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完整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0f23b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5.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6c04fc7c1cfad6195fa78a.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110102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ment 课程所属单位:经贸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方向) 课程类型:必修课 必修专业基础课:无 先修课程:无 学分:3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方向)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管理与管理者 1.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认识管理者的作用和应具备的技能,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 3.教学难点: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思想、理论的发展 1.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2.教学重点: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
3.教学难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 1.教学内容与要求:认识和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人本原理 3.教学难点:系统原理 (四)决策 1.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解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的作用和类型,认识决策的基本方法,掌握提高决策有效性的要素。
2.教学重点:提高决策有效性的要素。
3.教学难点:决策方法。
(五)计划 1.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层次体系;了解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及现代计划方法;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过程与特点。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7aac8f0066f5335b812147.png)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某大学某学院各专业。
二、程学时及学分:50学时,2.5学分。
二、开课学期:四年制本科生第三学期开课。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管理学》(邓蓉主编),自编教案;2.、《管理学原理》,杨士文张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管理学原理》,王立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管理学》,斯蒂芬·落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Management: Competing in the New Era, Tomas S·Bateman Scott A·Snell,Higher Education Press, China. 2002.116、《管理学名著概要》,姜杰张喜民孙立宁,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4;6.、《企业管理学原理》,江占民丁森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7、《管理学》,张义珍将占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8、《管理学》,张正河陆娟,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9、《管理学原理》,宋维明,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五、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属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学随后开设的课程是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等。
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是: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的基本概念、企业管理决策、管理职能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是:管理二重性理论、职能理论、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能级原理、企业文化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等。
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包括决策方法和一般管理方法。
七、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目标: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定义二、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三、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第二节企业与企业管理一、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二、企业的素质、功能和社会责任三、企业管理的概念及其两重性四、企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五、企业管理的实质和目的第三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管理思想的起源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二、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三、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第三节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一、行为科学的产生二、早期的行为科学三、后期的行为科学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社会系统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系统理论学派五、经验主义学派六、管理科学学派七、经理角色学派八、权变理论学派第三章管理系统第一节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一、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二、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一、管理系统的结构二、管理系统的功能三、管理系统的目标第三节管理系统的环境、机制和运行原则一、管理系统的环境二、管理系统的机制三、管理系统的运行原则第四章决策职能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科学一、决策与决策学的概念二、决策的基本要素三、决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决策程序一、决策基本程序及其动态过程二、决策的一般原则第三节决策方法一、决策方法的基本类型二、确定型决策三、非确定型决策四、风险型决策第五章计划职能第一节计划职能的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一、计划职能的概念二、计划管理的原则三、计划的种类、内容和指标体系第二节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一、计划的编制二、计划的实施三、计划的控制第三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含义二、目标项目三、目标管理过程第六章组织职能第一节企业组织与组织职能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构成要素三、组织职能及其作用第二节管理组织的设计原则一、统一指挥原则二、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三、专业化原则四、责权对等原则五、集权与分权原则第三节管理组织形式一、直线制组织形式二、职能制组织形式三、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四、事业部制组织形式五、矩阵制组织形式第七章领导职能第一节领导及其职能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职能的含义三、领导职能的内容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及领导者素质一、领导行为理论二、有效领导行为的基本原则三、领导者素质第三节领导体制一、家长制领导体制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三、专家集团领导体制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一节控制与控制理论一、控制与控制职能的含义二、管理控制理论三、控制职能的发展第二节控制的前提条件、原则和内容一、控制的前提条件二、控制的原则三、控制的内容第三节控制的过程、方式和方法一、控制的过程二、控制的方式三、控制的方法第九章激励职能第一节激励的基本理论一、激励的概念二、内容型激励理论三、过程型激励理论第二节激励原则一、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原则二、一般激励与因人制宜原则三、组织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第十章管理方法第一节管理方法概述一、管理方法的内涵和外延二、管理方法的层次性三、管理方法的分类第二节传统管理方法一、行政管理方法二、经济管理方法三、法律方法四、数学方法第三节现代管理方法一、社会心理方法二、系统管理方法三、教育的方法第十一章企业文化第一节企业文化的概念一、企业文化的产生与研究状况二、企业文化的含义和理论解释三、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第二节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一、企业的价值观二、企业精神三、企业形象第三节各国组织文化的比较一、中国的企业文化二、日本的企业文化三、美国的企业文化第十二章现代企业制度第一节企业制度改革的原动力一、市场经济是企业制度改革的力量源泉二、企业制度的演变三、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历程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点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三、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八、课程案例分析:主要章节均辅之以案例分析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802《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管理学
