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变化
肾癌(病理)
肾癌病理
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外有包膜,切面呈亮黄色,如瘤体伴有出血则呈红色、棕色或褐色,常有囊性变及中心坏死,如有钙化,状如皮革。
显微镜下所见常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透明细胞癌,癌肿主要由大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胞浆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由于在切片过程中胆固醇被溶解,因此细胞在镜下呈透明状,这类癌细胞分化较好;另一类为颗粒细胞癌,细胞较小,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此类细胞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也较高。
肾癌病理类型常见有以下几类:
1、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较高也最为常见,-般所占百分比为60% ~ 85%。
肾透明细胞癌是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内有纤细的血管网。
多发生于双侧肾脏,肿瘤中常见囊腔、坏死、出血和钙化,影像学可显示钙化影。
2、Bllini集合管癌
Bllini集合管癌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它的发病率约为1% ~ 2%。
Bllini集合管癌是来源于Bel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常有腹部疼痛、肋部肿块和血尿,常转移至骨,肿瘤多为实性,灰色,可见坏死和卫星结节。
3、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虽然发病率约为7% ~ 14%,但在肾癌患者病例
也较为普遍。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常伴出血、坏死和囊性变,肿瘤组织易碎,可有假包膜,常可发生于双侧肾脏。
4、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作为肾癌病理中的一个类型,其发病症状较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其发病率约为4% ~ 10%。
肾嫌色细胞癌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清楚,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
检查常表现为肿块,无坏死和钙化。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与预后评估1. 肾细胞癌定义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简称RCC)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占所有肾脏肿瘤的85%。
2.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肾细胞癌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简称ccRCC),占所有肾细胞癌的70-80%。
其他类型包括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肾毛细血管瘤(renal angiomyolipoma)和肾和胚胎癌(renal embryonal carcinoma)等。
3.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病理分级系统是Fuhrman分级系统。
根据Fuhrman分级系统,肾细胞癌可分为4个级别,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Fuhrman分级系统的具体描述如下:•Fuhrman分级I:(低分级)细胞大小均匀,核仁较小和均匀分布。
•Fuhrman分级II:细胞大小不均,核仁较大和不均匀分布。
•Fuhrman分级III:细胞形态异型性增加,核仁异常分布。
•Fuhrman分级IV:细胞极异型,并且存在核分裂。
4. 肾细胞癌的预后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包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患者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后评估指标:4.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是评估肾细胞癌预后的关键指标之一。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将肾细胞癌分为不同的阶段,其中T分期和M分期对预后评估尤为重要。
4.2. 完整性切除完整性切除指肾细胞癌手术切除中是否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完整性切除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手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肿瘤,可能会导致术后复发和转移。
肾小管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
肾小管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1. 引言肾小管肾细胞癌(Renal tubular cell carcinoma,RTC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肾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肾癌的大约1-3%。
尽管RTCC相对较少见,但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恶性潜力和缺乏有效治疗选项,使其成为令人关注的研究领域。
2. 病理特征2.1. 组织学特征RTCC的组织学特征与其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相关。
典型的RTCC表现为密集的团块状或巢状生长,细胞排列紧密有序。
细胞含有高度染色的核,可见核大小、形态和核仁增大。
肿瘤细胞的胞浆可出现糖原呈酸性粘液样质,胞质的浓紧近似于嗜酸性细胞,有时还可以见到透明胞质。
2.2. 分子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RTCC的发生与一些分子改变密切相关。
其中,染色体3p 的缺失被认为是RTCC的最常见的分子异常,涉及了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如VHL、SETD2和BAP1。
此外,一些基因突变或融合事件,如TP53、NF2、HRAS 和MET等,也与RTCC的发生相关。
3. 临床特征3.1. 症状RTCC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包括腹部疼痛、血尿、贫血和体重下降等。
少数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无症状地发现肿瘤。
3.2. 分期和预后RTCC的预后较其他类型的肾癌更差,且无有效的预测指标。
