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子产不毁乡校_3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子产不毁乡校_350字子产不毁乡校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典故,源自于春秋时期的齐国政治家子产的故事。
子产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他为人正直,重视教育,并非常注重乡校(即农村中的学校)的发展。
齐国政府的官员经常征用学校的土地和建筑物来建设官府和官员的私人住宅,导致许多学校被毁,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乡校,子产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他首先向齐国的君主提出了恳切的请求,希望政府停止征用乡校的土地和建筑物。
君主并不理会他的请求,依然继续征用乡校的资源。
于是,子产决定采取另外的措施来保护乡校。
他在自家门前栽植了许多高大的杨树,并在树上挂上大块白布,以阻挡君主和官员的视线。
他用此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同时也示意君主和官员,让他们看到乡校不是无辜的,被毁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摧毁。
子产的行为引起了君主和官员的注意。
他们询问子产为何这样做,子产坦然回答:“我既然不能保护乡校,就保护我自己的门前。
如果政府的权力可以随意侵占他人的财产,那么我为什么不能保护我自己的财产呢?”君主和官员听后,震惊不已。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荒唐和不公正。
君主脸色铁青地吩咐停止征用乡校的资源,并公开道歉,承诺恢复乡校的正常运行。
这件事情在齐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人们对子产的勇气和正义感表示敬佩。
子产就此成为了保护教育事业和人民利益的典范,在后来的历史上被人们传颂和推崇。
这个典故传承至今,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象征。
它告诉我们,教育事业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也提醒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的重要性,我们有权利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和保护。
子产不毁乡校这个典故,以其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内涵,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也激励着我们不断为教育事业和自己的权益而奋斗和努力。
《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产不毁乡校》的注解及赏析【原文】我思古人,伊郑之侨①。
以礼相国②,人未安其教。
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
善也吾行,不善吾避。
维善维否③,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④。
下塞上聋,邦其⑤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⑥。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⑦。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⑧。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⑨,施及无垠。
於虖⑩!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译文】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
(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
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
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
”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
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
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
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
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
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
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
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
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
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解】①伊:句首助词,无实义。
侨:子产的名字叫做公孙侨。
1.子产不毁乡校
第一:子产不毁乡校《左传》一、语文知识1、《左传》:“十三经”之一。
2、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春秋》《论语》《孟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尔雅》。
3、子产:春秋时政治家。
复姓公孙,名侨。
4、乡校:乡间的学校,同时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二、主旨通过子产与然明对待乡校存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了子产善于听取百姓意见、虚怀若谷的良好品格,这是他能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成为一个成功政治家的原因所在,对我们今天的执政者仍有启发意义。
三、艺术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
(子产与然明对比)。
2、比喻。
“犹防川”,“闻而药之也”。
四、词语注释郑人游于乡校1,以论执政2。
然明谓子产曰3:“毁乡校何如4?”子产曰:“何为5?夫人朝夕退而游焉6,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7;其所恶者,吾则改之8,是吾师也9。
若之何毁之10?我闻忠善以损怨11,不闻作威以防怨12。
岂不遽止13?然犹防川14。
大决所犯15,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16。
不如小决使道17,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8。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9。
小人实不才20,若果行此21,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22!”仲尼闻是语也23,曰:“以是观之24,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1.游:这里是聚会的意思。
2.执政:指当政的人。
3.然明:郑国大夫鬷(zōnɡ)蔑的字。
4.何如:如何,怎么样。
5.干什么?6.夫人:那些人。
退:工作完毕后回来休息。
焉:于此,在这里。
7.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
8.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改正。
9.这些人是我的老师啊。
10.若之何:怎么能。
11.忠善:忠诚善良。
损怨:减少怨恨。
12.防:堵塞。
13.难道不能很快制止吗?这句话的意思是,采用堵塞言路的办法,虽然可以迅速制止民怨,但后患无穷。
遽(jù):迅速,很快。
14.然而如同防堵大河一样。
川:河流。
15.堤岸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体缺,还要跟唐尧争比善心, 你估量你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吗?”
申徒嘉说:“自己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 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 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 的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 点。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 内,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射中, 这就是命。用完整的双脚笑话我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 脸色陡变怒气填胸;可是只要来到伯昏无人先生的寓所,我 便怒气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态。真不知道先生用什么善道来洗 刷我的呢?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到我是 个断了脚的人。如今你跟我心灵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却用 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
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 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 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 以后。信:确实,实在。可 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 其郑国实赖之,岂为二三臣?”
