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普查组日常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五、普查内容
1.基本情况: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等基本信息。
2.污染源类别:依据国家污染源分类标准,明确污染源类别。
3.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口数量、位置、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4.污染防治设施:设施名称、处理能力、处理效率、运行状况等。
5.环保手续履行情况:环评、验收、排污许可等手续办理情况。
2.对普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3.对拒绝或阻挠普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十、总结与展望
本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是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将为环境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普查机构及普查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希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第1篇
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一、背景
为进一步掌握我国环境污染源现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
1.摸清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提高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3.调查阶段:按照普查要求,对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数据审核与处理: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整理、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5.成果编制与发布:编制普查报告,公布普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七、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
2.清查阶段:2023年4月至2023年6月。
3.调查阶段: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
3.标准统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统一普查方法、流程及指标体系。

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X __ 区第二次全为指导做好我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农业源部分)普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摸清全区农业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产排情况,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掌握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流失量、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查清地膜的使用量和残留量、秸秆的产生量和利用量。

获取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为做好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明确农业污染源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阐明农业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一)普查时点。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 年12 月31 日,时期资料为2017 年度资料。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普查对象为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以及地膜、秸秆和农业移动源。

其中,种植业源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蔬主产区的种植情况、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及氮磷流失情况;畜禽养殖业源主要包括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等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产生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水产养殖业源主要包括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等养殖条件下,鱼、虾、贝、蟹等主要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地膜主要包括不同农业区域和不同作物的使用量、残留量、回收利用量及分布特征;秸秆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利用量;农业移动源主要包括农业机械、渔船等非道路移动源。

普查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业。

(三)普查内容。

农业污染源普查内容重点包括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水产养殖业污染源、地膜、秸秆等五个方面,同时提供与污染核算相关的农业机械和渔船数据,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种植业及畜禽养殖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核算和典型流域农业源入水体负荷研究等工作。

《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

《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

《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污染源普查的任务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

第四条污染源普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五条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污染源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控制支出。

第六条全国污染源普查每xx年进行1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第七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第二章污染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第八条污染源普查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第九条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并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按照要求填报污染源普查表。

污染源普查对象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推诿、拒绝和阻挠调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材料消耗记录、生产记录、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记录以及其他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有关的原始资料。

第十条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第十一条工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原材料消耗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农业污染源综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2018年8月本普查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县(区、市、旗)种植业基本情况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审核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县(区、市、旗)农业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填报;2.规模种植指一年一熟制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100亩及以上,一年二熟及以上地区露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达到50亩及以上,设施农业的设施占地面积25亩及以上,园地面积达到100亩及以上;3.审核关系:(1)08=09+10+11+12;(2)13=17+23=14+15+16;(3)17=18+19;(4)20=21+22;(5)23=24+25+26+27。

指标解释区划代码为统计用12位区划代码。

农户总数用于登记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

以居住地或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生产地为原则登记。

农村劳动力人口指乡村人口中经常参加集体经济组织(包括乡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副业劳务的劳动力的人数之和。

也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的数量。

化肥施用量是指2017年每个县(区、市、旗)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实物总量,单位为吨。

氮肥施用折纯量、含氮复合肥施用折纯量是把施用的不同种类氮肥或含氮复合肥按含氮百分比成份(含氮折纯率)进行折算后的数量之和,单位为吨。

氮肥、含氮复合肥种类名称和含氮折纯率见表1。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一、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普查工作是了解和掌握我国农业经济情况的基本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建立健全农业普查工作制度,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农业普查工作的意义1. 了解农业生产状况。

通过农业普查工作,可以准确了解农业生产的规模、品种、产量等情况,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农业投入提供依据。

2. 监测农业发展趋势。

通过农业普查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3. 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农业普查工作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农业普查工作制度的建立1. 领导机构的建立。

应当建立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的农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的机构主管农业普查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

2. 完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的统计法律法规,明确农业普查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执行程序。

3.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统一规划和设计农业普查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保证普查数据的可比性和真实性。

4. 加强人员培训。

对农业普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普查技能和意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

应建立农业普查数据采集、整理、审核、发布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农业普查工作的实施1. 制定详细的普查计划。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各地开展农业普查工作时,应制定详细的普查计划,包括普查区域、普查对象、普查时间等内容。

