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主要内容复习总结.doc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整理:一、作者作品1. 出自于诸葛亮的《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这篇文章是他给刘禅的遗诏,提出了北定中原的方案,表达了他对蜀汉的忠诚和报负。
二、字词句知识梳理1. 通假字:①裨补阙漏(“阙”同“缺”,缺点)②以光先帝遗德(“遗”同“遗”,遗留)③盖追先帝之殊遇(“殊”同“特”,特殊的)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举”同“举荐”)2. 古今异义:①斟酌损益(古义:考虑;今义:倒酒)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出身鄙野;今义:道德水平低)③痛恨不已(古义:痛心;今义:极度遗憾)④感激涕零(古义:感动;今义:感谢)⑤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古义:临终;今义:将要来临)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古:谋划;今:食物是否软烂)3. 词类活用:③受任于败军之际(时:在……时候,状语后置使动用法)④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否:不好,不好。
否是一个动词使动用法)4. 重点句翻译:①不求闻达于诸侯译:不追求名声超过诸侯。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应该随意地自己看不起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
⑤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所以衰落的原因。
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译:(这是因为)侍卫臣僚在内尽心侍奉,忠诚坚贞的将士在外舍身作战。
⑦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我)因此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报答。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⑨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译:(我应该)谋划决策时考虑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用尽我的忠心来进行劝谏。
⑩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初中三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初中三年级语文)《出师表》复习资料(一)《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懈怠)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失,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3、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
)(平,公平。
明,明察。
)(治)17、不宜偏私(偏爱)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
我)23、悉以咨之(咨询)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7、举宠为督(推举)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轻浮、衰败)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31、贞良死节(贞,坚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39、尔来(那时)40、寄臣以大事(托付)41、夙夜忧叹(早,早晨)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
该文是一封刘备致益州太守刘璋的表状,表达了刘备愿意出山平乱的决心,并请求刘璋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封表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文学价值2.1 表达出己方的决心和诚意文中通过表述刘备向刘璋表达自己出山平乱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刘备的聪明才智和统治才能。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文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志。
2.2 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刘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全文更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 历史文化价值3.1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出师表》是东汉末年的一封历史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
这封表状体现了刘备致力于平定乱世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3.2 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刘备在这封表状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表明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平定乱世。
这种表现不仅为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也对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文化传承意义4.1 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忠诚、孝道和正义,体现了中国人对正直和道德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师表》弘扬了忠诚、正义和公平,对现代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勇往直前,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和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5. 结语总结来说,《出师表》这篇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本文中心思想:三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危委重任),白帝城托孤(临崩寄大事);一种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不利条件: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表示在军政上用贤可带来良好局面的句子是: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6.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7.作者认为其报先帝知遇之恩、忠陛下的职分是(北定中原的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二是“亲小人,远贤臣”。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10.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1.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2.作者严格要求朝廷诸臣的句子: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13.作者向陛下提出希望的句子: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教训的一句话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贞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之原因的语句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6.“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文中的话来说,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重点内容汇总
