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教学目标1.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基本史实。

2.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作用,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改革影响,过于死板,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教师出示《明代藩王分布图》及史料,说明明代朱元璋分封藩王的目的是让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教师提问: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随堂练习)1.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2.明太祖认为,秦朝始置丞相,却很快亡国。

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

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3.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C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4.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康熙帝曾给朱元璋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纬武经文,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独后代莫能越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优秀教案1.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2. 掌握明朝统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 能够分析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教学重点:1. 明朝的建立和发展;2. 明朝统治的主要特点;3. 明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 分析明朝统治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明朝的地图和照片,引导学生讨论明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包括朱元璋的起义、建立大明王朝以及朱棣称帝等关键事件。

2. 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资料,了解明朝统治的主要特点和政策。

三、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明朝统治的优势和不足,包括政治制度、农业政策、文化发展等方面。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明朝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明朝相关的文献或资料,深入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学生撰写小结,总结明朝的统治特点和影响。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加深对明朝的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继续了解明朝的相关知识,并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短文分享在下一堂课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观看资料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明朝统治的特点和影响。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精品教案【精品】.doc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精品教案【精品】.doc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

初中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
课题:明朝的统治
教学内容分析: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76年。

它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在其统治下中国的经济、文化、艺术都有很大发展。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等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明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 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
3. 了解明朝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难点:明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明朝的建立和繁荣时期,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

二、讲解明朝建立和政治制度(15分钟)
1.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
2. 明朝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宰相、六部等。

三、学生讨论(15分钟)
请学生思考明朝的政治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做一些与明朝相关的选择题或判断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理解。

六、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明朝的作文,要求包括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了讲解、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明朝的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和具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与技能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八股文》视频、《举子看榜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秋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起义时写的一首诗。

《咏菊花》一诗充满豪气,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

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自主探究:为巩固统治。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导入二】他出身贫寒,是中国历史一位极富争议的开国皇帝,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希望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新课讲解一、明朝的建立1.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以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4.【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5.【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行政机构: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
二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建立;
2.理解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3.掌握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与描写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2.探寻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1.闻香识女人,闻声知明朝;
2.引出明朝建立的政治背景。

2. 讲授(35分钟)
2.1 明朝的建立与历史背景
1.商周断代工程;
2.元朝的灭亡;
3.建立明朝。

2.2 明朝的治理
1.官制;
2.选贤任能;
3.区划制度。

2.3 明朝的政治制度
1.君主制;
2.科举制;
3.军队组织。

2.4 明朝的文化制度与营造
1.文化发展;
2.营造发展。

3. 活动(35分钟)
1.观看视频和图片;
2.讨论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3.分组探究营造和文化的发展;
4.总结讨论。

4. 结束(5分钟)
1.评价活动;
2.布置课外任务。

四、课后反思
本堂课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建立,理解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掌握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在活动中,让学生分组探究营造和文化的发展,讨论对于活动的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让学生加深了对于明朝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2(材料导向型)(详案)一、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导入新课:元朝末年,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

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

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红巾起义爆发。

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了霸业。

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代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朝的统治》。

三、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

2、辩证认识强化皇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四、新课讲授:明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元末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农民起义的斗争还在继续;残元势力企图卷土重来;有功之臣对皇位也是虎视眈眈,政局动荡不安。

明朝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宰相。

臣下敢有奏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朝的统治》优教教案

《明朝的统治》优教教案

《明朝的统治》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5.认识到明朝强化皇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

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明朝的建立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结合明朝版图,总结归纳。

学习与探究: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朱元璋强化皇权——中央改革官制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

为此,他是怎样做的?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学习与探究: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朱元璋强化皇权——监视臣民教师结合优教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三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明朝的对外关系,明太祖、明成祖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明朝的统治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评价。

第14课明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初期统治的特点;2.掌握明朝的统治政策和法制;3.了解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明朝统治及其政策;2.明朝社会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明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先分别问一些学生关于明朝的了解,借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2.以两个问题式的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方式,让学生们猜测此次学习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思考与注意力。

二、呈现新课1.结合教材图片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和第二部分“明朝初期的统治”,领会明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初期统治的特点;2.了解明朝统治政策及其法制,包括地方行政体制、兵制,重要法律等,并区分明朝统治的特点与先前的改革;3.突显明朝的史观,探究李贽《历代经传文编》对于明初的史观影响。

三、巩固新课1.听取小组合作的学生谈谈所学的几个方面,如明朝建立、统治政策等,并及时纠正;2.组织学生们回答教材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称明朝为“明”、明初改革的成败原因等;3.让学生再次阅读第三部分“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四、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卷》等相关著作,为此,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查阅复制。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对明朝的统治及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认识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后来的影响。

