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说课设计一、理论依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说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端午粽》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三、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说教学设计将说教学目标确定为: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豆、节”等13个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精读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的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端午节的由来》是语文S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感人故事。

从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通过比较、感受,把同一句话写具体。

情感态度目标: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说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只限于将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划、说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情感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升华”。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

《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

《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端午粽>的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端午粽》这篇课文围绕着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富有童趣,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识字课文,也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素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句式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由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由来。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粽子的样子、味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说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说学情分析: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是读好长句。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说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难点:读好长句子。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外婆包的粽子。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一课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课件出示词语: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 了解粽子的形美味香。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2)小组合作交流粽子的样子,味道。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材解析:《端午粽》是本册书的第十篇文章,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文章。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

《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粽》本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自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写“真、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腊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别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板书课题:《端午粽》【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的了解。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一、说教材《端午粽》是一篇描绘我国端午节习俗的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

本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优质资源。

(1)作用与地位本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起到了引入话题、激发兴趣的作用。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等相关文化知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主要内容本文以端午节为背景,详细描述了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以及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端午节的氛围之中。

(3)文化内涵本文不仅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屈原投江、纪念屈原等历史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爱国等品质的尊崇。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民间传说中粽子的寓意,如驱邪避灾、祈求平安等,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等相关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尊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等相关文化知识。

(2)难点1.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端午粽说课稿(共5则)

端午粽说课稿(共5则)

端午粽说课稿(共5则)第一篇: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 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 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 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 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把粽子带到课堂上,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 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 主动地读书, 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1.。

2.。

3.。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1.2.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思考: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五、说板书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第二篇:《粽情端午-word图文混排》说课稿《粽情端午—Word图文混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粽情端午—Word图文混排》,这是一堂新授课,时长为1课时,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我将教学分析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下面我将逐一阐述:1.教材分析本次课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应用》第六节《图文混排》,是学习了文档中插入图形对象之后,对文档的进一步美化,在丰富版面效果,增强排版的灵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说教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六、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说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说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说板书设计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传统文化渗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渗透。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课文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端午粽》。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做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语法知识和表达方式。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点评。

7.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学生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粽子、艾叶、龙舟、屈原、雄黄酒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表达方式。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端午节,写一篇短文,介绍你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

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把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里,蒸煮后香气四溢,美味可口。

2.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端午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

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端午粽》。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文,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围绕着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同时也讲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由来,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增进对民族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易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朗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对端午节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粽子的具体特点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由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节日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午、节、叶”等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教学难点:1、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和由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五、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

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

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说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说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

“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一说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吃粽子的,文中哪里体现出来了。

预设:端午节。

总会:一直,总是的意思用“一到……总会”造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么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找出句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

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

首先说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

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

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

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神秘礼物?对了,是粽子。

板书粽,粽是平舌音,一看字的左边,你就知道它肚子里面藏着什么了?粽子是糯米做的,粽字左右结构米字旁。

2. 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呢?端午节。

板书端午,端左右结构立字旁,端的本意指站在圆弧形的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就直,哪位同学坐得最端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

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
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

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

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地来教学生书写。

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