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卷汇总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

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

你对此如何理解?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⑴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⑵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_________3.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唐)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①(唐)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2)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旨?_________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歌,回答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

黄华:菊花。

(1)诗人“把酒不知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秋风发上生”用语生新奇警,请简要分析。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个“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赴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

B.颈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尾联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D.该诗是一首送别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的氛围。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观刈麦(节选)》,完成各题。

观刈①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③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④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⑤,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⑥尽,拾此充饥肠。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盖住了田埂。

③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④但惜:只是珍惜。

⑤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⑥输税:缴纳租税。

(1)《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两句借助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了当时________的社会现象。

(2)本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0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与答案

2020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与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练与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宋]吴潜①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

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

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 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

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

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

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问题:“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者都使用了比喻和夸张,将愁思比作无限的万顷烟波或者滔滔不绝的江水,使其无限放大。

都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化无形为有形。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之深之广。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百字令德祐乙亥①[宋]褚生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

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

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

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

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②。

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

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注] ①德祐,南宋恭帝赵年号,德祐乙亥即德祐元年(1275)。

次年,元兵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②飞书传羽,指元兵将至的军情报告,有人曾作诗句“羽书莫报樊城急”。

问题:有人说,本词下阕所写“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和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

本题呈现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要注意分析题干的情感倾向。

本词作为爱国之作,传达的是国家兴亡之恨,“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融情于景并运用拟人手法写杨柳在东风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

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了晚唐统治者的淫乐误国,所以选择赞同。

参考答案:赞同。

“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中“犹自”两字,用笔拙重,有“自顾自”之意,意指杨柳袅娜,在东风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模拟题汇编——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模拟题汇编——课内外诗歌对比鉴赏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14.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2.(3分)C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凭②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舫③。

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

②凭:请,劳烦。

③觞:酒杯。

④传舍:驿站。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2)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2.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

(2)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

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5.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比较唐宋两代诗歌提炼出有价值的选题

比较唐宋两代诗歌提炼出有价值的选题

比较唐宋两代诗歌提炼出有价值的选题第一篇:唐宋诗词研究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首开论诗绝句这一新形式的是杜甫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是用旧题写的乐府新曲。

3.韩愈《调张籍》诗称:“__________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晚唐__________的绝句与盛唐的王昌龄、李白并称三大家。

5.《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__________.6.“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和__________.7.盛唐之后,能继承边塞诗派传统的,大约只有大历时期的__________了。

他的代表作是《夜上受降城闻笛》。

8.被韩愈称为“横空盘硬语”的诗人是__________.9.诗风瑰诡,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其中“长吉”是诗人__________的字。

10.《唐诗别裁集》的编者是清人__________.11.佛教对唐诗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区别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__________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12.进士所试的诗作,无一例外,都是__________的形式,限定十二句。

13.初唐诗人__________的论诗之说,主要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自王维的《__________》诗。

1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

A.韦穀B.殷璠王昌龄D.韦庄2.《直斋书录解题》的编者是()。

A.晁公武B.宋祁C.陈振孙D.欧阳修3.清代人注杜甫诗,名著颇多,其中《读杜心解》的编注者是()。

A.仇兆鳌B.杨伦C.钱谦益D.浦起龙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B.卢照邻《长安古意》C.骆宾王《在狱咏蝉》D.王绩《野望》5.唐代被称为“诗佛”的诗人是()。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5.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6.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1)请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标注拼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人在慰勉友人不用伤悲难过。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模拟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2.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3.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青·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4.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比较研究一1.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1、古逸:上古歌谣是最早的诗歌,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周易·明夷·上六》:不明,晦。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

士刲羊,无血。

此类上古歌谣,前人称之为“古逸”。

这是因为上古歌谣大多散佚,现在所见,都是后人加以辑录的。

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其卷一便是“古逸”。

1、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1.赋比兴:《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清空质实:“空”的作品,情语比较多,用典较少,色彩较淡,其抒情的线索比较容易寻绎。

“实”的作品,景语比较多,写具体的事物比较多,用典较多,藻彩较浓,其抒情的线索常常不那么明显。

清空如姜夔,质实如吴文英。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成熟于唐代,与古体诗相对。

是一种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2.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2.温韦: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

二人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

其实二人词风不尽相同。

温词浓艳,韦词清丽;温词缜密,韦词疏淡;温词含蓄,韦词直率。

3.姜吴: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并称,都是婉约派词人,但风格有清空和质实的差别,姜词清空,吴词质实。

3.苏辛: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

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3.凤头猪肚豹尾:元人乔吉提出“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乔吉所说的“乐府”指散曲,但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剧曲,即指曲文的开头要擒控题旨,引人入胜,中间要极尽铺排,发挥题蕴,结尾要戛然而止,题外传神。