2. 加强宣传和动员。

在农业普查工作开展前,应当充分宣传和动员,提高农民参与普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严格执行普查程序。

农业普查人员应按照统一的普查程序和规定,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加强数据审核和发布。

普查数据采集结束后,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数据审核和整理,确保普查数据的可靠性。

生态环境局XX分局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局XX分局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局分局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实施方案一、目标定位我们要明确目标。

这套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监管,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随机抽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实施原则1.公平公正:抽查过程要公开透明,确保所有企业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查。

2.科学合理:抽查范围和频次要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来确定。

3.动态调整:根据实际监管效果,不断优化抽查制度,确保监管效果最大化。

三、具体措施1.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将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分类,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污染排放情况、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等。

2.制定抽查计划:根据污染源数据库,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抽查计划,明确抽查范围、频次和重点。

3.随机抽查: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确定抽查企业名单。

抽查组由环保执法人员、技术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确保抽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4.抽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环保手续是否齐全、环保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等。

5.抽查结果公示:抽查结束后,将抽查结果在分局官网和公众号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问题整改: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7.惩罚与激励: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对环保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奖励。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抽查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3.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抽查制度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抽查工作有法可依。

4.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抽查制度,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5.加强协作配合: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推进污染源监管工作。

五、预期效果1.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一、制定背景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农药、化肥、畜禽粪污等农业污染源也日益增多。

这些污染源不仅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也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是迫切需要的。

二、实施目标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农业污染源的性质、种类、分布、污染源强度等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三、实施内容1.农业污染源清单作为本次普查的基础资料。

2.调查对象包括农药、化肥、畜禽粪污、养殖污水等农业污染源。

3.据实地调查,记录农业污染源的数量、性质、产生源头、排放与处理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等信息。

4.统计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合格数据进行修正和筛选,形成高质量的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

5.利用普查数据,开展农业污染源的评估和分级,形成《农业污染源分级评估技术导则》,为政府部门对农业污染源进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除了完成普查数据之外,针对普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和措施,减少或遏制农业污染源的产生、排放和传播。

四、实施流程1.安排组织架构――建立普查小组,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方案。

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2.农业污染源清单的整理、修订和完善工作――建立农业污染源清单,并对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污染源清单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3.信息收集与调查实施――根据污染源清单,对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准确掌握污染源的名称、数量、发生地点、周边环境条件以及排污情况等相关信息。

4.统计分析普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收集的普查数据,形成图表,并对不合格数据进行修正和筛选,形成高质量的普查数据。

5.农业污染源评估和分级――利用普查数据,对农业污染源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形成相应技术导则。

6.政策制定和措施执行――根据普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减少或遏制农业污染源的产生、排放和传播。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发展的迅猛,农业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农业污染源普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下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实施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分布和数量,找出污染源,为制定和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还可以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农业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普查的内容和方法1、内容(1)污染种类:普查的对象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农作物、土壤以及畜禽等农产品所受到的污染。

(2)污染源:主要包括化肥和农药、畜禽的粪便污染以及饲料等。

(3)普查数据:主要分为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两个方面。

实地调查主要是了解污染情况的来源、分布、种类、排放量等问题。

实验室检测是对采样样品进行分析,获得机理分析和数据支撑。

2、方法(1)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口头询问等方法,获取污染来源、分布、种类、排放量等信息。

(2)宏观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卫星遥感图像等高效快捷的技术,获取农业污染资源信息。

(3)实验室检测:对采样物样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进行对比或评价。

三、普查的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1)组建普查小组成立普查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可以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环保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参与普查。

(2)确定普查区域根据当地政策和农业的发展情况,确定普查的范围和调查的区域。

(3)制定普查计划在普查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制定普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标、任务、方法、时间等。

2、实施方案(1)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口头询问等方法,获取污染来源、分布、种类、排放量等信息。

(2)宏观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卫星遥感图像等高效快捷的技术,获取农业污染资源信息。

(3)实验室检测:对采样物样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进行对比或评价。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

