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
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是两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这两种
方法都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分布情况,进而揭示生物学过
程和功能。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定位细
胞或组织中特定的DNA或RNA序列。
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
探针,标记探针,处理样品,杂交和探针探测。
通常情况下,原位杂
交用于检测单个基因或特定基因家族的成员,可用于研究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型等方面。
该技术在医学诊断和药物开发方面也有广
泛应用。
免疫荧光是一种检测生物分子定位和分布情况的常用方法。
它利
用抗体与标记化学物质(如荧光素)相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生
物分子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主要应用于研究细胞内的蛋白质
定位和分布,也可用于研究病毒感染等方面。
该技术不仅能够静态观
察生物分子的分布情况,还可以通过时间分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分
子的动态行为。
虽然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各自有其独特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即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观察分
子分布及定位情况。
这种特性使得这两种技术成为研究生物分子功能
和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工具。
总之,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两个重要
实验方法。
它们都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观察特定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分
布情况,为揭示生物学过程和功能提供帮助。
荧光原位杂交 操作
荧光原位杂交操作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基因组学的技术,它使用荧光探针将特定的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上。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分析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基因组变异和疾病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操作的步骤。
步骤1:样品制备FISH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样本,如人类细胞、动植物组织等。
对于人类细胞的样本,常用的方法是将细胞分离,制作成染色体悬液。
首先要通过荧光染色法把两种不同的染色体和特定的基因序列染成不同的颜色。
这需要用到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可以从已有的文献中获取。
如果没有,可以通过设计和合成新的探针。
步骤2:制作探针FISH探针是由一段DNA片段制成的。
这个片段可用PCR方法从DNA中扩增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
制造探针时需要注意,探针的长度和序列应该与目标序列相匹配,可以通过BLAST或其他基因数据库检索确认。
通常使用荧光染料标记探针,以便在镜头下观察到探针的定位。
常用的标记分子有荧光素(FITC),荧光素同路胺(rhodamine)和锔(Cy3和Cy5)。
这些分子的选择取决于探针和荧光显微镜系统的兼容性。
在制作FISH探针时,需要注意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标记、纯化和探针肢解操作。
探针一般都是双链DNA,通过加入单链转化酶(S1)或DNA酶I,使双链DNA变成单链DNA,并标记在其5'-末端上。
标记完成后,进行染色体裂解、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和DNA聚合酶的反应来进行回收和标记探针,以免对染色体质量产生影响。
对于高复杂度的基因组,可以使用克隆探针阵列,在单个染色体上定位多个序列。
步骤4:染色体固定和前处理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这可以是用乙醛和甲醛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将载玻片上的样本通过逐步浸入水,逐步替换固定样本中的有机溶剂来除去样本中的RNA,然后用类碱/类酸(如乙酸/氯化锂,0.1M Na丙二酸缓冲pH 9.0)进行前处理,以增加荧光探针的穿透率,使其更好地结合DNA的目标序列。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原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基因组结构研究、染色体精细结构变异分析、病毒感染分析、人类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进化研究待许多领域。
1实验方法原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原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基因组结构研究、染色体精细结构变异分析、病毒感染分析、人类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进化研究待许多领域。
FISH 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异性结合,形成可被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
由于DNA分子在染色体上是沿着染色体纵轴呈线性排列,因而可以探针直接与染色体进行杂交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与传统的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相比,荧光原位杂交具有快速、检测信号强、杂交特异性高和可以多重染色等特点,因此在分子细胞遗传学领域受到普遍关注。
杂交所用的探针大致可以分类三类:1)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探针,例如α卫星、卫星III类的探针,其杂交靶位常大于1Mb,不含散在重复序列,与靶位结合紧密,杂交信号强,易于检测;2)全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特异性探针,其由一条染色体或染色体上某一区段上极端不同的核苷酸片段所组成,可由克隆到噬菌体和质粒中的染色体特异大片段获得;3)特异性位置探针,由一个或几个克隆序列组成。
探针的荧光素标记可以采用直接和间接标记的方法。
间接标记是采用生物素标记DNA探针,杂交之后用藕联有荧光素亲和素或者链霉亲和素进行检测,同时还可以利用亲和素-生物素-荧光素复合物,将荧光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可以检测500bp的片段。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新时代肿瘤诊疗的重要手段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FISH)是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技术原理FISH技术首先需要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并进行脱水、固定和切片等预处理。
