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合集下载

[优选]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 生活需要法律(一)共3篇

[优选]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 生活需要法律(一)共3篇

生活需要法律【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习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自主学习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仅需要依靠来协调,而且需要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而的,又对生活加以。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2)法律已经深深地我们的生活之中, 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而且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和的。

2.法治的脚步(1)法律是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

(2)法治是依法对进行治理,强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3)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二、合作学习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三、复习巩固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来协调和调整。

①道德②亲情③友情④法律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

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3.法律约束着每个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上至宪法下至各种条文历律规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百姓安居。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遵守社会规则高效导学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遵守社会规则高效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
一、知识梳理(预习)
1.法律的作用:(P46)
(1)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标准、模式、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强制作用: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最上段)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P48中间段)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4.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P48中间段)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5、民事责任有哪些:(阅读P48下相关链接)
6、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7、民事权利有哪些:(阅读P51上相关链接)
二、要点速记梳理(讲授)
【要点01】法律有3个作用: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强制作用
【要点02】违法行为有2个构成要件:
1、行为具有违法性
2、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要点05】民事违法行为有2个构成要件:
【要点06】民事违法行为有2个典型:
三、材料分析:(应用)
分析结果:
判定民事违法行为有3看:1看
2看3看。

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3.2人人遵守规则-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3.2人人遵守规则-导学案

2.3.2人人遵守规则一、预习目标1.能正确辨别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2.知道我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制定了法规,人人都应遵守。

3.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4.向别人宣传遵守法规,维护和改进规则。

二、预习要点重点:理解制定规则的必要性难点:增强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三、预习问题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3.怎样维护与改进规则?四、预习检测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A、不必在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B、多做好事就可以成才C.要注意自己行为的细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要遵守规则,远离不好的事物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此表明 ( )A.自律就是被动地接受B.他律的重要性C.不严格要求自己能适应社会的发展D.自律的重要性3.2013年1月1日,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被大家誉为“史上最严交法”。

新法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将由记3分提高为记6分。

上述规定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属于( )A.自律B.他律C.自由D.残酷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结合图片(p27),公众场合大声打电话,影响到他人及吵醒孩子,谈谈当打电话的自由与孩子睡觉的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二:结合图片和案例(p27),探究为什么两位乘客不是在行使自由和权利?(各小组给出探究的结果)探究活动三:课本p29该不该闯红灯问题,你怎么看待?探究活动四:分析课本P29、30页随地吐痰和喷水池里洗手的事件,思考:1)生活中有那些类似的行为?2)大家参与讨论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案(每小组写出两条)3)寻找生活中不合理的规则,加以改进二、随堂检测1、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 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 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

2.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二、自主预习1.法律是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4. 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填写有关违法行为的相关内容。

四、随堂演练1.违法行为是指( )A.被逮捕判刑的 B.违反刑法的行为C.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D.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2.家长和学校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中的( )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谨慎交友④收听、观看淫秽的音像制品、书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远离不良诱惑最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 )A.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B.专时专用法C.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筑起心理防御的堤坝D.请人监督4.下列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B.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C.学生未按时交作业的行为D.殴打他人而导致死亡的行为5.八年级(2)班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

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 )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6.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下列选项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答案】二、自主预习1.最刚性2.违法行为3.民事行政刑事4.民法三、合作探究四、随堂演练1.C2.A3.C4.B5.C6.C。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解析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解析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案及解析第一框法不可违导学案八年级思品课型:新课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刻: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能力目标: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能够判定辨别周围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知识目标:明白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能区分三大违法行为,明白一样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二、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爱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课内探究]探究一: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处理,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

”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

1.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用答帚打成重伤。

2.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打威逼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

3.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探究二:材料一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材料二中学生刘某发觉照相馆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自己的艺术照放大后,放在橱窗展览,以招揽顾客。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违法行为分别是何种违法行为?有何共同特点?2.面对类似违法行为,我们青青年应如何做?[课后拓展]我国刑法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儿童犯罪,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 6周岁的人,犯有意杀人罪、有意损害罪等危害性比较严峻的罪行,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是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的法律意识与行为准则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的法律意识与行为准则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公民的法律意识与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公民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2.了解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和要求。

3.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1.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和作用。

2.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的要求。

3.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1.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引入话题:你了解什么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吗?你认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有什么作用?
2.与学生进行讨论,搜集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和作用。

二、名师讲解(20分钟)
1.讲解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和作用。

2.讲解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的要求。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中是否涉及到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找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进行汇报。

四、活动设计(30分钟)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一个具体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进行整体讨论。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1.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完成课堂小结。

2.导引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的要求。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导学案 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导学案 人教版

法不可违一、预习导航: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作为一种,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2.法律是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和。

