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1)
顾城说得好:我要在白纸上画下笨拙的 自由和不会流泪的眼睛。
李白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和不羁。然而,
此处的“长啸”必是高亢的长声,是从
心底爆发的出愤懑,作为一个积极的主战派, 岳飞引兵十万,枕戈待旦,希望有朝一日能 戍边杀敌,收复沦于夷狄的中原土地。然而 烽烟可见,杀敌无望,朝中宵小,搬弄是非。 没有圣旨,不能出兵,他心中的怒与恨何以 宣泄?只能仰天长嚎,如虎兕困于樊笼不得 出而恨恨。这长啸,正是英雄的悲歌。
2. 悠长清越的声音。前后意思有高亢 与柔和之分别。比如:长啸,啸歌。而 “啸歌”一般指吟唱。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 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 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 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 日方长。
运用示例: 其二:自然界中,猛虎咆哮深山,沙驼跋涉大
漠,鸿雁翱翔长空,鱼类穿梭水波。看上去,或 浩荡壮丽,或婉约纤美,是风格相异的画,让人 击节赞赏。岂不知,每幅画的绘就都需要经历不 同的艰难困苦:深山的崎岖,沙漠的烈阳,长空 的风雨,大海的狂浪。如果不能坦然勇敢地面对 这些浅涉高陟的坎坷,怎会有各自绚丽的生命! 人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不可能永远 是风清日丽的艳阳天,请致敬,生命中的每一个 苦难。
运用示例:
其三: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怎么样的品质?要有猛虎
的勇敢,要有沙驼的坚忍,要有鸿雁的向往,要有沉鱼的 甘于寂寞席寂静无声,而后,掌声如海上 峥嵘千里的波涛,经久不息。如果没有从四岁就开始的刻 苦训练,美轮美奂的舞台上朗朗怎么会有如此华丽的表演? 网售巨头京东企业的总裁刘强东,创业之初历经艰辛,在 大家都不看好、无人携手合作的情况下,他隐忍寂寞,如 驼坚持,终于换来一片浩瀚绿洲,成为网络零售的商务巨 头!青松拔于灌木,白玉映之尘沙,优秀的生命总要经过 风吹雨打。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 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 了牺牲的血雨。”一项事业,如同一朵花,绽放,需要付 出代价。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目标】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3.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学习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学习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创设情境:对我们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缘分,我有幸成为大家的一课之师。
因为陌生,大家可能充满了好奇。
所以我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向了我。
1.学生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师:刚才,我们不经意间进行了一次炼词炼句的尝试。
我请一名同学来写一下“炼”这个字。
(学生上台板书)很好,“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板书“选词和炼句”)二、出示目标师:请大家齐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三、课堂活动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课堂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古人重锤炼、名家重锤炼、我们重锤炼。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启课堂探索之旅,看一看哪一组思维更活跃,更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数量更多,质量更高。
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活动第一站:古人重锤炼。
(一)古人重锤炼师: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精学精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2015·邢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解析】这两句写的是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
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回答时应从字面意和表达出的情态和效果的角度分析。
【答案】“惊”“怯”二字最为传神。
“惊”:吃惊、惊讶。
“怯”:胆怯、害怕。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2. (2015·宝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 “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
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
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
这两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双基要点
1.古人是如何炼字的? 语言是编织佳作的丝线,是构筑美文大厦的砖头,一篇漂亮的文章,必须 要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炼字炼句就非常必 要。中外古今的大家,都是炼字炼句的高手。他们常常为铸妙词句,捻断数茎 须。
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敲月下 门”一句究竟是用“推”还是用“敲”冥思苦想,无法定夺,竟然冲撞了京兆 尹韩愈的马队,是他和韩愈一起反复“推”“敲”,才定下用“敲”字的。一 个“敲”字,铿锵有声,使意境充满迷人的芬芳。而与贾岛同时代的卢延让 《苦吟》诗,“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是 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对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由“到”改“过”,又换“入”,再换“满”, 最后,终于炼出“绿”字,才心满意足,使诗歌意境陡然升华,那更是千古绝 唱。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词人宋祁对其《玉楼春》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句,也是反复锤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而”到“浓”,最后炼 字为“闹”,更是使满词生辉,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清人刘公勇在词话里 对宋祁炼字给了高度的评价,刘赞到:“一闹字卓绝千古。”
〔学练重点〕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注意选词和炼句。 2.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熟练并恰当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 法。 3.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2.掌握选词和炼句的要求,并能在实际中正确使用。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 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 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身体力 行,在其传世之作《包法利夫人》中,就写下了不少闪光的字句。而莫泊桑更 是牢记老师的教诲,孜孜以求,终于成为炼字炼句的高手,其不朽之作《羊脂 球》《项链》等更是在炼字炼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苏俄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与 人交谈时,对于听到的妙词丽句,他总是将它们迅速地记录下来,然后认真锤 炼铸进自己的文章。而阿·托尔斯泰凭着别人送给他的一本法院审问犯人的记 录,从中感受生活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俄罗斯语言,依靠这个宝藏,刻意炼字 炼句,成功地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佳作《诱惑》。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练习含解析语言文字应用