随后,通过特定的探针标记DNA部位,FISH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基因结构异常。
同时,FISH技术能够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直接定位到细胞核内某个部位,提高了细胞水平的检测精度。
临床应用FISH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检测和治疗决策。
例如,FISH技术可以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赫赛汀治疗的敏感性和疗效。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检测多种癌症患者的病理类型、亚型和分级等信息,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制定和预后评估的精准性提高。
FISH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遗传学疾病的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未来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FISH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例如,利用荧光标记的超高分辨率探针,可以实现单基因级别的检测。
此外,结合缺损补偿系统、多肽分子探针等新技术,FISH技术将更加高效、快速、精确地检测细胞内的基因变化和功能异常。
同时,在分子分型、免疫分析、仿生工程等多领域的应用下,FISH技术的潜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的肿瘤诊疗范畴。
总之,FISH技术作为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癌症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展,FISH技术的发展将为肿瘤诊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
(注:本文700字)。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核内染色体异常、基因拷贝数变异和基因重排等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与目标DNA特异性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分布和强度,进而对目标DNA序列的存在、数量和位置进行识别和分析。
FISH技术分为两类:利用探针单一荧光染色体、基因或DNA序列的单色法;以及同时使用多个探针标记不同染色体或基因序列的多色法。
单色FISH通常利用DNA探针或RNA探针,对目标序列进行特异性荧光标记,并通过观察其信号位置和数量来识别目标序列的存在和数量。
多色FISH则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探针分别标记不同的目标序列,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的荧光信号进行定位和分析。
FISH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包括染色体异常的诊断、肿瘤基因的检测、生殖医学和遗传学研究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FISH技术已经成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 1 -。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背景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是在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原位杂交技术最早应用于染色体分析,后来逐渐应用于微生物检测领域。
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原理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探针与细胞中的微生物进行杂交,从而将微生物定性和定量地检测出来。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探针的序列与待测微生物的序列互补,从而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
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检测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实验方法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进行处理,使微生物细胞分离并保持活性。
探针的制备:将特定的DNA或RNA片段进行标记,形成荧光探针。
杂交反应:将样品和探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杂交反应,形成杂交双链。
洗涤和干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杂质,保持杂交信号的特异性。
荧光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检测样品的荧光信号,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数据。
实验的成功率较高,特异性较强,能够清晰地检测出目标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该技术的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出低拷贝数的微生物基因,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实验讨论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能够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探针制备过程较为繁琐、杂交反应条件要求较高以及荧光检测仪器价格昂贵等。
荧光探针的稳定性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探针和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在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基因表达分析、细胞凋亡研究等。
虽然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前景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的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的具体步骤和相应的详细说明。
1.细胞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细胞样本。
可以选择使用原代细胞,细胞悬液或切片等。
2.固定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或载玻片上面。
固定通常使用的试剂是乙酸乙酯和甲醇的混合物,通常比例为1:33.水合将载玻片中的组织或细胞水合处理。
这一步可以通过将载玻片浸泡在去离子水或缓冲液中进行。
4.处理将载玻片进行预处理,以使DNA或RNA序列更易于杂交。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煮沸:将载玻片浸泡在2×SSC(1×SSC:0.15MNaCl,0.015MNa3C6H5O7·2H2O,pH7.0)中,然后置于热盖板上加热至100°C,持续约10-20分钟。
-碱性水解:将载玻片浸泡在10%NaOH中,进行碱性水解,然后在盐溶液中冲洗。
5.杂交探针准备荧光探针或荧光标记的引物。
探针的选择取决于要检测的DNA或RNA序列。
探针的设计通常基于目标序列的序列信息,并且通过化学修饰和荧光标记以增加其杂交效率和检测灵敏度。
6.杂交将探针加到载玻片上的样本上,并与目标序列进行杂交。
杂交过程中,探针与目标序列进行互补配对,形成探针-目标复合物。
