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再谈移情与反移情
个案工作:移情与反移情
反移情反思检测表
布雷默、肖斯强
1.为何对案主作出这样的反应?其理由何在? 2.作那些说明时有何种反应? 3.为何向案主传递那些意念? 4.为何问那种问题? 5.如此行为是否符合协助案主之道?是否仅为了好奇而问那些问题? 6. 为何作此劝告?是否由于自己感到案主期待答复所有的问题?而自 己是否有自作聪明的反应? 7.是否因主观的看法而影响那些问题?
反移情反思检测表
布雷默、肖斯强
8、为何案主缺乏爱和缺乏安全的感受,会使自己产生如同身受的感 觉? 9.为何(或为何不)要求该案主的丈夫或妻子同来会谈?会不会是由 于我过分同情案主而对有关人员产生拒绝感? 10.为何在首次会谈时说得太多,而较少让案主诉说其发生的事?会 不会想使案主认为自己知识丰富而希望他会继续来? 11.为何对案主未前来赴约感到那样烦恼?会不会是我对自己的专业 能力没有信心? 12.当案主应终止辅导或应转案到其他机构时,为何自己不愿意让案 主走? 13.是否在利用案主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或让案主在利用自己?
工作者也可以借助外力的协助去除个 人的盲点和增进个人改变与控制的力量。
利用督导者的协助、 利用咨询、
接受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疗、 参加成长小组同辈的督导, 接受专业教育和在职训练等
思考
1.你如何理解专业关系的含义? 2. 分析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条件。 3.工作者在助人工作中如何处理案主的移情问题?Fra bibliotek祝学习愉快
移情与反移情
一、移情
移情 : 又叫情感转移,是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
一个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工作者当 作自己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人一样看待,又称非现实 反应。
正向转移
负向转移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作者:慈建芳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第12期“班主任智慧”期待您的参与2011年,《北京教育》“育人经纬”栏目特为班主任开辟一方园地,分享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中的智慧。
班主任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您处理班级建设中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体现在您成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问题之后所做的反思和提炼里。
班主任、曾经的班主任、未来的班主任朋友们,奉献出您的故事和思考吧,一段时间后,您将收获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欣喜!本期“班主任智慧”关注——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整整两个星期我都有点郁闷,每次走近班级心情总是忐忑不安。
作为孩子们的心理班主任,我打心眼里喜欢他们,恨不得天天跟他们在一起。
但是两周前跟我们班郭飞(化名)的一次对话,使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中。
郭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对知识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内心似乎隐藏了很多仇恨。
课间闲聊时,我了解到,由于他精力过剩,“小毛病”比较多,小学期间受到很多老师的批评,还将他的各种不良行为报告给家长。
而老师的每一次报告,都会引来母亲对他一顿痛打,用孩子的话讲是“妈妈往死里打”。
孩子被打之后,会遵守一段时间的纪律,但不久后又违反纪律,于是老师再次告知家长,家长再次痛打,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小学六年级时,他在疼痛难忍之际以自杀威胁家长,自此以后家长对他的殴打行为暂停,与他的关系也进入小心翼翼的状态。
父母心怀内疚,孩子保持警戒,亲子关系僵持。
得知此事后,我有意识地跟他保持私人的对话,并且尽可能多地跟他有肢体接触,比如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后背,希望让他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学会跟长辈交往。
令我高兴的是,郭飞总是能出说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有些话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两个星期前的一天傍晚,我跟郭飞说起未来选择高中的标准时,他告诉我,将来我要去的学校,只要不是学心理的老师当班主任就好。
作为他的心理班主任,我听了这话,感觉太挫败了。
但转念一想,他这么说必有理由,赶忙问他为什么。
“移情”和“反移情”的理解
“移情”和“反移情”的理解移情与反移情,在精神分析中是相处关系中的反应。
⼀、情绪⽗母的冲突,也会内化成孩⼦内⼼冲突,然后他也不知怎么办,所以上⼀辈的统⼀⾮常重要。
但要注意,观点的冲突从来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是感情和情感的冲突。
嘲笑----因健康⾃恋不⾜,他需贬低别⼈来满⾜。
催眠----不受⾃⼰控制,⽽受别⼈控制。
⼀个⼈能够理解早年是如何限定他的⼈,越不会被早年所限定。
强烈建议⽗母⽤中⽴的态度对待孩⼦的所有表现,尽可能不加评论。
被评论就是被限定。
精神分析的⽬标是让这个⼈超越过去对⾃⼰的限定,过没有被过去产限定的⽣活,更多的活在现在,享受当下。
⼆、移情移情,⼜叫转移,是整个关系中过去在现在重现,在以催眠⽅法和⾃由联想为主体的精神分析中,指的是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的情感,过去的⽣活中重要情感会太多投⾝到分析者⾝上。
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
