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第1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文言文表达的中心思想。

李白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功。

3、能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爱上文言文。

一、太白印象,故事入题1. 李白,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你知道他吗?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 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会背上几首李白的诗,自由说说他的作品——(《古朗月行》《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朝发白帝城》……)。

在上个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就学过他的《独坐敬亭山》,一起背诵。

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

4.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磨)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

(为什么磨?怎么磨?磨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二、初读课文,要素入手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句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 故事一般包括哪些要素?根据阅读,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时间:无地点:象耳山下磨针溪人物:李太白老媪起因:李太白读书未成弃去经过:逢老媪磨针结果:还卒业4. 蹊跷的第一句,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1)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开头有什么不太一样?(学生自由发现)(2)时间的空缺:说明这个故事的“无根”。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铁杵成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学生分组朗读,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3. 理解与应用:(1)学生讨论:为什么铁杵能变成针?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故事。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课文、创意写作等。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七、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铁杵成针》的故事。

(2)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铁杵成针》的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品质。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成语和古语。

(2)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铁杵成针》的故事内容和相关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铁杵成针》的故事。

(2)收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铁杵成针的景象。

(2)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铁杵如何成针。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成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疑难问题。

(2)各组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强调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铁杵成针》的故事。

2. 写一篇关于《铁杵成针》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个与故事相关的话题,进行探究学习,下节课分享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朗读和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铁杵成针》故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发音准确性和表达流畅性。

文言文二则《铁杵磨针》教案

文言文二则《铁杵磨针》教案
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坚持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故事寓意,但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铁杵磨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掌握不够扎实,导致理解上出现障碍。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此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难以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最后,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话题不太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话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铁杵磨针》的基本故事情节和寓意。这是一个关于老媪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它向我们传达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老媪的行动和态度,我们可以理解到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最终能够取得成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铁杵磨针》的故事情节、寓意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坚持与毅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铁杵磨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 出示: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

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

那么“铁杵”呢?⑶看一看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

”白/笑其拙(zhuō)。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 ǎo yù 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铁杵老媪老妪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铁杵成针》说课稿(精选9篇)

《铁杵成针》说课稿(精选9篇)

《铁杵成针》说课稿《铁杵成针》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铁杵成针》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铁杵成针》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

《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

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4、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

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四、说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先辈发奋读书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铁杵成针》;(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复述能力;(3)学会欣赏古代寓言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2)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3)激发学生立志成材、勇往直前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2)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3)朗读、默写、复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2)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3)故事背后的道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铁杵成针》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4. 课堂实践:(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2)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3)学生复述课文,锻炼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引导学生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铁杵成针》;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课文朗读、默写、复述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默写、复述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故事情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第1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卒”字,会写“逢、卒”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铁杵成针》,能读出其节奏和韵味。

3.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一)亲近李白,解题入文导语:“诗仙”知道是谁吗?(生回应)了解李白吗?(指生答。

相机引导:李白,字太白,所以又叫——“李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你们是李太白的忠实“粉丝”,李白斗酒诗百篇!能吟诵一两句吗?(学生回顾,吟诵李白的相关诗作。

)看来,不仅是忠实“粉丝”,还是“铁杆粉丝”!1.写题读题。

今天咱们一起分享李太白的传奇故事——(出示文题,提示“杵”的读音)读——伸出手跟老师认认真真地写课题(板书)——再读文题。

2.解词释题。

出示“铁杵”的注释,展示舂米和捣衣的助解(舂米、捣衣与学生认知有距离);引导学生把文题的意思说一说。

(铁棒变成针;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等。

)【设计意图】基于学情,由旧知切入,激起学习兴趣,亲近文中人物,同时也是让“诗仙李白”与文中“李太白”建立联系,助解通文。

“铁杵、舂米和捣衣”与学生的生活均有距离,通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并形成强烈的对比,为后文补白对话和“感其意”奠基。

(二)正音疏句,理解句义导语:《铁杵成针》的故事小朋友们听过吧,不过今天咱们要学的是宋代祝穆先生写的文言文,距今700多年了,虽然只有5句话,45个字,但是想要读好不容易的。

有信心读好吗?(1)范读引领。

读正确字音,不算会读,读文言文还要读有停断,注意句逗。

当然,句逗不仅是逗号和句号,还包括句中的停断。

竖起耳朵,听老师读。

(2)像老师这样出声地练习读一遍,随手在文中用斜线标注一下停断。

(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请一位练得最投入的同学来读,其余同学在心里跟着读。

《铁杵磨针》教案

《铁杵磨针》教案

《铁杵磨针》寓言故事活动目标:1.欣赏寓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理解“铁杵”的意思。

3.懂得“只要下苦功夫,事情一定能办成”的道理。

活动准备:1.一枚绣花针、一根小铁棒。

2.录音磁带、动画《铁杵磨针》。

3.情景表演:小猫、猫妈妈、蜻蜓、蝴蝶头饰各一个、小鱼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实物,悬念导入。

