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
过程。
纸上。
手法
例句
效果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 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 点染 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 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
“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 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 了然于胸;“染”就是以具体的 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
人于东溪草堂》)“渐来深处渐无 道理烘托渲染出来。
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
联想 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 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 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 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组成一
的丝带。
个典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 过联想、推断、分析、综
想象
(刘禹锡《望洞庭》)通过想象,诗人将 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
渲染
(杜甫《登高》)首联写所见所闻,一连 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
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增强艺术效果。
点。
手法
例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
雀东南飞》)从孔雀因顾恋配偶而
比兴 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
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
双殉情的故事。
效果
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收 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 果。
形象、传神,在有限的篇幅 内表达更多的内容和情感。
渴慕。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
象征
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描写 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象征自己被政
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 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
敌迫害的境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 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课件

判定这种手法要注意三点:一是所写景物需为 实景,如果写虚景,一般叫想象;二是当情景一致时 才叫“借景抒情”,当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 情时,一般不叫“借景抒情”而叫“乐景写哀”或 “哀景写乐”,或者干脆叫“反衬”;三是“借景抒 情”虽有三种情势,但那是专业视角,在平时的赏 析、考试中统称“借景抒情”。
赏析时应注意区分用何景抒何情,可用“运用 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对……景物(抓住特点)的描写抒 发了……的感情,……景物与…感情相交融”的句式。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
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个人之“志”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 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者,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 也可叫作象征。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以秋景写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表达 了诗人心头索绕不去、蛮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 旅之思。(1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唐)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 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出诗歌中“薄暮 津亭下,余花满客船”的意思。(3分)
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 中,水面泛着金光。(2分)飘落的花瓣伴 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是一幅 绮丽迷人的景象(1分)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 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作用。
①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②借孤桐天生枝 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 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③表 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 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 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表现手法是高中语文基础学问,在古诗词鉴赏题中会考察到。

高三网我整理了高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1)引用即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诗词、(典故)等),其主要起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作用(如:增加(文章)文采和(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等,详细见“引用”专题)(2)对比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使事物的某种特征更鲜亮。

(3)衬托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其主要作用: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

(4)象征是通过对某一特定的详细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详细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给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白描即用最朴实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照实地勾画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白描手法的作用有许多: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进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呈现情操品质;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精确、语言凝练;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用白描手法,可使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6)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系列: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散文写作手法鉴赏题型【常见设问形式】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3、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4、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分为几层?请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和作用。

5试从取材和语言上对本文作一上点分析。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去审视: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县念、类比)。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4、行文结构(铺垫、伏笔、县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深化、升华)。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

6、选材方面:新颖、真实、有力、详略得当、典型、以小见大。

7、语言角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优美、幽默谐、辛辣风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蕃深口语化地方色彩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

再次,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米的旅行王太生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拿来箩筐,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

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

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

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

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

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

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专题14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手法 点染
对比
说明
作用
教材示例
赏析
所谓“点”, 指的是点明情 感的内涵;所 谓“染”,指 的是用景物来 渲染烘托点明 的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
运 用 点 染 法 ,多 情 自 古 伤 离 别 ,”是点,点明
会收到情景 更那堪,冷落清 离别;“更那堪,
相生的艺术 秋节!(柳永《雨 冷落清秋节!”是
效果。
而曲折达意, 两 地 的 思 念 , 知我,倚阑干处,“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
收到委婉旁衬 情 感 的 表 现 将 正恁凝愁!
自己
的艺术效果。 更加细腻动人 ,( 柳 永 《 八 声 甘 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
耐人寻味。 州》)
自己的愁苦。
关注易混的几种表达手法
衬托与对比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 出现。
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一 )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 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
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 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
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 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
表现手法——(三)渲染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 铸①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 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 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现手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词上片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作者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

①招魂:《楚辞》中作品,屈原所作。

①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2.简要分析下阕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送春词刘禹锡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注】①“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3.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手法并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

新结小茅茨[注],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

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

【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

此指茅屋。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中都明府①兄李白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②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注]①中都,唐县名,属兖州;明府,县令。

①连枝,这里指兄弟。

5.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目的,他需要写景—-通过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可在答题时同时出现,无需区分〕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是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

如《墨梅》《石灰吟》.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含答案)1.这首宋诗《暮春即事》通过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专心研读的情景。

诗中描写了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等动态景象,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态景象。

这样的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和读书的投入,达到了忘我境界。

2.这首唐诗《早寒有怀》通过描写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上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这首诗《台城》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晚唐,回顾六朝旧事,借吊古城之名,抒发了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诗中写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景象都在借古讽今,表达出诗人对当时时局的感慨。

4.这首宋词《蝶恋花·旅月怀人》通过描写月色、乌鹊、故人、梅花笛、蟋蟀、芭蕉等景象,表达了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词中写月去疏帘才几尺,XXX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XXX,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这些景象都在表达词人思念远方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词人在描写离别、乡愁时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借景抒情。

词人通过描绘烟柳、淡云、孤雁、XXX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和乡愁之情。

②运用比兴手法。

如“浮生长恨飘蓬”,将人生比喻为一片漂泊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的不安和无奈。

③运用排比手法。

如“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通过排比的方式,把词人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深刻。

④运用拟人手法。

如“酒醒人静奈愁浓”,将愁情拟人,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悲凉和痛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木芍药:牡丹花。

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夕望江桥示萧咯议、杨建康、江主簿(南朝・梁)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2 . ( 1 )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2)运用对比,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1、D【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

2、( 1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2)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等等。

而我们多考到的一般是“表现手法”,同学们可以在“表现手法”上多下点功夫。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语文高考知识点——表现手法

语文高考知识点——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②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c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目的,他需要写景——通过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可在答题时同时出现,无需区分)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是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

如《墨梅》《石灰吟》。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如《观书有感》。

借古讽今: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又如:王实甫《别情》“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渲染、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动静结合:“动”与“静”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动静结合”。

二者(动与静)不存在什么先后,主次之别。

以动衬静:中“动”是次要的,是衬托“静”的,其目的是为了让“静”更突出,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的动,是为了衬托静。

静为主,动为次。

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c、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单的一笔,写尽离别时两人的愁状。

渲染、烘托:这两种手法常结合起来使用。

属衬托,有正衬、反衬。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水来正衬出作者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和深情厚谊。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花落、月出、鸟鸣涧响,反衬山中春夜愈显得清幽空寂。

欲扬先抑:如《贾生》诗歌开头写孝文帝“求贤”的地点和行为,贾生“无伦”的才干,谈话的时间“夜半”和孝文帝虚心垂询时“前席”的神态;像是在极力地表现孝文帝求贤若渴的美德,而最后却点明了垂询的内容,原来不是在问治国安邦之策,而是在问鬼神、怎样长生不老等荒诞不经的事情。

从全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前几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而结尾却陡然下落,点明“求贤”的真正目的,可谓“抬得高,摔得响”(妙处)。

因此,可以说,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对孝文帝(对象)只知自己心无百姓的贬抑(情理)更为有力,加大了讽刺的力量(妙处)。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

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藉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

修辞手法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象征: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

双关、谐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泪,既指烛泪也指人泪)「理丝」谐音「理思」(布匹之「匹」谐义匹配之「匹」,属谐义双关,见下.)「桐枝」谐音「同枝」,「梧子」谐音「吾子」,「断藕」谐音「断偶」,「莲心」谐音「怜心」。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句,这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

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互文: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