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持直立位 1 h , 之后取 头高足低位 ( 与床 面呈 3 0 o~ 5 O o角 ) , 右 侧 卧位 。 效果差者 , 酌情减少喂奶次数和量 。 重者停止喂奶 , 增
加静脉 营养量 , 待症状好 转后 再次开奶 。疗程均为 5 d 一 7 d 。观 察2 组呕 吐、 腹胀、 胃潴 留情况 ( 正 常为不超过摄人量 的 1 / 4 ) 。 1 . 4 疗效判 定标准 痊愈: 症状完 全消 失 , 奶量正 常 , 无
汁淤积、 继发感染等静脉营养合并症 。 新生儿 胃肠喂养可通过直 接营养作用或 胃肠激素间接作用维持 胃肠结构与功能 的完整日 ,
随机 选择 我 院儿 科近几 年 收治 的 6 0例
显著性 ̄- 5 . 9 6 3 , P < O . 0 5 ) 。
2 . 2 药物 副作 用
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喂养 困难新生儿 , 其 中早产儿 3 0 例, 足月儿 3 O 例; 男3 4 例, 女 2 6 例; 出生体重 ≤2 5 0 0 g 者2 7 例, 均于出生后 2 4 h内入院。 基 础疾病包括 : 单纯早产 2 2 例( 胎龄 ≥3 2 周) , 新生儿 窒息 1 4 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 1 0 例, 新生儿 高胆 红素血症 5 例, 新生 儿肺 炎 3 例, 新生儿寒 冷损伤综 合征 3 例, 新生儿肺 透 明膜 病 2 例, 新生儿败血症 1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各 3 O 例, 2 组
文随机选取的病例 大多为早产儿和有窒息 因素的新生儿 ,这些 患儿 由于不能经 口喂养或喂养量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 需, 常需较长时间胃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 不仅增加 了医疗 费用 , 而且不利 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还有可能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 胆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临床观察
[ ] 陆青, 海敏 , 国荣, 全血 C P测 定厦 其试 荆的评 估 [] 2 扬 俞 等. R J.
上 海医学检验 杂志, 9 9 1 ( ) 2 8 19 , 5 : . 4 6 【 收稿 日期 : 1 - . ) /0 0 1 A6 8 6
新生儿 。 特别是早产低体重 儿常存 在喂养不耐受现象 , 促 胃动力的药物可改善症状 。我们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者 给小 情 变化 , 观察 每 日进奶 量 、 胃潴 留 ( 奶 量 ) 体 重 、 残 、 大小 便情
况。
剂量红霉素 口服 , 临床疗效 。 观察 结果小剂量红霉素 可使喂养 不耐受新生J 床症状 明显改善 。 Ll a  ̄
红霉素在喂 养不 耐受新 生儿 中的临床 观察
张 丽娟
( 临猗 县妇 幼保健 院 , 西 l 040 ) 山 临猗 4 10
[ 关键词 ]红霉素 ; 养不耐受 ; 生儿 喂 新
[ 分类号] 9815 [ 中图 R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鲡号] 61 0820 ) - 4- 1 . 9 ( 70 0 8 2 75 0 10 0
维普资讯
・
48 ・
20 0 7年 1月第 l 4嚣第 l
2 0 V 11 N . ( 皤u d E eyT n 0 7 0. 4。 o 1 I e v r e
。
炎症、 创伤和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状态, 检验医学中
现有许多用以观察炎症 、 创伤 、 感染 及预后 的指标 , 炎症 时血 清会产生一种急性 时相反应蛋 白 C反 应蛋 白 ( R , . C P) 随着检 验方法和仪器的不断更新 , R C P已可被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 。 本文探讨 了血清 C P含量与 炎症 、 R 创伤 、 感染及 疾病缓 解期 的关 系。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
作 者 简 介 : 卫 生 (9 3 1 , , 北 省 英 山县 人 , 治 医 师 。 金 16 一O ) 男 湖 主
良好 的术 后 镇 痛 效 果 , 能 减少 依 托 咪 酯 丙 泊酚 复 合 芬 太 尼麻 醉 有 明显 的优 势 。 还 用量 , 补 了 其 维持 时 间 短 , 痛 效 果 弱 , 弥 镇
摘要 目的 观 察 小 剂 量 红 霉 素 对 新 生 儿 喂 养 不 耐 受 的 疗 效 。方 法
4 80 ) 3 70
收 集 20 0 5年 9月 - 0 7年 4月 5 20 5例
喂 养 不 耐 受 新 生 儿 为 观 察 对 象 , 机 分 为 治疗 组 2 随 8例 , 照 组 2 对 7例 。 疗 组 在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小 剂 量 红 霉 治 索 针 剂 5 /k .) l 5 1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1 — 0 中 , 泵 静 注 ,- 0天 为 1个 疗 程 ; 照 组 常 规 治 疗 。 结 mg( g  ̄. % 0 d J K 1 0 2 ml 微 71 对
喂养不耐受 2 8例 , 过 观 察 , 果 满 意 。 肠 道 先 天 畸形 。 通 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结
果
1 治 疗 方 法 :两 组 均 予 以 原 发 病 - 3
21 两 组 新 生 儿 临 床 观 察 指 标 比 .
