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四个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四个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为例
C=n/V=m/(M V )
2.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测定待测液的浓度时,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从计算式分析,当酸碱恰好中和时,有关系式:
C 标· V 标·n 标=c 待·V 待·n 待(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
故c 待=(C 标· V 标·n 标)/(V 待·n 待),由于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
V 标小,则c 待小。
以标准酸溶液(HCl )滴定未知浓度的碱(NaOH )为例
根据实验原理对表格内的操作进行误差分析。
)
()()()(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
3.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误差分析
根据实验原理对表格内的操作进行误差分析。
原理:
n O H m CuSO m :1:18
)(160
)(24
4.测定1摩尔气体体积的误差分析—以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为例
根据实验原理对表格内的操作进行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误差分析总结
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关于实验误差方面的总结10.1 测定1mol气体体积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小的是1.装置漏气2.镁带含有跟硫酸不反应的杂质3.称量后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膜4.反应结束后,未用针筒抽气5.硫酸注入量不足10ml,使镁带有剩余6.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体积偏小的误差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1.最后计算氢气体积时没有扣去硫酸的体积2.反应放热,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大3.镁带中含有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镁产生气体多的杂质(如Al等)4.实验仪器本身存在量得气体偏大的误差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1.加热不彻底造成硫酸铜晶体未失去全部结晶水2.失去全部结晶水后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在空气中冷却)3.取用的样品中混有前面同学操作后的无水硫酸铜4.晶体中含有不挥发杂质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1.加热时有晶体溅出(用玻璃棒搅拌时被沾去一点硫酸铜)2.坩埚不干燥3.晶体表面有水4.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5.晶体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杂质6.为了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需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测得药品的质量为m(砝码)和m(游码的移动)10.3酸碱滴定在实验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的是1.用以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2.滴定时,摇动锥形瓶不慎溅出几滴溶液1.锥形瓶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2.装酸液的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3.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滴定结束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值比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结果造成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大若同一次读数采用俯视,则使测得待测液浓度偏小。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 专题辅导 不分版本.
1中学化学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小结肖寿义在中学化学中要注学生掌握的定量实验有两个:一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二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根据相关公式c n V mMV==,可知影响溶液浓度大小的因素是溶质或溶液体积的变化。
凡是操作使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小或使溶液体积增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
表1:配制NaCl 溶液误差分析情况:因变量 引起误差的操作 m V c(mol/L) 砝码生锈了增大 –––– 偏大 平衡后的天平在称量物体时只是左盘放了滤纸 减小 –––– 偏小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瓶外 减小 –––– 偏小 未洗涤烧坏和玻璃棒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 减小 –––– 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偏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增大偏小2. 酸碱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公式为:c c V n V n ()()()()()()待标标标待待=⨯⨯⨯(c 、V 、n 分别表示溶液物质的量,溶液体积、酸或碱的元数),其中c (标)、n (标)、V (待)、n (待)均为定值,所以c (待)的大小取决于V (标)的大小,V (标)大,则c (待)大,V (标)小,则c (待)小。
由此测待测液的浓度时,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多,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高;滴定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偏少,则待测液的浓度就偏小。
下面以标准滴定未知浓度的碱为例分析误差情况(指示剂的影响情况在中学阶段一般不要求掌握)。
表2: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情况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引起V(标)的变化情况 对c(待)的影响 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偏小 偏小 未用标准酸润洗酸式滴定管 偏大 偏大 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偏大偏大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 偏小 偏小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 偏大 偏大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小 偏小 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偏大 偏大 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大 偏大 滴定时有少量标准液滴到瓶外偏大偏大。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1、 NaOH 药品不纯(如 NaOH 中混有少量 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 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 与空气中的CO2 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 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 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 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 时,若用滤纸称 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 3 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 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 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无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影响。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化学实验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实验误差的分类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误差主要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系统与被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所导致的误差。
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见性,往往会引发连续多次实验中的相同偏差。
系统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准确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人为误差:实验者的操作技术、经验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方法误差:实验方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反应速度、反应机理等。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因素导致的误差。
它通常是随机发生的,无规律可循,不会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数值。