学不好英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过去。
移情表现:依存性,恋爱情感,两⾯感情。
移情分类:正移情,负移情。
识别移情,分为直接和间接。
把咨询师作为情感对待才是移情,表达情感不全是移情。
还要注意移情和依赖的区别。
移情是好感,弥补过去的情感且时常相见咨询师,感情上有依赖,且为寻找替代物,感情⾊彩浓;⽽依赖是信任,寻求的是现实帮助且困难时寻求咨询师,⼼理上依靠且有现实⽬标,感情⾊彩淡。
三、反移情反移情,是在来访者移情的刺激之下,导致的治疗师的反应,或者说咨询师对某⼈的情感,转移到来访者⾝上。
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情感有:被来访者勾引出的反移情;⾃⾝未解决的内⼼冲突。
勾引出的反移情,⽤案例督导来解决,⽽⾃⾝未解决的反移情,⽤⾃我体验来提升。
反移情分为⼀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致性反移情,⼜叫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在关系中间,治疗师感受到原始客体对来访者的感爱,并向病⼈的原始客体⼀样不恰当对待病⼈。
在咨询时,当体验到互补性反移情时,要寻找⼀致性的反移情,并尽量转化为⼀致性的反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
电影《异度空间》中,章昕爱 上了她的心理医生占(张国荣饰)
我们已经看了电影图片,它我们今天讲的内 容有关——弗洛伊德提出的移情与反移情。
那么什么是移情与反移情,很多刚入门的咨 询师对遇到移情反移情问题的束手无策,我觉得,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妥善 处理移情问题,利用好它真正处理好、利用好移情 与反移情,那么该如何利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 他。
识别反移情的技巧
1、通过与治疗时间有关的现象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病人迟到(2)治疗师迟到或忘记了 预约时间。(3)治疗师感到治疗时间特别长或特别短。(4)每次治疗是否经常超过规定 的时间。 2、通过付费问题观察自已的反移情 (1)自已是否有为病降低收费标准或有容忍病人 不交费的情况。(2)是否把病人作为免费治疗病人。 (3)是否和病人达成某种默契, 允许病人以物品代替交费。 3、通过自已对病人违反设置行为的反应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4、通过观察自已在具体治疗时间以外的不为人注意的行为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5、通过冶疗过程中治疗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自已的反移情。
好的咨询师在从业之前通过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往往具备了处理自 己的无意识冲突的能力,他们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能够很快使处于无意识状 态的反移情意识化。但是那种“接受过良好分析的咨询师就不会体验到反移情”的 假定是十分幼稚的,因此心理咨询师往往需要一名专业督导的帮助。我们可以尝试 在业务接触范围内与有能力的同事建立这样的督导关系,而不应过分相信自己处理 反移情的能力。
咨询面谈中常见 反移情表现
1
• 1.对来访者表现出 拒绝讨厌同情漠 视等不良情绪
2
• 2.在来访者面前出 现明显不协调的 特异性的情绪或 行为
移情和反移情
但不要忘记,医生本身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生活体验和情感的感受性。面对患者移过来的情,如何接纳和如何对待,这既是技术经验问题,也是医生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在患者移情过程中,被患者牵着鼻子走,无法解脱,这多半是技术问题。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在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相反的现象,既把个人的恩怨爱憎投在患者身上顺流而下,这就是反移情(绝不是反对患者的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患者对医生产生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带有转移和取代的性质。即患者把心理上对其周围亲人或关系人的喜怒爱憎情绪转移到医生身上,成为他(她)爱或恨的替身。一旦形成移情,恰好给医生造成一个因势利导的机会,有经验的分析学家,不仅利用移情来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而且还能妥善地采取再转移形式,把患者的偏离情绪推上正常人交往的轨道,以取得治疗的初步成功。
据国外心理治疗学家的观察:在心理治疗中,大约有42%的患者出现移情。而反移情现在,在心理医生中也达16%左右。这说明,心理医生不是圣人、神仙,更说明心理医生也都不是十全十美、人格完整和心理健康的人”。
还有一个概念:“共情”,是指治疗师能够深入患者的主观世界关心和关爱他们,能够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和理解患者的痛苦处境的能力。共情这种情感体验也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十分协调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一旦这种情感体验超过一定限度,就应当意识到反移情的存在,而反移情则是治疗师本人潜意识中的各种冲突和幻想。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在心理分析学中,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
心理热线不可能一点心理分析意味也没有,也因此常常容易遭遇移情。
我现在不谈负向的移情,即因为憎恨等负向情感而对热线主持人进行攻击(谩骂、羞辱、拒绝等)以图渲泄,专谈正向的移情,即来访者某种程度地喜欢、甚至爱上了主持人的现象。
在正向移情中,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真正喜欢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而造成的爱的倾向。