分期对于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一般按照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期。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4. 治疗进展4.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RTCC的首选方法。
对于局限性的RTCC,部分肾切除(部分肾脏切除)可以被采用,以保留大部分正常肾组织。
对于晚期或复杂的病例,全肾切除可能是必要的。
4.2.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RTCC治疗的重要进展。
靶向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效果。
多种靶向药物已被研发并用于临床试验,如抗血管生成药物、mTOR抑制剂和多靶点抑制剂等。
4.3. 免疫疗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在RTCC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肾透明细胞癌分型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分型标准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之一。
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型标准通常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病理特征和分子特征进行分类和分级。
以下是肾透明细胞癌常见的分型标准:1. 组织学分型:-经典型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占肾透明细胞癌的大多数,由细胞贫血性胞浆和突出的清晰胞膜特征。
-胶质型透明细胞癌(Granul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gcRCC):细胞质内含有颗粒状物质,组织学上较经典型透明细胞癌更显胶质性。
-透明细胞乳头状癌(Papillary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pap-ccRCC):具有乳头状结构的透明细胞癌。
-透明细胞多形性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细胞形态多样,包括透明细胞和非透明细胞。
2. 病理分级:-Fuhrman分级系统: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大小、核仁的大小和核仁的形状,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4个等级,从Grade 1到Grade 4,Grade 4为最高级别。
3. 分子分型:-细胞来源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发育来源和表型特征,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肾上皮型(Renal Proximal Tubular Origin)和肾皮质型(Renal Cortex Origin)。
-分子标志物分型: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如VHL基因突变、PD-L1表达等,来进行分型和预后评估。
这些分型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肾透明细胞癌的特征、预后和治疗策略选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型标准可能会因病理学家和组织学专家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进行病理分析和治疗决策。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的变化-精品文档
肾髓质癌临床特点
髓样癌
肾髓样癌
Xpll.2易位l 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 11.2 translocations /TFE3 gene 位,均产生TFE3基因融合。 临床特点 这类肿瘤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年长 者少见。发现时多数已是进展期。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
定义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 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其发病年龄、性别、男女发病率比例、症 状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 肾血管造影显示血管不如肾透明细胞癌丰 富。大多数病例处于Ⅰ期。
乳头状肾细胞癌
定义 肾嫌色细胞癌的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 非常清楚。 临床特点 平均发病年龄60多岁(27~86岁),男女发 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影像 学上常表现为大的肿块,无坏死和钙化。 死亡率不到10%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肿瘤大体特点 肿瘤大小 4~20cm,无包膜, 但肿瘤边界清楚。 切面呈黄色、棕 色、灰白色,可 见有坏死,但出 血灶少见,因此 多彩状不如透明 细胞癌明显。
Bellini集合管癌
大体检查
集合管癌常位于肾脏中心部位,肿瘤小
者可见其发生于肾锥体。直径2.5 - 12cm(平
均约5cm)。肿瘤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
不规则。有些肿瘤可长入肾盂。可见坏死和
卫星结节。
集合管癌临床特点
Bellini集合管癌
肾髓质癌 (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诊断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之一,其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形态学特征:透明细胞癌通常呈现为单个或多个实质性肿块,肿块切面呈黄色或棕黄色。
组织切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呈透明或淡染。
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2.组织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透明胞质,呈现为线粒体丰富的明显的透明小囊泡。
核大而圆,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到大量的含有丰富胞质的线粒体,称为线粒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3.免疫组化:肾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标记主要包括对细胞的CD10、糖原、细胞角蛋白、CA IX(碳酸酐酶IX)等的检测。
肾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特征主要表现为CD10、糖原、细胞角蛋白阳性,CA IX阳性。
