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社会保障实务初级完整版
概述
社会保障实务是指涉及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操作和应对策略。

本文档将介绍社会保障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 社会保障基本知识
1.1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通过法律和政策措施提供的一系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

1.2 社会保障的目的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社会稳定。

2. 社会保障实务内容
2.1 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本部分将介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2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是对特定群体或困难群体提供的临时性经济救助措施。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救助制度的适用条件和申请流程。

2.3 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服务包括养老院、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旨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和支持服务。

本部分将介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类型和服务范围。

3. 社会保障实务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对社会保障实务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保障实务知识。

总结
社会保障实务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的重要实践,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保障实务,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保障问题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doc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doc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正确者在其后面的括号里打上 7,错者打上'X,,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福利是义务单向性的非缴费保障项目。

()2、工伤职工不享受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待遇。

()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4、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5、社会保障管理必须坚持政、事分开。

()6、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必须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7、只有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失业后才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8、住房公积金最终归职工个人所有。

()9、实施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10、医疗社会保险是与其它保险项目关联性最强的保险项目。

()11、失业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机构介绍工作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12、劳动能力鉴定只能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本人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13、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14、医疗社会保险项目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也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15、我国的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按年发放。

()16、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

()17、周期性失业是在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中,由社会需求下降、经济萧条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产生的失业。

()18、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经办。

()19、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原则是“自愿受助,无偿援助”。

()20、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1、住房公积金的根本功能是住房保障。

()22、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23、我国的老年服务来自于群众,起始于基层。

()二、单项选择题1、预提分摊筹资方式是以()原则为依据的。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一、社会保障理论知识点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目标: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维护民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与制度安排,旨在提供社会风险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的原则与价值观:社会保障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体现社会正义和人道关怀。

3.社会保障的类型与层次: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两大类。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等。

4.社会保障的设计与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在全民基础上,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设计;应采取多种资金筹集的方式,如社会性保险费、国家财政资金、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等;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评估。

5.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社会保障能够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减少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1.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提供给退休、退职等人员的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由个人自愿缴纳,增加退休后的收入。

2.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指国家提供给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和义务医疗服务,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单位和个人缴纳,参保人员在就医时可以享受报销。

商业医疗保险是一种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产品,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3.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指在失业期间向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救助的保险制度。

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以及享受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

4.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指为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患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伤残津贴、生活补助和工亡抚恤等社会保障待遇的保险制度。

单位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根据工伤保险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养老保险
(2)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基金就其性质 而言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
(3)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金支付一般采取待 遇限定方式。
个人账户特点:
(1)核心是“自我保障”,通过国家强制储蓄 使劳动者在其一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收入与 消费达到均衡;
(2)为每个投保人建立个人账户,滚动增加的 储蓄积累金归投保人,一般不作横向的社会调 剂,基金的收支则采取“完全积累”方式;
3、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
4、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 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经济效益的状况,
为职工提高生活水平建立的养老制度,是自 愿建立的补偿养老保险制度,国家给予政策 优惠和税收优惠的支持。
基金的筹集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个人 承担不超过总额的1/2。
企业年金的运作机制
(3)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一般为缴费确定型。 养老保险金水平取决于劳动者投保期间缴费的 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
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筹资模式的适应性
通过社会统筹实现社会再分配功能;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工 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等。
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统筹: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 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的形式。
单位缴费比例:<=( )% 个人账户: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养老保
险形式。
个人缴费比例:( )%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 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 )%,其中( )%记入个人账户。
1、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减轻国家负担;
2、贯彻了互济性的原则,能较好地适应 市场经济和竞争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3、层次较多,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次不 同的需要;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排序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排序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排序版一、单选题1.( A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原有法案的基础上颁布了《济贫法》(后称旧《济贫法》)。

A、1601年B、1640年C、1688年D、1834年2.( A )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3.( C )是社会保险所有行为的基本前提。

A、国家分担B、企业分C、合理分担D、分散分担4.( A ),是社会保险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A、权利与义务相统一B、权利与公平相统一C、义务与效益相统一D、公平与效益相统一5.(A )的实施,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生产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并考虑在业者工资水平的增长,相应地调整和提高养老金待遇标准,或者是不定期地向退休者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

A、分享原则B、效率原则C、权利原则D、义务原则6.( A )不仅会惠及所有参加保险的人员,而且自其参加保险之日起便伴随一生,可以说是受益时间最长的社会保障项目。

A、医疗保险B、养老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7.(A )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酌情补贴,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雇员(有时可包括其家属)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A、社会医疗保险B、国家医疗保险C、储蓄医疗保险D、企业医疗保险8.( A ),国务院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了改革的任务、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

A、1998年12月B、1992年12月C、2002年12月D、2008年12月9.( A )的项目最多、最全面。

A、工伤保险B、养老保险C、失业保险D、护理保险10.( A )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重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重点