这种基于鉴赏的情感,与正常情感很相似,只是发生在热线主持人身上,就显得不同一般了。
如果是这样,与一般处理被人不适当地爱上没有什么不同,第一,要表示你的理解与感谢;第二,指出这种感情不可能转化为现实,从而消除对方的爱的幻想。
喜欢,往往是信任的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说明。
所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不能过分伤害对方的情感,以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咨询关系受到损失或破坏。
也许这类人是很能与你共鸣的,这也是心理分析有成效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内在因素。
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相互关系,以利于深人开展咨询,主持人还要一如既往地用冷静来处理对方的热情。
保持中立地位对于不涉人太深的情感陷井是必要的。
另一类移情,则是由于不安全感而想有力地表达其对主持人的依赖的。
来访者害怕失去咨询者的支持,就以这种方式来表示主持人对她(他)的重要性。
其实这种人通常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即属于“依赖型人格”。
她需要你给予更多的安慰,更多的保证,更多的理解与体贴照顾。
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她在现实生活中的爱严重缺少或匮乏。
对于这类移情,你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把移情作用及时地挑明,并说明自己井不喜欢的态度,以防范向深度发展。
一旦这种人陷进移情的深处,则她自己的生存也会很大可能都要你负责了,那就是说,如果你不能答应她不合实际的要求,如此与她作亲密的朋友,她可能就不想活了、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在抑郁症的来访者中这种移情的发生可能性最大。
主持人自身如果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同,喜欢当“救世主”,则很可能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
移情与反移情的思考
中
咨询实战与深度成长的意图: 客体关系的思考: 人是关系的动物 人是在关系互动中建立行为模式的 人际关系模式是人际间力量的抗衡的结果 人际关系模式是内在力量抗争与妥协的结果 客体关系的限制:可以看作是受伤孩童的声音 呼唤当时客体的出现与转机 存在于自我力量的限制之内 当时“ 自我” 力量与关系力量的对比悬殊 潜意识对话的思考: 意在了解“ 我何以为我” ?“ 我” 之前是什么? 了解语言或反应之前,在我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我是因“ 我” 而动?还是被牵制、操控了? “ 我动” 的指控官是谁? 感觉? 信念? 期待? 参话头: 话头 参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思考: 每个人都裹胁着家庭的影响、互动模式而出现 保留合适的模式 创造新的关系模式 创伤印迹与内在“ 被冻结的孩童”
内在孩童的成长之路 小组作业: 每次课一篇作业,第二天交助教 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才是修道场 将学习应用到生活 生活中做到的,才是真正学会的 自我功能的完整,才是成长的目标 与人 与己 与自然 与社会 助教团体回复作业: 更多角度的视野可供参考 更多有经验或体验的资源可供使用 课程: 每两个月集中授课一次:两天 每两周小组活动一次:三个小时 建议每次课程、每次小组活动都写作业 感受 故事 反思 观察 交发展部 2010年起,每周六都会有公益课程,其中有考核通过的心理咨询
反移情 投射性认同 循环性的投射性认同 移情与反移情交叉存在 咨询实战与深度成长的意图: 移情与反移情的思考: 自我成长 了解来访者“ 内部生活” 的可能性 受容力、耐力的培养 关系链条的统整 清晰人际互动之间流动的都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 在意识层面与潜意识层面“ 断奶” --人格的独立性
移情与反移情心理分析中的动态转化
移情与反移情心理分析中的动态转化心理学中,移情与反移情是两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它们在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移情与反移情心理分析中的动态转化,并从情感连接、情感调节和个体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移情是指个体将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过程。
在移情中,个体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需求和冲突转移到他人身上,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种情感投射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增加彼此的理解和共鸣。
在心理治疗中,移情的现象常常出现。
当个体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这种情感投射不仅有助于个体发现自己内心的冲突和需求,还可以促进个体与治疗师之间的情感连接,增强治疗效果。
然而,当个体将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时,如果对方无法有效地理解和应对,就有可能引发反移情的情感反应。
反移情是指他人对于他人的移情产生情感反应的过程。
当个体感受到他人的移情时,往往会产生各种情感反应,如喜悦、愤怒、焦虑等。
这种情感的反应可能源于个体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在人际关系中,反移情的发生往往会影响到情感的连接和人际的互动。
如果个体在感受到他人的移情和反移情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情感调节和情感表达,就能使人际关系更加稳固和富有情感。
