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是圆形图形中两条半径所对应的角度,通常用符号θ表示。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要学习圆周角的基本定义、计算方法、性质等内容。
今天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圆周角的
知识。
一、圆周角的定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圆和圆周角的示意图:
在图中,Θ就是圆周角,它的两端分别在圆上,由圆心O分别引出的两条线段所包含的角度就是圆周角。
二、计算圆周角的方法
1. 方法一:利用圆的性质
圆的周长C=2πr,r是半径
由于圆周角Θ所对应的弧长是整个圆的周长的一部分,设圆周角Θ所对应的弧长为s,则有:
s = C × (Θ/360°) = 2πr × (Θ/360°)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根据已知圆的半径和圆周角的大小来求解弧长。
2. 方法二:利用三角函数
在平面几何中,sin、cos等三角函数也能够用于计算圆周角。
我们以计算圆周角的正弦值为例:
【插入一个计算圆周角正弦值的公式】
其中r为圆的半径,s为圆周角所对的弧长,h为圆周角对应的直线段的长度。
如果已知圆周角的大小和圆的半径,就可以计算出圆周角所对应的弧长,从而计算出
三角函数的值。
2. 在同一圆周上,对应的圆周角相等。
5. 影响圆周角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圆的半径,另一个是扫过的角度。
1. 圆周角的计算常常是在圆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中用到。
2. 在实际应用中,圆的周长可以看作是扇形和弧形的长度之和,圆周角所对应的圆弧长度就是弧形的长度。
3. 圆周角在物理学、天文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测量地球表面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圆周角计算近似的距离。
24.1.4 圆周角说课稿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第24章《圆》的第1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及其性质。
同时,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周角的定义及其性质,教学难点是如何应用圆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周角的定义;2.了解圆周角的度和弧度的关系;3.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如圆心角、半径弧划分的关系等;4.能够应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合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2.通过引导提问、示例分析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1.掌握圆周角的定义;2.掌握圆周角的度和弧度的关系;3.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圆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与圆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于圆的一些思考和预设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并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圆上的两个弧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两个弧段所对应的角。
3. 圆周角的定义与性质(25分钟)•简要介绍圆周角的定义,并通过示意图解释清楚。
•引入圆周角的度和弧度的关系,介绍180°和π弧度的关系。
•介绍圆周角的性质:圆周角等于所对弧的弧度。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通过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圆周角》说课
(下转第76页)《圆周角》说课沈利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初中)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定理;另一方面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几何图形的桥梁。
另外,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同时教会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分类探讨的思维方法。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②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分类思想。
(2)能力目标:①能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②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数学命题。
(3)情感目标:①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②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在过程,重在研究,而不是在结论。
因此,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本课时的重点。
九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说理能力,但是逻辑推理能力仍不强。
因此,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路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
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三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较强;好胜心较强;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比较喜欢依赖直观;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
三、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验证知识。
本节课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线,多媒体直观演示、启发式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取的。
2024圆周角说课稿范文
2024圆周角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圆周角》,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圆周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圆周角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圆周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圆周角大小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问题求解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圆周角的性质。
难点是:运用圆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具体的教具和示例,如圆规、直尺、圆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
此外,我还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示方式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与引入课堂开始前,我将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中的圆和角,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然后,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周角?圆周角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引入今天的课题:《2024圆周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发他们对圆周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环节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圆周角,并用圆规和直尺绘制角度,然后通过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规律。
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圆周角》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于平面几何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学生之前所学的角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而且也是后续学习圆的性质、圆的方程等知识的基础。
在教材中,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是构建学生对圆的整体认识框架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圆周角的定义、分类及性质进行展开。
内容包括:1. 圆周角的定义: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2. 圆周角的分类:根据圆周角所对的圆弧的不同,分为优弧圆周角和劣弧圆周角。
3. 圆周角的性质: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圆弧相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的分类。
2. 学生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进行相关几何问题的解答。
3. 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圆的性质、圆的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2. 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圆周角的定义及其分类。
2. 圆周角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难点1. 理解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引入圆周角的概念时,我会先提问:“什么是圆心角?圆心角和圆周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过渡到圆周角的学习。
2. 问答法: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圆周角》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 圆周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圆周角”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探究等活动,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其它性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本知识,对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性质及其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探究等活动,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2.难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角的性质,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发学生对圆周角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周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探究等活动,发现圆周角定理。