杂交的温度取决于探针的碱基组成和目标序列的GC含量。
7.洗涤将载玻片在洗涤缓冲液中进行洗涤,以去除未与目标序列杂交的探针。
8.检测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标记。
荧光标记的探针将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获得荧光信号。
根据荧光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序列的位置和数量。
9.成像和分析通过拍摄荧光显微镜图像来记录荧光信号。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包括亮度分析和定量信号分析。
总结: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用于确定DNA或RNA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位置的强大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报告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报告
一、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探究目标基因在细胞核内的位置以及其存在的数量,以确保基因研究可靠性及准确性。
二、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检测。
首先,获取样本组织切片并制备。
然后,利用荧光信号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技术,将采集的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血白进行标本制备,完成荧光原位杂交,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目标基因信号。
三、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的特定区域且数量适当,未出现缺失或多余现象。
具体细节如下:
1. 细胞核内目标基因存在的数量为正常情况下的1个;
2. 目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的2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3. 目标基因信号强度适中,无杂乱信号干扰;
4. 目标基因存在于所有观察到的核中,未出现缺失现象。
四、检测结论
本次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存在于样本组织细胞核内且数量适当,位置确定,验证了该基因在实验研究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鉴于本次检测结果,应确保实验人员、化学品、仪器设备、试卡等相关实验材料的检测标准及操作规范,提高实验质量及结果准确率。
五、附注
1. 此次检测的基因为【填写基因名称】;
2. 本次检测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或进一步检测,请再次联系本实验室。
荧光原位杂交法 pcr-荧光对比
荧光原位杂交法 pcr-荧光对比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PCR-荧光对比(PCR-FLP)都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荧光原位杂交法1.基本原理荧光原位杂交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互补碱基配对原理的技术,利用荧光探针对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进行标记,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探针:将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与荧光标记分子连接,生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加热解离:将待检样品中的DNA加热,使其解离成两条单链DNA。
(4)荧光显色: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上的荧光标记,并确定标记位置及数目。
2.应用场景荧光原位杂交法可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核型分析:检测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2)染色体重排:观察染色体间的换位、倒位等结构改变。
(3)基因定位:确定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肿瘤诊断:检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变化。
3.优缺点(1)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细胞核中的单个分子。
(2)高特异性:探针与目标序列可以实现完全互补。
(3)数据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呈现染色体结构及荧光信号大小。
而其缺点主要包括:(1)长时间实验:需要多个步骤和时间,且荧光信号非常容易被淬灭。
(2)需要DNA标记:需要荧光标记作为探针,费用较高。
二、PCR-荧光对比PCR-荧光对比(PCR-FLP)是一种应用荧光标记测量PCR产物数量的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可靠地检测和测量DNA的含量和变异。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DNA标记荧光标记,与另一非标记探针PCR反应。
(2)荧光PCR扩增:通过PCR反应增生DNA分子。
(3)荧光观察:利用荧光标记观察PCR产物。
(1)定量PCR:准确检测PCR反应中模板DNA的数目。
(2)基因表达:测量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
(3)点突变检测:定性判断DNA中的单个碱基是否发生变异。
循环肿瘤细胞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项目简介
循环肿瘤细胞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CTC FISH检测)项目简介
循环肿瘤细胞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TC FISH检测)是指进入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可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入血,亦可能形成实体瘤之前进入血液中。
CTC FISH检测根据循环肿瘤细胞数目,判断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血液转移、肿瘤良恶性程度、愈后状况和药物疗效的预估和评价、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的监测等。
临床意义
CTC FISH检测是一种无创、便捷、准确、动态的肿瘤检测,对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常见癌种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肿瘤确诊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的复发和转移监测、预后判断等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检查时期和适应人群
适检人群:肿瘤良恶性难辨患者、肿瘤确诊患者和肿瘤高风险人群
检查时期:距离上次放化疗/手术一周后,或下次放化疗/手术前2天;
手术后7天检测;术后半年至一年定期检测
CTC标本采集要求
外周血:1、抽血前无需空腹,使用专用5 ml ACD抗凝管采血
2、血液标本取样后须立即将采血管颠倒摇匀8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
分混合
3、血液标本置于室温(15℃-30℃)保存,并于24小时内送检
