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治史以经世,即史籍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三,为后世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材料。
2
二、《通志》介绍
(一)作者
郑樵(1103-1162年), 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 (福建莆田)人,世称 夹漈先生。
(二)体例和内容
《通志》共有200卷,记上 古至隋唐的制度(二十略 记上古至唐,纪传记三皇 至隋)。全书分为:帝纪 18卷,后妃传2卷,年谱4 卷,略52卷,世家3卷,宗 室8卷,列传106卷,载记8 卷,四夷7卷,约500万字。
不然,則一卷事目,安能行於世!自《春秋》之 後,惟《史記》擅製作之規模;不幸班固非其人, 遂失會通之旨。司馬氏之門戶,自此衰矣。
译文:否则的话,《春秋》只是一卷记事目录, 怎么能够在社会上流传!自从《春秋》以后,只 有《史记》拥有写作的规模;不幸的是班固并不 是这样的人,于是丧失了会变通的宗旨,司马氏 创立的学术派别从此就衰落不振了。
司馬氏世司典籍,工於製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 會《詩》、《書》、《左傳》、《國語》、《世 本》、《戰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 堯、舜至於秦、漢之世,勒為一書
译文:司马迁父子世代掌管典籍,擅长著述创作, 所以,能够往上继承领会孔子的意图,会通《诗 经》、《尚书》、《左传》、《国语》、《世 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的言论,贯通 黄帝、尧、舜,一直到秦、汉时代,写成一书
它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来的,发展为独 立的体裁。创始于唐代杜佑的《通典》。
1
一、《通典》介绍
(一)作者及成书经过
《通典》作者杜佑(735年- 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政治 家、史学家。
开 始 写 作 于 唐 代 宗 大 历 元 年 (766年)左右,德宗贞元十 七年(801年)完成于淮南节 度使任上,全书的修撰用了整 整35年的时间。
二十略:
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天文略、地理略、都 邑略、礼略、谥略、器服略、乐略、职官略、选 举略、刑法略、食货略、艺文略、校雠略、金石 略、图谱略、灾祥略、昆虫草木略
氏族略:先秦宗法的参考;六书略、七音略:文 字学、音韵学的门径;都邑略:历代都城沿革; 昆虫草木略:各种动植物的名称、体态、生理、 用途等。
百川異趨,必會於海,然後九洲無浸淫之患;萬 國殊途,必通諸夏,然後八荒無壅滯之憂,會通 之義大矣哉!
译文:各条河流流经地域不同,但必定汇聚到海 洋,然后天下才能免除洪水之灾;各国开辟的道 路不同,但必定都通向中原,然后边区才能免除 道路阻塞之忧。由此来看,会通的意义大极了!
自書契以來,立言者雖多,惟仲尼以天縱之聖, 故總《詩》、《書》、《禮》、《樂》而會於一 手,然後能同天下之文;貫二帝三王而通為一家, 然後能極古今之變。
凡著書者,雖採前人之書,必自成一家言。左氏, 楚人也,所見多矣,而其書盡楚人之辭;公羊, 齊人也,所聞多矣,而其書皆齊人之語。
译文:大凡写作史书的人,即使采纳前人的书籍, 也一定自成一家言论。左氏是战国楚国人,他所 看到的太多了,但他的《春秋左氏传》全都是楚 人的言辞。公羊高,是战国齐人,他所听到的太 多了,但他的《春秋公羊传》都是齐人的言论。
(二)体例和内容
《文献通考》,共348卷。从 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历 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分为24 门:田赋、钱币、户口、职 役、征榷、市籴、土贡、国 用、选举、学校、职官、郊 社、宗庙、王礼、乐、兵、 刑、经籍、帝系、封建、象 纬、物异、舆地、四裔。
所谓“文”,就是叙事,必须以经史为本,其次参考历 代会要及百家传记,必须“信而有证”者才采用,否则 不用。所以本书记载的史实,都比较可靠。所谓“献”, 就是论事,《通考》把历代名人对历代典章制度的评论 意见,只要稍有参考价值能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 非者,都收录在史实的下面,以帮助读者认识历代的典 章制度。所谓“窃著己意”即加“按语”,凡史传的记 载或先儒的评论,如觉不妥,或者有补充,作者均加以 “按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即“总评”、“通考”。
译文:自从文字发明以来,著书立说的人虽然很 多,只有孔子因为是天生的圣人,所以才总括 《诗经》、《尚书》、《礼》、《乐》而融会在 一人之手,然后能够整齐厘定天下的各种记载, 贯穿二帝三王,而连接成一个系统,然后能够彻 底弄清古今的变化。