3.知识拓展:讲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4.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周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周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圆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周角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了解圆周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的性质。
2.难点: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与圆相关的知识,如圆的定义、圆的性质等,为学生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圆周角的性质。
3.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圆周角定理在解决复杂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周角定理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概念:圆周角是由圆心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
2.性质: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弧所夹的角。
3.应用:圆周角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圆周角》说课稿3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 圆周角》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2.4 圆周角》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角的性质和定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弧、弦、圆心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圆的进一步性质和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圆周角的性质,掌握圆周角定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概念、弧、弦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性质和定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推论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周角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现圆周角的性质。
3.证明圆周角定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证明过程的探讨,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方法。
4.推论的理解与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说课稿
1.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表述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以及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并掌握圆周角定理。同时,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引导学生从圆周角定理出发,推理出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设计一些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2.作业目的:检查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3.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思考和总结,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4.作业反馈: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课后实践: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协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等,用于直观演示圆周角的性质和定理。
2.多媒体资源:PPT、几何画板等,展示动态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周角的相关知识。
3.技术工具:实物投影仪、互动电子白板等,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形象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方便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பைடு நூலகம்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解决圆中的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设计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帮助学生巩固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2.提高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几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探究作业:鼓励学生探究圆周角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圆周角的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圆周角的物体,如自行车轮、风扇叶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周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圆周角》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5《圆周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圆周角定理,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圆的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2.难点:圆周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复杂图形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工具,直观展示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的概念。
2.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圆周角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提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角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圆上任意一点的两条射线所成的角。
2.性质:圆周角等于其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3.应用:圆周角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圆周角》说课稿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下册《圆周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教材是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三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与圆周和圆的角相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
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与角相关的基本知识,如角的概念、度量与运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圆周角的概念、度量方法和计算应用。
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学习圆周角的度量与运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周角的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角的基本概念,包括弧度制与度数制的转换,以及圆周角的度量方法。
•圆周角的运算: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了解圆周角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2 教学难点•圆周角的度量方法:学生可能会对弧度制与度数制的转换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示例和练习进行具体讲解。
•圆周角的运算应用:学生可能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不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和训练来提高其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圆周角相关问题的图片或实际场景,引发学生对圆周角的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车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轮胎与车轮的转动关系,并让学生猜测车轮转动一周的角度。
3.2 概念讲解在引导学生的发言后,引出圆周角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圆周角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并与圆周上一段弧相对应。
3.3 度量方法讲解通过举例,讲解圆周角的度量方法。
首先介绍弧度制和度数制的概念,然后通过示例和计算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弧度制和度数制来度量圆周角。
3.4 运算方法讲解通过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讲解圆周角的运算方法。