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20]一、课内双基1.下面各句中,语言最不简明的一项是(B)A.我看,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大惊小怪.B.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了不能快速发展的现象.C.一篇文章总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一个段落则由若干句子组成,一个句子又是运用若干词语造成的。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赢得了伟大胜利.【解析】“造成了”“的现象”赘余,应删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①冬日的暖阳会吸引蚂蚁们倾巢出动.....在阳光下,它们活动筋骨,悠闲踱步,一旦感到寒意,就会立刻躲进温暖的洞穴。
②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③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有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④在大好形势下,执黑棋的一方走得非常不冷静,先是走出两手昏棋,几手后竟然又鬼使神差....地走出了一步让人看不懂的败棋.⑤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心中的活雷锋。
⑥前几日的“极寒天气"给我国南北地区都带来了五风十雨....,对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让旅客归家的路充满艰辛。
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⑥D.④⑤⑥【解析】①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多含贬义)。
②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③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④鬼使神差:好像鬼神暗中差使一样,形容意外地发生某种巧合的事或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⑤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⑥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共36张)
2.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 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 阅读习惯 哪怕读几页也好,________,这一定能在 深层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A ) A. 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B. 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资金 C. 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做 D. 把阅读当作每天必须的生活内容
2019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10
(二)结构上的连贯
话题保持一致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D )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 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 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 物和赃款 11 2019 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什么是炼句 ?
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 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 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情味。
2019年5月13日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1
如何炼句 ?
1、注意句子的简洁。 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2、注意句子的连贯。
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 做到行云流水。 3、巧妙选择句式。 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 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2019年5月13日
首句为总提句,其作用为提起下文。
我告诉皇上要雨露均沾
9
5.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 借以说明_____ B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总结句即尾句,其作用为总结上文。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7.(2019·南通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 恰当的一项是( )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________我只能静听自己的 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模糊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模糊。
①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②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已不可 辨识。 ③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
解析:B 本题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 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特色等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解答此题 需要整体阅读诗歌,在读懂并深刻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 析、判断,结合运用排除法。
(3)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过”字看似平实自然,实则巧妙,它将黄莺、啼叫 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如黄莺啼叫着 飞过落花,黄莺的啼叫声穿过落花等,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 感慨。
(1)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①,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国庆节也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
多②。
(3)他曾经遭受③挨打挨骂,过着凄苦的生活。
(4)在这次音乐晚会上,我听到了国际水平的演奏,并向为祖
国④人民赢得声誉的钢琴家鼓掌致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语言运动简明。①“革命家”是学习的 “榜样”,“事迹”赘余,应删去。②“人来人往”本来就形容 人多,“也特别多”赘余,应删去。③“挨”就有“遭受”的意 思,“遭受”赘余,应删去。④“祖国”作定语,是不可缺少的。
解析:D “升华”可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 境界的升华等等,而“深化”一般指向更深的阶段发展;“律动” 一般指有节奏或有规律的跳动,“起伏”表示起落变化,山水画 中“线”的跳动是有章法的,用“律动”更好;“闲适”意为清 闲安逸,用来修饰“田园酬唱”更为适宜,“悠闲”指悠然自得; 依据前面“又因了禅意的升华和凝练”,这里修饰“宋词”的词 语选用“隽永”比“高亢”合理。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学国学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选自《汉书》
【译文】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 不如回家去结网。
2.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选自《宋书》 【译文】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 做人首先 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
A.推广 推行 违犯 颁布 B.推行 推广 违反 公布 C.推广 推行 违反 颁布 D.推行 推广 违犯 公布 答案:C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简明、清晰的原则,完 成后面的题目。(只填序号) 当记者、编辑,当然不是搞文学的,但是你①要报道、要 知道的东西,方面极广。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门类是六 个字:数、理、化、天、地、生;社会科学一般地②是文、 史、哲,其实③还有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这么广泛, ④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⑤都是人们日常要 ⑥接触的,不多学一些东西,怎么能行呢?
