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母亲散文
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名篇
![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a45fce312b3169a551a406.png)
亲情是人类生命深处一首永恒的歌,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感人的亲情之歌能超越时空,激起我们强烈的共鸣,并让我们在共鸣重感受到亲情至上的力量。
读贾平凹先生的《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笔端流淌的浓浓亲情。
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名篇《我不是个好儿子》被选编入山东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后,有人以为此文浅易通俗,更适合初中生学习,让高中生读这样的文章未免太浅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情感却极为真挚,正如苏轼所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这种素朴平淡是对绚烂之美的扬弃和超越,非大手笔而不能为之。
我们怎能仅止于文字而看轻此文呢?文章以情动人,让天下儿女为之泪水潸然。
但如果忽视语言文字,仅仅开掘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不管引入的歌声、影像多么动情,也不管学生的亲情讲述多么不能自已,都是缺少语文“味”的课,因为语文教学的实质没有抓住,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也没有真正落实。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文本的解读上特别关注了其核心内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在教法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体味情感,理解和学习以质朴语言描写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设计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落实基础知识,准确地筛选、整合信息;进行个性化鉴赏,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2、反复诵读品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味文章所表达的至爱亲情。
主要环节1、《懂你》背景音乐,导入。
简介作者。
2、诵读。
要求:不动情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
3、疏通文字障碍,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4、思考:为什么“我不是个好儿子”?真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吗”?为什么还说“我不是个好儿子”?5、哪一段文字引起了自己最强烈的共鸣?反复诵读体味,说说自己的阅读心得。
6、文字为什么会感人至深?揣摩写法:真情的抒写、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质朴。
诵读体味。
二、教学反思1、了解学情,尊重学生,落实基础,培养习惯。
先询问学生阅读的障碍和发现的问题,答疑释惑,落实基础;再听取学生的初读感受,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观照;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不是个好儿子”,切入对文本的解读。
初中语文_《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9efc2750066f5335a812194.png)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自读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了解自读学情: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贾平凹先生的一篇散文,你自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有所感悟即可,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感受中准确地把握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难点。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二、简介作者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字词教学懊丧执著矜持忏悔伫立生灵孱头矜持垂垂暮老四、品读课文(1)关注课文旁批,理解自读要求: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处是提问的?你自己能解决问题吗?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
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
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
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2)五个旁批当中哪个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类散文的方法的?即第二处: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
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
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贾平凹:写给母亲
![贾平凹:写给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d8233648a216147917112872.png)
贾平凹:写给母亲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平凹:写给母亲文/贾平凹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5篇
![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cafe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c.png)