•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 吾不信也。”
⑴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 方。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 子产和申徒嘉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 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 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可以留下吗,抑或是不留下呢? 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 我执政的大臣一样吗?”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先秦:左丘明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⑾: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疏通河道,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
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国学、官学、蒙学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
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游:闲逛。
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善否(pǐ):好和不好。
忠善:尽力做善事。
损:减少。
作威;摆出威风。
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练习及答案《子产不毁乡校》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乡校》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
②子产:郑国国相。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①焉②损③作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③若之何毁之?④吾闻而药之也《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拆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拆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人们的这些议论,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民心可疏导不可左右【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
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闻作威以防怨(6)。
岂不遽止(7)?然犹防川(8):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9),不如吾闻而药之也(10)。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
小人实不才(12)。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仲尼闻是语也,曰(14):“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①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②执政:政事。
③然明:郑国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
④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⑤忠善:尽力做善事。
损:减少。
(6)作威;摆出威风。
(7)遽(jv):很快,迅速。
(8)防:堵塞。
川:河流。
(9)道:同“导”,疏通,引导。
(10)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
(11)信:确实,的确。
可事;可以成事。
()12)小人:自己的谦称。
不才:没有才能。
(13)二三:这些,这几位。
(14)仲尼:孔子的字。
(孔子当时只有十岁,这话是后来加上的。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子产不毁乡校》课件
3 保护乡村学校
子产不毁乡校可以保 护乡村学校,避免资 源流失和校舍废弃。
子产不毁乡校的实施方法
1
落实政策支持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资金和资源,为子产不毁乡校创造良好环境。
2
注重培养合作共赢的意识
鼓励政府、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推动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发展乡村教育。
《子产不毁乡校》PPT课 件
这份PPT课件将向您介绍子产不毁乡校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以及它对中国农 村教育的意义。通过展示成功案例和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我们希望激发人们 关注和改善乡村教育的热情。
引言
乡村教育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子产不毁乡校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 要策略。本节将介绍子产不毁乡校的背景和发展。
子产不毁乡校的背景
什么是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种保护和改善乡村学校 的教育战略。
子产不毁乡校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推行子产不毁乡校政策来提 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
子产不毁乡校的意义
1 教育经济的发展
子产不毁乡校可以促 进教育产业的发展和 经济增长。
2 促进农村教育的
提升
子产不毁乡校可以提 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 量和教育质量。
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子产不毁乡校的支持,推动乡村教育朝着更加均衡和优质的方向发展。
结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子产不毁乡校的重要性
子产不毁乡校对于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和保护乡村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子产不毁乡校的实施与成效》,教育研究,2020。 2. 王五,赵六,《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教育实践,2019。
[子产不毁乡校ppt]子产不毁乡校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ppt]子产不毁乡校翻译子产不毁乡校翻译篇(一):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
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
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
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
小人实不才⒂。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6),岂唯二三臣(17)?”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13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
•
• • •
子产 “従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 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 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 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襄公三十年》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 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史记》
•
• 标点练习 • 子产之従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 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 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 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 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 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 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 所谓有礼也 •
•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 • • •
:
“毁乡校,何如?”
游:交际\交往。 游与遊辩析: 游:本义为旗帜之垂饰,后转指水流。 乳 遊:本指出游,游览,遨游。 保 乡:
游
•本义是乡人共食,因指共食之部落,有乡邑义. 与“卿”古同字.