数学九年级上苏科版5.3《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圆周角》这节课是新世纪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弦、弧、圆心角等概念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出现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研究圆与其它平面几何图形的桥梁和纽带.教材把《圆周角》这节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第二课时是探索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殊性.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在过程,重在研究,而不是重在结论.因此,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本课时的重点.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说理能力,但逻辑推理能力仍不强,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数学思想的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步递进、螺旋上升,因此,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路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本课时的难点.(“分类”、“化归”也是九年级学生的思维难点).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掌握圆周角的概念.2、体会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的探索过程,发现、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3、能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说理,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意识,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让学生口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3)情感目标1、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讨论的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验证知识.本节课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线,多媒体直观演示、启发式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能以主人的形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取的.因此,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研讨发现,得出结论. (3)课前准备教师: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教学用具和课件.学生:圆形硬纸片若干、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学习用具.四、过程分析本节课,我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 合作探究 验证猜想 简单应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教师投影足球射门图片,然后把生活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 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1),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C 、D 两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所在位置对球门AB 的张角大.如果你是教练,请评一评他们两个人,谁的位置对球门AB 的张角大.图(1)欣赏足球射门图片. 讨论C 、D 两地谁对球门AB 的张角大,并说明理由.联系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足球射门,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的认识,应处处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2.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地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呈现问题问题1图中的∠C 、∠D 与我们前面所学的圆心角有什么区别?(角顶点的位置在圆上).1.分析∠C 、∠D 与圆心角的1.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1和1.选择新旧知识的切入点,既复习上节课D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圆周角.复习圆心角的概念.问题2你能仿照圆心角的定义给圆周角下个定义吗?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随堂练习:判别下列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区别.2.复习圆心角的概念3.仿照圆心角的定义给圆周角下定义.3.学生完成随堂练习问题2的办法.2.讲解圆周角的定义,强调其特征.3.讲解随堂练习.的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自己给圆周角下定义,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3.马上练习,及时巩固圆周角的概念,使学生把圆周角学得更扎实.(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 画弧BC所对的圆心角,然后再画同弧BC 所对的圆周角.你能画多少个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多少个圆周角?根据学生所画的圆心角与圆周角,安排四人小组讨论,解决投影中的四个问题.然后派选代表上台发言,说出本小组的猜想.1、量一量你所画的圆周角的度数,有何发现?2、量一量你所画的圆心角的度数,又有何发现?3、你得出了什么猜想?4、你又是怎样验证你的猜想?放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视频.交流讨论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说出本小组的猜想.(学生的猜想相同,但是验证的图不同).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1、得出猜想: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用几何画板演示,根据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可以分成三种情况.1.学生动手画圆周角和圆心角.2.四人小组根据投影中的四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3.根据几何画板演示把圆周角分成三种情况.1.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个别指导.2.把学生验证猜想时的不同图形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主要是5种图形)为后面把圆周角分成三种情况奠定基础.1.猜想和预见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心理采取,“先猜后证”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探索,构建知识.2.几何画板演示,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分类验证的必要性.(四)验证猜想学生借助实物投影仪说明本小组的证明过程,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发言的学生有表达不清晰或不足,本组成1.教师归纳总结学A B CD员可以补充或由别的小组成员补充.定理的证明思路:我们根据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来说明.先解决特殊问题,再把其他两种情况转化为特殊问题来解决.1、让学生用实物投影上台说出证明圆心在圆周角边上的况:2、证明圆心在圆周角内部的情况:学生一时难以找到证明的途径,我就把第一种圆心在圆周角边上的特殊情况也投影出来,并且使对应的线条的颜色一致,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大部分的学生能自己想到通过作直径AD,把第二种情况的图形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边上的特殊图形进行证明.3、证明圆心在圆周角外部的情况,引导方法与第二种情况一样判断正误: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等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3、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1.学生代表发言,说明本小组的验证过程.2.学生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和圆心在圆周角外部两种情况转化成第一种圆心在圆周角边上的特殊情况进行证明.3.随堂练习,并说明理由,得出生的说理的结果,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2.总结学生的证明思路:从特殊情形入手,把一般情形化归为特殊情形.既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意识,又教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3.老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使1.由实验、观察等方法得出的猜想,其正确性需要进一步验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严谨性,2.学生发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理能力.3.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缩短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3.判断题的训练进行知识的迁移.意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在同圆种,若两条弧相等,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结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结论. 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爱读书敢质疑,能自主建构圆周角、圆心角、弧、弦的关系.(五)简单应用例1 如图,点A、B、C在⊙O上,点D在圆外,CD、BD分别交⊙O于点E、F,比较∠BAC与∠BD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例题变式:移动点D到圆内,其它条件不变,此时∠BAC与∠BDC的大小又如何?并说明理由.解决导入新课是遇到的问题1.学生理解例题和独立完成例题变式练习.2. 解决导入新课是遇到的问题,并会比较圆周角与顶点在圆内和圆外的角的大小.1.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例1.辅助线有两种做法,证明方法一样.2.点评学生例题变式证明的过程.3. 使学生明白足球比赛时运动员总把球往球门区带这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1.加强对所学新知识的应用.2.不同方法的证明可以打开学生多角度思考的大门.2. 把例题进行变式,既巩固新知识,又把同一类问题放在一起,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3. 解决新课导入中遇到的问题,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六)课堂练习:A层基础题 1.学生独立完成A1. 第一小题是对1.练习是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学生智OBADC1、如图(1),图中的圆周角 ; 圆心角 ;它们可能的大小关系有(举一个以上) .图(1)2、 如图(2),已知∠ACB = 20º, 则∠AOB = _____°,图(2)2、在同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分别为(2x + 100)°和(5x – 30)°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圆周角为 °.B 层 提升题1、如图8,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 ∠AOB = 2∠BOC. 