4、距离上次放化疗/手术一周后,或下次放化疗/手术前2天取样
胸腹水:1、充分混匀后取样45 ml于离心管中,直接送检
2、4℃保存,并于24小时内送检
取样禁忌:白细胞> 10×109 /L;放化疗给药期;体温>39℃;孕妇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荧光原位杂交操作步骤
荧光原位杂交操作步骤荧光原位杂交听起来很复杂呢,其实操作步骤也有章可循啦。
一、样本准备。
要做这个实验,先得把样本处理好。
如果是细胞样本的话,就得把细胞乖乖地固定在载玻片上,就像把小娃娃放在小床上一样安稳。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固定不好后面就不好办啦。
要是组织样本呢,得把组织切成薄片,薄到像纸片一样精致才行。
然后同样把它固定好,这就为后面的杂交打下了好基础。
二、探针准备。
接下来就是探针啦。
探针就像是专门去找目标的小侦探。
得按照实验要求把探针配好,浓度要刚刚好哦,太浓了可能会乱了阵脚,太稀了又可能找不到目标。
把探针在合适的缓冲液里调配好,就像给小侦探准备好装备一样。
三、杂交反应。
然后就到了杂交这一步啦。
把准备好的探针滴到有样本的载玻片上,再盖上盖玻片。
这时候就像把小侦探放到了有目标的地方,让它们去寻找匹配的东西。
然后把载玻片放到一个合适温度的环境里,这个温度很关键呢,就像给小侦探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让探针和样本中的目标DNA或者RNA去结合,这个过程需要一点时间,就像小侦探寻找目标也不能太着急呀。
四、洗涤。
杂交完了之后呢,就要把那些没有结合的多余探针洗掉。
这就像是把那些凑热闹的家伙赶走,只留下真正找到目标的小侦探。
用合适的洗涤液轻轻地洗,可不能太粗暴,不然把已经结合好的也冲走了就糟糕啦。
五、检测。
最后就是检测啦。
这时候要用专门的荧光显微镜去看。
打开显微镜,就像打开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
如果杂交成功了,就能看到漂亮的荧光信号啦,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那些荧光信号所在的地方就是探针找到目标的地方呢。
荧光原位杂交虽然有点复杂,但是按照这些步骤一步一步来,就像照顾小宠物一样细心,也能顺利完成这个有趣的实验啦。
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内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通过将特定的DNA或RNA探针与目标序列杂交,并用荧光素标记探针,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信号,从而确定目标序列的位置和数量。
FISH检查可用于研究细胞中基因组序列的改变,如染色体异常、基因扩增、基因缺失等。
它也可用于检测某些基因在特定组织或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情况。
下面是FISH检查的一般步骤:
1. 准备探针:根据需要,设计并制备特异性探针,通常为DNA或RNA探针。
2. 制备细胞样品:从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制备样品,一般需要用胰蛋白酶消化、固定等步骤处理细胞。
3. 杂交:将探针与样品中的目标序列进行杂交,一般需要在一定温度和离子强度下进行。
4.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减少背景干扰。
5. 荧光素标记:用特定的荧光素标记探针,以便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6. 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并记录目标序列的数量和位置。
FISH检查的优点包括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能够准确定位目标序列的位置。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需要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等。
细胞爬片荧光原位杂交流程
细胞爬片荧光原位杂交流程
细胞爬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步骤
1. 准备细胞爬片:选择适当的细胞爬片,如盖玻片或载玻片,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涂布血清或明胶。
2. 细胞培养与固定:将细胞种植在爬片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进行固定,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醇和冰醋酸等。
3. 脱蜡与水化:将固定好的爬片放入脱蜡缸中,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脱蜡,然后进行水化。
4. 通透处理: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或甲酸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使探针能够进入细胞内。
5. 杂交: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核酸探针与细胞中的核酸进行杂交,通常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杂交。
6. 洗涤:杂交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杂质。
7. 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杂交结果,记录荧光信号的位置、强度等信息。
8. 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荧光信号进行分析,计算荧光密度、阳性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技术,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经验。
在进行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从遗传学角度检测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
02
辅助血液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疗效检测及微小残留检测
03
应用:
骨髓移植术后(性别不同的移植献者)、 性别鉴定、CMPD和ALL初诊、CML末次化 疗结束两周以上、AML-M3/M2等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特点
1
可分析间期细胞,不需培养;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重复性好、空间定位精确;灵敏性和特异性高
单击添加副标题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康圣环球医学特检集团
概述 FISH-目前新兴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是采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利用探针与检测样本中DNA碱基对的互补性,在探针与标本的DNA杂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而得出结果,从而检测细胞、组织样本中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临床意义
2
当染色体核型分析不成功或不明确时,可利用FISH检测弥补不足,并可发现复杂易位
探针种类
01
双色单融合探针 双色分离探针
01
ES探针 双色双融合探针 每类探针的检测和适用范围不同,决定其用处不同
01
标本要求 送检标本:骨髓3ml(CML和CLL患者可直接用外周血2ml) 保存条件:肝素钠抗凝,4摄氏度,24h送检 禁忌:冰冻或凝块 注意:建议做FISH的同时做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若只要求做FISH,请转交一份近期的细胞遗传学报告。如果无细胞形态学或遗传学的检查,建议作进一步检查!!
