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
既有线拨接开通接触网过渡方案探讨

既有线拨接开通接触网过渡方案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铁路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增加,接触网的拨接数量也随之增多。
本文主要分析了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的特点,并对接触网拨接施工过渡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过渡工程。
引言接触网拨接施工在进行线路改造、站场改造工程中尤为重要,是保证运输秩序不受较大的干扰以及线路改造顺利实施的关键。
因此,对拨接接触网施工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改建符夹线扩能改造工程2018年年底开通,历时4年多建设完成,期间拨接过渡工程较多,比如线路两端接入既有符离集站(京沪铁路)、夹河寨站(陇海线)改造;胡菜园线路所(淮萧客车联络线)的拨接改造,区间的抬道拨接、上下行换边改造等。
通过改建符夹线扩能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浅谈下接触网过渡方案。
夹河寨站拨接改造施工现场1 接触网既有线施工的特点1.1只能利用“天窗”时间来施工,因此使得接触网改造施工受到时间、地点以及行车运输等的制约,施工时间短。
1.2 涉及到路局运输处、机务处、调度所等上级主管部门,供电段、电务段、工务段、通信段等既有设备管理单位,车站、车务段、机务段、车辆段等施工区域内的各单位,还有线路、桥梁、电力、信号、通信等各个专业的施工单位。
2 接触网过渡方案的设计原则接触网过渡方案以简单实用、安全可行、减少浪费为原则,在不降低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尽量做到永临结合。
过渡方案方便施工及运营,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
3 接触网改造的不同过渡方案根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接触改造的过渡工程大致可分为:站场改造的过渡、区间单线改造的过渡、区间双线改造的过渡几种。
3.1 站场改造过渡站场改造主要是股道的增加或者延长,全新岔区位置就会明显改变。
而土建铺轨工程很容易受到既有线路接触网的道岔定位柱等影响。
接触网改移总体施工方案

接触网改移总体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升级,现有的接触网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为提升运输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并满足乘客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本项目旨在对既有接触网系统进行全面的改移升级。
通过本次施工,预期将实现接触网系统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安全化,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项目内容本次接触网改移工程包含以下内容:原有接触网的拆除、新接触网的安装与调试、相关电气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以及必要的线路调整。
不包含对既有轨道结构的改动和对非接触网部分的电气设备改造。
三、目标受众本项目的直接受众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运营商及广大乘客。
通过提升接触网系统的性能,将间接惠及城市规划者、交通规划师及所有关心城市交通发展的公众。
四、项目步骤规划和设计阶段:a. 对现有接触网系统进行详细勘查,评估改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设计新接触网系统的布局和参数,确保其满足最新的交通需求和安全标准。
c.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施工准备阶段:a. 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b. 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c. 办理相关的施工许可和环保手续,确保工程的合法性。
施工阶段:a. 按照施工计划,有序开展拆除旧接触网、安装新接触网等工作。
b. 对新安装的接触网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c.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竣工验收阶段:a. 对新安装的接触网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b. 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文档和资料,编制竣工报告。
c.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五、技术方案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接触网技术和设备,包括高强度导线、智能监控系统和自动化维护设备等。
通过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方案,将有效提升新接触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项目安排项目总时长预计为XX个月,预算为人民币XX万元。
浅谈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

