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案4
《父母的心》教案15篇

《父母的心》教案15篇《父母的心》教案1〔解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为川端康成。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的轮船上。
一位贵夫人要领养一对穷夫妻的孩子,并答应给一笔可观的酬谢。
初始,为生活所迫的穷人把大儿子交给贵夫人领养。
后来又三次反悔。
最后一个孩子也没放手。
贵夫人也被感动了,把那笔酬金送给他们作为做生意的本钱。
故事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深情地赞颂了无比珍贵的亲情与关爱他人的品格。
〔结构分析〕故事共19个自然段,依发生、发展与结局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讲贵夫人要领养穷人的孩子。
先交代故事的主人公———贵夫人与穷人。
贵夫人很富有,但却无子嗣;穷人很穷困,却有4个儿女。
贵夫人产生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的念头,穷人答应了。
这是故事的发生。
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讲穷人一开始答应了贵夫人领养孩子的要求,后来却反悔的过程。
穷人先把大儿子送给贵夫人,继而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接着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把小女儿领回,决定一个孩子也不放手了,退还酬金。
这部分生动地描述了穷人在获得金钱与保持亲情之间的矛盾心理。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写了穷人夫妇最后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送人。
贵夫人也深受感动,把酬金送给穷人当做做生意的本钱。
这是故事的结局。
〔语意理解〕“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
”“神户”,日本第二大港(次于横滨)和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
“北海道”,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和第二大岛。
从神户到北海道直线距离约长1000千米以上,从海路乘船更远,需几天时间。
因时间很长,本故事反复曲折的情节才能展开。
“当船驶出濑户内海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年近40岁、气质高雅的贵夫人格外引人注目。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濑户内海”,日本本州、四国、九州三岛间的内海。
与太平洋和对马海峡相通。
它是日本近海航运的要冲。
神户是濑户内海北岸的港市。
从神户到北海道须先驶出濑户内海。
《父母的心》教案四篇

《父母的心》教案四篇《父母的心》教案四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父母的心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与爱心,进而感恩父母,为他们的付出做出回报。
2. 学生能够阐述自己认为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进而理解教育的真谛。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分享,激发对父母的关注和爱心,进而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1. 带领学生探究父母的教育方式2. 通过分享及观察短片,了解父母的心情与付出3. 分组讨论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4. 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研究、观察、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2. 短片播放、讲解、分享、讨论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情与教育方式3. 分组讨论、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与倾听,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父母最关注和珍视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教育方式,并就此进行交流、讨论、回顾。
2. 观看短片及讨论(20分钟)2.1 展示短片,标题为《我,父母的孩子》,观看完毕后,向学生发问,引导他们表达对父母的关注和感受。
问答过程中梳理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关注点。
2.2 分组讨论,每组围绕“什么是父母最重要的关怀和教育方式”,探讨并形成结论。
3. 父母心情诉说与倾听活动(30分钟)3.1 学生自由拟定表达方式,展开父母的心情诉说和倾听。
3.2 学生依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与感激,同时也倾听其他同学对父母的感悟和想法。
4. 总结(15分钟)通过总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付出与关注,增强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恩,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五、教学要求1. 学生要做完整的心理准备,尊重其他学生的想法。
2. 教师要在活动中讲授相关的父母育儿知识,并与学生探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六、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讲评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做出评价和指导。
2. 收集学生论述的情感、思想、感受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汇总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倾听深入了解了父母的关怀和教育方式,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想法。
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_1

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作者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__选自。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故无精打cǎi如数fènɡ还xiàn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分)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贫穷贫困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酬谢感谢①我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6.__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3)要回女儿时: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
(4分)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教学重点: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__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
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濑()佣()酬()舱()褴褛()(2)解释:失魂落魄:如数奉还:3、作者介绍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__结构和故事的展开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次数理由表情心理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
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的心》教案4