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

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1. 引言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于减少和防止污染源的排放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进行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以确保企业的排放行为符合相关环保法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2. 目的与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全的日常环境监管制度,通过随机抽查机制,监测和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日常环境监管的覆盖面,减少监管盲区;- 促进污染源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3. 实施步骤(1)制定监管抽查计划根据监管区域、污染源种类、排放量等因素,制定每个阶段的监管抽查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抽查对象、抽查频次、抽查时间等。

(2)建立执法检查组建立执法检查组,由相关环保部门牵头,由环保、公安、质监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负责开展抽查工作,监督和评估污染源企业的排放情况。

(3)抽查范围和方式根据监管计划,从污染源企业中随机抽查一部分进行排查工作。

抽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领域、环保设施和设备使用情况、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项目。

抽查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抽查和数据核查。

现场抽查时检查人员到场考察,对企业现场环境进行实地勘察,检查企业的环保设施和排放情况。

数据核查时,检查人员对企业的环保报表、排污许可证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和比对。

(4)抽查结果和反馈完成抽查后,将抽查结果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被抽查企业。

对于发现问题排查的企业,要求其整改,并设立整改时限。

对于达到一定程度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如果抽查发现某一行业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环保部门可以针对该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增加抽查频率,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 管理措施和保障(1)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建立健全监督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二污普工作制度

二污普工作制度

二污普工作制度是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污染源状况,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工作。

以下是二污普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普查目的和意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调查和了解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污染源的数量、分布、性质、排放量和污染负荷等基本信息,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实施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对象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等各类污染源。

普查范围覆盖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普查内容和方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等。

普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监测、统计和分析等方式进行。

四、普查组织和实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普查工作分为准备、实施、汇总和发布等阶段。

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普查工作,各级环境保护、工业、农业、建设、交通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五、普查时间和进度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8年开始,至2020年结束。

普查进度分为三个阶段:2018年至2019年为普查准备阶段,2020年为普查实施阶段,2021年为普查汇总和发布阶段。

六、普查数据管理和使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各级普查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审核和上报普查数据。

普查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或者迟报。

普查数据用于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和执法等,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普查数据。

七、普查经费保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普查经费包括普查员培训、普查工具购置、数据处理和分析、普查宣传等费用。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农业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领域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的一套规章制度。

农业普查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组织机构:明确农业普查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确定普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普查机构,建立普查工作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

2. 普查对象:确定农业普查的对象范围,包括农民、农场、农户、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等,确保普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普查内容:明确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用地面积、耕种作物种植情况、畜牧养殖情况、农产品产量和销售情况、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情况等,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和发展相关的数据。

4. 普查方法:确定农业普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收集等多种方式,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普查时间:确定农业普查的时间节点和周期,确保普查工作能够及时、全面地进行。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存储和分析系统,
对普查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形成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 保密措施:建立农业普查数据的保密制度,确保普查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8. 资金投入:确定农业普查工作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式,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落实农业普查工作制度,可以实现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污染源普查操作规程

农业污染源普查操作规程
3、方法:由各乡镇组织实施,可通过走访农药、 化肥销售商店的方式进行;
4、清查结果使用:由县普查办将各乡镇清查结果 汇总成册,提供给全县普查员使用,并录入上报。
乡镇畜禽养殖业清查表
各类畜禽养殖单元(规模化养殖场、养殖 小区、养殖专业户)的名称、养殖种类、养殖 规模、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乡镇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清查表
所有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五、培训
所有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培训工作的三个阶段
(1)课堂授课。省师资力量对本省相关人员进行集 中授课、培训。
(2)模拟普查和录入。授课后,由培训人员现场模 拟填写普查表格,数据录入员和审核员在电脑 上实际操作。
(3)考试。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数据录入员、 审核员分别组织考试,考核通过者方可持证上 岗普查。
六、开展普查
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准确完成,可设置普 查组、抽查组、数据录入组、后勤保障组:
(1)普查组:主要由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组成, 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普查。
(2)抽查组:主要由省、市级派人组成抽查小 组,按一定比例对各个污染源进行抽查,检验普查 的真实性。
(3)数据录入组:主要负责数据录入和审核。 (4)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一些相关的后勤, 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确定样本结构和普查对象名单:按照分类抽样 方法,确定各类农业源普查对象名录。
三是为普查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乡镇常用肥料、 农药清查。
四是测算普查人员和经费需求:需要多少名普查 员、指导员、数据录入员?需要多少仪器设备? 需要多少经费?……
清查步骤:初查、核查、补查和上报
目标:不重复、不遗漏 第一,初查:分乡镇填报清查表。 第二,核查:参照统计资料,县级普查机构对乡