5.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称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无论是—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二、达标检测:1.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 )A.法律B.班规C.道德D.合同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

以上规定表明( )A.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B.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保护作用C.我们要维护法律的尊严D.我们应尽到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3.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旅客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4.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张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丽江最近不太平静。

先是春节前曝出有女性游客被恶意毁容,春节期间又有游客在某餐厅遭遇殴打。

根据当地警方的通报,前起案件中的施暴者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后起事件中的打人者也已被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两起案件的作案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的守护者(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我们的守护者(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1.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
2.知道生活与法律的联系。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二次备课)
一、知识展示台
1.法律规范着我们的,保护着我们的,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
2.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权、权、
权等权力,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3.刑法是规定的法律。民法是维护人们的主要法律。
4.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
5.人人依法享有,人人依法履行。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二、判断题
1.法律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利益。()
2.法律离我们很遥远,只有出现事故的时候才会用的到。()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只保障工厂里工人的权益。()
4.刑法规定的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
(二次备课)
一、预习展示
1.请学生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他同学听后做补充。
2.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二、目标探究
1.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2.学习教材第五页,看看图画,说说生活中的法律。
3.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八页练习,教师订正答案,同桌检查完成情况,教师巡视批改。
板书设计
学习记录
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我们的守护者导学案
主备:审核:班级:
课题
课题:生活与法律(第1课时)
学生姓名
学习
目标
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



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1-3导学案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1-3导学案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初三政治第一课第三课时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编号:3 课型:新授备课:初三政治组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记住三种诉讼类型2.知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做。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一、前置自学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2.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做?)3.诉讼、违法行为分别有哪些?二、展示交流三、合作探究中学生王某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在某商场购得语言复读机一部,回家使用时发现其功能与产品说明书不一致,有些功能无法开通使用,便找商场营业员反映该产品的质量问题,却遭到冷嘲热讽。

于是,他要求营业员退货,但店主不同意。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你认为中学生王某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自我小结五、达标拓展1.法律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和。

2.违法行为的类别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是,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是,行政制裁分为和。

刑罚分为和。

3.某农民工为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以死威胁老板,引起众人围观,后被公安民警解救下来,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他要回了自己的工资,却因扰乱社会秩序被拘留了7天,这一事例说明()A.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 B.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C.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公民可以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江西省抚州地区三位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6.7公顷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14200元,有的村干部眼红想毁约。

面对此情况三位农民应该() A.给村干部送礼私了 B.恐吓、殴打村干部,迫使其不敢毁约 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忍气吞声任村干部处理5.200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因为自己的肖像出现在可口可乐饮料包装上,以侵权为由将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一元钱,并公开道歉。

对此事的正确看法是()A.姚明打官司是为了出名 B.为一元钱打官司不值得C.姚明纯粹是小题大做D.姚明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时()A.只能到公安机关控告 B.只能到检察机关控告C.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D.可以到公检法机关和其他团体寻求法律保护7.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人教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导学案
第五课做违法的公民
第1课时法不可违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干:
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立功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进程与方法:
提高区分才干,警觉违法和立功;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法律看法;警觉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犯行为的异同。

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照的基本原那么
和民事违法行为,看法到要遵章违法,并为法治国度的树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效果:图片中〝报假案〞能否是违法行为?属于那类违法行为?。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5.1《法不可违》导学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5.1《法不可违》导学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并填空)违法无小事(一)法律的规范作用1.行为的底线法律是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2.认识违法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三)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3.认识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违法行为。

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通常称为。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四)警惕和远离违法行为4.警惕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1)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2)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具有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警惕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侵犯他人或者没有依法履行,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远离一般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活动,积极防范行为和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1.(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2.(学生了解教材P50“探究与分享”)思考:上述行为违法吗?会受到哪些处罚?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课堂检测1.“雄赳赳,气昂昂,冲到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老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停止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网络上的一曲《过马路战歌》生动刻画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国式过马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导学案

⎭⎬⎫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课 题 法不可违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 第1课时(第五课共3课时) 教 具多媒体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3.知道违法无小事,学会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4.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学会分辨是非。

学习重点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学习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分类危害社会程度违反的法律法规+举例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举例 常见的典型的违法行为+举例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联系基础问题我探究。

(在课本上用铅笔做出预习笔记) 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含义、地位及理解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3.一般违法行为与的区分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2.社会生活中的民事违法行为 3.青少年遵章守法的具体做法及要求【自学检测 提高能力】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 .遵守纪律B .不违背道德C .不违法D .不违规 2.根据下图所示,“?”正确的选项是( ) A .一般违法行为 B .不良行为C .严重不良行为 D .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 )A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B .违宪行为和非违宪行为C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D .一般违法行为和 4、下列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A .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和所有违宪行为C .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D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5、2021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

