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标准 gmw3205
通用汽车 测试标准
通用公司材料测试方法世界范围工程标准GMW3182塑料卷装货物1、范围注意:该标准的应用不超过法律法规的限制。
注意:当英语与本国语言语意发生冲突时,优先认可英语语言。
1.1 材质描述塑料卷装货物(PRG)由2个基本结构类型:有底衬和无底衬。
PRG材料应该为柔韧的、无粘着性的并与其他PRG材料兼容,它附有真皮。
塑料卷装货物必须没有小孔、凹陷等,并且能够在生产加工时没有破损。
1.1.1 有底衬的PRG(人造革)这种材料有一层合成树脂层(如PVC,TPO,PUR)和底布,并且还可能会有一层复合海绵。
这些材料一般的生产步骤都是切割、缝合、包装和低压塑模。
1.1.2 无底衬的PRG(金属薄片,合同纸) 这种材料有一层合成树脂层(如PVC,TPO,PUR),但没有布料底衬,可能含有复合海绵(2层复合)或海绵/表皮(3层复合)。
这些材料一般的生产步骤都是真空火焰复合,低压塑模。
1.2 标记成品标记编号标明了材料的结构,由负责部门制定。
装饰材料上的标记描述了品名、结构、底料、注释、纹理和颜色。
一个产品的结构编码是唯一的,它详细描述了其所适合的完整有底衬的, 无底衬的或复合结构的规格数据。
注:见附录B,数据表B1,B2和B3的数据示例。
实际的形式可以从上下载。
通用供应力文件夹中有文件中心、工程、全球性、产品设计。
文件标题为:“GMW纺织品—形式、模板和成品标记”,附件“GMW14122 塑料卷装货物材料规格表”。
1.3 经典应用座椅、扶手、操纵杆、嵌饰门、门板、仪表板、装饰模、安全屏、遮阳板、变速/刹车片和操纵轮/变速把手。
注:如果一些汽车要求没有日光吸收玻璃,联系相关材料工程部。
所有内饰材料都被发展为在有日光吸收玻璃的汽车内使用;因此,其被用在没有日光玻璃的汽车内时,可能会表现不佳,甚至产生危害。
1.4 备注无2、参考文件注:只应用最新认可的标准,除非有其他规定。
2.1 外部标准/规格ISO 105-A02 ISO 5402 ISO 105-A03 ISO 13937-2 ISO 105-B06 ISO 15701 ISO 105-X12 ISO/IEC 17025 ISO 216 VDA 230-206 ISO 25892.2 通用公司标准/规格GMW 3001 GMW 3417 GMW 3010 GMW 4217 GMW 3059 GMW 6992 GMW 3116 GMW 14124 GMW 3182 GMW 14125 GMW 3205 GMW 14126 GMW 3208 GMW 14127 GMW 3211 GMW 14131 GMW 3220 GMW 14132 GMW 3221 GMW 14162 GMW 3232 GMW 14296 GMW 3235 GMW 14445 GMW 3390 GMW 14864 GMW 3402 GMW 15058 GMW 34052.3 额外参考通用公司全球外观工程基地3、要求3.1 总体要求3.1.1 试样要求(参考GMW 3221)所有的试样在测试前应该按照GMW 3221编号A的要求进行调节至少24小时,除非测试方法中说明不需要标准条件。
PES11082Jan2017
车内零部件/材料气味测试方法—袋子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内零部件总成及材料的气味等级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可能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零部件总成及材料。
若中英文版本发生冲突,以中文为准。
除特殊说明,所有应用都以最新版本为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GMW3205 车内装饰材料气味测试方法3实验设备3.1 测试样品袋要求1)透明低密度聚乙烯(PE)为原料制作的薄膜包装袋;2)厚度≥0.08mm;3)袋子无干扰性异味,建议使用前袋子翻转,置于通风处存放至无异味;4)袋子表面无破损、不能重复利用;5)仅有一个袋口,没有其他任何开口或者排气孔;6)袋子体积:500L 和2000L。
3.2样品袋密封要求样品袋的密封建议用塑料扎带,不能使用胶带。
3.3测试空间要求室内,通风良好,无气味干扰,温度控制在25℃±5℃。
4测试方法4.1 测试样品准备产品下线后12小时内立即密封包装保存(避免阳光直射)运输;实验当天样品拆箱,装入测试样品袋中进行实验;生产下线7天内完成气味测试;4.2测试方法摘要将测按标准要求放置于样品袋中,室温密闭18h±2h的密闭,打开袋子,由实验人员分别评估测试试样品样品的气味等级;4.3 测试零件/材料清单PATAC ConfidentialJanuary 2017 Page 1 of 10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所有可能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零部件总成及材料。
适用零部件的取样要求见下表1,适用材料的取样要求见下表2。
袋子有500L和2000L两种规格,袋子选择以能装得下样件且易扎紧袋口为原则,装好零件的袋子应预留与零件相当大小的空气样后再扎紧。
表1 气味袋子法零件清单表2 气味袋子法材料清单4.4 试验条件准备1)实验室接收样品后用铝箔或PE袋包装常温避光保存;2)袋子无干扰性异味,建议使用前袋子翻转,置于通风处存放至无异味;3)每半年对评定人员进行鼻子标定;4)每人每批实验气味评定不超过10袋,如果需要超过10袋的气味评定,则两次评定时间应间隔2小时以上。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6.戴姆勒-VDA270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气味性质
7.奇瑞-Q/ 散发性能检验-气味性试验
8.上汽-SMC30156-2007汽车内饰材料气味实验的标准
9.吉利:Q/JLYJ711061-2009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
10.现代:MS300-34内饰材料的气味实验方法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汽车内饰的检测方法及改善方案,下面我们将总结行业内气味的测试标准:
1.大众-PV3900:2000 汽车内部的部件_气味检验
2.通用-GMW3205:2000 汽车材料气味评定
3.丰田:TSM0505G 非金属材料的气味标准
4.福特-BO 内饰气味测试
11.长城:Q/CCJT001-2009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散发性试验方法和限值
二。汽车内尔气味等级评定
1级 无气味 NOT PERCEPTIBLE
2级 有轻微气味,但无干扰性 PERCEPTIBLE,NOT DISTURBING
3级 有明显气味,但无干扰性 CLEARLY PERCEPTIBLE,BUT NOT DISTURBING
4级 强பைடு நூலகம்较大 DISTURBING
5级 强度很大 STRONGLY DISTURBING
6级 难以忍受 NOT ACCEPTABLE
汽车行业汽车领域常见第三方计量检测项目【范本模板】