报告时间:周一至周五,7个工作日
报告示例:略 结果判读:每个探针检测镜下分析200个细胞核。20例没有造血系统疾病且核型正常的骨髓标本作为正常对照,以此计算分裂信号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果有异常杂交信号的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标准差的3倍,结果将被认为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探针,该技术可以在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生物体上可视化特定的DNA、RNA序列。
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组织,这对研究生物学和人类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概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互补性进行研究。
DNA和RNA是生命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内在的互补性使它们能够识别彼此。
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需要研究的特定序列互补杂交。
这使得荧光探针可以准确地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
这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种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两种主要的类型: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
1. 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是在无细胞和细胞水平上进行的。
在细胞水平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常用于识别和定位细胞中的mRNA分子。
通过将可靠的延伸探针标记附着到mRNA序列上来实现它。
可靠的延伸探针是通过逆转录、克隆和序列分析来获得的,它们是荧光标记的短DNA序列或RNA分子。
在无细胞级别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特定的DNA序列。
这是通过采用荧光标记的探针来实现的,这些探针可以杂交到要检测的DNA序列上并显示出荧光标记的颜色。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另一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蛋白质分子。
准确的荧光探针可以准确地将抗体与依靠特定抗原结构的细胞或组织相结合,显示出特定的荧光标记。
这种方法能够用于检测特定受体、细胞结构或定点蛋白质位置。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本节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1. 基因表达和调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了解该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位置、发展和分化状态所必需的,无论是在发育过程中还是在成人身体中。
例如,基因1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来确定,并验证其在造血干细胞、软骨和骨中的表达模式。
alk检查方法
alk检查方法
ALK是一种基因,其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检测癌症患者是否携带ALK基因变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测:
1. 荧光原位杂交(FISH):这是一种基于DNA的检测方法,通过特定的探针来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ALK基因的融合或扩增。
如果细胞中存在ALK基因的融合或扩增,则FISH试验会呈现阳性结果。
2. 免疫组织化学(IHC):这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通过特定的抗体来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ALK蛋白的表达。
如果细胞中存在ALK蛋白的表达,则IHC试验会呈现阳性结果。
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这是一种基于DNA的检测方法,通过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细胞中ALK基因的特定片段。
然后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ALK基因的变异。
4. 下一代测序(NGS):这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对癌症患者的基因组进行全面扫描,以检测是否存在ALK基因的变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临床情境和目的。
因此,在选择ALK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目
CONTENCT
录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概述 • FISH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流程 • FISH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FISH检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 FISH检测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目标DNA 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检测细胞内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的 技术。
FISH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样本类型,如细胞、 组织切片、石蜡包埋组织等。
直接观察
FISH技术可以直接在细胞或组织的显微镜下观 察杂交信号,无需进行额外的染色或标记。
灵敏度高
FISH技术能够检测单个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灵 敏度较高。
局限性
成本高
FISH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探针和 荧光染料,因此成本较高。
80%
基因突变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如 抑癌基因突变、致癌基因突变等 。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表达水平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表达水 平,了解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情况。
基因定位
FISH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了解基因的染色 体定位。
基因互作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间的相 互作用,了解基因间的关系。
细胞或组织的通透性处理
使用适当的试剂使细胞或组织的膜通透性增加,以便探针能 够进入。
杂交反应
探针与靶DNA的杂交
将制备好的探针与固定在样本上的靶 DNA进行杂交,形成探针-靶DNA复 合物。
去除未结合的探针
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游离探针,提 高杂交信号的特异性。
