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精讲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临安春雨初霁》。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的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典故理解。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和典故的解读。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临安春雨初霁》,提问:“临安”和“春雨初霁”在诗歌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关键字词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的美。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比较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与其他诗人的同类题材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
(2)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诗歌的爱国情怀。
6. 小结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临安春雨初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典故,并正确运用到具体语境中。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的美。
4. 学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简编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简编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临安的景色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誉为“南宋诗坛第一人”。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临安春雨初霁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韵律优美。
2.2 词语解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临安”、“春雨”、“初霁”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2.3 诗句赏析: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绘春雨初霁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章:诗歌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4.1 诗歌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很大的苦难。
4.2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中国面临着金朝的侵略和内部的腐败,国家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第五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5.1 诗歌的审美价值:临安春雨初霁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5.2 诗歌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6.1 教学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和韵律。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6.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内容。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句解析和主题探讨。
欣赏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创作以春天为题材的诗歌。
第七章:教学内容与步骤7.1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⑴语言构建与运用:理解全诗,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⑵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⑶审美鉴赏与创造,有感情地诵读本诗,赏析古典诗词的意蕴之美。
⑷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陆游壮志难酬、无路清缕的悲愤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敕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猜Ta是谁?大宋是盛产文人的时代,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及下面诗句的出处.分别是:岳飞《满江红写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常怀望断》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语猜诗人。
他是历史上最知名的爱国诗人。
他是文学史上诗作最多的诗人。
他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忧伤。
他是谁?他就是陆游。
梁启超曾赋诗:诗界T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用他的一腔爱国热情,用他的一腔深情,在宋代,书写了一篇篇绝世的佳作,至今读来,余味不绝.二、情境任务一:你作为学校文学社的成员,要出一期“走近陆游”的名人专栏,请为专栏设计板块并拟题。
1、佳作赏读(全班诵读)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南大作他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H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2、我心目中的陆游(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欢迎同学们投稿。
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请大家认真观看陆游一生的轨迹.他的创作记录着他坎坷的一生。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和艺术表达的美。
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2、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
难点: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导入:请大家看这幅画:“杏花春雨江南”(展示图片)云霞一般的杏花,烟雾一样的春雨,如果这时我们身处杭州,身处这幅画中,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一定是很惬意很开心的吧!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古人,就在杏花春雨的杭州,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和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临安春雨初霁》,答案就在这首诗里。
2、朗诵并释义: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XXX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些年世态情面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富贵?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
深幽大街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
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弄脏。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3、知人论世:如果只看诗的字面意思,我们一定是一头雾水,诗人罗嗦了这么一大堆,究竟他想说什么呀?这就需要我们了解XXX 其人,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首先,1.XXX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诗坛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整理出资料,一会儿由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讨论用时2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老师的准备的资料,大家参考一下(PPT)知道了XXX是个什么人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就是创作背景。
2.XXX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和写这首诗时作者的情形。
请大家看看自己手头的资料和老师幻灯片上的资料,看完后自己再把这首诗默读一遍,思考一下(2分钟)4、深入解读:大家齐读一下首联,3.两小句,XXX一句感慨、一句发问,大家分析一下,他在感慨什么,问什么?(PPT)答案就在这儿:和XXX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背诵自己喜欢的诗。
了解陆游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情感。
3、学习诗歌以乐景写哀情以及用典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体会诗人客居京华的抑郁惆怅、壮志难酬的焦康和悲愤,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激起对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学习诗歌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陆游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朗诵音频等。
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年修订)》指出:“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在阅读鉴赏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深意。
2、教材内容:本单元为“古诗词诵读”单元,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教学本文,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官场的黑暗,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
3、学生情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古典诗歌有所了解,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设立上述目标。
教学过程【知人论世】人物简介陆游(1125年-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
生平简介陆游生于北宋末,少年即怀爱国之志。
30岁礼部初试第一,因秦桧排斥未得录用。
秦桧死后,34岁以进士入仕,36岁任京官编修实录,升至宝章阁待制,后遭贬谪。
46岁起任夔州通判,48岁投身军旅抗金。
54岁任江西地方官,再遭罢免。
晚年知严州,后被革职,退居家乡。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具体章节为《临安春雨初霁》。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临安春雨初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分析《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举例解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陆游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
(2)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举例解释: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如“临安”、“春雨”、“初霁”等)和语言(如“喜”、“叹”、“愁”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学习《临安春雨初霁》,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举例解释: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从而提高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赏析《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修辞手法。
以诗中的“喜”字为例,这个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个字,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重点:体会《临安春雨初霁》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举例解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临安春雨初霁》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以诗中的“临安”和“春雨”为例,这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时间和季节,作者通过这两个意象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两个意象,让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并学会运用这些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学重点:理解并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解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节奏和韵律。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邀请文学专家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向专业人士请教,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与南宋文化相关的展览,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比学习南宋时期其他诗人的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诗人的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临安春雨初霁》,并背诵全诗,掌握诗的韵律和节奏。
举例:通过拆解诗句,分析诗句之间的联系,探讨诗人在起承转合上的巧妙安排。
(4)文化背景的了解: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诗风特点,把握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
举例: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和课后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目标:引起学生对《临安春雨初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春天的雨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古人是如何描绘春雨的?”