汽车行业汽车领域常见第三方计量检测项目广电计量杜亚俊汽车行业综述 (1)材料测试 (1)金属 (2)禁用物质测试 (3)ELV测试 (3)石棉测试 (4)气体腐蚀试验 (5)VOC测试 (5)机械冲击试验 (8)非金属 (8)禁用物质测试 (8)机械冲击试验 (9)材料试验 (9)气体腐蚀试验 (9)零部件 (10)汽车外饰件测试 (10)禁用物质测试 (11)气体腐蚀/臭氧腐蚀 (11)盐雾腐蚀 (12)光老化试验 (12)高低温/高低温湿热循环/温度冲击/快速温变 (12)沙尘试验 (13)淋雨试验 (13)振动 (14)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 (14)机械冲击 (15)机械耐久/疲劳/寿命 (15)涂层/镀层特性测试 (15)内饰件 (16)VOC测试 (17)雾化测试 (19)气味测试 (20)禁用物质测试 (2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21)温湿度环境试验 (21)光老化试验 (22)振动试验 (22)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 (22)材料试验 (23)电子电器 (2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试 (24)禁用物质测试 (26)生物环境试验 (26)盐雾试验 (27)气体腐蚀试验 (27)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 (27)沙尘试验 (28)淋雨试验 (28)振动试验 (28)高加速测试 (29)汽车电子部件 (29)新能源高压部件 (30)整车 (31)整车电磁兼容测试系统 (32)270立方米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室 (32)整车红外加热系统 (33)TG—1617P型控制气动综合测试仪 (33)整车室内道路模拟试验系统 (33)其它整车性能测试 (33)浮渡试验池 (34)制造 (34)仪器设备的计量校准 (35)环境空气与废气检测 (41)计量检测培训咨询 (45)产品认证 (45)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服务 (46)AMASS车用材料基础数据库合作检测机构 (46)汽车行业综述在汽车计量检测技术服务领域具有10余年行业经验,我们秉承着科学与公正、准确与可靠、快捷与周到的服务理念,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大众气味检测
实验标准:VW50180 评判等级:6级 气味要求:N≤3级 实验人员:五名气味评判员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评判标准
共分为6个等级 1=无异味 2=稍有气味 3=有味道,但不刺激 4=有刺激气味 5=强烈的刺激气味 6=无法忍受的味道
C:不加去离子水,将样品放入容 器,盖上容器盖密封,在高温恒温烘 箱,80℃放置24h。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气味判定
检测小组至少由三名经过专门培训的 人员组成。如果三人检测结果相差超 过两个等级,则需要更换五人检测小 组重新嗅辨。嗅辨结果分别除去最高 分和最低分,然后取算术平均值。 气味等级 N=(∑Ni-Nmax-Nmin)/3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通用气味检测
实验标准:GME 60276 评判等级:10级 气味要求:N≥6级 实验人员:六名气味评判员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评判等级
共分为10个等级:
10=无气味
5=几乎无法容忍
9=略可察觉 8=可察觉
4=厌恶的气味 3=恶心的气味
7=轻微
2=非常恶心的气味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评定方法
评定应在早上进行,此时人最敏感、兴奋 带一份调查表进入汽车 填表,表达对车厢嗅觉质量的判断 进行下一个评定前,离开密闭的汽车至少
十分钟,让车厢中的空气再次饱和 在调查表上指出进行评定的时间,以便小
组成员一次进行同一评定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数据处理
实验标准:7-G0055 评判等级:10级 气味要求:N≥5级 实验人员:十名气味评判员
气味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介绍
车内气味主观评价对标方案分析
I节能环保LOW CARBON WORLD2020/12车内气味主观评价对标方案分析吴海明,莫国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7)【摘要】目前车内气味主观评价方法主要有整车气味法、材料瓶子法、零部件袋子法和箱式法。
通过定期组织金鼻子团队开展气味对标的形式,考虑便捷、成本等因素,采用行业主流比对方法材料瓶子法、零部件袋子法,了解各金鼻子团队气味评价能力差异,及时改进不足,缩小评判尺度差异,统一评判标准,保证各气味金鼻子团队评价水平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关键词】车内气味主观评价;气味对标;金鼻子团队;评判标准【中图分类号】U4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12-0004-030前言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者对乘用车的气味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期一项涉及常见汽车品牌40多个,基于1021位用户的车内气味主观评价的调查研究表明⑴,95%的受访者表示在买车时会考虑车内气味。
因此,无论从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上讲,还是从增强品牌竞争力上讲,汽车生产企业都应越来越重视汽车车内气味改善。
自2012年《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囚发布以来,各车企极为关注并积极致力于车内空气质量(由车内气味和车内VOC两部分组成眄品质改进。
通过建立健全材料、零部件及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选用低气味、低VOCs的环保材料,严格管控生产过程中影响零部件散发性能的关键工艺等一系列举措,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当前国内乘用车市场的车内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特别是VOCs这一块,主流车企已经控制得相当不错,然而如何降低车内异味,提升气味品质一直都是汽车生产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运行的气味管控体系,建立健全了整车、零部件或材料的气味检测标准及限值标准,研发、生产、采购、质保等各个部门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气味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气味试验室及气味金鼻子团队。
汽车研发:车内气味性评价及试验方法!