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误差:由于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如视力、反应时间等导致的误差。
(2)环境误差:由于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读数误差:由于仪器读数的限度,例如天平读数时最小刻度的误差。
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的累积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影响到对实验现象和规律的正确理解。
另外,误差的存在也会降低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增加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
三、实验误差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1.常规误差分析法常规误差分析法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并进行多次实验重复,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平均值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估计值,标准偏差可以表示各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误差传递法误差传递法是一种通过对各个实验步骤中的误差进行合理估计和传递计算,得出最终结果误差的方法。
高考化学复习31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天津卷—4)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母题三十一:定量实验【母题来源】2013年天津--4【母题原题】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答案】B【试题解析】该题考查基本实验的误差分析。
A选项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时,碱液被稀释,PH 值偏小,正确。
B选项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大,错误。
C选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液就是读数偏小,正确。
D选项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热量损失比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从知识上考查了pH试纸的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使用、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知识。
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对常见仪器或试剂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档题,综合性较强。
【考试方向】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是高考必考内容,认真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会发现化学定量实验是考查的重点。
它的考查方式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 1.考查计量仪器的特点和使用,“了解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是《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高考中对定量实验涉及的计量仪器的考查主要包括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温度计和pH 试纸等,从考查的要求看,主要是识记层次,考查学生对常见计量仪器的结构、用途、读数和使用方法的认识。
将pH试纸的使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的使用、中和热的测定等知识综合在一道选择题中,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更突显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得分要点】首先要对常见仪器主要用途、结构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化学实验常见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2024高考化学复习教案二
化学实验常见误差和如何排除误差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探索物质本质、探索化学规律、培养操作技能和科学精神必要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化学实验中会产生许多误差,这些误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会给实验操作者带来一定安全威胁。
因此,掌握常见误差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实验质量至关重要。
一、实验中常见的误差类型1.系统误差:也称为仪器误差,是指实验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如量筒、天平等仪器的刻度误差、零点误差等。
2.人为误差:是指由于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态度等造成的误差,包括读取误差、称量误差、溶液制备误差等。
3.环境误差:是指实验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误差,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4.随机误差:是指实验数据的波动所引起的误差,例如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方法的误差等。
二、排除误差的方法1.系统误差的排除在进行实验前,要先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读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要认真按照实验流程操作,避免因为手动操作不当而造成刻度误差。
此外,实验中还应避免使用弱化学活性的试剂和溶液,这样可以尽量减小仪器的误差。
2.人为误差的排除人为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排除人为误差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此外,为了避免读数不准确、称量误差等情况的发生,实验人员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3.环境误差的排除环境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比较难以预测和控制,在实验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环境误差的影响。
例如,在实验室中应该确保室内温度稳定,避免窗户打开引起的气流,以及在实验时在容器上面放置纸张等遮挡物,防止灰尘等杂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随机误差的排除随机误差往往是由实验中很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般比较难以预测和控制。
但是,采取合理的实验措施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包括扩大实验样本量、重复实验、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等。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一、简介在化学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误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度。
本文旨在探讨化学实验中的误差类型、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
二、误差类型在化学实验中,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仪器设备或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固有偏差所引起的。
它们在实验中是持续存在的,会对所有的数据产生同样的影响。
系统误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限制和仪器的标定不准确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2) 操作误差: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样品制备和反应条件控制等因素都可能引入系统误差。
(3) 环境误差: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其产生原因通常无法完全控制。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实验中,其数值是无规律的,不会产生明显的偏离。
随机误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计量误差:计量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仪器的限度、读数的限度、实验条件等引起的。
(2) 人为误差:不同实验员进行同一实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由于实验员操作和读数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3) 统计误差:在重复实验中,由于反应的不完全、随机事件等因素,实验结果会有一定的波动,产生统计误差。
三、误差分析方法对于化学实验中的误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并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 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种评估实验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标准差越小,说明实验数据越接近于平均值,实验结果越可靠。
相对标准差是用于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离散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相对标准差=标准差/平均值。
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差异的方法,确定各种误差来源的大小和贡献度。
