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学

合集下载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货币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 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2.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一般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影响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3.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控制在事先宣布的范围内.4.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而显着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5. 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的指标就是收益率.6. 货币政策时滞: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时滞.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7. 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8. 强制储蓄效应: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导致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上涨而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这就是强制储蓄效应.9. 收益的资本化:是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B=P×r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10. 货币层次: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 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二、简述题1. 试析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答: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现在已经广泛被认可的是联系潜在资源、可利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1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以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3当潜在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的时候,经济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2. 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答: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3. 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答:微观主体的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主体会立即根据所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起消极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但实际上,社会公众的预期即使非常准确、采取对策即使非常迅速,但对策发挥效果也要有个过程,这样,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4. 简述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答:对通货紧缩的界定通常有三种说法:①物价水平持续下降;②物价水平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或再加上货币供给的缩减;③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可能增长率.通货膨胀是不稳定的,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的.物价疲软趋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实体经济:1对投资的影响.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减少投资的影响.同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这就使投资倾向降低.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2对消费的影响.物价下跌对消费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将来价格还会下跌的预期促使他们推迟消费.二是收入效应.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支出.3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通货紧缩时期的财富分配效应与通货膨胀时期正好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由于物价呈现负增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很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4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果工人名义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那么实际工资并不会下降;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削弱企业的偿付能力,也会迫使企业下调工资.5通货紧缩与经济成长.多数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成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5. 试述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答: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表现为:①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②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绝非是等量的.③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④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会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总需求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总需求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⑤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2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①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满足交易需求而作为流通手段包括流通手段的准备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形成市场需求;而作为保存价值而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②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积蓄财富所需的价值保存手段则不单纯取决于市场供给,或至少不单纯取决于当期的货币供给—用于保存财富的货币显然有很大部分是多年的积累.3如果简单理解,可以说市场总供需的均衡关系是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的供需关系一一地对应着.但也应该注意,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之间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在不断转化的.6.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过度需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过度增长,而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速度却受到限制,由此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从而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当社会已达到充分就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总供给无法再增加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才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总需求增加的速度过快,超过总供给可能的增加速度,也会引起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为:①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③增加有效供给.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①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膨胀是由过度的工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总供给曲线上移而形成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当强大的工会组织迫使厂商提高工资,使得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而物价的上涨又会使工会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又一次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这样,工资上涨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②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使得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以行业垄断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行业垄断,不存在大型的可以操纵市场价格的垄断企业,就不可能产生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管制或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价格政策,如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高价.7. 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是什么答:利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利率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利率上升,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而且,高利率还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因此,利率变动可以起到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2利率与投资.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利率上升,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因此利率变动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从而利率变动可以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3利率与通货膨胀.当利率过低而过渡刺激投资时,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物价上升.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4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来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就使中央银行利用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成为可能和有效.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会通过一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活动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利率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利率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复杂的,可概况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程度,及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利率调节是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利益来实现的,因而微观主体是否是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关系到它们预算约束的有效性,以及利率变动能否作出及时快速反映.第二,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第三,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因素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利率能够直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能否借助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决定利率是否可以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工具,和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8. 