LOREM IPSUM DOLOR
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沒, 百家諸子興焉,各效《論語》以空言著書(《論語》, 門徒集仲尼語。),至於歷代實迹,無所紀系。迨漢建 元、元封之後,司馬氏父子出焉。
然大著述者,必深於博雅,而盡見天下之書,然 後無遺恨。當遷之時,挾書之律初除,得書之路 未廣,亙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於七八種書,所 可為遷恨者,博不足也。
译文:然而大规模著述的人,一定要长期学识渊 博、品行端正,而且全部看到天下的书籍,然后 才没有遗憾。正当司马迁的时候,私藏书籍的律 令刚刚解除,搜求书籍的途径尚未畅通,横贯三 千年的历史典籍,却局限在七八种参考书籍中, 所值得司马迁遗憾的,是广博不够。
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其實一也。 《乘》、《梼杌》無善後之人,故其書不行。《春秋》 得仲尼挽之於前,左氏推之於後,故其書與日月並傳。
译文: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 秋》,它们在体例上、内容上,实际是一样的,即都是 编年体,都是记载春秋时期五霸争霸的史事。《乘》和 《梼杌》没有学术继承人,所以这两部书没能流传于世。 《春秋》前有孔子的挽救,后有左氏的推崇,所以这部 书与日月一样经久不衰。
《职官典》22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 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 述得清清楚楚。
《边防典》16卷,叙述历代的边防与四境各族政权的情 况,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为民族 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三)成就
第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 史。
LOREM IPSUM DOLOR
六經之後,惟有此作!故謂“周公五百歲有孔子, 孔子五百歲在斯乎!”是其所以自待者不淺。
译文:《诗》、《书》、《礼》、《易》、《春 秋》六部儒家经典以后,只有这部著作。所以说 “周公去世五百年以后有孔子,孔子去世五百年 以后继承他们事业的人就在这里吧!”因此他自 我标榜的地方已经不浅。
第三编 第三章 政书体的创始与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何谓“政书体”及代表作。 2、了解“三通”的作者及内容。 3、掌握“二十略”的史学价值。 4、《通志总序》重点字词的解释。
何谓政书体?
《史记》:本纪、世家、表、书、列传。 《汉书》:纪、表、志、传。
政书体,又叫典志体,是继编年体、纪传体之后 所创立的专讲典章制度的史籍。
序 号
书名
1
通典
2
通志
3
文献通考
4
续通典
5
续通志
6
续文献通考
7
清朝通典
8
清朝通志
9 清朝文献通考
10 清朝续文献通考
作者
唐·杜佑 南宋·郑樵 元·马端临
清·官修 清·官修 清·官修 清·官修 清·官修 清·官修
清·刘锦藻
卷数
200 200 348 150 640 250 100 126 300
400
第三段下
劉知已亦譏其多聚舊記,時插雜言。所可為遷恨 者,雅不足也。大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全屬繼 志之士為之彌縫。晉之《乘》、楚之《梼杌》, 魯之《春秋》,其實一也。《乘》、《梼杌》無 善後之人,故其書不行。《春秋》得仲尼挽之於 前,左氏推之於後,故其書與日月並傳。不然, 則一卷事目,安能行於世!自《春秋》之後,惟 《史記》擅製作之規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 會通之旨。司馬氏之門戶,自此衰矣。
起迄时间
上古至唐中期 上古到隋、唐 上古至南宋中期 唐中期至明末
唐至明末 南宋中期至清末 清初至乾隆时期 清初至乾隆时期 清初至乾隆时期
乾隆至清末
4
四、《通志总序》
第一段
百川異趨,必會於海,然後九洲無浸淫之患;萬 國殊途,必通諸夏,然後八荒無壅滯之憂,會通 之義大矣哉!自書契以來,立言者雖多,惟仲尼 以天縱之聖,故總《詩》、《書》、《禮》、 《樂》而會於一手,然後能同天下之文;貫二帝 三王而通為一家,然後能極古今之變。是以其道 光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不能及。仲尼既沒, 百家諸子興焉,各效《論語》以空言著書(《論 語》,門徒集仲尼語。),至於歷代實迹,無所 紀系。迨漢建元、元封之後,司馬氏父子出焉。
劉知已亦譏其多聚舊記,時插雜言。所可為遷恨 者,雅不足也。大抵開基之人不免草創,全屬繼 志之士為之彌縫。
译文:唐代刘知几也指责司马迁大量堆聚旧有的 记载,有时也插入诸子百家不纯正的言论。所值 得司马迁遗憾的,是典雅不够。大致上开创基业 的人难免要粗糙简略,全都靠继承这种志向的有 志之士来为它弥补不足。