• 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 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 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 何为:即为何,干什么。 • 朝夕:偏义复词,侧重指夕。 • 否(pǐ):不好。 • 1、贬,非议: •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2、穷,不通: • 否极泰来 •
• 子产之従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 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 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 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 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 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 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 礼也。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
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作品原文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
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
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
小人实不才⒂。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⒃,岂唯二三臣⒄?”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作品注释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
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毁:废除。
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
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游:闲逛。
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
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
防:堵住。
⑽遽(jù):立即,马上。
⑾防:堵塞。
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
克:能,能够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
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作品体裁】历史散文【创作年代】春秋郑人游于(到)乡校,以(从而)议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谓……曰:对……说):“毁(废除)乡校,何如(怎么样)?”子产曰;“何为(为什么)?夫(fú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
)/人朝夕退(劳作回家)而(表承接,不译)游(闲游)焉(即“于之”:到这里),以(因而)议执政之(的)善(好)否(pǐ恶,坏)。
其(他们)所善(好)者(……的地方),吾则(就)行(实行)之(它);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这)吾师也,若之何(奈何)/毁之?我/闻忠善(动词,为忠为善)以(来)损(减少)怨,不闻作威(摆出威风)以防怨(压制怨恨)。
岂(难道)不遽(jù立即)止(制止)?然(但是)犹(如同)防(堵塞)川(河流)也:大决(溃决)所犯(造成的危害),伤人必多,吾不克(能够)救也;不如小决(决口)使道(同“导”,引导),不如吾闻而(并)药(以……为药,把……当作药)之(它,指郑人的议论)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
小人实不才⒂。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⒃?”仲尼闻是语也,曰⒄:“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掌握政权的人(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干什么?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大川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川)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作良药。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唐·韩愈我思古人,伊郑之侨。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
”曰:“何患焉?可以成美。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
谁其嗣之?我思古人!注释伊,句首语气词。
侨,子产的名。
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
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
侨,教,嚣,押韵。
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
《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维,语气词。
否(pǐ),恶。
弭(mǐ),止。
理,治,指平治。
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
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
《诗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
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
《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
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
是,指示代词,这个。
式,法式,榜样。
维,通“惟”。
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
化,教化。
於虖,同“呜呼”。
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
《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翻译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
(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
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
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
文言文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民之言,吾闻而*之也。
”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
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
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
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
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
“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
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
”其中“是”作判断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②损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之也
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子产不毁乡校》(含练习题答案)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子产不毁乡校》(含练习题答案)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1),以论执政(2)。
然明谓子产曰(3):“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4),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5),不闻作威以防怨(6)。
岂不遽止(7)?然犹防川(8):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9),不如吾闻而药之ye1(10)。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11)。
小人实不才(12)。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3)?”仲尼闻是语也,曰(14):“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释】(1)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2)执政:政事。
(3)然明:郑国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
(4)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5)忠善:尽力做善事。
损:减少。
(6)作威;摆出威风。
(7)遽(jù):很快,迅速。
(8)防:堵塞。
川:河流。
(9)道:同“导”,疏通,引导。
(10)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
(11)信:确实,的确。
可事;可以成事。
(12)小人:自己的谦称。
不才:没有才能。
(13)二三:这些,这几位。
(14)仲尼:孔子的字。
(孔子当时只有十岁,这话是后来加上的。
)【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子产不毁乡校_35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子产不毁乡校_350字子产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子产在历史上有一个典故,称为“子产不毁乡校”。
在那个时期,子产曾经担任过秦国的宰相,任内他致力于改革,推动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
子产破格提拔人才,注重教育,鼓励学校发展。
他知道,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富强的基石。
子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教育事业上。
不幸的是,由于一次政治斗争,子产遭到了秦国的排挤和迫害,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
当时,乡村里没有什么文化和教育资源,没有学校可以供子产的子女去读书。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般的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或者是彻底垂头丧气。
子产并没有如此。
相反,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抵制形势的决心。
子产决定亲自尽力改变这种状况,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建设学校上。
他亲自招募、推荐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让他们来乡村里任教。
他提供了广泛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资金支持,还亲自参与了学校的管理。
他把原本荒芜的乡校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由于子产的努力,乡校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乡村里的一颗明珠。
人们都心悦诚服地称赞子产的教育之举,认为他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他不仅彻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也给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教育的机会。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何种困境中,都要坚持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子产在被贬谪之后,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地为教育事业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的榜样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梦想。
子产不毁乡校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借助社会力量和集体智慧,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子产通过吸引更多的人才,提供资源支持,最终使乡校焕发生机。
这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挥团队的力量,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子产不毁乡校这个典故激励着我们,在困境面前不放弃,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推动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产不毁乡校》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掌握政权的人(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呢?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
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大川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川)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
注释:⑴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与娱乐的地方。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
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
游:闲逛。
焉:相当于“于之”。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
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
防:堵住⑽遽:很快,迅速。
⑾防:堵塞。
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
药:用如动词,当作(治病)的良药。
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今而后:从今以后。
信:确实,实在。
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
不才:没有才能。
⒃二三:这些,这几位。
⒄仲尼:孔子的字。
是:这。
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