关于亲情的名家散文5篇如下:1.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贾平凹《写给母亲》我走的时候,您还不会梳头发;您走的时候,已经会去菜园浇水了。
这是母亲生前没来得及给我说的。
3.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高中时的一年寒假,我曾对我的国文老师说过:“先生,下学期我可要疏远你了。
”他望着我,脸上现出疑惑之色。
我说:“因我打算暑假中请你帮我补习国文。
”他笑了。
他脸上的皱纹都可以表示他已经疏远人生了。
他从眼镜之上方射出两目光,好像在透视我的肺腑。
他的眼睛好像在说话:“你是个可爱的孩子,自己进修不也很好吗?”这学期结束了,他给了我一个批尾:“颇通顺。
”其实是不通的。
不过当时我是很感谢他的。
其实,补习是无须乎的。
不过他很寂寞,常常人家都走净了,他还在有风有太阳的大操场上站立着。
5.梁实秋《我的母亲》我十三岁入协和医院中学。
大约是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这一段时期,我生活最为贫苦。
我是在东西典当俱绝的时候,二哥写信告诉我说:父亲已经病到垂危了。
信中附着汇款单。
我现在记不起二哥当时告诉我的话了。
但是我还记得那时家庭的艰窘。
这情况正与我后来入大学时相似。
因为无力升学,兄弟俩由美国载运回国抵沪时,我曾在大伯父家里寄居多日。
那时大伯父已经作古。
大伯父的长子早殇,次子南下不知去向(后来才知道他在江西另娶一妇),家中只有大伯父与三子(我的叔父)及寡妇守着祖传的丝织工厂。
部编版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和《写给母亲》比较阅读之公开课精品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和《写给母亲》比较阅读之公开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ee29df8c75fbfc67db263.png)
《秋天的怀念》《写给母亲》比较阅读-母亲之恋教材分析: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是一首母爱的赞歌。
作者双腿瘫痪后了无生趣,暴怒无常,而同患重病的母亲忍着病痛,体贴入微地照顾自己,想方设法地唤起自己生的念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史铁生通过这些往事,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母爱的无私,母性的伟大。
这篇文章也是一首母亲的恋歌。
这篇文章写在母亲去世7年之后,史铁生却对当初的事情记得那样清楚,他忘不掉母亲憔悴的面容,红红的眼边儿,温柔的带着哀求的声音,他不能原谅自己当初少不更事,对生命的漠视与对母亲的无视。
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着当日的点滴,他用这种方式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我在好好儿活……贾平凹的散文《写给母亲》写在母亲逝世三周年之际,抒发了对亡母深厚而又隐忍的怀念。
这种真情首先体现在一个奇怪的想法上,虽然母亲已逝将满三年,但是作者母亲的房间一切陈设还原模原样,因为在作者心中,她从未离开自己一日,似乎还在叮咛自己不要熬夜,还在提醒自己坐久了要出去走走,还在买自己喜欢吃的萝卜和青辣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对母亲的思念是那般的强烈。
所以,作者恍惚中常听到妈叫自己的名字,那声音是那样的真切。
所以,他常到妈的房里立上半天,对着墙上妈的照片自言自语,告诉她“我不累”。
只有思念到极致时才能产生这样的幻觉吧!这种真情透过真实感人的细节打动着我们。
“谁想哩,妈想哩!”这口音亲切平和,母亲喜爱说笑的性格跃然纸上。
“我”写作时,母亲“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并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她是怕干扰了儿子的工作,又怕儿子累着,“一眼一眼”,每一眼都意味深长。
失去母亲后,“我”在母亲房间“立上半天”“自言自语”,这些细节,将“我”的思念、伤痛鲜活地再现出来!而“我”出远门没有人反复叮咛,“我”有好吃的好喝的,也无人可送的心理描写,将失母后的迷惘与失落真实地刻画出来了。
这种感情是克制隐忍的,可一旦面对母亲矮矮的坟墓,想到“母子再也难以相见”,悲痛便如开闸之水肆意流淌,再也难以控制,文章到此止住,可感情的洪流,却刚泛滥到最高点,再也控制不住。
散文十大名篇
![散文十大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901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b.png)
散文十大名篇
《背影》:朱自清的这篇散文以作者的父亲为主题,描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荷塘月色》: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描绘了荷塘在月光下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故都的秋》:郁达夫的这篇散文描绘了北京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囚绿记》:陆蠡的这篇散文以作者对一株绿色植物的囚禁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生命的思考。
《荷塘忆旧》:冰心的这篇散文回忆了她的童年生活,描述了她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
《鸟的天堂》:巴金的这篇散文描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思考。
《雨巷》:戴望舒的这篇散文描绘了一个小巷在雨中的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思念。
《雅舍忆旧》:梁实秋的这篇散文回忆了他与家人、朋友在老房子“雅舍”中的生活。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这篇散文以作者自己的生活为主题,描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母亲的河》: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描绘了他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以及他对生命的思考。
人物场景的现代名家散文摘抄
![人物场景的现代名家散文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89fad6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e.png)
人物场景的现代名家散文摘抄下面是一些现代名家散文的摘抄:1. 《呼唤》——贾平凹浑厚的父爱,那是母亲难以承担的,五十多岁的那个人,最后告诉儿子,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开始愿意跟他说话。