(二)体例和内容
《通典》全书200卷,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 史,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唐天宝末,食货部 分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
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 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 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 字。
《食货典》12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 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 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 察。
第三段上
然大著述者,必深於博雅,而盡見天下之書,然 後無遺恨。當遷之時,挾書之律初除,得書之路 未廣,亙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於七八種書,所 可為遷恨者,博不足也。凡著書者,雖採前人之 書,必自成一家言。左氏,楚人也,所見多矣, 而其書盡楚人之辭;公羊,齊人也,所聞多矣, 而其書皆齊人之語。今遷書全用舊文,間以俚語, 良由採摭未備,筆削不遑,故曰:“予不敢隳先 人之言,乃述故事,整齊其傳,非所謂作也”。
分為五體:“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 以正曆,“書”以類事,“傳”以著人,使百代 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
译文:分为五种体裁:本纪用来记载年代,世家 用来代代相传,表格用来订正历法,书志用来排 比史事,列传用来记载人物,使百代以下,史官 不能改变他的这种写史方法,搞学问的人不能抛 开他的《史记》。
今遷書全用舊文,間以俚語,良由採摭未備,筆削 不遑,故曰:“予不敢隳先人之言,乃述Leabharlann Baidu事,整 齊其傳,非所謂作也”。
译文: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全部采用的是旧有史 文,中间有时也有方言,实在是由于选录摘取未能 详细,下笔删削匆忙的缘故,所以司马迁说:“我 不敢毁弃先人(司马谈)所说的话,于是记述往事, 整理那时的家世,世人的传记,而不是所谓的进行 创作。”
二十略对文献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雠略》, 《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金 石略》和《图谱略》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 《艺文略》通录了古今存佚的文献,创立了心的 图书分类方法。《校雠略》是《艺文略》,《金 石略》和《图谱略》的说明书,集中又系统地反 应了郑樵的文献学思想。在我国学术史上,将校 雠之学写成专著,是从《校雠略》开始的。
因而他所创立的理论大放光辉,无论百代以上还是百代 以下都不能企及。孔子死后,诸子百家兴盛起来了,各 自仿效《论语》用空洞的言词撰写著作。至于历代的史 实,却无所记述和编排。直到汉武帝建元、元封之后, 司马谈和司马迁才出来写史了。
第二段
司馬氏世司典籍,工於製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 會《詩》、《書》、《左傳》、《國語》、《世 本》、《戰國策》、《楚漢春秋》之言,通黃帝、 堯、舜至於秦、漢之世,勒為一書,分為五體: “本紀”紀年,“世家”傳代,“表”以正曆, “書”以類事,“傳”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 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六經之後,惟 有此作!故謂“周公五百歲有孔子,孔子五百歲 在斯乎!”是其所以自待者不淺。
(三)成就
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
对“会通之义”的阐述,对继承、发扬中国史学 的会通之史有理论上的价值。
《二十略》是其精华,其中氏族、六书、七音、 都邑、草木昆虫等略,为其独创。
3
三、《文献通考》介绍
(一)作者
马端临(1254年—1323 年),字贵舆,号竹洲。 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 人。右丞相马廷鸾之子, 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 家,著有《文献通考》、 《大学集注》、《多识 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