4.分子生物学:肾透明细胞癌与VHL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在病理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VHL基因状态来进行辅助诊断。
综上所述,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组织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和分类
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和分类1. 引言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据了成人肿瘤的2%-3%。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约有27万新的肾细胞癌病例,其中约有13万人死于该病。
病理特征和分类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和分类。
2. 病理特征肾细胞癌起源于肾脏的细胞,主要来源于跨过肾单位边缘的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
其病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组织学类型根据肾细胞癌组织学特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主要类型:2.1.1 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肾细胞癌总数的75%~80%。
其特征是细胞贫血、细胞膜清晰、胞浆丰富,被众多小的脂质液滴充填。
2.1.2 集合管癌集合管癌是第二常见的类型,占肾细胞癌总数的10%~15%。
它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肿瘤,以呈腺样高柱状细胞、腺性间质增生为特征。
2.1.3 鼠状细胞癌鼠状细胞癌占肾细胞癌总数的5%~10%。
鼠状细胞的特点是核多形性明显,呈“鼠尾样”(红染剂最明显)。
2.1.4 患上黑色素瘤患上黑色素瘤占肾细胞癌总数的1%~2%。
其特点是瘤细胞含有较多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黑色素标记。
2.2 组织学分级根据肾细胞癌瘤细胞核的核分化程度、核多形性和固有的瘤细胞核的数量分为四级。
2.2.1 G1级(低分化)G1级肾细胞癌的瘤细胞核大多较规则、细胞贫乏、核多形性不大。
2.2.2 G2级(中度分化)G2级肾细胞癌的瘤细胞核规模大多较规则、细胞贫乏、核多形性和核仁增多。
2.2.3 G3级(高分化)G3级肾细胞癌的瘤细胞核形态多样、瘤细胞鳞片发育好,核多形性增大,有核仁增多。
2.2.4 G4级(非分化)G4级肾细胞癌的瘤细胞核非常不同,细胞富有异型性。
异型核形成为其主要特征。
3. 分类根据国际泌尿学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的分类标准,肾细胞癌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型:3.1 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以早期识别及治疗术后预后较好。
肾脏肿瘤分级诊断标准
肾脏肿瘤分级诊断标准
肾脏肿瘤的分级诊断标准通常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
细胞的分化程度来确定的。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是肾细胞癌(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分级诊断标准。
肾细胞癌的分级通常
使用Fuhrman分级系统或者WHO/ISUP(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
理学会)分级系统。
Fuhrman分级系统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根据肿瘤细胞的
核大小、形态、核仁数量以及核分裂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等级越高,表示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越明显,分化程度越低,通常分为I至IV级。
而WHO/ISUP分级系统则是根据肿瘤核分化程度、核异型性、核
分裂率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I至IV级。
这个系统强调了对肿瘤细
胞核的评估,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分级诊断标准外,对于肾脏肿瘤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活检)
等综合分析。
此外,对于肾脏肿瘤的治疗方案制定也需要考虑到肿
瘤的分级情况,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肾脏肿瘤的分级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评估肿瘤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意义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病理组织学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常用的肾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有Fuhrman分级和WHO/ISUP 分级两种。
1. Fuhrman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和核分裂活动,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I级:细胞呈较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核的形态正常,核仁较小而均匀,核分裂很少;
- II级:细胞形态较I级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轻度增多;
- III级:细胞形态更为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IV级: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明显增多。
2. WHO/ISUP分级:根据肿瘤核的形态特征、核分裂活动和肿瘤织构,将肾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
- Grade 1:细胞形态规则,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小而均匀分布,核分裂很少;
- Grade 2:细胞形态较为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轻度增多;
- Grade 3:细胞形态不规则,核仁较大且不均匀分布,核分裂明显增多;
- Grade 4:细胞形态严重不规则,核仁大小不一,核分裂显著增多。
这些分级标准的评估结果通常与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一般来说,分级越高,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较低的分级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病理分级对于判断肾细胞癌的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WHO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和诊断标准