浅谈接触网过渡施工技术一、接触网过渡工程概述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建设中,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区间和站场内的线路曲线半径改造和更换道岔工程引起的过渡工程。
由于两个支柱影响铁路接触网线改造,改造完成后的轨道,开通新的接触网必须同步,使接触网项目必须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接触网。
接触网施工与铁路运输密切配合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输秩序不受施工的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线路改移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
接触网过渡工程方案必须依据建设单位的总体施工部署,结合既线运输繁忙程度,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接触网的过渡工程和新建工程。
接触网过渡工程主要是为满足线下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而过渡措施中设置的接触网设备在正式工程完工后将拆除(或部分拆除)。
接触网临时过渡工程以"永临结合、节约投资、方便施工"为指导思想,以保证列车畅通、保证行车安全、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则。
二、接触网改造工程过度方法2.1接触网施工条件及过渡模式由于接触网改造工程方案是依附于线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来实施,接触网改造工程全部要在施工点内完成,就要求接触网施工单位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做仔细的施工准备工作,以保证接触网的过渡工与既有线的拔接工作在停电内完成,并且在施工天窗结束前必须是接触网满足正常通车要求。
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采用过渡软横跨还是单支柱模式,具体视拔道量而定。
前提是接触网过渡方案要依附于线路施工改造步骤,并以其为依据。
根据接触网过渡工程特性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接触网的过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线路拔道量小于2m时,采用既有线路直接拔移法就位。
此时,接触网采用单支柱过渡或直接就位施工。
(2)当线路拔道量在2m及以上时,线路采用预铺线路法施工。
此时,接触网采用过渡支柱或软横跨临时悬挂,以便拆除既有支柱,为线路施工单位提供场地。
在线路已预铺完毕的地段,按设计要求重新组立接触网支柱,安装网上设备,并在线路两端拔接线前将该段新架设的接触网调整到位。
既有线接触网扩容道岔过渡施工

既有线接触网道岔过渡施工方法探讨(中铁建电气化局南方公司城轨事业部石西全)摘要既有线接触网扩容时,关键工序――道岔过渡施工,提前进行道岔处接触网的定位、施工及调整,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减少了拨接当日任务量,对改造施工提出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1、引言随着铁路电气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有线扩容改造规模也随着增大,但由于铁路运输繁忙,改造施工的停电点时间短、数量少,这成为了制约工程开展,影响工期的关键点。
而对于道岔拨接过渡这样的大型施工,拨接日当天各专业均进行改造施工,人数多、工程量大、专业间影响严重,接触网专业必须最大化压缩拨接日的任务量,尽量将大部分的施工提前进行,减少拨接日的压力,才能顺利的完成道岔改造施工。
在这里就如何提高接触网道岔施工改造的速度,探讨合理的施工方法。
2、既有线接触网道岔过渡施工步骤既有线改造施工要求停电施工点最小化,临时过渡措施可靠,过渡日工程量最小化,要兼顾正式改造的方便性。
要满足这些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任务,应按照这些步骤进行:采用无轨测量法,提前进行支柱或者软横跨位置确定,为施工创造条件;支柱或者软横跨位置确定后,进行支柱组立,基础施工,完成软横跨的安装及悬挂安装;进行接触网架设及调整,完成道岔调整,采取临时措施保证运行线路的安全;在拨接日进行道岔调整及检查,达到开通条件,拨接日后进行接触网细调。
3、道岔定位柱位置确定及临时过渡方法3.1采用无轨测量方法确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电气化的既有线扩容改造是在既有电气化旁边新增电化股道,一般都要求接触网和轨道专业同步开通。
有时在接触网进行支柱组立时,轨道还没用铺通,甚至连道岔也没用铺设。
鉴于此类情况,接触网专业必须要先取得轨道专业的交桩资料,根据道岔的各项数据,在现场标示出道岔的位置,如岔心、岔尖等,以便确定道岔定位柱的位置。
接触网支柱的位置依据这些数据确定,如交叉道岔定位布置原则一般为:道岔定位应在道岔起点WA至线间距小于等于350mm的范围内。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案探讨

3.1 小 曲线改造过渡施工
小曲线半径线路改造之前 ,部分新设支柱 (主要是
拨接 口附近支柱)无法就位 ,改造之后既有支柱无法对
新架线索定位 ,一般采用软横跨或腕臂柱过渡 ,线路就
位后按设计立新支柱 ,拆除既有支柱 以及过渡软横跨
(或作永临结合使用),如图 1所示 。
首先利用天窗点安装过 渡软横跨 ,将 既有悬挂倒 于软横跨上 ,拆除既有影响铺轨的支柱 ,根据线路交桩 资料 ,确定拨道后悬挂 的安装 位置。如果线路拨移量
头位置 ;既有网在拨接 口附近有锚段关节时 ,临时下锚应注意尽量能使新 旧网形成的新关节并在拨
接前基本按新线走 向调整到位 ,拨接前抬高新网保证行车 ,拨接时拆除旧网,调整关节开通。
(2)左右线分别开通 :左 右线分别开通可以极大 的减少接触 网过渡作业量 以及拨接时 的工作
量 ,如 图 3所 示首先 开 通左线 ,然 后封 锁 右线施 工 完成 后 开通 右线 。