例如:“老张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强调“老 张”——动作实施者; “这个难题被老张解决了 ”强调 “难题”——动作的被实施者; “老张把这个难题解决 了”则强调“老张”对这个“难题”起了什么作用, 这是 整体上的强调。
主动句变被动句,是把主动句的主语变成“被”的 宾语作状语,而把“把”的宾语或动词宾语作主语。被 动句变主动句则是将被动句的主语变成“把”的宾语作 状语,使“被”的宾语作主语。
我从海湾那边乘船返回。________,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 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A.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 浪静。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 地摇晃着
B.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 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 地摇晃着 C.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 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在会议室里开会①,那位西装革履②、身高 一米七左右③、 戴眼镜④、 留络腮胡子的⑤男教师⑥就是。 A.①② 答案:C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
我停了下来,不因为别的,我只是认为她的动作很漂亮。然 而,当她走到另一张广告前时,右手习惯性地举起,那只拿着刷 子的、通红的手却定格在了空中,我看见她微微踮了踮脚尖儿, 仔细地看看墙上的那张纸。最后她摇了摇头,走开了。我心里顿 生疑惑,她难道忘了规定吗?怎么能对这一张广告视而不见呢? 想到她定格在空中的那双红彤彤的手,我快步跑到墙角下,想一 看究竟。这张纸有明显的被雪打湿的印痕,而在我眼里,它却幻 化成了一位母亲朦胧的泪眼,这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详细地描 述了一位五岁女童的外貌,恳求好心人帮忙找到她。
27
我突然明白了一切,在这张纸前,漫天的雪花是最好的幕布, 很多零散的画面一闪而过,有急切盼望的母亲,天真可爱的小女 孩儿……我回头望望那位清洁工阿姨,她的头发落满了雪花儿。 无法言表的感情突然席卷了我,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一颗温暖 跳动的心脏,她就像太阳一样给人温暖的光芒,我想,她一定认 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33
3.廖俊波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 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 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 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 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 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 3 年进入全省县 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2017 年 3 月 18 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 49 岁。中共中央 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 模”的荣誉称号。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高中语文课件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考点 ·对练区
1 明考点 题型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例题1 依照简明的原则,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应删去哪些词语。 李玫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是《游子的深情》。她在其中写道: “不把人当人,尤其是不把女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 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这话真是尖锐。可以说,李玫是唯一一位令 我带着浓浓兴致给予关注的当代作家。 应删去的词语:_第__一__部____完__全____一__位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
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
国力的竞争。
A.②①⑤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微博用户众多,用户的兴趣差异很大。
。这种情况,其实
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不平等”在微博上的反应,是现实生活中的
“不平衡”在微博上的延续。
①但一个很负责任的学者讲的很多很透彻的道理,可能也没有几个人读过
2 析活动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
答案
3 知要点 1.什么叫炼字?