寰 1 两姐 ■床观囊擅标 比较 I蛔 二
治 疗 、对 症 治 疗 及 营养 支 持 和 维 持 水 电 较 , 表 1 见 。
观察指标 治 疗 组 (= 8 对 照 组 (= 7 f n2 ) n 2) 值
1 一般资料 . 1
选 择 20 o 5年 9月 ~ 解 质 平 衡 等 常 规 治 疗 ; 对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 摘 要 】目 的 研 究 并 分 析 小 剂量 红 霉 素 治 疗早产儿 喂 养 不 耐受 的疗 效 。 方 法 选 择 我 院于 2 0 1 0 年2 月一 2 O 1 3 年2 月收 治 的5 0 例 喂 养 不 耐 受早 产儿 为研 究 对 象 , 按 随 机 方 式 分 为观 察 组 与 对 照组 , 观察组除使用常规静脉输液及护理干预方式外, 予以1 0 %葡 萄 糖溶液5 mL  ̄ J l d x 剂 量 红 霉 素3 ~ 5 ag r / ( k g ・ d ) 进行静脉滴注, 1 次/ d , 连续滴注7 d , 对 照 组 采 取组治 疗 疗 效 进 行 详 细记 录与分 析 。 结 果 观 察 组干 预 效 果 优 于 对 照组 , 上 述 数 据 组 间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小 剂量 红霉 素 可 以有 效 提 高 早产 儿喂 养 耐受 性 , 不 良反应 少, 值 得 在 临床 中推 广使 用 。 【 关键 词】 小剂量 红霉素 ; 早产儿 ; 喂 养 不耐受 ; 疗效 【 中图分 类号】R 7 2 2 . 6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2 — 5 6 5 4 ( 2 O 1 3 ) 1 1 ( b ) 一 0 1 4 7 - 0 2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两组疗效 比较 , 治疗组 2 0例 , 显效 1 5例 , 有效 2例 ,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8% , 5 对照组 2 例 , 0 显效 5 , 例 有效 7 , 例 无效 8 , 例 总有 效 率 6%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P< O0 ) .1 。由此可见 , 治疗 组治 疗低 体重 儿受 的发 生 。治 疗组 未见 肝 、 肾 功能损 害及其 他药 物反应。
【 关键词】 布地奈德 ; 复方异丙托溴铵 ; 毛细支气管炎 ; 雾化吸人
di1. 99 ji n 17 o:0 3 6/.s .6 4—4 8 .0 2 0. 2 s 95 2 1 .5 0 2
毛细支气管炎 是婴幼 儿 时期较 常见 的下呼 吸道感 染疾 病 , 多数 由呼吸道合胞 病毒 所引起 , 发于冬 春秋 末 , 2 大 好 以 岁 以内小儿多见 , 临床 表现则 以喘憋 和肺部 哮 鸣音为 特征 ,
现为消化不 良、 呕吐 、 腹胀 、 胃潴 留和 体重 不增 等 。因此 , 其
喂养一直是儿科较难解决 的问题 。若 喂养不 当, 可影 响到神 经系统的发 育及 其 预后 , 胃肠外 营养 虽 能改 善 其 营养 状 全 况, 但不利 于胃肠动 力成熟 , 存在 肝 胆并 发症 及其 对早 产 且 儿肺 功能 、 肝功 能 、 免疫 功 能、 代谢 等 不 良反应 的问题 , 糖 受
4 84Jk 时 , 1 . g 即可停 用静 脉营养。红霉 素通过肝脏代谢 , / 可
布地 奈 德 联 合 复方 异 丙 托 溴铵 雾 化 吸人 治 疗 毛 细支 气 管 炎 8 4例疗 效 观 察
秦毓 霖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双 侧 侧 脑 室 引 流加 终 池 置 管 持 续 引 流 脑 脊 液 置 换 术 , 有 效 地 于 脑 室 内外 建 立 了暂 时 的脑 脊 液 循 环 通 路 , 断 了 颅 内 阻
压 进 一 步 增 高 和 脑 的继 发性 损 害 。 同 时 应 用 尿 激 酶 灌 洗 , 加
好。
单纯侧脑室引流 不能 引流 出第 三 、 四脑 室 的 积 血 , 脑 而 脊液置换术使第三 、 四脑 室 的 积 血 和 滞 留 在 蛛 网 膜 下 腔 的 血
性 脑 脊 液 同时 廓 清 , 减少 了脑 血 管 痉 挛 发 生 率 和 迟 发 性 交 通