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2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3可测性;4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低;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9. 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①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②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减少;③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10. 简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与模式1配合的基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都是需求管理的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其焦点在于推动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恢复均衡状态,以实现成长、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就是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或是使之增加,或是使之缩减.货币政策是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两者应该配合、也可能配合的基础.2配合模式: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需求不足,以促使经济转热,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在过冷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缺乏扩大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厂商缺乏扩大投资支出的积极性,消费者也同样缺乏扩大消费支出的积极性.不仅他们的行为意向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当局.所以,即使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易收到扩张的实际效果.财政政策则不同,财政扩大投资是私人厂商无需自己冒风险投资却可以获得维持乃至扩大经营的好机会.投资支出以及带动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直接引出的消费支出,对于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需求过旺,以克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抑制货币供给增长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其一,有很多可以运用的工具;其二,对于创造存款货币的商业银行能够起强而有力的制约作用.而财政政策要紧缩,就有颇大的难度.对所有国家来说,财政支出有极强的刚性,不仅难以绝对压缩,甚至压缩增幅也并非易事.税收和支出政策的调整均需通过立法程序,而增税和减少福利支出这类问题,是很难获准通过的.同时,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用其积极有利一面时,总会伴随有不可避免的消极的副作用.相互搭配使用,有可能使副作用有所减弱.三、论述题1. 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答: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1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20世纪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等人提出的现金余额说,可以被视为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源头.①费雪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提出着名的“交易方程式”,认为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中,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②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从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建立了剑桥货币需求方程,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前者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后者重视资产的选择,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2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继承、综合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了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不受利率影响.凯恩斯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①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②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3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主要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其主要结论是:第一,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保持“正的一致性”.第三,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2. 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答: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其中,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提供原始货币,形成货币供应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辗转存贷,可以将其数量多倍扩张.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因而经济活动中的新增货币供给量首先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出来的.其基本过程是:当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更多的货币时,会增加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时,商业银行就会向中央银行贷款;同时当财政出现赤字时,也会从中央银行透支,这样中央银行的各项资产就会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增发贷款,同时增加其在中央银行交纳的准备金存款.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和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此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经营中需要面对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因此,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一步分解为准备金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我们把这两部分的和称作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负债——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2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扩张.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辗转存贷,从而成倍创造派生存款.经货币扩张,整个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D=R/RRr.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总额,假设前提为商业银行将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作存款准备;另外,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没有“现金漏损”.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的新增基础货币发行,它表现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负债——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基础货币的增加称为商业银行成倍扩张信用货币的基础.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达到最大.3. 试分折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传导渠道.在信用市场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货币传导渠道,即: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的机制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即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为它们特别适宜于处理特定类型的借款者,特别是小企业,那里不对称信息问题特别突出.当然,大企业可以不必通过银行而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与信用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减少银行储备和银行存款的紧缩货币政策将通过对这些借款者的作用产生影响.货币供给M下降,使得银行存款D减少,进而使得银行贷放出的贷款下降.银行贷款L下降,使企业投资I减少,从而使总产出Y下降.以图式表示,这一货币政策效果就是:M↓→D↓→L↓→I↓→Y↓.2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通过企业资本净值发挥货币传导的作用,是建立在下面的认识之上,即很低的资本净值意味着贷款者实际上对他们的贷款获得很低的担保,同样,来自逆向选择的损失增大.资本净值的下降,引起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导致减少作为投资支出资金来源的贷款.企业很低的资本净值也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因为那意味着所有者在他们的企业中拥有更低的股本回报,便刺激他们投资于风险项目.由于从事高风险事业使得贷款者收回借款更不可能,企业资本净值的减少导致贷款的减少从而投资支出减少.货币政策能通过几种方式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紧缩的货币政策M↓,引起证券价格下降Pe↓,这进一步使企业的资本净值下降,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增多,因而导致投资支出I↓和总需求下降Y↓.这便引出了货币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下述图式:M↓→Pe↓→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提高利率r的紧缩政策也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因为它减少了现金流.这就为资产负债表渠道引出了以下附加图式:M↓→r↓→现金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信用渠道不仅限于对企业的支出起作用,同样也适用于消费支出.由货币紧缩引起的银行贷款下降势必引起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购买的下降,他们没有其他的信用来源.同样,利率的提高会引起家庭收支表的恶化,由于他们的现金流受到相反的影响.4. 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④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这两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内容主要包括: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起牵引作用,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及市场利率.②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货币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二者都作为主币流通,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照各自的市场价值所确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在双本位制下,国家以法律规定金银之间的固定比价,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出现“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跛行本位制:金银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金本位制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 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特征: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价格的一致性;其次,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以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平,有助于保持货币汇率稳定。