111
同步开通 ,施工时交叉干扰大 ,尤其是对接触 网轨行机械干扰严重 ,线路参数 的波动也影响 了接触 网参数 的稳定性与精确度。
3 过 渡 工程 施工
根据既有线改造施工的特点 ,接触网过渡施工主要是对影响线路改造的接触 网设备进行过渡 ,
以及为接触网施工提供方便 ,针对不 同的现场情况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过渡施工。
2 过渡 工程 的特 点 (1)过渡工程不确定性大。由于建设单位总体施 工方案 以及线路 、信号等专业改造方案 的影
响,接触 网过渡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其他专业施工方案 ,因而不确定性较大。 (2)过渡工程多为零星分散工程 。根据建设单位开通计划 以及线路、信号等专业改造方案 ,接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

海 下 客 线 、 海 下 货线 、 海 上 货 线 三 个 拨 接 口及 郑 州 东— — 圃 田区 16 5米 、 1 1向 北拨 移 31 陇 陇 4 1— .2米 。 间 陇 海 下 改 线 、 海 上 改 线 2个 拨 接 口 , 5个 拨 接 口施 工 站 改 拨 陇 共 准 备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大 绳 1条 、 坠 1个 梯 滑 1 5米 线 接 。 咽 喉 改 线地 段 陇上 货线 既有 车 挡 接 长 与 新 铺 N 岔 直 股 接 西 1 6道 第 四/、 : J组 通 , 下 客 线 拨 接 与 新 铺 N1 岔 直 股 接 通 , 下 货 线 拨 接 与 新 铺 陇 6道 陇 ① 作 业 时 间 :81 —1 :0下 行 点 ) 0 :0 O1 ( N1 4道 岔 直 股 接 通 , 有 郑 州 东 站 站 改后 :l 改 为 l 、l 改 为 既 道 l 道 I 道 作业地点 : 拨接点 , 柱 1 东 支 #至 9} = f l 、 改 为 6道 、 改 为 8道 、 V道 4道 6道 3道 改 为 I 、 道 5道 改 为 I 、 I 新 I 道 作 业 内容 : 放 L X 3锚 段 翻 线 , 整 1 新 HG 调 挣至 9 下 行 关 节 建 股 道 为 5道 : 州 东— — 圃 田 区 间 改 线 地 段 既 有上 行 线 拨 接 与 既 郑 ;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5米 大 绳 1条 、 坠 1个 、 佳备 梯 滑 1 线 紧线 有 下 行 线 接 通 、 既 有 下 行 线 拨 接 与 新铺 线 路 陇 海 下 改 线 接 通 ,站 改 器 2个 、 .t 链 葫 芦 2个 、 丝套 子 3个 、 轮 组 1套 、 丝若 干 。 15 倒 钢 滑 铁 后 : 5 7 8 0至 郑 州 东 站 区 间 既 有 下 行 线 为 陇 海 上 改 线 、 铺 线 路 K5+5 新 ② 作 业 时 间 :O1 一 :0垂 直 点 ) 1 :O 1 4 ( 2 为 陇 海 下 改 线 , 改 后 将 既 有 l 与 3道 间 做 同 相 电 分 段 , 既 有 站 道 将 作 业 地 点 : 拨接 点 , 柱 1 东 支 #至 9 # l 与 l 间 的 短 接 电分 段 。 施 工 停 电 范 围 为 : 海 线 圃 田( 含 ) 道 l 道 陇 不 作 业 内容 调 整 1 #至 9 样下 行 关 节 郑 州东 — — 郑 州 ( 含 ) 上 下 行 线 、 州 东 ( ) — 马 寨 ( 含 ) 不 间 郑 含— 不 准 备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5米 大 绳 1条 、 坠 1个 、 丝 梯 滑 1 线 铁 间陇 上 下 货 线 。 若干。
既有线接触网改建还建方案

1.1.1.既有线接触网改建还建方案既有线接触网施工的总体上是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为过渡施工,主要是对影响增二线引入及车站改造施工的接触网拆除还建、咽喉区改造、自闭信号机引起的支柱移设等;第二阶段按设计进行新支柱安装、软横跨安装,更换架设新承、导线,并进行初步悬挂调整;第三阶段利用线路大封锁的时间进行新、旧线接头,与线路施工同时开通各股道新网,拆除旧网。
其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1.1.1.新建股道电气化施工过渡方案电气化站改施工与既有接触网设备、站前路基改造都会有很多冲突,新建股道需占用既有接触网支柱,为保证新建线路的正常铺架,同时维持既有接触网原状,保持行车取流,需预先拆除部分既有接触网支柱,总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线路拨移量较小地段,尽可能利用新建支柱,在新建支柱上安装长腕臂或平腕臂(CX≤4.2m的支柱均可采用平腕臂)过渡,将既有接触网倒装至过渡腕臂上,拆除影响线路铺设既有支柱及其腕臂悬挂装置。
线路拨移量较大地段,在既有支柱对侧设置单根腕臂支柱作过渡。
线路拨移量较大且无法设置单根支柱的特殊地段,设置软横跨支柱作过渡。
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软横跨支柱的地段,采用双线路腕臂作过渡。
⑴软横跨过渡施工方案如图:既有接触网支柱占据新线路位置,需拆除支柱,采用另立过渡支柱,过渡支柱按照图纸新设支柱容量、位置施工,以后可变为正式工程。
详见“图3-8-1既有支柱占据新建线路过渡施工示意图”。
图3-8-1 既有支柱占据新建线路过渡施工图①定测、立杆可与站前联系取得最外两道的线路中心桩,股道高差桩。
定测量后,在最外两道外按照新立支柱立软横跨支柱X1-X6。
②支柱装配进行X1-X6支柱装配,靠近既有接触网需在停电点内进行。
③悬挂安装跨过既有承力索,先安装新软横跨X1-X2、X3-X4、X5-X6的横承、上部固定绳,将承力索固定于新软横跨内,再安装下部固定绳,安装定位装置,将接触线安装于新下部固定绳内。
④既有拆除X2X1X4X3 X6X5:表示新立支柱 :新建线路悬挂倒换完成后,就可拆除J1-J2、J3-J4、J5-J6既有软横跨及杆上部件。
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技术方案探讨