社会保障理论重点2015第一章P01 社会保障概念: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P03 《贝弗里奇报告》的4条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P03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P04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一、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二、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三、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四、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五、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P07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的P13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全民保障(2)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平等性与普遍性(3)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和社会保障部(4)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P13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2)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3)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4)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P15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第二章P24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一、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二、自由主义社会学派三、中间道路学派:他们既不同意完全的自由放任,也不支持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主张;他们是反集体主义者,但不是反对国家干预者。

因而,后人把他们称为中间道路学派。

P26 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在经济上,主张采取混合经济与国家干预并行的模式,主张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推进福利国家政策,提倡劳资合作,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以使无法从市场中满足需要的个人和家庭得到支持。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比较与选择

•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 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以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 主义:
• 采取控制货币发行量、 遏止通货膨胀;
• 降低税率,大力推行非 国有化政策;
• 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 福利等公共开支。
奥巴马式医疗改革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新的改革趋势?
•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核心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
–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美国的福利理念
• 罗尔斯的“正义论”与“一层楼保护“理念
• 美国不是福利国家,但可算是”福利社会 “。
• Medicare, Medicarid, TANF, Food Stamp
福利国家模式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社会保险型模式 -福利国家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
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建立政府、社会、雇主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实现风险 保障的互济性
–•强建调立受政保障府者、权社利与会义、务相雇结主合和个人之间的责任 •分以解担除机劳制动者,的实后顾现之风忧险为核保心障的互济性
–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 从只有一台电脑的打字小作 坊做起,没有任何外来资金 援助可依赖,完全自我运营 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一家 慈善基金会、4家非营利机构 、22家高科技企业、解决 1400名残疾人稳定就业的社 会企业集团。
课堂讨论
• 结合有关案例,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经 济发展水平,你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 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能否走 福利国家模式?可站在不同角度思考。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当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没有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社会机制来化解时,这些风险就有可能上升为社会风险。

(对)2、个人储蓄保障可以全面化解化解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风险。

(错)3、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对)4、社会保障的福利性是指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损失给予补偿。

(错)5、社会保障的互助性是指就社会成员个人而言,社会保障的支出要小于社会保障的收人,即所得大于所费。

(错)6、实现按劳分配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

(错)7、现代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经济收入保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社会服务保障的功能。

(对)8、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自愿原则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项资金。

(错)9、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社会成员生存和生活无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

(对)10、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险项目基本上是针对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设置的。

(对)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手段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生存保障。

A、自愿B、立法C、慈善D、互助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

A、家庭或个人B、企业或集体C、团体或机构D、国家或政府。

3、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对公民()的手段。

A、职业生涯发展B、人生理想实现C、生存风险防范D、心理健康保护4、社会保障的给付带有特别强的()。

A、不可逆性B、不可比性C、不可变性D、不可数性5、社会保障的保障性是指社会成员在遇到生存风险时,社会保障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需要。

A、小康生活B、基本生存C、富裕生活D、心理满足6、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

A、发展功能B、学习功能C、休闲功能D、稳定功能7、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

A、国家、企业和个人B、家庭、企业和社会组织C、个人、企业和慈善机构D、国家、企业和家庭8、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是()。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1.什么的社会保障?答: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

(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笔记)2.社会保障的三种观点:答:(1)认为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险或社会福利;(2)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分配关系;(3)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3.社会保障的特征:答:(1)广泛性。

是对社会保障对象而言的;(2)强制性。

是对法律上而言的;(3)福利性。

是对幸福指数而言的;(4)返还性。

是对归宿而言的;(5)共享性。

是对收益而言的;(6)生产性。

是对经济的作用而言的;(7)储存性。

是对保障资金运行规律而言的。

4.社会保障的功能:答:(1)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为调节市场价值机制、竞争机制、动力机制、效率机制和社会公平机制之间的矛盾;调节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状况,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调节社会关系与社会矛盾。

社会保障被称为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内在稳定器”,成为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

(2)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基金,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身体健康,防止贫困的出现,同时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和福利水平,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转。

(3)恢复与发展功能。

社会保障可以恢复受创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保证社会和个人机体的正常运转。

5.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是相辅相成的,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障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