情感连接是移情与反移情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体现了个体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通过情感连接,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和需要,从而增进彼此的关系。
在情感连接中,个体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需要接纳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只有在情感连接中,个体才能够真正理解和理会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情感调节是移情与反移情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情感调节,个体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使其保持在适宜的程度上。
在情感调节中,个体需要在自己情感强烈的同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从而避免情感的过度表达或压抑。
情感调节的良好处理对于情感连接和人际关系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移情与反移情的毒害及精神分析伦理的作用
1937年,弗洛伊德在他的晚年写了一篇关于反移情的文章,刊登在《Analysis Terminable and Interminable》上,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几篇关于反移情的文章之一。
在这篇文章里,他批评了分析师们尽管接受过培训和分析,仍然逃避分析对他们产生的批评性和修正性影响的行为。
这些人处于他称之为“分析的危险”之中,他把这种反移情情境比作“X射线对那些没有防护措施的人产生的危害”。
由此他提到了一句名言:“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将产生绝对的腐败。
”他这样说当然是基于他所知道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桑德拉费伦齐以及其他人,甚至很可能包括他自己的经历。
他提出的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分析师定期接受更多的分析,分析是“一项永远不会完成的任务”,尽管他承认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他完全忽略了伦理维度以及这种恶劣行为的后果。
这很令人不安。
精神分析被视为治疗患者的一种医术,神经精神医学的一个分支,还有些别的什么,一直延续至今。
自希波克拉底时代即公元前5世纪以来,医学就被公认需要强制性的伦理准则来严格界定并约束从业者的行为,目的是让公众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医生才能治病救人。
希波克拉底宣言直到今天都一直是医学行业的指导原则。
大多数司法体系都承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行业行为不应该适用于一般法律,而应该适用于更高的权威,即行业本身。
我不知道希波克拉底宣言在东方有多么广为人知,但我知道中国医学界在公元7世纪出现了类似的法典,它出自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弗洛伊德及很多早期的精神分析师都是医生出身,遵守类似的宣言,弗洛伊德曾经无数次提到过在精神分析治疗中作为一个医生的伦理责任。
但是,尽管在其成员中出现过无数次臭名昭著的不道德行为,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精神分析伦理方面的姿态都是完全无视这些行为,直到再也不能无视为止。
对此我们有一个技术术语:否认,它和不信不是一个概念。
否认是一种初级的很弱的防御机制,它的使用常常会使潜在的问题更恶化。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相关推荐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事例我们经常听说了,那么你是怎么看待移情与反移情的呢?下⾯就随⼩编⼀起去阅读移情与反移情,相信能带给⼤家启发。
移情 最初,布雷尔Breuer和弗洛伊德(1895)将移情视为“有污染的影响”,它会妨碍或阻抗治疗中的宣泄(cathanicmethod)。
弗洛伊德担⼼移情是医师对患者有不当影响的结果,因此,精神分析如果专注于这样的现象,会被视为⼀种变相的催眠或“暗⽰”。
但弗洛伊德很快就了解到移情并⾮单由暗⽰所挑起,患者与分析师的关系是了解个⼈内在世界的⾸要途径;移情则是患者对分析师的病态伊底帕斯依附,亦即患者早期与⽗母(或主要照雇员者)的关系的再现(Freud1895, 1905c)。
这样的了解使弗洛伊德发现了⼀种精神官能症式移情(transferenceneurosis),它包含了正向和负向的移情,相似于原始伊底帕斯情境中的感觉和愿望,这些情绪后来⼜在分析中重现。
分析若要有效,分析师必须分析所有呈现在分析师⾯前的移情现象,否则,它将会阻碍被潜抑之幻想的浮现。
为此,早期弗洛伊德就认为移情有两个⾯向:⼀⽅⾯,它是⼀种阻碍回忆的抗拒;另⼀⽅⾯,它是婴⼉期冲突的“重现”,这样的重现对于治疗是有⽤的。
弗洛伊德(1912b)也区辨移情机制(transference mechanism)和移情动⼒(dynamics oftransference)的不同,前者反映了过去的经验,⽽后者则是被分析情境所挑起的。
他将移情的机制视作⼀种“模板”(template),或是贮存在系统潜意识⾥的婴⼉影像(infantileimages),由系统潜意识中产⽣了“动⼒移情”,亦即患者与分析师在分析情境中的情绪关系。
当代精神分析师仍对移情的这两种⾯向争论不休,争论的主题是,究竟是“过去”的潜意识重要,还是“现在”的潜意识重要(Sandler & Sandler 1984)。
有些作者认为移情是重建童年创伤的主要路径;有些⼈则主张探索诊疗室中的移情才是治疗的重⼼。
移情和反移情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与移情和反移情相关的文章,了解其概念、特征、相互关系和区别、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在咨询中的作用、移情的影响因素、移情主要类型和原因、对移情的处理方法、移情和反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关键词】移情反移情精神分析的许多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技术——自由联想、移情分析和梦的分析一直延用至今,没有大的变动。