北
[ ] eyAK, ekta ,R nh w A 4 Av r B c sedJ e s a A,e l t Us f nio is a eo t de a b
t o RCC a d n CD I i t e if r n i l i g ss f r n l ne O n h d f e e ta d a no i o e a 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 考 文 献
 ̄] eeJ 1Eb l N,S ue a trG,E senJ,e a .P too ya d gn t s pti l t 1 ah lg n e ei c o u u s f h r ayss m n l gntl ras[ . f mo r o eu i r yt a d mae e i gn M] t t n e ao
癌 , 可 见 乳 头 状 结 构 。 免 疫 表 型 与 透 明 细 胞 性 肾 细 胞 癌 相 亦
[ ] 敏 , 万 忠 .肾脏 肿 瘤 [ .泌 尿 系 统 及 男 性 生 殖 器 官 肿 瘤 病 2陆 邹 M] 理学和遗传学( 著) 译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20 :-7 人 0 6 13 . E ] 建 辉 , 志 嵩 , 奔 , .肾 细 胞 癌 诊 治 指 南 [ / 那 彦 群 , 3马 何 万 等 M] / 孙 则 禹 , 章 群 , .中 国 泌尿 外 科 疾 病 诊 断 治 疗 指 南 .第 2版 叶 等
[ ] lh n 6 Dea u tB,E l J be N.P pl r e a el acn ma l io a iayrn l lc rio :aci c— l c n p too i n mmu o itc e cls d f15 tmos[ ah lgca d i n hs h mia t y o 0 u r J o u j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主要采用Fuhrman分级系统,该系统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 Fuhrman分级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正常,细胞核小而形态规整,核分裂少,细胞排列有序。
2. Fuhrman分级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较正常细胞略有不规则,细胞核大于正常细胞,核分裂活跃度增加。
3. Fuhrman分级III级:肿瘤细胞的形态进一步变异,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分裂更加明显,细胞排列紊乱。
4. Fuhrman分级IV级:肿瘤细胞的形态高度异型性,细胞核巨大,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混乱。
除了Fuhrman分级系统外,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还可以根据肿瘤大小、核/浆比例、有丝分裂指数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评估。
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肾透明细胞癌方面的疑问,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诊断。
1。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标准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肾癌,约占肾癌病例的70-80%。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细胞学特点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的。
本文将介绍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其临床意义,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1.组织形态学特征:肾透明细胞癌通常呈现为单一的实质性肿块,肿瘤切面呈现为黄白色,质地坚实,常常有出血和坏死表现。
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的团块状,细胞质清亮透明,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明显。
2.细胞学特点: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异型性,细胞质清亮透明,核分裂象明显。
肿瘤细胞的核分化程度也是评估肿瘤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3.肿瘤生物学行为: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通常较为侵袭性,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高。
二、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及临床意义1.肾透明细胞癌的分级标准:目前通常采用的是WHO/ISUP(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肾癌病理学会)2016年版的分级标准,将肾透明细胞癌分为Ⅰ、Ⅱ、Ⅲ级。
-Ⅰ级:肿瘤细胞分化良好,组织结构规整,核分化程度高,核分裂象较少,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
-Ⅱ级:肿瘤细胞分化中等,组织结构较为紊乱,核分化程度中等,部分核分裂象,肿瘤生长速度适中,预后一般。
-Ⅲ级:肿瘤细胞分化差,组织结构混乱,核分化程度低,明显核分裂象,肿瘤生长迅速,预后较差。
2.临床意义: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的分级,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靶向治疗等。
同时,肿瘤的分级也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随访和治疗。
三、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的局限性尽管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标准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病理分级是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和细胞学特点进行评估的,而忽略了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讨论
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讨论背景介绍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占据了所有肾脏肿瘤的90%以上。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对肾细胞癌的病理讨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病理特征1.组织学类型:–清细胞型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占肾细胞癌的70-80%,其特征为细胞内富含脂质颗粒。