通过分析方差分量的大小,可以了解到各种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3.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指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估计一个参数的值的区间范围。
中学化学“四个定量试验”误差分析
中学化学“四个定量实验”误差分析(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
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
现就中学化学中四种定量实验常见误差分析例举如下: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500mL.1mol/L NaOH溶液为例)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仪器设备的限制,误差都会存在。
正确分析和处理这些误差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化学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以帮助实验者更好地理解并处理实验误差。
1. 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1.1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或操作者引起的偏差,导致所有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相同。
系统误差可以进一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和个人误差。
1.1.1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固有的误差,例如仪器的不稳定性、漂移、零点偏差等。
1.1.2 方法误差:由于实验方法的限制导致的误差,例如反应条件难以控制、试剂纯度问题等。
1.1.3 个人误差:不同实验者由于操作习惯、技术水平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1.2 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的无法完全控制以及测量本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误差。
随机误差无法精确确定,但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来减小其影响。
2. 误差的影响与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能是积累性的,特别是系统误差。
因此,评估和控制误差至关重要。
2.1 影响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试剂纯度、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环境因素等。
2.2 误差的评估方法:常用的误差评估方法包括相对标准偏差(RSD)、相对误差(RE)以及置信区间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实验者定量地评估误差的大小和可靠性。
2.3 误差的来源分析:通过对误差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误差。
例如,校准仪器、优化实验方法、加强操作技巧等。
3. 误差的处理与纠正当发现实验中存在误差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处理和纠正误差,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1 数据去极值:如果实验数据中存在明显偏离的数据点,可以考虑剔除这些异常值,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数据平均:对于多次重复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进行平均处理,以减小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和精确度
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和精确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误差和需要精确度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误差以及确保实验的精确度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和如何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一、误差来源1.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实验操作时的疏忽、操作技巧不熟练、使用不恰当的仪器设备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称取试剂时,如果没有正确校准天平或不小心溅洒试剂,都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2.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的精度、仪器的量程、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每个仪器都有其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如果使用超出测量范围的仪器或者没有正确使用仪器,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
3. 被测物误差:被测物误差是由样品的质量、纯度、化学反应的特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在测定溶液的浓度时,如果样品不纯或者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的干扰,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4. 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由于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误差。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实验中的反应速率、气体溶解度等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误差的出现。
二、提高实验的精确度1. 仪器校准:在进行实验前,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已经校准过,并且在测量之前进行必要的调零和调校。
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正确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仔细阅读实验方法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遵循各种实验操作规范,使用正确的计量工具,避免疏忽和不恰当的操作。
3. 多次重复: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多次进行实验,并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重复实验可以减小个别误差的影响,增加结果的精确度。
4. 控制环境因素:在实验中应尽量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尽量在相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
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5. 精确记录:在进行实验时,要准确记录实验条件、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分析和排除实验中的误差,并有助于验证和重现实验结果。
人教高中化学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人教高中化学一1误差分析在高中化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考试中的考点,下面就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将配制过程中可能显现的情形总结如下。
误差分析依据的原理:CB= = ,由m、V决定实验误差。
1、运算例如,经运算需溶质固体4.65g,而实际称量了4.7g。
由于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四舍五入后,称量的溶质的质量增加,故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称量或量取①天平砝码生锈(没有脱落)或沾有其它物质。
导致称量物质的实际值大于称量值。
②称量时,游码不记得归零。
③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
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⑤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用水洗涤量筒,将残留在量筒中的液体洗出,使所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上述操作均使称得溶质的质量或量取液体体积增大,故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⑥直截了当称热的物质,含有水分,称的重,实际质量小。
⑦砝码有残缺。
⑧称量时,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⑨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取空气中其它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⑩用刚洗涤过的量筒量取所配溶液。
由于刚洗涤过的量筒内壁附着有水珠,使量取的一定体积的溶液所含溶质的量减少,故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⑩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上述操作均使称得溶质的质量或量取液体体积减小,故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溶解为加速溶质的溶解而搅拌溶液,使溶液飞溅出来。
飞溅出的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质,使所配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4、转移①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使溶质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②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溶液时,未复原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