信号检测与图像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470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OrganTransplant.Aug2006,V o1.27,No.8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仇惠英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HSCT)后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MRD)的作用.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对83例患者进行allo-HSCT.对供者为异性的64例受者实施骨髓细胞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FISH法检测,评价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及其动态改变;对供,受者性别相同而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19例受者,应用相应的基因探针(BCR/ABL,AMI1/ETO和MLI)对骨髓细胞行FISH法检测,评价微量残留病灶的发生.结果64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中,50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在99以上;7例早期嵌合度偏低(96.2~98.7),在随访过程中逐渐上升至99以上,移植后均未复发原病;另外7例嵌合度在随访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其中3例微量残留病灶在10以上,均同时出现血液学复发;4例患者微量残留病灶在2~5之间,其中2例经快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在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后骨髓嵌合度逐步上升至99.9,目前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1例持续处于CR状态.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allo-HSCT受者中,16例移植后未检测到原来的异常核型;1例检测到10的微量残留病灶,经免疫抑制剂减量4个月后降为1,移植后1年仍在完全缓解中;2例分别在移植后1个月和4个月时出现原来的染色体异常,复查骨髓为原病复发,再次化疗未缓解.结论应用FISH法检测allo-HSCT后骨髓嵌合状态和微量残留病灶,对判断植入,复发和指导早期干预性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原位杂交,荧光;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状态;肿瘤,残余FI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etectedminimalresidualdiseaseandchimerisminpatien tswithhema—tologiemalignanciesafte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QIUHui—ying,XUEY ong—quan,PAN】in—lan,ela1.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uzhouUniversity,JiangsuInstituteo厂Hematology,Suzhou215006,Cina[Abstract]0bjectiveToexplorethe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andcellularchimerismi n patientswithhematopoieticmalignanciesafter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 tation(allo-HSCT).MethodsFromMay2001toJune2005,83patientsreceivedallo—HSCT,including55malesand28females.0fthem49patientsreceivedsihlingHLA-matchedbonemarrowtransDlantat ion(BMT),3HLA-matched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Dlantation,8un-relatedBMT,9non 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plantation(NsT)and14relatedhaploidenticaltransplantation.Among them,49patientswerediagnosedashavingCML,16havingAML,16havingALL,onehavingmultiplemyelomaandonehavingmalignantlymphoma.ChimerismandMRDweremonitoredbyflu 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usingXandYspecificcentromericprobesorgeneprobesforBCR /ABL,MLLandAML1/ET().1000cellswereanalyzedforeachsample.ResultsAmong19patientsr eceiv—ingsex-matchedtransplant.theformerchromosomerearrangementswerenotfoundin16pat ientsaf—tertransplantation,MRDwasdetectedin10ofcellsinonepatientand1ofcellshavingMRDin 4thmonthafterthereductionofimmunotherapy,andthepatientswerestillinremissiononeye araftertransplantation.Twopatientswerefoundhavingtheformerchromosomalrearrangement1a nd4monthsaftertransplantation,respectively,whodidnotachieveremissionafterchemotherap y.Over99donorchimerismswerefoundin50patientsonday25,donorcellswereatalowlevel(96.2~98.7)in7patientsonday25,andincreasedover99later.Theywereinremissionwithout relapse.Thedonorchimerismsweredecreasedgraduallyinother7patients,ofthem3patients withthehostcellsabove1()showedhematologicrelapse.Fourpatientswiththehostcellsbetween 2~5haddifferentoutcomes:2patientsdiedofsevereGVHDafterthereductionofcyclosporineA ,onepatientgotadonorchimerismover99afterreductionofimmunotherapy,andonepatientw as作者单位: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0rganTransplant,Aug2006,VoI.27,No.8stillincompleteremission.ConclusionsFISHcouldplayapivotalroleinthedetectionofMR Dandchimerisrn.ItishelpfultOtheevaluationofgraftandrelapseandtOtheguideofinterventionof earlyimmunotherapy.