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免疫治疗

合集下载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

由于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治疗NSCLC的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一、术前评估1. 临床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分期和远处转移情况。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PET-CT、骨扫描等,以确定肿瘤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

3. 生化检查: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NSE)、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胸腔镜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早期NSCLC:对于早期NSCLC,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等。

(2)局部晚期NSCLC:对于局部晚期NSCLC,手术切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肿瘤,可考虑新辅助化疗或放疗后手术。

2. 放疗治疗(1)根治性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放疗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辅助放疗:适用于手术切除后肿瘤残留或远处转移的患者,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3. 化疗治疗(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局部晚期NSCLC,化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适用于手术切除后肿瘤残留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3)解救化疗:适用于化疗耐药或复发患者,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4. 靶向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适用于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

(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适用于ALK基因融合的NSCLC患者,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

(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适用于VEGF通路异常的NSCLC患者,如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等。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探讨基因驱动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相关信息。

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基因驱动阳性NSCLC是一种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亚型。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概述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是指肺癌细胞中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ROS1等。

一线免疫治疗
一线免疫治疗是指在NSCLC患者初始治疗阶段,使用免疫治疗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基因驱动阳性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意义
基因驱动阳性NSCLC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可能有更好的治
疗效果。

根据不同的基因突变,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具体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基因驱动阳性NSCLC患者可以选择合
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例如,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特定的
EGFR靶向免疫治疗药物。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
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结论
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
疗方法。

通过基因检测和采用相应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基因
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个性化选择。

以上是对基因驱动阳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简要介绍。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研究文献。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晚期NSCLC患者的应用探讨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晚期NSCLC患者的应用探讨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晚期NSCLC患者的应用探讨对于晚期NSCLC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它可以通过高能量的辐射杀死癌细胞,达到肿瘤减少或控制的效果。

然而,随着肿瘤的进展和治疗的限制,放疗单独使用的效果已经有所限制。

这时,将放疗与免疫治疗结合使用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那些对化疗不敏感或无效的患者,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能够生成持久的免疫记忆,并对肿瘤进行长期监测和攻击。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遇之一是它可以增加放疗的疗效。

放疗可以增加肿瘤细胞表达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几率,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此外,通过放疗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杀伤力,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另一个机遇是放疗可以改变肿瘤的免疫微环境。

放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并释放出大量的肿瘤抗原,从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

此外,放疗还可以改变肿瘤周围的免疫抑制环境,增加免疫治疗的效果。

然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会影响治疗的疗效。

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被癌细胞抑制,那么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将会受限。

其次,放疗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放疗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的损伤或死亡,从而减弱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上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剂量、时间和顺序都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指导临床决策。

综上所述,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它可以增加放疗的疗效,改变肿瘤的免疫微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然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克服。

医学界需要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以提高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NSCLC的靶向治疗和DCs治疗

NSCLC的靶向治疗和DCs治疗
治疗流程
首先进行基因检测确定靶点,然后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进 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03
nsclc的dcs治疗
dcs治疗原理
免疫原性
DCs能够将肿瘤抗原特异性地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对肿 瘤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DCs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同时调节T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nsclc分类
按照病理学类型分类
NSCLC可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肉瘤样癌等亚 型。
按照TNM分期分类
NSCLC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其中Ⅰ期和Ⅱ期为 早期,Ⅲ期和Ⅳ期为晚期。
nsclc症状与表现
早期症状
NSCLC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容易 误诊为感冒等常见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生建议及治疗方案
医生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和药物可及性等因素,给出最佳的治疗建议 。患者可以结合医生的建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的治疗方式,能够更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 正常细胞的损害。
DCS治疗
DCS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DCS治疗的 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晚期症状
NSCLC晚期症状表现较为严重,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等,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nsclc的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定义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治疗方法,通过抑 制或调节这些靶点,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靶向治疗可分为针对致癌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针对肿瘤细 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治疗。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摘要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既往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禁区”,但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的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新希望。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肺癌研究协作组共同组织肿瘤科、呼吸科、病理科专家对驱动基因阳性人群免疫相关肿瘤及微环境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专家组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临床医师的免疫治疗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关键词】肺肿瘤;驱动基因阳性;靶向治疗耐药;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6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达82.81万,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20.4%,死亡病例达65.7万,占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27.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80%。

