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满足行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增长,我们制定了以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工科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应对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要求的适应能力,善于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熟悉相关国家法规、规范和标准,能够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维修与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气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4.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行业热点课程、前沿技术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

三、实践实习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实验、电气控制实验、自动化控制实验、计算机应用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2.设计实训:学生参与各类实际案例的机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加强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和掌握生产现场的操作技巧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实验室建设1.机械设计实验室:配备各类机械设计软件和硬件设备,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和仿真。

2.电气控制实验室:配备各类电气控制设备和实验平台,进行电气控制实验和控制系统仿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篇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1.学制:五年一贯制2.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3.办学层次:专科二、培养目标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1.素质目标(1)爱国爱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和完美的品格。

(3)养成爱岗金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2.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3)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4)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

(4)了解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拆装的基础知识。

(5)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

(6)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各单元间的通信接口技术。

(7)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结构、指令代码和编程技术。

(8)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技术。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学制: 三年二、培养目标关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熟悉钳工、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 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各种机电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 能正确执行各种工艺、工况的调整操作, 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并能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 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程和维护计划。

5.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 取得电工上岗证、CAD绘图证、车工、钳工、数控加工等相关中级工操作证书。

三、职业能力的分解和分析:1.职业能力的内涵。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 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 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人才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一种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和学生项目三个方面。

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 引言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的交叉学科,其深度融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相关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方案。

2. 课程设置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首先,学生应该学习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传动、电路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学生还应该学习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如自动化控制、嵌入式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工程管理、创新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实践训练除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也是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训练中,学生将有机会亲自操作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比赛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项目学生项目是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学生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学生项目可以是一个小型实验、一个模型设计或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

在学生项目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挑战和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而制定的。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和学生项目的组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我们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培养那些会修理、安装、调试各种机电设备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咱们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这些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会安排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

作为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程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

咱们还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动态,了解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教学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课程。

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专业课程。

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拖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是实践环节。

这部分主要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一、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配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电气基础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具备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机械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够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三、培养要求1.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机械原理、电路分析、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实习、机电一体化系统实训、毕业设计等。

2. 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建立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四、实施方案1.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真实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实践;•开设工程实践课程,邀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实地指导。

2. 师资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团队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工程项目,增强实践能力。

五、评估与监督1. 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成果等。

2. 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织,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与培训,推动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2学制)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1.专业类别和专业代码:自动化类和5802012.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3.学制:3+2年4.学习形式:全日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专业岗位,能够完成相关企业的设备操作、电气维修、技术管理、车间管理、机电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任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3.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会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本专业电工电子产品的性能、用途方面的有关知识;3)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气知识;4)熟悉本专业机电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知识。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常用机电设备电气维修能力(核心能力)。

2)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图的能力。

3)操作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设备的能力。

4)制造业企业机电产品营销和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荣辱观,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本专业实施在“四个导向、四个结合”原则指导下“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结构框图见图1。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框图“四个导向、四个结合”是指: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结合产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合职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实践,实行“学做结合”以岗位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人才,实现“工学结合”“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两阶段知识技能培养、两阶段顶岗实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备管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应获得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道德素养与法律知识。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等一般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一般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和工装设计方面的知识。

3.具有普通机床加工典型零件的方面知识。

4.具有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5.具有PLC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机械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与管理,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专业理论知识。

6 .具有电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路设计、维修方面的知识。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1.具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保养能力。

2.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3.具有简单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4.具有普通机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

5.具有组合夹具的选用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力。

6.常用机电设备的销售能力。

7.具有网络和综合布线的应用范围及初步设计施工能力。

8.具有朔料加工设备与模具加工技术认知能力。

9.具备自动机械与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查障与检修能力。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

2.招生对象:具有高中毕业学历或中职升高职的学生。

五、主要课程设置及理论课时安排表1.本专业必修课程共开设29门课程,其中主干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为满足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的要求。

2. 突出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4.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具备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包括机械基础知识、电气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机电一体化相关实验和项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机电一体化领域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具备独立进行机电产品开发、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具备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具备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 培养内容和学时分配3.1 专业基础课程- 机械原理与设计:100学时- 电子技术基础:80学时- 自动控制技术:120学时- 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160学时3.2 实践训练- 机电产品制作实训:240学时- 机电一体化系统调试实训:200学时3.3 专业实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业实,亲身参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经验。