我们对移情和反移情特别感兴趣。
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关于移情和反移情的文章有很多,但是,没有对移情和反移情进行一个综合的概括。
那么,本文就移情和反移情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研究,以便对移情和反移情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1、移情与反移情的概念及特征:1.1移情的概念经典传统的概念源于Freud,认为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弗洛伊德认为移情是全部的人际关系,即在童年时与重要他人的经历会影响日常交往。
实验证明,移情会在潜意识中被激活,即人们会在对生命中重要他人的阈下表征的基础之上,做出关于某个陌生人的推理。
安娜·弗洛伊德提出,移情是指“病人由他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病人早期的客体关系”。
1.2移情的特征移情包含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
即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
这是一种替代的或间接的情绪反应能力,个体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
1.3反移情的概念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认为反移情对治疗有不良影响,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整合的观点认为,移情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者重现过去的依赖反应,是潜意识的个体活动。
表现为联想、情感、欲望、想象、幻想、感知和认知图式的重建,以图解释否认或压抑经历。
09 再谈移情反移情
09 再谈移情反移情其实啊,看心理医生是这样一个过程。
1、在我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然后就形成了有问题的人格。
2、我试图改变我这样的人格,我就去找一个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人,希望他能够恰当的对待我。
3、在我跟心理医生的关系中间,我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的诱导他像我的父母或者其他人一样不恰当的对待自己。
4、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的对待这个人的压力,坚决的不要不恰当的对待这个人。
刚才这四句话,实际上把移情和反移情全都说了。
举例:一个中年男人来找我咨询,他是惊恐障碍,具体来说就是经常的惊恐发作。
比如说,他走在大街上面,有很多人在他旁边走过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濒死感,就觉得自己马上要心跳停止或是脑中风倒下去,而周围都是陌生人,没有人管他。
在他不断的向我描述他怕死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烦了,然后我就把他训斥了一顿。
我说“你想我呈现的就是一个胆小鬼的形象,一个男人如此怕死,这个真的会让别人瞧不起你,而且你自己都会瞧不起你自己,死了就死了嘛,有什么了不起,像你这样子成天在那里怕自己死了,真的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然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我在一边说这个话的时候,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我说,你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克制,我当时要训斥他的那种冲动。
我刚才就是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再重复一下刚才我说的那个四个过程。
第一,这个中年男人在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的对待过,怎么不恰当呢?就是,他父亲是军人,军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求自己勇敢,他父亲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勇敢,所以他把这些不勇敢投射到他儿子身上,然后每天都指责儿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长大之后会变成一个懦夫,你贪生怕死,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没什么作用。
在长年的被这样暗示之下,这个病人呢,就真的变成一个怕死的人,经常有惊恐发作的症状。
也许这个病人的潜意识会觉得,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之所以变成一个怯懦的人,是因为爸爸需要我变成一个怯懦的人,以衬托他的勇敢,所以他想找一个心理治疗师,让治疗师帮助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移情与反移情与阻抗解决技术与激发式与启发性
移情(transference)
正移情 负移情
移情(transference)
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 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 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 表现出十分友好、尊敬、爱慕甚至对异 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 十分依恋、顺从。
对反移情的认识
反移情是咨询者对来访者活动和治疗环 境的情绪的、生理的和认知的反应。
反移情在许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普遍 存在的。
对反移情的认识
反移情对咨询产生积极或是消极影响, 主要取决于咨询者能否对自己的反移情保持 妥当的处理。
