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上海交通大学

合集下载

上海交大 数学系 硕士培养方案

上海交大 数学系 硕士培养方案

数学(硕士)Mathematics(专业代码:0701)一、学科简介数学系成立于1928年,重建于1978年, 于1996年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起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2004年起按数学一级学科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的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

近年来。

已出版学术专著和研究生教材多本,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刊物发表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现有教授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副教授45名。

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适合到科研、生产、高新技术、信息、管理、金融、经贸等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到数学及与数学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其它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一步发展。

二、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先进、品德优秀、掌握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数学专门知识,并能够熟练应用所从事研究方向的专业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为培养从事数学研究和交叉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准备。

三、主要研究方向1.代数2.数论3.复分析及其应用4.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5.数学物理6.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7.组合数学与图论8.科学与工程计算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金融数学11.运筹学与控制论四、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两年半;总学分≥43,其中学位课学分≥37。

五、课程设置说明:1.理工结合类和高校在职教师类研究生可选乙类课程,也可选甲类课程; 但高校在职教师类研究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甲类必修课(即《基础代数学》、《实复分析》与《微分流形与微分几何》,在第三学期中被列为乙类选修课),可以在第一学期或第三学期选修。

其余研究生只能选甲类课程,但可以旁听乙类课程而不计学分。

2.研究生入学前三个学期按要求选修学位课, 第四学期与第五学期可根据导师的建议按要求选修非学位课与“学术报告会”。

【2024版】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文)自动控制原理(经典部分)课程名称(英文)Theory of Automatic Control(classical)实验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适用专业自动化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总学时90 实验学时18 总学分 5制定单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制定时间一、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自动控制原理》课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验证型实验课程,结合自动控制理论课开设了一系列相应的实验,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的掌握控制理论。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典型环节的特性、模拟方法及控制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组成原理、调试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为以后的深入学习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学时数内容与要求实验属性必开选开1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2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用电路构成所需要的系统仿真模型(传递函数)。

(3)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研究方法,观测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4)通过对典型电路分析和实验,掌握系统数学模型的理论建模方法和实验测定法。

验证√2 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2 (1)掌握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能。

(2)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瞬综合√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3)研究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和自然振荡频率ωn与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

(4)按实验步骤绘出实验线路、标出原始数据,画出输出波形图。

3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2 (1)掌握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2)掌握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3)了解闭环极点的分布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综合√4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2 (1)学习测量系统(或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解析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解析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Nonlinear Electronic Circuits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两周适用对象:电子信息、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先修课程:电子线路(线性部分、非线性部分、电子线路(线性部分、非线性部分实验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行设计电路,自拟实验方案,最后完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的全部工作。

对先开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电子线路(线性部分及实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及一些典型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分析方法,树立工程分析的观点;了解典型集成电路的特征与参数。

2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及实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功率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掌握功率合成的原理,掌握整流与稳压原理。

掌握集成模拟相乘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频率变换电路中的应用。

掌握振幅调制信号的性质,实现振幅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典型振幅调制器与解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掌握典型混频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掌握角度调制信号的性质,实现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典型调频器与鉴频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初步具有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装配、调整和测试能力,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进行测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实验,要求掌握最基本的调频发射与接收系统、调幅发射与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整机设计。

在经过非线性电子线路基础实验训练之后,可以参考实验电路利用现有元器件,学习将各种单元电路组合起来完成工程实践要求的整机电路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学学院本科生课表(全部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学学院本科生课表(全部专业)
纳米材料与器件
先进微纳加工技术
MEMS技术导论
光电原理与传感器应用
自动化
自动化专业教育课程
基础类
必修课
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线性代数B
高等数学A1·
离散数学
C++程序设计A
高等数学A2
概率统计
大学物理A1
基本电路理论
数字电子技术
数理方法
大学物理A2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A
模拟电子技术
选修课
信号与系统B
模式识别导论
信息安全的数学基础1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信息安全的数学基础2
编译原理C
信息论与编码
数字系统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E
计算机通讯网络A
操作系统B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Windows安全原理与技术
Internet安全协议与分析
现代密码学
选修课
通信原理B
计算机病毒原理
路由器原理及协议
数据挖掘
移动通信B
数据通信B
计算机网络A
JAVA语言
操作系统A
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
金融建模及R软件实例分析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网络
电机学
数字信号处理B
电气工程基础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机控制技术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选修课
计算机通讯与网络
数据库C
软件工程C
DSP实践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电磁场数值计算
微机控制技术
电网数字化保护控制技术及应用
现代电气技术讲座
电力系统计算机分析