2. 《我们仨》——杨绛那天放学后,我一个人走在下雪的街上,感到很冷。
我想被包围在温暖的家里,有母亲在。
我觉得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妈妈像我的妈妈对我这样亲密。
这是我一辈子最幸福而最感动的事情之一。
3. 《内乡的冬天》——阿来夜晚,屋子里的煤火微黄微亮,厚毡铺在半院厅的地上,赤脚踩上去,软软的,温温的,脚掌刚靠近地面时还有一层微微的热意。
天凉的时候,在炉子旁边坐下,细细聆听火堆里煤炭燃烧时的声音,会觉得那份声音是好听的。
4. 《白鹿原》——陈忠实冯家陷入的困境,如同把冯子材夏天打瞌睡的苍蝇们,打在一汪秋水收割着聚光的河底,一睡中央的古井底。
因为,没有撑起的还是秋天银晃晃的水亮晴空般的笑容。
5. 《草房子》——莫言秧4九里地,我和修春欧阳桔躺在稻田畔的草房的草窝里,就感到糊糊的气氛中有种蛇类似的东西沿着我们身边钻过去,直着条这样肯定的说道:现在,你们见着这个东西了吧。
修春往我的方向一瞧,看不到我的面目,才凑近罢了。
更何况它体态以及它的神志每每与我的情景重叠,连声音也是一样。
6. 《红高粱》——莫言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家里人拿出了一幅印刷品,我只看到一抹暗淡的色彩即使如此,也想象得出来那应该是一片红高粱地了,最醒目的红如此之刺眼,如喘不过气,如簇簇的霓虹般灿烂,如太阳出了问题的闪电般暴力。
7. 《红灯笼》——蒋勋忽然我觉得那个象征苏先生的红灯笼上空的红色褪色了,那原本热烈的红只剩下断裂的灰色。
这个红灯笼好像是小时侯常常看见的东西,隐而不见的东西。
这个灯笼象征着我们的幸福,今天幸福转瞬即逝。
8. 《白银匣》——余华就在村民们正竞相推量、查证隔壁家里那具女人尸体怎样破脖而亡的时候,善领却来找兴儿和长娥,告诉他们他已经谋划多年的计划终于实现了。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_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五篇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_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42f063aeaad1f347933f1b.png)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_贾平凹散文读书笔记五篇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关于《贾平凹散文》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贾平凹散文》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商州三录》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阳,走出商洛。
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穿着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种惬意。
后来无意中读到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组成,描写了商洛的好多风土人情和故事,描写手法和用词很平淡,我却看得很入味儿。
他在《商州初录》的《序》里面这样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
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
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
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下之物、喑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
姚雪垠先生着的《李自成》风靡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
他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阳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
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
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
写母爱的名家名篇
![写母爱的名家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1f50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8.png)
以下是一些写母爱的名家名篇:
冰心《荷叶母亲》: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作者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爱。
诗中把母亲比喻成荷叶,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呵护和关爱。
朱自清《背影》: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与父亲分别的情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虽然不是直接写母爱,但文中对家庭情感和亲情的描写,也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老舍《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老舍的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有智慧的女性,她的爱和教诲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邹韬奋《我的母亲》: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文章中描写了母亲的温柔、慈爱和坚毅,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贾平凹《我不是个好儿子》:这是一篇充满愧疚和感激之情的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愧疚。
文章中描写了母亲的勤劳、无私和慈爱,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可贵。
这些名家名篇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更让我们思考和珍惜这份伟大的情感。
我国近代学术与作家的回忆性散文
![我国近代学术与作家的回忆性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6c3f5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4c.png)
我国近代学术与作家的回忆性散文