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 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

旅客的行为是( ) A .行政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严重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6、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

九年级思品 复习导学案(法律部分2)

九年级思品 复习导学案(法律部分2)

八年级思想品德法律部分复习导学案主备人:高洁清审核人:崔志杰一、复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八年级法律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2.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4.通过例题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宪法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复习重点难点复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复习难点:合作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宪法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课时安排:6课时四、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要求:知识体系应该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知识点可以问题的形式写出来。

(二)考点梳理基础巩固八(上)第4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八上82-94页)1、法律有三个主要特征,哪三个?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2、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了解87页)4、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88页)(一致的:密不可分、某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5、怎样正确行使权利?(89—90页)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91页)7、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92页上最后一段)8、法律在公民生活中有哪两个作用?(92页和93页两个标题,或93页正文最后一句和94页最后一句)9、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怎样做?(90页和94页)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人身权)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重要性)(97页)2、如何保护生命健康权(99-100页)3、人格尊严包括哪五项权利?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1、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哪四项权利?国家运用哪两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法律手段是哪种?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哪种?(107页)2、继承方式有哪两种?法定继承的顺序3、智力成果权又叫_________,它包括哪些权利?4、消费者拥有哪九项权利?(116页)5、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19页)6、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哪些?八(下)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十六课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我国宪法的构成?我国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国家性质、根本制度?4、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的原因?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的表现7、青少年如何树立宪法观念?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3、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及其地位4、法律监督的内容5、公民进行监督权的形式?意义?7、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8、我们应如何为建设法制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P101 P104)(三)合作探究,培养能力要求: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各小组长最后整理答案并交流看法探究一了解法律明确权利和义务(一)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1、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全册导学案全套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全册导学案全套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懂得珍惜权利,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

2.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

3.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到法律的指引、评价和保障作用。

二、重难点1.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纪律的区别。

2.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和保障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采访家长和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涉及到哪些法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

什么是法律呢?有哪些法律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出示: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法律是什么1.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2.说一说:下图中的这些事情和法律有关吗?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3.这些活动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4.你还知道生活其他与法律有关的事情吗?上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超市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5.你知道法律保护了我们的哪些权利吗?图一:我有财产权图二:我有受教育权6.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

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

凝聚法治共识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文的阅读,学习了解和分析法治共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践,进一步认识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一、引言近年来,法治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法治共识逐渐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

然而,要想真正凝聚法治共识,需要我们重视法治教育,加强法治宣传,进一步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二、法治共识的重要性1. 构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法治共识可以统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让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保障人民权益和自由法治共识将依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增强人民的参与意识,保证人民的参与权利和表达自由。

3.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法治共识的凝聚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提高法治水平,确保国家各项事务依法运行。

三、法治共识的案例与实践1. 香港《基本法》香港《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根本法律,确保了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保持高度自治,通过法律手段保证了香港市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 美国《宪法》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律,确立了国家的法治原则,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通过司法制度实现了对权力的制衡。

3. 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中国多年来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依法查办腐败案件,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相信法治的公正和效力,愿意支持和参与到法治的建设当中。

四、法治的重要性与意义1.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石,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2.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法治不仅可以稳定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促进了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正常进行。

3. 塑造国家形象和增强国家凝聚力法治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健全的法治体系,可以树立国家的形象和信誉,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结语法治共识的凝聚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遵守规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遵守规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遵守规则》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2.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规则类型;3.掌握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好处;4.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和遵守规则。

导学内容:一、规则的概念及意义规则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对行为或活动所做出的规定或要求。

遵守规则可以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共同发展。

没有规则的社会将会混乱不堪,无法正常运转。

二、不同类型的规则1.法律规则:由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规则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2.学校规则: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而制定的规定,如校服规定、宿舍纪律等。

3.家庭规则:家长为了教育子女、维护家庭和谐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如晚归时间、家务分工等。

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好处1.维护社会秩序:规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遵守规则可以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运转平稳。

2.促进个人成长:遵守规则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

3.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团体中,遵守规则可以增加团队协作和凝聚力,使团队更加有序和高效。

四、制定和遵守规则的方法1.明确规则内容:在制定规则时,要明确规则的内容和执行标准,确保规则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2.明确规则执行者和责任:规则的执行者要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规则得到有效执行。

3.及时调整规则:随着情况变化,规则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保持规则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导学活动: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规则的概念和意义;2.小组讨论不同类型的规则,并分享自己的遵守规则体会;3.分角色演练不同情境下的规则制定和执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和实施规定,倡导团队协作和规则遵守意识。

