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

合集下载

降脂药物——他汀的历史

降脂药物——他汀的历史

降脂药物——他汀的历史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有针对冠脉管腔口径狭窄而需要扩冠的硝酸类药物,针对血小板凝聚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另外就是针对降低血脂的他汀类药物。

在前面我们讲了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发明的历史,今天我们简略讲讲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发展过程。

继阿司匹林之后,他汀类药物逐渐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又一重要基石,在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是因为这类药物的英语的结尾都有一个词语statins(抑制素),国内便翻译成“他汀类药物”,他汀是目前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的主要药物,而且其种类繁多。

1913年俄国科学家安尼什科夫用鸡蛋喂兔子,用70个鸡蛋喂兔子60天,最后兔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后来,人们就发现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促使人们寻找能抑制血脂升高的药物。

一、从美伐他汀、辛伐他汀到洛伐他汀与很多药物是欧洲或者美国人发明的不一样,他汀类药物的第一个发明者是亚洲人,他就是出生于1933年的日本生物化学家远藤章。

远藤章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后就职于东京药企三共公司(现在名为第一三共制药)。

根据当时药理学的共识,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

只要控制住这个酶,就能阻断胆固醇的合成。

HMG-CoA还原酶就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靶点。

他汀的作用机制远藤章受发现青霉素的启发,设想真菌的生长也需要胆固醇,真菌为了保护自己,可能会生成一种物质,降解前来侵犯的细菌内的胆固醇,这个推理成立,就可以找到真菌产生的这种物质,从而发现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抑制剂(真菌与人之间能够勾连起来的想象力,在药物发明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

循着这条思路,他开始培养起各种真菌来,并对各种真菌的肉汤培养基进行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合成的测试。

两年多的时间,他测试的真菌超过了6000种,最终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真菌——青霉菌(腐烂水果、蔬菜等表面的霉菌就是青霉菌,从其里面可以提取青霉素和灰黄霉素)。

ACS的他汀治疗

ACS的他汀治疗

ACS的他汀治疗循证之路在20世纪50年代初,Jesse Huff开始胆固醇生物合成研究;1986年,首个针他汀对胆固醇影响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布,1987年美国FDA批准了首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的上市。

他汀类药物上市之初主要用于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系列的大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研究发布,4 S试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能有效地降血脂,但剂量要适宜,降血脂才更有效,辛伐他汀40 mg较20 mg 能更有效地降血脂,降低炎性因子,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CARE、LIPID等试验均显示了他汀药物可以显著的降低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地位,给予了他汀纠正脂质代谢外的新任务,开启了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循证之路。

目前的治疗指南已明确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

过去的10年中一系列有关他汀应用于ACS患者的研究不仅明确了其治疗价值,并探讨了相关作用机制,还为临床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其中PAIS、MIRACI、PPT、PURSUIT、PROVE—IT等试验证实各种类型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既可降血脂,又有多方面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从而稳定斑块、降低炎性因子、显著降低Acs患者早期病死率、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危险。

在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除可获得显著降血脂效果外,尚可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目前,他汀类药物独立于降血脂作用以外的非降血脂作用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ACS的发生与不稳定性斑块密切相关,而炎性反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基础研究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对炎性反应过程存在有多种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细胞聚集,抑制炎性反应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保护内皮功能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从循证医学看待他汀强效安全的辩证统一

从循证医学看待他汀强效安全的辩证统一

1 Nissen S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12):1253-63 . 3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6;295(13):1556-65. 5 Nissen SE, et al. JAMA. 2004;291(9):1071-80 .
†定义为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TG≥150mg/dL或HDL-C<40mg/dL) ApoB=载脂蛋白 B; IQR=四分位数范围;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标准差
Nicholls SJ, et al. Am J Cardiol. 2010;105(1):69-76.
Furberg CD, Pitt B. Curr Control Trials Cardiovasc Med. 2001;2(5):205-207.
随他汀剂量增加,对肝脏、肌肉的影响增大
对肝脏的影响
3.0
对肌肉的影响
ALT >正常上限 3 倍 *(%) CK >正常上限 10 倍的百分比 (%)
2.5
80
90
100
110
120
平均LDL-C(mg/dL)
病变消退
瑞舒伐他汀40mg未在中国注册 瑞舒伐他汀尚未在中国注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适应症
†ASTEROID和REVERSAL研究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A-PLUS、ACTIVATE和CAMELOT研究了非他汀类药物的疗 效,但这些研究中含安慰剂对照组,包括既往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2%、80%和84%) *ASTEROID和 REVERSAL中用PAV变化的均值表示。A-PLUS、ACTIVATE和CAMELOT研究用PAV变化的均值表示。

