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思考
浅析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财经纵横233浅析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马圆明 仲怀公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摘要:内部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晶,内部审计要想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最终目标,必须加强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
2018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明确指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结果的得出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8-0233-01一、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概述内部审计结果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了一系列审计程序后,对其审计过程中的审计发现所进行的总结与建议。
审计结果的转化与运用通常为审计过程的最后一环,包括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
IIA 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义为确认、咨询两大职能,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转化与运用,既能保证确认职能落实到位,也能促进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内部审计的重点并不应放在审查的结果本身,而在于组织如何有效利用审计结果进行完善。
因此,如何有效转化和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发挥其功效,是各组织、各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思考的问题。
二、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现状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与运用必要且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出现审计结果的落实转化往往难以到位,内部审计的作用和价值没有有效发挥。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不达标”。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与不断扩大的审计范围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资格较老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审计思维停留在“就事论事”,没有发展性的眼光关注到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缺陷与瑕疵;还有的内审人员刚毕业就走上内审岗位,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不够熟悉,审计过程中“照本宣科”,漏掉了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情况最终都导致内部审计结果质量不高,要么常规性的泛泛而谈,没有抓住组织管理的根源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被审计单位“似懂非懂”,真正落实到整改又无从下手。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活动的审查与监督,更是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方向的重要手段。
然而,审计工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报告,更关键的在于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改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重点。
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应当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以及面临的主要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方向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一致,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比如,对于一家正在快速扩张的企业,审计的重点可能在于评估新业务的投资效益、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而对于一家成熟稳定的企业,审计则可能更关注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的完善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
通过明确目标和重点,审计工作能够有的放矢,为后续的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和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形成了审计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
然而,仅仅有结论和建议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成果被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所理解和接受。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他们应当以清晰、简洁、易懂的方式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审计结果,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复杂的术语。
同时,要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反馈,对于可能存在的疑问和争议,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有效的沟通,建立起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审计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氛围。
另外,为了促进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审计跟踪机制。
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当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设定整改的期限和目标。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建议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跟踪过程中,如果发现整改工作进展缓慢或者存在困难,审计部门应当及时与责任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的几点思考
传播渠道不畅:如果传播渠道不畅通,比如 存在信息传递的延迟、丢失等问题,也会影 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 果的利用率,需要从提高审计质量 、提升信息化程度、改进成果传播 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03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的 策略
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推动企业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 综上所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对于企业和领导干部具有重要 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意识提升、机制建设、信息公开等多 方面入手,共同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率的提升。
创新成果传播方式,拓宽利用渠道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
搭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机构间的成果信 息共享,提高成果的利用范围。
多样化传播方式
通过报告、简报、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 等传播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提高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指导实践,推动 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改进。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加强与公众沟通
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信息 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效果。
通过公开报告、听证会等方式,及时向社会 公众公开审计成果,增强公众对经济责任审
计的认知信任。
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审计能力和素质
要点一
专业技能培训
要点二
综合素质提升
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新的审计 理论和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规范审计程序
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流程,确保审计人员遵循规范进行审计,减 少操作失误,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估手段,对于保障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仅仅完成审计工作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应用,使其真正为组织创造价值。
审计工作成果通常包括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等。
这些成果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转化应用,就如同束之高阁的珍宝,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呢?首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关键。
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在沟通中,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晦涩的术语,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同时,要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
被审计单位应根据审计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要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责任人以及时间节点。
审计部门要对整改计划进行审核,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在整改过程中,加强跟踪和监督至关重要。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要采取相应的督促措施,确保整改工作按时完成。
为了促进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还需要将审计成果与组织的绩效考核相结合。
对于能够积极整改、有效应用审计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对于整改不积极、敷衍了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问责。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提高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效果。