2)金币本位制的优缺点①优点: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币行市的相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②缺点: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运行困难,主要表现在:返回首先,黄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这是金币本位制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其次,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因为磨损而使重量减轻,从而浪费大量黄金;最后,贸易管制以及外汇管制的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受到削弱。

货币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13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按流动性将货币划分为3个层次: 1. M0=流通中现金 2. M1=M0+活期存款
3. M2=M1+定期+储蓄+,外币+证券保证金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1年10月起,将以下2类存款纳入M2统计范围 : 1.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2. 住房公积金存款
34
黄金总量与全球经济扩张的矛盾
35
内外均衡的协调与冲突
36
(四)信用货币制度
1. 定义: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是国家强制流通 的价值符号并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制度。
2. 人民币制度
①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 人民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分。 ③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人行是全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关。 ④ 中国境内禁止金、银及外币流通。严禁伪造、变造人民币。 ⑤ 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6
第2节:货币的职能
货币5大职能 (一)价值尺度: 定义:表现和测量商品的价值。 思考:若无货币,对价值比较将产生什么影响?
(二)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思考:若无货币,对交易将产生什么影响?
7
(三)支付手段 定义: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 思考:该职能与流通手段有何区别?
23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
( 一)银本位制 1. 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 2. 1933年4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圆”,我国正式 实行银本位,1935年又废止了银本位制。 3. 其他国家则早在19世纪未期就放弃了银本位制。
24
(二) 金银复本位制
1. 定义: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 种类: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 双本位概念:金银鋳币按国家规定的比价流通的复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治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力量,是货币制度根本内容的一局部,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力量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承受,取得无限制偿付力量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局部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展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宝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以肯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力量。

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储藏黄金作为预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支付手段
作用:
积极的: ○ 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 利用。
消极的: ○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金银复本位 制
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 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 换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货 币,并有国家规定的固定兑 换比例,但是金币可以自由 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 (跛行本位制实际上使银币成为 事实上的辅币)
金本位制
货 币 金 融 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2% 了解货币的起源 38% 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40% 深入理解货币的职能
学习要点:
68%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展 第 货 货 问
币币题
的的: 发起 展源 过与

程什
Hale Waihona Puke 是么 怎有 样关 的?节

货 币 的 起 源 与 发
(一)货 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含义: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 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贮 购 度 调 作 本 用 管 方 金 发 为 付 目
藏 买 下 节 用 , 途 式 属 展 预 作 的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总结一、货币需求及其构成:一是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

二是对可转让大额存单和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高流动性证券的需求。

三是对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抵押贷款等的需求。

四是对各种形式的信用卡(贷记卡)的需求。

五是对国债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的需求。

六是对在线支付的需求。

二、货币供给:包括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货币当局持有的、以纸币或铸币形式存在的金属货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硬币”。

广义货币(M2)指M0加上准货币(M2)再加上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的存款货币。

其中, M0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M2是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在途资金;M2包括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1、储蓄存款:在物价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居民和企业会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多收储蓄存款利息,此时银行增加的存款数量就称为“货币供给量”。

2、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个人和单位的零散闲置资金,商业银行需要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储户把钱存入商业银行后不办理任何存款业务,只是规定什么时间才能取回。

这种存款因无法计算利息,所以叫做“活期存款”。

3、定期存款:存款人与银行预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支取本息的存款。

定期存款一般分为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年、 18个月、 2年、 3年、 5年共9种,按存期不同,定期存款的利率从0.35%至4%。

4、可转让大额存单:由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大额存款凭证,具有较强的变现功能,但没有固定期限。

它既可作为质押品获得贷款,又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5、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商业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签发的、允许其在限额内使用支票或汇票进行结算的账户。

该类账户实际上起着支票账户和汇票账户的双重职能。

6、其他存款: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应扣减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临时存款。

如保证金存款、清算备付金存款、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等。

7、准货币:指未被冻结的存款,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小额信贷存款、邮政储蓄存款、财政部门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

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PPT课件

货币金融学第一章货币PPT课件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使个人之间的

交换日益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物
品总类越来越多,一种商品可与多种商品交换。 行

2.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货 3. 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社会发展,交换频繁,物物交换要求对方都需要对

方的物品,交换才能成功。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人
们在长期中找到了以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的办法。 行