7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7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延敏李广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存在明确的正相关性,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也增高。

Framingham 研究显示总胆固醇每升高1%,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2%,临床研究显示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危险程度越高的患者,降脂治疗后获益的程度越明显,降脂的幅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呈显著的相关。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重要降胆固醇药物,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HMG-CoA,使胆固醇合成减少。

此外,促进细胞膜上LDL-C受体上调,LDL与受体结合后加速脂蛋白分解,促进胆固醇被细胞膜的利用或排外入胆汁。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高危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均有降低TC,LDL-C,TG的作用,对HDL-C有升高作用,冠心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隆低,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显著降低,而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自杀等)并未增加,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带来的临床益处。

他汀类药物已成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主要武器,他汀时代已经到来。

一、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20世纪后期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相继发表,为他汀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防治提供坚实的证据,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入选人群为尚未患冠心病的男性,LDL-C明显升高者(>4.0mmol/l),采用普伐他汀与安慰剂对比,结果显示普伐他汀治疗组(40mg/d)LDL-C下降 26%,冠心病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相对危险降低31%,心血管总死亡率降低32%,而非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并未增高,各种原因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2%。

他汀循证医学的历程与启示

他汀循证医学的历程与启示
真理存在于简单的事实当中!
循证医学疗效等级水平
全因死亡 CHD死亡 CVD死亡 C V 事 件发生率
中间替代指标(斑块、颈动脉中膜变化等) 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重要的他汀一级预防研究长期随访 的启示
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研究
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
在6595名男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比较普伐他汀和安慰剂,平均随访 4.9年,证实普伐他汀一级预防效益显著
AFCAPS - 安慰剂 W6OSCOPS - Rx
ASCOT - 安慰剂
ASCOT - Rx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0) (1.6) (2.1) (2.6) (3.1) (3.6) (4.1) (4.7) (5.2)
治疗后的 LDL-C 水平 mg/dL (mmol/L)
死亡
0
中风
-5
-10
-15
-20
- 22%
-25
P<0.001
-30
- 24% P<0.001
- 24% P<0.001
- 20% P<0.001
- 19% P=0.048
Circulation. 2019;97:1784-1790.)
LIPID试验8年随访资料:死亡率
时期 安慰剂组 普伐他汀组 RRR(95%CI) P 值
hypercholesterolemia who did not have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atin treatment for an average of 5 years provided an ongoing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for an additional period of up to 10 years.)

从循证医学看极高危患者的调脂治疗

从循证医学看极高危患者的调脂治疗

2410例 患者
阿托伐他汀 10 mg (n=1211)
随访4年
双盲安慰剂 (n=1199)
主要研究终点:最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冠 心病死亡,非致命性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心跳复苏,冠脉血管再形成,中风)
次要研究终点: 总死亡率,任何心血管疾病终点 ,脂肪,脂蛋白
22
ASPEN: 出人意料的结果
212 (23.6%) 420 (30.5%) 367 (18.6%)
所有患者
2033 (19.8%) 2585 (25.2%)
降低24%
标准误 3 (2P<0.00001)
0.4 0.6 0.8 1.0 1.2 1.4
辛伐他汀治疗对不同疾病史的高危患者带来一致的益处
Lancet 2002;360:7-22;
LDL-C (mg/dL)源自Lancet 2002;360:7–22.
16
强化治疗: 他汀革命的新浪潮
靶人群:极高危患者 疾病定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共同土壤学说)
181例急性心梗患者 于入院和3个月和检 查OGTT与空腹血糖
Percent
35
34
33
32
31
30
安慰剂 (10,267)
危险性比值和95%可信区间
他汀更好
安慰剂更好
年龄 (岁) < 65 65 - 69 70 - 74 75
831 (16.9%) 512 (20.9%) 548 (23.8%) 142 (23.1%)
1091 (22.1%) 665 (27.2%) 620 (27.7%) 209 (32.3%)
2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主编Roberts教授对 他汀类药物评价:

他汀的再认识

他汀的再认识

《他汀的再认识》北京协和医院作者:徐南图公开2013-12-04 10:37 |(分类:默认分类)20世纪40年代在抗感染方面,青霉素被公认是一个神奇药物。

20世纪80年代他汀在防治冠心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被认为是一个神奇药物。

其神奇程度完全可以和青霉素相媲美。

1 他汀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1976在桔青霉里发现了美伐他汀。

美伐他汀曾因被怀疑可使狗的小肠发生畸形而中断了在临床上使用。

1978从土壤中的土曲霉素中提取到洛伐他汀。

1985年美国布朗与戈尔兹坦因发现了洛伐他汀降胆固醇的药理作用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987年洛伐他汀获得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批准,成为第一个上市投入临床使用的他汀。

迄今已有多种他汀相继上市。

他汀的名称来源于statin的音译,其学名叫做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于学名太长,难于普及,临床上,习惯地把它叫做他汀或他汀制剂。

HMG-CoA还原酶是肝内合成胆固醇的必需物质,他汀通过抑制上述还原酶作用,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的同时,还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C)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血清胆固醇的清除,进一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

血脂异常在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

研究证明,TC 降低1mg/dl,冠心病发病率降低2%。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可降低人体内坏的血脂TC20~40%、LDL-C 20~60%、甘油三酯(TG)7~30%、载脂蛋白B(ApoB) 和脂蛋白a[Lp(a);增高好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C)5~10%和载脂蛋白A(ApoA)。

他汀除了调脂作用以外,还具有多种调脂以外的有益作用,包括稳定、缩小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症、抗氧化、抑制动脉平滑细胞(SMC)增殖和迁移、抑制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

近年还在研究,他汀可通过稳定骨量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痴呆症,加强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器官移植,抑制肾脏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治疗肾小球肾炎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探索与希望-他汀2008循证医学之路

探索与希望-他汀2008循证医学之路
探索与希望-他汀2008循证医学之路
他汀 年的辉煌历程
普伐他汀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匹伐他汀
他汀与循证医学发展三阶段
接受现代综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更积极的他汀治疗能否进一步获益
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减少冠心病或多种危险因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总死亡率(二级预防)
04年 A to Z study
04年 PROVE-IT22
无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 无明显差异
药物
辛伐他汀40-80mg vs.辛伐他汀20mg
阿托伐他汀80mg vs.普伐他汀40mg
阿托伐他汀80mg vs.阿托伐他汀10mg
阿托伐他汀80mg Vs辛伐他汀20-40mg
LDL-C较对照 变化(%)
(—)
(—)
(—)
(—)
.
虽然瑞舒伐他汀组较安慰剂组下降,但事件发生率无变化
阴性
侧重于心衰

侧重于心肌缺血

心功分级级所占比例%
平均年龄 (岁)
终点事件
缺血性心衰所占比例
较基线下降
所以,的降低并不等同于临床获益。虽然瑞舒伐他汀组的明显降低,但并不能使心衰患者包括心肌缺血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减少。
辛伐他汀+安慰剂 (=)
安慰剂洗脱期周
. . .
辛伐他汀
辛伐他汀依折麦布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3
6
9
12
15
18
21
24
随访事件(月)
LDL-C较基线变化率%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 积跬步而至千里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 积跬步而至千里

他汀降脂逆转斑块积跬步而至千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者:李勇 2009-8-18 14:36:19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30930长久以来,药物治疗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或消退是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作为调脂药物的中坚力量,他汀类药物也一直是临床医生的关注的热点。