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技术方案探讨发布时间:2022-04-19T02:06:46.696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苏亮[导读] 随着“公转铁”交通运输体系的深入发展,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既有电气化车站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如何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的设备安全稳定已成为接触网技术方案的首要研究课题。
针对既有车站改造存在的一些难题,我们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以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及工期,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本文以杭长客专衢州站接触网改造、大准铁路燕庄站接触网大修、新街站扩能接触网改造三个工程为例,对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苏亮北京 100000摘要:随着“公转铁”交通运输体系的深入发展,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既有电气化车站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如何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的设备安全稳定已成为接触网技术方案的首要研究课题。
针对既有车站改造存在的一些难题,我们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以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及工期,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本文以杭长客专衢州站接触网改造、大准铁路燕庄站接触网大修、新街站扩能接触网改造三个工程为例,对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转铁既有车站改造接触网技术革新技术方案探讨一、既有线接触网施工难点论述案例一:杭长客专衢州站改工程接触网改造过程中,需要对既有二站台雨棚进行改造,二站台为3、5道到发线站台,站台新建雨棚施工周期长,并且需要两侧3、5道接触网停电配合,否则站台无法满足较长的施工条件。
技术方案难点总结:探讨既有站台新建雨棚改造施工接触网停电过渡方案。
案例二:大准线为重要的煤炭外运通道,运输任务繁重,接触网改造施工需要在天窗点内进行,与运输冲突严重。
燕庄车站为大准线和国铁交界车站,车辆编组多,运输任务繁忙。
改造技术难点:一是铁路集中修天窗内要完成的换线任务,大准铁路公司轨道车短缺,并且地方铁路和国铁之间互通手续复杂,外局上道和调遣手续繁琐,需革新人工放线工艺;二是站内35个锚段换线,需要在集中修25个天窗点内完成,并且多数锚段不在原锚柱下锚,各股道锚段数较既有锚段有所增加,过渡开通范围大,需要对既有过渡方案进行研究、优化,充分利用好天窗施工时间,减少要点次数,降低对运输的影响;三是牵扯56组6股道以上软横跨需要天窗点内更换,其中9股道软横跨有28组,对软横跨安装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四是此工程为封锁点结束即开通,对接触网工艺要求较高,涉及腕臂安装、吊弦安装等工艺必须一步到位;技术方案难点总结:一是对接触网站改施工不具备轨道车进场条件下,人工放线工艺技术方案探讨;二是对接触网站改过渡施工技术方案优化;三是对接触网站改一步到位工艺进行技术方案探讨;案例三:包西铁路新街站(站中里程K163+097)为包西线上的中间站,主要施工任务是对新建渡线、牵出线、机待线挂网,两端咽喉接触网设备改造,受影响的既有新街站接触网设备迁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摘要: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过渡是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重要方法,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的速度在逐渐的加快,且在既有线改造过程中存在运输能力、工期目标、设备安全稳定三大因素。
如何在保证工期目标、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的设备安全稳定,因此,对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过渡施工方案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文对既有线接触网网的改造过渡施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一、前言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是铁路线路运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影响整个线路的施工,还对新接触网的支柱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既有线接触网过渡改造施工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更是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二、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耗费时间过长,影响到运输效率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施工与一般的线路施工不一样。
