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现代 区位理论
区位与发展条件概述
3、区位决策
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改变产业对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2)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减少流动性因素
的影响程度 (3)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到资本因素的区域转移情况 产业布局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是德国经济学家,1909年发
表了《工业区位论》,标志着 工业区位理论的建立。韦伯所 处的时代是德国在工业革命之 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空间 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 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 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 的角度,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 区位原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与杜能建立在以马车运输为基 础的农业区位论不同,它建立 在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
(3)市场因素。国内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潜 力是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和行政基础设施。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 务、较好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机构以及低犯罪率, 对企业区位决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7) 行为因素。企业决策是由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做出的,因而也会受 到决策者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决策者的行为 偏好,如对气候、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特殊爱好;二是决策者与 当地具有历史上的血缘、亲属关系或其他联系。
(8) 汇率波动。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较大影响。 从汇率水平变化来看,东道国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那么 在东道国就不适合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反对于以占领东道 国市场为目标的外国投资者而言,东道国货币升值意味着居民消 费水平提高,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东道国子公司以母国货币计 算的投资利润也增大。
经济地理学之区位理论
理论前提: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 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 给定(或固定);现代区位理论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 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销售价格的 高低,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 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经济地理学》之
第二章 区位理论(1)
绵阳师范学院:冉清红副教授 岳云华教授
经济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 概述⊿
农业
工业
中心地 现代经济
区位论⊿ 区位论⊿ 理论⊿ 区位论⊿
• 什么是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经济、政治、社 会等)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包括经 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所有人 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 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杜能认为,要改变普鲁士农业的 落后状况,“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不是 唯一的生产方式。为了寻求适合于普鲁士 德国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地域配置 原则,于是就开展了研究工作。
1、经营目标假说:
属于商品性农业,农业企业家以获得最大地
运距是决定农业耕作形态空间分布的唯一 要素,其他因素不变(《孤立国》与外部无联系; 自然因素均质性,内部无差异;市场唯一性,内部 中心一个大城市;运输无方向性,马车是唯一的交 通工具;理性的经营者是自由人,无技能、信息、 经验差别,能根据环境作正确决策)。
农业区位论研究起源于19世纪初的德 国(普鲁士),杜能是先驱者,土地所有 制改革(产生独立的农业企业家)和农奴 制度改革(产生大量的自由农民,农业劳 动者)为农业区位研究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章区位理论值现代区位理论4
(三)新内容 多工厂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过程和影响因 素;总部和地区办事处的区位选择、研发 中心的区位选择、企业内部组织的区位调 整和各分支机构的空间组织、企业外部的 空间联系等。
课后思考
1.简述现代区位论的研究方向。 2.现代区位论研究特点及主要理论。 3. 试析现代经济区位理论的新进展。
参考资料
六计量学派贝里加里森该学派认为现代区位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数据庞大造成人工处理能力有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借助计算机遥感影像分析等手段建立经济数学模型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来确定区位选择的科学性
《经济地理学》之 第二章 区位理论(4)
绵阳师范学院:王建华老师 岳云华教授
区位理论之-现代区位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区位论研究内容、发展特点; 了解现代区位论主要理论和理论学派; 理解现代区位理论的新发展
2.产业组织形态的急剧变化:单一工厂企业 →多工厂或多分支机构企业促进了对多工 厂企业区位选择和空间组织的研究。
(二)新研究 1976年J.H.Dunning的《贸易、经济活动的 区位和跨国公司》; 1987年V.伯格提出“综合区位潜力”的概 念(包括位置潜力、输入力、劳动力市场 潜力、市场潜力); 1985年瓦茨的《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 1990年马姆伯格的《外部所有权效果:对 联系和分支工厂区位的研究》等。
(三)研究方法 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从纯理论的假定推导转向对实际的区域分 析和应用研究; 从微观经济角度转向宏观经济研究。
二、现代经济区位理论的主要学派
现代区位研究是建立在自然、社会众多 学科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之上,可概括为成 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历 史学派和计量学派等。
(一)成本—市场学派(胡佛、艾萨德) 该学派关注成本与市场的相互依存关 系。它认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确定区位的 基本条件。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运输成本、 工资、居民购买力、工业品的销售范围和 渠道等因素,借鉴生产、价格、贸易等理 论,对区位进行多成本因素分析,并形成 相应的市场竞争配置模型。
区位论
5.韦伯区位论的应用
