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原理及计算ppt
景深

拍摄人物
拍摄人物最佳焦段是85mm。以35mm规格标准来说, 拍摄人物基本以 85mm 焦距为标准来选择镜头。 85mm焦段所拍的人像基本接近中画幅照相机所拍 的画面效果,不仅远近感合适拍摄人物拍摄人物, 而且人物脸部显得非常自然,照相机与被摄人物 之间的距离基本也能保持在平时说话的距离。 85mm焦段还能很好地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为获得 良好的虚化效果,宜选择最大光圈大的镜头。对 于APS-C画幅的单反(又称作半幅机)来说,85mm 焦段大致相当于50mm(转化系数1.5),虽然所拍 画面远近感显得稍微弱了一点,但基本无大碍, 所以拍摄人物镜头的焦距起码要在85mm左右。
由于真实的镜头并不能完美的将所有光线汇聚起来,所以,即使光线通过在 最完美的焦点,所成的像依旧是不能称作点。而这个镜头所能形成的最小的 像,我们称其为最小弥散圆。
通常情况下,肉眼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人 眼在明视距离(眼睛正前方30厘米)能够分辨的最小的物 体大约为0.125mm。所以,弥散圆放大在7寸照片(这是个 常用尺寸)也只能是0.125mm以内,也就是图像对角线长 度的1/1730左右。 这个1/1730左右的容许弥散圆大小对于任何大小的底片或 者CCD都适用,因为它们放大出来的7寸照片,都可以将弥 散圆控制在0.125mm。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标准就是弥散 圆直径=1/1730底片对角线长度。
1.光圈口径的影响
光圈口径的大小变化同超焦距有着直接联系。光圈开打, 超焦距也大,光圈开小,超焦距越小。二者呈正比关系。 每一级光圈都有一定的超焦距一个镜头多级可变光圈,因 此也就有多级超焦距。
二、焦距的影响
镜头焦距的长短,也会影响超焦距的大小。两个焦距不等 的镜头,即使光圈相同,其超焦距也不相等。焦距越长, 超焦距越大;焦距越短,超焦距越小。由于相机品牌不同, 所制定的景深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即使较具相同,其超焦 距数值也有差异。超焦距越小,镜头清晰度的标准越高, 对扩大景深也有利
第四章 快门 光圈 (景深) 与 感光度.ppt

我们已经知道,快门速度表示曝光时间的长短,决 定摄入到胶卷上光的强度。这就表示,在快门开启 的时间里,进入镜头的光都会到达胶卷。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晚上 拍摄照片容易出现模糊的现象 了。晚上的光线较暗,需要较 长的曝光时间以保证图像的亮 度。而长时间曝光的代价是运 动的物体会变模糊。当然,如 果你的相机在拍摄的时候动了, 整个世界也就相对运动了
(4)、感光元件尺寸与景深的关系
观光元件越小,在相同等效镜头焦距的情况下,其 实际焦距就越短。而景深的计算是以镜头实际焦距 为准的,因此得出结论: 在相同等效镜头焦距的情况下,感光元件越小, 景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小巧的卡片机很难拍摄到浅景深照 片的原因。看来,方便的同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三、ISO感光度
从现在开始,我们用孔径这一 术语来代表光圈所形成的圆孔。 很明显,相同时间里,较大的 孔径比较小的孔径接纳更多的 光。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对进入照相机的光量多少感兴趣,我 们真正关心的是到达胶片的光有多少。
通过了孔径进入照相机的光有多少能够到达胶片呢? 这就取决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镜头距胶片越近,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强;反之,镜头距 胶片越远,到达胶片的光线就越弱。
四、光圈 快门 ISO感光度的配合
• 曝光口诀 •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 • 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 • 室内球场二秒足,客厅戏台快门八
• 一个是室外环境,被拍摄对象正面受光情况下, 假如ISO 100, 快门1 /100秒, 则光圈分别为
• 阳光强烈——光圈F16 • 多云——光圈F11 • 阴天——光圈F8.0 • 大阴天——光圈F5.6 • 雨天,下雪,日暮——光圈F4 • 最后一句讲的是室内部分,室内部分光线复杂,所
384景深焦深与超焦距PPT课件