–呈乳头状生长的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占肾细胞癌的10-15%,呈现成带状的,有纤维轴突的柱状细胞。
–肾细胞癌的未分化型(unclassified renal cell carcinoma,uRCC):占肾细胞癌的5-10%,没有特征性的组织学特点。
- 其他类型:包括黑色素瘤、肉瘤和称为收集管癌的肾细胞癌变异型。
2.组织学分级:–根据肿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和核仁的大小等指标进行划分。
–Fuhrman分级体系是目前常用的分级体系,分为G1-G4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3.临床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淋巴结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来判断疾病的分期。
–目前常用的肾细胞癌分期系统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抗癌联盟(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系统。
分子生物学特征1.VHL基因突变:VHL(Von Hippel-Lindau)基因突变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VHL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导致了促进肿瘤生长的信号通路的激活。
2.PD-L1表达:PD-L1是免疫检查点分子,与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PD-L1表达通常与免疫治疗的良好反应相关。
临床表现1.无症状:大部分患者在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常因体检或偶然发现肾脏肿块而就诊。
2.腰痛: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压迫周围神经,引起腰痛。
肾细胞癌CT表现及其病理亚型相互关系的研究
回顾 分析 5 0例经手 术病 理证
R C螺旋 c C T3期增
在皮髓期 肾癌肿块显著强化 , 同扫描时相 C 不 T值 间 的 差 异 有 统
计学意义( 0 0 ) P< .5 。增强 扫描皮髓 期 , 明细胞癌 c 透 T值 高于颗粒细胞癌 ( 0 0 ) P< .5 。结论
肾细 胞 癌 ( C 是 泌尿 系最 常见 的原 发 性 恶 R C)
距 0 7 。在肘静 脉 建立 通 道 , 高压 注 射器 注 射 非 .5 用
离 子型 造影 剂碘 海醇 ( 0 / 1 , 3 0mg m ) 总量 按 1 5ml . /
性 肿瘤 , T检查 在 肾 癌诊 断 、 C 肾癌 亚 型 的确 定 及 术 前 分期 等方 面有许 多 优 势 . 。本 研 究 通 过 回顾 分 2 J 析 R C患 者 C C T及 病 理 资 料 , 讨 多 层 螺 旋 C 探 T检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鲞筮 00 0
肾细胞 癌 C T表 现 及 其 病 理 亚 型 相 互 关 系 的研 究
裴建国, 刘旭 升 , 慧楠 刘
( 边 大 学附属 医院 , 延 吉林延 吉 13 0 ) 3 0 0
摘要 :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 c T扫描对 肾细胞 癌 ( C 亚 型 的诊 断价 值。方 法 R C)
S u yo h eain hp b t e ig o t ma ig a d p too ia y e t d f e r lt s i ewe n da n si CT i gn n ah lgc l p s t o c t
o e el c cioma fr nal c l ar n
2016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解读
2016版WHO 肾脏肿瘤新分类解读2004版WHO 泌尿系统和男性⽣殖器官肿瘤分类的发⾏已有⼗多年时间,随着对肾脏肿瘤组织发⽣学和分⼦遗传学研究地不断深⼊,⼈们对已知的肾脏肿瘤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肾肿瘤实体及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也被⼴泛认知。
基于这些变化,新版WHO 泌尿与男性⽣殖系统肿瘤分类于2016年春季正式出版。
本⽂就该版本肾脏肿瘤分类的主要变化予以解读。
与旧版相⽐,2016版WHO 肾脏肿瘤分类纳⼊了6种新的肾细胞癌亚型,另有4种尚未充分认识的肿瘤列为暂定的肾细胞癌亚型,并对某些原有类型肾肿瘤的认识进⾏了更新[1]。
肿瘤根据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遗传学特征和肾脏疾病背景等⽅⾯进⾏命名。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癌现被认为是⼀组异质性肿瘤,包括了多种类型,如MiT 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等。
因此新版WHO 没有单独将其列为⼀类。
但确实有⼀类嗜酸细胞性肾细胞癌发⽣于已有神经母细胞瘤的患者,这类肾癌被列为暂定的肾细胞癌亚型[1]。
⼀、肾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肾细胞癌应⽤最⼴泛的是1982年发布的Furhman 分级系统。
虽然应⽤⼴泛,但该分级系统仅仅是基于对103例肾癌进⾏分析的结果,其中只有85例获得随访,⽽且没有考虑肾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型。
实际应⽤中,该分级系统存在判读困难及可重复性差等问题。
因此在2016版WHO 肾脏肿瘤新分类中,该系统被新的分级标准所取代,称为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ISUP)分级系统(表1)。
新的分级系统根据核仁明显程度将肾细胞癌分为1~3级,⽽4级的瘤细胞显⽰为明显多形性的核、瘤巨细胞、⾁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
该分级系统已经证实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很好的预后指标,但嫌⾊细胞癌不适⽤于该系统[1]。
表1Furhman 分级和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的对⽐表1Furhman 分级和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的对⽐分级Furhman 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G1瘤细胞直径10 µm ,圆形,核仁不明显或没有400倍光镜下瘤细胞⽆核仁或核仁不明显G2瘤细胞直径15 µm ,不规则,400倍光镜下可见有核仁400倍光镜下瘤细胞可见清晰的核仁,但在100倍下核仁不明显或不清晰G3瘤细胞直径20 µm ,明显不规则,100倍光镜下可见有⼤核仁100倍光镜下可见清晰的核仁G4瘤细胞直径⼤于20 µm ,怪异或分叶,⼤核仁,染⾊质凝块,梭形细胞明显多形性的核、瘤巨细胞、⾁瘤样或横纹肌样分化⾁瘤样及横纹肌样形态是另⼀个不良预后指标,并经常与可识别的癌性成分混合存在,诊断⾁瘤样形态⽆需最低⾯积⽐例限制,只要存在⾁瘤样分化就需要在报告中指出,并描述所占⽐例,同时报告可识别的癌组织类型。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进展简介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之一,占据了肾脏恶性肿瘤的大部分比例。