出师表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体裁: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重点字词崩殂疲弊秋殊遇光恢弘引喻义臧否异同理简拔遗谘阙淑均行阵所以痛恨躬耕闻达驱驰倾覆尔来有效不毛奖率驽钝攘除损益任慢彰诹纳雅言古今异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否恶,坏,(表示否定)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通假字:简通“拣”,挑选阙通“缺”,缺点,疏漏有通“又”,整数后面的零头一词多义1、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3、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以遗陛下(给予,动词)4、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5、任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动词)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6、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
以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7、为俱为一体(是)众议举宠为督(担任)四重点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7.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五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勉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1.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2.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3.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的安排.4.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的安排.5.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第二部分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6.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7.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过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第8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9段,表文结束语.六重点问题(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3)分析形势:①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一、作者《出师表》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王之涣。
王之涣早年曾任唐代宰相李林甫的幕僚,后来因为谏阻李林甫的错误政策而被贬谪到乡间。
在乡间生活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诗歌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出师表》。
二、创作背景写《出师表》时,正值唐代宰相李林甫统领军队北征的时期。
王之涣当时是李林甫的幕僚,深知李林甫误国的罪行。
而当时国家正面临外患、内乱的威胁,王之涣深感国家危急,于是写下了这篇诗作,表达对李林甫的忠告和对国家的关心。
三、内容概要《出师表》是一篇七言绝句的诗篇。
全文共十九首,通过叙述朝廷派遣李警官率大军北伐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对李林甫错误政策的忠告。
诗篇开头即以“关山酬宾客,海路减妖妖”的景色和手段描绘了军队出征的艰险,接着借夏商两代崩坏的典故来隐晦地批评李林甫的腐朽统治。
然后以“冒暑更沮蒙,逢迎常冯琶”的手法将战场的酷热和敌军的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详细描述了战争场面的同时,还反复描绘了李警官为人的品质,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李林甫的忠告和期望。
四、主题思想《出师表》通过叙述朝廷派遣李警官北伐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对李林甫错误政策的忠告。
诗中强调了国家安危紧迫的局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通过对李林甫的贪污腐化和对国家民族的危难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官僚腐败的不满。
同时,在对出征军队的描写中,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军民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五、艺术特色《出师表》以其精炼、明快的语言和深刻、坚实的内容成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作品。
该篇诗作语言简练、含蓄,铿锵有力,深刻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通过对国家安危的描写,情感激昂,寓意深刻,余音回荡,引人深思。
诗中反复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结构,表现了律诗的统一、对仗平衡;通过虚词、象征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另外,还借"烽烟”、“霄云”、“冯琶”等一系列象征手法,增加了诗的意境美。
出师表主要内容
出师表主要内容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皇帝刘备的一封信,主要内容包括:
1. 以天下为重:诸葛亮开篇即强调天下至重,说明他此次北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或者蜀汉,而是为了整个天下。
2. 自我检讨:诸葛亮在信中承认了自己曾经在南征北战中犯下的错误,并且道歉和请罪。
这体现了他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精神。
3. 提出计策:诸葛亮在信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北伐的计策,如“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等等,这些计策都非常实用,也为刘备决策提供了参考。
4. 表达忠诚:诸葛亮在信中多次表达了对刘备和蜀汉的忠诚,同时也表示了对天下百姓的关心和担忧,从而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出师表》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忠诚,也为我们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复习要点(一)整体感知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2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3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点即可)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二)1-5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为后文的三条建议做铺垫。
2、分析形势的原因: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3、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
2)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
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3)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亲贤远佞只有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又因刘禅昏庸无能,如不亲贤远佞,必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亲贤远佞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出师表总结
出师表总结一、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作品之一,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致刘备辞职的表文。
这篇表文凭借其辞章文采和情感激荡的文字,向后世传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担当。
本文将对《出师表》进行总结分析。
二、主要内容1. 表文的结构设计《出师表》采用了辞章文采的格式,分为开场白、事因、自词、自引、大结、词章旨意等六个部分。
通过这种精巧的结构设计,使整篇表文紧凑而有条理,展现出了诸葛亮的文采和思维的清晰。
2. 表文的情感饱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职的决心。
他在表文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前景的担忧,以及他自己对刘备身体状况的关切。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让读者对诸葛亮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同情。
