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表形态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及自然环境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解释某一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认识三大类岩石的特点。
考点1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必备知识·归纳】一、内力作用与地貌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影响及结果: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果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大气、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流速降低、风力减小、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微思考】沙尘暴和泥石流分别属于什么外力作用?提示:沙尘暴属于风力搬运作用,泥石流属于流水搬运作用。
【典型考题·剖析】(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思维路径】信息解读材料解读:该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降水量较多图像解读:①该地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之初,位于地势较低处,现在岩层出露地表,地势高→垂直抬升;②岩体周边陡峭→垂直裂隙→易崩塌→岩石壁立综合分析该地地势低,沉积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垂直裂隙→易崩塌、岩石壁立→丹霞地貌【解析】(1)选D,(2)选A。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地表形态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3. 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表形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作用等。
4. 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地壳运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断裂、褶皱、火山等。
3. 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壳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第三章: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气候作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风化、侵蚀、沉积等。
3. 气候作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气候作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气候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第2讲课时29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时29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流水作用1.水蚀作用(1)类型: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侵蚀类型对河谷的影响发生地区形成的地貌下切侵蚀加深河床或沟床发生在构造抬升的山区V形谷溯源侵蚀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瀑布位置的后退侧向侵蚀弯曲河段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山区使河谷展宽,在平原地区使河床变弯曲曲流带、牛轭湖(3)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在河流的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河床变深;在河流的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下切侵蚀作用减弱,河床变浅。
特别提醒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2)曲流河段: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如下图所示:2.沉积作用(1)概念: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2)特点:河流流速越大,沉积物的颗粒越大,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二、流水侵蚀地貌1.形成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河谷横剖面结构图中1为河床,图中2为河漫滩,是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图中3为河流阶地,是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其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肥沃。
三、流水堆积地貌地貌类型位置形成过程冲积扇沟谷、山谷出口处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洲、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而成三角洲河口处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成特别提醒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主要从两方面区分: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 4.(双选)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D)。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 化学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表示对岩石的 风化侵蚀作用。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表示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 解析
•
(2015年全国Ⅰ卷,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
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4~5题。
• 4.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D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答案 解析
•
(2015年天津卷,3)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
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C )。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答案 解析
•
(2016年北京卷,4)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 6.平顶海山( D )。
【解析】由图可知,该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由岩浆岩构成。随着板块的移动,火 山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在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顶被削平;随着板块的继续移动 ,没入水下。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五章 第1讲 课时26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体系架构]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基本概念]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岩浆岩(侵入型、喷出型)、沉积岩、变质岩;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山、背斜谷、向斜谷、向斜山、断块山)、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基本原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
课时26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____或变形,也称________运动岩石圈破裂,岩浆沿_________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____、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______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岩浆只有____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地壳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举例__________、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
概念解读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照能量来源可以把它们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①风化作用类型分类影响____风化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岩石卸载(释重)——层裂;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a.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b.植物根劈作用破坏岩体;c.穴居动物加大风化深度;d.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岩石②侵蚀作用:流水、波浪、______、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9四川遂宁实验中学月考)“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
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
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
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疏松,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2.B1题,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代表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①变为甲,则①代表堆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由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融作用。
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①②④,A项正确。