如果仅仅只是既有线的改造施工,可直接采取预铺的作业方式,简单快捷,在指定的封锁点之外,利用同一个封锁时间,来进行线路的改造转移,比较节省时间。
但是既有线接触网的改造过渡施工则是一个比较整体全面的工程,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既有接触网的支柱在必要时候还会进行一定的转移,在线路进行拔接之前就需要进行拆除,避免影响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的线路拔接。
在既有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过渡工程需要进行施工,来满足线路之间的拔接工程需要。
线路拔接之后,相关设计部门就会按照之前设计好的位置重新进行施工,以达到原定的任务目标。
因此,基于线接触网设备改造施工结束的时间会比较晚,持续的时间也会比一般的工程施工时间要长很多。
(二)在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中,参与到的施工配合部门和单位比较多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是在已经存在的铁路路线上进行的,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非常多,例如各设备管理单位和运输管理单位。
设备管理单位主要包括工务、电务、供电、信号、通信等单位,运输单位主要是包括机务和车务部门。
不光是这两个单位,还有各种非常重要的部门单位相互交叉工作,例如线路和通信的交叉工作,信号与铺架的交叉施工,这不仅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是运输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旦某个单位或者部位处理不恰当,就会对整个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阻碍铁路交通的正常的运行。
(三)既有线接触网本身具有很多的技术难点,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工程是整个既有线改造施工工程的重点,是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铁路不同于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陆地上的作用十分的额重大,并且运输量大,如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铁路的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工程难点主要是以现在整个线路拔接、接触网的拔移、交叉道的改造、各个关节的分相改造、天窗点内站场硬横跨更换、绝缘关节和非绝缘关节的改造、整个锚段接触网线索更换以及多专业配合大封锁施工等等,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整个铁路运输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三、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度施工方案的相关案例分析(一)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1.车站改造的主体概况以沪昆线上饶站改为例,上饶站是沪昆线上的一等站,下行2股道,上行11股道,3座站台。
沪昆客专和合福客专在上饶站交汇,特别是沪昆客专的引入,引起上饶站下行线无到发线。
为此,沪昆上行线改道至12道(新站型Ⅶ道),两端岔区整体向西移动60米左右,拆除既有道岔75组,插入新设道岔63组,形成新站型。
接触网改造工程新架设接触网26条公里,拆除既有接触网23条公里,基本为原有锚段全部拆除,并按照新站型平面重新布置接触网锚段。
图12. 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稳定要求沪昆线设计时速200km/h,开行动车组为160km/h,接触网天窗施工完毕后,必须恢复160km/h的运行速度。
这就需要对接触网的施工工序、人员组织、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重点卡控,在每次接触网施工结束前对接触网设备限界、弓网关系、电气绝缘距离、电气导通以及接地回流状态进行确认,是否满足开通运营条件,是否有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稳定的因素。
3.改造方案的确定由于下行正线改道,原上行2、4、6道变成新站型中的下行股道,如果这3个锚段的承导线在新站型启用之前架设的话就必须穿越上站上下行两条供电臂,上下行之间必须采取绝缘措施,而启用新站型后这3个锚段都在上站下行臂内,原先卡绝缘的地方只得做接头或设置毫无意义的分段绝缘器。
因此采取先开通新站型所有上行股道并启用新站型,再来对上述股道接触网改造。
这样,就可以避免人为降低接触网施工质量标准或者造成工程废弃。
由于既有岔区支柱对新站型股道侵限,必须要先行拆除,否则影响新站型线路铺设,但既有岔区又要暂时保证电力机车通过,所以在既有岔区采用软横跨或双线路腕臂进行过渡;新站型上下行间渡线部分支柱位置在既有线路轨道中间,无法提前做基础和立支柱,也采用软横跨过渡。
软横跨过渡以东岔区一部分(如图2)为例。
由于既有硬横梁支柱侵入新站型VII道限界需要拆除,但既有股道仍需暂时使用,且新站型中部分支柱侵入既有线路限界无法组立,因此必须采取过渡措施。
图2(二)区间便线拨接过渡施工1.区间改造的主体概况由于昌赣客专新建西南联络线引入南昌西站,需在既有京九线YK1485+297-YK1485-518处新建一座雷家大桥,新建雷家大桥需将既有京九上行线进行改移,提前新建一条施工便线临时过渡,全长1km,按80km/h时速进行设计,京九改线里程YK1484+950-YK1485+960。
待雷家大桥修建完成后,按照新改建的京九上行线进行承导线更换及架设,拆除便线。
2. 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稳定要求当日拨接施工完毕后,京九线便线段逐级提速后恢复常数。