展示一些春雨的图片和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意境。
简短介绍《临安春雨初霁》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临安春雨初霁》的基本结构、韵律和技巧。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熟读、背诵、分析诗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临安春雨初霁》,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2.2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意象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意象;(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教学难点:(1)诗词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解读;(2)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理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以陆游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和敬意。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诗词,理解基本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3 课堂讲解:(1)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象;(2)解读诗词中的修辞手法;(3)探讨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4.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合作精神。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4.6 课后作业:(1)背诵诗词;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5.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5.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心得体会,给予综合评价。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教学设计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含蓄表达情感的风格。
2.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感受作者不忘初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不忘初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任务设计:1.读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你心中陆游是怎样的形象?结合学过诗词分析。
生于北宋灭亡之际的陆游,少年时便深受家国观念的耳濡目染,一生致力于光复中原这一伟大使命。
年少步入仕途希望为国家出力尽忠,但仕途坎坷,由屡遭佞臣算计,空有一身报复,可怀才不遇。
从他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国理想。
例如《关山月》中“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强的表现出了陆游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里写到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空怀壮志,不得国家所用时,梦中依旧是冲锋陷阵.为国杀敌的场景。
3.本诗的陆游是你认识的陆游吗?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好像不是这首诗一改了“铁马冰河”.“中原干戈”的恢宏壮阔气势,而像田园诗词一般悠闲无事,给人感觉不像出自陆游之笔。
任务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任务设计:1.了解写作背景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
年少轻狂.不畏世事的年纪一去而不复返。
《临安春雨初霁》精讲教案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一、写作背景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
“怖惧儿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
二、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诵读时一般读成“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
要注意语调语气和把握感情基调。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陆游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
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
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年来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一开头就道“世味年来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
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古文今译】近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谁乂让我乘马来作客京华?住在小楼上,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茶。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和艺术表达的美.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2、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
难点: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导入:请大家看这幅画:“杏花春雨江南”(展示图片)云霞一般的杏花,烟雾一样的春雨,如果这时我们身处杭州,身处这幅画中,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一定是很惬意很开心的吧!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古人,就在杏花春雨的杭州,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和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临安春雨初霁》,答案就在这首诗里.2、朗诵并释义: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
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3、知人论世:如果只看诗的字面意思,我们一定是一头雾水,诗人罗嗦了这么一大堆,究竟他想说什么呀?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陆游其人,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1。
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诗坛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整理出资料,一会儿由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讨论用时2分钟,回答问题2分钟)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是老师的准备的资料,大家参考一下(PPT)知道了陆游是个什么人之后,我们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就是创作背景。
2。
陆游写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包括大的时代背景和写这首诗时作者的情况。
请大家看看自己手头的资料和老师幻灯片上的资料,看完后自己再把这首诗默读一遍,思考一下(2分钟)4、深入解读:大家齐读一下首联,3。
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第一篇: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疏通这首诗的文意,体会诗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选修《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2.引导学生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二、学习要点1.鉴赏《临安春雨初霁》。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诗的鉴赏方法。
三、作者生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
陆游出生于战乱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赶上靖康之乱,随他的父陆宰离开中原。
他小的时候受父辈们熏陶,关心国事,?很早就立下了击退胡人,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
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免职。
但陆游的爱国情怀始终没有改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是最有力的证明。
陆游的生活经历: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
其间,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迈的军营生活的激发,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奔放的风格。
至此,他的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最能体现陆诗雄放风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错刀行》、《胡无人》、《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关山月》、《秋兴》(成都城中秋夜长)等都写于入蜀从军以后的十年间,说明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
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陆游与江西诗派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师从曾几,又私淑吕本中,受曾、吕二人的影响较深。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学习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四、单元解读古诗词诵读五、学习提示陆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也提不起太多兴致,“谁令”一句,自问自悔,奠定了诗作的基调。
颔联和颈联细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早又遥闻深巷中叫卖杏花之声。
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
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这两联写得细腻生动,闲适恬静,深为孝宗激赏,但其中的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其实都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最后,诗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简编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2)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现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2.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3 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理解。
3.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释。
3.3 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和相关图片等。
4.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陆游的生平介绍和临安的历史背景。
4.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写作。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临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临安春雨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朗读与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帮助学生记忆。
