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七只瞎老鼠》 教学设计
七只瞎老鼠

师:大家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星期四他们又派紫老鼠出发了,紫老鼠回 来告诉大家:“那是高高的峭壁!”(峭壁就是非常难走、危险的高山)可老 鼠们依旧不相信。 (教师提问) 师:星期五,橙老鼠出发了。橙老鼠喊着说:“那是一把扇子,我可以感觉 到它正扇着风”。星期六,去的是蓝老鼠,他说:“那是一根长长的绳子。 师:星期六出发的是蓝老鼠,他说:“那是一根绳子”。 师:这个怪物到底是什幺呢?有的老鼠说他是蛇有的说是峭壁,还有的说 他是大柱子,那到底什幺呢?继续听故事 师:星期天,白老鼠出发了,他从怪东西的一边跑到另一边。他说:“这个 东西,硬得像根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支茅,薄得像扇 子,粗得像绳子。” 你知道他是什幺了吗?对啦,他就是一头大象。(出示大象图片) 师:一头大象啊!其它的老鼠相信吗? 生:回答。 师:讲述:红老鼠、绿老鼠、黄老鼠、紫老鼠、橙老鼠、蓝老鼠,都从大 象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又从上边跑到了下边。他们这才相信了白老鼠的 话。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并得到了一个教训。 三、下发学习单,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完成:故事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别是哪种颜色的瞎老鼠去调 查这个怪物的?按顺序给老鼠涂上颜色,并把它们摸到的结果用直线连起 来,比比哪组的小朋友记性最好! 1、学生合作完成。
幼儿园中班自主阅读教案七只瞎老鼠

少儿园中班自主阅读教学设计七只瞎老鼠活动目标:1、理解画面细节所传达的原始数据,并试试完好地表达论断自己的见解。
2、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下让,自己翻阅图书,体验自主阅读的幸福。
3、认识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可以只看局部的道理。
活动准备:图书每人一本(用回形针夹好有关页数)、拼图每人一份、教师操作片段若干、背景音乐、书名大字卡活动投资过程:(一)、展现封面 -- 惹起少儿兴趣 1、今日老师给大家会带来一本风趣的令人着迷书,讲的是谁的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依据少儿回答,出示书名(体现大字卡)3、小结:本来你们有的是从书名知道的,有的是从画面知道的。
(二)、教师导读 -- 递送理解画面片断所传达的信息,并试试完好地表达自己的表达出来见解 1、学生从第一页讲到第四页 " 红老鼠笑言这个怪物是什么?2、" 红老鼠感觉怪东西是根红红的大柱子 " (教师依据少儿回答边滚轮图片边小结)(三)少儿自主阅读 -- 自己翻阅图书,理解画面细节所传达的内部信息,并意会试试完好地解说自己的见解,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1、师 " 礼拜一,红老鼠直言这个怪东西是一根柱子,其余老鼠都不也许,接下来的几日会发生什么事情数天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书,从礼拜二开始看到礼拜六。
把风趣的事,记在内心,待会说给大家听。
"2 、少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沟通 " 除了红老鼠,还有些什么颜色的老鼠?它是怎么说的? " (教师依据少儿出示图片或请少儿自己找寻出看到的图片)4、教师依据板书梳理一遍老鼠们说的话。
"当蓝老鼠说怪物是一根绳索时,大家都不一样意,开始争执了起来,红老鼠说 "5 、知道礼拜天,白老鼠出发了,教师叙述白老鼠的发现 " 这个貌似东西硬得像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只矛,薄的像扇子,粗的像绳索,可是嘛,合起来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 " (四)拼大象 -- 认识凡事都要假如看整体而不可以只看局部的道理 1、" 今日,这个怪东西就在这个脸盆小罐子里面,请你们把它变出来。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