汽车研发:车内气味性评价及试验方法!闻香识女人,闻到香味就能辨识出是哪位美女,香味已经成为一个女人鲜明的特征了,但是汽车不行,如果汽车的材料散发出味道了,往往就出现问题了,需要及时去处理。
说到气味,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车内气味性评价及试验方法!一汽车气味性的定义所谓气味,是人的嗅觉器官以空气为介质对挥发性物质物理性能的嗅觉感知。
汽车的气味性是指材料在规定的温度和气候条件存放时释放出具有明显可觉察到的挥发性组分的特性。
是由于车内各类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挥发出来的小分子,弥散在车内的空气中,进而被人们的嗅觉器官——鼻子所感知到。
二车内气体的分类及危害在车内狭小的几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聚集着几百种有机物,主要如下:会让人感到恶心、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更严重的还可造成白细胞减少、引起白血病、癌症等疾病。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医学科研部门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甚至可持续6个月以上。
另外,有研究表明,由驾车综合症引发的交通事故远比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引发的事故多,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驾驶员的安全驾驶。
三散发气味的主要零部件散发气味的车内零部件有很多种,主要零部件如下:这些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又包含了各类塑料、织物、皮革、油脂及粘胶等,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气味也不尽相同,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所以很难轻易判断出所闻到气味的来源。
座椅顶棚地毯仪表板车门护板四车内气体的评价原理及方法1、嗅觉原理车内气味检测主要依靠嗅觉器官——鼻子来感受,由检测者进行主观评价,得到测量结果。
人类嗅觉感知的机理是:气味物质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由鼻腔收容之后,并与嗅神经相接触,然后将情报传达到大脑,于是就产生了气味感。
2、气味强度气味强度,是将气味对人的嗅觉器官不同的刺激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于对气味评价的结果进行量化。
例如,6级气味强度等级表示法,强度等级数值越高,表示刺激程度越强烈。
A、进行评价时,鉴定人员首先应判断出气味是否有干扰性。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汽车内饰气味的标准及等级划分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汽车内饰的检测方法及改善方案,下面我们将总结行业内气味的测试 标准: 1.大众-PV3900:2000 汽车内部的部件_气味检验 2.通用-GMW3205:2000 汽车材料气味评定 3.丰田:TSM0505G 非金属材料的气味标准 4.福特-BO131-03-2009 内饰气味测试 5.沃尔沃-VCS10272729 汽车装饰材料气味 6.戴姆勒-VDA270 汽车内饰件材料的气味性质 7.奇瑞-Q/SQR.04.103 散发性能检验-气味性试验 8.上汽-SMC30156-2007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实验的标准 9.吉利:Q/JLYJ71106100-34 内饰材料的气味实验方法 11.长城:Q/CCJT001-2009 汽车内饰材料气味散发性试验方法和限值
TS-INT-001-2021
TS-INT-001-2021车用材料及零部件散发性能测试标准及要求The Emission Test and Requirement for the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inVehicle 1 范围该标准规定了车用材料及零部件散发性能测试标准及要求,适用于所有可能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材料及零部件。
若中英文版本发生冲突,以中文为准。
2 参考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只有最新颁布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本标准。
GMW3205车内装饰材料气味测试方法GMW3235 车内装饰材料雾翳性能测试方法GMW15634 车内装饰材料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测试方法 GMW15635车内装饰材料醛酮类物质散发测试方法TS-BD-003 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方法――袋子法采样及试验方法参照TS-INT-001指导手册。
3 要求3.1 样件/样品要求待测样件/样品在交付SGM/PATAC认可前,需满足以下条件:1) 正式供货状态且下线时间不超过15天;2) 不允许进行任何正式生产工艺之外的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预处理或后处理,例如烘烤等;3) 对于小零件提供能满足测试需求的数量;起草人/日期:刘树文陈榕珍 Draftsman/Date: 2021/5/24 发布日期(Releasedate): 2021/5/30 版本号(Version): 005 批准/日期:沈建东 APP/Date:2021/5/30 实施日期(IMPL Date): 2021/5/30 1 of 94) 对于可分离的复合总成零件(袋子法除外),应按均一材质进行分离测试;对于不可分离的复合总成零件,可整体取材测试; 5) 袋子法总成零件需用铝箔包装装箱,整体测试;6) 零件取样位置须以文字及图片形式进行记录,并作为试验报告附件提交; 7) 电镀件无需执行此标准;8) 在整车中总质量少于10g、或总面积小于50cm2的零部件无需执行此标准; 9) 零件供应商所提交零件级测试的样品必须是供货状态的完整零部件; 10) 对于塑料粒子类的原材料统一打成塑料样板进行测试; 11) 本标准涉及的实验(袋子法除外)必须在同一家实验室完成;12) 在3.6清单内的零部件,散发性能测试标准为:TS-BD-003、GMW3205、GMW3235;不在3.6清单内的零部件,散发性能测试标准为:GMW15635、GMW15634、GMW3205、GMW3235;3.2 雾翳要求雾翳试验方法符合GMW3235B中的规定,限值见下表:测试方法名称材料种类天然皮革 B 增重法橡胶其他限值冷凝物质量G≤4mg冷凝物质量G≤4mg 冷凝物质量G≤2mg TS-INT-001-20213.3 气味要求1) 气味评估方法应符合GMW3205中的规定;2) 需同时满足湿态及干态测试条件下,气味等级N≥6级; 3) 对于纯塑料件只需做干态法; 3.4 VOCs/SVOC值要求VOCs/SVOC测试方法符合GMW15634中的规定,限值之如下:2 of 9TS-INT-001-2021目标物单位限值 *备注:VOC和SVOC目前仅需Report,半年后更新。