此外,对审计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也是非常必要的。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和趋势性问题,为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要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一家企业为例,审计发现其采购部门存在供应商管理不规范、采购流程存在漏洞等问题。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于保障组织的健康运行、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审计工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应用,以实现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一、审计工作成果的内涵审计工作成果通常包括审计报告中所揭示的问题、风险和建议,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些成果反映了组织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运营流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潜在风险。
例如,在财务审计中,可能发现财务报表的错报、漏报,或者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内部审计中,可能揭示出业务流程的繁琐、效率低下,或者内部控制环节的缺失。
二、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1、提升组织管理水平通过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优化组织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2、防范风险审计发现的风险点和问题如果得到及时整改,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损失和危机,保障组织的稳定发展。
3、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公开透明地应用审计成果,向利益相关者展示组织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4、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根据审计成果,组织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面临的挑战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组织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仅停留在表面,对审计成果的应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审计建议难以落地。
2、沟通不畅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沟通不充分,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成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影响整改工作的开展。
3、整改难度大有些审计发现的问题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整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导致整改工作推进困难。
4、缺乏跟踪评估机制审计成果应用后,缺乏对整改效果的跟踪评估,无法及时发现整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影响审计成果的最终转化效果。
四、促进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措施1、提高重视程度组织高层应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性,将其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中,为审计成果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
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
审计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发现问题、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然而,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的价值。
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将审计结果转化为改进措施,二是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管理决策。
将审计结果转化为改进措施是指将审计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减少成本。
例如,如果审计结果发现企业的采购流程存在问题,那么企业可以采取改进措施,如优化采购流程、加强供应商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等,以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
将审计结果转化为管理决策是指将审计结果中的信息和数据转化为管理决策,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战略和计划。
例如,如果审计结果发现企业的销售额下降,那么企业可以采取管理决策,如加强市场营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等,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如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审计结果的有效转化和实施。
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将审计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的价值。
企业应该注重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浅谈如何转化与利用审计成果
关 部门纠错整改 所 发挥 的作用 就远远超 过 了简单审 结 一 个 项 目所 发挥的一 般作 用 ( 三 )运 用 批 示 批转 审计报 告转化 与利 用 审计成果 实践 证明 审 结了一 个项 目 就整体
、 。 , ,
,
。
`
而言 仅是完成 了前半段 的工 作 即该 项审计 已 有了 一个初 步 的结果 如果 再及时 地将 审计 的 结果进 一步扩 大利 用 后半 段 的 工 作 才算 到位 审 计 工作 才算 有 了一 定的 质 量
, , 。
此外 我们还 运
。 、
,
用审 计 统 计 手段 来转化 与 利 用 审计成 果
,
除 此 以外
,
如二 轮承 包 结 束 后 我 们 将 全 县 一 二 轮 承 包的审 计统 计资 料进 行 纵 向对 比 分析 使 政 府领导 较 为 全 面 地 掌 握 了 全 县 县 属 工 业 发 展的实 际 情 况 使 死 资 料 变 成 了 活材 料 较 好地 发挥 了 审计统 计 的作用
, , ,
,,,“” Nhomakorabea,
。
运用 内刊转化与 利 用 审 计成果 的成功例子 比 比皆是 如 我局审 计人 员在 审计 实 务中发现 国有
} 资产 流失的现 象比较严 重 以及会计信 息大量 失真 便 分 另 } 运 用信 息手 段反映 这一 审计 成果 最终二 篇信息先 后 弓 } 起 省 市领 导的重视 俞兴 德副 省长 和徐 其耀 市长 分别作 了批 示 要求有
法及时 得到传 播 有影 响的审计 案例能 教育和 告诫到 一定 的层次 范 围
, 。
就 前者 而言
,
,
0 期关于宣 传审 计 工作 者业 绩 的长篇 通讯 《 如我 局去年 发表在《 中国 审计 》 第 1 太阳 的 儿 女 ) 一文 中谈及我 县人民政府 为加 强基建审 计而 出台了一 些地 方性 的立 法文件 山
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作者:严鸿章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第12期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的问题,在分析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成果是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被审计单位(部门)有关业务活动信息、审计发现、结论以及审计和建议。
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很好地转化运用,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将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在广大官兵中的印象,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发展。
当前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级党委、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部队官兵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实现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义(一)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也带来各级领导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发展观客观地要求审计机关要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审计思路、审计理论、审计管理、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积极探索,深化审计监督的新路子,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各级党委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领导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
多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结果运用,并努力做到常用常新。
在现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时期,提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消防部队的中心工作,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推进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为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是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者的主要目标。
关于建立审计成果转化运用长效机制的思考
工作转型是推动央行内审工作不断深化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由之路。
在解决内审转型与发展的若干观念和重要实务问题过程中,如何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中央银行工作实际,探索出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的内审成果转化运用长效机制,对于巩固扩大转型成果、实现内审工作效能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研究探索内审转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一、基层央行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概述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
在当前内审工作转型工作中,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阶段基层央行通过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在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推动了内审转型与发展。