国内非线性动力学教学大纲

国内非线性动力学教学大纲

国内非线性动力学教学大纲国内非线性动力学教学大纲引言:非线性动力学是一门研究非线性系统行为的学科,其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线性动力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在国内高等教育中加入非线性动力学的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国内非线性动力学教学的大纲设计。

一、课程背景1.1 非线性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非线性动力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1.3 国内外非线性动力学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2.1 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2 理解非线性系统的行为特征和稳定性分析2.3 能够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3.1 非线性方程和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3.2 相空间和相图的概念及其应用3.3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3.4 分岔理论和混沌现象的研究3.5 非线性动力学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结合实例分析4.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4.3 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实践4.4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评价5.1 期中和期末考试5.2 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5.3 课程设计和实验报告5.4 学生对非线性动力学应用案例的理解和解释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和参考书目6.2 计算机软件和仿真工具6.3 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资源七、教学团队7.1 教师的资质和教学经验7.2 学生的背景和学习能力7.3 学校提供的支持和培训结语:非线性动力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其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大纲设计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国内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做出贡献。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11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 学分实验学时:32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非线性编辑技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在影视制作的数字化产物,是影视艺术制作的经典手段之一。

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影视剪辑的一般理论,掌握数字媒体的一般特征。

掌握非线性编辑的一般理论。

在此基础上,学习Adobe Premiere的窗口界面的组成,熟练操作Adobe Premiere,能够运用Adobe Premiere进行影视素材的组接、裁剪,制作高质量的动画特技,设计美观的字幕,熟练处理音频,完成高质量的声画同步。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实例贯穿始末,避免空洞的理论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授课的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时,多以PPT演示、软件实操演示为主,结合现场实例,加深学生对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理解。