在冠心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减少致死致残事件主要归因于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进一步地降低LDL-C(强化降脂治疗)在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的同时能够逆转斑块进展。

1 药物逆转斑块初步探索强化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Reversing Atherosclerosis wit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REVE RSAL)研究是最早探索他汀逆转斑块研究之一。

REVERSAL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组的临床试验,将有冠心病病史, 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脉介入干预的654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253,80 mg/d)和普伐他汀组(n=249,40 mg/d)。

主要终点通过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定量评估整个冠状动脉斑块总体积(total plaque volume, TPV)在干预前后的18个月的变化百分率。

受试者分别在基线和干预1 8个月后两次行IVUS检查并计算TPV。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的LDL-C分别下降46 %和25 %(P<0.0001);达标率(≤100 mg/dl)分别为97 %和67%;与基线比,普伐他汀组的TPV增加2.7%(P=0. 001),而阿托伐他汀组TPV减少0.4%(P=0.98),阿托伐他汀组TPV变化与普伐他汀组有显著差别(P=0.0 24)。

上述结果提示强化他汀治疗终止了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 而用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的研究仅显示斑块的进展延缓。

REVERSAL研究虽然提示他汀类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有益影响,但由于设计的局限性和偏倚,可能影响到粥样斑块体积的测量,他汀类药物是否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仍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

122001年科 技 产 业产 业 解 析醇甘油三酯或血症或或心脑血管疾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而来长态势因此的降血脂药物有贝特类齐等胆酸螯合剂烟酸类般节血脂-statin一项重大突破A还原酶促成的限制肝胆固醇的合成和TC导肝细胞表面LDL的受体数量增加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1 注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岁5%10%14%25%30%25%40%25%35%35%20%50%13中国科技成果 2001年HMG-CoA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促使LDL-C降解而降低血脂浓度他汀类药物是有选择性强另外停药后一般均可消失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较为理想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一经问世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自1987年美国Merck公司研发的世界上第一个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经FDA批准上市以来详见表3第一代为发酵方法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如阿托伐他汀如氟伐他汀已批准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详见表3主要通过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转化成羟戊酸的限速步骤达到预防高血脂的目的副作用少故临床使用频率不断增加1.1 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有降低总胆固醇目前认为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是采用本品与烟酸类和降胆固醇树脂联合使用达到治疗各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的新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优于其它他汀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高可选择性和竞争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的前体而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每日口服10mg阿托伐他汀如果剂量增加到80mg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TG血浓度降低14%而其它他汀类药物为10%临床比较研究表明apoB阿托伐他汀比其它他汀类药物更有效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VLDL-C显著降低无不良反应20mg/天9TC降低15.3%而希腊Sbarauni等报告HRT对于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绝经后冠心病妇女且病人耐受良好其空腹TG水平高于200mg/dlTG水平高于500mg/dl用药8周后结果显示1.3 预防冠心病发生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脂等途径减慢冠状动脉病进展速度及提高其消退率通用名/英文名/商品名/中文名Lovastain/Mevacor,美降之Simvastatin/Zocor,舒降之Pravastatin/Mevalotin,帕瓦亭fluva statin/Lescol阿托伐他汀阿托他汀cerivastatin/Lipobay,拜斯亭142001年科 技 产 业产 业 解 析医学论坛报后妇女接受降脂疗法后纤维细胞凋亡作用法为殖商品名为舒降之商品名为普拉固另可剂囊分装研究片剂19982000发的国家级二类新药阿乐投产上市天批准法国意大利日本2000年降血脂药的主力军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占他汀类销售额占他汀类商品名立普特舒降之普拉固拜斯亭美降之束适可辉瑞默克诺华年销售额 8页17中国科技成果 2001年全行业的现代化使车货双方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道路货运信息共享国外的经验表明站场等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华厦交通在线提供的基于互联网寻呼和手机短消息的开放式实现了实网与虚网并存3.1 系统实施将给运营单位与系统用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系统实施运营单位收取会员费住宿加油吸引越来越多的货主通过发展会员便于拓展运输业务打造新品牌系统所包含的技术可以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向高层次发展车主系统大范围共享信息减少异地待货时间车主身份验证系统帮助车主获得异地货主的信任提高昂率享受系统提供的其它增值服务内容货主系统中发布货源信息降低运输成本保障运输安全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共享提高成交速度E为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运输经营行为竞争有疗的道路运输市场通过货运交易信息系统使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得到更广泛和迅捷的流通整个行业整体科技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得以提高B有利于开展交通行业管理也进一步发挥了规模效益搬运C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道路运输中现象的发生该系统在为企业自身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以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契机已经由一个单一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仓储客货运输汽车维修检测为一体的初步具有物流企业雏形的集团公司是物流企业尽快向信息化道路迈进的结果只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有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参与如果能够尽快在全国搭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必然促进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及企业经营从而对我国的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影响辛伐他汀BMS的Pravachol/Mevalotin氟伐他汀从近几年他汀类几年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来看其销售总额已翻了一番多30%的增长速度其中三种主要产品Lipitor而在美国的销售额占了全世界的67%分析家估计市场值约为255亿美元后 记北京时间2001年8月8日中国除日本外包括所有剂量使用西立伐他汀钠片的通知上接第14页cstacsta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作者:张骁, 束梅英作者单位:张骁(兰州制药厂), 束梅英(兰州市肺科医院)刊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年,卷(期):2001,""(19)引用次数:0次1.丹参银杏复方制剂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评价[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6)2.应黄慧.杜东征.詹毅.陈治.梅锋武降血脂药物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前景[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5(6)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jcg200119004.aspx下载时间:2010年6月9日。