3. 表文的修辞技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整篇文章更加流畅易读。
4. 表文的语言特点《出师表》中的语言简练明了,用词精确生动,句句言简意赅。
通过精炼的文字,诸葛亮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人们对他的忠诚和担当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总结《出师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表文,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担当。
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饱满的情感和高超的修辞技巧,诸葛亮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读者。
他的行动和表达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感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忠诚和担当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出师表》既是一份辞表,更是一种文学艺术,它通过对情感、修辞和语言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刘备忠诚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担忧。
这篇文学作品不仅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秉持忠诚和担当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表状文,通过此表,诸葛亮表述了自己的愿望和对刘备的忠诚,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战争的看法。
本文将对《出师表》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背景知识1. 时代背景:《出师表》写于公元234年的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乱世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
三国鼎立,群雄争霸,各种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都对诸葛亮的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化背景: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世尊奉为“卧龙先生”,而《出师表》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他的文笔流畅,表达真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政治和战争的思考和感受。
二、文章结构《出师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部分:表明心迹、陈述请求、反映现状、表达愿望。
这四个部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主旨。
三、重要句子《出师表》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诸葛亮对事情的看法和他的请求,也展示了他的忠诚和才智。
1.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句话承先启后,提到了刘备的先帝刘备的创业,也表达了刘备的早逝给蜀汉造成的巨大困难。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当前摆在蜀汉面前的战争形势,只差最后一步就能获得胜利。
3. “今欲遣将军以守江河,若备克日南徐,则州下之民可得而恢复者数十万人也”: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认为如果刘备能成功征服南徐,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民众支持和恢复州下。
四、政治思想《出师表》中穿插了一些诸葛亮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1. 《出师表》通过对战争形势的描写,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他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强调了政治家在处理国家事务时需要权衡和决策。
五、作者形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示了他的忠诚、才智和聪明才智,让人深受感动。
他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大事之中,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表状,共计上中下三表,表达了诸葛亮想要辞官归乡的决心和对刘备的忠诚。
这篇文章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政治、军事、文学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出师表》体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理念。
刘备奉行仁义之道,追求天下大同,并将诸葛亮视为自己的重要谋士。
而诸葛亮以忠诚和尽职尽责作为自己的处世准则,表明了他对刘备及国家的忠诚。
诸葛亮在表中强调自己的政治斗争原则,包括建言劝谏、忠诚耿直、躬行节俭等,这些原则对于历史上的政治家以及现代社会的政治人物都有借鉴意义。
其次,从军事角度来看,《出师表》涉及到了诸葛亮作为一名军事家的才能和对战争的认识。
诸葛亮在表中提到了自己在军事上的贡献,如破敌制胜、制定优秀的战略计划等,展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过人才能。
此外,诸葛亮也表达了对战争的理解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提出“战不胜则守,守不胜则逃”的战略原则,说明了他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军事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从文学角度来看,《出师表》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展现了诸葛亮的文学才华。
诸葛亮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讽刺等,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他在表中用字精练,把思想观念表达得自然简洁,语言凝练。
诸葛亮以文采斐然的辞章,向刘备表达了自己的心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出师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文学造诣。
最后,从历史角度来看,《出师表》是研究东汉末年政治乱象的重要史料。
表中提到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如腐败败政、宦官专权等,展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
诸葛亮在表中也谈到了他对于当时政治风气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政治改革的期望。
通过分析《出师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东汉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氛围,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综上所述,《出师表》是一篇集政治、军事、文学和历史等多个方面于一体的重要文献。
《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
一、概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著名奏章,其主要目的是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深厚感情。
二、主旨
《出师表》的主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加强国家的治理,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主要内容
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诸葛亮认为君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
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建议后主刘禅要“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2.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认为赏罚要分明,公正无私。
他建议后主刘禅在赏罚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偏袒或私心,这样才能使百姓信服,国家安定。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认为君主应该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他指出,贤臣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而小人则会导致国家的败亡。