汽车内饰件VOC检测介绍
PCB、苯并芘
VOC危害
致癌
刺激皮肤
损害肝脏、肾脏等脏器
VOC危害
刺激眼睛
引起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刺激上呼吸道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法规进展
04年7月
07年12月
11年10月
12年3月
启动整车车内 空气标准的制 订工作
发布HJ/T 4002007《车内挥 发性有机物和 醛酮类物质采 样测定方法》
发布GB/T 27630《乘用车 内空气质量评价 指南》
VOC SVOC
/
TVOC,单组分
/
加热条件 /
90℃,30min 120℃,60min
/
90℃,30min
/
限值要求 /
/
/
不同材料有不同限 值
/
2.3 总碳测试
• 参考标准:大众PV3341、上汽SMTC 5400 009等
• 测试目的
测试汽车内饰材料有机挥发物的总散发量(GC-FID, 用丙酮半定量)
神龙
D 451727 _2006
长城
Q/CC JT146-2011
评价方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反射率法
重量法
加热条件 100℃ 16h
限值要求
一般材料 2mg
天然皮革 5mg
100℃ 18h 2mg
100℃ 18h 3mg
温度由客户 指定,3h
不同材料有 不同限值
100℃ 16h
一般材料 2mg 天然皮革 5mg
2.6 雾化测试
1.剪切样品为直径 8cm圆并干燥
2.称量铝箔m0
3.放置样品和铝箔 于雾化杯中
6.重新称量铝箔m1
5.取下铝箔并干 燥3.5~4h
气味标准-gmw3205
测试程序GMW3205汽车内饰气味传播检测1 范围注:本说明不可取代法律法规注: 如果在此标准中本国语言与英语之间有冲突以英语解释为准1.1 目的:这个标准是用于确定当经受高温和高湿度的时候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1.2 前言编写此测试方法是为了同化欧洲标准GME60276 SEA J 1352 GMNA ISC-C-93 -001)气味检测标准17 (五十铃)1.3 适用性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2参考注只有最近版本的标准是适用的,除非另有指定。
2.1注外部标准/说明无2.2 GM标准/说明3 来源3.1 设施3.1.1 空气循环炉能够保留要求的温度差±2℃3.2 设备3.2.1 每个编号的试容器需要,并且附加一个控制容器测试的容器的盖和支架不能释放和吸收挥发性气味。
不要用塑料容器和盖子。
只有金属和玻璃容器是可以使用的。
推荐的金属容器(喷漆罐)≈1 每次测试的时候,盖子用压力密封。
如果是全玻璃容器,盖子应该用一个平连接的接头。
密封油和密封圈不能用。
建议使用胶带以保证干燥器的盖子在炉子暴露的时候不滑落。
任何的需要的支撑例如架子支架都应该用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确保在使用陶瓷的时候盘子全部被釉覆盖,所以气味不能传播。
测试的容器包括盖子和内部必须是在测试前仔细清理没有自身的气味。
3.2.2 合适的切割工具来取样3.2.3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3.3 测试汽车/测试片测试样的尺寸应该被车用的原料的数量来支配,而且应该根据表 1 的样件和测试容器大约的来选择(例如纺织品塑料卷皮毛等)对于可以称重的部分(例如扬声盘,仪表盘门板等用表2的公式。
对于那些超过一个单独的部分的零件(例如门板)等等要分别实行测验。
典型的复合材料应该按照复合材料评价图标 1. 2 省略具体编码应该显示在各自的工程表和原料说明中,编码系统在第八段中定义。
汽车内饰件气味性测试方法概述
汽车内饰件气味性测试方法概述陈兰娟;姚华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内饰件感官测试--气味性测试的常规测试方法,对比归纳了国内车企对气味性测试方法的制定依据及参考要素,总结出了比较理想的气味性测试方法。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methods of odor testing, which is part of the sensory evaluation on automotive trims. By analyzing the drafting basis and reference factors of various testing methods developed by the automotiv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ideal odor testing methods.【期刊名称】《环境技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25-27,56)【关键词】气味性;汽车内饰件;感官评价;散发【作者】陈兰娟;姚华民【作者单位】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 510663;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 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2引言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经济体,对汽车行业尤为重视。
为保障这个行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快速增长,国家不但给予优惠政策也制定了一些严格的技术规范。