农业普查管理制度

农业普查管理制度

农业普查管理制度一、绪论农业普查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统计,是国民经济全面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普查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农业普查组织实施、数据管理、保密、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制度。

二、农业普查组织实施1.农业普查主体农业普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地方统计部门参与组织协调。

地方政府负责农村普查户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农业普查机构负责实施农村普查工作。

2.农业普查调查程序(1)确定普查年度每个普查周期为5年,国家统计局确定普查年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2)普查对象确定普查对象包括农村居民户、农业生产单位、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农村经济收入和支出等。

(3)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域划分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进行划分,确保普查工作有效实施。

(4)普查员招聘培训各级农业普查机构组织招募普查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普查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熟练掌握普查方法和技巧。

(5)普查工作实施普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表格进行普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6)数据收集和录入普查员采集数据后,通过电子化手段进行数据录入,确保数据质量和保密性。

3.质量控制国家统计局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对农业普查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数据质量和真实性。

三、数据管理1.数据保密农业普查数据属于国家机密信息,必须严格保密。

普查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签署保密协议,并加强对数据的保护。

2.数据存储和备份农业普查数据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存储,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建立定期备份机制,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数据质量控制国家统计局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农业普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

四、信息发布1.信息发布要求农业普查结果必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进行整理、编制和发布。

信息发布必须客观、真实,不能随意篡改数据。

2.信息公开农业普查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并面向广大农民进行解读和宣传,提高社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农业面源污染督办制度范本

农业面源污染督办制度范本

农业面源污染督办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污染的现象。

第三条农业面源污染督办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民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确保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的统一监督管理,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职责。

农业、农村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和治理工作,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水资源、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农业面源污染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为举报人、投诉人保密。

二、督办措施第七条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完善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状况。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排查,确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第九条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依法严格审批和监管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第十条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第十一条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

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首先,农业环境隐患排查制度是指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隐患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排查工作应综合运用现场勘察、检测分析、数据收集等手段,明确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和隐患,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

同时,排查工作应跨行政区划、跨政府、跨农业品种进行,确保全面性和公正性。

其次,农业环境隐患治理制度是指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隐患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治理的制度体系。

治理措施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隐患制定,推动农业生产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例如,对土壤污染进行修复和改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升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此外,农业环境隐患治理还应注重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的整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第三,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

政府、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应统筹协调,加强监测评估,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

同时,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从业人员也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积极参与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

最后,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还应发展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环境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精确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定期的排查,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明确相关责任,加强监督管理,才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污染源普查组日常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

作息时间如下:
上午:上班8:30 下班11:30 午饭11:40 午休12:00-13:00 下午:上班:13:00 下班:4:30
二、衣着整洁,举止文明,态度热情。

三、持证上岗,坚守岗位,不空岗,不串岗,不做与工作无关之事,做好每日出勤记录。

四、及时接转电话,语言简洁明了,不谈及与工作无关之事,做好通话备查记录,保持信息通畅。

五、坚持请销假制度,事前请假,出示假条,事后销假,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个人私事与工作冲突时,服从工作需要。

六、电脑管理(使用)人员要正确使用电脑,不做与工作无关之事;安装的杀毒软件要经常升级,查杀计算机病毒,备份好普查资料,保证普查资料的安全;使用完电脑随手关闭电源。

七、节约用纸。

非定稿件尽量用草纸打印,稿件经认真仔细修改、校对成定稿后,要双面打印。

八、积极主动打扫室内卫生,保持“窗明、桌净、地洁、物齐”。

九、下班时检查房间安全设施,关闭窗户和水电开关、锁好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开房间。

十、及时编报普查信息。

十一、日事日毕,做好个人工作记录,经办的工作资料及时立案归档。

十二、认真解答乡镇普查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普查员做好业务工作。

十三、精力集中,认真负责,相互配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二○○八年一月一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