![802《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ad668d976a20029bd642d67.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anagement执笔者:吕海军、邬文兵、姜文生编写日期:2009年5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40L148Q2.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学3.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 课程层次/性质:学科门类基础课/ 必修课5. 学时/学分:48/ 36. 先修课程:无7.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类本科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理解一般组织管理若干职能为主线的整体内容结构基础上,掌握管理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熟悉各个管理职能的知识模块群以及各个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简介(1课时)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进程;本课程教学组织;本课程训练环节与载体;本课程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1. 基本要求(1)理解本课程的一般组织管理的内容主线,领悟一般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2)在说明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安排的基础上,理解本课程如何建立了一般组织管理的若干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对一般组织管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2. 自学内容本章推荐的管理学参考书及期刊、电子资源(主讲教材附录)3. 实践内容访问本课程的网站,了解网站的结构和提供了哪些学习资源网址:/netcourse/webpage/management/index.asp(二)管理与管理学(3学时)主要内容: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本章案例。
管理学杨文士
![管理学杨文士](https://img.taocdn.com/s3/m/ae0809b2bcd126fff6050b12.png)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控制 控制工作可以维持、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
活动
第三节 信息管理
信息是组织的一种资源 信息管理的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是组织的一种资源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 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 影响和决定组织的生存。 ★ 能够为组织带来收益。 ★ 获取和使用信息要支付费用和成本。 ★ 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延迟的信息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 信息的使用者应当考虑信息的费用与它为改善管理所带来的功
管理学原理
(第二版)
杨文士 焦叔斌 张雁 李晓光 编著
课程结构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绪论 计划工作 组织工作 人员配备工作 领导工作 控制工作
第六篇 控制工作
本篇结构
第十八章 控制工作概述 第十九章 控制工作的类型和原理 第二十章 预算控制 第二十一章 非预算控制
控制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
控制工作的目的和作用
维持现状————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 打破现状————控制工作的第二个目的
在一个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问题
★解决急性问题,多是为了维持现状; ★而打破现状,就须解决慢性问题。
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
论证必要性 组织落实 进行诊断 治疗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克服阻力 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第十八章 控制工作概述
第一节 控制与控制管理 第二节 控制工作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 第三节 信息管理 第四节 控制工作过程
第一节 控制与控制管理
控制与信息反馈 控制工作
控制与信息反馈
在控制论中,对“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 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 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 上的作用,就叫控制。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
![《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https://img.taocdn.com/s3/m/25bbc8de3186bceb19e8bb83.png)
管理学(第三版) 杨文士第一篇:绪论第一章 管理者、管理者与组织第1节 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助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明确目标和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
组织--分工和协作、人们之间关系的安排。
领导--营造一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氛围。
控制--使事情按照计划进行。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两重性--生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性。
第2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管理者及其分类:(一)管理者的纵向分类--1.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
2.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
3.基层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二)管理者的横向分类--1.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部分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2.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业务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职能第3节 组织与环境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由复数的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
各种组织存在的共同特征:每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于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的系统管:组织的环境:1.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和技术的、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各方的各方面要素。
2.具体环境,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公会、媒体和其他利益团体等。
组织范式的转变:第4节企业与企业管理第5节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恪守道德规范:(从以下综合的方式来实施)1、人员的选拔2、道德标准3、高层管理者以身垂范4、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5、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培训6、实施独立的社会审计7、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https://img.taocdn.com/s3/m/f21727a40b4c2e3f5727639f.png)
1.领导的内涵
领导的定义
领导与管理
领导的作用
2.领导的基本理论
领导性格理论
领导行为方式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3.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领导方法
领导艺术
[本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领导?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为什么说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能成为领导者?