2.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4.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商品上,就出现了货 币形式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性质
货 2. 货币的本质
币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一种商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稳定性

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了社会上的私人 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
A. 22000元 B.2650元 C.1650元 D.450元
2020/11/15
13
第三节、货币形态
货 1. 货币形态变化的原因

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是决定货币形态 发展的主要原因。
银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货币形态变化的技术

支撑。
学 三.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是货币形态发展的 重要条件。
2020/11/15
学 A.小王到银行取回10000元存款的本息
B.1台洗衣机标价1500元
C.李四在工厂里领回了当月工资和奖金800元
D.小陈在商场用100元钱买了一副球拍
3. 06年,宁夏某公司枸杞酒换回一车皮俄罗斯钢材。商品交易方 式属于()

(完整)货币金融学复习 名词解释

(完整)货币金融学复习 名词解释

P5271.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2。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3.通货紧缩:也称通货不足,是指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即货币供给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4.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其中包括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食住行、水电、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5.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的批发价格编制的物价指数,反映包括了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

6.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的变动.7。

通货膨胀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1)公开性通货膨胀:是指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或是政府虽然施加控制,但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太大而未能生效,价格上涨的特征非常明显。

(2)隐蔽性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当局采取物价管制而使一般物价水平不能自由上升的通货膨胀。

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1)爬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年率为2%—3%的状态(2)温和通货膨胀:低于7%的通货膨胀率,或者是低于10%的通货膨胀率(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物价连续暴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货币完全丧失价值贮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交易功能.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1)预期通货膨胀: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无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2)非预期通货膨胀:没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之后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产生的通货膨胀.P50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上涨,致使生产成本上涨,进而导致物价总体水平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

货币金融学公式汇总1. 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公式:货币乘数是指总货币供应量与银行准备金的关系。

货币乘数公式为:货币乘数=1/银行准备金率2. 金融准备金率(Monetary Reserve Ratio)公式:金融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规规定存留的比例,公式为:金融准备金率=银行准备金/存款3. 货币乘数模型(Money Multiplier Model)公式:货币乘数模型用于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乘数模型公式为:货币供应量=货币基础*货币乘数4. 货币需求量(Money Demand)公式:货币需求量指个人和机构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收入比率、利率和价格水平。

货币需求量公式为:货币需求量=K*(Y/P)(1/V)其中,Y表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P表示价格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K为系数。

5.劳动力市场公式:劳动力市场公式用于预测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公式为:就业率=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

6.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公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政策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

货币供应量公式为:货币供应量=高外溢贷款+商业银行贷款7.货币政策效应公式:货币政策效应公式用于衡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效应公式为:Y=C+I+G+NX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

以上公式只是财经金融学中的一小部分,涵盖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其他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货币金融学的公式和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货币经济学》课件

《货币经济学》课件
金属货币
使用贵重金属作为货币,如黄金和白 银。
货币的类型
法定货币
由政府法律规定为合法支付手段的货币。
电子货币
通过电子网络进行交易的货币,如比特币、 支付宝等。
信用货币
基于信用体系的货币,如银行存款、信用卡 等。
虚拟货币
在虚拟世界中使用的货币,如游戏币、积分 等。
货币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
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提供货币。 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货币经济学》PPT课件
货币经济学是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通过了解货币的定义、 功能、发展历程以及供给与需求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经济学的 重要性。
货币经济学的定义
货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它包括对货币的本质、价值、发行与销毁等 方面的研究,以及货币在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内容。
货币的功能
1 交换媒介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方便了商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
2 价值尺度
3 价值储藏
货币可用作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尺度。
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累积的储藏手段。
货币的发展历程
1
实物货币
2
将物品作为货币,如贝壳、石头等。
3
纸币
4
将金属货币换成纸币,用纸币代替实 物货币。
物物交换
最早的交换方式,以物换物。
货币需求
由个人、企业和政府等所需的货币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利率等。
货币政策的作用
1 稳定物价
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控制通货膨胀率,保持物价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利率和信贷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3 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金融学》PPT课件2024新版