RCC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病理特征和治疗进展对于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特征1.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呈现多形性,常见的形态有多角形细胞和梭形细胞。
2.肿瘤细胞核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核呈现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核浆比例正常或略大于正常。
3.细胞膜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膜常常呈现清晰的透明特征,因此得名。
4.细胞器结构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胞质和线粒体,且线粒体结构常常异常。
5.血管侵犯特征: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细胞可通过血管侵犯的方式扩散到其他器官和组织。
分期与预后肾透明细胞癌的分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其中T代表原发肿瘤的侵犯程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
根据分期的不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
1.早期肾透明细胞癌(T1或T2N0M0):这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手术切除常常能够完全去除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90%。
2.晚期肾透明细胞癌(T3或T4或N+或M+):这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肿瘤常常具有侵犯性,不易完全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对于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
治疗进展1.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通过肾脏切除术(部分肾切除或全肾切除)或肾脏保留术(肿瘤切除、肾乳头部分切除等)进行。
2.辅助治疗:对于高危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可以考虑术后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的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靶向药物通过干扰特定信号通路的活动,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等。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与治疗策略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与治疗策略引言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
其病理学分级对于制定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标准以及针对不同分级的治疗策略。
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学分级根据细胞核大小、形态以及细胞分化程度,肾透明细胞癌可以被分为多个病理学分级。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级方法:Furhman分级系统Furhman分级系统是最早引入的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学分级系统之一,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该系统主要根据肿瘤核的大小、核仁的大小以及核仁与周围染色质的比例来判断分级。
WHO分级系统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分级系统是较为成熟和广为接受的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学分级系统之一。
根据肿瘤细胞形态、核仁形态以及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来判断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
该系统相对于Furhman分级系统更加细致和方便实施。
ISUP分级系统国际泌尿系统病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提出的分级系统被认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和最有代表性的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学分级系统。
该系统同样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主要考虑了肿瘤的核大小、核甚至程度、核分裂以及细胞形态等指标。
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策略在制定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时,病理学分级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下面将介绍根据不同分级制定的治疗策略:分级Ⅰ和Ⅱ的治疗策略对于分级Ⅰ和Ⅱ的肾透明细胞癌,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选择肾部分切除或全肾切除术。
手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以及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病变。
分级Ⅲ的治疗策略对于分级Ⅲ的肾透明细胞癌,手术切除同样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Ⅲ级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转移倾向,常常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手段。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CPRCC的临床资料,对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
结果 6例CCPRCC患者中男4例,女2例,男女比例2:1,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12±6.26)岁,肿瘤直径 1.4~6.8cm,平均(4.01±2.25)cm。
肿瘤是由乳头状、腺泡状、实性巢状及囊状结构组成,具有透明胞质,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远离基底膜,且朝向腺泡、管腔及乳头表面,呈单层线状排列。