一是通过开展各类审计项目,对内审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取问题通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引以为戒,使一家审计成果成为多家借鉴的依据,使审计信息辐射实现时间、空间上的跨越,实现了审计成果最大化,同时各家对照通报的问题,举一反三,并从内部控制上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需要引起行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高度关注的风险隐患以及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归纳提炼、深入分析,并从有利于领导决策和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加强和改进管理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促进了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三是实施审计跟踪问效,根据整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审计或审计回访,加强对审计建议、意见的整改落实,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对被审问题的认识,以促使其加强管理。
四是充分发挥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果交流会议,相互通报前一阶段的监督成果,共同掌握被审计或被检查对象的有关情况,建立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的协调机制。
审计成果转化总结汇报稿
审计成果转化总结汇报稿审计成果转化是指将审计工作的成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实现审计工作的价值最大化,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决策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审计成果转化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下面是对审计成果转化的总结和汇报:一、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提高审计工作的价值。
审计成果转化是将审计工作的结果转变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的实际成果,提高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增加审计工作的价值。
2. 促进被审计单位的改进和持续发展。
审计成果转化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持续改进,实现良性发展。
3. 提升审计机关的形象和影响力。
审计成果转化能够充分体现审计机关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担当,提高审计机关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二、审计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手段:1. 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审计工作结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指导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决策。
2. 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改进方案,包括目标、措施、时间计划等,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
3. 定期跟踪和评估。
审计成果转化不是一次性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的跟踪和评估,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效果。
4. 发挥专业特长和经验。
在审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经验,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三、审计成果转化的有关经验和启示:1. 审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增强专业素养,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 审计人员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的改进意见。
3. 审计人员要主动参与和推动审计成果转化的过程,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审计成果的全面转化。
4. 审计人员要注重效果评估,不仅要关注审计成果的提出和落实,还要关注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和成果的可持续性。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审计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监督与审查,更是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审计工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行动和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审计的最终目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审计工作成果通常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
这些成果凝聚了审计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专业判断,是企业改进和优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成果的转化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审计成果不够重视,认为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监督,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缺乏积极的响应和整改。
这种态度导致审计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审计成果的表述方式可能不够清晰和易懂,使得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难以理解和接受。
审计人员在撰写报告和提出建议时,往往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述方式,这对于非财务和审计专业的人员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也是影响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即使企业对审计成果表示认可并制定了整改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持续的跟踪和监督,整改措施很可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为了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企业对审计成果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审计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的制度和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审计成果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整改。
其次,审计人员要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可读性。
在审计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情况,以更加贴近实际的方式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
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审计成果能够被广泛理解和接受。
再者,加强沟通与协作也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
有效转变审计观念的几点思考
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 进反腐倡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 变审计观念,找准政治站位,把握政 治方向,提升政治素质,以强烈的政 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 把“四 个 意 识 ”转 化 成 听 党 指 挥、 为 党尽责的实际行动上。
(二 )“转观念 ”是履行审计机关 职责使命的必然选择
2. 注重“治病”效果。在落实审 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上持续发力,推进 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 立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长效机 制。常态化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 ” 工作,积极协调,把审计查出问题的 整改纳入党委政府“两办”督查范围, 列入纪委监委巡视巡察和专项整治活 动内容。坚持执行审计整改公示机制, 提高治病疗效。
审计
度地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对一个审计项目,实行多层审理, 层层把控审计质量,谁审核谁负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审计 人员的重视程度,减少审计项目出错的机会。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应积极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就相关事项进行沟通,尽 量全面掌握情况。对已查证的相关事实,应告知被审计单位, 是否能形成一致认可,对不认可的事项,在询问被审计单位 时,要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对不一致事项的情况说明,充分 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采取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营造“三个氛围 ”创建模范机关活动, 聚焦审计“转观念 ”的新要求,通过 组织收看视频授课、教授讲座、理论 学习、优秀论文评选、审计项目案例 剖析、“转观念 ”研讨交流等系列活 动,大力营造“转 ”的氛围,把“转 观念 ”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推广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推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活动的监督与审查,更是为企业提供价值增值和改进机会的重要手段。
然而,仅仅完成审计工作还远远不够,如何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和推广,使其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审计工作成果,通常以审计报告、审计发现、建议等形式呈现,这些成果凝聚了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数据分析和深入洞察。
但如果这些成果只是被束之高阁,或者在小范围内被知晓,那么其价值将大打折扣。
因此,积极推动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通过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建议,并在企业内部广泛传播和应用,可以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例如,审计发现某部门在采购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和成本浪费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规范采购流程和加强成本控制的建议。
如果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工作能够揭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将这些风险信息及时转化为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比如,审计发现企业在投资领域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通过将这一成果转化为风险评估报告和投资策略调整建议,并在相关部门和人员中进行推广,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