实践授课时,教师现场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根据实验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给予引导和调整;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并对实验总结给予反馈。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音视频编辑概述(理论:2学时)教学内容:(1)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及与线性编辑的比较(2)音视频编辑的发展历程(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及基本操作流程(4)数字化原理及数字音视频格式(5)数字音视频要素重、难点提示:(1)重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及基本操作流程(2)难点:数字音视频要素第二章Premiere CS4初探(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1)Premiere CS4的功能简介及操作基本流程(2)Premiere CS4工作界面介绍重、难点提示:重点:Premiere CS4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工作界面中各个窗口的功能第三章Premiere CS4应用进阶(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Premiere CS4项目面板的使用——素材的导入与管理(2)Premiere CS4源监视器、节目监视器、修整监视器面板的使用(3)Premiere CS4时间线面板的使用(4)Premiere CS4工具栏的使用重、难点提示:(1)重点:利用多种工具、监视器窗口以及时间线窗口进行音视频素材的编辑(2)难点:工具栏中“波纹编辑”、“旋转编辑”、“错落”、“滑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第四章视频转场特效的运用(理论:2学时,实验:8学时)教学内容:(1)视频转场特效的介绍及基本操作(2)视频转场特效的属性设定及自定义选项的设定重、难点提示:(1)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视频转场特效的添加、删除等操作以及自定义属性的设置(2)难点:利用渐变擦除特效的自定义选项创建多种转场效果第五章视频特效——关键帧技术(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关键帧的概念及关键帧动画的原理(2)关键帧动画的制作(3)关键帧的插值类型重、难点提示:(1)重点:掌握关键帧动画的制作(2)难点:关键帧的插值类型第六章视频特效(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视频特效的基本操作及预设特效的使用与创建(2)视频特效——速度控制(3)视频特效——边界控制(4)视频特效——抠像(5)视频特效——调色重、难点提示:(1)重点:速度控制和边界控制(2)难点:蒙版类特效的使用第七章音频编辑及特效(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音频的基本知识(2)音频音量、声像的控制方法(3)音频特效的使用重、难点提示:(1)重点:音频音量的控制方法(2)难点:音频特效第八章字幕的创建及字幕动画的制作(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1)静态字幕的创建及设计方法(2)路径字幕的创建方法(3)创建滚动字幕和游动字幕的方法(4)字幕动画的制作:打字效果等重、难点提示:(1)重点:字幕样式的设计、字幕动画的制作(2)难点:利用先前特效制作字幕动画第九章视频输出设置(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1)输出类型的设置(2)输出参数的设置重、难点提示:(1)重点:输出的各项设置(2)难点:输出参数的设置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 (2学时):Premiere剪辑初探(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Pr的基本编辑流程,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有切实的认识②了解Pr的界面构成及各个面板的功能(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二) (2学时):监视器在编辑中的使用(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掌握源监视器、节目监视器面板中各个功能键的作用,②学会使用源监视器进行素材的预览、监听、插入、覆盖编辑③学会使用节目监视器进行素材的逐帧预览及提升、提取编辑④学会使用修整监视器完成精剪的方法(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三) (2学时):时间线及工具栏的使用(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学会利用时间序列编辑音视频素材,掌握多条轨道编辑的方法②熟练使用工具栏中各类工具进行画面编辑(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四) (4学时):视频切换特效的使用(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了解剪辑中的硬切换和软切换的特点②学会转场特效的添加、特效属性的设置以及自定义选项的使用③重点掌握利用“渐变擦除”特效的自定义选项来创建多种转场效果(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五) (4学时):关键帧动画的制作(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理解关键帧的概念及关键帧动画的原理②掌握关键帧的添加、删除、复制、粘贴等基本操作③掌握关键帧动画的制作方法④了解关键帧的几种插值类型(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六) (8学时):视频特效的使用(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掌握素材播放速度调节的几种方式②学会使用“裁剪”、“4/8/16点无用信号遮罩”特效对素材边界编辑的方法③学会“图像遮罩键”、“轨道遮罩键”、“Alpha遮罩键”等遮罩键特效的使用④学会利用图像控制、色彩校正文件夹中的特效进行调色的方法(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七) (4学时):音频编辑(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掌握音频音量调节的几种方法②学会多条音轨编辑音频素材③了解混响、延迟等音频特效的使用(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八) (4学时):字幕设计及字幕动画制作(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学会利用字幕面板设计字幕样式②学会滚动字幕和游动字幕的制作方法③学会使用字幕中的模板④掌握利用关键帧等技术制作字幕动画(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实验项目(九) (2学时):视频输出(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①掌握不同类型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的输出方法②学会设置视频输出的基本参数(4)主要仪器:Premiere CS4非线性编辑系统、双声道音箱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非线性系统第三版教学设计

非线性系统第三版教学设计

非线性系统第三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非线性系统是控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非线性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实际控制系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于复杂动态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掌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理解非线性系统的特点和行为。

3.学习非线性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4.掌握非线性系统应用实例和案例。

5.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非线性控制问题的能力。

教材本课程教材使用《非线性系统第三版》(作者:Shen Shuyuan)。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基础,具有内容丰富、深度适中、语言简练等特点。

符合本课程的教学需求。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课件、PPT以及自主学习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重视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解。

同时,本课程鼓励学生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掌握。

教学内容第一章非线性动力学建模1.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建模。

2.相图、相平面、轨迹描述法。

3.均衡点、周期解、混沌解等基本概念。

4.简单非线性系统的实例讲解。

第二章非线性系统分析1.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判据。

2.极端稳定性和周期振荡的分析。

3.反馈线性化、中心流形定理等分析方法。

4.分岔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章非线性控制技术1.反馈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

2.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进阶控制方法。

3.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第四章非线性系统应用实例1.机器人控制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应用案例剖析。

2.非线性电路系统、化学动力学系统、生物系统等应用案例研究。

3.基于MATLAB等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和分析案例。

评分方式1.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课程笔记等占比30%)。

2.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

3.课题研究或小组项目作业(鼓励学生参与,不作为考核成绩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代码:081505)(201109版)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

本学科主要从事海岸与近海工程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近海结构物设计及其运动机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河口海岸动力学;河口海岸演变、港口航道整治规划及海岸河口环境保护;海岸防护工程;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港工与海工结构;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本学科的实验基地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验中心(教学与科研基地)、风浪流水槽、计算机辅助设计算中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1.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2.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动力学 3.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 4. 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 5. 近海环境与防灾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