由于NSCLC 侵袭性较强,且早期NSCLC通常不伴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生存的改善极为有限。

分子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为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为首个实现治疗突破的分子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显著延长了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针对其他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也相继研发成功,然而,原发和继发性耐药仍是各种靶向治疗面临的共同挑战。

靶向治疗耐药后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耐药进展模式和耐药机制,对于发生寡进展或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应用原靶向药物并联合局部治疗;而对于发生广泛进展的患者,仅有部分患者可以选择针对特定继发耐药突变的靶向治疗,其余患者仍使用以含铂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疗效亟待改善。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

2022年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策略(全文)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约占新诊断NSCLC病例的三分之一。

III 期NSCLC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

根据CheckMate-816研究结果,如果药物可及,化疗+免疫是目前可切除III-N2期NSCL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疗法。

大多数III期患者为〃不可切除〃。

在体能状态良好(PS )的情况下,这些患者的标准方案是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1年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

在PAQFIC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CCRT后序贯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明显改善了中位总生存期(OS I 47.5个月vs 29.1个月,HR=0.68 )o回顾性研究显示,仅一半In期NSCLC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接受放化疗,而在这些患者中,约2/3患者接受CCRT治疗,约1/3患者接受序贯放化疗(SCRT )o此外,由于PS状态、疾病进展、PD-Ll水平<1%等情况,并非所有接受CCRT治疗的患者都适合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

对于不适合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有研究提示,约20%的患者CCRT之后可能不需要额外的治疗,鉴别出这部分患者可避免不必要毒性和医疗成本国。

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在III期PACIFIC试验中,709例患者完成CCRT ( >2个周期含粕化疗和54-66 Gy放疗)治疗后被随机分配(2:1)至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

序贯度伐利尤单抗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获益,5年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 )率分别为42.9% (安慰剂组为33.4% )和33.1% (安慰剂组为19.0% )生存获益与PD-Ll表达水平无为PD-Ll表达<25% VS ≥25% \ 安全性良好,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全因≥3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30%和26%o国际化、回顾性PACIFI C-R研究(n = 1399 )进一步证实了PACIFIC的研究结果,研究纳入接受至少一周期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在某些国家, SCRT治疗后的患者也允许入组。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 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11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 /PD-L1 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王教授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

王教授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

王教授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背景介绍王教授,是一位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患者。

NSCLC,即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占肺癌的80%-85%。

NSCLC包括腺癌、大细胞癌、腺大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治疗NSCLC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与患者的癌症类型、病程、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讨论晚期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

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的诊断NSCLC的诊断需要通过病理检查获得组织学类型及分级。

野生型或未知型非鳞NSCLC的确切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它们和某些基因突变有关。

多次参加放射治疗、长期吸烟、尘土、辐射等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可能对基因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治疗选择1.外科手术在NSCLC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标准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肺癌及周围正常肺组织,并且切除的范围要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早期肺癌,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很高。

但是,对于晚期NSCLC,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2.放疗放射治疗是治疗NSCLC的常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

但是放疗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特别是心脏和肺组织,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化疗化学治疗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对于晚期肺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般情况下,化疗会结合放疗或手术治疗。

但是,化疗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中的具体分子靶点来治疗癌症,不会危害周围正常组织。

靶向治疗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基因组信息来个体化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野生型非鳞NSCLC患者,可以考虑使用EGFR TKIs治疗。

5.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核心是通过调节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

PD-1/PD-L1及CTLA-4是T细胞功能相关分子中的重要调节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王汉萍张力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 北京 100730摘要 :肺癌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 大部分患者发现即为晚期 , 早期患者术后也容易复发。

传统的化疗有效率低 , 靶向治疗对于敏感突变者疗效好 , 但远期耐药不可避免 ;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lung cancer , NSCLC 的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有多种疫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中针对Ⅲ B 、Ⅳ期的疫苗包括 L-BLP25、 Belagenpumatucel-L 、 EGF 疫苗、 TG4010、 Talactoferrin 、多肽疫苗等。

作为 NSCLC 术后辅助治疗的疫苗有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 -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高度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 CTLA-4抑制剂Ipilimumab 在鳞癌中显示了优势 , 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PD-1/PD-L1在鳞癌方面虽有优势 , 但其安全性需要注意。