免疫组化染色CK7 6例均为弥漫强阳性;CD10 5例阴性,1例局灶弱阳性;Ki67指数1%~5%,平均(3.68±0.46)%。
6例患者随访7~29个月,平均(16.35±2.67)个月,随访期内均为无瘤生存。
结论 CCPRCC是肾细胞癌中十分少见的亚型,通过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般可做明确诊断。
【关键词】透明细胞;乳头状;临床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肾细胞癌(RCC)亚型分类不断增多,其中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是近些年发现的新亚型之一,约占到RCC的4.3%[1]。
英文文献报告的CCPRCC病例也就100多例,国内尚无系统性报告[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发现的6例CCPRC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以期进一步提高病理医师及临床医师对CCPRCC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6例CCPRCC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单发病例,其中男4例(66.67%),女2例(33.33%),男女比例2:1,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12±6.26)岁,入院时表现为腰痛者4例(66.67%),腹部不适者2例(33.33%),无痛性血尿者2例(33.33%),尿频者1例(16.67%)。
2004年WHO分类的肾细胞癌病理类型
2004年WHO分类的肾细胞癌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性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CCRCC是最常见的肾细胞癌。
既往曾使用的“肾颗粒细胞癌”因为在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中也能见到胞浆嗜酸性的细胞,不是肾颗粒细胞癌的专有特征,现认为它是高分级的CCRCC。
大体检查:双侧肾脏发病率相等,5%以下的病例可呈多中心性发生或累及双侧肾脏;肾皮质内实性球形结节,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可见假包膜;因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质,切面呈金黄色。
肿瘤中常见坏死、出血、囊性变,切面可呈现多彩状,偶见钙化或骨化。
组织病理学:癌细胞胞浆透明或嗜酸性,胞膜清楚;组织间可见小的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肿瘤细胞呈巢状和腺泡状结构;呈肉瘤样结构的肿瘤成分中可见到瘤巨细胞,提示预后不良;部分肿瘤中可见坏死、纤维黏液样间质及钙化、骨化。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大体检查:病变累及双侧肾脏和多灶性者较多见;大体多呈灰粉色,出血、坏死、囊性变多见。
组织病理学:1976年Mancilla?Jimenez等[5]首先报道并命名,1997年由Delahunt和Eble[6]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将其分为1型和2型二个亚型。
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小管状结构,乳头核心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肿瘤细胞较小,胞浆稀少(1型,图9A)或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
可见大片坏死和肉瘤样区域,前者提示预后较好,而后者则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研究显示1型PRCC患者生存期长于2型患者。
乳头状肾细胞癌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肿瘤细胞较小,胞浆稀少,可见泡沫样巨噬细胞(HE ×200);B: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瘤细胞核分级高(HE ×200)肾嫌色细胞癌大体检查:肿瘤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大小4-20cm,切面呈质地均一的褐色肿瘤,可见有坏死,但出血灶少见。
组织病理学:肿瘤呈实体性结构,可出现灶状钙化及厚纤维间隔;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不同,瘤体中的血管为厚壁血管,而非薄壁血管;瘤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浆透明略呈网状,细胞膜非常清晰(嫌色细胞),亦可见嗜酸性胞浆的瘤细胞,瘤细胞核的核周空晕是此型的特征之一,并可见双核细胞(图12);Hale胶体铁染色示肿瘤细胞浆呈弥漫阳性。
常见肾癌表现
• 最常见的肾细胞癌;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病理制片中胞浆糖原和脂质溶解而致细胞“透 明”。 • 不均匀性、出血、坏死和囊变。 • 形态学:实变、囊泡、腺泡样。囊变15%,钙 化10~15%。 • 多位于肾皮质,膨胀性生长。 • CT和MR增强扫描呈富血供改变,不均匀强化。 • MR:T1WI低或等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正、 反相位序列可识别瘤内脂肪。
• 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特点为: 1) 以女 性为主; 2) 偏离髓质的结节性肿块; 3) 管状和梭形 结构穿插于粘液样间质内; 4) 低级别圆形核和嗜酸 性至泡状胞浆; 5) 超微结构特征与远端肾单位一致; 6) 良性或静默的临床过程。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 肾癌相关的神经母细胞瘤 未分类肾癌
静脉栓塞-对手术方式有影响
• T3a:仅肾静脉栓塞 • T3b:下腔静脉栓塞,未超过横隔 • T3c:下腔静脉栓塞,超过横隔(需胸腹联 合术)
化)
• 囊性乳头状肾细胞癌可见周围结节性强化。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
• 发病平均年龄为60岁。
• 大体病理:边界清晰、实性、宗褐色肿瘤, 浅分叶。
• 发生于皮质集合管。具有显著细胞膜的大 多形细胞。胞浆胶体铁沉积。 • CT和MR呈相对均匀性轻度强化。 • T2WI可呈低信号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 形成机制可能是先有肾的多发性囊肿,在此基础上 被覆上皮发生恶性转化,成为透明细胞癌;也有可 能肿瘤本身呈多囊性生长。 • 病理:多分隔囊性肾细胞癌,分隔含小簇透明细胞。 • 年龄20~76岁,男:女为3:1。预后很好。 • 大小不等纤维分隔的囊性改变,囊液为浆液或出血。 • 多囊性肿瘤,形态各异,非对称性隔膜增厚。 • 20%隔膜或囊壁钙化。 • 囊液为浆液性或出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髓质癌临床特点
髓样癌
肾髓样癌
Xpll.2易位l 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rena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 11.2 translocations /TFE3 gene fusions)