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大于或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体积,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5、洗涤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使溶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浓度偏低。
6、定容①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增大(或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低(或偏高)。
高考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高考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在高考化学中,实验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更是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准确理解和掌握误差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实验操作中提高准确性,还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误差。
误差就是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或者实验者本身的因素导致的,具有重复性和方向性。
比如说,使用未经校准的量具,或者实验方法本身存在缺陷,都会引入系统误差。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使用的容量瓶刻度不准确,每次量取液体的体积都会存在固定的偏差,这就是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往往较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为显著。
偶然误差则是由一些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它的特点是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
比如在读取滴定管刻度时,由于人的视线角度不同,可能会导致读数的微小差异。
偶然误差通常较小,但在多次测量中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常见化学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分析方法。
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
这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实验类型。
在这个实验中,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滴定管的使用。
如果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那么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就会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偏高。
反之,如果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产生气泡,读取的体积就会偏小,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就偏低。
其次是读数的误差。
滴定管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会导致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小,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偏低;而仰视读数,则会使读取的体积偏大,计算出的待测液浓度偏高。
再来看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如果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不匹配,就可能导致过早或过晚指示终点,从而引起误差。
另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也存在不少误差来源。
例如,在称量固体溶质时,如果砝码生锈,会使称得的溶质质量偏大,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高;如果砝码残缺,称得的溶质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就偏低。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误差及其调整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误差及其调整方法在化学实验中,误差是很常见的,常见的误差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装置或操作方法本身存在的不精确性造成的,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会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误差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1. 余液误差余液误差指的是液体在容器壁上残留的液体造成的误差。
当我们倾倒液体时,常常会有液体滴在容器壁上,这些滴在容器壁上的液体会导致我们无法完全倾倒出预定量的液体。
调整方法:- 使用滴定管:对于需要精确配制浓度的溶液,可以使用滴定管,在滴定过程中精确控制液体滴下的滴数,以减小余液误差。
- 采用适当的容器:选择口细脖长的容器,可以减少液体滴在容器壁上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余液误差。
2. 灌注误差灌注误差是指在取溶液或试样时,由于液体流动不均匀而导致所取液体量不准确的误差。
调整方法:- 吹气排液法:当使用玻璃棒等器具取液体时,可以通过轻轻吹气使液体沿器具壁面流动,以减小灌注误差。
- 旋转取液法:用吸管或移液管取液体时,可以在吸取液体后,快速旋转吸管(或移液管),使液体尽量均匀分布,减小灌注误差。
3. 读数误差读数误差常常是由于仪器刻度的有限精度、人眼视觉的限制等因素引起的。
调整方法:- 适当估读:当刻度较细小或刻度线不清晰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估读法进行读数,以减小读数误差。
- 提高测量精度的仪器:使用具有更高精度的仪器,如电子天平、量筒等,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减小读数误差。
4. 非理想反应条件误差化学反应中,理想情况下反应应在一定的温度、浓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但实际操作中常常无法完全满足这些条件,从而引起非理想反应条件误差。
调整方法:- 提高反应条件控制的精确度:尽量精确控制反应中的温度、浓度和压力等条件,使实验接近于理想条件,减小非理想反应条件误差。
- 引入修正因子:通过实验数据的修正计算,将非理想反应条件的影响予以修正,以减小误差。
5. 实验操作误差实验操作误差是由于实验人员个体差异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引起的误差。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误差分析与控制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产生误差。
误差分析与控制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误差的来源误差的产生源于实验条件的不完善和实验操作的不精确。
首先,实验条件的不完善包括实验设备的精度、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测量体积时,如果试剂瓶口有残留液体,会导致读数偏大;而在测量质量时,天平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实验操作的不精确是误差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可能存在读数不准确、操作不规范、实验时间不控制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二、误差的分类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固有缺陷或操作不当引起的,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使用同一台天平称量同一质量的物体,如果每次的读数都偏大或偏小,就可以判断存在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或操作的随机性引起的,它是无规律的。
例如,多次称量同一质量的物体,由于读数的波动,得到的质量值会有一定的差异。
三、误差的分析与控制误差的分析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误差的大小和影响程度。
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法、标准偏差法和相关系数法等。
平均值法可以求得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从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标准偏差法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相关系数法可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误差的控制是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减小误差的产生和影响。
首先,改进实验条件可以包括选用更精确的仪器设备、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减小操作误差等。
例如,在测量体积时,可以使用更精确的量筒或移液管,避免液体残留;在测量质量时,可以选用更灵敏的天平,并确保其稳定性。
其次,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规范操作。
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3、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引起误差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偏高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偏低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偏低
称NaOH固体时,把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偏低 偏低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偏低
容量瓶未干燥
无影响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偏低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⑦、计算(设化学式为CuSO4·xH2O) 160(W2—W3)