性 脑 积 水 等 并 发 症 , 补 了 单 纯 侧 脑 室 引 流 的 不 足 , 进 一 弥 为 步 的治 疗 争 取 了 时 间 。常 规 腰 穿 放 液 脑 脊 液 置 换 术 由 于 放 液 量 有 限及 流 速 不 易 控 制 而 可 能 诱 发 枕 骨 大 孔 疝 。术 中 必
腔 出 血[ ] 中 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0 5 4 20 J. 2 0 , :5.
和 痛 苦 , 少 了逆 行 感 染 机 会 ; 终 池 置 管 持 续 引 流 2 减 ② 4h放
液 量 明显 超 过 单 纯 腰 穿 放 液 , 且 通 过 终 池 脑 室 双 重 交 替 引 并
速 了 血 凝 块 的溶 解 , 速 引 流 和 清 除 脑 室 内 积 血 , 治 愈 率 、 迅 其
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 单 侧 引 流组 , 异 显 著 。通 过 本 组 的观 察 还 差
发 现 , 发 病 6 1 在 ~ 2h内做 双 侧 脑 室 引 流 的 患 者无 一例 死亡 , 这 也 说 明 了重 度 脑 室 出 血患 者 如 条 件 许 可 , 室 引 流 越 早 越 脑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研究
Ju o rci l dcl eh ius o mM f at a MeiaT c nq e,Ma 0 0 V 11 , ‘5 P c c 1 , o. 7 i 2 I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研究
山 东省德 州市人 民 医 院(5 0 4 231) 山 东 省 德 州 市 立 医 院 罗 丽平 高 海燕
我科试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并测定 胃动素( T ) 胃泌素( A ) , ML、 G S 水平 取得较好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剂量红霉素 3 5mgk- d・ - "g -静脉滴注 , 治疗 时间 7d 。并详细 记录病情变化 、 日液体 出入量、 每 进奶量 、 残奶量 、 体质量及大
表2 2 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 比较
1 喂养不 耐受诊断标 准: . 2 ①频 繁呕吐 , 每天超过 3次以 上; 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 , 持续 3d以上; 胃潴 留, 留量大于 ③ 潴
22 血清 G S和血浆 M L水平 的比较 : . A T 2组患儿生后 1 2h 内 MT 、A L G 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治疗组第 7 尸 00 , 5 天 MT L水平 比对 照组高 ,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1 , A 差 P 00 )G S 水平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见表 3 尸0 5, 0 。
箱 中待 测 , 标本 采 用 放 射免 疫 法进 行 测 定 。
2 结 果
21 小 剂 量 红 霉 素 疗 效 : 疗 组 应 用 红 霉 素后 , 日进 奶 量 . 治 每 增加 , 胃潴 留量 减 少 , 质 量 增 加 , 体 与对 照组 比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1 , 表 2 P 0 )见 O 。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76例疗效观察
合非营养 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 良好 。 【 关t词】 红霉素 ; 非营养性吸吮 ; 早产儿 ; 喂养不耐受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2 2 (0 2 0 — 3 6 0 10 — 7 5 2 1 )5 07 — 2
参考文献
[ ] 刘俊杰 , 1 赵俊. 现代麻醉学 [ . 2版. 京: 民卫生 出版社 , M] 第 北 人
2 0 3 8 0 0: 2 .