求证:∠ACB = 2∠BAC .层练习.同桌讨论解决B 层的练习.2.讲解A 层练习的答案和理由.概念的复习,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2.第二小题是对圆周角的直接应用.1.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2.注重对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的灵活应用,注重引导学生找对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有目的、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题,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3.B 层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分析能力. (七)课堂小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1、掌握圆周角的概念.2、掌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并能进行简单运用.3、体会“分类”、“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先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系统.(八)布置作业.A 层(基础题)独立完成学生按投影分 1.分层作业是尊重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OBAC1、课本126页习题5.3第4题.2、如图,在⊙O 中,BC=2DE , ∠BOC=84°,求∠ A 的度数.B 层(拓展题)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已知如图,⊙O 是等边△ ABC 的外接圆,E 是BC 上的一点,AE 交BC 于点D ,求证AE=BE+CE.要求完成作业.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B 层作业.层作业.客观事实.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都能在获得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2.让学生养成课后互相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的习惯.五、评价分析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能较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上的查漏补缺,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我填写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表.学习效果反馈表达到要求学习层次基本方法概念 基本应用合作学习 方法 发现、懂得验证抽象数学 模型 A (10人) √√√√√B (31人) √ √ √ √C (9人) √ √ √学生每人填写课后反馈表,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学习效果有更清楚的认识,既是一个反省,又是一个激励,有助于学生心灵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课 后 教 学 反 馈 表目标 ⌒⌒姓名时间学习内容评价内容自评(在对应的位置上打“√”)讨论积极:一般:不积极:发言积极; 一般:不积极:很少:练习A层掌握了:还不理解B层掌握了:还不理解学习效果较好:好:一般:不好:作业A层能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B层能独立完成:不能独立完成反思(用文字叙述)优点:缺点:建议:板书设计:圆周角(1)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结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导!谢谢!。
《圆周角》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圆周角》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圆周角,本节为新授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圆周角》是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圆》的第四节的学习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延续。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圆心角与弧、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今后学习圆的其它性质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同时教会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发现与论证。
教材把《圆周角》这节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第二课时是探索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殊性.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圆周角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二、目标分析1、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前两个学段和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技能,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及数学知识的局限性,在运用“分类”和“化归”的数学思想进行推理验证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用“分类”与“化归”的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而要实现难点的突破,关键是要如何去“分类”和“化归”。
2、目标分析根据课标,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②准确地运用圆周角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
⑵能力目标:①能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识②学会运用以特殊情况为依托,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的化归思想③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数学命题④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⑶情感目标:在圆周角概念和定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变化图形,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猜想、论证、反思,使学生树立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圆周角》 说课稿
《圆周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周角》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心角的概念和性质,为学习圆周角奠定了基础。
圆周角的概念和性质在圆的有关计算和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对圆周角的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圆周角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心角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
然而,圆周角的概念较为抽象,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定理及其推论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圆周角定理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21.4圆周角》说课稿
1.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圆周角的性质;
2.学会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几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几何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3.增强学生对几何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制定目标。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促进组间交流。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为同学讲解某一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展示一幅轮船在海上航行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轮船的航向会不断改变?”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定义与性质、定理与推论、应用与例题。板书的风格将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
1.定义与性质:在板书左侧,列出圆周角的定义和相关性质,使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2.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更快地解决涉及圆周角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圆周角说课稿
A
乙(C)
甲(O)
玻璃
B 丁(E)
探究新知
探究1:分别量一下图24.1-12中弧AB所对的两个圆周角的 度数,比较一下,再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圆周角的 度 数有没有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C D
O
A
B
图24.1-12
探究2:
再分别量出图中弧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 的度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4.1.4 圆周角
LIU WEI
《圆周角》(第一课时)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学目标分析 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五、 教法、学法分析 六、 教学过程分析 七、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 级上册第24章《圆》第一节《圆》的第4 小节圆周角。
•
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创设一系列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探索与发现。 教师采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启发式设疑诱 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六、学法分析
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 导下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经历观 察、实验、猜想、验证、论证、归纳、推 理的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 收获与发展。
所对的圆心角是∠AOB.