• 1)运费指向的应用 • 原料可分为:“纯原料”、“失重原料” • 纯原料是指经过加工后,全部重量都完 全转移于产品之中的原料。 • 失重原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损失部分重 量或全部重量的原料。 • 原料指数:需要运输的“地方原料”和 产品重量之比。
•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水 泥、造纸业等;接近原料地。 • (2)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如啤酒、饮 料制造等。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 •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 冶炼、机械器材组装业和医疗器械制造 业等。生产区位是自由型。
三圃农作圈 谷草农作圈 轮作农业
林业
自由农作圈
城市
7.杜能圈理论的含义
• (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 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 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 (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 全取决于利润,
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 = p - (c + t) 杜能认为,运费t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 形
(二)劳动费用指向性
• 对劳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大一些的工 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 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 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 • 劳动费指数=劳动费/制成品重量
• 劳动费指数越大,则通过节约劳动费来 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换句 话说,劳动费指数越大,企业也就会更 加向少数劳动力廉价地集中。
2、理论假设
• (1)所分析的对象是孤立的区域,对工 业区位的分析仅限于经济因子,并假定 此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是相同的。 • (2)工业原料、消费地、燃料产地、劳 动力均为已知且数量不变。 • (3)生产和交换均为同一产品。 • (4)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比。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
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
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
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
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
10.1 古典区位理论
有河流的农业 分布
河流航道交 通成本是马 车的1/10 ,河流的存 在导致农业 空间分布特 征的变化。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理论基本思想与框架:认为运输费用最小化决定工 业的布局。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劳动 费与聚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区位三角形
M—市场 R1、R2-原材料 X-区位
积大的东西、易于腐烂的东西(以便节省运费) ;远郊应该种植相对于其价值来讲,相对价值来 讲,只需要较少运费的东西。
杜能的地租函数
经济假设: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不同作物运费率 不同;追求地租收入最大化
地租函数:R=PQ-CQ-KtQ=(P-C-Kt)Q 其中,P是到岸价;Q是产量即销量;C是单位
产量生产成本;K是运输距离;t是运费率,即单位 产量单位距离的运输费用
杜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图
R
蔬菜
粮食
杜能农业圈层结构图
对每一农产品而言 ,都有一条地租曲 线
自由农业圈:蔬菜 、鲜奶;
林业:薪材等 轮作:谷物、饲料 谷草:谷物、牧草 三圃:大麦、休闲
、轮作
畜牧:草地粗放畜 牧
劳动力费用与集聚因素
劳动力指数=单位重量产品的劳动费/区位重,区 位重代表每吨产品运输的原材料的量,劳动力指 数越大,对劳动力成本敏感,倾向于迁至低劳动 成本地区。
集聚因素:工厂大规模生产的集聚优势,如批量 购买的节约;专业化设备提供等。
分散因素:集中布局导致地租上升。
企业区位的一般表述:运输费用最小化
多原料产品生产企业最优区位条件: n
MinF f min( miri rk ) i1 F,总运费;f,运费率;mi,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料、燃料 比重;ri,i原料、燃料运距,rk,产品运距。
第三章区位理论
6、平原周围为不毛荒野,并与外界隔绝
(二)孤立国的农业布局内容
杜能认为,在什麽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 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 品的市场价格(V)与把农产品运到市场上的运费(T)等 三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就是:
P = V–(E+T)
杜能运用这个公式分析了城市周围土地利用类型及农 业集约化程度,得出结论是: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 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随着距离的递远呈带状变化,围绕 城市形成一系列同心圆,即 “杜能圈”。
佩兰德的区位理论
价 格
运输 成本 工厂 价格
A′
B′
A
B X
A市场
B市场
图3-5 两厂商市场分布理论
阿隆索的区位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阿隆索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区位是由其所能够支付的地租而决 定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土地供求机制、土地价格机制的 作用和调整,各种经济活动竞争使用土地,并经过竞争决定各种 经济活动的最佳区位选择。 阿隆索假定在一个均质平坦的平原上,仅有一个单核心的 城市,市内交通便捷,可通达各个方向,城市中的土地可直接用
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上述特点,韦伯设计了原材 料系数公式:原材料系数= 地方性原材料总重量
制成品总重量
屠 能 圈
城市
图3-1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三)杜能理论的贡献
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是从极差地租出发,阐明了市场距 离对农业市场集约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并得 出结论: 农业布局应该按由近到远配置不同的作物,其经营 方式也应由集约到粗放变化。 2、引申出作物的最优区位,首次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概念, 即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 性。
人文地理四大区位理论的小专题
区位理论
考纲要求
知识体系
考点扫描
小专题建议
农业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的区位选择。2.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种植园农业等)的特点及其区位条件分析。
1.某地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分析。2.城市的空间结构(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及其形成原因。3.等地租线图的判读与运用。4.城市化(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的过程和特点分析。
1.城市区位选择与区位因素。2.城市的空间结构。3.城市化。
交通区位理论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区位选择。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理论