第2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B项正确。
(2019山东济南高三5月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
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堆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4.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5.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堆积B.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堆积D.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4.D5.B3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主导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分析2021全国甲,T9—11【综合思维】以某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变化为主线,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域认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判断地质地貌景观图,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022浙江1月,T42021湖南,T15—16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成因2020全国Ⅰ,T37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2022江苏,T10—12命题分析预测以热点地区为铺垫,结合图文材料,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过程备考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课堂并要求能用词精准、科学,理解地质地貌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结合实例分析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考点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1]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作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2]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
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3]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4]火山地貌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汶川地震后形成滑坡、堰塞湖等情境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宽缓河谷形成于该地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①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
④
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
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
容易崩解破碎。
②
③
物理风化示意图
1、风化作用
概念: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 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这一过程叫作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我国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
2.盐的风化作用——盐风化 大本131页 盐风化作用是指雨水或海水等含盐水分(溶液)渗透岩石并由内部从岩块 下方渗出,盐分结晶膨胀而导致岩石露头表面矿物颗粒、碎片或部分盐晶 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一般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因物质脱落,易形 成各种形态的风化凹穴,多见于沿海和内陆干旱地区的近地面岩石中。风 化时间越长,风化穴越大。 (1)要形成盐风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干湿交替的环境、蒸发旺盛 (2)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 现象。与西北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形成的风化穴的大小有何特点? 提示 沿海地区形成的风化穴小。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一、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 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 冰川作用
B. 化学溶蚀
C. 河流侵蚀
D. 风力侵蚀
12. 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D
A. 花岗岩区
B. 变质岩区
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第3讲课时29河谷的演变(2)
123456789
(2021·天津地理)如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
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
5.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
的是
A.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B.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砂岩、页岩、石灰岩、黄土均为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而言下老上新。读图可 知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为①④③②,选D。
123456789
(江苏地理)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
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 次变老。读图回答7~8题。
8.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
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C.二叠系
B.石炭系 D.第四系
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 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123456789
(2021·6月浙江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3~4题。
4.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
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23456789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影响全 球环境和人体健康,不仅仅是低地岛国最忧虑的问 题,①错误; 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 球性的问题,②错误; 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 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加剧,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低地岛国被 淹没的风险加大,③④正确。故选D。
123456789
(2021·6月浙江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2019届地理讲义1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3讲 含答案
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最新考纲]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纲解读]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思维导图]火山的成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考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读“地质剖面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背斜,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B.向斜,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C.断层,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
(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1、2、3、4、5、6(由老到新)。
(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易错易混背斜形成的原始地貌是山岭,向斜是山谷。
经过长时间侵蚀作用,可形成各种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岭只是众多结果之一.(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B,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A,有泉水出露的是C,适合开挖隧道的是A。
(填字母)2.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示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其成因是受到强大的压力和张力;其主要表现为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位移类型地貌类型典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3。
读“火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甲为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为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微考点冲积扇02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 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 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 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思维导图
农业、采矿 交通
人类活动
聚落
冲
{洪}
水资源短缺
积
扇
土地盐碱化
环境问题
地
貌
土地沙漠化
泥石流
自然灾害
分布
山 区
成因
谷
口
为
顶
特点
点 扇
顶
到
