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思政课主题

合集下载

《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优秀案例集锦

《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优秀案例集锦

《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优秀案例集锦1. 案例一:民族团结的历史教育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中学历史教师王老师的课堂上。

该校位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

在历史课程中,王老师意识到通过教育来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目标该案例的目标是通过历史课程,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意识。

实施王老师选择了一些与多民族共存和团结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抗日战争中的各民族英雄等等。

他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同时,注重强调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贡献和重要性。

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些班级活动,如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共同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并进行展示。

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王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他们也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互影响,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2. 案例二:历史文化传承的思政教育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高中历史教师李老师的课堂上。

该校位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

李老师意识到通过历史文化传承来进行思政教育的价值。

目标该案例的目标是通过历史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实施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选择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古代科技发明等等。

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他还组织了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如学生们参观博物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李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们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观点和看法,展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案例三: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意识培养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初中历史教师张老师的课堂上。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第四单元十一课民族团结》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第四单元十一课民族团结》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内容
和作用。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新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
教学目标 同发展的政策、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
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
内容解释。
教师提问:请根据班级介绍词,找出连续的八个字
作为班级的口号和班级目标
学生回答:(口号)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为了更好地管理多民族的国家,在筹建
新中国的时候,中共提出了什么样的民族建议呢?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难点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突
破),目前大家熟知的省级民经掌握了自
古以来各民族相互交往的史实,逐步形成了各民族之间 学生学习能
友好交往,密切联系的意识。在八年级下册前三单元的 力分析
学习中,也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
历史教学课例《第四单元十一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历史
教学课例名
《第四单元十一课民族团结》

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
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
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教材分析 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主要突出在实现民族团结方面的政治经济举措,即
政治方面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方面侧重民族的共
课例研究综 同发展,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因为内容较少,所以在教

高中必修一思政4_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

高中必修一思政4_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
2、实践性作业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新征程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如何胸怀“国之大者”,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争做新时代伟业的坚定开拓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
【议题情境四】:沈忠芳先生建功立业的视频?
议学任务四: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沈忠芳先生的感人事迹。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阅读文本,归纳新时代的内涵。
通过幸福感调查和观看视频,能理解当前社会主义矛盾。
通过课堂小辩论,能对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有深入理解。
通过文本阅读,对新时代有个宏观把握,通过小组合作,能归纳出新时代的特点。
议学小结: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变化
【议题情境四】:课堂小辩论
议学任务四:围绕美国的说法,从中国的国情、国际地位等角度,对其观点进行反驳。并针对当前的国情,谈谈中国在未来应该如何做。
议学小结:1.新时代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不变。
议题三:树立理想.建功“新时代”
板书设计
观看视频,谈谈对新时代的看法。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新时代的中国的发展变化,有个直观感受,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新知
总议题: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一 追本溯源 . 感悟“新时代”:...
【议题情境一】:《十九大报告节选》
议学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体来说,“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十九大报告节选》思考上述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
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
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 教学目标
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中国的工具。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准备: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革命政 教学过程
党(同盟会)
思想准备: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爆发
教师补充: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原
因: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力分析 问题导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并且在难点问题,先提
供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此外,本校学生消
息习惯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一步步慢慢引导。
1、整个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是学生
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教学中通过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
的历史背景;通过播放武昌起义视频使学生知道武装起
设计意图: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
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
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
重大历史事件。
课例研究综
在《辛亥革命》教学过程中,我引用了大量的史料,

包括视频、图片、文本资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革命先烈们的资料又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受教育的很好素材。但 是,我的不足之处是练习不够,对学生知识迁移的锻炼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除了要 培养家国情怀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的实践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的实践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的实践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3期課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思想元素并融入历史教学,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基础,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多元一体的民族交融”为线索,针对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立足疆域、制度、民族三个板块,探索思政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发展,同时为中学历史教师渗透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比较北宋、南宋、元的疆域变化,了解辽夏金元的建立时间、发展概况。

2.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辽夏金元制度建设及其特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因俗而治”,发展了多元一体国家制度。

3.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学会辨析、评析不同的历史解释,验证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

4.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通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认同演变,对中华民族形成认同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

二、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整合教学内容本课基于课程思政,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多元一体的民族交融”为线索,首先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准确理解与诠释,从而认识民族交融的历史面貌。