《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七只老鼠的颜色和名字,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述,并配以肢体语言。
2.学会通过对故事中情节和角色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七只老鼠的名字和颜色。
2.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自己讲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通过本故事学习提高自己对复杂情节的把握能力。
2.学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来提供更加生动明了的讲述方式。
四、教学方法:1.小组互动教学法。
2.循序渐进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1.七只瞎老鼠的故事书。
2.七只瞎老鼠的各种颜色玩具老鼠。
3.画纸和颜色画笔。
六、教学活动过程:Step1:引入1.带领学生们回忆一下曾经听到过的一些关于小老鼠的小故事,并在引导学生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老鼠的外貌和颜色。
2.教师出示七只瞎老鼠的各种颜色玩具老鼠,让学生们猜出它们的颜色,如红色老鼠是什么颜色?3.引导学生们阅读故事名字,理解故事背景。
4.引导学生们提出猜想,如果老鼠们失去了视力,会发生什么?Step2:讲解1.为学生们讲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让学生跟随老鼠的故事情节,从而深化学生们对老鼠们的印象,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讲述能力。
2.解释老鼠们在失去视力后的情况,并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老鼠失明后会有什么不同。
Step3:讨论1.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经验,讨论一下老鼠失去视力会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Step4:游戏1.教师发放画纸和颜色画笔。
让每位学生画一只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并用英文/汉语的形式给自己的小老鼠取名字,并描述它的颜色和个性特征。
2.让学生们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绘画的小老鼠并描述名字、颜色及个性特征。
把活动设置成游戏的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Step5:结束1.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总结故事情节和所有七只瞎老鼠的名字和颜色。
中班主题七只瞎老鼠教案

中班主题七只瞎老鼠教案中班主题七只瞎老鼠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班主题七只瞎老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主题七只瞎老鼠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翻阅图书,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
3、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图书每人一本(用回形针夹好相关页数)、拼图每人一份、教师操作图片若干、背景音乐、书名大字卡活动过程:(一)、展示封面--引起幼儿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趣的书,讲的是谁的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书名(呈现大字卡)3、小结:原来你们有的是从书名知道的,有的是从画面知道的。
(二)、教师导读--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1、教师从第一页讲到第四页"红老鼠觉得这个怪物是什么?2、"红老鼠觉得怪东西是根红红的大柱子"(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操作图片边小结)(三)幼儿自主阅读--自己翻阅图书,理解画面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并尝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体验自主阅读的快乐1、师"星期一,红老鼠说这个怪东西是一根柱子,其他老鼠都不相信,接下来的几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看书,从星期二开始看到星期六。
把有趣的事,记在心里,待会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交流"除了红老鼠,还有些什么颜色的老鼠?它是怎么说的?"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或请幼儿自己寻找出看到的图片)4、教师根据板书梳理一遍老鼠们说的话。
"当蓝老鼠说怪物是一根绳子时,大家都不同意,开始争吵了起来,红老鼠说……"5、知道星期天,白老鼠出发了,教师讲述白老鼠的发现"这个怪东西硬得像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只矛,薄的像扇子,粗的像绳子,不过嘛,合起来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四)拼大象--了解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1、"今天,这个怪东西就在这个小篮子里面,请你们把它变出来。
中班绘本阅读《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

中班绘本阅读《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eading "seven blind mice" in picture books of middle class中班绘本阅读《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
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1.根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内容。
2.尝试自主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3.知道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1.白板课件、拼图,自制小图书人手一本,自制大图书一本。
2.活动前与幼儿玩过猜动物的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能根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是理解故事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猜测法、自主阅读法、观察法、操作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七根彩色的尾巴。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小动物,猜猜看是它们是谁?(播放课件尾巴)2.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数量。
3.交代故事的名称。
今天的故事就和这七只小老鼠有关,故事的名字叫《七只瞎老鼠》。
4.什么是瞎老鼠?你们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1.幼儿观看课件,猜猜是哪个小动物。
2.幼儿观察小老鼠的数量,说出有7只小老鼠。
3.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
4.幼儿说出瞎就是看不见。
活动开始,以课件出示老鼠的尾巴,引导幼儿猜猜它们是谁?接着,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通过追问“瞎”是什么意思,让幼儿理解“瞎”这个字。
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突出主题。
七只瞎老鼠 语言 中班