他汀防治卒中-从循证到实践(修改)

他汀防治卒中-从循证到实践(修改)

美国糖尿病学会第67届年会
结果支持指南 极高危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的推荐
临床描述
缺血性卒中/TIA,属于以下 任一种情况:
•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 •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危险分层
极 高 危 (I) 极 高 危 (II)
启动他汀 的LDL-C值
他汀 治疗方案
LDL-C 目标值
<2.1mmol/L (80mg/dl)
Beijing Stroke Care Center, BSCC
糖尿病亚组分析 为极高危患者强化他汀治疗提供了证据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troke Care Center, BSCC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事件的元凶是斑块
泡沫 细胞 脂纹 中间病变 粥样硬化 纤维 斑块 复杂病变/破裂
他汀——治疗斑块 的首选药物!
脂质核 脂质核
外膜
外膜
不稳定斑块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epine CJ. Am J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随访4.9年 • 6个月内发生过卒中/TIA的患者,n=4731,立普妥®80mg vs 安慰剂 • 主要终点:首次发生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的时间
卒中
卒中/TIA
主要冠脉事件
16%
P=0.03
23%
P<0.001
35%
P=0.003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他汀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

他汀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

他汀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杨士伟,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143);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KZ201110025031);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Z0005190042811);北京市科技新星(Z121107002512053)通讯作者:周玉杰 Email:azzyj12@1 他汀——自然界送给人类的完美礼物1976年,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的生物化学家Endo 经过6000多次科学实验,在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培养液中偶然提取出了一种新的次生代谢产物——ML-236B ,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HMG-CoA ),从而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50%。

ML-236B 后来被命名为康帕丁(compactin )、美伐他汀(mevastatin )。

尽管三共制药并没有将其推向市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Endo 成为“他汀之父”的历史地位,美伐他汀是第一个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他汀(statins )。

1987年,美国默克公司通过将美伐他汀化学结构中某个特定碳原子羟基化研制出了第一个半人工合成的他汀——洛伐他汀(lovastatin )。

之后,普伐他汀(pra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等一系列他汀类药物相继问世,开创了降脂治疗及心血管预防的新时代,他汀的应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总体下降了20%~30%。

因此,有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药丸称为“超级他汀(super statins )”、“降低胆固醇的青霉素(penicillin for cholesterol )”,也被誉为自然界送给人类的完美礼物(a gift from nature )。