1、《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母亲的生平,为母亲而写下的散文集。
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2、《丑石》
《丑石》,贾平凹创作散文,这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摘抄600字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摘抄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62128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b.png)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摘抄600字一、亲情啊,就像那涓涓细流,无声却滋润心田。
我读朱自清的,那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仿佛就在我眼前。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哪里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呀,这简直就是父爱的具象化。
就像我们生活中,父亲总是默默为我们做着那些看似平凡却饱含深情的事,你难道感受不到吗?二、史铁生的文字里满是对母亲的愧疚与思念。
他的母亲啊,像一盏在黑暗中默默守护的灯。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这细腻的心理描写,就像一把小锤,一下下敲打着我们的心。
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常常忽略了母亲的这些心思呢?三、龙应台写亲情的文字总是能直抵人心。
她和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互动,就像一场有趣又深刻的博弈。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就好比给孩子一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做父母的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你能说不是吗?四、冰心奶奶笔下的亲情充满了温柔的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比喻多妙啊,把母亲比作荷叶,自己比作红莲。
在生活里,母亲可不就是这样,在风雨来临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为我们遮风挡雨,这是多么伟大的爱呀。
五、贾平凹写亲情时,那种质朴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他写母亲在乡下的生活,就好像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长辈在老家的模样。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
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
”这简单的描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就像无数个在乡村默默付出的母亲,你不觉得很亲切吗?六、琦君的散文里,亲情带着浓浓的怀旧气息。
她回忆起和母亲的点点滴滴,就像翻开了一本发黄的相册。
写给母亲贾平凹读后感
![写给母亲贾平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cc3d4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0.png)
写给母亲贾平凹读后感贾平凹的作品给予我很深的触动。
他将母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令读者深感温暖和感动。
贾平凹的作品中,母亲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坚强、无私和深沉的爱,默默地守护着家庭。
贾平凹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描绘了母亲们的形象。
她们或寡言,或含蓄,但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们最温暖的拥抱和鼓励。
这些形象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无法言说,但却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
贾平凹的作品中,母亲的爱常常伴随着生活中的辛酸和坎坷。
她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从不放弃对孩子们的关爱。
如《废都》中的麦子母亲,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顽强,守护着中国农村的土地和儿子。
这种坚毅和无私的母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意志。
贾平凹的作品中也有对母亲个体形象的细腻描写。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写实手法,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母亲们的形象、听到她们温柔的声音。
在《白鹿原》中,彩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保护着她爱恨交织的家庭。
母亲们的形象展现出了坚韧和母爱的力量,让人为之动容。
通过阅读贾平凹的作品,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他的文字启发了我对母性的思考,让我对我的母亲更加心存感激。
同时,他的作品也让我意识到,母爱不仅仅来源于亲生的母亲,也可以是来自其他形式的关系。
这样的体验让我对人类的爱与关怀更加懂得珍惜。
贾平凹的作品给予我很多思考和启发。
通过他的文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应该用我们整个的生命去尊重和珍惜她们。
同时,贾平凹也让我意识到,爱是多么的强大和包容,不仅仅限定于亲情,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关系中。
我希望通过贾平凹的作品,能够更加了解和珍惜母爱,并把这份爱传递给身边的人。
母亲是生命中的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
让我们用真诚和感激回报母亲的爱,让她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陪伴。
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
![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b2b73a6edb6f1aff001fad.png)