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一根铁棒)这呢?(绣花针)2.想一想,你能把这根铁棒变成一枚绣花针吗?有什么办法?(幼儿自由猜测、讲述)二、欣赏观看,理解故事内容。

师:这里有一则关于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一)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放动画《铁杵磨针》)。

师:1.故事中有谁?(李白、老婆婆)2.老婆婆在干什么?3.为什么老婆婆的铁棒能磨成针?(二)再次欣赏,理解故事寓意。

1.你能给故事起个名字吗?故事中的“铁杵”是什么意思呢?(理解“铁杵”的意思)2.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想法?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明白故事寓意“只要下苦功夫,事情一定能办成”)三、情景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寓意,知道做事要有恒心。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小猫钓鱼》情景剧,谁来扮演猫妈妈、小猫、蜻蜓、蝴蝶?(幼儿表演,教师指导)师:小猫开始怎样做的?做的对不对?为什么?后来小猫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小结: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小朋友,你们快要上了小学了,以后更要努力学习,有恒心,成绩一定没问题。

活动建议:1.活动延伸:(1)请幼儿讲讲自己或他人曾经做过的坚持不懈地事情。

(2)请家长帮助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的精神。

2.重点提示: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知道“只要下苦功夫,事情一定能办成”这一道理,逐步养成做事坚持的习惯。

幼儿园《铁杵磨针》教案

幼儿园《铁杵磨针》教案

幼儿园《铁杵磨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铁杵磨针》的故事情节。

2.学习预判故事情节,懂得推理思考。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及主动参与能力。

4.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表演能力和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寓言故事《铁杵磨针》文本材料。

2.能让全班幼儿准备好形象道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想象如果你的鞋子掉进河里了,你会怎么办?幼儿们就会说拿出来晾干或选择在商场买新鞋子。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如果你没有钱怎么办呢?幼儿们想不出来,教师就开始借助寓言故事《铁杵磨针》的故事情节进行引导。

2. 讲故事(10分钟)教师会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例子来介绍故事中李大嘴的情形,引出一种叫做“不劳而获”的行为。

故事中,如果李大嘴直接站在那里等待帮助,事情就难以完成;但是,在铁杵上努力,他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针。

教师教给幼儿要劳动、要坚持、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3. 角色扮演(15分钟)幼儿会彼此配合,根据故事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更好地领悟故事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法是:幼儿们等老师给出指令,都蹲下去,然后规划剧情,选择自己的角色,再游戏开始后开始表演故事。

4. 小组活动(20分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针对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不公和困难的自己的看法,并对新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老师在旁听讲,引导幼儿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参与幼儿们的讨论。

教师指导幼儿们如何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想法。

5. 拓展活动(10分钟)引导幼儿认真思考,自己身边的问题,用自己的想象进行画。

通过画图,可让幼儿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后,教师挑选部分孩子的作品和他们分享,以促进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更深入的理解思考,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四、教学效果检测教学效果检测一般通过评价孩子们的书面表达、作业、考试、情景表演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对寓言故事《铁杵磨针》的教学,能够起到在儿童教育方面带有启发性和借鉴性的作用,并用更有趣、有吸引力的方式展现课程,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铁杵成针》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铁杵成针》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
1.让学生用成语“铁杵成针”造句,巩固成语运用。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坚持和毅力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以下要点:
1.知识方面: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成语“铁杵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技能方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方面:体会坚持、勤奋、毅力等品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此外,我还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坚持与毅力的作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都得到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层面:掌握《铁杵成针》的故事情节、生词、成语及句子,理解故事寓意。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层面: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勤奋、毅力等品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课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拓展。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词、成语。

《铁杵成针》教案-(带)

《铁杵成针》教案-(带)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和意义。

2.成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和例句。

3.与“铁杵成针”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成语的运用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讲授法、例证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语的来源和例句。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铁杵成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解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3.例证:展示成语在句子中的应用和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4.讨论与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背诵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和意义。

2.运用成语“铁杵成针”造句,并进行修改和润色。

七、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成语“铁杵成针”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关注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和思考。

3.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讲解成语、例证展示、讨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成语“铁杵成针”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个细节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因为它决定了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如何更好地接收和理解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铁杵磨成针》教案

《铁杵磨成针》教案

《铁杵磨成针》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铁杵磨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成语“铁杵磨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成语“铁杵磨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铁杵磨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PPT。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铁杵磨成针”的含义和用法。

2. 讲解成语故事:讲述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道理。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铁杵磨成针”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成语“铁杵磨成针”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感悟分享。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查找其他有关坚持和努力的成语故事,进行比较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课后作业:1. 书写一篇关于“铁杵磨成针”的作文,要求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收集其他有关坚持和努力的成语故事,进行阅读和思考。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尊敬师长,虚心请教。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2.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和概括。

3. 课文背诵和朗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铁杵成针》。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铁杵成针》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和语气。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体会课文韵律。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翻译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拓展阅读。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铁杵磨成针》教案