关键词 :肿瘤疫苗 ; 非小细胞肺癌 ; 免疫治疗 ; 临床试验中图分类号 :R734.2/R730.51文献标志码 :Adoi :10. 11877/j.issn. 1672-1535. 2014. 12. 03. 09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1]。

而肺癌中 NSCLC 占到 85%左右 , 其发病率高 , 且预后差 [2]。

而 NSCLC 患者中有 70%在诊断时已经为局部晚期或晚期 , 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 而可以手术治疗的早期 NSCLC 的术后复发率也在 30% 40%[3]。

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的患者 , 传统的一线铂类二联化疗有效率始终不能突破40%, 而且化疗相关副作用一直是令医生和患者头痛的问题。

近十年来 , 在NSCLC 治疗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最大进展 , 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4]和 EML4-ALK 融合基因抑制剂 [5]两种药物在存在相应突变的患者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 并被广泛使用 , 使得晚期 NSCLC 的中位生存时间得到显著提高。

晚期nsclc免疫跨线治疗

晚期nsclc免疫跨线治疗

根据RECISTv1.1
40
37%
未PD n=93, 22%
20
0 0
20% 9%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自首例PD报告后时间 (月)
PD后持续Atezo N=168, 51%
中位OS 12.7个月 (95%CI: 9.3, 14.9)
数据截止日2016年7月7日
*包括接受非研究翻案免疫治疗,在其他非研究方案治疗之外 NPT: 非研究方案治疗
• 大部分患者(~50%)接受atezolizumab TBP治疗 • OS数据成熟(至少随访19个月)
• 局限性
• 非随机比较接受和未接受atezolizumab TBP治疗的患者 • 继续atezolizumab TBP治疗的标准引入偏倚 • 解释结果时需要考虑基线和进展后的临床特征
• 多西他赛组进展后OS数据也会受选择偏倚及后续非计划性治疗疗 效影响,不能得出最优顺序的结论
20 10
0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0
时间 (月)
PFS
中位2.8个月 (95% CI.2.6,3.0)
HR 0.95a (95%CI,0.82,1.10)
中位4.0个月 (95% CI.3.3,4.2)
Atezo N=425 多西他赛 N=425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时间 (月)
*包括接受非研究翻案免疫治疗,在其他非研究方案治疗之外 NPT: 非研究方案治疗
PD后OS:各治疗组
PD后OS(%)
100 80 60 40 20 0 0
Atezolizumab n=332 多西他赛 n=290
18个月OS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要点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免疫治疗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不良反应,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首先,对于免疫治疗引起的肠道反应,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进行胃肠道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腹泻和腹痛,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口服止泻药进行缓解。

而对于严重的腹泻和水电解质紊乱,需要立即停药,并予以积极的支持治疗。

其次,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肝炎。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并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肝脏有毒药物。

对于轻度肝炎,可以根据症状给予肝保护治疗和停药观察。

而对于严重的肝炎,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肾损伤和免疫相关性甲状腺炎。

对于肾损伤,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并减轻患者的体内负荷,积极纠正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对于甲状腺炎,应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替代治疗。

此外,免疫治疗还可能导致免疫相关性皮肤反应。

在治疗开始之前,应对患者进行皮肤评估,并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和使用保湿剂。

对于轻度皮肤反应,可以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皮肤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

最后,免疫治疗还可能引起胸腺炎和神经毒性反应。

对于胸腺炎,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对于神经毒性反应,应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并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临床诊疗建议》提供了对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指导。

这些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改善NSC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比如: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长期生存、有早期潜在益处等,新辅助治疗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切除率和更及时地处理微转移等优势。

为顺应三阳\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胸外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旨在通过增加临床医生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NSCLC 治疗中应用的全面认识,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共识1:可切除的IB-IIIA期NSCLC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粕双药化疗或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1 .疗效相当: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包括Rosell和Roth的影响较大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NSCLC,新辅助化疗(NCT)+手术与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同样有效。

这些发现表明,包括新辅助治疗在内的全身性治疗策略在总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手术。

2 .临床试验结果:CheCkMate-159、TOP1501和LCMC3等11期临床试验为新辅助免疫治疗可切除的IB-InA期NSCL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提供了证据。

这些评估新辅助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试验报告了积极结局,如MPR x PCR和肿瘤降期,进一步支持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潜在益处。

3 .耐受性良好:与常规化疗相比,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QQS)的免疫治疗患者的耐受性通常较好,且可能阻碍手术切除的治疗相关毒性较少。