X= 18(W3—W1)
3、误差分析:
在ag坩埚中加入bg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全部变成白色, 将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恒重,称重为cg。
操作步骤
误差
加热时晶体溅出
偏高
加热不充分
偏低
160(a + b—c ) 加热温度过高部分硫酸铜分解 偏高
偏大
偏小
误差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无影响 偏小
偏大
偏小
操作步骤 滴定前平视,滴定终点俯视刻度线 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液滴未滴下 终点判断滞后 移取碱液时,把移液管尖嘴残存液吹入 锥形瓶中 滴定前俯视刻度,滴定终点时仰视刻度 终点判断超前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用酚酞做指示剂,当红色褪为无色,反 滴一滴NaOH,无颜色变化
读数 误差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1、溶液配制必不可少的仪器: 容量瓶 烧杯 玻棒 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药匙(固体) 量筒(液体)
2、溶液的配制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固体“称”;液体 ③、溶解 “量”。
④、移液 移液要用玻棒引流。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及其处理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及其处理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常见误差的来源以及如何进行正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误差,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
一、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精度或者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误差。
在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时,我们经常会面临以下几种常见的仪器误差:1.读数误差: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等原因,读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降低读数误差,我们应该尽量减小人为干扰,保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读数,并多次重复实验来取得平均值。
2.仪器灵敏度误差:仪器的灵敏度是指仪器在响应某种变量时的程度。
如果仪器的灵敏度相对较低,那么它在测量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仪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校正。
3.仪器漂移误差:仪器漂移是指仪器在长时间使用后所出现的响应偏差。
为了减小仪器漂移误差,我们可以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并遵循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二、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的变化或者干扰所产生的误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误差及其处理方法:1.温度误差:温度变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并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考虑和校正温度的变化。
2.湿度误差:湿度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实验结果的偏差。
为了降低湿度误差,我们应该在实验前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的湿度适宜,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湿度的稳定。
3.大气压力误差:大气压力的变化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排除大气压力误差,我们可以在实验前记录大气压力,并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进行校正。
三、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指由于实验者的操作失误导致的误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误差及其处理方法:1.取样误差:取样过程中,如果取样器具的使用不当或者取样方法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取样误差。
为了减小取样误差,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取样器具,并严格按照取样方法进行操作。
化学常见实验误差解析
化学常见实验误差解析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由于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人为因素等各种原因,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实验误差。
了解和解析实验误差对于正确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误差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和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仪器误差1. 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误差,即仪器精度误差。
这种误差主要包括示值误差和零点偏移误差两个方面。
示值误差是指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所示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距,而零点偏移误差则是指仪器的零点与真实零点之间的偏差。
改进措施包括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定期校准仪器和使用适当的校正方法。
2. 人为操作误差人为操作误差是由于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实验人员读数不准确、移液操作不精确等。
为了减小这类误差,应当由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同时,尽量采用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等,减少人为操作所带来的误差。
二、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由于实验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要减小环境误差,应控制实验环境的条件,并在进行实验前后进行环境的恒定和调整。
三、样品准备误差样品准备误差是由于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误差所导致的。
例如,溶液浓度计算错误、溶解不完全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减小这类误差,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标准操作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并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混匀样品,确保取样的均匀性。
四、实验方法误差实验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选择不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操作不当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改进方法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操作。
五、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误差是由于数据计算和处理的方法不恰当所引起的误差。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错误分析与改进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中的错误分析与改进方法总结一、引言在高中化学实验中,错误分析和改进方法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中常见错误及分析1.称量误差:在实验中,常常需要进行物质的称量操作。
而称量误差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称量误差的原因可能包括天平的误差、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等。
因此,在进行称量操作时,应该注意使用精准度较高的天平,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
2.实验条件控制不当: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条件的控制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但是常常有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注意到实验条件的控制,例如温度、压力等。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条件的要求,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3.仪器操作不当:在化学实验中,使用仪器是非常常见的。
然而,由于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或对仪器不熟悉等原因,常常导致实验结果的错误。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该对仪器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遵循操作规范进行。
4.试剂选择错误:化学实验中,试剂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试剂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反应特点,选择错误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错误。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该对试剂的性质和反应特点进行了解,并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