2010可定-重庆-他汀强效降脂的循证历程

2010可定-重庆-他汀强效降脂的循证历程
LDL-C中位下降幅度为 10% 中位下降幅度为 LDL-C 达到 mg/dL 达到95 事件发生率 26.3%
25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RR (p=0.005)
阿托伐他汀80 mg 阿托伐他汀
15
10
LDL-C中位下降幅度为 中位下降幅度为42% 中位下降幅度为 LDL-C 达到 mg/dL 达到62 事件发生率 22.4%

%+
* P<0.0005; † P=0.042; ; ;

P=0.051.
Shepherd J et al. N Engl J Med. 1995;333:1301-1307.
CARE:将4S研究的发现延伸至 : 研究的发现延伸至 具有正常胆固醇水平的冠心病患者
10 5 0 -5
% -10 HDL-C TC LDL-C
• 用法用量
– 口服。本品常用剂量为5mg,一日一次。对于那些需要更强效降低LDL-C的患者可 LDL口服。本品常用剂量为5mg,一日一次。对于那些需要更强效降低LDL 5mg 以考虑10mg一日一次作为起始剂量,如有必要,可在治疗4 10mg一日一次作为起始剂量 以考虑10mg一日一次作为起始剂量,如有必要,可在治疗4周后调整剂量至高一 级剂量水平。本品最大剂量为20mg 不受时间和进食限制。 20mg。 级剂量水平。本品最大剂量为20mg。不受时间和进食限制。


• 脂质革命进入“他汀”时代 脂质革命进入“他汀” • LDL-C目标的确定:越低越好? 目标的确定:越低越好 目标的确定 • 低达标现状的析因分析 • 如何才能达到 如何才能达到LDL-C的理想目标? 的理想目标? 的理想目标

从强化降脂到全面调脂

从强化降脂到全面调脂

从强化降脂到全面调脂作者:陆宗良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17期他汀的“革命”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5项里程碑研究(4S、CARE、LIPID、WOS和TexCAPS)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这些研究提示,通过用他汀药物调节血脂,可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及死亡危险明显下降,且不增加脑出血、肿瘤等非冠心病死亡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明显降低总死亡率。

由此得出以下共识:调脂治疗冠心病,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首选药物是他汀类。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提出,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应在<100 mg/dl。

2004年对ATPⅢ进行的修订和补充中,在原有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基础上增加了极高危人群,将伴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多重危险因素(如代谢综合征)患者列为极高危人群,且强调对于此类人群,LDL-C水平应降≤70 mg/dl,才能有效防治各种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对于冠心病或等危症或10年危险为10%~15%的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应降至<100 mg/dl;对于ACS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应<80 mg/dl。

“强化降脂”、“降脂达标”成为热点话题,只要将患者LDL-C水平降低,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预防都能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的观点受到关注,这奠定了他汀类用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理论基础,带来了一场他汀的“革命”,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强化降脂后心血管风险仍不容忽视在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降低LDL-C水平是降脂治疗改善预后的可靠标志时,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强化降脂,甚至使LDL-C达标后的心血管风险仍不容忽视。

TNT研究显示,80 mg/日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强力降低LDL-C水平,但仍远不能完全消除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从百年胆固醇故事到他汀的循证历程

从百年胆固醇故事到他汀的循证历程
TC *
0 -5 -10 -15 -20 %+ -25 -30 -35 -40 -45 -50
CHD 事件 *
Oslo: 饮食/戒烟 N=1,232, P=0.02
-9
-9 -14
-8.5
-11 -20 -19 -23
WHO: 安妥明 N=15,745, P<0.05 Upjohn: 降胆宁 N=2,278, P≤0.02 LRC-CPPT: 消胆胺 N=3,806, P<0.05
2003 2004
2005
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 ,更积极的他汀治疗能否进一步获益? 新的探索
2006 2010 2012
JUPITER ACCORD IMPROVE IT
4S: 首个他汀二级预防研究
主 主要 要终点 终点: :总 总死亡率 死亡率
Proportion without major coronary event 1.00 Simvastatin Proportion alive 0.95 0.90 0.85 0.80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Placebo Simvastatin
早期他汀里程碑研究
LDL-C降低 冠心病事件降低
安慰 剂 组 5年心 梗 发 生 率(%)
22.6 15.9/13.2
4S
n=4,444 TC 6.8 mmol/l
冠心病 + 胆固醇高 冠心病+ 胆固醇不高 无冠心病 胆固醇高 无冠心病
35% 25% 32% 26%
34% 24% 23% 31% 35%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n
1841年, Vogel证实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 胆固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汀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杨士伟,周玉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143);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KZ201110025031);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项目(Z0005190042811);北京市科技新星(Z121107002512053)通讯作者:周玉杰 Email:azzyj12@1 他汀——自然界送给人类的完美礼物1976年,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的生物化学家Endo 经过6000多次科学实验,在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培养液中偶然提取出了一种新的次生代谢产物——ML-236B ,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HMG-CoA ),从而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50%。