《货币金融学》PPT课件2024新版
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监管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监管成为难题。
金融不稳定因素增多
金融创新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金融不稳定的因素。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金融 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
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改变金融业态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向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传统 金融业态。
《货币金融学》 PPT课件
目 录
• 货币与货币制度 • 信用与金融市场 •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 •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01
CATALOGUE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 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务关系。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需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信用风险,如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设置风险准备金等。
市场风险
金融机构需关注市场波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通过分散投资、对冲交 易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需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减少操作失误和欺诈行为的发 生。
汇率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01
汇率制度的类型
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
02 03
各类汇率制度的特点
固定汇率制下,汇率波动幅度受到限制,有利于稳定国际贸易和投资; 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具有灵活性和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的功能;中间汇率制则兼具两者特点。
汇率制度的选择
金融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01
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金融风险等。

货币金融学重点

货币金融学重点

货币金融学1货币发展遵循的规律:货币形式要适应经济形势,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货币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包括:传统信用货币(由商业银行及类似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由国家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现代信用货币3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从货币供给体系看,存款货币的发行是受中央银行调控的,但其直接发行者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过程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存款货币。

4流通中的货币是由央行和商行共同发行,流通中的纸币是由国家委托央行发行。

5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6货币职能间的关系:货币的五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对货币本质的全面体现,其中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

区别: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地功能。

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

贮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联系: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又以流通手段为归宿。

贮藏手段同样以价值尺度为前提并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归宿。

国际货币职能是上述四中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7货币数量的界定: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者亚货币。

8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依据: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流动性的概念包含三种要求:不受损失、及时转化、现实购买力9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及货币制度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及货币制度
2. 金块本位 流通货币:纸币、银行券 纸币、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黄金
3. 金汇兑本位制 没有金币铸造和兑换 流通货币:纸币、银行券 本币 外汇 黄金
纸币本位制
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纸币及其特点 纸币是不兑现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纸币与黄金准备相分离。 纸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分离。 纸币价值由其购买力决定。 纸币制度下,国家对经济的操纵加强。


财富= 现金=货币
工资 钞票 存款 债券 金银 珠宝 家电 房产 古董 ……
货币与收入和财富是有 区别的。
定义:在商品和劳务支 付或债务偿还时,为大 家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货币的产生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有4个生产者分别生产了4种物品:
苹果园主
苹果
香蕉种植者
香蕉
小麦生产者
小麦
玉米种植者
玉米
贮藏手段
定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价值的独立形态存在或作为财富的 一般代表。
特点 现实货币 足值/币值稳定
功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蓄水池” 财富贮藏形式的比较—贮藏货币的好处
贮藏费用:无或很低 购买力损失:小 流动性:最强
支付手段
定义:延期或未来支付的工具或凭证,实现价值单方面转移。 特点:
发行现代货币是廉价掠夺 本国或他国资源的有效手 段,是控制和影响本国或 他国经济的根本途径。
阅读材料:世界上最早的信用卡
最早的信用卡是美国人于 1915 年发明的。当时一些汽油公司、旅行社、 娱乐业、饭店和百货公司为了招引顾客,在一定范围内发行了信用卡, 持卡人可凭卡购买该公司及其附属机构的货物和劳务,无须支付现金。 当时,这样的信用卡没有第三者银行参加,它只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用 工具。后来银行插手其间,使之变为一种银行信贷形式。电子计算机出 现及应用以来,使快速而准确的记账、结算成为可能,并使信用卡在西 方国家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支付方式,有“一卡在身, 通行世界”之说。

货币金融学重点 精讲

货币金融学重点 精讲

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3、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

7、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8、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9、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0、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1、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2、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3、外汇——是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14、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15、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第二章1.什么叫货币?马克思把货币定义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马克思所指出的典型意义上的贮藏手段是金属货币条件下金、银原始条块的贮藏。

(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商品流通一旦越出国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也就延伸到国外,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3.什么叫货币制度,构成要素是什么?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一)货币材料的确定(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四)发行保证制度4.人民币的发行原则我国人民币发行的原则,主要有三条:坚持经济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坚持集中统一。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货币的认识第三章6.什么叫信用?信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7.信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的内容是什么?信用的形式(一)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它以贷款利息率特别高为特征。