1.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2.工业地域的形成。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4.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工业区位条件分析。2.典型传统工业区(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工业地带、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区位条件分析。3.典型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印度班加罗尔等)区位条件分析。
1.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比较。2.典型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车站、港口、机场)、线(铁路线、公路线)的布局与区位因素分析。3.城市交通网的布局与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论(古典、近代、现代)
返 回 16
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态度和由其决定的人 的行为当做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这一学派重视心 理文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对产业空间活动的影响,主 张寻求最满意的区位而非最佳的区位。
其基本思想是:前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 上会影响着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其具有非常明显的 空间结构特征。
返 回 20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
迪克斯特与斯蒂格利茨主张的新贸易理论及相应的新经
济地理理论,从运输成本的降低术的溢出效应)等角度探讨企业区位的选择及区域经济 增长模式等。
13
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 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 位。
运输区位论的建立对区位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仅仅用运费来说明产业布局的指向,存在很多问题。
运输区位论建立以后,引出了人们对市场区的研究,加 速了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返 回 14
7
你能用此图说明 K=3系统有什么 特点吗?
图2.4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的形成
8
K 1 1 2 6 4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9
返 回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10
现代区位理论
背景:195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产生了 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区域经济问题,特别是宏观方 面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的区位研究对象扩大为区 域的国民经济体系,区位布局的目的是寻求经济活动
3
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
4
因集聚利益而 节约的成本相 等的运费增加 额曲线,即临 界等费用线。
10.3 现代区位理论
人才
周边 地区
知识
增长 极
资金
周边 地区
技术
扩散效应(涓流效应,“大树底下好乘凉” )
周边 地区
人才
资金
增长 极
知识
技术
周边 地区
增长极是由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 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 而形成制造中心、商业中心等多种功能, 能够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自 身发展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扩散阶段
美欧等发达国家、 于发展中 国家
四、新经济地理理论
克鲁格曼1991年的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研究发现,在一个两地区 经济中,会自发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形成“中心-外围” 的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二、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年缪尔达尔的著作《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 区》,指出不发达国家存在地理上二元结构:发 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 称为回波效应。
还存在离心的扩散效应: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 度,交通拥堵、污染严重、资本过剩等导致要素 向不发达地区扩散。
缪尔达尔认为市场本身的累积因果循环,导致发 展中国家二者差距拉大,政府应积极干预,不能 消极等待扩散效应发挥作用。
三、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对于创新要求较高的初期产 业,往往集聚于发达地区,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实现 标准化之后,开始向相对落后地区梯度转移。
智能手机产业梯度转移
创新阶段 美欧等发达国家
3 现代区位理论
现代区位理论强调区域之间的动态过程 • 增长极理论(佩鲁,Perroux;赫希曼,Hirschman) • 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 梯度发展理论(弗农,Vernon) • 新经济地理理论(克鲁格曼,Krugman)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运输经济学第二版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运输经济学第二版答案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点: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
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
“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
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
34现代区位理论
3. 现代区位理论发展阶段
产生背景
世界社会经济发生变化 产业再结构化:
产生方式:柔性专业化 企业组织方式 技术利用的演变
代表人物
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 迈克尔·波特(M.E.Porter)
柔性专业化主要特征:
以多种小数量生产方式为主的中小企业 ; 小规模生产; 产品周期速度快; 网络经济; 速度经济; 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经济地理学》课程
第3章 区位理论及其应用
08级经地、城规专业 2009年11月
目录
第1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2节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第3节 中心地理论 第4节 现代经济区位论
第4节 区位理论的发展回顾
——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
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总结 2.新古典区位理论发展渐变阶段 行为区位理论(1960s年代) 结构主义的区位理论 (1970s年代) 3.现代区位理论阶段(1990s年代-)
体制架构、政府政策)。