ML-236B 后来被命名为康帕丁(compactin )、美伐他汀(mevastatin )。

尽管三共制药并没有将其推向市场,但这丝毫掩盖不了Endo 成为“他汀之父”的历史地位,美伐他汀是第一个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他汀(statins )。

1987年,美国默克公司通过将美伐他汀化学结构中某个特定碳原子羟基化研制出了第一个半人工合成的他汀——洛伐他汀(lovastatin )。

之后,普伐他汀(pra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等一系列他汀类药物相继问世,开创了降脂治疗及心血管预防的新时代,他汀的应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总体下降了20%~30%。

因此,有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药丸称为“超级他汀(super statins )”、“降低胆固醇的青霉素(penicillin for cholesterol )”,也被誉为自然界送给人类的完美礼物(a gift from nature )。

2 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从最早的Framingham 研究[1]揭示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了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

2001年发表的ATP Ⅲ提出了根据患者危险分层进行调脂治疗的概念[2],而2004年ATP Ⅲ补充报告中,进一步建议将高危患者的LDL-C 降低至2.6 mmol/L 以下,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极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至1.7 mmol/L 以下,从而明确提出了冠心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3]。

强化降脂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之声时有耳闻。

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血脂异常治疗指南进一步强调了强化降脂的概念,要求更多的患者将LDL-C 降低至1.7 mmol/L 以下或较基线值降低至少50%[4]。

回顾强化降脂的循证历程,深刻地理解冠心病患者强化降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HPS 研究 2002年发表的HPS 研究[5-11]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血脂干预研究。

通过对20 536例冠心病及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5年干预随访发现,LDL-C 水平高于135 mg/dl 、116~135 mg/dl 及低于116 mg/dl 三组患者的血管事件风险分别降低19%、26%和21%,表明对于血脂水平正常或较低,包括LDL-C ≤2.6 mmol/L (100 mg/dl )的高危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 mg 调脂治疗仍能进一步获益。

这一结论揭开了强化降脂治疗的序幕。

2.2 MIRACL 研究 本研究是首次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减少早期再发性缺血事件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性研究[12]。

30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于住院96小时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平均观察16周。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使LDL-C平均降至1.9 mmol/L,而且显著降低临床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或再次发作心绞痛并需要住院治疗的主要联合终点)(P=0.048)。

研究首次证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快速、强效降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由于采用的是临床“硬终点”评价,获益证据确凿。

2.3 PROVE IT-TIMI 22研究 本试验共入选4162例ACS患者,随机分入常规降脂组(普伐他汀40 mg/d)或强化降脂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平均随访24个月[13]。

结果显示,与标准剂量普伐他汀组相比,强化降脂治疗组的LDL-C降低至1.61 mmol/L(62 mg/dl),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需要再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血运重建及脑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3.9%而相对风险降低16%(P<0.005),并且持续两年。

研究结果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接受了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大量使用二级预防药物后,强化降脂治疗在早期(<30天)即可获益。

该研究的结论是,对于ACS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在早期及晚期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