从物点到最近清晰点的深度叫前景深,从物 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后景深。景深就是从最 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也叫做全景深。
6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7
8
2、焦距的长短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F=50mm f/4
F=130mm
二、影响焦深的因素和规律
1、光圈与焦深成反比。光圈小,焦深大; 光圈大,焦深小。
27
2.摄距与焦深成反比。摄距近,焦深大;摄 距远,焦深小。 原因:摄距(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远、 近模糊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3.镜头焦距与焦深成正比。镜头焦距长,焦 深大,镜头焦距短,焦深小。 原因:摄距一定时,焦距增大,远、近模糊 圈之间的距离增大,所以焦深增大。 4.焦深与模糊圈成正比。允许的模糊圈大, 焦深大;允许的模糊圈小,焦深小。
3
第二节 景深
一、景深的含义
•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象的最 近点最远点的距离。模糊圈的含义告诉我们, 在这一点前 后一定范围内的 景物也能被记录 得较为清晰,在 拍人像时,要对 眼睛聚焦。
4
通过镜头将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对焦点的前景 和后景也在焦平面成像,只要它们成像的弥散圆等 于或小于容许弥散圆直径,我们将认为是清晰的, 这样影像就有一个的清晰的区间,这就是景深。
m8∞来自超焦距景深超焦距(图中影线表示景深)
32
要使用 “超焦距”, 只要将∞ 对到 景深尺标上 我们所使用 的光圈数字 上就行了。
33
计算某光圈超焦距的方法是:将照相机的物距 旋转到无限远∞位置时,该光圈对应的距离即 为该光圈的超焦距。如海鸥DF照相机,F22、 F16、F8光圈的超焦距分别为4、5、10米。
(精品) 摄影课件:景深 PPT课件

第四节 风景摄影的景深控制
第四节 风景摄影的景深控制
实例1
第四节 风景摄影的景深控制
实例2
第五节 小节
如何获得小景深
使用小景深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小节
如何获得大景深
使用大景深时的注意事项
课后作业
f/1.4
0.4480.453 0.4970.503 0.5950.605 0.6930.707 0.7910.810 0.9851.02
1.18-1.22
1.46-1.54
1.94-2.07
2.86-3.16
4.61-5.47 57.2-∞
f/2
0.4460.454 0.4950.505 0.5930.607 0.6900.710 0.7870.814 0.9791.02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景深控制的方法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景深控制的方法
2、利用焦距控制景深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景深控制的方法
3、利用拍摄距离控制景深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景深控制的方法
4、利用背景距离控制背景虚化程度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什么是超焦距?
第二节 控制景深的三要素
2.50-3.76 3.73-7.62
14.4-∞
2.33-4.23 3.37-9.85
10.1-∞
f/11
0.4310.471 0.4760.527 0.5640.642 0.6500.760 0.7330.882 0.8941.14
.41
1.26-1.85
1.59-2.71
2.16-5.00
二、 焦距 景别 景深PPT课件

数码相机的传感器的尺寸很不统一。使焦距长短的概念
发生了变化。
5
(3)镜头的焦距与视角、成像、景深的关系:
镜头视角的大小关系到成像的大小、景深的 大小。
①相同底片尺寸相机的镜头,焦距长、镜头 视角的小、成像大;焦距短、镜头视角大、成像 小。
②相同底片尺寸相机的镜头,焦距的长短决 定景深的大小。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 短、景深大。
(3)景深与拍摄距离成正比,拍摄距离近, 景深小,拍摄距离远,景深大。
31
(4)景深自动曝 光模式(A-DEP),是佳 能相机的专利技术。应 用该模式拍摄纵深感强 的对象时,如狭窄的巷 子,相机会自动提供小 光圈以匹配大景深的需 要,还可借助聚焦点不 在画面中间的优势,拍 出由近到远很大景深, 整个画面都非常清晰的 照片。见图4:
虽然可以改变景别的大小,但不等于距离的变化。 不同焦距的镜头其空间关系和透视都不一样。
17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同样大小景别的人物 照,所拍人物的大小要尽量一样大。
需要了解的理论: (1)在固定的位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拍到 不同景别的画面,但焦距变化所体现的画面,仍然 是距离的变化。不过改变焦距和改变拍摄距离,所 拍摄的相同景别的画面,其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2)广角镜头拍的画面,透视感强,景深大,远 近景物之间空间距离很大。
15
思考与练习: (1)按照本实验拍一组照片,体会镜头焦距长
短的变化对景别大小的影响。 (2)镜头的焦距发生了变化,物象、景别、景深、
透视都会发生什麽变化?
16
二、焦距和距离的调整
镜头焦距的变化可以改变景别的大小,但不 等于距离的变化,焦距的变化和距离的变化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
1.焦距变化改变透视 通过以下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焦距的变化
应用光学-场镜 景深22页PPT