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通过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此次学习的目的。

在呈现新课环节中,对于比较重要的概念或政策,要进行重点解释;在巩固新课环节,教师应该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拓展阅读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书籍加深印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教学课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型新学习目标1.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3.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影响。

课程标准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的统治》精品教案1(材料导向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两个版本的明太祖朱元璋图像)朱元璋两个版本的画像,历史是怎样评价朱元璋的呢?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图片展示。

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2.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概况。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答案提示:巩固统治。

3.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答案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明朝的统治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和统治背景。

2.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3.理解明朝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

4.分析明朝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发展。

二、教学重点1.明朝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2.明朝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

三、教学难点1.明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状况。

2.明朝的文化发展和影响。

四、教学内容1. 明朝的建立和统治背景•明朝的建立: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明成祖的称号下,建立了明朝。

•统治背景: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朝灭亡后,全国政权高度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

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明朝实行世袭制,皇帝为最高统治者。

–中央集权制度:明朝实行高度集权,皇帝集经、政、军大权于一身。

–官僚制度:设立太监和六部等中央机构,并派遣官员到州县进行地方政务管理。

•军事制度:–兵役制度:实行“募兵制”和“土地兵制”相结合的制度。

–兵器装备:明朝注重海防,发展海洋军事,强化边防军队。

3. 明朝的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经济政策:–政府垄断经济:设立专卖局,对盐、铁、茶等进行专卖。

–农业发展:改良耕作制度,推行水利工程和农业新技术。

–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明朝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国之一,促进商业繁荣。

•对外关系:–与蒙古、鞑靼、倭寇等进行战争,加强边防防御。

–明朝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海上探险,如郑和下西洋。

4. 明朝的社会状况和文化发展•社会状况:–社会等级制度:明朝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

–乡村经济:农民占据社会的中坚地位,手工业也有相当规模。

–社会道德:推崇忠诚、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

•文化发展:–文学艺术:明朝出现很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杨慎、文徵明等。

–科学技术:明朝进行了许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例如航海技术。

–教育制度:明朝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设立了国子监等学府。

五、教学方法1.讲述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利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明朝的建立和统治背景,并掌握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明朝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明朝的统治,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明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明朝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时期的国家疆域。

同时,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引发学生对明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明朝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案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案

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在学习宋、元加强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为后面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自然较弱。

所以,在课堂上采取阅读史料、观察图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学大纲,结合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我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初期强化皇权的措施:1.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3.思想上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以及明朝时期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发展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不少措施如设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五、教学重难点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明初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六、教学方法我校政史地生学科正在进行课改模式的探索(10分钟自主学习+20分钟合作学习+10分钟课堂巩固),力求在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的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统治》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也要防止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量要适当,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作业评价要公正、客观,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b.分析明朝的选官制度,如科举、举荐等。
c.阐述明朝的民族政策、对外关系及其影响。
3.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a.介绍明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成就。
b.分析明朝时期的科技发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c.讲解明朝的文化教育政策,如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建立的原因、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成就等方面。
b.明朝的经济、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c.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强调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明朝建立背景、过程及意义的文章,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朝历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明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明朝的统治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建立和皇权的强化,通过“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以及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

3.引导学生从朱元璋的个人经历中体会我国历史上出身最贫穷的皇帝的奋斗历程,感受他参加元末大起义并最终登上帝位的传奇人生。

教学内容:
一、明朝的建立
1.引导学生了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讲解朱元璋的身世和早年经历,包括给地主放牛、到寺院当和尚和四处流浪乞讨的经历。

3.探讨朱元璋参加元末大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最终登上帝位的历程。

二、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
1.讲解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包括废除丞相、中书省等机构,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

2.分析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包括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八股取士”的具体内容和危害。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明朝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新课讲解:讲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和朱元璋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朱元璋参加元末大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最终登上帝位的历程。

4.讲解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的危害:通过实例讲解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八股取士”的危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八股取士”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

6.珍惜自己的生活。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学设计

明朝的统治  优秀教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设东厂等基本史实,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是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强化,加强了过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三、教学难点八股取士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的皇朝是哪一个?他和他的继承者是如何巩固统治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明朝的建立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朱元璋强化皇权问题设置:如果你是当时的明太祖,在明朝建立初期,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阅读课文归纳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提问:明朝的地方和中央实行什么制度?军事方面呢?有何好处?(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司法、军政)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须秉承皇帝命令;(2)中央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

曾经丞相总揽六部事宜,他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

历史上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

这样一来,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3)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3)通过对科举制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败的原因。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结合教学过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绘制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简表,加深对这一时期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歌谣《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
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他的统治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听歌曲,回答问题
由歌曲导入新
课,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

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创造了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危机。

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的封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