父母的心教案4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期望和压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
教学准备1.PPT或投影仪2.纸和笔3.课堂练习题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导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你觉得父母的心里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压力和矛盾?2.导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回答,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准备。
步骤二:情感教育(15分钟)1.导师可以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父母的心理和情感,包括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关心、担忧和爱。
2.导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真实的例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心。
3.导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父母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步骤三:感恩教育(15分钟)1.导师可以通过PPT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2.导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和笔写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分享给同组的同学。
3.导师可以让学生选出一两位同学来分享他们的感恩故事,鼓励他们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爱。
步骤四:沟通技巧(20分钟)1.导师可以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尊重等。
2.导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小组互动练习,例如模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情景对话。
3.导师可以提供一些课堂练习题卡,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进行分享。
步骤五:总结(5分钟)1.导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强调父母的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2.导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联系。
拓展活动1.导师可以布置写一封感恩信给父母的作业,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
2.导师可以在下节课上邀请一位家长来分享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与关心,加深学生对父母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心理和情感,意识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关心,并且能够通过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七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级别:市级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八(1)班开课教师:__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父母心》教案4篇

《父母心》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父母心》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父母心》教案4篇(父母心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2022关于《父母的心》教案3篇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 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 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 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 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 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 3 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 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 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
第12页 共13页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 歌。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 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 无 私奉献给大地 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 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 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 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 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

《父母的心》教案(定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1.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二章:父母的爱是无私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会为子女付出一切。
2.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三章: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
3.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四章:理解父母的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心是最真挚的。
4.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的心。
分享父母为子女付出的例子。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为子女做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
第五章:孝敬父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和爱护父母。
5.2 教学内容:讨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分享孝敬父母的例子。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孝敬父母的事情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孝敬父母。
第六章:父母辛勤工作的背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辛勤工作为子女提供生活的背后付出。
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辛劳和牺牲。
6.2 教学内容:讨论父母辛勤工作为子女提供生活的背后付出。
分享父母工作辛劳和牺牲的例子。
6.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父母工作场景的图片或故事。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工作辛劳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章:沟通与理解7.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

《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通用12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____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开展的根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局部。
第一局部〔1—6〕,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局部〔7—10〕,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局部〔11—13〕,故事的开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局部〔14—18〕,高潮局部。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开展到了顶点。
第五局部〔19〕,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假如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如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假如一开场就加以回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如今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父母的心》教案四篇

《父母的心》教案四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__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浓浓的爱心。
3、体会作品流露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懂你》)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知道“你”指的是谁吗?(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只有父母才会有这么真挚的感情。
“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父母之爱是一首永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佳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著名小与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二、走近文本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标出段序,注意字词,概括__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1)语言简明;(2)内容完整。
提示:概括__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要说清楚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过渡:①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字词;②谁来说一下你概括的内容?其余同学依照要求、提示,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__主旨。
助读资料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他是日__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
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1、复述故事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
(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送孩子理由神情送走长子时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用女儿换回次子时要回女儿时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合集5篇

《父母的心》教案范文合集5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__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__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
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
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父母的心》教案7篇

《父母的心》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父母的心》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父母的心》教案7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系列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教学案例。
《父母的心》教案4篇

《父母的心》教案4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蔽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观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索--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好像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索2.组织学生将自己思索的结果在小组内沟通,在沟通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索小组沟通,完善自己的思索3.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教学反思其次块:比照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沟通: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索发言 2.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分组预备材料预备辩论3.组织学生进展评价:爱是什么?仔细参考辩论总结评价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布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肤浅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
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开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沟通会。
《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1.《父母的`心》是,(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选自。
2依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还 xiàn 慕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021年《父母的心》教案汇编6篇

2021年《父母的心》教案汇编6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
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
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
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
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
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
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
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
《父母的心》教案3篇

《父母的心》教案3篇《父母的心》教案篇1级别:市级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八(1)班开课教师:__学习目标: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联系生活,对__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__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父母的心》教案篇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__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__主旨。
助读资料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他是日__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
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
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1、复述故事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
(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送孩子理由神情送走长子时用次子换回长子时用女儿换回次子时要回女儿时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
(200字左右)《父母的心》教案篇3学习目标:1、学习__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的心》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1、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出生在大阪。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2、导语“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有17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题。
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3—6),故事的开端。
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7—12),故事的发展。
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3—16),高潮部分。
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
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7),小说的结局。
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能。
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2、送走长子时?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5、要回女儿时?
五、积累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六、小结1、中心意思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
的哀怨。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