5.实验设计不合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设计。
然而,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可能缺乏经验或对实验目的不清楚,导致实验设计不合理。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学生应该在进行实验设计前,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三、改进方法1.加强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前,应该充分准备,包括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要点和原理、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准备情况等。
只有做到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注意实验技巧的培养:化学实验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
高中实验常出现的几点误差分析(关于浓度)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引起误差分析:
〖温馨提示〗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液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是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进行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降低或升高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不能直接往容量瓶倒液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洒到外面。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震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震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颈时有所损失。
标准液不能存放于容量瓶中(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应及时装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
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
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20、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出就取液入锥形瓶,由于气泡填充了部分待测液,使得待测液体积减小,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1、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待测液体积增大,但待测液浓度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无影响。
22、滴定前,液面在“0”刻度线之上,未调整液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23、移液管悬空给锥形瓶放待测液,使待测液飞溅到锥形瓶外,或在瓶壁内上方附着,未被标准液中和,造成滴定时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24、移液管下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内,使待测液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25、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6、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27、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8、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刻度线,读数偏小。
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29、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部分标准液用来填充气泡所占体积,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0、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或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1、滴定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造成实际进入锥形瓶的标准液减少,使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2、滴定前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了后,溶液变红,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3、溶液变色未保持30秒,即停止滴定,结果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造成标准液体积减小,测定结果偏低。
34、滴定过快成细流,立即读数,造成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5、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由于酚酞的变色范围在8.2∽10之间,造成消耗强酸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36、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由于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3.1∽4.4之间,造成消耗强碱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三、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37、硫酸铜晶体不纯,含有受热不挥发或不分解的杂质;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38、实验开始时,称量的坩锅未经干燥。
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39、硫酸铜晶体表面有水。
硫酸铜晶体在加热时,它表面的水失去,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0、坩埚的内壁附有受热可完全分解成气体的杂质,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1、坩锅内壁附有不挥发杂质。
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42、硫酸铜晶体未研成细粉末。
水未能完全失去,使得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低,测定结果偏低。
43、样品硫酸铜晶体已有部分失水。
会造成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变小,测定结果偏低。
44、加热时晶体尚呈蓝色,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
因有少量CuSO4晶体没有分解,水没有完全失去.所测水的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5、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使少量晶体溅出坩埚外。
因少量晶体溅出,把这一部分的质量也当成了水的质量使测得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6、晶体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由于使少量CuSO4分解为CuO和SO3,SO3挥发,致使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47、加热后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因白色粉末没有在干燥器中冷却,又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致使测得的水质量偏小,测定结果偏低。
48、两次称量相差0.12g。
该实验要求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现在两次称量相差0.12g,说明晶体没有完分解,测定结果偏低。
四、中和热的测定
49、用弱酸或弱碱代替强碱或强酸。
由于弱酸弱碱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少,测定结果偏低。
50、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因所取盐酸体积大于50.0mL,测定结果偏高。
51、用0.50mol·L-1NaOH溶液代替0.55mol·L-1NaOH。
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导致中和反应中盐酸不能完全反应,测定结果偏低。
52、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
盐酸和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就会使溶液中的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增强,电离程度就会减小,则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势必要用一部分来补偿未电离分子的离解热,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53、用温度计测量盐酸温度后,未用水冲洗干净,就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使部分NaOH溶液中和,产生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中,测定结果偏低。
54、量取盐酸后没有换用量筒,就直接用未洗干净的量筒量取NaOH溶液,测定结果偏低。
55、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实验操作迟缓。
使得部分热量损耗,测定结果偏低。
56、把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时,有少量溅出。
由于NaOH溶液有少量的损耗,中和反应未进行完全,产生的热量偏小,造成测定结果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