定义 这一类肾癌有一染色体Xp11.2的不同的
易位,均产生TFE3基因融合。 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见于有镰状细胞性血液病的年轻人,发病年龄介 于10--40岁之间(平均年龄22岁),男女发病率为2:1。 常见症状是肉眼血尿,季肋部或腹部疼痛。体重下降 和可触及的包块。癌转移形成的颈部和脑的肿物可能 是最早发现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
肿瘤位于肾脏中央,浸润性生长,侵及肾窦。可 出现肾盏扩张,而肾盂被肿瘤包绕。
定义 肾嫌色细胞癌的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
非常清楚。 临床特点
平均发病年龄60多岁(27~86岁),男女发 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影像 学上常表现为大的肿块,无坏死和钙化。 死亡率不到10%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肿瘤大体特点
肿瘤大小 4~20cm,无包膜, 但肿瘤边界清楚。 切面呈黄色、棕 色、灰白色,可 见有坏死,但出 血灶少见,因此 多彩状不如透明 细胞癌明显。
肾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
53 19 523
63 68.9
3.2 53%
44
3y
78%
11
7.5
16 28
11 95%
288
5y
100%
透明、乳头、嫌色细胞癌生存曲线
嫌色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定义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是一完全由囊腔构 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有小灶状透明细胞, 与肾透明细胞癌I级不能区别。 临床特点
男女发病率为3:1,均见于成年人(20~75 岁,平均51岁)。该肿瘤发展缓慢,尚无急 速进展、复发和转移的病例报告。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大体检查 肿瘤直径25-130mm。肿瘤完全由囊腔构
肾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
定义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
头状结构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其发病年龄、性别、男女发病率比例、症 状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
肾血管造影显示血管不如肾透明细胞癌丰 富。大多数病例处于Ⅰ期。
(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定义
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特点,属于低 级别的多形性肾脏上皮肿瘤。
临床特点
年龄17~82岁(平均53岁),男女发病率之 比为1:4。无特殊的症状,偶见季肋部疼痛和血 尿。
大体检查
大体上肿瘤边界清楚,灰或浅褐色,切面 质地均一。
者可见其发生于肾锥体。直径2.5 - 12cm(平 均约5cm)。肿瘤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 不规则。有些肿瘤可长入肾盂。可见坏死和 卫星结节。
集合管癌临床特点
Bellini集合管癌
肾髓质癌 (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
定义
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几乎均伴镰状细胞性血液病。
肾细胞癌的病理分类的变化
泌尿外科
肾癌的病理分型
传统分型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腺癌 肾颗粒细胞癌 肾肉瘤样癌 肾未分化癌
新分型(1997年) 肾透明细胞癌(60%~85%) 乳头状肾细胞癌(7%~14%) 肾嫌色细胞癌(4%~10%) 肾集合管癌(1%~2%) 未分类肾细胞癌
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
定义
是来源于Bellini集合管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13~83岁(平均55岁),男女发 病率之比为2:1。患者常有腹部疼痛、季肋部 肿块和血尿。约有1/3患者发现时已有转移。 转移至骨者常有成骨现象。上尿路影像学提示 是尿路上皮癌,有的患者尿细胞学检查阳性。
Bellini集合管癌
大体检查 集合管癌常位于肾脏中心部位,肿瘤小
黏液样小管状 和梭形细胞癌
谢谢!
这类肿瘤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年长 者少见。发现时多数已是进展期。
Xpll.2易位l 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neuroblastoma)
定义 与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肾细胞癌,见于长期存活的
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 临床特点
成,癌细胞数量很少,故诊断困难。多房性 囊性肾细胞癌边界清楚,囊腔大小不等,其 内充以浆液性或血性液体,肿瘤有纤维性包 膜与周围正常肾组织分隔。20%以上的肿瘤 间隔内有钙化,偶见骨化生。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Bellini集合管癌
(carcinoma of the collectingducts of Bellini)
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肿瘤大体特点 常伴出血、坏死和 囊性变,肿瘤组织 易碎,肿瘤边界清 楚者可有假包膜。 病变累及双侧肾脏 和多灶性者相对其 他亚型多见。
乳头状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CRCC)
肾透明细胞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乳头状细胞癌 Xp11易位性肾癌
肾嫌色细胞癌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
Bellini集合管癌
肾髓样癌
未分类肾细胞癌 粘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
定义 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由胞浆透明或嗜酸
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肿瘤内有纤 细的血管网。
既往曾使用的“肾颗粒细胞癌”归入肾 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大体呈实性 双侧或多中心病灶 < 5% 癌细胞含有脂质,呈黄色。 肿瘤中常见囊腔、坏死、 出血和钙化,切面呈五彩 状着色。
钙化和骨化见于坏死区域, 10%-15%影像学上可以显 示钙化影。
肾母细胞的治疗可能是引起此类肾细胞癌的原因之 一。另一患者同时出现肾细胞癌和神经母细胞瘤。 男女发病率相同。平均年龄13.5岁(2-35个月),发现 神经母细胞瘤时患者小于2岁。 大体检查
双肾均可发病,其中有4例是双侧肾脏同时发病, 12例肿瘤平均直径4cm(范围1--8cm)。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