度(景深)
11
B1
z1
A
z2
B2
H1 H1’
D D’ H2 H2’
l’1
z’
B2’
A’
B1’
z’
-l2 -l -l1
l’ l’2
设在B1点和B2点之间的物空间各点均能在
像平面A’成清晰像:两弥散斑直径都为接收
器的分辨率z’
12
B1
z1
统的景深。
讨论: ①景深是相对的,必须有个‘分辨’标准; ②景深内成像清晰、景深外则成像模糊; ③ 景深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10
任何光接收器都不能接受到真正的几何像点,且 分辨本领也不一样,因此只要像的弥散斑足够小 并能满足接受器的分辨本领,就可认为这个弥散 斑是一个点
一个光学系统是能对空间物体 成一个清晰的平面像
A
z2
B2
-l2 -l -l1
总景深 |B1B2| 前景深 |AB2| 后景深 | B1A|
H1 H1’ D D’
H2 H2’
z’
B2’
l’1
l’ l’2
A’
B1’
z’
A为对准平面,其对应的 是景像平面A’13B1z1A
z2
B2
H1 H1’
D D’ H2 H2’
l’1
z’
B2’
A’
B1’
z’
-l2 -l -l1
• 3. 景深最大情况:远景平面位于无限远
17
2. 景深的作用和控制
小景深:凸显目标、细节,营造朦胧视觉 大景深:光学遥感成像,旅游留念…
控制一:入瞳。入瞳大,景深小 控制二:焦距。焦距长,景深小 控制三:物距。物距大,景深大
景深原理及计算

景深原理及计算景深是指摄影或摄像时,在焦点前后范围内都能产生清晰的图像,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相机的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因素。
景深 = 2 焦距 (1 1 / (光圈值 (1 + (拍摄距离 / 焦距))))其中,焦距是指镜头的焦距长度,光圈值是指相机的光圈大小,拍摄距离是指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景深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光圈大小、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
一般来说,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景深在摄影和摄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突出主题,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景深原理及计算景深是指摄影或摄像时,在焦点前后范围内都能产生清晰的图像,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相机的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因素。
景深 = 2 焦距 (1 1 / (光圈值 (1 + (拍摄距离 / 焦距))))其中,焦距是指镜头的焦距长度,光圈值是指相机的光圈大小,拍摄距离是指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景深在摄影和摄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突出主题,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光圈大小、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的大小。
一般来说,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以达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例如,在拍摄风景照片时,我们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较长的焦距和较远的拍摄距离,以获得较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清晰可见。
而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可以使用较大的光圈,较短的焦距和较近的拍摄距离,以获得较小的景深,使人物突出,背景虚化,从而突出主题。
景深在摄影和摄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地调整相机的光圈大小、焦距和拍摄距离,我们可以控制景深的大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景深原理及计算景深是指摄影或摄像时,在焦点前后范围内都能产生清晰的图像,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的原理