其次坚持时空观念,通过时间的纽带、空间的沟通,聚焦辽、夏、金、元形势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拓展了中华大一统版图;接着在史料实证基础上,通过对可信史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明确北方少数民族发展了多元一体国家制度;然后以史料为依据,对民族认同的演变进行理性分析,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明确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 教学目标
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
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很好,也把掌声送给自 己!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本节课《辛亥革命》的知识同 学们在初中阶段已大量涉及,基础掌握较扎实,因此教 师通过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 课例研究综 考,在回顾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再及时予以补充;其次, 述 从方法上来讲,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插入影片资料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互动回答辛亥革命的知识 点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 注意力集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仍 有待控制。最后通过与时俱进对学生寄予期望,也是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铭记过去,继往开来,
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 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 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 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 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 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 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 2.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 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 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 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历史课思政课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课思政课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课思政课教学设计教案引言:历史课和思政课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历史课教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而思政课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历史课与思政课相结合,设计一份富有思政内容的历史课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与思政的关系,认识历史对于塑造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使其能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和现实社会问题。

4.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掌握历史与思政的关系(学习时间:1课时)教师介绍历史与思政的概念与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社会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并总结历史事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对历史与思政关系的初步认识。

2.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学习时间:2课时)选择一个与爱国精神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找、讨论等方式了解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鼓励学生找到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分析他们的爱国精神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通过展示图片、讲故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学习时间:2课时)选取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引导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让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梳理事件的利弊,并就事件中所涉及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对比,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辨别价值观的能力。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习时间:2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访社区、参观爱国主题展览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方面,并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等);2. 学生的小组讨论能力和合作能力;3. 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如写一篇观后感、家庭作业等);4. 学生对历史与思政关系的认识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来自高中历史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
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 教材分析
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
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
为总统的原因。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教学目标
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
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短短三
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 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 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立后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 各种压力之下,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得不妥协退 让,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 月 13 日孙中山辞去临 时总统职位,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1 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实施。
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
史学素养。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
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 教学过程
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

高中思政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高中思政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一、班会主题: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重点:1. 红色革命历史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红色革命历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

2. 如何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红色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二)学习红色革命历史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革命历史,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红色革命先烈的故事。

3.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成果,强调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三)传承红色基因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成果,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四)争做时代新人1. 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如何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总结:争做时代新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班会总结1. 教师回顾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和争做时代新人的重要性。

2. 学生发表感言,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革命精神。

六、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色革命历史的观后感。

2. 每位学生制定一个个人成长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班会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中学历史课程思政

中学历史课程思政

中学历史课程思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课程在中学思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历史课程不仅是中学阶段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历史课程必须贯穿于整个中学思政教育过程中,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逐步深化和拓宽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一核心思想,强调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和珍藏。

要把历史课程融入到时事热点和身边事中,推陈出新,让历史观念逐步贴近现实人生,让学生在历史事件和因果关系中,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从问题中寻求答案,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课程不仅是给学生所学历史知识,更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通过历史小说、电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让历史真实感彰显。

同时,可以举行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从而掌握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

总之,中学历史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的养成,更有助于其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树立起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等积极价值观,为信仰的确立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这四个方面内容是思政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发展的脉络,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思政课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党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理论,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通过学习党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培养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其次,新中国史是思政课四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新中国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新中国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和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另外,改革开放史是思政课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改革开放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成就。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支持,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思政课四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优势。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支持,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政课教学策划《第一课——历史的启示》

思政课教学策划《第一课——历史的启示》

思政课教学策划《第一课——历史的启示》1. 策划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述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故事,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历史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认识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理解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教学内容- 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历史的启示和警示。

3.2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历史的定义、重要事件和人物,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选取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并引出历史的启示;-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历史的魅力;-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4. 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 课堂讨论和提问: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了解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报告,展示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启示。

4.2 评估标准-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是否准确和深入;- 对历史的思考和启示是否有独到见解;- 是否能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5. 教学资源- 课本、教辅资料:提供学生相关历史知识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和展示教学资源。

6. 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 课程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授课讲解(15分钟):讲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视频展示(10分钟):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小组讨论(1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和课堂评估(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课堂评估。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本课主要学习随着列强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危机进
一步加深,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兴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争,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未能找到一条真
正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措施、结局及历史意 教材分析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 1、签约:1901 年 9 月 7 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 军的 8 国及西、荷、比 3 国共 11 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 丑条约》。 2、内容 (1)惩办“_”,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2)向各国赔款白银_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计约 9.82 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_,中国人不得居住,
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所涉及,进
入高中阶段学生再次进行学习,在心理上会产生麻痹大
意思想,从而可能会不认真听课,导致课堂效果减弱。
2.随着高中阶段对学生学科素养要求的提升,学生 学生学习能
很容易在本课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在合作 力分析
探究过程中也很容易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精心
(2)6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 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保卫战。
(3)6 月 21 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 定。7 月 14 日,天津陷落。8 月中旬,_失陷,慈禧太 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 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概念阐 释“东南互保”1901 年 6 月,东南各巡抚刘坤一、张 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 “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 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 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 展。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罪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 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 人听闻的罪行。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是指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新中国的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对于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党史教育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学习党的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党的初心和宗旨,强调党的探索和奋斗的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2. 党的历史辉煌成就:介绍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加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激发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3.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艰苦奋斗、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新中国的建设史教育1. 新中国的诞生和历史意义:学习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战争和革命的艰苦斗争中获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英雄先烈的敬意。