足三里可使 胃液及 胃酸分泌 回到正常点 , 胃液分泌 对
有 良性 调 整 作 用 , 调节 胃肠 动力 , 幽 门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挛 与 胃 并 对 内容物 滞 留有 明显 治疗作 用 【 。 4 维生 素 B 是一些 氨基 】 6 酸 的脱 羧 酶 ( 括 脑 中抑 制性 递 质 ) 包 的辅 酶 , 与体 内 参
[ ] 徐淑云 主编 . 5 临床用药指南 [ . I : M] E安徽科学技 术出版社,0 1 合/ 20 :
1 0 -】 o . 0 7 0 8
发 生 率 , 可使 药 物 在 穴 位 局部 弥散 渗 透 吸 收 , 到 又 起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 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 喂养
不耐 受 7 6例 疗 效 观 察
1 一 般 资料 : 1
NC IU收治早产儿 7 例 , 6 均于生后 2h内入院 , 4 胎龄均
小于 3 周 , 7 其中剖宫产 4 例 , 5 自然产 3 例。 1 新生儿窒
息1 , 9例 新 咻 炎 2 , O例 L 呼吸窘迫综合征 8 , 例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
21两 组 患 儿 一 般 资料 比较 .
从表 1 可见 两组新 生儿 在 治疗 前胎 龄 、 出生 体重及 基 础
疾病 等方 面差 异均 无显 著性 ( > .5 , 表 1 P O0 )见 。
2 . 滴小 荆量红 霉素 疗效观 察 2静 应用 红霉 素后 喂奶量 增加 。 胃潴 留减 少 , 腹胀 消 失 , 体重 增加 , 养 的耐 受时 间 明显 缩短 . 喂 与对 照组 差 异有 非 常显 著
性 ( < .5 , 表 2 P 00 )见 。
例, 胎粪 吸入综 合征 6例 。
1 . 2新生 儿喂 养 困难 的诊 断标 准 频繁 呕 吐( ≥3次/ )奶 量不 增 或 减少 (3d; d; > ) 胃潴 留( 潴
留 量 > 次 喂 养 量 的 1 )均 除 外 消 化 道 畸 形 、 内 出 血 、 前 / ; 3 颅 坏
喂养 。
养 困难 问题 , 临床 上 出现 溢乳 和 ( ) 吐 , 或 呕 进食 少 。近年 来
发现 红霉 素不 仅 具有 胃动素 激 动 的作 用 。而且 可促 进 胆 碱
能神 经 的传 导 , 发 胃肠 平 滑肌 收缩 , 进 胃排 空 , 明显 诱 促 能
改善 新生 儿 喂养 困难 问 题 。为 了解 红 霉 素治 疗 新 生儿 喂养 困难 的疗效 . 们 对 7 我 2例 喂养 困难 新 生 儿 分 组 治 疗 。 比 对
医护 论 坛
29 2第 6第 期 0 年 月 1 3 0 卷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 生儿喂养不耐受 7 例 2
丁 凤
( 山东 省泗 水县 人 民医 院儿科 , 山东泗 水
2 30 ) 720
【 词】 霉素 ; 生 儿 ; 养 困难 关键 红 新 喂 【 中图分类号】 9 R7 【 文献标识码】C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观察
例、 早 产低 体 重者 9例 , 足 月 低体 重者 l 例, 胎 粪 吸人 者 1 例 。其 进 而影 响 到小 儿 的生 长 发育 ,而 胃肠 道 动 力 对治 疗 新 生儿 喂养
中, 两组 病 例其 他一 般资 料 的差 异 均不 明显 , 有 可 比性 。
不 耐受 显得 尤 为重 要 。