扇
缘
干旱半干旱:洪积扇 湿润半湿润:冲积扇
海拔:高到低 沉积物厚度:厚到薄 沉积物颗粒:大到小
地下水位:深到浅
冲积扇与人石类河活子动的农场:干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扇中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我国西北地区一些山麓地带常分布着大量冲积扇,在冲积扇中下部,蕴含 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泉水从冲积扇的边缘区渗出,造就了沙漠的绿洲。冲 积扇边缘部分常常会有泉水出露,这与冲积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沙漠的绿洲为什么大多数分布在扇缘地带? 水 耕种的土壤 (冲积扇上的分选结 构恰恰完成了把土 筛选出来的作用) 地势平缓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 泉的过程。(6分)
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 的同时(2分);大量渗入地下(2
分);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 在地势较低处(2分)就容易出露而形 成泉。
当堂 训练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 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 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课内力作用与地貌人教版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1课 内力作用与地貌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野外观察或运用 1.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
视频、图像,识 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
别3~4种地貌, 种常见地貌
说明其景观的主 1.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描述所识别
(2)组成。 甲 火山口 :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火山锥 :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4.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三、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报告二 重点高中备考调研
1 地壳运动 (2018 天津卷)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 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 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地理方法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提出,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 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集中 分布在此处。
重要提示 考试中常出现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有新西兰、日本、智 利、印度尼西亚等。
Ⅲ.熟悉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了解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 及其对应形成的地貌
4.(2016 浙江 4 月选考)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回答问 题。
3.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
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 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
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 A 项正确,B 项
错误。
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第2讲课时28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2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基本概念]外力作用、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向侵蚀)、流水堆积作用、V形谷、峡谷、瀑布、河漫滩、河流阶地、横向环流、凹岸、凸岸、牛轭湖、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蚀作用(吹蚀和磨蚀)、风蚀地貌(雅丹地貌等)、风积作用、风积地貌(沙丘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喀斯特沉积地貌);海蚀地貌(海蚀崖等)、海积地貌(海滩等)、冰川作用、冰蚀地貌(U 形谷,峡湾等)、冰碛地貌。
[基本原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的形成原因。
[体系架构]课时28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3.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
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类型分类影响物理风化a.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
b.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
c.岩石卸载(释重)——层裂。
d.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a.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残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
b.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
c.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风化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碳酸盐化作用。
e.氧化作用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a.植物根劈。
b.动物钻洞、挖土。
生物化学风化:a.遗体腐烂分解,形成有机酸和气体,腐蚀岩石;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形成腐殖质,促进岩石分解。
b.植物生长(选择吸收元素、分泌酸溶液腐蚀岩石)。
c.微生物分泌酸类2.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1)气候:气温、降水①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2020版高考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 为背景,貌的内、其表现,中风力、高。
高考清单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1________。
(2)内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12________和重力能。
(2)外力作用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②沉积岩的特点:地表分布最广泛,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能有化石。
3.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矛盾关系。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19________,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向于平坦。
从全球来看,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命题角度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B. 地壳运动C. 变质作用D. 风化作用[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2. 图像信息获取地形信息——山地;岩层形态信息——向下弯曲。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常见地貌图的判读及内外力作用的判断。
[小试牛刀] ________ [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常见的内力地貌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变式训练](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1~2题。
1.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B. 火山口集水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2.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入湖径流增多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命题角度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经典例题](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平面图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如图甲中①处
背 斜
(例如:图中①处,由中心到两翼为 A-B-C-D,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岩层较新)
向 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如图甲中②处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如图乙)
【新题速递·精练】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
_华__山__、庐山、泰山 _渭__河__平__原__、汾河谷地
2.断层沿线地貌: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_风__化__侵__蚀__,常常发育成沟谷、_河__流__。
【典型考题·剖析】 (2020·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考点2 板块运动与地貌 【必备知识·归纳】 一、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1.地球岩石圈可划分为_六__个大板块, 分别是_亚__欧__板__块__、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_印__度__洋__板__块__、南极洲板块。 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_软__流__层__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_相__离__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4.板块内部相对_稳__定__,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_活__跃__的地带。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思维路径】