免疫治疗耐受性的改善使患者能够在不损害全身治疗潜在益处的情况下接受完全手术切除。

4 .临床前研究: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与辅助免疫治疗相比,新辅助免疫治疗可能提供更大的生存获益,支持了在术前启动免疫治疗可能改善远期结局的假设。

5 .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几项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如CheckMate-816x KEYNOTE-671s IMpower-030x AEGEAN和CheckMate-77T探索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粕类化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n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108作者简介:曹敏敏(1988-01)女,江苏江阴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肺癌㊁乳腺癌㊂通讯作者:潘宇凯(1978-)男,江苏江阴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癌㊁乳腺癌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曹敏敏 潘宇凯通讯作者(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江阴214400)摘要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 S C L C )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㊂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N S C L C 患者㊂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㊂对照组行常规化疗,研究组行常规化疗结合免疫治疗㊂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㊂结果治疗前,两组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 >0.05);治疗后,研究组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N S C L C 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控制肿瘤进展㊂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信迪利单抗;安全性S h o r t -t e r m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i m m u n o t h e r a p y f o r a d v a n c e d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a n c e r C a o M i n m i n ,P a n Y u k a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J i a n g y i n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J i a n g y i n J i a n gs u 2144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s h o r t -t e r m e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f o r a d v a n c e d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g c a n c e r (N S C L C ).M e th o d s :62p a ti e n t s w i t h N S C L C f r o m J a n u a r y 2022t o J a n u a r y 2023i n J i a n g y i n P e o pl e 's H o s p i t a l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 ,31c a s e s e a c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re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w h i l e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r e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T h e l e v e l s o f t u m o r m a r k e r s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a n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s .R e s u l t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l e v e l s o f C A 199㊁C E A a n d S C C b e t w e e n t w o g r o u ps (P >0.05).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l e v e l s o f C A 199㊁C E A a n d S C C i n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 h i g h e r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s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N S C L C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h a s b e t t e r s h o r t -t e r m e f f i c a c y a n d g o o d s a f e t y ,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r o v e t h e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r a t e a n d c o n -t r o l t u m o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ʌK e y wo r d s ɔA d v a n c e d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S i n d i l i m a b ;s e c u r i t y 中图分类号:R 734.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1967/2024220235肺癌患者发病早期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较高的生存率,但发展到晚期后,临床治疗可取得的效果有限,患者生存率会骤降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c a n c e r ,N S C L C )的效果已被临床广泛证实,通过规范的化疗,可杀灭癌细胞,并对其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可阻碍其转移扩散,延长患者生存时间㊂但仅采取化疗对病情严重的晚期肺癌患者作用有限,且化疗本身也会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因此,从整体来看,单纯化疗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局限性[1]㊂免疫治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疗法,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用该疗法,可更加高效地灭杀肿瘤细胞,且该疗法本身不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可在增强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同时,保障治疗安全行㊂信迪利单抗是免疫疗法的代表性药物,其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后,可将免疫应答通路阻断,并可通过这一途径,对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进行抑制,同时还可对机体免疫进行调节,修复机体免疫屏障[2]㊂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晚期N S C L C 患者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2例N S C L C 患者㊂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㊂研究组年龄57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109~70岁,病灶大小3.89~5.52c m ,体重指数19.50~25.40k g/m 2㊂对照组年龄58~71岁,病灶大小3.41~5.42c m ,体重指数20.00~24.50k g /m 2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见表1㊂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4017)㊂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平均年龄(x ʃs ,岁)病灶平均大小(x ʃs ,c m )男女例数(n /n)平均体重指数(x ʃs ,k g/m 2)研究组3163.94ʃ5.654.70ʃ0.7320/1122.83ʃ1.94对照组3164.72ʃ5.874.46ʃ0.6918/1322.67ʃ1.85t /χ20.5331.3300.2720.332P0.5960.1880.6020.74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N S C L C [3];②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不能耐受化疗;②合并多种肿瘤;③存在免疫治疗禁忌证㊂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化疗:静脉输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国药准字H 20203443,规格100m g /瓶),175m g /m 2,d 1㊂研究组行常规化疗结合免疫治疗:静脉输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国药准字S 20180016,规格10m l :0.1g ),200m g,d 1;治疗第2d 进行常规化疗(方法同对照组)㊂两组均以连续治疗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㊂1.4 观察指标 (1)肿瘤标志物: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检测,包括糖类抗原199(C a r b o h yd r a te a n -t i g e n 199,C