研 究 显示 : 红霉 素 属于 胃动 素受 体 的一 种 激 动剂 , 含 有 胃动 1 . 2 诊断依据 : ( 1 ) 频 繁性 呕 吐l ≥3次 , d ) ; ( 2 ) 吃 奶 量不 增 加甚 至 并能够促进胃肠 的运动。 红霉素具有全胃肠道的促动 降低( > 3 d ) ; ( 3 ) 胃潴 留f 潴 留量 > 前次喂养量的 1 1 3 ) ; ( 4 ) 都 排 除 素样的作用, 外 消 化道 的 畸形 、 颅 内的 出血 和 坏死 性 的 小肠 结肠 炎等 情 况 。 其 力 效应 , 同时还能诱 导十二指 肠的丛 集收缩 的效应 。 所 以红霉 素的 促动作用 既靠 胃动素 发挥效应 ,同时又可 能涉 及神经 机制 的参 与 中, 5 5例患 儿 均 符合 新 生儿 喂 养 不耐 受 的诊 断 。 1 . 3治疗 方 法 : 两 组 患者 都 进行 防 治感 染 和 维 持体 内水 电解 质 的
2 0 1 3 年第 1 5 期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观察
罗雪 莲 蓝 菲菲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小剂 量红 霉 素治 疗 新 生 儿喂 养 不耐 受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 5 4 例 早产 儿喂 养 不 耐 受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2 8 例 和 对照 组 2 6 例, 治 疗组 在 常规 治疗 的 同 时加 用 注射 用乳 糖 酸 红霉 素 ( 5 m  ̄ k g . 次, q 1 2 h 或q d ) 。结 果 : 对照 组 与 治疗 组 相 比 , 治疗组 疗效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治 疗组 总 有效 率 ( 8 9 . 2 9 %) , 对照 组 总有 效 率 ( 6 5 . 3 8 %) , 两组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尸 < O . 0 5 ) 。结论 : 小剂量 的 红霉 素在 治 疗新 生 儿的喂 养 不耐 受现 象 时能提 高肠 道 的喂养 成 功率 , 同时提 高新 生儿 的存 活率 , 而且 方法 经济 、 实惠 , 非 常适合 临床 的推 广应 用 。 关键 词 : 红霉素; 新生儿; 喂 养 不 耐 受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呕吐、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新生儿喂养 不耐受 ; 呕吐 ;红霉素 ; 低 剂量 【 中图分类 号] R 7 2 2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4 . 0 3 . 0 6 4
新生 儿呕吐 、 喂养 不耐受 是新 生儿 期的常 见症状 。因 为受新生 儿神经系统发育 尚未完 善 、 消化道 解剖生 理特 点
猝 死等并发症 。以往多采用 西咪替 丁 、 多潘立 脏方 面 的副 作
用, 近 年 来 已 少 用 。 红 霉 素 为 大 环 内酯 类 抗 生 素 , 对 绝 大 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 菌都有 显著 的抗 菌活性 , 红霉
0 . 0 5 ) 。
新生儿 喂养 不耐受与新生 儿 胃肠 动力 障碍关系 密切。 人类胎儿 的肠道 吸收消化功能 在妊娠后 期 已相 对完 善 , 而 胃肠动力 的成熟 相对要 晚。喂养 不耐受 儿存 在 胃肠 动力 障碍 , 胃肠 动力受 中枢神经 系统 和肠 道神经枢 神经 系统和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入选 2 0 1 1 年O 1月 ~2 0 1 2年 l 2月新生儿
小剂量 应用红霉 素时能促 进 胃肠 蠕动 , 减少 胃食 管反
流, 促 进 胃排 空 有 显 著 疗 效 , 且可以减少住院天数 。
3 讨 论
病 房 收 住 的呕 吐 、 喂养不 耐 受患 儿 ( 有 胃肠 道 器 质 性 疾 病
—
45 7.