再者,审计成果的转化推广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合规压力越来越大。
审计工作能够发现企业在合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合规制度建设和培训教育的素材,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合规意识,推动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探讨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
探讨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可以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有效防控风险,助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措施建议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卫士、护士、谋士”,在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能有效促进企业纠错防弊,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管理风险,避免经济损失,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现状分析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刚性约束和法律效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差强人意。
(一)整改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高、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审计整改上治点不治面、治标不治本,敷衍审计问题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未深入分析原因,不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导致前查后犯、屡查屡犯,使内部审计改进管理的目的大打折扣。
(二)内部审计成果未实现信息共享,存在资源浪费内部审计成果未在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缺乏协同工作机制,审计整改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更没有追本溯源,成为蜻蜓点水式整改,未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究,内部审计防控风险、堵塞漏洞的作用大打折扣,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和强化,以及企业管理层风险防控意识的日益增强,内部审计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重视度需进一步加强,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
一些被审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等消极对待,“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使得类似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审计成果的运用更是无从谈起。
研究型审计和成果开发中的问题及建议
研究型审计和成果开发中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1.审计理论和方法不够先进当前,我国研究型审计依然存在审计理论和方法不够先进的问题。
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审计的范畴之内,未能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也未能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导致研究型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成果开发转化不乏壁垒在研究型审计的成果开发方面存在着转化不顺、应用难度大等问题。
审计成果研发团队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审计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行业市场需求未能被满足,转化收益也未能最大化,这一点严重制约了研究型审计的深入发展。
3.人才培养需求难以满足当前,研究型审计领域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尽管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仍然滞后,导致研究型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也严重制约了研究型审计事业的发展。
二、建议解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方法创新研究型审计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方法创新。
应该借鉴国际先进审计理念和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推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研究型审计中的应用,以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满足全面审计需求。
2. 优化成果开发机制,加强应用推广应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和转化工作,建立健全的成果开发机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有效推动审计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转化收益,并促进研究型审计事业的发展。
3.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高地为了解决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鼓励青年学子踏入研究型审计领域,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共同打造研究型审计人才的高地。
结语研究型审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创新和实践推广,也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和作用。
只有解决好审计理论和方法、成果开发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推动研究型审计事业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方向迈进。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
审计工作成果转化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和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将审计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组织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那么,如何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呢?审计工作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治理水平。
通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优化,能够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从而减少风险,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其次,能够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将审计结果公开并加以合理利用,让利益相关者了解组织的运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增加对组织的信任。
再者,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审计发现的浪费和低效使用资源的情况,经过成果转化,可以使资源得到更优化的分配,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审计成果的质量和可用性存在问题。
有些审计报告只是罗列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导致后续的转化工作难以开展。
另一方面,组织内部对审计成果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管理层认为审计只是一种形式,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够重视,缺乏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整改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使得整改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实现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同时,要确保审计报告的清晰、准确和易懂,让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其次,强化组织内部对审计成果的重视。
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将审计成果转化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积极整改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整改不力的进行问责。
再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应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在整改过程中,及时交流进展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
关于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探讨
关于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探讨关于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探讨周朋摘要审计成果的运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立足点,是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
内部审计工作应以审计成果为支撑,在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较少,审计成果的运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内部审计成果如何得到重视、走得更远,取决于其对组织的贡献度。
本文以审计成果的认识和转化运用为中心,分析审计成果的运用可以带来的优势和目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问题,针对内部审计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成果管理成果运用一、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管理的优势(一)有利于防止审计成果流失内部审计成果管理是指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使审计人员或者相关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加以运用,随时实现其价值。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单位增加价值,提高单位生产效益,通过对审计成果的管理,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通过对审计对象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判断其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以此为基准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看有没有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是否存在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由于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所有者无法直接参与所有经济活动,需要委托审计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对企业管理进行约束。