(二)商业信用: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三)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四)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五)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六)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8.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息率?马克思指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货币经济学发展脉络

货币经济学发展脉络

货币经济理论发展脉络从一般划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1、重商主义以前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哲学家和法学家在讨论政治问题时涉及到经济和货币问题,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和《伦理论》都谈到了货币和财富问题。

另外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大量的经院学者、商人、政府官员等出版了大量的描述经济现象的实证性资料,成为重商主义的准备。

2、重商主义的代表有托马斯·孟和威廉·斯塔福德等,主要思想是:金银货币即财富,来源不是生产而是贸易,故应以国家为组织,大量出口形成顺差。

3、古典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发展的。

威廉·配第是先驱,亚当·斯密构筑体系,完善者包括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休谟等,甚至有人将马克思也划入其中。

主要思想: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初步讨论了剩余价值问题,对生产和流通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认为国家不应干预经济,让市场价格这只无形的手发挥调节作用,研究方向不是资源配置问题,也不是价格机制问题,而是所谓的“国民剩余”,即国民将国民剩余用于投资而非消费,由国民财富会增加,完成宏观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4、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边际革命”。

前者的劳动价值分析属于客观的和经济总体的宏观的分析,后者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重在从人的主观意愿出发讨论,故区别就是客观与主观、成本与效用、宏观和微观。

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歇尔将客观与主观问题综合在一起,提出商品的供给曲线代表客观因素,需求曲线则代表主观因素,两者的交点决定短期市场价格和长期自然价格。

核心理论是自动均衡理论,故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认为商品供求、资金供求和劳动力供求都能完成自动均衡,古典的“萨伊定律”完全有效。

代表人物除马歇尔外,还有瓦尔拉斯、帕累托、费雪、维克塞尔等。

由于其着重为资本主义辨护,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制度,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第一章:1、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信用凭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将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将充斥市场。

3、无限法偿:无限的法定偿付能力,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主币进行购买和支付,不论数额多少,收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4、价值发挥各项职能有何特点?①价值尺度第一,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第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这是价值尺度职能存在和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第三,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第四,必须借助价格标准来完成。

②流通手段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二,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而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③贮藏手段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且是足值的货币。

第二,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

④支付手段第一,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第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由价值符号执行。

第三,支付链条的断裂隐含着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⑤世界货币第一,作为购买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第二,作为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一般性财富转移手段进行国际间财富的转移。

5、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国货币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依据: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原则,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

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0、M1、M2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供应量,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第二章:1、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工具: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是贷者与借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货币金融学(Monetary Economics),英文名为Money and Banking,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货币和银行等货币市场的运作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政策对货币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货币的定义、货币市场、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介绍货币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在现代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工具,它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储蓄工具、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货币的定义分为三种: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和货币职能理论。

1.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指的是流通货币和储蓄存款的总和,包括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等。

广义货币数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

2.狭义货币(M1):狭义货币是指可以用来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

3.货币职能理论:货币职能是指货币的三个主要职能:储蓄、交易和支付。

货币的价值是由其职能所决定的。

二、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短期借贷和债券交易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的重要场所。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寿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

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工具包括: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和银行间同业拆借等。

货币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市场运作的核心。

货币市场利率主要有两种:联邦基金利率和TED利差。

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联储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资金利率,其变化会影响整个货币市场的利率。

TED利差是指短期国债收益率和隆达公司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差距,如果TED利差较高,说明市场信用风险较高,资金流向国债等低风险资产。

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预防和惩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是货币发行权,它可以根据需要发行或收回货币,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开放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汇率政策和政策利率等。

开放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债等证券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货币金融学基础

货币金融学基础

货币金融学基础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货币的产生、发展和运行规律,以及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调控手段。

本文将从货币的概念、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价值等方面介绍货币金融学的基础知识。