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52 应用近世代数 3.0 春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57 图与网络 2.0 春学位课G071558 拓扑学基础 2.0 春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学位课G071561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2.0 春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学位课G071565 最优估计与系统建模 2.0 春学位课G071566 变分法与最优控制 2.0 春学位课G071567 工程微分几何 2.0 春学位课G071568 非线性动力系统 3.0 春学位课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学位课G090511 汉语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学位课G0905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春,秋学位课G140501 英语 3.0 春,秋学位课G23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2.0 春,秋学位课NA6011 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结构力学 3.0 秋学位课NA6022 高等船舶流体力学 3.0 秋学位课X010499 专业英语 1.0 春,秋学位课X010507 河口海岸动力学 2.0 秋学位课X010508 数学模型 3.0 春学位课X010543 海洋岩土工程 3.0 春学位课X010544 水波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3.0 秋学位课X010545 泥沙运动力学 3.0 秋非学位课F010516 波浪与海岸建筑物的相互作用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1 工程泥沙与航道整治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2 海岸工程试验相似理论与应用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4 海洋环境流体力学 2.0 春非学位课F010565 地下水动力学 2.0 春非学位课F100509 张量分析及应用 2.0 秋非学位课F100516 数值模拟高性能计算方法 2.0 春非学位课F100553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2.0 秋非学位课F100555 地基处理 2.0 秋非学位课S010501 学术报告会 2.0 春秋五、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需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其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级点是否满足要求,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

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

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一、引言最优化方法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旨在寻找使某种特定函数达到最优值的方法和算法。

上海交通大学的最优化方法课程,是一门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大纲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1. 最优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在最优化方法课程的大纲中,首先介绍了最优化问题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最优化问题可以分为无约束优化和有约束优化,分别涉及到寻找函数在整个定义域或部分定义域上的最优解。

这些概念是最优化方法理论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课程重要性的基础。

2. 数学优化理论数学优化理论是最优化方法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课程大纲中,对凸优化、非线性优化、线性规划等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各种理论的解题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最优化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数学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算法与实践1. 优化算法最优化方法课程的大纲中还包括了各种优化算法的讲解。

如梯度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等。

这些算法是将数学优化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这些算法,学生可以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解决不同类型的最优化问题。

2. 实际应用另外,最优化方法课程还会介绍最优化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比如在机器学习、金融、工程优化等领域中,最优化方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最优化方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的分析,我个人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优化理论,还包括了各种实际应用和算法的讲解,是一门涵盖面广的课程。

我相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将能够掌握解决各种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优化方法上海交大课程大纲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概念、数学理论、算法和实际应用。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elements, concept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CME,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highlighting its position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igh-end manufacturing.
*课程简介
(English)
Course Descrip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physical proces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at transfer, phase transformation, mechanics during hot working process of casting, forging and heat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he necessary inputs for FEM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emphasized, such as material parameters, process parameters, initial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etc.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be familiar with research direction and progress of each individual process, and be able to perform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hot working process correctly.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系2016-2017(1)研究生课程表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系2016-2017(1)研究生课程表


2016年7 月8 日
注意:
1.上课必须按照上表规定的节次和教室,不得擅自调换。

2.特殊情况需更改上课时间,请事先与研究生教务办联系,电话34204654。

3.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体育、二外等)的安排,请登录交大研究生院网站查看。


注意:
1.上课必须按照上表规定的节次和教室,不得擅自调换。

2.特殊情况需更改上课时间,请事先与研究生教务办联系,电话34204654。

3.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体育、二外等)的安排,请登录交大研究生院网站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意:
1.上课必须按照上表规定的节次和教室,不得擅自调换。

2.特殊情况需更改上课时间,请事先与研究生教务办联系,电话34204654。

3.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体育、二外等)的安排,请登录交大研究生院网站查看。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教学安排和上课时间表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11-13
注意:1.上课必须按照上表规定的节次和教室,不得擅自调换。

2.特殊情况需更改上课时间,请事先与研究生教务办联系,电话34204654。

3.公共课(英语、政治、数学、体育、二外等)的安排,请登录交大研究生院网站查看。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09版)一、学科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均系全国重点学科,分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部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首批被列入"世行贷款"、"211工程"、"985工程"和设立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重点建设学科点。