2)主要理论:女济学家梅西(D.Massey)指出,行为区位理 论太过于强调个人(或团队)及企业,而忽视了个人、企业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她尤其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的重 要性,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后来成为90年代现代区 位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批结构主义区位论的倡导者 则分析了西方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特征,以及 它们的垄断本质对全球产业区位结构的互动影响。他们的 代表人物是布劳戴尔(F.Braude1)、瓦伦斯泰因 (I.Wallerstein)、默德尔斯基(G.Modelski)等人。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理论。行为矩阵由拥 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 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区域经济学-现代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
中心数目序列
1,6,42,294,2058, ……
理论说明
• 理论意义 • 实践意义 • 存在问题
理论意义
• 1、不同规模商业中心在空间上按一定的规 律呈等级分布
高级中心的数量少于低级中心 高级中心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大于低级中心 高级中心涵盖了低级中心的商业服务职能
者范围
• 市场领地
由中心地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服务范围上限确定的区域范围
在一个中心某种商品的销售下限与上限
上限(范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这里由
于去中心的路过远、交通
中心 中心
费用过高带来的不便使得 到中心区购物或享受服务 失去价值,而附近也许有 另一个中心对这里的居民 更方便一些
下限(门槛):在此界限内的 人口规模(面积×人口密度)
是维持某种商品或服务项目所
要求的最少人口数量
3.3.1.1 理论前提
• 中心性
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
C B1 B2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中心地为自身供给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量
理论前提
• 中心地等级
中心地等级与中心地职能相对应 最低等级的中心地具有最低的中心职能 最高级的中心地具有所有等级的中心职能 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以一定的间隔布局
中心数目序列
1,3,12,48, 192,……
以行政原则为基础的中心地系统
• 每个中心地有一个明确的权力
管辖区域
• 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 心地 • 高级中心地的行政界线不易打 破
• 每个高级中心的六边形辖区内
分布6个次一级中心地
以行政原则为基础的中心地系统
第三章 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我们要了解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了解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地价的影响,熟悉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以及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城市地租理论、地租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土地区位对房地产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住宅区位的主要理论第一节地租理论概述第二节城市地租第三节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第四节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五节土地区位的利用一、地租的基本含义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三、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基本含义是由农业或其他产业中的直接生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和反映。
地租产生的基础是存在着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且两者处于分离的状态。
任何社会制度下,只要这一社会形态存在,就必然存在地租。
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公式c+v=c+v+m,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奴隶主、地主对奴隶和农民的全部剩余物甚至必要生产物(指维持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那部分劳动产品)的占有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地主阶级的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地主阶级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而不再是由农民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地租是国家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地租与租金的区别。
租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全部货币额。
租金除了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地租外,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上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利息;2.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3.租金中有时还包含着一部分农业工人的工资。
二、地租理论的历史沿革(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
区位理论
杜能圈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
一、自由式农业 二、林业 三、轮作式农业 四、谷草式农业
五、三圃式农业
六、畜牧业
二、杜能——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农业生产斱式的空间配置:
城市近处:种植笨重、体积大、易于腐烂、在新 鲜消费的产品 城市远处:种植价格、运费较小的作物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区位理论
第五小组 袁敏 李双双 谷振阳
区位理论
• 一、什么是区位理论 • 二、区位理论的发展 • 三、古典区位理论 • 四、近代区位理论 • 五、现代区位理论
一、什么是区位理论?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 关于人类活动占有场所的理论,
研究:空间选择、空间内组合。
探索:一般空间法则。
(一)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
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生产区位不消费区位之间的距 离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各种农业生产斱式在空间上呈 现出同心圆结构。 (二) 经济区位研究上的意义
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
论的基础。
五、杜能理论的缺陷
一、韦伯理论前提不构建步骤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基本假定条件:
二、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
意义
(1) 引入演绎的思维斱法,研究空间法 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斱法大革命。 (2)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
理学的理论基础。
(3)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