在移情中开展治疗
发展移情和解释移情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之一。
精神分析医生与其他医生的一个重要区 别是:允许把自己作为患者强烈感情投注 的客体,让患者在自己身上体验痛苦的成 因。
狭义: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移情表现的反应。
反移情的表现形式
1、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和关切 2、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敌视和厌恶 3、咨询者对来访者一般的紧张情绪。
对反移情的认识
对于反移情的认识要比移情的认识困难 得多。主要是因为反移情表现了咨询者在 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我防御。
精神分析家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次自我 精神分析。以清醒地认识其反移情发生的 条件与基础。
区分是否是真移情 来访者表达他的感情并非都是移情, 只有当来访者把自己以往情绪情感反应 转移到咨询者身上,把咨询者当作过去 情感对象的替身,对咨询者抱有超出咨 询者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 表现。
区分(正)移情与依赖
正移情 好感
依赖 信任
弥补过去的感情
寻求现实帮助
时常想见到咨询师 寻求感情依靠
个案工作:移情与反移情讲义
在个案工作中,除了案主会发生移情外,工作者也会发生反移情。所谓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反移情也有正向与负向两种,即工作者对案主的过分认同和认同过少。过分认同使工作者完全站到案主的立场上,与案主同乐同悲,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这使工作者无法协助案主面对问题和寻求改变。而认同过少则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这激起工作者的感情困扰,使其把对早年经历中某个特定人物的态度转移到案主身上,因此无法客观地了解案主的能力或长处,无法提供温馨和支持的气氛,甚至不自觉地与案主作对。反移情表明,工作者也是人,也会有自身的问题与心理需求;有时也会将自己的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自觉不自觉地带到个案工作过程中;甚至可能借着案主的反应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反移情会严重影响专业关系的性质。
4.感到自己过分感情化地面对案主的困难;
5.发现自己对案主所说的内容采取有选择的反应和解释﹔
6.发现自己过早地做了不正确的反应和解释;
7.发现自己不断地低估或遗漏案主的深层次的感受;
8.发现自己对案主产生莫名其妙的讨厌或喜爱的反应﹔
9.发现自己过分袒护案主,在案主谈到受权势压制时,产生冲动性同情反应﹔
15.发现自己借戏剧性的话题使案主发笑或产生强烈的感情;
16.发现自己过分注意案主的隐私资料;
17.感到自己强迫性地采取过早的解释和建议;
18.发现自己梦及案主;
19.发现自己借口太忙而不与案主会谈.并把责任归于机构领导
布雷默和肖斯强在提出以上19项反移情表现后,还提出了13项的自我反思检测表。这一检测表的作用是通过自我批评和反思,以增进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 Brammer & Shostrom,1989 )。
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移情与反移情
反移情的定义
十三项自我反思检测表 10、为何在首次会谈时说的太多,而较少让案主诉说其发生的事
情?会不会想让案主认为自己知识丰富而希望他会继续来? 11、当案主未依约前来机构会谈,我的情绪反应是不是过度?这
种过度的反应是不是意味着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不足的 反应? 12、当案主应终止辅导或转案到其他机构时,为何自己不愿意让 案主走? 13、是否利用案主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或反而让案主利用了自己
案例1 某20岁的男性案主再一位中年女性工作者面前
常常沉默,或者语无伦次,而在与同龄女性相处时 交流很顺畅。原来,由于小时候一直无端遭到母亲 的发火打骂,因此他一见到母亲年龄段的女性就恐向很包容、宽厚的工作者开始冷淡并
害怕一个特别挑剔的案主。原来她的父亲是一个完 美主义者,小时候对她要求十分苛刻,使她日后想 起父亲来还是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她把案主当成 了自己那个苛求的父亲。
移情的表征
移情的特征 1、无意识性; 2、情感再现性; 3、反应的强烈性与不适宜性; 4、与移情对象的亲密性; 5、反应的持久性。
移情的表征
区别移情与依赖 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寻找的是过去的替代物,
表现为时常想见到工作者;相比而言,感情色彩更 浓。 依赖寻求现实的帮助,其对象是现实的目标,多在 遇到困难时来寻找帮助。
移情的表征
移情的处理 1、准备阶段
思想上:不做不当归因;保持接纳和中立态度;保 持职业立场。行动上:敏锐观察。 2、处理阶段 初期不进行移情解释;关系先于处理。
移情的表征
移情的处理 3、直接干预
(1)提醒案主其行为已背离基本规范或服务关系并 与之探讨所代表含义。 (2)直接向案主指出其移情反应。 (3)使用解释促进案主的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再谈移情与反移情其实啊,看心理医生是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在我小时候,曾经被不恰当地对待过,然后就形成了有问题的人格。
第二,我试图改变我这样的人格,我就去找一个专业做这个事情的人,希望他能够恰当的对待我。
第三,在我跟心理医生的关系中间,我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的诱导他像我的父母或者其他人一样的不恰当的对待我。
第四,心理医生要顶住被勾引不恰当地对待这个人的压力,坚决的,不要不恰当地对待这个人。
刚才这四句话,实际上把移情和反移情全部都说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说这个,有一个中年男性来找我,他是惊恐障碍,具体来说就是,经常的惊恐发作。