他通过历史事件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这是三条建议中的最重要的一条。
四、表现手法
《出师表》在表现手法上兼用议论、叙事、抒情,有力地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和感情。
此外,文章还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叙述方式,使读者更能深刻地理解诸葛亮的情感和意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23《出师表》一、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后世称:诸葛武侯。
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3《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6.有关成语: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三行对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历史背景《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当时,刘备与东吴联合对抗曹操,形成了鼎足之势。
而此时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诸葛亮,他被刘备请来辅佐,成为了刘备的谋士。
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将会对《出师表》的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特点1. 文辞简练:《出师表》的文辞简练,语言通顺,表达清晰,没有多余的修饰和装饰,这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2. 表达忠诚:《出师表》是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信,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之情,信中充满了对刘备的忠诚之情和对国家的担当精神。
3. 阐述治国理念:《出师表》还阐述了诸葛亮的治国理念,包括治理政事的态度和方法、兵权授与的原则、开始建立西川、组织整顿军队、耕者有其田等等。
4. 显露才华: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更将自己为国家崛起所展现出来的伟大抱负透露无遗。
三、人物形象1. 刘备:刘备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领导蜀汉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出师表》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明君,因为他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并信赖他的才能。
2. 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蜀汉时期担任丞相,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出师表》中,他被描绘成一个忠臣,因为他无私地为国家效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爱国热忱。
3. 曹操:曹操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领导曹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出师表》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昏君,因为他荒淫无道,自私自利,不顾国家民生。
四、理论内涵1. 忠君爱国:《出师表》中透露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爱护。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忠臣爱国精神。
2. 治国理政:《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包括均田制和赋役制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育人治国:《出师表》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崛起的基础。
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出师表【原文与译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 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刘备的表章,是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研究三国历史、诸葛亮智勇才华的重要文献资料。
以下是对《出师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重点:一、简介与背景《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发展的关切而写的一篇表章。
刘备是当时的蜀汉丞相,而诸葛亮则是他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将领。
背景是当时国家面临强敌曹魏的压迫,而刘备想要出兵北伐。
二、表章结构1. 开头部分:表明写作目的,并表达忠诚之情。
2. 中间部分:详细列举自己的才能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3. 结尾部分:表达对刘备的期望,希望能出兵北伐。
三、用词或句式1. 以谦虚委婉的语言表达对刘备的忠诚和殷切的希望。
2. 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等修辞手法,使表章更加生动有力。
3. 通过自我贬低和自我批评的手法,凸显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心。
四、表达内容和重点1. 强调自己的无私忠诚与对国家的大义。
2. 详细列举自己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及修身养性的成就。
3. 提及对刘备的关心、期望以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
4. 表达出国家形势紧迫,需要出兵北伐的紧迫性。
5. 表现出对刘备的高度敬佩和对刘备的忠诚度。
6. 通过表章向刘备递交,表明自己愿出山为国家效力。
五、文章主题《出师表》的主题是忠诚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诸葛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刘备及其家族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国家紧迫的形势和自己的建议。
结论:《出师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表章,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通过对自身才能和对国家利益的关心表述,诸葛亮展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忠诚精神,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珍品,更是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出师表》每段主要内容概述
《出师表》每段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段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向后主阐明蜀国面临的危局(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并谏告刘禅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第二段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谏告刘禅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能偏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第三段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用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以及先主刘备对桓灵二帝的评论,谏告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更要有识人之明。
第四段:回顾自己的出身、刘备三顾茅庐、与先帝创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明自己的复汉志向以及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第五段:追忆先主托孤以来的忧患心情,表达了自己对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同时总结当前有利形势,“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以此次对北伐取胜的信心,希望能够报答先主刘备的托付和后主刘禅的信任!
