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四节-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5235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a.png)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渲染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4、动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菊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分析](1)交情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4
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分析]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渲染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4、动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菊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分析](1)交情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4
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分析]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语言-PPT课件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cd49224a7302768e99396f.png)
间接抒情根617鉴赏指津?鉴赏表现手法?1象征法?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印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大纲考纲解读
《语文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赏指津
3/17
第二,明确各种叙述方式的作用 ⑴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 述。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 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⑵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 的叙述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 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再倒回,仍按 顺序的方法写。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 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⑶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 叙述方法。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 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 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
鉴赏指津
7/17
㈡鉴赏表现手法
1、象征法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 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 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 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 更加尖锐。
江苏《考试说明》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大纲考纲解读
《语文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赏指津
3/17
第二,明确各种叙述方式的作用 ⑴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 述。这种叙述方法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 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⑵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 的叙述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 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再倒回,仍按 顺序的方法写。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 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⑶插叙::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 叙述方法。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 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 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
鉴赏指津
7/17
㈡鉴赏表现手法
1、象征法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 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 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 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 更加尖锐。
江苏《考试说明》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6fed2bee06eff9aef807c0.png)
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 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 一种表现手法。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 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 愁别恨。
2.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
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 来使用。 《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 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 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例: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春行即兴 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寓情于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5)用典抒情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 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抒情 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 等作用。 a、明用典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 《史记 冯唐列传》中的故事。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 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efb0ad6bec0975f465e2e3.png)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 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 想象和联想 • 赋、比、兴 • 欲扬先抑
• 第一课时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
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内容:
• 表达方式 • 表现手法 • 篇章结构
记叙、议论、说明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表达方式中抒情和描写是考察的重点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 美春天的?
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 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 渲染,烘托(衬托) • 白描,工笔 • 细节描写 • 虚实结合,动和静 • 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 声色结合,明暗结合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 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 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 者的热爱之情。
抒情类的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抒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情
方 式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 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 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 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 般是哲理诗。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38667b51e79b8969022634.png)
第1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诗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歌
的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表
比喻 夸张 拟人 对比 借代 对偶
达
修辞手法 设问 反问 双关 互文 通感
技
比兴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烘托) 渲染 白描
巧
表现手法
叠字 象征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先抑后扬(先 扬后抑)
第2页/共43页
贾生才调更无伦。 的深沉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21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表达方式之描写方法
白描、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第22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白描
不用形容词不用修饰语,纯用线条勾勒,使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 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 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 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 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第28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动静结合
所谓“动与静”,是对事物特征做动态 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 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 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 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诗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歌
的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表
比喻 夸张 拟人 对比 借代 对偶
达
修辞手法 设问 反问 双关 互文 通感
技
比兴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烘托) 渲染 白描
巧
表现手法
叠字 象征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先抑后扬(先 扬后抑)
第2页/共43页
贾生才调更无伦。 的深沉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21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表达方式之描写方法
白描、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第22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白描
不用形容词不用修饰语,纯用线条勾勒,使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 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 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 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 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第28页/共43页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动静结合
所谓“动与静”,是对事物特征做动态 或静态的描写,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 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 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 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3ee9fd69eae009581bece8.png)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 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
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 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6、动与静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 “ 动”“静”中何者为主: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869e0ad15abe23482f4ddd.png)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3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是什 么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怎么用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写出了(意象)的 (某某)特点,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作用
.
4
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②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 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达这种 依依难舍之情的。在诗人眼中,柳 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 对他的离去也是依依不舍。
.
14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 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 比喻、对偶、排比、夸张、 借代、比拟、设问、反问。
.
15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
.
5
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 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杜 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李 清照的《夏日绝句》
.
6
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
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 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 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 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 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 浑然一体。
.
16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 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古诗鉴赏-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古诗鉴赏-鉴赏表达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cd31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2.png)
【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 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 而“背西风” , (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 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 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转换
春思
记叙
李白
角度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全篇诗人都站在思妇角度,思妇的所看所想,思 妇的细致心理活动,甚至思妇与春风“无理而妙”的 对话,无不笼于笔端。
转换 记叙 角度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 的思想内容?