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作者:柳广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0期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出自“鬼才”贾平凹之手。
他的笔触虽不如朱自清般清新亮丽,不如莫言般魔幻现实,但在情感上却细致入微、极富哲理,在形式上以拙为美、生动朴实。
该文是作者在病榻上写的,饱含了浓厚的情感,凸显了独特的风格,是他个人对母亲的怀念,也可以视作一代人对“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坦诚忏悔。
《我不是个好儿子》记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表现了那个特定年代下的亲情文化。
散文都偏爱叙事,该文同样是由一些事件展现的。
但却不是情节曲折新奇的事件,而是一些见怪不怪的小事,阅读时读者甚至会依稀觉得自己经历过。
“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
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
’最不能忍受我们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
”这段文字全是小事件、小细节,是常人不屑于写出的,但正是通过这些描写,一个普通农村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样朴实的描写,唤醒了读者沉睡已久的乡土情结。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文中的母亲是广袤大地上无数坚强的母亲形象的缩影。
“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简单四个词,概括出了中国女性最传统、最优秀的品德。
“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親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阳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贡献饭菜。
”“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母亲一定会对父亲的离去而忧伤,也一定会对儿女们因为离家在外而落寞,对父亲的厮守、对儿女们细致的关爱令人垂泪。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第1课我的母亲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一专题第1课我的母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3c13e6bd97f192279e9d5.png)
第1课我的母亲对应学生用书P1 一、字音辨读1.文绉.绉(zh ōu) 2.麇.先生(j ūn) 3.绰.号(chu ò) 4.庶.祖母(sh ù) 5.吹笙.(sh ēn ɡ) 6.摹.画(m ó) 7.眼翳.(y ì) 8.舔.去(ti ǎn) 9.调.度(di ào) 10.侮.辱(w ǔ) 二、字形辨识1.⎩⎪⎨⎪⎧ 野m án 蛮f ēi 蜚声 2.⎩⎪⎨⎪⎧ x ī嬉戏笑x ī x ī嘻嘻 3.⎩⎪⎨⎪⎧ ch óu 筹备田ch óu 畴 4.⎩⎪⎨⎪⎧s ī撕毁s ī厮杀 5.⎩⎪⎨⎪⎧ m ó摹画m ù暮色招m ù募6.⎩⎪⎨⎪⎧p éi 赔罪p éi 陪侍烘b èi 焙三、词语辨析 1.居然·竟然·果然 辨析⎩⎪⎨⎪⎧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语气重,含责备之意。
竟然:出乎意料,语气轻,不含责备之意。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和预料的完全相符。
例句⎩⎪⎪⎨⎪⎪⎧ ①同学在考试分数下来后吃惊地告诉我,他交了张白卷,居然考了15分,他高尚地提醒了一下老师是否搞错。
老师自信且认真地告诉他:这是卷面整洁分……②承德避暑山庄南侧几百米外一处工地,因行政性政策原因,停工长达九年,现在竟然变成了臭水沟。
③8月7日的京鲁大战开战在即,球迷看好鲁能队,认为鲁能队必胜,事实果然如人们所料。
2.提议·建议辨析⎩⎪⎨⎪⎧ 提议:商量问题时提出主张来请大家讨论。
建议:向人提出自己的主张。
例句⎩⎪⎨⎪⎧①韩国政府8月11日向朝鲜提议于19日在板门店举行南北高层会议,以讨论南北离散家属团聚等事宜。
②昨日,在市政协召开的专题政治协商会上,委员们针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少新颖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3.宽恕·宽容辨析⎩⎪⎨⎪⎧ 宽恕:宽容饶恕。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贾平凹的母亲散文
![贾平凹的母亲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ba17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8.png)
贾平凹的母亲散文贾平凹《写给母亲》原文篇一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
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母亲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母亲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母亲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母亲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母亲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母亲了,认定是母亲还在牵挂我哩。
母亲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母亲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母亲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母亲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现在,每听到母亲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母亲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母亲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
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母亲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贾平凹描写两代人散文
