风俗如剪纸、戏曲、杂技等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和传承情况。

3、家乡风俗的特点(1)地域性不同地区的风俗存在差异,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历史性风俗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代代相传,不断演变和发展。

(3)群众性风俗是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和遵循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文化性风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资料收集与整理1、制定计划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风俗种类,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明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2、收集资料按照计划,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文献、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

《写作_家乡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家乡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写作_家乡的风俗》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2. 探究家乡的风俗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 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探究家乡风俗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3. 运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家乡的风俗。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描述家乡的风俗特点。

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准备:1. 知识储备:对于家乡的风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2.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展示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俗。

3. 教学环境:音响设备、投影仪等,以便进行多媒体展示和教学。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放映家乡风俗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独特魅力产生浓厚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特色风俗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风俗特点,并讨论这些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写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1300字以上的文章,描述家乡的风俗特点,展现家乡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5. 作品展示(1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学间互评,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

六、课堂作业:撰写一篇家乡风俗的作文,力求生动、具体、富有文化内涵。

七、延伸拓展:邀请学生参加家乡风俗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表现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愿学生成为热爱家乡文化、传承家乡传统的文化使者,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写作方法,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教学内容1.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2.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3.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参考资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家乡的风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风俗背景介绍: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包括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写作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风俗的具体内容。

4. 作文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清楚、具体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风俗背景介绍:起源、历史背景、文化内涵2. 写作方法指导:观察、调查、查阅资料3. 作文指导:清楚、具体、真情实感作业设计1. 必做题: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清楚、具体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 选做题: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清楚、具体地写家乡的一种风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9654;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写作吧。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观察、调查、访问等。

3. 撰写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民俗文化。

2. 讲解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讲解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

4. 讲解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为撰写作文做好准备。

5. 讲解如何撰写作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整理好的资料撰写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习作: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家乡的风俗、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2. 让学生将作文与家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集资料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内容清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得当。

《家乡的风俗》参考教案1

《家乡的风俗》参考教案1

《家乡的风俗》参考教案〖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学生初步感受风俗带给人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当地风俗的变化,通过学习,懂得保持良好风俗,摒弃不良风俗。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互相协作互相尊重的集体主义精神。

〖活动准备〗1在课前引导学生分组分类收集家乡的有关习俗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一、诵诗词,吟出悠悠中华情——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1、师(出示诗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师引导学生理解: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师(出示诗词):我们再来阅读一下王安石的一首诗——《元日》,请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生:描写了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师: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民族节日,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两首诗(板贴诵诗词)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充分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师:“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看法。

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的风俗》(出示课题),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看图片,品味浓浓家乡情——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师:同学们,在中国,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图片。

(板贴看图片)我请一些同学来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片,品味浓浓的家乡情。

课件逐一出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一些风俗图片。

(1)春节:贴“福”,挂灯笼、放烟花(2)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舟、屈原的传说(3)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嫦娥奔月、吃田螺(4)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学生边看图边说。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俗,如节日、婚礼、葬礼等,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和习惯。

2.学生回答问题,或者互相交流讨论。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呈现一些家乡风俗的图片,如节日庆祝、婚俗、葬礼等。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图片所代表的家乡风俗习惯的含义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在家乡也有类似的习俗?你想了解具体的细节吗?三、展开(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风俗习惯进行调查和研究。

2.学生通过亲自采访、查找资料、观察等方式,了解选定风俗习惯的具体细节和意义。

3.学生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个小组汇报,包括风俗的由来、主要活动、象征意义等。

四、汇报(20分钟)1.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调查结果,展示图片、摆放物品等。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梳理出家乡风俗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文化宝藏,每个人都应该对家乡文化有所了解和认同。

2.学生进行观点发表,表达自己对家乡风俗的认同和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作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项风俗习惯,包括由来、活动内容和象征意义等。

2.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邀请当地老人或有丰富经验的村民来校分享家乡的风俗习惯。

2.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体验家乡的风俗活动,如参加庙会、观赏新婚夫妇出洞房等。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文,学生能够了解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增进对内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导入引导1. 让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我们当地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吗?你觉得这些风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内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内地风俗的兴趣。

二、阅读文本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源遥流长,代代相传,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下是我们当地一些常见的风俗习惯:1. 过年放鞭炮:每逢春节,我们当地的人们会放鞭炮来庆祝新年到来,驱除邪恶,迎接好运。

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成为我们春节的重要传统之一。

2. 走亲访友:过年期间,我们当地的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彼此健康幸福。

这种亲情交流的风俗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快乐。

3. 吃年夜饭:春节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夜饭的菜肴丰盛多样,象征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

4. 祭祖活动:每年清明节,我们当地的人们会前去祖坟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这一传统活动体现了对家族传统和家族情感的尊重。

5. 赛龙舟:端午节是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以留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赛龙舟是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三、思考讨论1.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以上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宏扬内地的传统文化,珍爱和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

四、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民俗村等,深入了解内地的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内地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3. 邀请当地文化专家或长者来校,进行传统文化讲座或体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内地风俗习惯的魅力。

