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作者:褚静涛文章来源:《现代台湾研究》2007年第5期更新时间:2008年03月31日

六十年来,由于复杂的因素,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摆脱不了现实政治的影响。论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二二八事件的处理,大量的学术著作及文章往往只强调军事镇压的一面,而政治安抚的一面却视而不见。事实上,魏道明为妥善处理二二八事件,化解省籍冲突,做出了重要努力。因魏道明在台湾省政府主席的任期较短,无重大事件发生,加上资料零散、杂乱,故不为学术界注目,但要正确认识二二八事件,必须对魏道明任内的举措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迄今,国民党政权处置二二八事件的档案已基本公开。笔者根据大量档案资料,探讨魏道明努力抚平二二八事件创伤的举措,不当之处,尚祈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改革省政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在光复初期追求省政改革的运动,受到全国高涨的民主运动影响,主要诉求是早日落实台湾地方自治,直选县市长,改长官公署为省政府,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分享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建设自己的家乡。它是台湾人民自发的爱土爱乡运动,是官民冲突、阶级对立,而非省籍冲突、族群对立。陈仪夸大二二八事件中武装抗争的一面,将其定性为“背叛国家”的暴乱事件。陈仪、柯远芬等人不经司法程序,滥捕滥杀,虽可立即平息事态,却给台湾人民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一道海峡,将台湾与内地的战乱隔开。对于广大台胞的怒吼,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反躬自省,从死难者的血迹里,寻找疗伤止痛的良方。

奉命赴台宣慰的白崇禧等人经过实地调查,倾听台湾社会各界的声音,主张撤废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建立与内地各省相似的省政府,吸纳台籍精英,扩大执政基础。主张撤除专卖局、贸易局,发展民营经济,给台籍资本家以出路。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台湾人民的要求。

为了缓和民怨,1947年4月22日,蒋介石主持行政院第784次例会,以台湾事变既平,陈仪引咎请辞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决议撤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依照《省政府组织法》改制,任命魏道明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各厅处应各增设副首长一人,尽可能起用台籍人士。[1]

关于台湾的地位争论,需要一位擅长与美国打交道的人担纲。解决台湾种种政治经济问题,需要一干练文人。魏道明是一位法学家,曾任驻美大使、行政院秘书长,现任立法院副院长,属政学系,与孔宋家族关系密切,温文尔雅,无军事背景,可以一新台人耳目。这是台湾回归祖国后,南京国民政府治台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台湾军政分治,撤换陈仪,起用魏道明,就是要中结陈仪治台的种种弊端,给台胞耳目一新的感觉。各方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设计,为魏道明施政提供了依据。文人出身的魏道明临危受命,吸取前任的经验教训,飞赴台湾,去抚平伤痛。

1947年5月15日,魏道明抵台,着手化解因二二八事件造成的不幸局面。为拉近与台胞之间的情感,次日,他向台胞表示,“内地民众与台胞因处境不同,习惯或有所异,但家人兄弟间决不致因此而有所非难,惟有互相敬让,彼此扶持,以求和协共处,如违反此义,余敢断言使非奸人挑拨阴谋,当为极少数人之错误,因而致使多数人蒙受不幸,殊堪怆怀。”他坦言此次奉命来台,责任重大,宣布:解除戒严令,使人民恢复正常生活,享受平时法律的保障;结束清乡工作;撤销新闻图书邮电之检查及交通通信之军事管制;调整台币与法币之比率,将台币与法币汇率改为1比44元。[2]这些宣示有助于稳定民心。

延揽更多的台湾人进入统治阶层,才是杜绝悠悠众口的良方。16日,台湾省政府正式建立,台籍人士徐庆钟任农林处长,王民宁任警务处长,李连春任粮食局长,颜春辉任卫生处长,虽然丘念台坚辞不就民政厅长,台籍人士在省政府权力核心占四分之一,下属各机关亦尽量起用台籍人士,以缓和尖锐的省籍矛盾。为了保证行政交接秩序,避免混乱,魏道明采取了稳妥的政策。17日,魏道明主持第一次省府会议,省府委员13人出席。在会中决定:(1)由省府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农林厅,分别接替前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秘书、民政、财政、教育、工矿及农林等处;(2)撤销法制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新闻室、公营事业管理委员会及编译馆;(3)保留人事室及统计室,仍直属于省政府。至于一些尚未明文发表的省府机构,如交通和警务等部门,魏道明以“前公署之组织不一定合于省府之组织,而本省之情形又并不和其他省份完全相同”,决定在新机构发布之前,由原机关维持现状。

依《省政府组织法》,省政府的机构编制为六个厅处,包括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四厅,及秘书、会计二处。改制后的台湾省政府机构,共有十二个厅处及秘书、会计、统计三处,保留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行政架构。陈仪班底除严家淦、张国键外,多挂职而去。台湾省政府呈报前长官公署公布的各种单行法规于公署撤销日有效者,一律继续有效。6月27日,行政院长张群予以批准。[3]

日据时期,台湾一切制度及行政措施完全便利日本的榨取。陈仪建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临时采取这种与内地省制不同的制度。接收近二年,复员大略就绪,台湾情势有改进。加以二二八事件,这种临时制度已不能适应环境与事实的需要,影响政府与台胞的感情。台湾的政治制度必须改革,政策必须调整。但台湾接收与重建的实际情况又决定了魏道明必须着眼于现实,沿续陈仪的政策。新建立的台湾省政府保留了长官公署的基本行政架构,不同于内地的省政府架构;在政策上基本沿续前长官公署拟定的施政方针,以保持施政的沿续与稳定;通过吸纳大批台籍精英,扩大了执政基础。新的台湾省政府与前长官公署在形式上与人员组成上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台胞对此表示欢迎。

二二八事件在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造成了一条感情的鸿沟。要想使台湾社会步入正轨,必须化解省籍隔阂,纠正前任滥捕滥杀的错误行为。6月下旬,魏道明在台湾省参议会一届三次大会上作施政报告,指出“省政问题,虽然是千头万绪,亟待解决者很多,然而在省政府成立之际,吾人觉得最急迫者,即是因二二八事变所产生非常状态之复原。”他重申,对二二八事件人犯处理,“除盲从附和者,均一律免究,准予自新外,就是对于前长官公署时代警备总司令部所通缉重要人犯,亦本中央宽大意旨,由主管方面分别审查案情,其情节较轻者,亦特准自新,其余已经捕获之未决人犯,均一概移送法院,依照普通法律程序办理,俾能获得法律充分之保障。”强调台湾经济要在安定中求繁荣,应避免外来经济波动冲击。”[4]台籍精英期盼政府的开诚布公,对循法律途径处理二二八事件人犯感到欣慰。

台湾光复初期的困境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台湾经济短期内无法恢复,通货膨胀,米价暴涨,二二八事件的主因在此。陈仪推行统制经济,进一步压抑了台籍资产阶级的获利空间,引起他们的强烈抗争。要获得台籍资本家的支持,必须给他们经济上的出路。魏道明深感必须发展民营经济,藏富于民。5月24日,省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改组专卖局办法:“1、台湾省专卖局改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对烟叶、烟品、酒业三公司,以股东代表资格,施行管理。2、原专卖局火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鼓励人民参加经营。3、原专卖局樟脑公司,暂划改建设厅管理。4、原有各种专卖规则,暂划改建设厅管理。”[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