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融入各民族的一切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不仅是专业技术竞争,更是高尚的人格理想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的竞争。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内涵的渠道,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传统与现代、物质和精神、传承与发展等诸多问题又使得我们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问题。通过解析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使各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内涵牢牢扎根于民族青年心理,优化其言行,使他们成为人才竞争和社会生活的强者。

一、保持民族性与体现时代性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交流空前扩大,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正面临着传统的保持和现代化转变的矛盾中,如何摆正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性的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社会的时代性问题,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热点。

民族传统文化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指文化的民族特色与民族个性。每一个民族在形成发展进程中创造、发展和逐步丰富的文化都具有其鲜明风格、独特魅力和本民族特点,这种独特性既是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又是沟通全体民族成员的心灵纽带,也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持民族性就是要保持其数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以此来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发展。如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明三大源流的内蒙古草原文化,以“祟尚自然、践行开放、格守信义”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草原各民族完美人格的精神源泉和文化产业品质升级的资源禀赋,更成为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当然保持民族性并不意味着不分良莠的保持,也不能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是好的。因为,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庞杂的系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逐渐渐积淀了某些不良因素,已经或正在成为影响民族、社会发展的阻力。所以,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保持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遵循“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以批判地继承为原则,让受教育者从浩瀚的民族文化中剥离精华和槽粕,审视、发掘、转化民族优秀文化内核,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在适应中求发展,发挥文化的最大价值。将民族文化中腐朽、愚昧的旧风旧习、旧观念等彻底清除,让民族优秀文化成为净化思想、美化环境、激励进步的动力。

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民族特色与民族个性上,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上。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以社会发展环境所决定的文化之时代

特征,它反映各民族在相同的时代或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文化的共同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社会形态的变化,使民族传统文化内部各要素在矛盾中不断分化整合,实现传统文化与所处时代的适应,吸纳当时时代发展所赋予的特征而摒弃不适于时代发展的因子,升华自身的内涵并为时代发展服务,从而体现时代性。内蒙古草原文化深邃渊源与现实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展示出自身具有的时代性特质。如草原上盛行不衰的那达慕,如今已吸纳时代气息,它不仅展示出了草原人民的娱乐竞技,而且还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生活的联系,加厚了民族团结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传承至今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与当今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为内蒙古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同时,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冲击和碰撞,时代发展程度越高开放程度也就越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层次文化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在完成时代性转变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接触、学习、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充实、完善自我,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讲,传统向现代化转化的关键在于文化主体的塑造,即民族群众现代化理念的唤起和民族文化自觉性的培养。

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发展的两个坐标。民族性与时代性,传统与现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时代性是民族性的目的和出路,而民族性是时代性的基础和前提。如草原文化中的节庆、祭祀、娱乐、餐饮、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历史遗迹、民俗等都必须不断融会现代文明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延仲和升华传统的内容和功能;现代文明也是在与草原文化的融会中,实现更扎实的根基和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首先让受众认识和掌握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核,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特点,使各民族群众珍惜自己的文化个性、历史传统,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同时,让各民族群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必要性,在民族文化的变革中,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教育各民族群众,只有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民族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才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做到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体现时代性。

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问题

任何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实际上,民族文化传承到现代社会,如果不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从现代生活中汲取养分的话都将走向枯萎。而现实是传承与创新的交替中,一方面随着党和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复兴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在增强.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在增多,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各项文化政策的贯彻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未能从源头上预防民族传统文化衰退的潜流;地方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更多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真正为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与传播;各民族年青一代已普遍出现淡忘民族特色,淡忘传统文化。

因此,从民族传统文化存续现状看,必须通过多渠道宽领域的普及和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并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角度看,文化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一种文化能不能永葆其独特魅力和先进性,关键在于是否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就必须经历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史弥新,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民族才能永葆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基础,当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或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发展。民族文化创新要尊重民族的历史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内蒙古自治区在首府城市建设中融入草原文化,将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中提炼出最具特点和影响力的文化内涵并加以物化,为首府地区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文化支撑,进而提升了呼和浩特城市建设中的民族特色、文化品位。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要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渠道,通过教育不仅本民族新一代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让其他民族的年青一代了解和认识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离开自己的传统,借道它途走向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互为前提,互相转化的。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不可能抛弃传统来建设现代化,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对传统加以扬弃和改造。我们要用民族性和时代性为标准,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目的、出路和方向。因此,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使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现实指导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文化精髓与现时代民族社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聚焦中延仲民族优秀文化,发掘并充分利用那些符合民族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因素,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本民族的发展的优势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各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但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纯粹的,都是由本地区多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成的,多民族聚居的中国尤其这样。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是孤立的、保守的,应该是在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激荡中,取长补短,不断地丰富和壮大自己。这里我们首先要强调,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进行审视、剥离、筛选和改造之必要性。在选择和吸收外来文化时,应该对外来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原则,从本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出发,包容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积极与自身文化相融合.造就出符合现代理念,适合未来发展的方法,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注入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民族文化创新中要坚决杜绝任意改变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有些地方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或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改变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歪曲其本有的内涵,导致民族文化传统被篡改而丢失;还有些地方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随意包装而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