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六 章 社 会 结 构 中 的 基 本 三 角
第 五 章 夫 妇 的 配 合
第 四 章 内 婚 和 外 婚
第 三 章 婚 姻 的 确 立
第 二 章 双 系 抚 育
第 一 章 种 族 绵 续 的 保 障
书本简介
《生育制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 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 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 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 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 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 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 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 有教育意义。
中国经济在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下,确实也得到了 飞速的发展。这表明这种注释方式,饱含着中国式的智慧, 不变下的万变,名存之下实已异,确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不过,中国数千年的发展,靠的就是这种注释,就 是这种修修补补,一直在自我欺骗之中过日子。中国的制 度就如一件残破的大衣,上面密密麻麻地打着补丁,虽可 蔽身,但已失灵巧。当真正的威胁到来之时,才发现浑身 皆是漏洞,已是积重难返,已经无法面对迥异的环境,只 能悲惨地等待着被彻底地抛弃。 中国近代史上这一百多年 的折腾,证明了这一点。难道我们还得再次去证明吗?
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 基础
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同 血缘和地缘——说明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 名实的分离——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
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
从欲望到需要——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
段落小评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婚姻并不是自发的,也不是单纯满足性需要的契约,亲子关系也不是 单纯的生物关系。从性到生殖,从生殖到抚育,是从新生命的造成到 生活的供养。抚育又包含生理性抚育和社会性抚育,它有生理基础但 又不全是生物机能的作用。生育是损己利人的,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 绵续的人为保障。而种族绵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个人生存所必须 的条件。人的生存要靠社会的完整,而人口的稳定是社会完整的必要 条件。社会的完整则体现在人与人相互配合的分工合作体系。人们为 了体系的稳定运作发明了共同象征来交流。为了社会结构的每个环节 都能保持运作,就得要人填补相应分工位置上的人死后的空缺,于是 就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来成为人为的保障,以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
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和欲望行事,城市则不然
恒常不变的乡土,修修补补的传统
费先生在本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点明了自己的观点: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是他在他写 作那个时代对于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是相 当准确的。这个特性虽说不是中国所独有,毕竟与大多数 的国家社会发展不一样,它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即使到近 代遭受到多次重大的冲击,仍然顽固地呈现于中国社会之 中。 直到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城 市化的进程可以说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期,在世界上也是 一个奇迹。但这股迅猛的大潮之中,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又 有多少的改变,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表面上看, 乡村社会正在迅速退缩,乡土的概念正在逐步崩解,有人 认为已经开始唱起了挽歌。
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两个字 “注释”。传统的形式是绝对得承认的,但却留下了一个 口子,可以在表面承认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注释的方式, 给传统输入新的内容,让传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 表面 上看,中国社会几千年都没有变化,儒家的传统主导着普 通人的生活。特别是乡村社会,依然还是那种农耕文明, 以孝为中心的道德体系,深入于整个乡村的肌理之中。实 质上,每个时代对于孝道的解释都有差异,至于儒家的道 德体系,更是一个庞杂而说不清楚的概念。从孔孟最初的 思想,到儒家思想体系的确立,是一个缓慢而又有着深刻 变化的过程。至于其道德体系,更是历朝历代注入了不少 自己的内容。当然,他们注入的方式,均是如费孝通所指 出的那样,在尊崇儒家的原则下,用注释来阐明自己的观 点,并删除自己所认为不适的内容。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从配偶分析婚姻。夫妇因为生活依赖程度深最需要融洽的关系,这建 立在相近的经验上。性产生的新需要会破坏旧的社会关系,所以发生 在亲近的亲戚间的性是禁止的。所以为了社会结构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内婚是禁止的,只能外婚。
其实,认真地考察,变化的仍然是表层,其肌理仍与 过去没有大的区别,仍在决定着中国社会的走向。 费孝通 先生在书中,从家族、性别、血缘、道德及权力结构诸方 面,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性。他认为,中国乡土观念 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其地方性,二是其熟悉性。 何谓地方性?费孝通先生,“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 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 孤立的社会圈子。”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且多能自给自足, 缺乏商品交换的意愿,乡村往往相互之间比较隔绝。乡村 中数代人甚至十数代人都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活,生活的圈 子也比较狭窄。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附着于土地之上的, 离开了脚下这片土地,他们就无法生活。因此,中国人安 土重迁,轻易地不愿离开土地,对于乡村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的故乡,往往成为他们的梦之家园。