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管理,可以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没有偏离企业目标,没有损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的治理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提高审计成效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数据库,在不违反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将审计成果放入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和完善,加以数据分析和跟踪,可以为后续审计项目的实施以及审计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支持,提升审计工作成效。
二、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的不足(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目前还有部分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是设置在其他部门之下,有些设置在办公室领导之下,作为一个下设机构存在,有些附属财会部门、监察部门。
加强审计整改制度建设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审计整改制度建设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应用肃南县审计局局长张龙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审计局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原则,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手段,切实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了实处。
近3年多来,共完成审计项目181项,审计调查报告11个。
审计总金额136.10亿元,查出违规金额1756.9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1756.51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603.2万元,上交财政11 3.95万元,上交国有资产收益332.38万元,下达审计决定23个,提出审计建议意见100余条,审计决定执行率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议意见得到了采纳,对2名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处罚。
审计局审计监督责任得到了有效发挥,切实维护了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审计整改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主动汇报沟通,营造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大环境肃南县审计局在开展审计整改工作中,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审计整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7年和2008年针对个别部门、单位程度不同还存在对审计监督重视不够,对审计决定执行不力,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等问题,肃南县审计局分别研究制定了《肃南县关于加强审计决定落实工作的意见》,《肃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县政府下发全县遵照执行。
2010年,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下发后,肃南县审计局总结、分析了近几年审计整改工作,制定了《肃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县政府下发全县执行。
这3个文件都重点对审计局审计查出问题所做出的审计决定的整改及建议的采纳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为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
建立配套制度,健全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好机制近几年,肃南县审计局按照县政府下发的3个意见精神,及时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确保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
审计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 李圣博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是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
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审计成果的几点思考。
一、审计成果的三层含义首先,什么是审计成果?笔者认为,审计成果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机关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被审计单位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
三是审计机关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上级领导批转或者采纳后,做出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
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二、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
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办法,造成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被审计单位管理风险。
二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充分利用。
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其他审计文书往往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才能看到,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很少能够了解情况,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打折扣。
三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审计部门的充分利用。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重处理轻分析、重处罚轻披露等,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
其次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转化应用审计成果,致使审计成果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再次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源严重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思考审计成果转化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审计成果及其转化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
从狭义上说,审计成果转化是指被审单位对审计部门所作的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执行、落实和整改过程。
从广义上说,一是被审计单位不是就问题改问题,而是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二是未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查出的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有问题就整改,没问题就采取预防措施。
就目前而言,审计成果转化是审计实践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在狭义层次上,还是在广义层次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审计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一、审计成果转化难的成因分析(一)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对审计成果转化重视不够。
现实生活中,不论是有关领导还是审计人员往往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就已经完成审计任务,运用、转化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副产品”,不会产生效益。
直接表现为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建制;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督查整改,导致了审计年年搞,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
同时,审计人员思维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审计成果的转化缺乏全面性的认识,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审计成果的转化失去了推动力。
(二)审计项目质量不高,成果本身存在缺陷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到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单位,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使审计工作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是主观性强,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到审计评价的结果,无不体现出主观性强,定性评价多,定量分析少的特点,很难从量的角度进行评价。
二是审计层次不高,直接影响审计成果的转化,审计成果不能准确、全面反映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业绩和风险程度。
三是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落后,面对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原始的检查方法和现有的审计手段已显现出苍白无力和较为滞后的状态,导致审计成果无法利用,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成果缺少关注。
此外,目前的审计环境,使得个别审计人员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思想顾虑太多,利益关系、人际关系都得考虑,因此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容易对不正当的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导致审计事实反映难和信息反映失真。
(三)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制度健全,是审计成果转化的保障。
现行的审计工作制度和规定,没有对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统一、完整、行之有效的审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
对于漠视审计成果、对审计决定拒不执行的单位,缺乏责任追究,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加以约束,奖罚不明。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
