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景阴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青春景阴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版

3.2 青春有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熟悉和了解“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

2.能力目标:增强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酷爱之情,形成酷爱、珍惜青春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

【教学难点】“止于至善”的重要性。

【教学进程】一、新闻播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五问“毒跑道”事件:早有预警为何堵不住漏洞?从头疆到东北,从内蒙古到深圳,近两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学生家长怒发冲冠……集中暴发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而其产生的本源之复杂、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带来危害之大可能超乎想象。

记者调查发现,“毒操场”“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来,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教师点拨:“毒跑道”严重危害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拷问着社会的诚信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件频发,和谐社会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现实生活中,最最少的社会规则需要咱们一路遵守,一些大体的界限要求咱们不能逾越。

《青春有格》,青春年少的咱们一样需要遵守规则和秩序,追求“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二、探讨新知(一)行己有耻活动一:阅读感悟、探讨与分享~知耻故事(教材P28)【多媒体呈现】(1)耻辱之戒在加拿大,有一所大学,久负盛名,在国际上也是声名远播,那就是加拿大工学院。

一次加拿大政府将国内一座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交给了一名毕业于该所大学的工程师来完成。

可是,由于这名工程师一时大意,计算不够精准,设计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致使桥梁在交付利用后不久就发生垮塌,造成多人溺水的重大安全事故。

事件不但给加拿大政府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大学的声誉降到了冰点。

为了牢记这个惨重的教训,这所大学不吝花费重金,买下了建造这座桥梁的所有钢材,并把这些钢材加工成了一枚枚戒指,取名为“耻辱之戒”。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
二、学生自学
1:行己有耻的含义?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止于至善的含义?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多媒体显示对青春的理解,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提示所学重点
教师围绕本节,引导自学
大屏展示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三、交流展示
(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活动: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田字格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你如何理解语句中的“格”?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活动: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的证明》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知道青春有格的要求,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青春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同时也存在着对青春期的误解和迷茫。

学生对于青春有格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案例和理论的引导,让他们理解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和要求。

2.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青春期。

3.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有格的含义和要求。

2.青春期的重要性。

3.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和要求。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青春期的理解和经验。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理论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材料。

3.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青春有格的含义和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青春有格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青春期的理解和经验,通过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青春有格的要求。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青春有格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青春有格,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青春有格的要求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青春有格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飞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青春的视角,探讨青春期的烦恼与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许多关于青春期的疑问和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烦恼与困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烦恼与困惑。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青春期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发展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春期可能遇到的烦恼与困惑,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教学设计(2)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青春的证明》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存在,理解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变化,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从而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可能会对这种变化感到困惑和不安。

因此,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这些变化,学会自我调节,以便更好地度过青春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的存在。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的态度,学会自我调节。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青春期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问题的处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青春期有哪些变化?”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青春期的概念和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春期的特点。

3.操练(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惑。

每组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处理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自我调节、寻求帮助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的重要性。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1.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2.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含义.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做法和要求.青春飞扬的我们敢想敢做,但真正的青春无悔还需要青春有格.到底什么是青春之“格”?出示任务:请结合对“格”的理解说说图片中的行为是否出格.行己有耻,有所不为提示:上述图片是社会上不道德行为、不文明行为的照片,意在表达我们必须要行己有耻,不道德的事情有所不为.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引入案例、启发思考:(1)为何留学生在德国逃票被抓3次后竟难找工作?(2)身边的类似小事(比如在教室里拍球、就餐后不收拾餐具、地铁扶手上挂衣服)是否出格?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很“小”?小结:生活中很多看似的“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有所不为,行己有耻.设计意图: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解读青春有格,引导学生明确青春有约束,明白了这层意思,有利于学生走向自觉、自律.一、新课讲授(一)行己有耻1.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理解“行己有耻”?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播放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卢梭的忏悔”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3.树立底线意识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底线意识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设计意图:本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规则,理解生活与规则的关系,增长生活的阅历,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明确道德和法律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4.增强自控力活动二:出谋划策“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建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自控力、提高意志力,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达成心中的目标.(二)止于至善1.从点滴小事做起活动三:说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大学》里的“三纲八目”(上图是资源“【教学图片】资料卡片:《大学》里的“三纲八目”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问:《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微尘”——无名善款爱心支援(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微尘’—无名善款爱心支援”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设计意图:选取“微尘”作为阅读材料,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善是传统美德,同时号召学生行动起来,让至善的追求“落地”,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2.生活中寻找“贤”——榜样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设计意图:董小勇是学生身边可以接触到的榜样,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的榜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善,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高标准、严要求,而是一种坚持的过程,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过程,更是人生价值的一种历练.每日行为是小善,长期坚持才是大善.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活动五:案例分析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言行.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对“独善其身”的讨论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说明修身是根本,是“止于至善”的前提.“止于至善”是无止境的追求过程,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课后活动:【活动设计】打造——青春盾牌.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御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上图是资源“【活动设计】打造‘青春盾牌’”截图;老师如需使用,可让学生自行打印完成.)设计意图:打造“青春盾牌”,反思自己的不足,抵御不良诱惑,是充满选择和诱惑的青春生活所必需的.二、课堂总结让青春经历告诉自己,青春需要坚守底线,做到“行己有耻”,慎独慎微,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青春需要格调,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能让青春绽放出炫丽的光彩和持久的光芒.青春的探索应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做到有底线、有格调,奏响美妙的青春乐章.完成相关练习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2.结合一些情景设置和具体案例,让学生从生活的事例中理解抽象知识.3.“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比较抽象,但对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应注重让学生化知识为行动.。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2《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2《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2《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1.2《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懂得在青春期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到“青春有格”。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启示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青春期的特点,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变化复杂,开始关注自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也容易产生冲动、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青春期,学会自我调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2.引导学生懂得在青春期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到“青春有格”。