《铁杵磨成针》教案

《铁杵磨成针》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意思,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2. 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使其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意思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

3. 实践训练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与成语“铁杵磨成针”相关的图片、故事和练习题。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铁杵磨成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杵磨成针的意义。

2. 讲解成语:讲解成语“铁杵磨成针”的来历、含义和用法。

3. 分析故事: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铁杵磨成针”,还有哪些成语或典故体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等。

2. 分析这些成语的共同点,强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七、情感价值观培养:1. 通过讨论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付出努力和时间,才能够收获成功。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八、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2. 分享心得: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个人体会。

九、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运用“铁杵磨成针”成语写一篇小作文,题材不限,体裁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2. 提交作业:学生在课后提交作文,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本章节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铁杵成针》的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语。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铁杵”、“成针”、“太白”等,并学会运用。
3.体会故事中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坚持和努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寓意理解: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生活。
-深入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李白见到老妇人磨铁杵的心理变化,理解他最终成为伟大诗人的内在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调,对于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理解透彻。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铁杵”、“成针”、“太白”等,以及重点句子。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体会古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对比、分析,领悟故事中表达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品质。
举例解释:
-故事情节:重点讲解李白见到老妇人坚持不懈地磨铁杵的过程,以及他从中得到的启示。
-人物形象:强调李白与老妇人的形象对比,理解勤奋与毅力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在《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亮点。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案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案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杵成针》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李白求师的故事。

本文叙事简洁,意蕴丰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优秀文本。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铁杵成针”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人物的言谈举止,明白“铁杵成针”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李白的故事、资料。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一些有关历史名人的故事,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教师板书课题)2. 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指导读课题。

教师适时点拨“铁杵”的读音及意思。

(3)质疑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这里的“铁杵”是什么意思?课文会写些什么呢?3.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铁杵成针》这篇课文,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纠错。

(2)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 再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想课文的大意。

(2)交流初读感受,互相补充纠正。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结合注释逐句说说课文的大意。

4. 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叙事清楚,让人一读就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太丰富了!同学们只要在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背诵,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细读课文,品评人物1.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学生交流品读情况。

说说故事中的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他的这种品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思考:《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比《囊萤夜读》长一点,都是写古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课文层次清晰,起因、经过、结果很清楚,再加上有学习《囊萤夜读》总结的方法,学生借助注释,用扩词法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问题不大。

《囊萤夜读》一文,学生读懂课文就知道车胤是个勤奋刻苦的孩子,可是《铁杵成针》中的李白,写了他勤奋刻苦读书吗?起码从修改过的课文中我没感觉到,除非抓住“还卒业”扩展引导想象。

教学设计一、解题引出人物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勤奋苦读的车胤,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指名,根据注释说题意。

3、这则文言讲的是——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号太白,所以文中称——李太白,写诗很厉害,人称诗仙。

不过诗仙小时候读书时也曾想放弃学业,怎么回事呢?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正音读出节奏1、出示学习要求:大声读三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自读,指名读。

注意多音字:还。

根据注释知道是“回去”的意思,可以确定其读音。

(再次提醒,多音字根据意思定读音。

) 3、推荐会读书的同学示范,其余同学听怎么停顿,自己也学着读一读。

三、梳理方法自主学习1、梳理学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扩词法、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查资料。

2、借助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看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遇到问题问号,待会交流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先朗读句子再说不懂得地方。

3、指名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答。

磨针溪:一个地点,在象牙山角下。

读书山中:倒装句,在山中读书。

逢:遇到感其意:什么样的意志?(坚持不懈)问之(重点):之,在不同文中,意思不同。

复习“诸儿竞走取之”,联系上下文,明白在本文代指“老妇人”。

卒:最早指仆人穿的衣服,引申为“差役”,引导学生组词理解“一兵一卒”“身先士卒”,本文指“完成”。

4、请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出现问题,相机解决。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

《铁杵成针》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铁杵成针》,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3、学生能够从故事中领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明白铁杵成针的道理。

2、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受到启发,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想要把一根又粗又大的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针,你们觉得他能成功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叫《铁杵成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成功。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音。

(4)全班齐读课文。

3、理解文意(1)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铁杵”“方”“欲”“感”“还卒业”等字词的意思。

(3)小组代表汇报对文意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深入探究(1)思考:老媪为什么要把铁杵磨成针?(2)李白看到老媪磨针后有什么反应?(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联系生活(1)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老媪这样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事例。

(3)讨论:在学习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做?6、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放弃,持之以恒地努力。

7、布置作业(1)背诵《铁杵成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PPT出示:17、铁杵磨针)
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

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

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

”白/笑其拙(zhuō)。

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

(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

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

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眉州弃去yù zhuō huán zú
chǔǎo yù欲作针笑其拙还卒业
铁杵老媪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

老媪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

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白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

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


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

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

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

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

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

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
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

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
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
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

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

世传,未成,。

过,逢老媪,问之,曰:“。

”白。

老妪曰:“。

”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⒉指名朗读,
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