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普遍流通和广泛接受的特性,并且被用作交换价值的媒介。

货币具有以下特点:•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用来衡量价值和进行交换。

它是社会上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

•流通性:货币具有广泛流通的特点,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稳定性:货币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稳定性,以便作为交换媒介。

•可分割性:货币应该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面额,便于进行交易。

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通过货币可以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

2.储藏手段:货币可以作为财富的储存形式,便于人们保存和使用。

相比其他商品,货币具有相对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3.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和支付。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实现经济交易。

4.流通手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进行。

通过货币的流通,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购买和销售。

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应。

如果货币供应过多,需求不足,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相反,如果货币供应不足,需求过大,货币的价值就会上升。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与货币的价值相关联: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

•名义货币:指的是货币的面额,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

名义货币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

•实际货币:指的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或价值。

由于物价变动,实际货币的购买力会发生变化。

货币的价值决定了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当货币的价值下降时,价格水平上升;反之,当货币的价值上升时,价格水平下降。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货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和货币价值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它涉及到货币的价值、货币的功能、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货币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等。

一、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影响货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总量的增长率,即GDP。

货币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它由商品和劳务总值决定。

根据货币数量论,如果货币供应量以一定的增长率增加,则货币价值将会下降;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减少,则货币价值将会上升。

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交易和价值储藏的目的,所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的愿望和动机。

根据不同学派的观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富水平、流动性偏好等。

其中,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愿意持有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即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和预期,以及利率水平的高低。

三、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和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发展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调整法定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等。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体的初始状态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方式。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为它可以改变总需求和产出水平。

然而,在货币学派看来,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因为它会导致通货膨胀和资源浪费。

此外,货币政策还涉及到货币政策规则的问题。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如稳定物价或控制通货膨胀等。

货币政策规则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体的初始状态、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政策规则的可行性等因素。

在实践中,许多国家采用了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基准的货币政策规则,如新西兰的“现金利率规则”和欧元的“价格稳定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二者都作为主币流通,可以自由铸造、都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复本位制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照各自的市场价值所确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在双本位制下,国家以法律规定金银之间的固定比价,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出现“格雷欣法则”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跛行本位制:金银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金本位制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 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1)特征:①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②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价格的一致性;其次,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以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平,有助于保持货币汇率稳定。

2)金币本位制的优缺点①优点: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

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币行市的相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

②缺点: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运行困难,主要表现在:返回首先,黄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这是金币本位制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其次,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因为磨损而使重量减轻,从而浪费大量黄金;最后,贸易管制以及外汇管制的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受到削弱。

基于以上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不平衡加深使得金币本位制走向崩溃。

2.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主要特征:①金币不流通,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规定银行券的含金量;②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但一般兑换起点很高。

金块本位制减少了对黄金的需求,但未根本解决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1)定义: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再用外汇去兑换黄金。

(2)内容:①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金;②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制,且经济发达。

③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买卖维持本国币值稳定。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按不同的划分标准,信用工具有不同的分类。

(一)按发行者的融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二)按信用工具持有人要求权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债权类工具和所有权类工具。

(三)按信用工具的偿还期长短划分,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中长期信用工具、不定期信用工具和永久性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工具,它主要包括国库券、票据、CDs、回购协议、信用证和信用卡等。

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是指卖方将一定数额的证券临时性售予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

从性质上说,回购协议相当于以证券为抵押品的短期抵押贷款。

中长期信用工具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

债券(bond)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按约定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

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分为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

利息率及其计算方法(一)到期收益率: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最精确的利率计量指标。

(二)1、简式贷款简式贷款的到期收益率就等于贷款的单利率,即利息除以贷款数额。

2、定期定额清偿贷款3、息票债券:每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定额的利息,一直到到期日再偿还最后的票面金额。

(1)如果息票债券的买入价格与面值相等,则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利率。

(2)息票债券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负向相关。

(3)当债券价格低于面值时,到期收益率大于息票利率。

4、贴现发行债券: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面值,期满按面值偿付,不支付任何利息。

综上所述,当期债券价格与利率反向相关。

(二)计算利率的其他计量指标1、当期收益率:息票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近似值,是年息票利息除以债券价格。