3.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在青春期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到“青春有格”。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春期的特点和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问题引导法: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共鸣法:通过讲述富有启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4.问题:准备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5.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反馈和评估的环节,如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答案:主题活动:“青春的誓言”演讲比赛。目的:通过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青春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意义:通过这个活动,青少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青春的证明,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反思与改进
2.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家长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学生反映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可以尝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如果家长建议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可以考虑在课程中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作业反馈如下:
(1)在批改学生关于青春的证明的短文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清晰地阐述了青春的证明的含义和作用。
-是否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展示了青春的证明的应用。
-是否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给出以下改进建议:
2.案例分析题
题型示例:请分析以下案例,并阐述如何应用青春的证明来解决问题。
案例:某中学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遇到校外人员闯入校园,学生小刘立刻向保安报告并协助维护校园安全。
答案:在这个案例中,小刘面对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体现了青春的证明的作用。青春的证明教导学生要敢于担当,勇于面对挑战。小刘的行为不仅保护了自己和同学的安全,也维护了校园的秩序。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勇敢站出来,运用法律和道德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主要讲述了青春期的特点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期有格。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青春期有格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成长过程,提高自我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良习惯。

因此,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对待青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掌握青春期有格的要求,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法律法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青春期能够自觉做到有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春期有格的要求及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自觉遵守规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有格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青春期有格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案例材料。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如:青春期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的一天,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有格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青春期有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青春期有格的具体做法。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青春期有格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是青春时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青春的含义,明确青春有格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对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有了更多的思考。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判断力,他们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含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的含义,掌握青春有格的基本要求,学会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的含义,青春有格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2.教学难点:青春有格的内在含义,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思考,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讲解青春的含义,阐述青春有格的意义和要求。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有格的具体做法。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不仅仅是自由和激情,更要有责任和约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要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等方面做到心中有规则,行动有底线。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青春的格调,青春的责任和青春的行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很强烈,但同时也缺乏对规则和责任的意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冲动、逆反的行为,对规则和责任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不仅仅是自由和激情,更要有责任和约束。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和困惑,健康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有格的含义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3.如何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准备好教学PPT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有格的思考。

案例可以是关于青春期学生违反校规、逆反行为等,让学生思考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青春的格调”、“青春的责任”和“青春的行动”三个部分的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教案
学生思考微尘这一称谓有什么意义,
微尘们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不以善小而不为,激发学生对社会善行的思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是谁,每天早上步履匆忙,赶到教室开门?
是谁?每天晚上辛苦守候,关灯关门?
是谁,每天值日认真打扫?
是谁,为班级活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是谁,在班级中乐于助人,帮同学们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及张晓磊的感言,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学练结合,深化学生的思考。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青春有格
一、行己有耻
(1)知廉耻
(2)懂荣辱
(3)有所为
(4)有所不为
要求:
(1)明辨是非
(2)底线意识
(3)慎独
(4)磨砺意志
二、止于至善
(1)小事做起
(2)向榜样学习
(3)自我省察
是谁,看到父母的辛苦工作,老师的辛勤付出,能够抓紧时间,好好学习?
是谁,每天早上摇摇晃晃,早读课上才姗姗来迟?
是谁,总是破坏班级公物?
是谁,每天值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甚至制造垃圾?
是谁,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甚至捣乱?
是谁,在班级中欺负同学,对同学做恶作剧?
是谁,不管父母的辛苦工作,无视老师的辛勤付出,每天在学校里浪费时间?
某同学:我最觉得羞耻的事是上课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我答不出来,我想可能是老师注意到我走神了,虽然他没有批评我,但是在全班的注视中坐下去,太让我羞愧了。
有同学说,老师又没有批评我,我才不会羞愧呢!你觉得这对你来说是羞耻吗?
在我们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还有一些车主加塞骂人,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让人习以为常了,你还认为这些不是“耻”吗?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青春时光——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青春时光——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青春时光——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时光——青春的证明》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有格,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材从青春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引导。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青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交圈和人际关系。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