2012年3 月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体现了中国官方对汽车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态度。
该标准只是考虑了客观的、仪器可以检测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而影响乘用主观感受、心情,且影响乘用安全的气味性测试,却未能给出明确的方案。
实际上,汽车内饰的气味性实际上更值得关注:气味性是一种感官反映,大部分消费者都能直接识别,气味坏的车辆会直接打消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通用汽车新老散发性标准对比
新散发性 2012.3.1
雾翳GMW3235
橡胶/ 天然皮革≤4mg
气袋法(IP/DP/CNSL 总成件)
以往与新散发实验标准对比
VOC/SVOC(GMW 15634 and GMW 15635) 和气袋法标准
GMW 15634测后五项苯类,GWM 15635测前三项醛酮类;八项均能由气袋法测出, 它模拟车内容积,比较准确,将取代TVOC和甲醛试验。
铝箔干燥冷却24 小时,称量试验 后铝箔重量G1
将样品置于玻璃 杯底部,杯口盖 铝箔,在雾化仪 中被加热24小时
•标准:天然皮革/橡胶≤4mg;其
它≤2mg
G1-G0 ≤ 2mg(天然皮革/ 橡胶≤4mg)
试验后的铝箔干燥过程
一.气味试验方法及标准(GMW 3205) • 试验概述:
人工主观评价在一定实 验温度及湿度时内饰件及 材料的气味等级。
一.GMW 15634/15635实验方法
• GMW15634:按要求将产品
切成小样条后,放入热脱附管 中,热脱附管通过冷进样器与 GC-MS连接。
• GMW15635:经过一系列预
处理和准备后,将待测产品切 成标准大小的样条悬挂在1L PE瓶中(瓶底装有50ml 去离 子水)。封闭PE瓶,放烘箱 60℃存放3h,3小时后从烘箱 取出,23℃冷却1h。取瓶底液 体做HPLC(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GMW 15634, GMW 15635 内饰件散发性新标准推广 及老标准排查验证
散发性新旧标准概述
干态≥6 气味GMW3205 湿态≥6 雾翳GMW3235 老四项 甲醛GMW14236 ≤2mg 气味GMW3205
VOC测试标准
马自达 MES CF090 10L袋–VOC 分析
美国通用汽车 GMW8081 VOC分析/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美国通用汽车 GMW3205 内饰材料气味特性测试
欧洲 VDA-275 改性烧瓶法测试甲醛释放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
ASTM D153 颜料比重的测试
ASTM D1644 清漆中不挥发物含量的测试
ASTM D2369 涂料中不挥发物含量的测试
ASTM D2832 油漆及相关产品中不挥发物含 Nhomakorabea的测试
ASTM D2834 水乳性地板擦亮剂、溶剂基地板擦亮剂和聚合物乳液地板擦亮剂中不挥发物的测试方法
沃尔沃 VCS 1027, 2739 汽车内饰件中甲醛释放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
沃尔沃 VCS 1027, 2749 车内非金属材料中的VOC 分析 / 顶空气相色谱法
宝马 GS97014-2 车内饰零部件及材料中的VOC分析/1m3舱密闭散发法
宝马 GS97014-3 车内饰零部件及材料中的VOC分析/1m3舱空气交换法
EPA 40CFR 60 附录A 方法24: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方法
SCAQMD 303 豁免化合物的测试方法
SCAQMD 30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试方法
SCAQMD 306 可发性苯乙烯聚合物中戊烷的测试方法
SCAQMD 308 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SCAQMD 310 四氯乙烯的测试方法
Intertek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测试服务:
规格: 测试方法: VOC测试说明:
gmw3205 通用测试标准收集
汽车内饰材料中气味散发测试方法1、范围说明:说明只作为使用者的辅助性参考,不作为文件架构的一部分。
说明:各小标题虽然写的很简洁但已足够分辨此规范里规定的测试方法。
说明:此测试方法的范围是扩充标题,阐述规范用途,标注排除在外的材料和产品。
说明:概括性的信息可能包括在内。
(可选)说明:可使用下列样板:本测试方法用来检测汽车内饰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气味散发性能(例如,织物,涂覆的纤维(乙烯基),地毯,衬垫,绝缘材料,毛毡等)注意:该测试方法不能代替法律法规,除非有特殊说明。
注意:英语和当地语言有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2、参考标准说明:概括性的信息可能包括在内。
(可选)说明:按照文件名或文件号列出所有此规范引用的文件说明:可使用下列样板:注:除非特殊说明,只有最新的经过授权的文件才被引用。
2.1标准ISC-C93-001 SAE J13512.2 GM.GME 602763、测试设备说明:此节列出所有需要的设备,包含对设备的简短描述或潜在性能。
避免使用商标名字,除非必须要用指定制造商的产品。
尽量使用短小的段落。
若此节不适用,选择属性“不适用”来显示文本:“不适用”。
3.1鼓风烘箱(精度±2℃)3.2一个编号对应一个容器,再加上一个空白容器。
容器、容器盖和内部支架必须不能释放和吸收有气味的挥发物。
容器和盖子必须是玻璃材料。
盖子可以是磨口的,不能使用密封圈和密封油脂。
容器内的支架必须是玻璃或陶瓷材料。
推荐使用合适尺寸的干燥器。
盖子必须和罐子形成蒸汽密封。
测试前,容器、容器盖及可能使用的支架必须认真清洗干净,没有味道。
3.3使用合适的工具制备样品。
4、测试材料说明:此节会列出所用试剂和样品。
尽量使用了短小的段落。
若此节不适用,选择属性“不适用”来显示文本:“不适用”。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测试方法说明:概括性的信息可包括在内。
(可选)说明:此节对试验方法进行描述。
尽量使用短小的段落。
5.1概要说明:若此节不适用,选择属性“不适用”来显示文本:“不适用”。