息票债券期限越长,当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越接近;债券价格越接近面值,当期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越接近。

当期收益率与债券价格也是反向变动,与到期收益率是同向变动。

2、贴现基础上的收益率特点:使用债券面值的百分比收益;按一年360天计算年度收益率。

因此,要低于到期收益率。

贴现收益率与债券价格也是负向变动。

三)利率与回报率的区别回报率是投资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得到的收益,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

只有持有期与到期日一致的债券的回报率才与到期收益率相等。

而对于期限比持有期长的债券,利率上升,将导致债券价格下跌,从而导致资本损失。

由于利率波动而给资产回报率带来的风险,称为利率风险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理论上,我们所讲的名义利率,就是在实际利率的基础上,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

计算公式如下:上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考虑借贷活动中的本金不损失,而忽视利息的损失。

因此,更为严格的公式应包括对本金和利息通货膨胀的补偿问题,其严格的公式如下:4-17我们把4-17公式两边同乘本金A, 那么这个公式还原成如下公式: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显然,这里的实际利率,必须是按照基期计算出的利率。

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

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地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S=S(i),ds/di>oS代表意愿的储蓄,i代表利率。

I=I(i),dI/di<oI代表意愿的投资。

古典利率理论Ei0iSI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基本上是由货币当局所掌握和控制。

而货币需求则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Ms=Md=L=L1(y)+L2(i)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1)投资I(i),它与利率负相关, (2)货币的窖藏(hoarding)ΔH(i),即储蓄者可能把一部分储蓄以货币的形式放在手中。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1)储蓄S(i),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 (2)货币供给增加额△M(i),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3)货币的反窖藏(dishoarding),也就是人们将上一期窖藏的货币用于贷放或购买债券。

Ls=S(i)+ΔM(i)+ΔDH(i) Ld=I(i)+ ΔH(i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量 ii0利率期限结构理论Ms 、Md斜、水平和向下倾斜。

习题1、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名义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2002年金融联考试题)2、投资者以900元的价格购入一张10年期的面值为1000元的财政债券,每年将获得100元的利息支付,并在10年末收回1000元的债券面值。

计算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3、两年期国债,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9%,市场利率8%,到期一次还本。

如果:(1)每年支付的利息;(2)每半年支付利息;其发行价格各为多少?4、当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4年期债券的即期利率分别为5%、5.5%、6.5%和7%。

计算从1年到2年、2年到3年、3年到4年的远期利率。

商业银行的职能(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信用创造职能(四)金融服务职能(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一、存款创造的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构成了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

(一)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但是存款派生的前提条件,更是银行体系存在的前提。

准备金的比例越高,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就越少,存款派生的能力就越低;反之,准备金的比例越低,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就越强。

(二)非现金结算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能使人们通过支票的形式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往来进行转账结算,无须使用现金。

用现金漏出率来计算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货币数量。

二、多倍存款创造过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向银行发放贴现贷款;向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定:(1)客户将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全部存入银行,而不提现金;(2)银行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

假设中央银行从第一国民银行买入10000元债券,则第一国民银行准备金增加10000元,由于该行存款不变,所以新增的这笔准备金假设全部贷出,其借款人将这笔钱又存入A银行。

A银行接受了客户存入的支票10000元。

按规定从中提取存款准备1000元,以应付客户提现的需要。

其余9000元可以用于贷款以取得收益。

六中央银行产生原因:货币统一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和政府融资的需要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它是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政府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为政府融资,弥补政府特定时间的收支差额、作为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银行的银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清算、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机器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三个方面。

监管内容(一)预防性监管1.对银行准入的监管2.对银行日常业务的监管(二)最后贷款人责任及中央银行救助(三)存款保险制度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1、人寿保险公司:向人们提供保险,以解决因生病、死亡而遭受的损失。

2、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为保单持有人因失窃、火灾或其他意外事故而遭受的损失保险。

3、养老基金:向参加者提供年金形式的退休收入。

金融公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发放消费贷款和工商贷款。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出售股份获取资金,然后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短期债务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存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