导学总结:遵守规则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规范和自律的行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团体,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导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法律为我们护航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为我们护航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律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
2. 掌握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3. 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尊重法律、恪守法律的认识和行为。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法律?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尊重法律、恪守法律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
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要尊重法律、恪守法律?
2. 进修:
a. 什么是法律?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工具。

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 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增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c.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个人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d. 尊重法律、恪守法律的重要性;
- 尊重法律、恪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3. 活动: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进行展示:
- 你认为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 你有遇到过违法行为吗?你会如何处理?
4.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要尊重法律、恪守法律,做一个守法良好的公民。

四、作业
请同砚们以“法律与我”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谈谈你对法律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课导学案_1《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由"感受法律的尊严""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课组成,分别介绍有关法律、犯罪、预防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授课内容。

在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规范,二者密切相关。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成长,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于法律、犯罪等基础知识已经不陌生,但对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容易混淆。

五、复习目标:1、结合实例,区分法律三个特征的不同;2、判断是否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说出违法行为的分类;3、能够叙述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未成年人的两种手段。

4、熟练掌握所学法律常识,并能有效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与生活,依法维权。

六、复习重点、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显著特征;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三种类型的区别;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认清犯罪危害而自觉远离违法犯罪;明确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防线,运用到生活中依法维权。

难点:区分易混淆的知识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复习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法八、教学课时:一课时九、复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结合实例,区分法律三个特征的不同;判断是否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说出违法行为的分类;能够叙述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未成年人的两种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第一课第三课时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编号:3 课型:新授备课:初三政治组审核: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记住三种诉讼类型2.知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做。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一、前置自学
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做?)
3.诉讼、违法行为分别有哪些?
二、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中学生王某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在某商场购得语言复读机一部,回家使用时发现其功能与产品说明书不一致,有些功能无法开通使用,便找商场营业员反映该产品的质量问题,却遭到冷嘲热讽。

于是,他要求营业员退货,但店主不同意。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你认为中学生王某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我小结
五、达标拓展
1.法律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和。

2.违法行为的类别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是,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是,行政制裁分为和。

刑罚分为和。

3.某农民工为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以死威胁老板,引起众人围观,后被公安民警解救下来,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他要回了自己的工资,却因扰乱社会秩序被拘留了7天,这一事例说明()A.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 B.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C.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公民可以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江西省抚州地区三位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6.7公顷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14200元,有的村干部眼红想毁约。

面对此情况三位农民应该() A.给村干部送礼私了 B.恐吓、殴打村干部,迫使其不敢毁约 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忍气吞声任村干部处理
5.200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因为自己的肖像出现在可口可乐饮料包装上,以侵权为由将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一元钱,并公开道歉。

对此事的正确看法是()A.姚明打官司是为了出名 B.为一元钱打官司不值得
C.姚明纯粹是小题大做
D.姚明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时()A.只能到公安机关控告 B.只能到检察机关控告
C.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到公检法机关和其他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7.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 )
8.对于公民的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予以保护。

( )
9.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可以向公安机关寻求保护。

( )
10.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 )
六、教(学)后记
初三政治第一课第三课时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编号:3 课型:新授备课:初三政治组审核: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记住三种诉讼类型2.知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做。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一、前置自学
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做?)
3.诉讼、违法行为分别有哪些?
二、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
中学生王某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在某商场购得语言复读机一部,回家使用时发现其功能与产品说明书不一致,有些功能无法开通使用,便找商场营业员反映该产品的质量问题,却遭到冷嘲热讽。

于是,他要求营业员退货,但店主不同意。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你认为中学生王某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我小结
五、达标拓展
1.法律的重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和。

2.违法行为的类别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是,范围最为广泛的法律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法律制裁是,行政制裁分为和。

刑罚分为和。

3.某农民工为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以死威胁老板,引起众人围观,后被公安民警解救下来,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他要回了自己的工资,却因扰乱社会秩序被拘留了7天,这一事例说明()A.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 B.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C.公民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公民可以用任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江西省抚州地区三位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6.7公顷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14200元,有的村干部眼红想毁约。

面对此情况三位农民应该() A.给村干部送礼私了 B.恐吓、殴打村干部,迫使其不敢毁约 C.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忍气吞声任村干部处理
5.2003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因为自己的肖像出现在可口可乐饮料包装上,以侵权为由将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一元钱,并公开道歉。

对此事的正确看法是()A.姚明打官司是为了出名 B.为一元钱打官司不值得
C.姚明纯粹是小题大做
D.姚明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公民受到不法侵害时()A.只能到公安机关控告 B.只能到检察机关控告
C.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
D.可以到公检法机关和其他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7.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 )
8.对于公民的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予以保护。

( )
9.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可以向公安机关寻求保护。

( )
10.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 )
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