论基础之一。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理论提出区位决策的最终目标:寻求最大利润化点
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 状市场
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
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的意义。
区位是⼈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所。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指该事物的位置,另⼀⽅⾯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的定义:(1)区位理论:关于⼈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探索⼈类活动的⼀般空间法则。
是为寻求合理空间活动⽽创建的理论,如果⽤地图来表示的话,它不仅需要在地图上描绘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农场、⼯⼚、交通线、旅游点、商业中⼼等)与其他客体(⾃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位置,⽽且必须进⾏充分地解释与说明,探讨形成条件与技术合理性。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1)⼈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定,选择空间。
(2)空间内⼈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空间已定,区位主体布局。
3.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现代区位论仅考虑⼀个⽣产地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产地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部分(如⼯⼚部分)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还考虑到⾮⾦钱上的收益以及满⾜。
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标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标选择基准是成本最⼩考虑前述具体⽬标中的⻛险及不确定性。
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设备、⼟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则考虑产品的更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也考虑销售价格的⾼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不考虑或轻视资⾦、信息、折旧期间、地域⽂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的以及企业组织都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区位条件1.区位条件的概念: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 区位理论:区位选择、空间秩序
区位主体在特定区域布局是为了出于 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等经济原因, 或出于军事考虑等非经济原因。影响实现 这些目标的因子称为区位因子或因素,韦 伯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 是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区位要素可分为硬要素(hard location factors)和软要素(soft location factors)
4.2.5 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分为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和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 • 地方化经济是特定产业部门的企业在同一 空间范围内的集聚,集聚可以促进工厂或 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 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可以形成地方 专门熟练劳动力队伍,也便于共同利用专 业化设备、树立区域特色产品形象,以及 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等,这些都有利于 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是一种以 私募方式募集资金,以公司等组织形式设 立,投资于未上市的新兴中小型企业(尤 其是新兴高科技企业)的一种承担高风险、 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
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本收益递减:An increase in the capital and labour appli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land causes in general a less than proportionat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roduce raised, unless it happens to coincide with an improvement in the arts of agriculture.
4.2.7 其他要素
• 市场环境 • 政策环境
第二章区位理论
燕麦
第五圈境为三圃式轮作区
距城市最远最 粗放的谷物生产区。 主产各种经过加工 的畜产品和少量谷 物商品。
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 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 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
环绕RM1和RM2的费 用等值圈表示生产 1个 单位产品(假如为1吨)所 需用原料的运费。
⑶不同的费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等费线。 从运费最小点出发 向外移动,可以形 成运费逐步增大的 无数条等费线;从 劳动力费用最低点 向外推移,可以画 出无数条工资逐步 提高的等费线。
最低工资 加1单位 加2单位 加3单位 加4单位
韦伯根据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原理”,假定某 企业的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分布在平原上的三 个不同地点,企业的最优区位应在三角形的中间。
区位三角形原理
消费市场
企业最 优区位
原料产地
燃料产地
4.其他学者提出的完善措施
韦伯模式舍弃 了一些不容忽视的 重要因素,缺乏实 用性。针对这种情 况,胡佛和艾萨德 等学者提出了改善 办法:
原料 产地
能源 基地
企业
消费 市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
⑴分析对象是一个单 一的单位、一个孤立 的国家或一个特定的 地区。只讨论影响工 业区的经济因素,而 假定区域内各地的气 候条件、地质地貌条 件、种族及技术熟练 程度等都是相同的, 不在讨论之列。
英国维多利亚海上的人工岛
⑵一些自然资源遍布各地,而另一些自然资源包 括能源在内的原料,只分布在特定地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现代区位理论发展阶段
产生背景
世界社会经济发生变化 产业再结构化: 产业再结构化:
产生方式: 产生方式:柔性专业化 企业组织方式 技术利用的演变
代表人物
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 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 迈克尔波特(M.E.Porter) 迈克尔波特(M.E.Porter)
其他领域对区位活动的影响
延伸产业的支撑作用; 延伸产业的支撑作用; 自然资源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 跨国公司投资; 跨国公司投资; 社会文化及政策因素(企业家精神,历史文化传统, 社会文化及政策因素(企业家精神,历史文化传统, 体制架构,政府政策) 体制架构,政府政策).