【答案】(步骤一)尾联直抒胸臆。 (步骤二)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 易蹉跎”,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步骤三)诗人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 万的劝勉。
其它表达方式:
其它表达方式:
记叙:
其它表达方式:
n鉴赏表达技巧
概念解说
概念解说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 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 达效果。
概念解说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 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 达效果。
主要包括:
1、表达方式
概念解说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 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 达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
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
作
古诗文的相邻句中 句秦时明月 免词语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上课用(完整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上课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012e3c856a561252d36ffe.png)
整理ppt
16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莲”谐音 “怜”,有表示爱恋之意。作者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双关 隐语,含蓄巧妙地表露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恋,饶有情趣, 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整理ppt
9
[例]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4分)(107页。 3)【231】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
整理ppt
13
[例 2] (2014·辽宁高考)阅读下 [解析] 赏析诗句的表
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 面:一是使用的手法,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 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整理ppt
11
比喻和借代
比喻:重在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相似性
借代:重在代,本体和借体不相似 但相关,相关性。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鉴赏表达技巧》(共41张PPT)共43页文档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鉴赏表达技巧》(共41张PPT)共4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a226c8baf1ffc4ffe47acff.png)
用典: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常用来借古讽今,增 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加表现力。
三、修辞手法类 比喻: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鲜明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 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比拟(拟人、拟物):使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 动,亲切有趣。(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夸张: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揭示本质,烘托 气氛,感情强烈,引起共鸣,增强联想。 对偶:整齐匀称,音调铿锵,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表意凝练 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 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 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 酣畅淋漓,缠绵悱恻;用来写人,细致深刻。
术语:统摄全篇,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 作铺垫;开门见山,引出话题;与下文构成对比;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 :照应或承接前文(很少考);开启下文(常考);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常考);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详略结合,充实内容;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结尾段的作用: 卒章显其志,即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主旨。 深化主旨。文章的其他部分已经表现出主旨,又在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 《鉴赏表达技巧》(共41张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描写: ①描写对象: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②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
反语:能生动幽默地表达讽刺、愤怒、赞美之情。 借代:以简代繁,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利于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 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三、修辞手法类 比喻: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鲜明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 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比拟(拟人、拟物):使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 动,亲切有趣。(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夸张: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揭示本质,烘托 气氛,感情强烈,引起共鸣,增强联想。 对偶:整齐匀称,音调铿锵,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表意凝练 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 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 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 酣畅淋漓,缠绵悱恻;用来写人,细致深刻。
术语:统摄全篇,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 作铺垫;开门见山,引出话题;与下文构成对比;渲染气氛, 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
中间段的作用: :照应或承接前文(很少考);开启下文(常考);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常考);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详略结合,充实内容;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结尾段的作用: 卒章显其志,即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主旨。 深化主旨。文章的其他部分已经表现出主旨,又在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课件: 《鉴赏表达技巧》(共41张PPT)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描写: ①描写对象: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②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
反语:能生动幽默地表达讽刺、愤怒、赞美之情。 借代:以简代繁,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利于表 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 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
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
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
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也
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
PPT学习交流
5
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 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 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 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 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PPT学习交流
8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 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 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 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 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 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 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 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 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
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
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
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
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
答案 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 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第四节 鉴赏表达技巧
“逸马杀犬”事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这 样的记载:“穆(修)、张(景)尝同造 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 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 事,以较工拙。”《唐宋八家丛话》中另有一说:“(指欧阳 修)在翰林,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 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使子修史, 万卷不已也。”
3
(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
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
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
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
PPT学习交流
2
答案 1.“逸”比“奔”好:“奔”指跑得急快;“逸”有逃失、纵奔、奔不 能止之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驰的状态。 2.“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责任;“毙”“死”都是失去生命的意思; “杀”是使之失去生命,更能表现出犬死的责任在马。 3.⑤(以“犬卧”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完全在马)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1
根据上述记载,关于“逸马杀犬”的事,就有六种写法: ①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②马逸,有犬遇蹄而毙。 (穆修)③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④有奔马毙犬于道。 (《唐宋八家丛话》)⑤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同院) ⑥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
1.“奔”与“逸”比较,哪个用得好些? 2.“践死”“毙”“死”“杀”各含什么意思? 3.如果追究责任,哪种写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PPT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的能力。小 说中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因此,分析人物要注意分析重要细节的作用:①对表 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对塑造人物形 象的作用。一般是发展或表现人物性格。③对整个故事情 节构成的作用。一般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
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
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
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
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
PPT学习交流
10
答案 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 “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 态度。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PPT学习交流
11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主要表达技巧的能力。赏 析重要句子,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 效果,还要和文章的中心联系起来作答。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 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 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 “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 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
PPT学习交流
6
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
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
PPT学习交流
4
的,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
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我注意到,
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
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
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
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
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PPT学习交流
7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
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
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
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