2.领导的权利来自哪些方面?
3.根据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可将领导大体分为哪几种?分别具备何特点?
社会合作学派
经验学派
技术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
管理权变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
沟通中心学派
数理学派
5.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突破
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章思考与练习]
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并介绍他们各自的理论和观点?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内容简介: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述了管理的性质、职能、原理和方法,简略介绍了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演变和发展,并分别论述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职能管理,以及管理创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实验□自学 ■论文写作 ■案例 ■多媒体教学
[本章主要内容]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内涵
2.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现象
管理载体
管理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核心
管理角色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精品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1d72e44afe04a1b071de5f.png)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类型:本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学时:48学时,3学分适用对象: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与性质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包含六篇。
其中二、三、四、五、六篇为管理的职能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第一篇总论。
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性质;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及全球化战略选择;信息的含义、特征、信息管理工作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第二篇决策与计划。
主要是管理的决策与计划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重点介绍决策的含义;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战略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三篇组织。
重点介绍组织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组织部门化和层级化;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变革和组织文化。
第四篇领导。
重点介绍领导的概念、领导理论;激励的概念、激励理论;沟通的原理、类型、沟通管理。
第五篇控制。
重点介绍控制的含义、类型和控制的过程。
第六篇创新。
主要介绍创新的含义、作用、类别、基本内容、过程及创新管理的技能。
2.基本要求本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下作业等方式,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听讲以外,应当按照要求阅读一定的课外资料,并准备讨论大纲、编写或分析案例,完成各种作业。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fe7f6f83c4bb4cf7ecd1a8.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学时。
其中讲授48学时。
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1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了解管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类管理职能活动的开展方法与技巧;为以后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学生课后调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研究社会组织最一般的运行原理和规律,这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各专业课的基础理论。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学、内部控制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管理学》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其中:课堂考勤×10%﹢小组讨论×20%+课后作业×40%+综合表现×20%=平时成绩(100%)备注:综合表现根据课堂笔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管理学》,陈传明、徐向艺、赵丽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管理学》(第五版),焦叔斌、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二)参考资料[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刑以群.管理学.3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杨文士.管理学.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3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年。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共95页
![管理学杨文士第三版共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d99fcbe5901020207409cf2.png)
MBA?
M master B business A administration
思考: 试析政治、经营和管理这三个术语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பைடு நூலகம்调他人的活动, 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 标的过程。
第5章 决策 第1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第2节 决策的类型 第3节 群体决策 第4节 决策的方法 案例 三鹿与强生
5
第Ⅲ篇 组织职能 第6章 组织职能概述 第1节 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第2节 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 第3节 组织中的职位设计 案例 奥迪康公司的“面条式组织”
18
第一章 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第二节 管理者的分类与角色 第三节 组织与环境 第四节 企业与企业管理 第五节 组织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二)管理的普遍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管理的定义
第1节 管理的念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 程。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实现组织 目标而服务的。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 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绝不是把人“管住”。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effectiveness),又追求效率(efficiency)。效果意味着 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 去做正确的事情”。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 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620e9086edb6f1aff001f29.png)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序号:07201006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时/学分:48学时,3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系、土木管理、房地产专业本专科学生选定教材:《管理学原理》,杨锐、殷晓彦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9参考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管理学教程》戴淑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2 月第9次印刷《管理学》杨文士,焦叔斌等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3次印刷《管理学原理》李东进、秦勇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学原理》课程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好比一座大楼的基础部分,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牢固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将借用案例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生本门课程。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第二节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第四节管理环境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管理道德第二节社会责任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第四章计划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计划的种类第三节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第四节目标管理第五节战略管理第五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第二节决策理论第三节决策过程与决策影响因素第四节决策类型第五节决策方法第六章组织第一节组织结构与设立原则第二节组织设计第三节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四节非正式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第七章领导第一节领导概述第二节人性假设第三节有关领导的理论第四节领导者的修养和领导艺术第五节激励第八章控制第一节控制概述第二节控制过程与原理第三节控制方法第四节危机管理第九章团队与团队管理第一节团队第二节团队管理第三节沟通(二)基本要求通过《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完整版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19d33d804d2b160b4ec091.png)
考核方法:
■集中考试□不集中考试□开卷 ■闭卷
试卷结构:
试题类型多样,涵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应用能力的转化。题型结构如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并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激励的内涵,了解领导必须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认识激励的过程。