[ 3 ] 时忠和 , 刘 富英 , 杨振 华. 呼吸道 感 染性 疾病 的 中医 药 辨证治 疗[ J ] . 中华实用中西 医杂志 , 2 0 0 5 , 1 8 ( 5 ) : 7 2 8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观察
2 中 华 医学 会 儿 科 学 会 新生 儿 组 .新 生 儿缺 氧 缺 血性 脑 病 诊
断依据 和 临床分度 . 中华 儿科杂 志 ,1 7,3 ( :9 9 9 2) 5 9
1 7 d; . )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 两组 比较差异 有统 3 孙 道开 ,廖 广 江 .新 生儿 缺 氧 缺 血性 脑 病 的 脑 电 图及 脑 地
异常 。
氧含量 , 增加毛细血管氧气弥散距离, 迅速纠正全身各组织缺
13分组 3 例分为治疗 组和对 照组各 1例 。治疗组男 1例 , 氧状态。高压 氧有利于改善组织无氧和低氧代谢 以及能量的产 . 0 5 0
女 5 ;出生 1 d; 重 10 ~3 0 g 例 ~7 体 8 0 5 0 ;足 月 儿 1 例 , 产 儿 生, 3 早 促进神经纤维髓鞘修复 , 加速大脑功能的改善 , 阻断缺氧引 2 。对 照 组 男 1 例 , 4 ;出生 1 d; 重 10 ~3 0 g 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过程发展 ,促使受损脑组织尺.恢复 N 1 女 例 ~7 体 8 0 70 ; 决 1 。 足 月 儿 1例 , 产 儿 1 。两 组 脑 C 脑 电 图分 度 见 表 1 4 早 例 T、 。两 胞磷胆碱 其突出作用是促进苏醒 ,减轻脑水肿 ,改善细胞代
组在性 别 、年龄、体重、孕龄及病情 分度 方面大体一致 。
表 1 两组 患者脑 C T、脑 电 图分度 比较 ( ,% ) 例
谢。治疗机制为促进卵磷脂的合成 , 高脑细胞线粒体的功能 提
和摄氧量 :改善脑血管张力 , 增加脑血流量 ,增强脑干网状结 构和与意识相关的上行激活系统的功 能。 国外上个世纪8年代开始研究神经营养 因子对神经损伤的 o 治疗作用 中, 重度HI 对一般对症治疗效果较差 , E 致残率较高, 表明神经细胞损害 已达到一定程度 。国外学者指出新生儿血 一 脑脊液屏 障通透 陛较大 , 神经营养因子可 以进入脑组织发挥作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t o J u n e 2 0 1 2.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r a n d o ml y i n t o t h e t e s t g r o u p wi t h 2 0 c a s e s nd a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 2 2 c a s e s . T h e t e s t g r o u p w a s g i v e n i n —
照组 2 2例 , 两组患儿均 以常规护理和治疗 , 治疗组在此 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 脉滴 注 5 m g・ k g ~・ d ~, 疗程 7—1 0 d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 消失 时间 、 恢 复至出生体重时间 、 达到足量 喂养 日龄及 住 院天数 比较 均有显著性 差异 ( P值均小 于 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 胃肠 动力 , 提 高喂养 耐受性 , 较早恢 复至 出生体重 , 缩短住院时间 。
d a t e s t o , a c h i e v e a d e q u a t e f e e d i n g d a y s a n d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d a y s ( P< 0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F e e d i n g i n t o l e r a n t n e o n a t e s h a v e a b n o r m a l
儿科小剂量红霉素+妈咪爱治剂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儿科小剂量红霉素+妈咪爱治剂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妈咪爱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 包括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缓慢静滴,妈咪爱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7~10 d。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患儿平均日体重增长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妈咪爱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小剂量红霉素妈咪爱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190-02随着早产儿存活几率的提高,对早产儿喂养的理论与实际操作都受到更多的关注。
由于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弱,胃肠道动力不成熟,胃喷门括约肌松弛等,使早产儿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
喂养不耐受的主要表现就是:溢乳、呕吐、吃奶量减少、胃潴留、腹胀,不但严重影响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延长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1]。
如何合理解决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是新生儿科医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80例,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10月1日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28d,平均(17.65±7.45)d。
均符合以下标准:频繁呕吐(不少于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大于3d)、胃潴留(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腹胀(经脐上缘绕腹部1周测量,喂奶前、呼气末准确读数,24h增加1.5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2例
标签:红霉素;新生儿;喂养困难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期经常碰到,当新生儿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常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在新生儿表现为各种喂养困难问题,临床上出现溢乳和(或)呕吐,进食少。
近年来发现红霉素不仅具有胃动素激动的作用,而且可促进胆碱能神经的传导,诱发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能明显改善新生儿喂养困难问题。
为了解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我们对72例喂养困难新生儿分组治疗,对比观察,发现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月~2008年6月出现喂养困难收住我科的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除外胃肠道先天畸形。