五、小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对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对内地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家乡的风俗》 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 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2、培养学生对家乡风俗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家乡风俗的特点和内涵。

(2)学会生动、准确地描述家乡的风俗。

2、难点(1)深入理解家乡风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对不同风俗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家乡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活动,了解风俗的具体表现形式。

2、访谈法:与长辈、亲友交流,获取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

3、阅读法: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章,丰富对家乡风俗的认识。

4、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对家乡风俗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与家乡紧密相连的纽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风俗世界,去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风俗风俗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

2、家乡风俗的种类(1)节日风俗例如春节期间的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

(2)婚丧风俗结婚时的迎亲、拜堂、闹洞房;丧葬时的守灵、出殡、祭奠等。

(3)饮食风俗家乡特有的美食制作方法和饮食习惯,如某地的特色小吃、独特的烹饪方式等。

(4)民间艺术风俗如剪纸、年画、戏曲等。

3、家乡风俗的特点(1)地域性不同地区的风俗存在差异,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2)传承性风俗经过世代相传,保留了下来,成为家乡文化的重要遗产。

(3)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风俗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4、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1)表达美好愿望许多风俗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等美好愿望的追求。

(2)传承历史记忆风俗承载着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是对过去岁月的铭记和传承。

(3)促进社会团结风俗活动往往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导学案)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背景知识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解了它的起源、习俗及食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那么除了节日,我们当地还有哪些特色的风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当地的特色风俗;2.掌握描述风俗的词汇;3.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俗的过程。

三、学习内容1. 我们当地的特色风俗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渔业大县,所以我们当地的许多风俗大都与渔业有关,比如:•渔民捕鱼前会祈求渔神保佑;•捕蟹时需要准备罗网和螃蟹钩子;•按照农历二月初二,要举行“海神节”;•除夕要烧海神爷和岛神爷的香;•农历七月初七,要祭祀天河女娲娘娘。

2. 描述风俗的词汇为了更好地描绘我们当地的风俗,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描述风俗的词汇:•捕鱼:用各种工具捕捞鱼类;•祈求:请求神灵保佑或拜神祈福的仪式;•渔神:保佑渔民平安、捕鱼兴旺的神明;•罗网:捕鱼用的网;•螃蟹钩子:捕捉螃蟹的道具;•海神节:为主神“海神爷”庆祝的节日;•祭祀:向神灵献祭物,祈求保佑的仪式;•岛神爷:守护海岛安宁的神明;•天河女娲娘娘:传说创造人类的神灵。

3. 描述风俗的过程接下来,我们通过描述“海神节”的过程,来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俗的过程。

•第一步:大家先按照传统,在家里准备好要烧的香,然后到海边集合;•第二步:先祭海神爷,烧香向海中撒鲜花,向大海求平安、捕鱼兴旺;•第三步:接着向岛神爷烧香,向岛屿境内洒鲜花,祈求岛屿平安;•第四步:所有人手持“香包”,摇动竹竿来驱逐疫病及不幸,每人各摇100次;•第五步:结束后大家可以烤一些海鲜,此时欢声笑语,景象十分热闹。

四、学习活动1. 观察与分析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图片,根据图片内容,总结并描述下在当地生活中的特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图1 图2 图32. 调查与采访请同学们和家人一起调查当地的特色风俗,采访活动持续过程中参与者的感受和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仪式活动的细节等,并且记录下来准备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当地的风俗》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习惯,包括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

2. 探讨传统风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对内地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导学内容:一、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1. 春节:包括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习俗。

2. 清明节:扫墓祭祖,植树种花。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4.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5. 元宵节:观灯,猜灯谜。

二、我们当地的传统饮食习惯1. 早餐:包括粥、油条、包子等。

2. 午餐:米饭、菜肴、汤羹。

3. 晚餐:饺子、面条、炒菜等。

三、传统风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 传统风俗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2. 传统风俗可以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进亲情和友情。

3. 传统风俗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自大和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传统风俗的传承与宏扬1. 通过进修和了解传统风俗,我们可以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

2. 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进修制作传统美食,体验传统习俗,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导学活动:1. 观看视频:观看关于我们当地传统风俗的视频,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统风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

3. 制作手工:制作传统节日的手工制品,如灯笼、灯谜等,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当地博物馆或民俗村,了解更多关于传统风俗的知识。

导学反馈: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们当地传统风俗的心得体会,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进修效果和体会,增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置信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们当地的传统风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习作一 家乡的风俗-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习作一  家乡的风俗-人教部编版

豪洋双语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主备人:班级姓名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查阅资料或问长辈,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借鉴本单元描写名风名俗的方法,学习详略得当、特点鲜明的写作技巧。

3、能够完整清楚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风俗和其中的感受。

4、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名风名俗的方法,学习详略得当、特点鲜明的写作技巧。

2、能够完整清楚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风俗和其中的感受。

教具准备:查阅资料或问长辈,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或问长辈,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文章写作的“总-分-总”结构。