“愚”的乡下人辩护 较
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
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
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论述了它们的性质特点 男女有别——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为什么有婚姻。为了新城代谢结构的运行,抚育团体必须在孩子出生 前组成,这个团体就是婚姻。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无绝对联系。有生 物性的父母和社会性的父母。两性分工和抚育作用加起来发生长期性 的男女结合即组成夫妇。结婚不是私事,配偶的选择是严格按照社会 规范来的。结婚手续的作用是使婚姻关系由两性关系扩大到牵涉多人 的复杂社会联系,以维持长期的夫妇关系,以抚育子女。法律,经济 关系,宗教,结婚仪式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皆是自己所熟悉的人与场景,具有相当的 熟悉性。费孝通在书中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 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而这种熟悉是经历了数代人的生活“陶炼”出 来的,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周边的一切都没有变化,所有的规范都 很熟悉,这让生活于其中的人,有一种沉稳而舒适的安逸感。他们害 怕着变化,因为任何的改变都会伤及这种安稳的生活,带来不可预知 的灾难。在这样一个安于一隅充满着熟人的社会里,人们会感觉到自 由闲适。在这样的社会里,贫富的差别不会很大,大家都过着差不多 的生活,不用担心外来的威胁,即使有,反正大家都一样。在这样的 社会里,是没有商业存在的,费孝通先生认为,“在亲密的血缘社会 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一切的交易都是靠人情去维系的,是相互之 间的馈赠,漫长而不变的人生总有还礼的时候。乡村社会的运转依赖 于源于熟悉的信任。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虽说乡土 社会中最讲究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那种随心所欲的自由, 它的前提亦是“不逾矩”,但这种规矩绝非法律,用费孝通的话来说, 是一种“习”出来的礼俗。这种礼俗比法律更为重要,它决定着你及 其后代在这个乡村中的生活。违反了这些礼俗,在这个祖祖辈辈生于 斯死于斯的地方,你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主要著作
《江村经济》 《生育制度》 《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 《禄村农田》
《山水·人物》
《内地农村》
《小城镇四记》
《人的研究在中国》
《中国士绅》
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方面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 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为被指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在第一章“人为什么生孩子”的基础上说明“人为什么养孩子和怎么 养孩子”。生理抚育是单系性的,但社会抚育的双系性不能用两性生 殖来解释,是因为社会结构是以性别来作分工基础的。孩子需要全方 位的,长时间的教育,这需要两性的合作。小群负责的原则决定了一 男一女的基本单位,这就是所谓婚姻。
——费孝通
作者简介
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 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 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 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 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他被誉为中国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至少有两件事会被历史记住。第一面对着专制者的残暴, 费孝通没有退缩,而是发出了比枪声更为响亮的呼声,第二件 事他在《这是什么世界》一文中写到:“一个国家怎能使人人 都觉得自己随时可以被杀!人类全部历史里从来就没有过这种 事。我们如今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这两段叙述让世人感觉 到了费孝通作为民主斗士坚定激进的一面,翻看同一时期费孝 通的文章会发现与其说费孝通是一个民主斗士,倒不如说他是 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
费孝通在分析乡村社会中的四种权力时,提出了他关于中 国传统注释的概念。 四种权力即是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 老权力及时势权力。横暴权力主要在社会冲突中起作用,同 意权力则是在社会合作中发生。这两种权力在中国乡村社会 都有,但并不显著与经常。而时势权力只是在激烈社会变迁 中所发生的,是时势所造成的,它的身影时时出现于中国政 局混乱之时,也出现于社会大变局之中。在乡村社会中,持 续而永恒的权力,则主要是长老权力。“儒家所注重的孝道, 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 长老权力。” 这种权力维系着传统,亦是乡村运行的权威所 在。这种权力是不容反对的,但现实中这种权力却代代都在 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比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
礼治秩序——说明了礼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
人们是主动的服从成规
无讼——中国乡土社会蜕变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司法
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副作用
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
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最理想 的
因此,在中国,历代都有如此之多的经学家,孜孜不倦 地注释着经典。他们对于儒家经典的注释,实际上是在争 抢着话语权,按照自己的意思在重新解释着经典。当然,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套公元前诞生的思想体系,是 无法涵括得了当前社会的现实的。注释实际上给予了本来 沉闷的社会以活力,这是中国社会得以维系并且发展的内 在因素,也让中国社会有了强大的包容力。 这种注释的方 式,也给历代的统治者以方便。可以让他们在不改变既有 的制度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变身,克服制度所造成的危 机。近三十余年的历史,就是此种方式应用的最佳例证。 仍然高举着早已不适用的旗帜,给自己的当政以合法性。 同时,以中国特色为注释,替换掉那些陈腐的内容,甚至 从根本上颠覆其整个理论体系,以此来适应着发展的需求。
生育制度
第 十 六 章 亲 属 扩 展 第 十 五 章 续 绝 第 十 四 章 以 多 继 少 第 十 三 章 单 系 偏 重 第 十 二 章 世 代 参 差 第 十 一 章 社 会 继 替
第 十 章 社 会 性 的 断 乳
第 九 章 世 代 间 的 隔 膜
Biblioteka Baidu
第 八 章 父 母 的 权 利
第 七 章 居 处 的 聚 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