气味强度等级标准
气味强度等级标准气味强度是指气体或物质所散发的气味的强度程度。
人们对气味的感知是基于嗅觉系统,不同的气味对人们的感官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描述和衡量气味的强度,人们发展了一套气味强度等级标准。
在气味强度等级标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等级:1.无气味:即没有任何气味可以被察觉到。
2.微弱气味:气味非常轻微,只有敏感的鼻子才能察觉到。
3.弱气味:气味较为明显,一般人可以轻易地察觉到。
4.中度气味:气味相对强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注意力。
5.强气味:气味非常浓烈,难以忽视,会引起人们的不适。
除了以上等级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气味强度等级标准:1.非常强烈:气味非常刺激和浓烈,容易导致人们的不适感。
2.恶臭:气味非常难闻,会导致人们的呕吐和作呕等反应。
这种气味通常与腐败、臭水等有关。
3.香味:气味非常愉悦和吸引人,会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满足的感觉。
气味强度等级标准是根据人们对气味的感受和描述进行划分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嗅觉系统不同,对气味的感知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气味强度等级标准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
如何确定气味强度等级标准?1.浓度:与气味强度直接相关的是气体或物质的浓度。
气体或物质的浓度越高,其气味强度就越强。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浓度来确定气味强度等级。
2.时间:气味强度也与持续时间有关。
如果气味强度持续时间较长,人们可能会更容易察觉到它。
因此,持续时间也应考虑在内。
3.主观评价:由于气味感知存在主观因素,因此,还应考虑人们的主观评价。
可以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人群进行评价和调查,结合他们的意见来确定气味强度等级。
气味强度等级标准的应用:1.环境中气味的管理:气味强度等级标准可以用于评估和管理环境中的气味。
比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排放气味,通过使用气味强度等级标准,可以对这些气味进行评估和监管。
2.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气味强度等级标准可以用于评估产品的气味质量。
比如,在化妆品、清洁用品等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气味强度等级标准进行评估和优化。
低气味产品评定标准
低气味产品评定标准
低气味产品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味强度:低气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具有较低的气味强度,不会产生过于刺激的气味。
一般通过气味浓度来评定产品的气味强度,浓度越低则表示产品的气味强度越低。
2.挥发性:低气味产品应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即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不会快速挥发出气味物质。
一般通过挥发性指标来评定产品的挥发性能,指标数值越低则表示产品的挥发性较低。
3.气味成分:低气味产品应该尽量减少有害气味成分的含量,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常见的有害气味成分包括有机溶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4.环保性能:低气味产品应该符合环保要求,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一般通过产品的环保认证来评定产品的环保性能,如欧盟的RoHS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5.用户反馈:最后,低气味产品应该得到用户的良好反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产品的气味产生不满情绪。
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市场反馈等方式来评估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低气味产品评定标准主要考虑产品的气味强度、挥发性、气味成分、环保性能和用户反馈等方面,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低气味、无害、环保的特点。
环境空气恶臭气体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恶臭气体执行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中恶臭气体的监测技术要求、排放标准实施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适用于各类产生和排放恶臭气体的企业和单位。
1.臭气浓度
臭气浓度是指环境中恶臭气体浓度的综合指标。
采用臭气强度和臭气浓度来表示。
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的最高限值。
超过该限值即视为超标。
3.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恶臭气体有组织排放的最高限值。
超过该限值即视为超标。
4.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限值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排放的恶臭气体的最高限值。
超过该限值即视为超标。
5.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厂界外空气中恶臭气体浓度的最高限值。
超过该限值即视为超标。
6.处理装置排放控制标准