2.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项政策和计划,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 新中国的外交和国家安全: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三、改革开放史教育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学习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使命,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

2. 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在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所建树。

3. 改革开放的人文与文化变革: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
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
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以上 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 11 日颁 布)
问题: ①《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 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②《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 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②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 主宪法 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二、民主进程的丰碑 过渡:对于辛亥革命我们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 是伟大的胜利,有人认为它使中国更加混乱,那么我们 究竟该如何来评辛亥革命,他的意义又如何呢接下来请 同学们就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5 分钟后我们将各组
派代表来陈述你们的观点。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讨论过程中,辅助引导学生从两大方面多个
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并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一定的 小结
教师总结 成功: ①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③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中国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失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②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环节三:本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相关内容,并总结:无论辛 亥革命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它都是近代中国在反侵 略求民主进程中的一块丰碑。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 的奠基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 进步打开了闸门,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开辟新航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开辟新航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⑤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北美加拿大和新法 兰西,并扩大在印度的殖民势力
(探究学习)英国为什么能打败荷兰和法国? 荷兰——自然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重视发展 航运,忽视发展海军 法国——工业倾向于奢侈品(英国重于纺织与金属 制品、并重视海军建设),法国发展重心在欧洲大陆的 争霸(英国则是争夺海上霸权)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合作学习)伴随着殖民活动的进行,世界市场体 系进一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殖民主义有哪些罪恶? 垄断贸易、抢掠财物、灭绝种族、贩卖黑奴 (垄断贸易——荷兰和英国都建立贸易公司如东 印度公司试图垄断贸易;抢掠财物——正常贸易之外对 财富的贪欲所进行的卑鄙手段〈历史纵横〉;灭绝种族 ——奴役、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罪恶的三角航 程) (学思之窗)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 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的征 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 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 为什么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会“标志资本主义生产
1、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认识到殖民主义有哪些 “恶”?
2、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的殖民扩张对印 度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殖民主义的“恶”又有何历史作用? (通过补充材料破解本课难点) (1、殖民主义的“恶”——“背信弃义、贿赂、 残杀和卑鄙行为”、“血和肮脏的东西”概括为贸易垄 断、抢掠财物、灭绝种族、贩卖黑奴。 2、摧毁了印度的农业文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 辟道路。 3、开辟了新旧大陆之间、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 和人种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西欧资本 的原始积累;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 课堂小结 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带动了商业 活动在世界范围的开展,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加强 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序曲。 但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血与火”,殖民主义的 罪恶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病与痛”。当人类发展到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放的社会为我们的民族崛起提供 了动力之源!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
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
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 教材分析
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章的第二节,上承
《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辛亥革命一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
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1840 年鸦片
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
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
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 择与设计
谈话法、讲读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辛亥革命》的电影片段,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武昌起义》子目,试着自己
来报道一下武昌起义的有关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自学
教学过程 《中华民国建立》子目,初步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上课状态比
较活跃,另一方面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提高。但 学生学习能
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 力分析
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
识还缺乏深度。
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 教学策略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思政课的主题可以涵盖多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培养思辨能力、增强思政意识。

可能的主题:
1. 爱国主义教育:
- 探讨历史时期的爱国英雄,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强调爱国精神。

2. 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承:
- 分析历史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如五四运动,探究对中国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 社会制度与发展:
- 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思考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的发展和挑战。

4. 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如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弘扬多元文化的理念。

5. 历史的教训与反思:
- 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教训,防范历史的重复。

6. 国际关系与和平发展:
- 探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演变,思考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7. 科技与社会变革:
- 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平衡问题。

8. 全球化与文明交流:
- 研究全球化对文明的影响,思考如何保持本土文明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

9. 历史人物的伦理与价值观:
- 分析历史人物的伦理选择,引导学生思考在复杂社会中如何维护自己的价值观。

10.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 探讨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思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主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兴趣做进一步的调
整。

主题的选择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