详略得当: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处理妥当。

祥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

(如课文中八儿等粥的事)略写:是指对虽与文章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叙述,是为表达中心思想(如八儿吃粥的事)二、写作点睛1、认真审题,确定内容。

本次写作内容:(1)介绍一种风俗。

(2)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整理资料,列出提纲。

(1)介绍一种风俗提纲:㈠、介绍这种风俗及对他的印象(开头略写)㈡、介绍这种风俗的由来、特点及相关的风俗活动场面。

(中间祥写)㈢、介绍这种风俗的含义、对你的影响和你的感受。

(结尾略写)(2)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提纲:㈠、介绍这种风俗的时间、地点:简单介绍风俗的来历或特点等。

(开头略写)㈡、按时间顺序叙述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和参加人物的状态。

(中间祥写)㈢、介绍写出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收获或感受。

(结尾略写)三、例文。

傣族的泼水节傣族文化深厚久远,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都令我大开眼界。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泼水节,它让我看到了傣族群众对吉祥、平安的憧憬。

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家乡的风俗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教学目标: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过程:一、倾听歌谣,引出习作内容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了,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一起大声喊出我们的口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不忘学习!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童谣吧!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从童谣中,我们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节日习俗,你是否又想起了我们课文第一单元描写的情景了呢?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和体裁都不相同,但是都充满了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人情美,文化美。

同时,这些课文有主有次,详略得当,抓住重点,写出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课文走向生活,探寻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二、欣赏图片,交流家乡风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风民俗?我们来看着图片老师一一给大家介绍吧!1、春节拜年2、过年贴福字3、元宵赏花灯、猜灯谜4、中秋吃月饼、赏月、赏桂花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6、重阳登高、插茱萸……三、研读文本,分析写作要求通过刚才的图片,老师知道每一位同学都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都有很多见闻要写,有很多话想表达,那么如何写家乡的风俗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4页,看看今天的习作要求吧!根据习作要求,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博学组”和“实践组”。

A、博学组——多个方面介绍一种风俗如果要介绍一种风俗,写作时应注意些什么?(1)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过程:
一、倾听歌谣,引出习作内容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一起上课的时间了,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一起大声喊出我们的口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不忘学习!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童谣吧!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从童谣中,我们粗略的了解到中国一些节日习俗,你是否又想起了我们课文第一单元描写的情景了呢?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和体裁都不相同,但是都充满了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人情美,文化美。

同时,这些课文有主有次,详略得当,抓住重点,写出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课文走向生活,探寻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写一写《家乡的风俗》。

二、欣赏图片,交流家乡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风民俗?我们来看着图片老师一一给大家介绍吧!
1、春节拜年
2、过年贴福字
3、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4、中秋吃月饼、赏月、赏桂花
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
6、重阳登高、插茱萸……
三、研读文本,分析写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图片,老师知道每一位同学都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都有很多见闻要写,有很多话想表达,那么如何写家乡的风俗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4页,看看今天的习作要求吧!
根据习作要求,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博学组”和“实践组”。

A、博学组——多个方面介绍一种风俗
如果要介绍一种风俗,写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1)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3)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老师把它概括为:写出特点,突出重点
B、实践组——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经历
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应注意些什么?
(1)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和自身的感受。

(2)可以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

老师把它概括为:写清过程,突出感受
四、分析题材,确定习作重点
通过分组,我们知道这次习作,习作的题材不同,要写的重点就不一样,如果我们是介绍一种风俗,那么这就是一篇说明文,就要写清你所介绍的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可以适当写自己的实际体验。

如果我们要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那么,这就成了一篇记叙文了,文章的重点就要把你参加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还要把这种风俗的特点和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需要重点描写的是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咱们以闹花灯为例,具体来看一看吧:
题材不同,作文侧重点就不同,列出的提纲也就不一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类作文的提纲,看看这两类作文详略的分配:
那么如何确定详略呢?这就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就如交流平台所说的,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做到详略得当才能中心突出更好的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的风俗习惯也是非常丰富的,如下面这些风俗,扭秧歌、包饺子、赛龙舟……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出示两个提纲,大家根据我列出的提纲,看看它应该写成哪类题材的作文:
赛龙舟:记叙文家乡的年粑:说明文
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这两种题材的作文需要侧重写的内容掌握好了,非常棒!
关于写作提纲,老师还想强调以下要求: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特点是什么,从哪几方面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4、从哪些方面写具体?
5、拟定什么题目?
6、写出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如果要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列提纲:
1、你参与的风俗活动是什么?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出来。

2、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活动现场?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描写?
4、从哪些方面写具体?
5、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6、拟定什么题目?
7、可以写你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小结:好的想法在于实践,我们确定了自己要写的题材,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知道重点要写什么,简略写些什么,这样再去填充细节,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写好。

关于这次习作,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
1、习作开头,可以通过歌谣(或者古诗名句)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2、描写时,可以加入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你的作文更
生动。

3、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习作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有条理。

我手写我心,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风俗,先列出提纲,认真完成自己的习作吧,老师期待下节课能看到你们的优秀习作!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习作指导课作业:
1、列出习作提纲。

2、完成本次作文。

3、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