求证: ACB 1 AOB 2
定理应用
问题: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 (2)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什么? (3)在半径不等的圆中,相等的两个圆周角所 对的弧相等吗?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 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角》说课稿
郭家桥中心学校范廷芳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24、1、4圆周角》,将从教材理解、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反思评价四个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理解。
《24、1、4圆周角》是人教版数学课本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第4课时的内容。
虽然近两年中考中“圆”所占的比例和试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但这一章仍然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圆周角一节又是本章中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
在旧版本的安排中,本节课的内容有: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三个推论。
而在新版本的安排中,把圆周角定理与它的一个推论合在一起,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从三个减少为一个,这样并不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反而可以说是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发现并分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
二、目标确定
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并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84页的观察,并提出两个问题:
A、同学甲的视角∠AOB和同学乙的视角∠ACB有什么关系?
B、同学丙、丁的视角∠ADB、∠AEB和同学乙的视角∠ACB相同吗?(设计意图:从实例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利用课件演示所引实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的圆心角是哪个?图中的∠AC
B、∠ADB、∠AEB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这里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关于圆周角的概念,教师马上板书今天的课题:圆周角并把圆周角的概念书写到黑板上,强调出圆周角定义的两个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并让学生认识到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唯一的,而圆周角是不唯一的。
)B、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探究。
(1.在圆中任意确定一条弧,作出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和三个不同位置的圆周角。
(2.利用各种工具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互相交流,把探究的成果和大家一同分享。
然后,教
师引导小结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工具进行实验、探究,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C、教师根据学生们所发现的结论,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1.在圆中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角和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点和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应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即可分为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共三种情况,如图所示。
)
(2.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时,如何证明我们所发现的结论呢?(在这里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可证明,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
)
(3.当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或圆周角的外部时,又如何证明呢?
(在这里教师可提示学生转化为第一种情况,再利用第一种情况的结论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3、知识整合,拓展应用
首先,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
(2.90o的圆周角所对弦是什么?
(3.在半径不等的两个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相等吗?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并将本节课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其次,我安排了两个例题
(1.课本86页的练习第一题: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
(通过此题让学生认识圆周角,能分清哪两个角是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并理解同弧所对的两个圆周角是相等的。
)
(2.课本86页例题:
(此题涉及到以下的知识点: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勾股定理;二次根式的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等)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能力。
)
4、内容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技能
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
(2、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87页24.1习题第2-5题
阅读作业:阅读课本本节内容,从84页到86页。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课后书面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教学效果,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和发展;而增加阅读作业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并通过看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四、反思和评价
我认为这节课的不足之外有两个,第一是学生探究时间过长,前松后紧,拖堂有两三分钟;第二是所创设的情境和农村学生的生活有些远,效果不太明显。
做的好的一点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画图、观察、测量、证明、讨论、交流、应用等环节让大多数的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