2.4 A-Z试验(A to Z study) 比较了ACS早期启动强化降脂方案与延迟保守降脂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14]。

4497例ACS患者随机分入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进行随访2年。

结果显示,早期强化组与延迟一般组相比,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4.4%对16.7%(P=0.14),心血管死亡为4.1%对5.4%(P=0.05);治疗前4个月两组无差别,而4个月后早期强化组优于一般组(P =0.02)。

虽然结果未达到预期终点目标,但早期启动积极降脂方案趋向于有益。

2.5 IDEAL研究 该研究旨在评价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与辛伐他汀标准治疗相比改善高危患者临床结局的效果[15]。

对其中999例随机分组前2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的ACS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强化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有下降的趋势(P=0.07),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6.0%对7.2%,P=0.02);强化治疗组二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533对608,相对危险减少13%,P=0.02)。

IDEAL-ACS亚组分析提示:ACS患者应进行长期强化他汀治疗;LDL-C降得越低越好,强化治疗安全可靠。

3 强化降脂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循证医学证据3.1 REVERSAL研究 该研究首次应用血管内超声方法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变化,评价强化降脂治疗对斑块消退的作用[16]。

654例冠心病患者用阿托伐他汀80 mg/d强化降脂治疗,以普伐他汀40 mg/d常规降脂作为阳性对照。

强化调脂组对LDL-C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常规调脂组(46%对25%),对C反应蛋白(CRP)的降低作用也更显著(36%对5%)。

强化调脂组冠脉粥样斑块总体积减少0.4%,常规调脂组斑块总体积增加2.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

该研究表明,强化调脂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具有显著的延缓作用,这一试验结果为强化降脂治疗能够阻断动脉硬化的进展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3.2 ASTEROID研究 该研究采用血管内超声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试验,纳入50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结果显示,强化治疗使主要疗效参数——动脉粥样斑块体积变化百分比的中位值平均降低了0.79%(P <0.001),64%患者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

对于基线时病变严重的10 mm节段的患者,动脉粥样斑块总体积的变化中位值百分比下降了9.1%(P<0.001),78%患者显示出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消退,从而证实了强化降脂能够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7]。

3.3 METEOR研究 本研究是一项为期24个月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在美国和欧洲8个国家展开,共入选了984例冠心病低危患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症状患者,评价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影响[18]。

METEOR研究是第一个证实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积极疗效的研究。

研究数据表明,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每年能使患者平均最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0.0014 mm,而安慰剂组每年则会使颈动脉内膜-中膜平均最大厚度增加0.0131 mm,该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标志。

3.4 GALAXY研究 一项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大型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对他汀类药物的各项疗效进行研究,希望证明强化降脂能够帮助患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19]。

GALAXY项目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纳入51 000多例患者进行研究。

目前,项目中已经有10项研究完成,还有11项研究正在进行,其中有4项已经完成了患者入组。

4 强化降脂可显著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1 NAPLES I研究 结果显示,在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至少7天,可减少围手术期非Q 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0]。

4.2 NAPLES Ⅱ研究 该研究将668例既往未曾接受他汀治疗的择期PCI患者,随机分入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21]。

他汀治疗组患者在术前24小时内接受阿托伐他汀80 mg。

研究主要终点为阿托伐他汀治疗30天内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后者定义为CK-MB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以上,伴或不伴有胸痛或心电图ST-T段异常改变。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围手术期CK-MB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比例分别为9.5%和15.8%,肌钙蛋白I(TnI)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比例分别为26.6%和39.1%,均具有显著差异。

此外,与基线CRP较低者相比,阿托伐他汀对CK-MB的作用在基线CRP 升高者中更为显著,TnI升高率相似。

在基线CRP 升高者中,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CK-MB高于正常上限3倍的比例分别为4.6%和16.5%。

4.3 ARMYDA-1研究 该研究是第一项证实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可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2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择期PCI术前7天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40mg/d)或安慰剂治疗。

术后,阿托伐他汀组心肌梗死[MI(CK-MB升至正常值上限2倍)]发生率为5%,安慰剂组为18%(P=0.025)。

安慰剂组CK-MB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患者比例为35%,阿托伐他汀组仅为12%,同样,安慰剂组TnI和肌球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