第六段:再次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主要内容总结本文中心思想:三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三件大事:、陟罚臧合/彳、宜异同(严明贯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二顾矛庐,临危受命(临危委重任),白帝场托孤(临崩寄大事);一种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 •不利条件: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表示在军政上用贤可带来良好局面的句子是: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6.赞扬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7.作者认为其报先帝知遇之恩、忠陛下的职分是(北定中原的目标):(北定中原),扌鮒他,疼汉室,还于旧都。
&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是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二是〃亲小人,远贤臣"。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10.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1.作者严于律己的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2•作者严格要求朝廷诸臣的句子: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13.作者向陛下提出希望的句子:14.诸葛亮在《岀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教训的一句话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诩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贞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之原因的语句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6.〃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文中的话来说,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7.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世界名帅卡马乔出任国家男足教练,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
18.诸葛亮在《岀师表》中希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用《出师表》中的语句填写)〃遗诏〃中堪称思想行为准则的语句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9•作者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其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0.在第一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希望和要求?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1 •写本文目的: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i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22•陆游在《感厌》中说’飲出I丿帀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干古的原因在于作者表现的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1 )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2 )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3 )平走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4 )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3.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
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之难激励24.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刘禅。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奖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
〃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 鋼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义。
25.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主要的;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直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26•作者在第五段怎样得出观点和结论的?以两汉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
27.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儆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深义?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抒发了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情感)恳请后主要做贤君明主,勤于政事,努力实现先帝的遗愿。
(深义)30•作者在选文中六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勉励后主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3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一句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说明自己出身鄙野,身份低微,志趣淡泊。
为说明〃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证明先帝亲贤。
3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践行〃忠诚〃的典范,这篇表文除了表现他的忠诚之外,还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知恩图报、谦虚谨慎、淡泊名利。
3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几句概括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并表达了对刘备父子的一片忠心。
3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为什么会成为谈诸葛亮、谈《出师表》不能不说的千古名句?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也表现对刘氏父子的效忠心愿。
35•作者在开篇分析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有何意图?告诫后主刘禅创业艰难,以引起其深思。
36.诸葛亮在文中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抒发自己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7.作者以先帝未竟统一事业而中道去世这一事实开篇,这对古代的出师是万分不利的。
那么作者还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对刘备大业未竟而去世的惋惜,也说明创业艰难,也给刘禅以警醒、深思。
38•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赏罚严明这条建议的?针对后主刘禅跟宫中亲近,与府中疏远的情况下提出赏罚分明。
39.这篇表文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希望和要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业;同时表达了诸; 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
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40.文章结尾"临表涕零z不知所言〃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非常思念;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奋斗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
41.文题标明是〃出师〃”即北伐中原,可文中却一句军事方略都未提及,而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建议和举荐贤才上了,请谈谈其中的原因。
①因为军事方面已经具备了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条件,无需多言;②希望后主能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国内政治修明,有f 稳走的战略后方。
曾说:〃托孤极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再次体现了忠臣之心”你是如何理解诸; 亮龙」备父4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白居易也子之间感[青的?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之情,忠陛下及岀师伐魏,恢复汉室,完成先帝遗愿,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43•〃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说明了什么?这样表述的目的何在?说明文臣武将都勤于政事,蜀汉的主观条件尚好。
告诫刘禅虽然危机尚存,但希望仍在,要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
44•〃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作者在出师北伐前特意写给后主刘禅,是有其用意的。
但是, 作者在开篇为什么不直言其事,反而要先从蜀国目前的形势写起?—方面告诉刘禅形势严峻,必须勤心政事;另一方面说明蜀国还有忠诚之士,舍生报国,这是蜀国的希望,刘禅应该抓住时机,发展国家。
45•〃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篇表文能够打动读者内心的最主要原因,是表文中传递的真挚情感。
读完本文,请你谈谈表文表达了作者哪些真挚情感?你觉得作者身上最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是什么?①对先帝和后主刘禅的忠心;对先帝的追念和感激;对刘禅能否担当大任的担心;对北伐能否成功的忧虑。
②担当意识;对人真诚;懂得知恩图报。
46.诸葛亮在《岀师表》中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岀,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完成的统一大业。
47.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思与怀念, 表达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恳切希望后主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治理好国家。
48 •忠诚是这篇表文的思想情感核心,文中除了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所表现出的忠诚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表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请再写出两处这样内容。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49.本篇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O 50作者认为〃五月渡泸,平走南方;北走中原,兴复汉室〃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
先帝三顾茅庐,先帝临危委重任/先帝白帝城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