活动名称:七只瞎老鼠语言活动要求: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自由寻找、制作表演材料,体验表演的快乐。
2、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活动准备:PPT、七只老鼠、大象头饰。
过程与指导:一、集体阅读,回顾故事情节——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思考表演材料。
提问:上次我们一起看了本书,你们还记得书的名字吗?小结:(出示图书)这本书叫《七只瞎老鼠》,故事里面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提问:如果你们要表演,需要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找什么来代替?小结:故事里面除了七只瞎老鼠、大象外,大象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可以用积木、画画等方式来代替。
要方便实用的材料。
2、集体阅读,师生共同讲述提问:这个故事里面只有简单对白,我们可以怎样表演?小结:这个故事里除了简单对白外,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演。
二、模仿角色表演故事——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导入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你愿意表演故事里的谁呢?你可以与同伴一起准备需要的道具来表演。
1、先请一组表演,大家一起关注他们表演时所用道具,以及表演的语言和动作。
提问1:他们用了哪些道具?这些准备起来是否方便?提问2:在语言和动作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小结:准备的道具既要方便实用,最好一物多用!语言和动作要夸张、明显,吸引看表演的人。
2、再请一组表演。
提问1:你觉得这组有哪些更好的创意值得我们学习?小结:每个表演都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道具可以多思考,只要符合自己的表演都可以去想办法。
三、全体分组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导入语:我们现在都可以跟自己小组成员进行表演,大家都要记得自己角色的语言和表情动作哦。
小结:今天的表演都很精彩,请小朋友们到小舞台一组组表演,观众评选出最棒的一组!。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七只瞎老鼠及其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七只瞎老鼠》2. 故事简介: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森林里捉迷藏,最小的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其他老鼠为了救它,一个接一个地跳进井里。
井里只剩下一只瞎老鼠,它发现了井底的宝藏,并将其他老鼠救了上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七只瞎老鼠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七只瞎老鼠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3. 讨论故事: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引导幼儿表达情感。
4. 捉迷藏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捉迷藏游戏,观察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3. 收集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 准备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毛巾、帽子等。
3.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教具,如七只瞎老鼠的手偶。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亲子捉迷藏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七只瞎老鼠的家庭故事,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在讨论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七只瞎老鼠教案

七只瞎老鼠教案七只瞎老鼠教案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无论是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还是对于成年人的培训,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七只瞎老鼠的教案,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农场,农场主养了七只瞎老鼠。
这些老鼠虽然看不见,但它们有其他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
农场主决定给这些老鼠上一堂关于农场的课程,希望它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场的生活。
在教学开始之前,农场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瞎老鼠听到他的声音。
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他用一根绳子把七只老鼠绑在一起,然后用一根长杆敲击地面。
老鼠们通过地面的震动感知到了农场主的声音。
接下来,农场主开始给老鼠们上课。
他首先介绍了农场的不同区域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然后,他给每只老鼠分配了一个特定的任务。
一只老鼠负责巡视农场的边界,一只负责寻找食物,一只负责保护农场免受入侵等等。
每只老鼠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它们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农场主注意到每只老鼠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有些老鼠在巡视边界时非常敏锐,但在寻找食物时却不够灵活。
有些老鼠在保护农场免受入侵时非常勇敢,但在巡视边界时却容易分散注意力。
农场主决定利用每只老鼠的优势,同时帮助它们克服自己的弱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农场主设计了一系列的训练活动。
他利用声音和触觉来引导老鼠们进行训练,帮助它们提高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老鼠们逐渐变得更加敏锐和灵活。
在教学结束之后,农场主对老鼠们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他发现每只老鼠都取得了进步,它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农场主对老鼠们的努力和进步表示赞赏,并鼓励它们继续努力学习和成长。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农场主通过创造一个适合老鼠们感知的环境,设计了针对每只老鼠的个性化训练,帮助它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克服弱点。
七只瞎老鼠科学教案