5.3 翻译与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解释生词和注释。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4 分析与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5.5 表达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写一篇关于临安春雨的短文。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如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5.6 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构建与运用:理解全诗,能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诗句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归纳本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难点: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师生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代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在读陆游诗集时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
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请谈谈你心目中的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
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使他从小就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意志。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公开课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公开课《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
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表达了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下面是整理的临安春雨初霁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2.在课堂笔记上誊抄原文,用有色笔批注阅读。
3.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读后感(文学短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点评本首诗歌:(1)这首诗写了什么(诗歌中选择的意象及其与情感的联系等)。
(2)这首诗怎么写的(思路、手法或者语言风格)。
(3)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
我们既可以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观点,又可以写下我们读者阅读后获得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开学之初学过一首词,叫《鹊桥仙》,大家记得吗?它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
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
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
一句话评价:在你印象中,陆游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他的诗文更多的是直白的表达激愤的情绪,今天这首如何?二、学习目标三、知人论世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会秦丞相桧用事,变恢复为和戎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mdash;mdash;陆游《跋傅给事帖》四、初读疏通1.指读(纠正字的读音。
)2.批注展示mdash;mdash;生、师对前面批注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与补充。
五、品读赏析1.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颔联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仅仅在于刻画春光吗?这两句不仅刻画春光。
一夜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反衬了诗人落寞的情怀,显得含蓄深蕴,与全诗表达的感情一致。
〖2021年整理〗《临安春雨初霁》精品优秀教案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领会本诗传递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一、忘不了你的人是我1导入:齐背《鹊桥仙》。
这首词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
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
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陆游的脚步感受当时南宋时代的京华风貌!2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他诗作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3陆游名句《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背景介绍:陆游写这首诗已62岁。
他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4解题①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②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③初霁,刚刚放晴。
二、让我轻轻地靠近你1听名家朗诵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导学案(共五篇)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重点难点】1、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提到“金戈铁马”“气吞胡虏”我们脑海当中首先出现的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形象。
二.质疑解难探究合作(一)朗读诗歌,整体把握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陆游的诗一贯读来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而这首诗读来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2.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轻声跟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从诗歌的题目来看,“春雨初霁”即雨后初晴,本该惬意愉悦,而此诗我们却读出了一种惆怅与悲叹。
3.齐声齐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人为何而悲叹惆怅(二)背景介绍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让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陆游大失所望,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由此看来诗歌表达的还是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而这种情感在全诗当中是如何表现的?(三)解疑合探,品读情感小组讨论:1.诗歌当中有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应该是那几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加以分析?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言清新隽永成为广泛传诵的名句,请从分析“小楼”“春雨”“杏花”等意象的角度赏析这两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陆游
一、写作背景
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
“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
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名作。
二、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诵读时一般读成“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
要注意语调语气和把握感情基调。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
《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陆游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
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
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年来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一开头就道“世味年来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
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
一贯的自己。
【古文今译】
近年来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作客京华?住在小楼上,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茗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三、文本深读
1.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哪些?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诗人为排遣胸中郁闷而随意写字、悠闲分茶的生活细节,特别是“闲”“细”二字,寄托了诗人心情的无聊,貌似轻松的情调中寄寓了沉重的郁闷。
2.“素衣莫起风尘叹”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反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含意,告白家人,也是告白世人,自己的品格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从而表明自己不会苟同世俗的坚贞品格。
3.有人说,阅读《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夜”意为“整夜”。
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
患不已了。
4.“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京都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
四、情境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生动地描绘出临安春雨初晴的明媚春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用讽喻手法表明诗人罢官闲居山阴之“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五、阅读鉴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本诗与《书愤》同年创作,但二者风格不同,本诗清雅自然,而《书愤》豪壮苍凉。
B.绵绵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明如春光,则在卖花中透出,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C.“闲”和“戏”写出诗人齐居京华以草书消遣以及在晴窗下品茗的闲适恬静的心境。
D.诗人巧用修辞,“薄似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风尘”,一语双关,寓意深刻。
C [C项,“闲适恬静的心境”错误。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意思是,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结合作者的爱国思想及创作的背景,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
消磨时光,多么无聊而可悲,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选项说“闲适恬静的心境”理解错误。
]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解答材料试题,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解答此题时应先联系作者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联系创作背景可知,作者当时奉诏入京,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百无聊赖。
再来逐联理解诗句:由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薄”“谁令”可知,作者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
由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的“一夜”可知,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它暗示了诗人因国事家愁一夜未曾入睡。
由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闲”“戏”可知,诗人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则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由尾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可知,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
此句其实是自我解嘲,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答案]①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对官场的厌倦。
②不被重用的无聊与无奈。
③对国家多事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