�
图3.32 Michael Porter
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又 Model) 钻石模型( 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 称钻石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 波特认为, 种产业竞争力的由四个因素组 成.
生产要素:人力资源, 生产要素:人力资源, 天然资源,知识资源, 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 本资源,基础设施; 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本国市场的 需求; 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 表现: 表现:是否有国际竞争 力);
(1)克鲁格曼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 授.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克鲁格曼的动态空间模型: 克鲁格曼的动态空间模型: 地理与交易; 动态空间模型. 地理与交易; 动态空间模型.
图3.31 Paul R. Kugman(1953 年--)
《经济地理学》课程 经济地理学》
第3章 区位理论及其应用
08级经地, 08级经地,城规专业 级经地 2009年11月 2009年11月
目录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 现代经济区位论
第4节 区位理论的发展回顾
——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 ——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 位论: 位论:将土地 的位置, 的位置,地租 和土地利用建 立起来关系
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只考虑运输费用时
再考虑劳动费用时
劳动费用减少大于 运输费用增加的区位 集聚产生的费用节约 大于运费和劳动费用 增加的区位
再考虑集聚效益时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最小成本理论 弱点: 弱点:静态和部分分析
2) 波特的钻石模型
竞争战略之父. 竞争战略之父.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有《竞争战略》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有《竞争战略》 (1980),《竞争优势》(1985), 1980), 竞争优势》 1985), ),《 《国家竞争力》(1990),《品牌 国家竞争力》 1990), ),《 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 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 (1976) 1976)
如汽车厂的选址:
韦伯及其后人:一般会根据生产条件,市场和运 韦伯及其后人:一般会根据生产条件, 输条件,来确定可以带来较大利润的区位. 输条件,来确定可以带来较大利润的区位.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将区位选择放在生产循环的大尺度中 除了区位论的经济分析之外,还要考虑社会, ,除了区位论的经济分析之外,还要考虑社会, 政治和道德问题. 政治和道德问题.如:
向心力与离心力: 向心力与离心力:上述的正面的外部性显然还产生对 相关企业的吸引力(或叫做向心力,集中力) 相关企业的吸引力(或叫做向心力,集中力),使产业 集聚地点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入.进入的企业越多, 集聚地点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入.进入的企业越多, 规模经济就越大,效率就越高. 规模经济就越大,效率就越高.但事物的发展就离不 开一个" 的问题,企业过密,过多, 开一个"度"的问题,企业过密,过多,就会使投资 环境恶化,产生诸如交通,污染,噪音等等问题, 环境恶化,产生诸如交通,污染,噪音等等问题,使 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下降, 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下降,于是吸引力变成了离 心力,分散力,使相关企业向产业集聚地点的外围边 心力,分散力, 缘扩散,直到两种力量相对平衡为止. 缘扩散,直到两种力量相对平衡为止. 区位竞争:地区主体(即有意吸引投资的土地所有人, 区位竞争:地区主体(即有意吸引投资的土地所有人, 包括政府机构) 包括政府机构)如何改善投资环境与潜在对手开展积 极的区位竞争, 极的区位竞争,力争本地区成为集聚性投资行为的首 选地点,以造福当地人民. 选地点,以造福当地人民.