(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法制与体制有待完善从法制因素上看,现行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对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违规资金处理、处罚力度等方面还没有具体化。
从体制因素上看,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发现问题、披露问题。
而如何解决问题,由于涉及到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等方方面面,单靠审计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有效配合,不能形成审计、问责、处罚、整改的互动机制,审计部门也只能“干打雷不下雨”。
二、建立健全双向审计问责制度责任是一个组织生命的本原,是组织职能和目标的集中体现。
责任明确,行为才有效,社会才认同。
责任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份内的事应受到惩罚。
问责,通常是指对承办某项工作及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作、结果不理想等情况而追究相应责任。
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就是通过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没有做好份内事的责任人,给予一定的惩罚,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以促进和推动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工作作风实现突破性的转变,使全体员工依法、高效履行职责。
(一)建立健全审计质量问责制度审计质量问责制度是对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遵循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使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日记等材料的证明力及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从而追究审计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问责制度,首先,应当从完善审计人员从业考核责任制入手,以审计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为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对审计流程各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
其次,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调查、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控制流程。
最后,对考核制度的落实有专人管理,把考核权限分别授予审计组长、主审、审计部门负责人,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审计问题问责制度审计问题问责制度是对审计发现的被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违法乱纪、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单位管理混乱和财产损失、以及审计整改不力的,从而追究被审单位人员相应责任的制度。
问执行者之责,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上级下达的违规指示应坚决抵制。
问管理者之责,对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但长期未能解决、发生重大生产经营事故的单位,必须追究上级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问前任之责,无论负责人调往何处,都应按追溯程序追究责任。
问检查者之责,管理部门检查人员不力,不能发现已经存在的重要问题,也要问责。
问用人者之责,违反规定用人的必须承担责任。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问责:一是审计部门建议问责,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依规应当问责的,审计部门应当建议问责;二是监察部门依规问责,对审计部门移交过来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监察部门应当依规问责;三是职代会民意问责,对于那些尚未构成党纪处分的,职代会可以民意问责;四是媒体舆论问责,对一些典型案例在报刊、网站等媒介上进行报道,公开问责。
三、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工作的几点建议(一)领导重视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前提审计工作只有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成果才能得到转化和利用,才能做到审用结合。
一是定期听取审计工作的汇报,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责成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和单位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对措施不到位、不认真落实整改的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是对审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依法办事。
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查找存在的弊端和薄弱环节,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二)保证审计质量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审深审透。
在安排审计项目上,不宜过多,要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责任人的审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重点问题,对那些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要审深审透,决不能走过场,确保审计质量。
只有提高审计质量,才能写出有内容、有分量的审计报告。
一是强化审计揭露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审计报告要注重把握宏观性,即归纳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进入领导视野,成为领导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抓好审计决定的跟踪落实。
加强审计回访,督促审计决定与建议按时落实,每一个审计项目终结后,审计部门除及时回访被审计单位跟踪检查审计整改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外,每年年终前,审计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及建议落实情况实施抽查。
同时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建议,改进审计工作。
三是强化系统内经验交流。
定期组织交流学习,打破审计组界限,实现审计成果在审计组间有效流转。
并通过审计内部刊物或网络,加强审计成果转化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弥补自身工作不足,提高审计成果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要以真实性为基础,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一是强化要情上报制度。
定期地向上级党政领导汇报审计成果转化方面的情况,使各级领导及时、全面地了解审计作用发挥情况,支持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地位,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二是强化审计整改的社会效应。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保障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威慑力,促成审计决定落实。
任何审计项目只要真实性搞清了,一切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
在搞清真实性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案件线索,要敢于碰硬,获取确凿的证据,该移送的移送。
(三)公开审计结果是扩大审计成果的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选择适当时机,以不同形式,公开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是促进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开审计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发布审计结果;二是将本年度或上一年度审计结果向本级所属地区、部门、单位进行通报;三是结合有关会议进行通报,如在所属地区、各直属机关主要领导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有关会议上进行通报。
公开审计结果就是公开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和遵守财经法规、个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公开审计结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备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对单位领导具有震慑作用,对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推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协调配合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的保证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结束后,提交审计报告,并抄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
审计部门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将审计成果通过组织人事等部门转化和利用到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上,这就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从各部门的职责出发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及时沟通或召开联席会议,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审计部门应负责督促被审计单位限期落实审计决定,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纠正;组织人事部门应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采取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相关措施,对问题严重者可采取降职等措施,并记录在案,作为对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任用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应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记入个人廉政档案,对审计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进一步调查核实,给予相应的处理处分。
总之,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成果的载体,要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反映,恰当准确的界定责任、客观公正的评价离不开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就是审计成果,如何将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各部门切实把审计成果利用好,审计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审计工作成效就能最终体现,为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