原发病为围产期窒息38例,早产儿17例,足月小样儿8例,胎粪吸入综合症6例,败血症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足月儿28例,早产儿10例。
基础疾病包括窒息20例、呕吐待查10例、早产低体重儿8例。
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14例,基础疾病包括新生儿窒息20例、早产低体重儿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
1.2 新生儿喂养困难的诊断标准
频繁呕吐(≥3次/ d);奶量不增或减少(>3 d);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均除外消化道畸形、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培菲康或妈咪爱等扶持肠道正常菌群。
72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喂养困难的诊断。
治疗组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5 mg/kg·次,q8 h或q12 h,加入10% 葡萄糖20 ml中,时间>1 h,疗程7~10 d。
对照组不加任何胃肠动力药,喂养不耐受者停药或减量喂养。
10 d后记录呕吐、腹胀、胃潴留及体重增长情况,分析方法用χ2检验。
疗效观察:治疗期间观察患儿每日进食奶量、胃潴留、腹胀、体重、大小便情况,并监测肝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各率及例数间显著性检验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胎龄、出生体重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静滴小剂量红霉素疗效观察
应用红霉素后喂奶量增加,胃潴留减少,腹胀消失,体重增加,喂养的耐受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见表2。
2.3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测定肝功能,所有患儿谷丙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
仅2例患儿碱性磷酸酶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
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现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无异常哭闹。
3 讨论
新生儿时期可通过胃肠喂养直接营养作用或胃肠激素间接作用维持胃肠结
构与功能的完整,喂养困难儿存在胃肠动力障碍,胃肠动力受神经与激素调控,目前资料认为,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对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在新生儿治疗中常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不耐受现象,从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胎儿胃肠分泌和胃动力的发育随出生时胎龄增大而不断完善。
在病理情况下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窒息、肺部疾病下更易受到损害。
而胃肠道动力对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显得尤为重要。
红霉素作为胃动素激动剂,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产生促胃肠动力作用,如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以及食管下括约肌近端5~10 cm 处食管的蠕动,增加胃近端和远端收缩活力,促进胃推进性蠕动,加速空腹和餐后胃排空,促进十二指肠蠕动,促进胃排空。
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亚治疗剂量下,可诱发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诱导移动性复合波(MMC-Ⅲ相)的出现,促进胃、幽门、十二指肠和胆道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为消化期做准备。
治疗剂量下,正常的MMC被打乱,胃、小肠发生剧烈不规则收缩,常伴呕吐。
近年来发现小剂量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为刺激胃肠神经丛中乙酰胆碱释放,促进神经丛P物质合成,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使患儿胃排空加快,运动增加,反流减少,消化道症状改善。
同时红霉素是胃动素拟似剂,它能通过参与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促进胃肠蠕动,如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食管蠕动,刺激胃道收缩,减少胃食管反流促进胃排空。
故本文选用3~5 mg/(kg·d)的小剂量红霉素进行治疗。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后,患儿奶量增加,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病理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体重增长较快,从而证实小剂量红霉素在新生儿喂养困难不耐受中的作用。
因红霉素通过肝代谢,有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而本研究对两组患儿谷丙转氨酶的检测均未发现有异常,亦无相关胃肠副作用表现。
总之,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安全、经济又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金燕.胃排空的生理与临床概述[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0,15(7):395.
[2]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716-7184.
[3]李建敏,刘玉霞,郭呈芳.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8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94-495.
[4]李焕娣.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0):886-887.
[5]单既利,韩淑臻,宋晓丽.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5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35.
[6]程书权.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在消化系统非感染疾病中的应用[J].国外醫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005,25(2):121-123.
[7]蔡亲武,蔡样.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7,l8(3):99.
[8]李伟.纳洛酮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129.
[9]王飞燕,朱庆,陈晓静.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