处理装置排放控制标准是指对恶臭气体处理装置的排放进行控制的标准。
超过该标准即视为超标。
7.气味阈值
气味阈值是指人能够察觉到的恶臭气体的最低浓度。
根据不同恶臭气体的气味阈值,可以确定其监控浓度限值。
8.行业标准要求
行业标准要求是指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对恶臭气体监测、排放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9.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技术要求是指进行恶臭气体监测时所应遵守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包括采样点位、采样频次、分析方法、数据记录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气味标准-gmw3205
测试程序GMW3205汽车内饰气味传播检测1 范围注:本说明不可取代法律法规注: 如果在此标准中本国语言与英语之间有冲突以英语解释为准1.1 目的:这个标准是用于确定当经受高温和高湿度的时候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1.2 前言编写此测试方法是为了同化欧洲标准GME60276 SEA J 1352 GMNA ISC-C-93 -001)气味检测标准17 (五十铃)1.3 适用性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2参考注只有最近版本的标准是适用的,除非另有指定。
2.1注外部标准/说明无2.2 GM标准/说明3 来源3.1 设施3.1.1 空气循环炉能够保留要求的温度差±2℃3.2 设备3.2.1 每个编号的试容器需要,并且附加一个控制容器测试的容器的盖和支架不能释放和吸收挥发性气味。
不要用塑料容器和盖子。
只有金属和玻璃容器是可以使用的。
推荐的金属容器(喷漆罐)≈1 每次测试的时候,盖子用压力密封。
如果是全玻璃容器,盖子应该用一个平连接的接头。
密封油和密封圈不能用。
建议使用胶带以保证干燥器的盖子在炉子暴露的时候不滑落。
任何的需要的支撑例如架子支架都应该用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确保在使用陶瓷的时候盘子全部被釉覆盖,所以气味不能传播。
测试的容器包括盖子和内部必须是在测试前仔细清理没有自身的气味。
3.2.2 合适的切割工具来取样3.2.3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3.3 测试汽车/测试片测试样的尺寸应该被车用的原料的数量来支配,而且应该根据表 1 的样件和测试容器大约的来选择(例如纺织品塑料卷皮毛等)对于可以称重的部分(例如扬声盘,仪表盘门板等用表2的公式。
对于那些超过一个单独的部分的零件(例如门板)等等要分别实行测验。
典型的复合材料应该按照复合材料评价图标 1. 2 省略具体编码应该显示在各自的工程表和原料说明中,编码系统在第八段中定义。
臭气浓度标准
臭气浓度标准臭气是指能够被人类感知并且引起不适的气味,通常是由有机物质的分解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臭气,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化工厂等地方都可能会产生臭气。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臭气浓度标准,对臭气的排放和浓度进行了规定。
臭气浓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高浓度的臭气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臭气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
因此,各国都对臭气的排放和浓度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根据国际标准,臭气的浓度通常是以Odour Unit(OU)来表示的。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臭气的浓度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会根据当地的环境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来制定。
例如,欧洲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臭气的浓度不应超过500 OU/m3,而在人口密集区,则要求更为严格,臭气的浓度不应超过300 OU/m3。
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对于臭气的浓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臭气的排放浓度不应超过150 OU/m3,而在人口密集区,则要求臭气的浓度不应超过100 OU/m3。
此外,针对特定行业和工艺,还会有相应的臭气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
为了保证臭气浓度达标,各地都会建立相应的监测和治理体系。
监测方面,通常会利用臭气监测站点和在线监测设备对臭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治理方面,主要是通过改进工艺、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减少臭气的排放。
同时,还可以采用生物滤池、化学氧化等技术对臭气进行治理,确保排放的臭气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臭气浓度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监管和控制臭气的排放和浓度,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各国都应加强对臭气浓度标准的执行力度,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程序GMW3205
汽车内饰气味传播检测
1 范围
注:本说明不可取代法律法规
注: 如果在此标准中本国语言与英语之间有冲突以英语解释为准
1.1 目的:这个标准是用于确定当经受高温和高湿度的时候
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