A 199)㊁癌胚抗原(C a r c i n o e m b r yo n i c a n t i g e n ,C E A )㊁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 q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a s s o c i a t e d a n t i ge n ,S C C ),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㊂(2)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 o m pl e t e r e m i s s i o n ,C R ):治疗后,肿瘤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 a r t i a l r e m i s s i o n ,P R ):治疗后,肿瘤缩小1/3以上,且持续4周以上;病情稳定(S t a -b l e c o n d i t i o n ,S D ):治疗后,肿瘤缩小或增大均1/3以内;疾病进展(P r o gr e s s i v e D i s e a s e ,P D ):治疗后,肿瘤直径增加1/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 R+P R )/总例数ˑ100%㊂(3)不良反应:观察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㊁皮疹㊁肝损伤㊁骨髓抑制㊁心脏毒性及消化道反应㊂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 P S 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 表示㊁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㊁以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研究组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比较(x ʃs)组别例数C A 199(U /m l)C E A (n g/m l )S C C (μg /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318.23ʃ1.514.21ʃ0.85*63.32ʃ6.1420.41ʃ3.54*26.92ʃ3.1311.81ʃ2.12*对照组318.70ʃ1.365.93ʃ0.97*62.50ʃ6.8625.03ʃ4.04*26.38ʃ3.4015.74ʃ2.91*t 1.2887.4250.4964.7890.6516.078P0.203<0.0010.622<0.0010.518<0.001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C R(n )P R(n )S D(n )P D(n )总有效率(%)研究组310209264.52对照组3111101035.48χ25.226P0.022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组别例数甲状腺功能异常(n )皮疹(n )肝损伤(n )骨髓抑制(n)心脏毒性(n)消化道反应(n)总发生率(%)研究组310100016.45对照组3112221232.26χ26.613P0.010生命科学㊃医药卫生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2卷/第1期1103 讨论N S C L C 是一种危害巨大的恶性肿瘤,但若给予孩子及时规范的治疗,仍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其生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后,可通过相应的途径对微管解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大幅度增强蛋白聚合力,并对机体合成非功能性维管束起到促进作用,可通过这一途径对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破坏作用[4]㊂但化疗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化疗药物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对于部分患者的疗效不及预期㊂基于目前的现状,联合免疫疗法成为N S C L C 化疗患者的新选择㊂信迪利单抗是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代表性药物,其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后,可阻碍和干扰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 D-1)功能的发挥,并通过这一途径,产生抗肿瘤的作用,且可修复受损的免疫屏障,对肿瘤生长进行有效抑制[5-6]㊂既往研究指出,肿瘤病灶的形成与发展期间,其内部会有大量新血管形成,为肿瘤细胞提供足够的养分㊂而采用信迪利单抗进行免疫治疗,可对血管生成进行有效抑制㊂C A 199在机体内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且该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般为唾液黏蛋白,从其性质来看,在分类上属于低聚糖肿瘤抗原,其表达情况可敏感反映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情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7]㊂C E A 最初在两种组织中被提取出来,一种是人体胚胎组织,一种是结肠癌患者的病灶组织㊂该物质合成于细胞质内,从其性质来看,在分类上属于酸性糖蛋白;C E A 可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部,其表达升高可敏感反映肺腺癌的进展情况,临床也常通过检测该物质水平,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估㊂S C C 在机体内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内,临床研究已证实,只有在恶性肿瘤组织中才能检测到该物质的酸性部位㊂正常情况下,该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较低,当机体因疾病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导致该物质水平升高,但一般不明显,如出现明显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疾病[8-9]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 A 199㊁C E A ㊁S C C 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可见,联用免疫治疗可增强抗肿瘤作用,使肿瘤标志物水平进一步降低㊂分析原因主要为,信迪利单抗的有效成分可与机体内的T 淋巴细胞㊁自然杀伤细胞等表面的P D-1结合,使T 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在这一作用下,可将T 细胞炎症反应阻断,使T 细胞重新发挥作用,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减少肿瘤标志物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10-11]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说明,免疫治疗有效且安全㊂张继荣等[12]的研究显示,常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较仅采用常规化疗的65.00%更高(P <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㊂综上所述,N S C L C 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佳,可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操思源,宋文灿,陶正平.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4):356-360.[2]柳家荣,段玲,王文义,等.信迪利单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㊁单臂Ⅱ期临床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2023,38(5):839-842.[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2):935-964.[4]顾宁宁,宋振鑫,王红梅,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三线及以上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6):22-27,33.[5]E L O S T A ,B A D I ,C A R L I S L E ,J E N N I F E R ,S T E U E R ,C O N O R ,e t a l .A P h a s e 2S t u d y of D o c e t a x e l ,R a m u c i r u m a b ,a n d P e m b r o l i z u m a b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 o r R e c u r r e n t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 S C L C )w h o P r o gr e s s e d o n P l a t i n u m-D o u b l e t a n d P D-1/P D-L 1B l o c k a d e [J ].C l i n i c a l l u n g c a n c e r ,2022,23(7):E 400-E 404.[6]高红婷,胡梦雪,贾琳琳,等.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用分析[J ].中国药房,2022,33(15):1854-1859.[7]李亚茹,单美华,韩亚光,等.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J ].中国医药,2023,18(7):999-1002.[8]李小勤,黄春梅,罗娟,等.信迪利单抗联合A P 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21,27(12):2079-2084.[9]任文静,张婉璐,付桂英.非小细胞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信迪利单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12):624-632.[10]马玉媛,付静娅,李晨,等.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Ⅳ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54(05):711-714.[11]郑纪红,韩强,冯金月,等.既往胸部放疗对信迪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分析[J ].安徽医药,2022,26(9):1865-1869.[12]张继荣,罗佳,唐静怡.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3,16(3):71-74.。