比如说,他走在大街上面,有很多人从他旁边走过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濒死感,就觉得自己马上要心跳停止,或者是脑中风倒下去,而周围都是陌生人,没有人管他。
在他不断地向我描述他怕死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儿烦了,然后我就把他训斥了一顿。
我说,你向我呈现的就是一个胆小鬼的形象,一个男人如此怕死,这个真的会让别人瞧不起你,而且你自己都会瞧不起你自己,死了就死了嘛,有什么了不起,像你这个样子,成天在那里怕自己死了,真的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然后二十多年之后呢,又是一条好汉。
我在一边说这个话的时候,有另外一个声音告诉我说,你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但是我还是没办法克制我当时要训斥他的那种冲动。
我刚才就是犯了一个错误。
我们再重复一下,刚才我说的那四个过程,第一,这个中年男人在小时候的时候,曾经被不恰当地对待过,怎么不恰当呢,就是他父亲是军人,军人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求自己勇敢,他父亲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勇敢,所以他把这些不勇敢呢,投射到他的儿子身上,然后每天都指责儿子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长大之后会变成一个懦夫,你贪生怕死,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没什么作用。
在长年的被这样暗示之下,这个病人呢,就真的变成一个怕死的人,经常有惊恐发作的症状。
也许这个病人的潜意识会觉得,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之所以变成一个怯懦的人,是因为爸爸需要我变成一个怯懦的人,以衬托他的勇敢。
所以他想找一个心理治疗师,让治疗师帮助自己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来找我的时候是,期望我不要像他爸爸一样的,不恰当地对待他,但是他的潜意识呢,又不断地勾引我,要我认为他是一个怯懦的人,像他爸爸一样的,不恰当地对待他,而且训斥他。
我刚才已经说了,在他的这种强大的勾引之下,我没有坚守住决不不恰当地对待他的诺言,然后我就真的在那一瞬间,像他爸爸那样子,被他勾引的,训斥他说,你是一个胆小鬼,不如死了算了。
还有个移情和反移情的例子,一个女性来访者,她在跟我有了两三次的访谈之后,就跟我说,曾老师,你能不能评论一下我?我说怎么评论,她说,比如说一个糟糕的女人是0分,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是100分的话,那么你给我打多少分?我当时体会了一下我的感觉就是,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她还是接着问说,曾医生,你一定要回答我这个问题,因为这对我很重要。
我又增加一个感觉就是,我好像是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非常挑剔的人,用放大镜去看她的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点,然后把优缺点综合起来,看占百分之多少。
在我觉察到这个之后呢,我回答她说,我给你打100分,然后她听了之后呢,有一点点短暂的高兴,然后又告诉我说,曾医生,我知道,你这样说是为了鼓励我,其实,你如果给我打95分,我会觉得非常的高兴,因为,那表示你说的是真实的。
然后我就跟她说,我给你打100分也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把你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我没有把你这个人分成好的和坏的这种方面,而只是把你看成老天爷制造的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
比如说,你如果是一个残疾人的话,我绝对不会因为你某一个部分残疾,而给你减多少多少分,因为残疾也是你完整的人的一部分,只不过那个部分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被消弱了而已。
而且我还紧追问了她一句,就是如果你碰到一个身体和精神都非常残疾的人,你会瞧不起他,你会给他打很低的分吗?她说她不会。
她要我给她打分本身就是,想把我制造成一个当年很功利的看她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给她传递的信息就是,你一定要优秀,完美,这样子你才配得上被爱。
而且我还跟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很多老人,他们已经没办法工作了,从功利的角度,从好坏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早点死掉。
但是我们都不会这样想,我们会想,他们虽然老了,没用了,但是他们作为一个人完整存在下去的价值还是百分之百,没有丝毫的减少。
在刚才这个例子中间,我的反移情的感觉就是,我被勾引或者逼迫到要对一个人进行功利的评判的这个状态中间,也就是说,你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什么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哪些是优点,可以保留或者是发扬,哪些是缺点,你不应该有,你只能够打100分。
如果我没有觉察到我这样的反移情,直接给了她90分的反馈,那么她以后就会带着对自己的百分之十的缺点的厌恶活着,大家都知道,这个叫作内心冲突。
然后她可能一辈子都处在一个对自己不是完全满意的状态中间,这会消耗很多的能量。
如果我把她当成反移情来处理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想把我拉回到过去,使我像她的爸爸妈妈那样子,对她功利的要求,也就是说,你如果不好的话,我就不爱你。
你如果是90分,我就爱你90%,如果你什么时候,不管是因为考试的问题,还是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是因为一个车祸的问题,你的功利的价值降低到20%的话,那么我就只爱你20%,这个爱叫做功利的,有条件的爱。
当我抛开她对我的勾引,挑剔的,或者说功利的,甚至是势利的来对待她,而直接以给一个人的打分,或者说,以给一个上帝的完美的创造品的态度打分的话,我给她100分的时候,她以后也能够跟自己不完美的那个部分和平的相处,而这个状态呢叫做内心的和谐。