答案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 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其根本目的是“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古人炼字,包 括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答案:
“孕”字。“孕”是指一个新生命新事物正在酝
酿中、发育中。一个“孕”字既写出了梅花的生发,又展现了 冬天的神韵,使诗句有意象更有意境,有形更有神。一言以蔽
之,效果是化腐朽为神奇。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简明、清晰的原则,完 成后面的题目。(只填序号) 当记者、编辑,当然不是搞文学的,但是你要报道、要知 ① 道的东西方面极广。 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门类是六个字:
同。这样,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句式成了关键。有时候要仿
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如例句是主谓 结构,仿写语句也应是主谓结构。
2.内容统一。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 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
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
的应为③。即可确定答案为C项。
答案: C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
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 中 , ① ________ 。 一 切 美 术 都 是 “ 望 ” , 都 是 欣 赏 。 不 但 “ 游 ” 可 以 发 生 “ 望 ” 的 作 用 , ② ________ , 也 同 样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么?试作出结论。
【探究参考】 到修饰和限制作用。 改文没有必要的修饰语,致使文章表达索然无味,全文顿 原文用简洁朴素的文字,表达真挚深沉的 情感,主要在于使用了恰当的修饰语,致使修饰语在文章中起
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意丰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
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
要学好这门艺术,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知识点,多想,多练。
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接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
目的是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达到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联系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词语的辨析与使用,要注意用词的准确、生动。
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1)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生动(2)炼字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学习目的是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熟练识别并恰当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把语言表达得生动、鲜明、得体,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1)仿用句式(2)鉴赏修辞的艺术效果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人们在使用语句时并不只是利用词语、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还会附带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表达风格,这就给语言带来了各种“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
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
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
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湿”,是“打湿”的意思。
“迷”,迷失。
风露水汽浓重,似乎打湿了行云,使其凝滞不前;沙溪上,迷蒙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凉、沉重、迷惘的。
(2)本题考查鉴赏词句,借以理解作者的情感。
“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的典故。
这里借闻鸡起舞的典故,描绘了一幅“中夜微醺,伴着浪潮声和清冷的江风闻鸡舞剑”的画面。
“潮落秋江冷”这一景色描写,营造了秋夜清冷萧索的氛围,“秋江冷”暗示着内心的凄凉,“潮落”暗示着国家的衰败,表达了作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挽回颓势的悲愤愁苦与无奈之情。
【答案】(1)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
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首先要解读诗句的内涵。
“常”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的习以为常,“偏”字则是表现了诗人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其次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用一“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
“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
“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
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令人有“曲径探幽”的想象。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
[方法·指导]突破古代诗歌“炼字”题四法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常以“炼字”来命制试题,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套用法。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化很多,而在考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
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或具有动态美。
二是修饰语,修饰语包括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等。
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数量词有虚数词和确数词。
运用虚数词,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词,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虚词往往有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因此,学生可以在记住各词类作关键词时的作用后结合诗句直接套用。
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写尽了诗人心头感受到的蓬勃春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绿水人家绕”,一个“绕”字,具体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的“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二、删字法。
在把握一句诗的意思后把这个关键字删去,看原来诗歌中什么意思、什么特点、什么好处丢了。
这个丢了的内容,就是这个关键字的作用。
例如:赏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的“孤”字时,可以先去掉此词。
由此描写的画面是: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城池巍然屹立。
这样,因地处边塞,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的城——确切说是戍边的堡垒的特点没有了,而且“孤”一般形容人心,此处应该是直达征夫的心理,这点也没有了。
因此可知“孤”字的作用是写尽了环境艰苦,边关处境孤危,暗示征夫的离愁别绪。
三、换字法。
同删字法相似,也是先把一句诗的意思把握清楚,然后用另外一个较为普通的,但相近的字来代替,看效果如何。
其不如原字的地方,就是它的妙处。
例如:“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李商隐)一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呢?我们将二字分别代入比较。
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
而“敌”字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因此可得出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四、倒推法。
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问的意思中所给出的好处,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回答问题时,当然要说用得好,“好处”中的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据全诗表达的情感,说明的道理,看某字在诗中的位置(某联中的某位置),进行倒推。
例如:“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出塞》马戴)一诗,这首诗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
诗歌在外貌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人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