![贾平凹描写两代人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5065c2ff00bed5b8f31d66.png)
贾平凹描写两代人散文《两代人》原文:一爸爸,你说:你年轻的时候,狂热地寻找着爱情。
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就在你对着月光,绕着桃花树一遍一遍转着圈子,就在你跑进满是野花的田野里一次一次打着滚儿,你浑身沸腾着一股热流,那就是我;我也正在寻找着你呢!爸爸,你说:你和我妈妈结婚了,你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就在你新喜之夜和妈妈合吃了闹房人吊的一颗枣儿,就在你蜜月的第一个黎明,窗台上的长明烛结了灯彩儿,那枣肉里的核儿,就是我,那光焰中的芯儿,就是我。
——你从此就有了抗争的对头了!二爸爸,你总是夸耀,说你是妈妈的保护人,而善良的妈妈把青春无私地送给了你。
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妈妈是怀了谁,才变得那么羞羞怯怯,似莲花不胜凉风的温柔;才变得绰绰雍雍,似中秋的明月丰丰盈盈?又是生了谁,才又渐渐褪去了脸上的一层粉粉的红晕,消失了一种迷迷丽丽的灵光水气?爸爸,你总是自负,说你是妈妈的占有者,而贤惠的妈妈一个心眼儿关怀你。
可是,爸爸,你知道吗,当妈妈怀着我的时候,你敢轻轻撞我一下吗?妈妈偷偷地一个人发笑,是对着你吗?你能叫妈妈说清你第一次出牙,是先出上牙,还是先出下牙吗?你的人生第一声哭,她听见过吗?三爸爸,你总是对着镜子忧愁你的头发。
他明白是谁偷了你的头发里的黑吗?你总是摸着自己的脸面焦虑你的皮肉。
你明白是谁偷了你脸上的红吗?爸爸,那是我,是我。
在妈妈面前,咱们一直是决斗者,我是输过,你是赢过,但是,最后你是彻底地输了的。
所以,你嫉妒过我,从小就对我不耐心,常常打我。
爸爸,当你身子越来越弯,像一棵曲了的柳树,你明白是谁在你的腰上装了一张弓吗?当你的痰越来越多,每每咳起来一扯一送,你明白是谁在你的喉咙里装上了风箱吗?爸爸,那是我,是我。
在妈妈的面前,咱们一直是决斗者,我是输过,你是赢过,但是,最后你是彻底地输了。
所以,你讨好过我,曾把我架在你的脖子上,叫我宝宝。
四啊,爸爸,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你,就没有我,而有了我,我却是将来埋葬你的人。
贾平凹写给母亲读后感
![贾平凹写给母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f66d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贾平凹写给母亲读后感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写给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让人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在这篇散文中,贾平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被感动,也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
贾平凹在文中描写了母亲的朴实和善良。
他描述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良,以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母亲在家里默默付出,照顾家人,从不言怨。
她用自己的双手缝制衣服,烧制饭菜,照料家庭,让家里充满了温暖和爱。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为了家庭可以不顾一切地付出。
母亲就像一座坚实的堡垒,守护着我们的成长和幸福。
贾平凹还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他说,“母亲,你是我生命中最亲爱的人,你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每个人对母亲的感情。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一颦一笑都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为了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更加感激母亲对我的无私奉献。
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让我对母亲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用自己的爱心守护着我们的成长。
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更加感激母亲对我的无私奉献。
我会更加努力,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她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总之,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让人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母亲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感激母亲对我的无私奉献。
我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母亲,您是我生命中最亲爱的人,您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会永远爱您,尊敬您。
贾平凹写给母亲
![贾平凹写给母亲](https://img.taocdn.com/s3/m/142e13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8.png)
贾平凹写给母亲亲爱的妈妈,写这封信给你,我仿佛回到童年时期,紧紧握着你的手,感受到了你温暖的呼吸和无尽的爱。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很少表达我的情感,但是今天,我想告诉你,我有话要说,我想把我的内心世界展示给你。
在我记忆深处,你总是那个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们生活的村庄虽然贫穷,但是你总是尽力给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你不仅是我亲近的母亲,还是我们村子里其他孩子的母亲。
你总是愿意将你有限的资源分享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你的善良和慷慨让我深感自豪。
虽然我们的日子并不富裕,但你总是无怨无悔地地工作。
那些早起的清晨,我醒来时,你已经早早起床,忙着准备我们一家人的早餐。
回忆起那些炊烟袅袅的早晨,我会发现,那是你给我们带来温暖和爱的时刻。
妈妈,你用一颗纯净的心灵引导我成长。
小时候,我曾经是一个怯懦的孩子,总是畏缩在舒适区里。