反移情有两种,需要做一下区分,一个呢就是互补性的反移情,还有一个是一致性的反移情,在刚才我举的惊恐障碍病人的那个案例中间,我以教训的口吻说,你应该做一个勇敢的男人,如果你不是勇敢的男人,是一个怯懦的男人,那还不如死了算了,二十多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叫互补性的反移情。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当时呈现的那个态度,实际上是在扮演他做军人的爸爸指责他的角色,所以补充进去了,成了他早年关系中间的一对的一部分。
在这个案例中间,一致性的反移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理解他作为一个小男孩的感受,就是,我的确作为人,也有怯懦的部分,但是也有勇敢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呢?你作为爸爸,你应该也看得到,所以,如果我跟他有同样的对爸爸的愤怒的时候,这个反移情呢,就是一个一致性的反移情。
处理互补性和一致性的反移情的原则就是,当治疗师发现自己有互补性的发移情的时候,要试图寻找一致性的发移情。
我们刚才说到了移情和反移情,而且举了很多的例子,有人可能要问,比如在治疗师昏昏欲睡的那个案例中间,有没有可能是治疗师的原因,他睡着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我先说一个公式,治疗师对病人的全部反应,等于反移情加上治疗师的移情。
治疗师的移情就是治疗师自己没有解决的内心冲突,被投射到他跟病人的关系中间。
我们拿治疗师昏昏欲睡的这个案例来说,如果这个治疗师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熬夜看了中国好声音,或者是电视连续剧,而导致睡眠不足,然后第二天跟病人的关系中间睡着了,这个就跟病人的移情没关系,而跟治疗师的自己状态有关系,所以这个呢我们取了个名字,叫做治疗师的移情。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曾医生你说的反移情跟教科书上的反移情有点不一样,这个需要做个解释,就是在十多年之前,我们对反移情的理解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治疗师对病人的全部反应,就是没有对它做区分。
然后,最近十多年的文献呢,我们就做了精确的区分,反移情特指被病人诱导出来的东西,而治疗师的移情呢,是治疗师本身有的东西。
我们归纳一下,互补性的反移情的意思就是,在我跟来访者的关系中间,我感受到他的原始客体对他的感受,并且像他的原始客体一样的不恰当地对待他。
好,下面呢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师,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令狐冲,笑傲江湖的片段是这样子的,令狐冲去西湖,见到了西湖四字中间的一个,他的名字叫丹青生,这个人是好酒之徒,他很喜欢令狐冲,就把令狐冲拉到酒窖里面去,给他倒了一杯一个木桶罐子里面的酒,令狐冲一品,就说这个酒是在西域酿造的,年份呢是三十年左右,丹青生听了眼睛发光,因为的确这个酒是从西域运过来的,酿造的时间呢,是三十年之前,丹青生又接了一杯给令狐冲,让他再尝一尝,令狐冲再一尝呢,就皱起了眉头说,咦,怎么搞得有点怪啊,我喝第一杯的时候,觉得这杯酒是三十年前酿造的,但是我刚才再喝一杯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是十二三年之前酿造的,新中有陈,陈中有新,我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时候呢,丹青生就哈哈大笑说,令狐老弟,你真是高人呐,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啊,我用三招剑诀,向一个西域大侠购买的,酒的制造年份呢,的确是三十年之前,十三年之前,我买了这十坛酒之后,想把它从西域运到杭州来,十坛酒的确是太多了一点,所以我从皇宫里面抓了了一个御厨,让他烧火,把十坛酒浓缩成了一桶,所以呢,它实际上有两个制造年份,一个是在三十年前,还有就是十二三年前,不过一般的高手呢,不可能品得出这个酒里面的年份的层次,只有像你这样的绝顶高手,才能够品得出来。
令狐冲做得实际上就是一个精神分析师做的工作,一个精神分析师在一个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真的就是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尝得出来或者是闻得出来这个人他得人格发展还停留在什么样的水平,我们看一看,在令狐冲这个案例中间,移情,反移情和治疗师的移情,分别是什么?这个酒的两个生日,三十年和十二三年,这是移情,它所带的酒的纯度的信息,葡萄酒的产地的信息,铺天盖地的过来,刺激了令狐冲的舌头,这个过程呢,就是精神分析说的移情过程,令狐冲的受过训练的舌头所感觉到的东西,就是精神分析里面说的反移情,就是被移情勾引起或者唤起来的这样的感觉,所以,令狐冲真的是没有必要像猜谜一样的猜,丹青生什么时候去过西域,然后他在那里干了什么,他只要知道自己的舌头的感觉是什么就足够了。
有人可能马上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令狐冲再品尝这一坛酒之前吃过武汉的鸭脖子,大家知道鸭脖子是非常非常辣的,那么他对酒的刺激的敏感度就会下降,所以呢,残留在他舌尖的鸭脖子的麻辣的味道,会掩盖葡萄酒过来的信息,所以他在这一刻,就可能不是一个绝顶的品酒员。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说,一个好的精神分析师,应该对自己足够了解,应该非常多的解决自己的移情,然后他才能够用他的舌头,更多的回应来自来访者的刺激。
吃麻辣烫或者吃鸭脖子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自己的舌头变得不那么敏锐的过程。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来说,移情,反移情和治疗师的移情。
我拿一面镜子,光线照的我的脸上面,再反射到镜子里面,这个过程呢,就是精神分析的移情过程,我的眼睛看到的镜子里面我的样子,嘴巴,眼睛,还有额头上的这一点反光,就是反移情,由镜子反射过来的这样的移情,那么有人可能要问,如果这个镜子上面有水蒸气或者是手指印,这个算什么,这个就是治疗师的移情,就是他自己没有解决的内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