[Keywords]Insituhybridization,fluorescence;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1antation;C hi—merism;Neoplasm,residua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治愈近半数的恶性血液病,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移植相关毒性,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原发病复发等因素导致治疗失败_1].allo—HSCT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移植后因微量残留病灶(MRD)导致复发而死亡.al-lo—HSCT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动态检测微量残留病灶以及供,受者骨髓嵌合状态,可及时发现复发倾向,为临床治疗及时提供线索.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间对83例allo-HSCT后的患者用FISH法进行检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8例.原发病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和恶性淋巴瘤1例.移植方式为: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52例(49例骨髓移植,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无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9例;亲缘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2.检测项目:64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在移植后第25,9()和180d采集骨髓,FISH法检测受者的性染色体,以评价供,受者骨髓的嵌合状态.对于嵌合状态低的受者以及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 治疗的受者实施动态监测.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而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allo—HSCT受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4例异性allo—HSCT 受者(11例为CML,3例为Ph十_ALL)同时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与骨髓嵌合状态,每次分析1000个细胞(个别细胞数少的受者分析500个细胞).3.实验方法:采用x,Y性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融合基因探针.(1)探针的变性:每份标本各加DNA探针1.0tA和4l杂交稀释液,充分振荡混匀,75℃水浴变性5min,立即冰浴5min;最后置37℃水浴中预杂交30min1h.(2)杂交:将变性后的DNA探针加于玻片杂交区域,盖上18mm×18mm盖玻片,RubberCement封片后置37.C湿盒中杂交过夜.(3)洗涤:小心揭去盖玻片后,将玻片置于预热至46℃,浓度为500ml/L的甲酰胺/2×SSC中,5min×3次;再将玻片移入常温浓度为1 ml/LTween一20/4×SSC中,5min×2次;最后将玻片移入4×SSC中,2min×1次,室温下自然干燥.(4)复染:每张玻片加6lDAPI/Antifade,置于一20.C避光复染.(5)荧光显微镜检查:以LeicaQ55OCW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采集图像.结果1.FISH法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64例异性allo-HSCT受者中,50例受者移植后供者细胞在99以上;7例移植后早期嵌合度偏低,供者细胞在96.2~98.7之间,随访过程中嵌合度逐渐上升至99%以上,移植后均无原病复发;另外7例患者嵌合度在随访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分析其1000个细胞中自体细胞数量分别为32,24,38,52, 143,330及240个,前4例受者(受者细胞2~5 %)中2例经快速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严重GVHD,最终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第3例行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嵌合度上升至93,随访至今仍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第4例受者合并肺部感染,现给予抗感染治疗,暂时未见复发倾向;后3例受者(受者细胞10%以上)同时出现血液学复发,1例慢性粒细胞急变复发后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力卫)治疗无效而死亡,另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而死亡.2.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allo—HSCT受者中,16例为正常核型, 未检测到阳性融合基因;1例检测到微量残留病灶为10,立即将免疫抑制剂减量,术后5个月复查时降为1,至今随访1年,仍在完全缓解中;另2例分别于移植后1个月及4个月出现原染色体异常,复查为骨髓复发,再次化疗无效,分别在移植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亡.14例异性allo-HSCT患者中,11例患者未检测到BCR/ABL阳性细胞,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1/500;同时进行嵌合体检472?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年8月第27卷第8期ChinJOrganTransplant.Aug2006,V o1.27,No.8测,11例的受者细胞在0~0.90A之间,1例为4.4,移植后均无复发.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68/500,相对嵌合体检测示受者细胞占13.30A;另外1例BCR/ABL阳性细胞为16/500,受者细胞占12,嵌合体与微量残留病灶检测结果相一致,2例均采用免疫干预治疗.3.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的作用:5例受者经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至停用后骨髓嵌合度仍低下,另外1例Ph+_ALI患者在移植后8个月时用FISH法检查骨髓嵌合度在100,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r_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始终为阳性,均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剂量从5X10/kg开始至2X10/kg递增,每隔2周左右输注1次,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嵌合度上升或发生严重的GVHD则停止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后,2例嵌合度上升,1例融合基因转为阴性,3例治疗无效死亡.讨论目前,检测移植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本组采用FISH法,一次可分析数百乃至上千个细胞,不受细胞分裂相缺乏的影响,中期或间期细胞均可用,敏感度达1l_1].