因此,在进行这一课时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青春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引导的阶段。

2.引导学生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修养。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社交圈中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及其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如何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修养。

3.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在社交圈中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及其在青春期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引导学生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青春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美好,然后提问:“你们觉得青春期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青春期的特殊性。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第二框青春有格【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青春魅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力目标1.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知识目标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2.理解“羞恶之心”“榜样”的作用二、重点难点1.“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2.“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投影图片:(1)续写:请按照“谁的青春不……”(2)思考:面对青春的“迷茫”“折腾”……我们应注意什么。

教师点拨:“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折腾”“谁的青春不张扬”“谁的青春不叛逆”……这些都体现了活力和个性,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要做到青春有格。

二、教学建议1.行己有耻活动一:名言探究教师出示材料: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学生思考:这三句话对青春期的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材料中孔子、朱熹、孟子的话告诉我们要行己有耻,即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活动二:课堂辩论多媒体展示思考:(1)面对闯红灯这一行为,你如何看待两位同学的观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考验着我们?(3)面对上述行为选择,我们应如何做?教师点拨:(1)对于生活中违规行为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羞耻之心,我们应“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2)生活中很多“小”事并不小,它关乎生命健康、公私界限等行为底线,在这些事情上,青少年应该树立底线意识,有所不为,做到行己有耻。

活动三:生活中的考验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妈妈一直很关注这次考试。

老师发完试卷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桌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不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案

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案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证明吧,证明是证明某人的身份、经历或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时所使用的一种凭证。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证明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青春的美好,感受青春的可贵,珍惜青春,善待青春能力目标培养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做到自尊自爱知识目标青春含义的理解;知道自信、自强对于青春成长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青春含义的理解。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教师总结: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成长的渴望活动一:描述青春大家说出描述青春的词语。

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

想一想: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的爱情、激荡的情感。

教师强调: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目标导学二:飞翔的力量活动二:展开想象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提示: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即可。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

我们现在看看它们能不能使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源于常常有大人们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

”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

”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青春有格,就是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活力。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这个阶段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规则的限制,从而产生矛盾和困惑。

因此,他们对青春有格的理解,既需要理论的引导,也需要实践的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挥个性和活力的同时,遵守规则。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期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挥个性和活力的同时,遵守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意义。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青春有格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青春有格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引导学生理解。

3.准备实践体验的活动,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青春有格?为什么我们要青春有格?2.呈现(10分钟)呈现青春有格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青春期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青春有格的理解,同时,讨论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挥个性和活力的同时,遵守规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学案

青春有格一、学习目标1.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2.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二、自主预习1.在行动之前,;在行动之中,;在行动之后,反思与。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的事情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和,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三、合作探究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有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

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引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结合本课相关知识,从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2)西湖小小的几块天竺山石引发了白居易的一番思考,并写下“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诗句。

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四、随堂演练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

这句话是说()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是()A.换位思考B.羞恶之心C.行为规范D.国家法律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

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A.可以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C.学会决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4.最近小华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

对于小华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B.“自行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D.小华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5.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

(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法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其次,通过学生分享心目中的那些追求至善的榜样,通过展示感动中国人物秦月飞的事迹,激发学生追求至善的情感,让学生向榜样的力量学习;
再次,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行为,让学生理解自我省察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思考外在监督与认真学习的关系问题,让学生理解慎独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自省和慎独,都是止于至善的习惯。
(2)放完视频,教师要开展分组讨论,如何看待这些大学生的行为?。
(3)归纳:,仅仅在观念上知道行己有耻还不够,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比如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拒绝不良诱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做事情,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违法法律规范,否则既不仅会影响到他人,还会影响到国家,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行为和国家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和国家安全。引导学生把自己和国家联系起来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重要使命。
通过分析大陆学生被台湾间谍策反的案例,把对行己有耻的理解,从个人层面扩展到社会和国家的维度,让学生明白行己有耻需要遵守法律,提高自控力,拒绝不良诱惑,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利益。
环节二:青春,需要品格
1.第一个活动是“微小的力量”:
(1)教师请学生评析一句话:“至善是一种较高的道德标准,我们普通人根本达不到,我们平凡人不需要把至善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
第二,青春飞扬的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影响。少数青少年在观念上出现了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价值虚无;在行为上出现了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践踏法律规范的事件,这些都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的行为尊守规范和法律
青春有格这一框题,就是要求青年学生在青春飞扬的过程中,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法治意识;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有格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

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

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监考,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三:说一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1)《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

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
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

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

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

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

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

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2)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

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

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

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五:案例分析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

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

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

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
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让我们做一名有志少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

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