2.掌握激励的有关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激励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
1.激励概述
激励概念
激励作用
激励的过程
人性假设理论
2.激励基本理论。
激励的内容理论(需要层次论 、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选 用 教 材 情 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焦叔斌、张雁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教材类别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获奖教材(注明获奖等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九五”国家重点教材
□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教材
□其它
参考资料: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上海金融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系部盖章课程名称管理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所属系部工商管理系主任签字课程代码编写时间2005125课程学分教师职称副教授其他成员课程性质针对本专业教学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课程级别系级重点课程院级重点课程市教委重点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目的
40管理学教学大纲
![40管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dd1b4b76eeaeaad1f330bc.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132701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会计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管理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包括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基本原理、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现代管理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基本能力和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解释各种管理活动,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并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目标管理、组织结构设计、领导理论及激励理论等)应安排案例讨论课,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对决策方法的学习可适当安排习题,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学派
技术学派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
管理权变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
沟通中心学派
数理学派
5.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突破
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章思考与练习]
1.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并介绍他们各自的理论和观点
2.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管理学》斯蒂芬 罗宾斯等(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3)《管理学》哈罗德孔茨等(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
(4)《管理学》王凤彬 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2004
(5)《管理学》芮明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安排:
授课内容提要
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管理概述
4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分析,组织课堂讨论,突出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量课外自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并在实验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情景模拟教学。
考核方法:
■集中考试□不集中考试□开卷 ■闭卷
试卷结构:
试题类型多样,涵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应用能力的转化。题型结构如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并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
3.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突破
4.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主要观点
[本章主要内容]
1.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3.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行为学
4.管理科学理论
运筹学
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
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本章主要内容]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内涵
2.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现象
管理载体
管理任务、职能、层次
管理核心
管理角色
3.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4.管理与环境
一般环境
具体环境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5.管理学的特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的内容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思考与练习]
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
■学□任意选修课
课程级别
□系级重点课程
■院级重点课程
□市教委重点课程
□市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教学目的: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一门学科。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主要内容、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学说有哪些?简单介绍各自的内容。
4.当代管理创新的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计划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计划的含义和作用,认识计划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2.了解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滚动计划法
3.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评价。
4.熟悉战略管理过程,掌握战略制定原则。
6
第三章 计划
6
第四章 决策
4
第五章 组织
8
第六章 人员配备
6
第七章 领导
4
第八章 沟通
3
第九章 激励
3
第十章 控制
4
第十一章现代管理面临的挑战
3
主要教学内容:(可续页)
第一章 管理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管理的基本定义与特性,掌握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5.了解预测的内容及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计划概述
计划的含义
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计划工作的原理
2.目标与目标管理
目标的含义与性质
目标管理
3.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思维
战略及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战略制定的原则
4.预测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预测的种类和程序
预测方法
[本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计划,其主要内容有什么为什么说计划非常重要
2.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计划有何不同?
3.简述计划的流程。
4.什么是滚动计划方法?
5.影响计划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选 用 教 材 情 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焦叔斌、张雁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教材类别
□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获奖教材(注明获奖等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九五”国家重点教材
□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教材
□其它
参考资料: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管理学教学大纲杨文士
上海金融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盖章
课程名称
管理学
英文名称
Management
所属系部
工商管理系
主任签字
课程代码
编写时间
2005-12-5
课程学分
3
每周学时
3
课程建设负责人
张慧文
教师职称
副教授
其他成员
李丰才、张树义、季瑞国、杨海儒、翟海燕、康怡、
课程性质
(针对本专业教学)
□公共基础课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和理解以下的基本内容: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举例说明管理的二重性?
3.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4.对管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5.管理学的特点、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掌握每个阶段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原因。
内容简介: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述了管理的性质、职能、原理和方法,简略介绍了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演变和发展,并分别论述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职能管理,以及管理创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管理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实验□自学 ■论文写作 ■案例 ■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