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安全网”。

6.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答:(1)社会救助;(2)社会保险;(3)社会福利;(4)医疗保健服务;(5)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八章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第八章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制度
你认为代某 该享受哪些工伤待遇?
答案
• 1. 根据现行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职工因 工负伤,无论被鉴定为几级,其下列待遇应由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或职业病所需的挂号费、住 院费、医疗费、药费、工伤护理费、残疾辅助 器具费等。
• 2.其中伤残程度被评为五级的,可享受以下工 伤保险待遇:(1)工伤保险基金一次性支付 其十六个月的伤残补助金。(2)因伤残造成 本人工资降低时,由所在单位发给在职伤残补 助金。(3)企业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 相当于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的伤残抚恤金等。
(三)工伤保险待遇给付
• 1.工伤医疗待遇(含住院伙食补助) • 2.工资待遇 • 治疗期间停工留薪,一般12个月内,可适当延
长,但延长不超过12个月。工伤评定后停发。 • 3.工伤护理费 • 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 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50%、40%或者30%。
四、工伤保险待遇给付
• (一)工伤鉴定 • 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前提条件是工伤鉴
定。然后按伤残等级支付待遇。 • 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不确
定: • 人身能力丧失 • 职业能力丧失 • 一般劳动能力丧失
待遇给付(略)
• 医疗和护理 • 暂时失能补助金 • 永久性伤残年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遗属津贴
你认为工伤保险制度对于 避免上述类似事件的 发生有什么作用?
智利矿工营救事件
案例回放
• “开胸验肺”事件 • /u/vw/5429934 • /video/2011-
• 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 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 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社会保障原理与实务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社会保障原理与实务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石

LOGO
平等、公平与效率
平等与效率 处于同一个“矛盾统一体” 中 大多数情况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 “平等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
的”(阿瑟·奥肯,1987)
LOGO
平等、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 在逻辑上不成立,因为一端为主观价值,
一端为客观状态,不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
英国
英国
庇古
李特尔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 利的主要影响。 最好是把福利经济学看成是研究经济体系的一种形 LOGO 态比另一种形态是好还是坏,以及一种形态是否应
福利经济学
概念 福利经济学是寻求最大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理论体
系,它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
行收入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 社会福利。
则典型的买主只愿意出平均价购买汽车。
因此高质量汽车会退出旧车市场。
买主也会猜测到高质量汽车退出市场情况,会 一再降低其购买价格 结果所有汽车退出旧车市场,从而出现市场失 灵
LOGO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 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 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代理人利用这些有可能对委托人不利的信 息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则由于信 息劣势而处于对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
LOGO
均衡合同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达成的合同可以看成是 具有私人信息的局中人之间的对策及对策均衡的 结果,因此称为均衡合同
LOGO
均衡合同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即所谓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条件
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第1章 社会保险概述

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第1章 社会保险概述
(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
1.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51年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第一 部社会保险法律,确立了适用于我国城镇职工的 劳动保险制度,它的实施范围包括企业和职工。
《劳动保险条例》对保险项目,保险费的征集、 保管和支配的标准和保险事业的管理和监督都做 了详细的规定。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1节 社会保险的含义、特征及功能
一、社会保险的含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 收入进行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 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 ,暂时或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或社会 给予物质帮助和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 一种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社会保险的改革调整
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保险转入一个调整改革 时期。
改革措施包括:
其一,设法增大社会保险基金,同时控制社会保险给付。 其二,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商业性储
蓄保险等三支柱社会保险体系; 其三,建立高效、统一、专门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其四,改革社会保险模式单一的保险格局,鼓励有条件并
等性。 第四,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关系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 1.对特定风险进行共同分担和补偿 2.都需要事先缴纳保险费 3.社会保险是商业人身保险进一步发展的
产物 4.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之间相互补充
农村合作化时期。
1959年卫生部在《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 几个问题的意见》中建议在农村地区实行 集体医疗保健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已成为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保障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

首先,社会保障的定义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国家和社会机构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其次,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生活权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同时,社会保障也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

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助是一种提供给经济条件困难的人群的救济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社会福利则是通过各种福利措施提供给有需要的公民,包括住房补贴、教育补贴、残疾人福利等。

第四,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和共济性的特点。

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障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益。

共济性是指社会保障通过大部分人的财力共同承担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担和社会互助。

第五,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社会保障将更加注重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加注重区域和群体差异的照顾,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目标、形式、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趋势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了解,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虽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本质特征:风险风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分配保证社会公平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新自由主义认为福利国家的弊端: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对经济具有破坏力他们主张:社会保障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保资金负担上,应该遵循自由自主自助的原则,增加雇主和雇员的比例削减国家出资比例;主张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按市场规律运作改革实践:(一)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率;提供或取消缴费工资上限、扩大缴费基数;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增加收费项目(二)控制和削减社会保障总支出减少普惠项目,回归选择性制度;降低保障水平;严格享有给付的资格条件,缩短失业津贴的有效期(三)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私有化改革(四)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五)下放事权,由统一管理改为分散管理。

(六)其他改革措施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质量;职业培训;严密的税收征管办法;创新社会保障管理工具。

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1.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职工在疾病、伤残、残废、生育及老年后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职工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一定保障。

由工会统筹使用。

2.专项企业保险特点:1.与就业关联的劳动保险为主体,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2.劳动保险是“国家-企业”保障模式3.社会福利不足与企业福利过度并存农村:1.农户家庭自我保障为主,集体经济适当扶助。

“五保”制度: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保证吃穿柴火供应,保证幼教、生养、死葬。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

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