非小细胞癌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癌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癌治疗方案癌症是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

NSCLC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阶段。

为了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NSCLC的方案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每一种方式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最佳的治疗方案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癌症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手术切除是治疗NSCLC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对于早期诊断的患者,手术切除可以消除肿瘤,同时保留肺部功能。

然而,手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可能不可行,因为肿瘤可能已扩散到其他器官。

在这种情况下,放射治疗和化疗通常会被作为替代选择。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直接照射到肿瘤部位,以减少肿瘤的大小或停止其生长。

然而,放射治疗也可能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所以合理的剂量和治疗期限非常重要。

化疗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在NSCLC治疗中,化疗通常与手术切除或放疗联合使用,以消除可能遗留下的肿瘤细胞。

虽然化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来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它也会对身体的健康细胞造成损害,导致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医生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来权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靶向治疗已成为NSCLC治疗的一大突破。

靶向治疗通过识别和针对癌细胞上的特定变异基因或蛋白质进行干预。

这些靶向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由于这种治疗方法的个体化特点,靶向治疗通常需要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使用哪种靶向药物。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在NSCLC治疗中取得巨大突破的一种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目前,抗PD-1和抗PD-L1抗体是最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

少见突变阳性NSCLC: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

少见突变阳性NSCLC: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

基线肿瘤负荷至最佳缓解的瀑布图
OS生存曲线
Sotorasib vs 多西他赛,ORR=28.1% vs 13.2%,P<0.001,DCR=82.5% vs 60.3%,缓解深度=-58.8% vs -48.7% 多西他赛组34%患者后续接受KRASG12C抑制剂,中位OS=10.6个月 vs 11.3个月,HR=1.01,P=0.53,无显著OS获益
Naïve
CheckMate-057 Pre-treated
OAK
Pre-treated
Regimen
Pembrolizumab Chemo
Pembrolizumab+Chemo Chemo
Atezolizumab+BCP Bevacizumab+CP
Nivolumab Docetaxel Atezolizumab Docetaxel
Skoulidis F,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Jun 24;384(25):2371-2381.
CodeBreaK 200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mPFS为5.6个月
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6月4日至2021年4月26日间的345例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PD-1/L1抑制剂治疗的KRAS G12C突变阳性(且其他肿瘤驱动基因阴性,如EGFR或ALK) 晚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接受Sotorasib或静脉多西他赛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BICR评估的PFS,中位随访17.7个月;
Adrianus Johannes de Langen, et al. Lancet. 2023 Mar 4;401(10378):733-746.
KRYSTAL-1研究:再次突破KRAS魔咒,ORR可达42.9%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d 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 chemo-free ”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11 年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 ,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2013 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 /PD-L1 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 ,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