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确保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强调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倡导团队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考核评价学生的研究成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40%- 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能力:30%- 考试成绩:30%6. 专业素质培养学校将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7. 师资配备学校将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8. 实施计划本方案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内容。

9. 结论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相信能够培养出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专业能力的中职学生,满足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推动行业的发展。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施过程中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专业背景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和电子技术基础,具有综合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专业人才。

1.2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案2.1 专业课程设置在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领域设置基础、专业、实践性课程,包括机械设计、电机原理、数字电路、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设计等,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开设实训基地,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工程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和能力。

2.4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施方案3.1 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专业领域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2 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需求。

3.3 课程体系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4 实习基地合作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评估与提高4.1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2 学生评价与调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目录一、专业培养目标 (2)二、职业面向 (2)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2)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培养方案框架及资格证书要求 (2)五、典型专业课程介绍 (6)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9)七、专家评审意见 (18)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一般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安装与检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机电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岗位的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为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面向(1)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生产与加工、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与服务、自动化生产线运行(2)继续学习为满足毕业生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本专业中职毕业生主要衔接:高职:光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机电类专业。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3)证书要求本专业可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生产线操作工、机电产品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等。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培养方案框架及资格证书要求(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4.专业方向能力(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培养方案框架结合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习生活特点,和就业升学需要,设立以“知识+技能+拓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需要。

做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兼顾。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分析,以机电一体技术典型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开发课程,然后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确定职业岗位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一、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工程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际工程项目;4.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培养规划1.第一学年:进行数理基础知识和英语等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

2.第二学年: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3.第三至四学年:进行机械设计、故障诊断与维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原理与控制、PLC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训。

4.第五学年:进行毕业设计、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的培养,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美育基础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故障诊断与维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原理与控制、PLC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4.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培养。

五、实践教学1.实验实训:开设机械制图、数控加工、电控技术、电气安装等实验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需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1.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开展项目式教学;2.采用案例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1.机电系统设计基础1.机械力学2.电路基础3.运动控制2.机电系统仿真与优化1.机电系统建模2.仿真软件使用3.优化理论与方法3.智能控制技术1.传感器技术2.控制技术基础3.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实例4.电力电子技术1.电力电路基础2.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3.电力电子系统设计5.先进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技术综述2.机器人技术3.现代制造工艺与方法6.数字信号处理技术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2.音视频信号处理3.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应用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1.机电系统设计实验2.电路实验3.控制系统实验2.实践课程1.机电产品设计实践2.机器人应用实践3.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实践3.企业实践项目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生产实践项目3.企业文化考察实验室建设1.机电一体化实验室1.仿真软件2.测试仪器设备3.机电系统实验平台2.控制系统实验室2.信号发生器3.仿真软件3.电力电子实验室1.模拟电源与负载2.数字电源3.电力电子器件测试仪器专业认证1.机电一体化工程师1.考试科目1.机电系统设计与仿真2.智能控制技术3.电力电子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2.认证标准和流程2.实践考试3.资格审核2.自动化工程师1.考试科目1.控制系统设计2.控制系统应用3.数字信号处理2.认证标准和流程2.实践考试3.资格审核就业方向1.机电一体化工程师2.控制工程师3.自动化工程师4.机器人工程师5.生产工程师特殊应用场合:1.航空航天领域2.新能源汽车领域针对航空航天领域:1.增加大型机械结构设计课程,包括翼身结构、可重构结构等,在机械系统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大型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2.增设飞行控制理论与仿真课程,分别涉及导弹、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的运动控制理论和仿真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应对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工作。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飞行控制系统是高度安全敏感的领域,学生的仿真设计安全性要求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80201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适用年级:2015级(一)基本情况1.学制全日制三年。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

3.培养层次全日制专科。

(二)专业定位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机电一体化行业生产一线的机电设备、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管理、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创新和不断学习能力,适应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要求通过通识教育,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构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理论文化知识,拓展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信息处理、外语应用和自我提高等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体育锻炼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身心素质。

通过专业教育,着重构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核心是机电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检测能力,机电设备的营销、初步开发及管理能力;强化技能训练,依托企业、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学生的专业感性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工具、仪器、设备、工艺、方法、标准和制度的应用能力;通过一系列综合性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岗位迁移能力。