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60余名,其中包括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学者徐祖耀院士、周尧和院士、阮雪榆院士和潘健生院士以及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依托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及材料改性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镁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先进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焊接技术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实验室,以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原理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现代材料制备加工技术和分析测试新技术,长期以来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并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公司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定期选派部分优秀学生通过校际交流的方式前往美、英、法、德、日、韩等国的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短期交流。

二、培养目标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能系统性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最新发展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理论或实践上的创造性研究成果;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或科技管理等工作。

非线性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非线性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非线性最优控制教学大纲非线性最优控制教学大纲引言:非线性最优控制是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生物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非线性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1.1 非线性系统1.1.1 定义与特点1.1.2 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1.2 最优控制1.2.1 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概念1.2.2 最优控制问题的分类1.2.3 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二、最优控制理论2.1 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2.1.1 哈密顿函数与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2.1.2 最优控制问题的解析解2.2 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2.2.1 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的基本思想2.2.2 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的应用2.3 动态规划方法2.3.1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2.3.2 动态规划方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三、非线性最优控制方法3.1 数值优化方法3.1.1 数值优化方法的基本概念3.1.2 数值优化方法在非线性最优控制中的应用3.2 近似解法3.2.1 近似解法的基本原理3.2.2 近似解法在非线性最优控制中的应用3.3 非线性规划方法3.3.1 非线性规划方法的基本概念3.3.2 非线性规划方法在非线性最优控制中的应用四、应用案例4.1 机械控制系统的最优控制4.2 经济系统的最优控制4.3 生物系统的最优控制结论: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非线性最优控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应用案例的学习,了解非线性最优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基础类选修课
授课对象 (Audienc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本科生 中文
自动控制原理 王琳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2
以小组讨论 求独立完成 面方法 课堂问答
及习题讲解
相平面方法 应用
小组讨论辅 课外作业要 掌握相平
2
课题设计 以课题设计 求独立完成 面方法
期末考试 80% + 平时成绩 20%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非线性系统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
同系统特性选取不同分析方法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Nonlinear System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a follow-up course on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nonlinear systems, and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classical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on function method and phase plane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nonlinear system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such as nonlinear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cal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pply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systems.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掌握非线性系统特性及经典稳定性分析方法等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 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A3) 2.掌握模型简化方式,培养学生对复杂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借鉴线性系统中已 有方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能力。(A5.1) 3.掌握根据特性进行系统分解并选取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理论 和借鉴已有技术,培育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B3)
出版社,2006
4. Hassan K. Khalil 著,非线性系统,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Alberto Isidori 著 ,非线性控制系统,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考核方式 (Grading)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非线性系统 概述
掌握非线
小组讨论融 课外作业要
课后作业
平时成绩:考核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徐微莉、曹柱中、田作华,自动控制理论与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
3. Jean-Jacques E. Slotine, Weiping Li 著 ,程代展译,应用非线性控制 ,机械工业
2
入课堂教学 求独立完成 性系统的 课堂问答
基本特性
描述函数法
基本概念及 典型非线性 环节的描述
掌握描述
课堂教学辅 课外作业要
课后作业
2
函数基本
以小组讨论 求独立完成
概念
课堂问答
函数
基于描述函
数法对非线 性系统进行
课堂教学辅 课外作业要 掌握描述 课后作业
4
以小组讨论 求独立完成 函数方法 课堂问答
稳定性分析
相平面法的 基本概念及
绘制
课堂教学辅 课外作业要 掌握相平 立完成
课堂问答
基本概念
线性系统的 相轨迹
掌握线性
习题讲解融 课外作业要
课后作业
2
入课堂教学 求独立完成 系统相轨 课堂问答

非线性系统 的相平面稳
定性分析
课堂教学辅 课外作业要 掌握相平 课后作业
/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非线性系统》是一门专业课,是自动控制原理的后续课程。主要介绍非线性系 统的特性及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描述函数方法、相平面方法等经典的稳定性分 析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非线性系统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线 性系统特性及经典稳定性分析方法等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应用于实际工 程系统的能力。
非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AU323
*学时
(Credit Hours)
16
*课程名称
非线性系统
(Course Name)
Nonlinear Systems
*学分 (Credits) 1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