我们对83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用FISH法动态检测骨髓嵌合度,并研究了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嵌合率的动态变化,部分有特殊染色体异常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19例供,受者性别相同的受者应用FISH法检测微量残留病灶,结果显示移植后早期微量残留病灶较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白血病复发,临床上可尝试通过免疫抑制剂调节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I)效应;如果在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出现微量残留病灶增多,则高度提示可能为原病复发.在移植后早期用FISH法检测嵌合度偏低的受者,可能处于混合嵌合体状态,在移植后需要密切随访,大多数受者在allo_HSCT后嵌合度进行性上升,甚至可达到完全骨髓嵌合状态.特别是对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后早期供者细胞嵌合程度偏低,以后嵌合度逐渐增高,呈现从混合嵌合体(MC)向供者细胞完全骨髓嵌合状态(FDC)转化的过程,通过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或使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可诱导MC向FDC转化.本组有4例患者嵌合度进行性下降,FISH法分析1000个细胞,患者自体细胞数为24~52个,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仍在缓解中,为分子水平的复发,通过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或停用以及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干预性治疗后可消除体内微量残留病灶,随访至今4例患者均未复发;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受者自体细胞100 个(10)以上,均表示同时有血液学复发.我们认为,FISH法检测受者细胞为2~5时,应加强随访,并实施免疫干预治疗,可减少移植后复发;检测到受者细胞在10以上时,则提示可能有血液学复发,由此可见FISH法检测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的结果与临床转归高度相关.Vinogradova等l_2]动态监测2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后微量残留病灶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结果提示受者细胞比例与BCR/ABL阳性细胞数高度相关.本组的12例患者用FISH法检测后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均未检测到微量残留病灶的发生,残存的受者细胞少,临床上无复发;相反,微量残留病灶高的受者骨髓嵌合度也低下,2例患者虽未出现血液学复发,但仍给予临床干预性免疫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微量残留病灶与供,受者骨髓嵌合度结果高度相关,并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本组有部分受者在随访中发现微量残留病灶或骨髓嵌合度下降,经过免疫干预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灶消失或骨髓嵌合度上升,但也有部分受者经免疫抑制剂快速减量甚至停用后,出现严重的GVHD,这就说明需要密切观察免疫抑制剂用量与微量残留病灶和骨髓嵌合度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以便给予适当的处理.本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用FISH法检测嵌合度与微量残留病灶,对判断植入,复发和指导早期干预性免疫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TurkiewiczD,GorczynskaE,ToporskiJ.eta1.Monitoringof hematopoieticchimerismaftersex-mismatchedallogeneicstem celltransplantation(alloSCT)bydual—colorFISHanalysisofX andYchromosomes.LeukRas.2003.27:993—998.2VinogradovaOA,SavchenkoVG.DomrachevaEV,eta1.Mo—lecularcytogeneticmonitoringofchimerismandminimalresidual diseaseinpatientwithchronicmyeloidleukemiaafterallogenic andsyngenic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TerArkh,2002,74:38—44.(收稿日期:2005—0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检测细
胞中特定的核酸序列。
该技术主要基于细胞荧光信号的原理,能够在
不同的细胞组织中快速定位并鉴别靶标分子的位置、表达水平、结构
与功能。
检测原理: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探针,通过
与目标DNA或RNA特异性配对,从而使荧光探针和目标结合,从而显
示出细胞内的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情况。
具体而言,探针会有一段
能与目标分子互补配对的区域,这个区域域可以被定放在靶标分子上
的特定区域,利用标记有荧光信号的核苷酸分子,通过被荧光激光器
激发,并能够发出荧光信号,通过显微镜观察,从而显示出靶标分子
是否存在或表达水平。
应用场景: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遗传性疾病、病毒感染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基因定位、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
在
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分析中,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致癌基因的
突变和拷贝数变化,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区分良性与恶性
病变细胞,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遗传研究中,细胞荧光原位杂交
可以定量和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助于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
在新药研发中,细胞荧光原
位杂交可以用来评估靶标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药物筛选和发
展流程,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药
剂和反应条件,操作时需要仔细、精确、严谨,特别是在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时必须严格控制条件,避免误差。
同时,不同类型的靶标分子,探针的选择、合成和设计都有一定的限制,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和技术。
总之,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是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诊断和治疗疾病、新药研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掌握技术原理和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探索和创新,将有助于推动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