信息 解读
材料解读:①金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受__印__度___洋__板__块__与__亚___ _欧__板___块___挤压的影响。 ②金矿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有_断__裂__发育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概念: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
2. 地表形态的特征: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相对性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
2. 讲解概念:讲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分析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
4.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地表形态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征。
5. 总结提升:总结地表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图片,识别不同的地表形态并描述其特征。
2.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的相对性。
第二章:山地与丘陵【教学目标】1. 理解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山地和丘陵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山地是指地形高耸、起伏较大的地区,丘陵是指地形起伏较小、相对平缓的地区。
2. 山地和丘陵的特征:山地的高耸、陡峭、深谷等特征,丘陵的起伏、缓坡、草原等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山地和丘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者的区别。
2. 讲解概念:讲解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及其区别。
3. 分析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山地和丘陵的主要特征。
4.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山地和丘陵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征。
5. 总结提升:总结山地和丘陵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图片,识别不同的山地和丘陵并描述其特征。
2. 举例说明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第三章:平原与高原【教学目标】1. 理解平原和高原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平原和高原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平原和高原的概念:平原是指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高原是指地形较为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地貌
五种基本地形
基本地形
海拔
平原 ≤200m
丘陵 ≤500m,相对高度<200m
山地 > 500m,相对高度>200m
高原 盆地
> 500m
特征
地表起伏不大,面积宽广的 地区。
地表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平 缓,顶部浑圆。
火山与地震等。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海洋、构造山系与拗陷盆地等基 本地貌格架,总的趋势是增加起伏。
外力如重力、风力、流水、冰川、波浪、海流等。
对这个格架不断进行风化、侵蚀、剥蚀,并把破坏了 的物质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
地壳及其表面形态的变化
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形和地貌的关系
地表形态的高低起伏
主要地形类型
1、高原 2、平原 3、山地 4、丘陵 5、盆地
主要地貌类型
地表面貌的成因探讨
1、流水地貌 2、喀斯特地貌 3、风成地貌 4、黄土地貌 5、海岸地貌 6、人工地貌
现象 原因
外力地貌
风化作用:在地球深处形成的物质,出露 地表后,受太阳辐射、大气、水、生物等 的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 岩屑和沙粒的过程。 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 化三种。
第2篇 地球表层的固体环境
第五章 地表形态
第五章 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最直接 感受到的地球特征,也是与人类生活和生 产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自然特征之一。
规模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是在不同的地 球内、外力下形成的,这些营力也可称为地 貌营力。
地貌: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来自于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全球构造地貌
从最大的空间尺度上看地貌,有大陆和 海洋。
地球上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海洋 面积占总面积的71%,海陆面积之比为: 2.5:1。
地貌的空间尺度
在次一级尺度上,大陆内部有山地、高原、平原、 盆地;海洋中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
更次一级尺度上,以山地为例,课分为分水 岭、 坡地、谷地。
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包括大陆内和洋底上的 大地貌类型。前者包括山地、高原、盆 地、平原等;后者包括海岭、深海平原 和海沟等。这些地貌的形成虽然受构造 运动所控制,但同时也受到外力的改造。
海底构造地貌主要可分为大洋中脊、大洋盆 地、海沟、海底高原等不同部分
大洋中脊
海沟 海底高原
大洋盆地
地质构造地貌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 高山或盆地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 积、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盆地,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 二者关系: 形。一般地说,内力作用以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
导作用。
上述过程相互交叉、循环往复,呈现出一定 的地貌轮回。
构造地貌
形成、发展都与大地构造作用有关的地 貌称大地构造地貌,或构造地貌。
如地壳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或构造运 动拗陷形成的平原、盆地等。
构造地貌的分级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包括大陆和海洋 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指大陆上和大洋 底的地形起伏;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指地质构造 被外力剥蚀后所反映的地貌特征,如单面 山、背斜山、向斜谷以及火山锥、熔岩台 地等。
地壳水平运动往往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 断裂构造,所以又称为造山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 或拗陷,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所以又称为造陆运动。
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往往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的结果也常常 相互渗透、相互叠加。
构造形式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也 有很明显的影响,不同地质构造往往造成 不同的地表形态,例如褶皱构造会形成背 斜山、向斜谷或向斜山、背斜谷等;断裂 构造会形成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等; 岩浆喷发形成火山,熔岩流形成各种熔岩 流地貌。
因此,地貌的变化发展受地球内力作用、外 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1 内力与构造地貌
内力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 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其结果是抬高了地表,切断 了河谷,造成了所谓“沧海桑田”,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形巨变。
运动方向造成的地形效应
地质构造地貌由构造运动形成,同时又 受到外营力作用的侵蚀、破坏,但破坏程 度差别甚大。有的直接由构造运动形成, 很少或轻微受外营力的改造;有的则受到 外营力的显著破坏,几乎面目全非。常见 的地质构造地貌有断裂地貌、褶皱地貌、 火山和熔岩地貌。
断裂构造地貌
褶皱构造地貌
火山和熔岩地貌
2 外力地貌
地表起伏大,坡度陡,顶部 尖。 顶部较为平坦或略呈波状起 伏,面积广大。
四周高中间低
西
高我
东 低 ,
国 地
呈势
阶 梯 状 分
示 意 图
布
海底地貌
• 海底地貌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 板块学家认为:大洋中脊的中央有明显的 裂缝,即中央裂谷是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 涌出地壳的熔岩冷却形成新的地壳。
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的作用有三种方式:即侵蚀、搬 运、堆积。 流水侵蚀:下蚀、侧蚀。 流水搬运:推移、跃移、悬移。
河流地貌的演化在所有地貌类型中是极具代表 性的一种。根据其发育特征,可以将它的演化过 程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幼年期阶段
开始时,河流循被抬升的 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 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 着宽广的分水地。随着河 流的下切侵蚀,河流比降 开始加大,坡折增多,横 剖面呈“V”字形,坡谷坡 陡。坡顶与分水地面有一 明显的坡折。
后来,水系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加深,较 大的河流逐渐趋于均衡状态。此后,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 大于河流下切的速度,河谷不断展宽。整个时期的地势起
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
壮年期阶段
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且相交, 原来宽平的分水岭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随着谷坡侵 蚀的进行,谷坡逐渐减缓,山脊变得低矮浑圆,在谷 坡下半部常形成凹形坡。 河流一般已趋于均衡状态, 河谷比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