景深的原理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摄影画面中被聚焦的区域和被模糊的区域之间的范围。
景深的原理是由光学学原理和相机参数共同决定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景深受到光学学原理的影响。
光线从远处的景物经过镜头进入相机,会根据入射角度发生折射,并最终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焦点。
而景深的范围就是能够产生清晰图像的地方。
根据光学学原理,只有在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物体才能够被相机正确聚焦,而超出这个范围的物体则会产生模糊效果。
其次,相机参数对景深的大小也会产生影响。
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光圈和焦距。
光圈是指通过相机镜头的光线的直径。
光圈越大,相机镜头能够通过的光线就越多,因此景深就会更小。
相反,光圈越小,相机镜头通过的光线就越少,景深就会更大。
这是因为光圈的大小会改变镜头的放大倍数,从而影响背景的模糊度。
比如,使用大光圈拍摄,只能聚焦到非常近的物体,其他物体都会被模糊掉,这种效果称为浅景深。
而使用小光圈拍摄,物体从近到远都能够保持清晰,这种效果称为深景深。
焦距是指摄影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小,景深就越深;焦距越大,景深就越浅。
这是因为焦距的大小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以及远近物体的相对大小。
比如,使用长焦距的镜头拍摄时,距离相机越远的物体就会显得更小,且景深较浅,而使用短焦距的镜头拍摄时,距离相机越远的物体就会显得更大,且景深较深。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景深的大小,如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被摄物体的尺寸以及摄影机的感光元件大小等。
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被摄物体的尺寸越小,景深越深;感光元件越小,景深越大。
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根据光学原理来解释的。
在实际的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参数来控制景深的大小,从而达到拍摄效果的要求。
例如,当需要突出被摄物体并模糊背景时,可以选择大光圈和长焦距;而当需要保持整个画面清晰时,可以选择小光圈和短焦距。
总结起来,景深是由光学学原理和相机参数共同决定的。
光学学原理决定了只有在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物体才会被相机正确聚焦,超出这个范围的物体则会产生模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景深 的因素 光圈的大 小 物距的大 小
实验设计 之 实验器材
:带有标尺的光具座、钠光灯、光圈、凸透镜、测微目镜、透光度 较好的白纸、带箭孔的物屏等
实验设计 之
实验过程
景深标准: 第一,观看照片的距离为25cm (明视距离)。 第二,物体分散圈(图 1 中的弥散圆)的直径在0.1毫米以内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景深 的三大因素
物理科技应用于摄影技术
内容提要
为什么要研究景深?
生活离不开摄影技术,摄影 技术中景深是影响影片效果 的一个重要因子。为了更好 地掌握景深原理,本设计利 用简单光学系统实验仪器, 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光圈大 小、物距远近、凸透镜焦距 大小这三个因素对景深的影 响。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已 经习惯于实时地记录生 活。更好地掌握摄影技 术变得尤为重要。在高 新科技方面,近年来关 于景深的研究也是层出 不穷,全息摄影、 3D 成 像、显微镜与望远镜、 三维纳米粒子示踪、波 前编码成像等方面均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
实验原理 之
景深原理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试验次数 1 2 3
变量 光圈大小 焦距长短 拍摄距离
不变量 焦距长短/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光圈大小 焦距长短/光圈大小
测量对象 景深范围 景深范围 景深范围
总结与反思
本次设计是对景深原理、影响景深三大因素的简单探究,基于本人目前 知识水平有限与实验条件限制,本研究还需要不断积累和完善,做进一 步的研究和改进。
1 . 论文主要只是定性地研究景深与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后还可以深入进行定量研究。
2 . 在实验室条件下,人眼对像的清晰度的掌握不同以及由于光强度 的减小,使得我们对像的清晰度的判断产生难度,
致谢:
十分感谢牟波佳老师等实验室老 师的耐心指导! 十分感谢本实验小组的组长、组 员的热心帮助!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3、景深的计算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 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景深的计算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景深的计算
拍摄距离:距式
对焦时,通过镜头将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对焦点的前景和后景也在 焦平面成像,的弥散 只要它们成像圆等于或小于容许弥散圆直径,我 们将认为是清晰的,这样影像就有一个的清晰的区间,这就是景深
实验原理 之
影响景深的三大因素
景深是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 距离的不同而变化的,一般来说:
焦距的大 小
1.对拍摄距离远,景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