通过岗位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强化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构建具体的岗位感性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利用已学的专业知识,自我构建新的理论知识,分析设备的控制过程、操作模式和管理方案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技术革新建议或管理改进方案,培养技术革新和改进管理的能力。

3.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增强社会文明意识,发展社会实践技能。

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③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的涉及五个主干学科(电气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知识以及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有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②掌握机械识图和电气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标准,能够根据电气原理图、接线图、装配图等技术文件完成典型装置安装与调试。

③掌握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基本概念,明确机电一体化装置的构成,明确各部分的作用,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④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与调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⑤具有理解、核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⑥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⑦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⑧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

⑨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阅读和翻译的基础能力。

(3)素质结构①思想和情感方面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爱护同志和家人,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我国机电一体化事业有情感、有信念、有责任心。

道德品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学风方面:勤奋、严谨、、进取。

②意识和意志方面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质量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协作意识:要能与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

创新与竞争意识:不断追求新意境、新见解、敢于竞争。

坚毅意志: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③身体和心理方面具有健康的心理、务实的心态,具有健全的体质、良好的体能,拥有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

4.就业面向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围较广,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行动领域分析如下表。

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表综合上表分析,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就业面向:(1)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各种生产机械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2)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与技术改造岗位。

(3)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4)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5)面向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代理公司,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销售及经营管理、生产现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6)面向科技开发公司,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5.毕业标准(1)毕业资格标准三年制高职专业学生必须修足130学分,方准予毕业。

学分结构要求为:公共课43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40学分,综合素质选修课3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73学分(其能专项训练17学分),岗位实训课14学分。

(2)书应获得的技能证书●装配钳工(中级)或机电设备安装工(中级)●维修电工(高级)或维修电工(中级)可获得的其它技能证书●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省计算机一级C类等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三)课程安排1.课程学期进程符号说明:★——军训☑——理论课 #——考试⊙——校实习◎——考证训练○——专项训练●——校外实习※——课外教育活动2.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3.各类课程比例(四)专业核心理论与实训项目课程说明2.专业实训项目课程说明(五)人才培养模式1.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全国高职学院开办最多的专业之一,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但随着高校扩招造成的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希望只进行很少的岗前培训所招聘的人员就能直接上岗。

而现在仍采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合现在的大众化教育,现行培养模式大都注重理论的培养,缺乏实践教学,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较差。

另外,现在各校为提高就业率,过早地启动了就业工作,并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现场招聘,整个就业招聘达半年之久,对教学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思路工作过程是指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流程,在企业中是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而在商务领域中是指经营过程的全部活动。

在职业教育活动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来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然后将其归纳为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境的过程。

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能够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化特点明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根据相应职业技能的要求,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一体化教学。

根据机电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图1),确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过程(图2),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使学生在就业前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掌握真实技能并培养团队精神。

(2)情景化项目化一体化竞赛化教学核心课程的各模块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情景式模块化教学,教学场地按区域布置(图3)。

课堂与实训室、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分组实施产品项目化教学和单元实境教学,以设备组装为载体设计教学容,通过完成机电设备、生产自动线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改造来完成学习任务,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让学生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项目分阶段,采取小组、个人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练,通过竞赛化教学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引导为主,指导和监督并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学生互帮互学,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推行“行为引导式教学”,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行为改变,实现教师教学角色转换,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同者。

项目一体化教学实施流程见图4。

图3 情景化教学区域布置图图4 教学实施流程(3)推动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改革传统课程教学与评价是典型的“一门课程教到底,一个成绩定生死”,课程评价方法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简单地以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起到一个基础理论教育的作用,其实用性与当前职业领域有比较大的脱节。

对实施项目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将采用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对各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按任务分项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从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方面,而职业素养则从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考核,职业能力则从任务的完成情况、质量和时间等方面考核。

一门课程的评价又综合各个任务的评价结果,用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的综合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为体现评价的发展性,采取“教前评、教中评、教后评”的评价模式,摆脱纯粹靠实习课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考察多样化,人性化。

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个人自评、组互评、组间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

总之,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过程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教学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标准作为教学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为课程评价标准。

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在技能训练方面突出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共同实施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企业实践教学,实现校企互融,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