4、入派三声:所谓“入派三声”就是指入声字被分配(即“派”——粤方言中仍保留这种用法)到“平上去”这三个声调里去了的意思。

二、标点下面一首词,用△标出韵脚,用∥从中间分片:1.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4.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攲玉枕,拂金微。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三、简答题。

1、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情感基调方面有什么相通之处?答:深情与苦调。

1、下面三联诗,谢榛《四溟诗话》说:“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他认为司空曙的两句最好,你同意吗,为什么?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居易《途中感秋》: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1、曲中运用“比”的手法有何特点?答:曲中的比的特点:①曲多用诡喻。

如:徐再思《双调·清江引》: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

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②曲多用博喻。

如:张鸣善《双调·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

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③曲多以比为赋。

如:查德卿《仙吕·寄生草》:姻缘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抟了翅翰。

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眼,手揉散并蒂莲花瓣。

掷金钗颉断凤凰头。

2、试分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的意象结构组合方式。

答:十个字写尽了道路辛苦与羁旅愁思。

这两句成功之处大约在于,诗人捕捉到了与情绪最为吻合的场景:从京城被排挤出的一介穷书生,住进山路旁简陋客栈,也许还是唤他早起的村鸡,才让他借着下弦月匆匆看出这间茅草店房的轮廓。

可是紧接着他就踏上店门外的板桥。

虽是初春,因为起得太早,木板桥面上还挂着轻霜,以至踏过后才留下足迹。

这两句确实是独具匠心的。

第一,诗人抛开语法而用诗律组织诗句,每句各由三个词或词组给出三种相关景物,用景物的色彩暗示感情,让读者自行体会。

汉语没有发达的形态,因此词语的摆布就相当自由,特别有利于艺术表达。

第二,诗思之精微细密。

颔联这两句,是承首句写题面上“早行”二字的。

既然是“承”,就必须在“起”的基础上发挥,比“起”写得更深刻精到。

你看诗人是如何写的:茅店传出鸡声已经是“早”,但还不够,诗人加了个“月”,说明这“早”和夜还连着,岂不更早?行人看到板桥之霜,当然是“早行”,可是霜上居然能显出“人迹”,说明此旅人肯定是第一个踏上板桥的,因为被多人踏过,人迹就无从辨认了。

2、曲中运用“赋”的手法有何特点?答:曲中运用“赋”的手法的特点:画面开阔,形象丰富;纯用白描,生态并作;动静交错,相得益彰;语言泼辣尖新,谐謔风趣。

曲善于铺陈,其铺陈有两个特点,一是讲究整体结构,二是往往与排比、对偶相结合。

任讷《散曲概论》:对句尤紧要。

盖曲之装点饱满,排奡驰骋,对句之为助实多也。

1、楚辞体在中国古典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答:楚辞体,也称为骚体。

它起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

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用这种文体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特殊意义就是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四、论述题。

1.在诗词曲的艺术范畴中,“虚”与“实”分别有哪些内涵?答:诗词理论中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简单地说,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和具体的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的现实生活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其他手法不同,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

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直接为实,间接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等等。

虚实相生在诗词中的适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象、不同的方式。

明确虚实的内容,辨清二者的关系,将对鉴赏诗词大有裨益。

2.为什么说在词向曲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常常起着过渡的作用?答:词在宋词转变为元曲过程中的过渡作用。

①从词调到曲调:在词调向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过渡状态。

②从词境到曲境:在词境向曲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同样处于过渡状态。

(1)从雅到俗(金词的俗是通向元曲的。

)(2)从庄到俳(金词的俳(包括独木桥体、集谚体等俳体)是通向元曲的。

)3.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注:“要眇宜修”,语本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

”要眇,美好的样子。

宜修,修饰得体,恰到好处。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诗词的文体风格差异的看法。

4.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综观中国古典诗歌句式的变化,存在怎样的基本规律?请加论述。

答: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上古歌谣、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词曲五个阶段。

1、上古歌谣是最早的诗歌,它浑朴自然,节奏简单,以二言句为主,或者略作增减,句式总的来看属于杂言。

2、四言诗以《诗经》为代表。

其音节一般是“二——二”。

四言句由二言句发展而来,与二言句相比,容量扩大了。

3、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这是在南方流行的楚歌的基础上,经屈原等文人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诗体。

屈原的作品,特别是《离骚》为其杰出代表。

其句式以五、六、七言句为多,总体看属于杂言。

4、我们所谈的五、七言诗都是古体诗,它是与近体诗(今体诗)相对而言的。

所谓近体诗,是一种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其中包括律诗和绝句。

5.词有两种主要句式:五七言,四六言。

至于曲,更是尽长短句之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