但是你总是悄悄地在鼓励和支持着我,从不让我退缩。
记得那次我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我非常害怕,几乎要放弃了,但你说:“孩子,只要你努力尽力,无论成绩如何,妈妈都会为你骄傲。
”你的话语给予了我极大的勇气和动力。
最终,我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我的勇气和努力得到了你的肯定和赞美,这也让我更加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妈妈,你不仅是我生活的支持者,还是我的灵感来源。
你总是用你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予我指导和建议。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总会给我一个正确的方向。
你从不将你的观点强加给我,而是给予我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自由,这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并且有思想的人。
妈妈,你的勇气和毅力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你告诉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你说,成功是需要经过无数个失败和努力的积累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最后,妈妈,我想对你说声谢谢。
谢谢你为我付出的一切,谢谢你给予我的爱和教育,再多的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我走向成年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希望将来可以成为你的骄傲和依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写给母亲》一文虽情感真挚深似海,但情感的表达不张扬不热烈,字里行间的克制隐忍更令人心痛。虽是向母亲倾吐思念之情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将这种情感无所顾忌地宣泄出来,而是静静追忆3年前母亲生病与去世时的情形,详叙了这3年里思念母亲的种种表现,娓娓而说理性而克制。可到了文末,家里要按风俗办一场仪式“去坟上”,想到“母子再也难以相见”时,隐忍许久的热泪便如开闸之水肆意流淌,痛哭嚎啕。如此真情如此深情,怎不令读者也流下感动的泪水呢!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母亲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母亲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贾平凹《写给母亲》读后感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远逝,留给子女无涯之戚。这种思亡之痛,不同的人会有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一文抒发了深厚而又隐忍的思念亡母的真实情感,其言至平至淡,其情至真至诚,读后令人心弦触动涕泪沾襟。
《写给母亲》一文语言平淡,细碎琐屑如话家常。虽然母亲已逝将满三周年,可在作者心中,她从未离开自己一日。正如作者所说,“3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母亲没有死”。在作者笔下,母亲的离开安静的就像“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只是“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之后的岁月里,写作时,每逢打喷嚏,都以为妈妈还在,有时还会听到“母亲叫我”,“自言自语母亲”出去买东西了,“故意藏到”照片里了,妈妈住过的房间仍然“原模原样”地保存着……
贾平凹的母亲散文
贾平凹
是我国著名作家,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贾平凹的母亲散文
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贾平凹《写给母Leabharlann 》原文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母亲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母亲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母亲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母亲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所有这一切的不相信都源于儿子对母亲的爱,这些絮叨之语就如对母亲的轻声诉说,而母亲似乎正坐在儿子的面前,倾听着儿子的心声。语言淡至极致,不事雕琢,这不正是儿子对母亲自然纯净而厚重的爱的表现吗!
美文名篇之所以感染读者,大多在于它细节的生动真实,《写给母亲》一文以细节打动人心、让人读后眼泛泪花的细节描写可谓俯拾皆是。之前“我”每打喷嚏,母亲总说“谁想哩,妈想哩!”母亲的陕西口音亲切平实,她喜爱说笑的性格亦跃然纸上。“我”写作时,母亲“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并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与疼惜在这些动作与语言细节中显露无疑。而“我”放下笔去找母亲,“立上半天”“自言自语”,给照片前的香炉上香,并说上一句“我不累”,这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将失母后的“我”的形象鲜活地再现出来,思母而母已逝的伤痛之泪怎能不溢满双目呢!而“我出远门后”,既没有人反复叮咛,“我”有好的吃喝,也无人可送。这一部分心理细节描写,将失母后的迷惘与失落真实地刻画出来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母亲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母亲了,认定是母亲还在牵挂我哩。
母亲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母亲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母亲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母亲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母亲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母亲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母亲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