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
企业的战略,结构,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 争对手的表现; 争对手的表现;
现代区位理论的核心观点
规模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规模经济: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并形成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 外部性: 外部性:先来的企业会给后到的企业创造了基 础设施,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 础设施,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原材料的供 应渠道, 应渠道,专业知识的扩散等等正面的外部效益 或称正面的外部性, (或称正面的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 lity). lity).
1.行为主义区位理论(1960s年代) 1.行为主义区位理论(1960s年代) 行为主义区位理论 年代
1)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理论要点 史密斯认为把韦伯的空间费用曲线和廖什的空间收入 曲线结合起来,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 曲线结合起来,就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通过收入的 空间边界分析就可以找到"最佳区位" 次最佳区位" 空间边界分析就可以找到"最佳区位","次最佳区位". 其基本原理是能够获得的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 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 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
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总结 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总结 2.新古典区位理论发展渐变阶段 2.新古典区位理论发展渐变阶段 行为区位理论(1960s年代 年代) 行为区位理论(1960s年代) 结构主义的区位理论 (1970s年代) 1970s年代 年代) 3.现代区位理论阶段(1990s年代-) 3.现代区位理论阶段(1990s年代 年代-) 现代区位理论阶段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最大 需求理论 一般空间区位理论
2.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 2.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渐变期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新古典区位论的理性经济人和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 完全信息的假设受到了很多批评.科学家开始思考,经济 完全信息的假设受到了很多批评.科学家开始思考, 活动的经营者或参与者在进行区位决策时,并不能掌握所 活动的经营者或参与者在进行区位决策时, 有的环境信息,同时人类自身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在现 有的环境信息,同时人类自身知识也是有限的, 实中的各种区位并不是传统区位理论上的最佳区位.因此 实中的各种区位并不是传统区位理论上的最佳区位. 科学家开始从人的行为这个角度来和结构主义的角度研究 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
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总结 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总结
理论前提:在新古典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理论前提:在新古典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遵循 这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比如, 这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比如,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规模收益递增, 结构,规模收益递增,利润最大化 研究方法:演绎与推理的方法,具有理论逻辑性; 研究方法:演绎与推理的方法,具有理论逻辑性; 缺陷: 缺陷: 区位因素不考虑个人能力,心理满足, (1)区位因素不考虑个人能力,心理满足,未来不确定 需求者的偏好等问题; 性,需求者的偏好等问题; 假设过于严格,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 (2)假设过于严格,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理论.行为矩阵由拥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理论. 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 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 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
图3.29 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
(2)结构区位理论
1)理论要点:认为区位是经济结构的产物,尤其是资本主 理论要点:认为区位是经济结构的产物, 义结构的产物,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义结构的产物,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结构因素和系统因素 等对区位结构的影响. 等对区位结构的影响. 主要理论:女济学家梅西(D.Massey)指出, 2)主要理论:女济学家梅西(D.Massey)指出,行为区位理 论太过于强调个人(或团队)及企业,而忽视了个人, 论太过于强调个人(或团队)及企业,而忽视了个人,企业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她尤其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的重 要性,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后来成为90 90年代现代区 要性,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后来成为90年代现代区 位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位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批结构主义区位论的倡导者 则分析了西方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特征, 则分析了西方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的区位选择特征,以及 它们的垄断本质对全球产业区位结构的互动影响. 它们的垄断本质对全球产业区位结构的互动影响.他们的 代表人物是布劳戴尔(F.Braude1) (F.Braude1), 代表人物是布劳戴尔(F.Braude1),瓦伦斯泰因 I.Wallerstein) 默德尔斯基(G.Modelski)等人. (I.Wallerstein),默德尔斯基(G.Modelski)等人.
柔性专业化主要特征: 柔性专业化主要特征:
以多种小数量生产方式为主的中小企业 ; 小规模生产; 小规模生产; 产品周期速度快; 产品周期速度快; 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 速度经济; 速度经济; 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