需要对接触网的施工工序、人员组织、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重点卡控,在接触网施工结束前对接触网设备限界、弓网关系、电气绝缘距离、电气导通以及接地回流状态进行确认,使之满足开通运营条件。
3.改造方案的确定承导线架设230#起锚,x1#落锚,悬挂安装调整,大里程侧在230#-222#形成过渡段四跨非绝缘关节,小里程侧在x1#-x6#形成过渡段四跨非绝缘关节,附加导线架设x1#起锚,x22#落锚。
通过在拢口处形成绝缘锚段关节形成过渡,减少了大封锁当天接触网工作量,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四、既有线接触网施工管理卡控重点车站接触网改造工程是在既有电气化区段施工,每次停电施工结束后,接触网必须要达到开通条件,满足开行电力机车和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要求。
为确保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接触网施工时重点从限界、弓网关系、接地回流、电气导通、绝缘距离等五方面进行卡控。
4.1限界限界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参数。
首先,每次施工结束前必须认真核查接触网的支柱和拉线、硬横梁吊柱、坠砣限制架等接触网设备的侧面限界是否满足技规和设计规范要求。
再者,施工前调查既有支柱是否会侵入新站型中的线路,有则提前做好过渡或拆除,以免影响新线路开通或行车安全。
第三,新立支柱既不能侵入既有未停用线路,又不能侵入新站型中的线路。
第四,当受线间距和地下管道影响时采用结构尺寸更小的H型钢柱4.2 弓网关系在既有电化区段进行接触网改造作业,每次施工完毕后立即开行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这就需要我们每次施工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接触网的几何参数是否符合规定,重点核查拉出值、导高、线岔始触区和交叉点、分段绝缘器水平和负弛度等参数是否影响弓网关系;检查定位器的坡度,各种线夹是否安装到位,导线面是否存在扭面和波浪弯,坠砣的a、b值,接触悬挂各部件是否紧固,不得发生弓网故障。
4.3 电气导通检查主导电回路的畅通情况,各种电连接是否安装到位,不得遗漏,各种线夹是否紧固安装良好;交叉线索间距不足200mm时加装等位线和承力索护线条(特别是既有接触网改造时新旧线索交叉非常普遍),以及是否存在供电的无电区。
良好的电气导通是接触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4.4电气绝缘及其安全距离首先,所有绝缘部件应按验标要求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上线,在现场安装后绝缘子应完整、清洁等。
二是检查接触网空气绝缘间隙值,是否满足《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中5.3.2条的规定。
三是检查附加导线对地面以及相互间距离是否满足《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中5.6.4条的规定。
4.5接地与回流为了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在接触网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做好接地与回流工作,每次过渡时必须做好接地与回流工作,双重绝缘的跳线连接良好,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吸上线和避雷器。
带设备的支柱双接地,临时支柱也必须接地。
要确保接地极连接良好,接地阻值符合规定。
六、结束语综上所述,既有线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的不足,在施工期间要最大程度的优化施工改造的步骤和方案,由于在大封锁当日各专业人员、机械较多,无法给接触网专业创造相对平稳的工作量故要在确保接触网主要技术参数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在大封锁当日的接触网调整、放线等作业工作量。
在我国铁路提速扩能改造实践中,应针对具体施工情况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佳施工方案,以便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封闭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1]曹奕. 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A]. 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17年年会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铁道学会自动化委员会:,2017:6.[2]任文海.铁路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J].建材与装饰,2016(17):271-272.[3]刘大维.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07):129.[4]王丹.既有线接触网改造过渡施工方案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01):45-47.[5]谢超. 既有线上棚洞施工的接触网改造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6]黄稠青.电气化铁路工程既有线接触网施工过渡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9):116-118.[7]张建.既有线接触网软横跨改造施工方案浅析[J].电气化铁道,2008(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