1.2 前言编写此测试方法是为了同化欧洲标准GME60276 SEA J 1352 GMNA ISC-C-93 -001)气味检测标准17 (五十铃)
1.3 适用性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传播(例如纺织品,涂层的织物(乙烯) 地毯衬垫绝缘体毛毡等) .
2参考
注只有最近版本的标准是适用的,除非另有指定。
2.1注外部标准/说明
无
2.2 GM标准/说明
3 来源
3.1 设施
3.1.1 空气循环炉能够保留要求的温度差±2℃
3.2 设备
3.2.1 每个编号的试容器需要,并且附加一个控制容器
测试的容器的盖和支架不能释放和吸收挥发性气味。
不要用塑料容器和盖子。
只有金属和玻璃容器是可以使用的。
推荐的金属容器(喷漆罐)≈1 每次测试的时候,盖子用压力密封。
如果是全玻璃容器,盖子应该用一个平连接的接头。
密封油和密封圈不能用。
建议使用胶带以保证干燥器的盖子在炉子暴露的时候不滑落。
任何的需要的支撑例如架子支架都应该用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确保在使用陶瓷的时候盘子全部被釉覆盖,所以气味不能传播。
测试的容器包括盖子和内部必须是在测试前仔细清理没有自身的气味。
3.2.2 合适的切割工具来取样
3.2.3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3 测试汽车/测试片测试样的尺寸应该被车用的原料的数量来支配,而且应该根据表 1 的样件和测试容器大约的来选择(例如纺织品塑料卷皮毛等)对于可以称重的部分(例如扬声盘,仪表盘门板等用表2的公式。
对于那些超过一个单独的部分的零件(例如门板)等等要分别实行测验。
典型的复合材料应该按照复合材料评价
图标 1. 2 省略
具体编码应该显示在各自的工程表和原料说明中,编码系统在第八段中定义。
如果测试件是从大的复合材料中取样的,应该被切成最大厚度20毫
米。
一个样件也许可以包含几个分别的片。
对于每个需要编码的进行一个最小的测试
3.3.1 根据表 1 计算测试样的大小,首先确定样件区域,以便能够平放在架子或支撑上。
原料确定厚度,计算体积用立方米换算成升数。
确定测试容器的空气体积。
用样件的体积除以测试容器的体积,如果比列不等于规定的比列,取第二个样品,同样的尺寸,双倍的厚度,并像如上的标准计算比列。
用最接近要求的那个样品来做。
根据表2 来计算样件的重量。
3.4 测试时间:无适用的
3.5 需要的信息:无
3.6 人员的技能:无
4 程序
4.1 准备看 3.3
4.2 条件
4.2.1 环境条件看 4.3
4.2.2 测试条件这个标准要求的公差应该是被同意的,并且这种要求要应该被具体地写进零件图测试证书和报告中。
4.2.2.1 样品应该在收到零件后马上做成之后尽快测试。
如果测试不能直接进行,测试片和零件应该被不透水的无喂的原料包装好,例如铝箔等直到开始测试。
这种方式视同收到或安装情况被确认了。
4.3 指令
注:试验程序取决于编码A B C 的样品条件
为了获得一致的数据,小心选择气评判小组。
小组成员不能抽烟,涂抹古龙水香水嚼口香糖,有严重的鼻炎。
气味测试应该在没有气味的地方进行。
在评审小组评估样品之前成员应该单独评判气味儿不应该分享信息。
4.3.1 湿测试编号A
4.3.1.1 足够的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应该被放在测试容器中,以确保试验最后还有水。
如果用金属罐1 放置2 毫升的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在里面。
如果是玻璃容器,容器的尺寸也许不同。
计算玻璃容器的题解用足够的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充进去,约等于体积的10%
4.3.1.2 对于玻璃容器测试样应该被放置在架子或其他支撑物上再放入容器中以防止样品沾水。
不需要因容器被支架占了降低容器的体积。
为了杜绝样品粘水的现象如果用的是金属罐子应该在罐子底部放个小的陶罐放2ML水在里面.
4.3.1.3 用压力密封金属罐的盖子如果用干燥器,盖子应该紧紧用胶带邦住四周以保证盖子不会滑落(测试中)
测试容器应该被放在炉中24(±0.5)小时,(70±2) ℃
4.3.2 干燥条件编码B
4.3.2.1
樣件应该被放在测试容器中对于 A 1 公升的罐子用压力密封盖子 , 如果用干燥器盖子应该紧紧用胶带邦住以保证盖子不会滑落
接触罐子底部.
4.3.2.2测试容器应该被放在炉中(24/-0.5)小时,(70±2) ℃
4.3.3 高温条件编码3
4.3.3.1 样件放在测试容器中.对于1公升的罐子 ,压力密封盖子 ,如果用干燥器,避免样件接触瓶子底部 .并用胶带帮助盖子防止试验过程中滑落 .
4.3.3.2 测试容器应该放在炉中操作 (24/-0.5)小时
(+105±2) ℃
然后接下来盖子应该被紧紧关上.
4.3.4 控制容器程序
4.3.4.1 一个空的容器应该放在炉中和测试样品气味的容器在一起 .空的容器应该和放样品在内的容器是一样的 .不需要包含空容器的含水量.
4.3.4.2
测试容器然后被放在炉中(24/-0.5)小时,(70±2) ℃
4.3.5 气味测试如果用1 升的金属容器 ,从炉中拿出后气味测试以该马上进行,当评估气味的时候空的控制容器应该用一个杯子状的工具举高离开气味测试团的人员的鼻子大约15CM.
使团员慢慢地吸入罐到鼻子周围的空气,盖子不应揭开超过5秒钟,马上对第一个样件重复这个程序.评估和记录气味评价 .过至少2分钟 ,对下一个样品重复这个程序 .在下一个气味测试员评价前
确保所有金属罐杯密封 ,回到炉中最少15分钟,
对所有的玻璃容器如下在炉中的规定的时期 , 在评估前
样件应该被移出.允许保留在炉外最少 (23±5 ) ℃ 2 小时 .
气味测试员应该滑动干燥器的顶部打开足够大允许测试员把鼻子伸进去马上再盖上盖.不要举高盖子离开干燥器, 在每个人评价后不必要放干燥器在评审员中间 .
5 数据
5.1 计算没有适用的
5.2 解释结果
任何气味应该被6个人用如下分类不超过一半气味委员应是化学家.
评价原料除了毛皮毛
10 无味无味
9 刚刚察觉刚刚察觉
8 稍有味道稍有味道
7 清楚察觉但是不反感清楚察觉但是皮革的味道
6 还可以容忍典型的皮革味道
5 容忍的极限皮革味道
4 反感的很强的皮革味道
3 讨厌的讨厌的皮革味道
2 很讨厌很讨厌的皮革味
1 无法忍受无法忍受
任何增加的评级描述是可以的。
看附件 A 样表。
这个表述被提供在结果中。
计算每个人的平均评级。
看5.3
如果最高和最低评级超过5个等级应该重复测试由不同的所有的结果应该被平均第一次的第二次的。
5.3 文件参考这个标准气味测试应该表示整体平均水平(4个评审员单独评级)最高和最低将被省略,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