七只瞎老鼠科学教案一.教案目标了解瞎老鼠的特征和行为。
学习瞎老鼠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瞎老鼠的特征和行为。
实验用品:若干迷宫、食物、颜色标记物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约5分钟)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瞎老鼠的特征和行为,让学生了解瞎老鼠是近视或全盲,依靠嗅觉和听觉进行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瞎老鼠仍然能够存活,并且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研究。
2.探究(约20分钟)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迷宫和一只瞎老鼠(模型或实物)。
要求学生观察瞎老鼠在迷宫中的行为,并记录它们的活动路径和选择食物的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猜测,并交流归纳他们的观察结果。
3.实验设计(约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瞎老鼠的适应能力。
提供一些实验用品,如颜色标记物和不同种类的食物等。
让学生小组自行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变量的设置和控制,并提出有关实验的问题和解释结果的思考。
4.实验演示和讨论(约15分钟)由学生自愿展示他们的实验设计并进行演示。
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并与学生一起思考瞎老鼠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5.总结(约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瞎老鼠的适应能力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科学问题。
四.教学扩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瞎老鼠的听觉和嗅觉能力,进行相关实验和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比较它们的适应能力和行为特征。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瞎老鼠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原因,探究与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的关系。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5)

《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儿歌《七只瞎老鼠》,了解这些瞎老鼠的命运。
2.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瞎老鼠的遭遇,理解其中的道理。
3.能够理解词语及隐喻的含义,增加词汇量。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及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掌握部分生词,增加词汇量。
3.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词语和隐喻的含义。
2.能够把故事情节复述出来。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取情景重现法、故事叙述法、举例说明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1.黑板、彩笔。
2.图片或实物:老鼠、板凳、麻袋、糖果、火堆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首先,让幼儿观看课堂墙上的图片,可以有老鼠、麻袋、板凳、火堆和糖果等。
2.然后,老师问幼儿这些东西是什么,先让幼儿说出答案。
3.随后,老师提醒幼儿,三只小老鼠正在觅食,它们经过板凳时,板凳发出了“吱吱”的声音。
4.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让幼儿联想到类似的声音,比如门铃的响声等。
5.最后,老师告诉幼儿们今天要学的是一个童谣《七只瞎老鼠》。
6.请幼儿手拿自己的织围巾或手绢绕着脖子,并模仿瞎老鼠走动的姿势,进入幼儿情境,学唱童谣《七只瞎老鼠》。
第二步:故事讲解(10分钟)1.老师先出示“青蛙王子”或“灰姑娘”等童话的书籍,让幼儿看图、听故事,并介绍这些故事都有“寓意”,也就是通过一些象征、隐喻等方式让我们理解一些道理。
2.然后,老师引出今天要讲解的故事《七只瞎老鼠》。
老师用互动式的语言,交给幼儿如何“借鉴”这篇童谣,用心地接受道理。
3.老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一番讲解后,引导幼儿进入童话情境,感悟故事中隐藏的智慧。
4.大概讲述故事情节并附以图片教学:有七只老鼠,它们都是瞎子,一个夜晚,它们一起出门寻找食物,路过了许多障碍,比如狗、猫、板凳等,最后,落进了一个麻袋里。
中班绘本阅读《七只瞎老鼠》

中班绘本阅读《七只瞎老鼠》一、教学目标:1.依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猜想故事内容。
2.尝试自主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3.知道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二、教学预备:1.白板课件、拼图,自制小图书人手一本,自制大图书一本。
2.活动前与幼儿玩过猜动物的嬉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能依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是理解故事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猜想法、自主阅读法、观看法、操作法五、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课件导入,激发爱好。
1.课件出示七根彩色的尾巴。
今日,老师请来了一群小动物,猜猜看是它们是谁?(播放课件尾巴)2.引导幼儿观看小老鼠的数量。
3.交代故事的名称。
今日的故事就和这七只小老鼠有关,故事的名字叫《七只瞎老鼠》。
4.什么是瞎老鼠?你们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1.幼儿观看课件,猜猜是哪个小动物。
2.幼儿观看小老鼠的数量,说出有7只小老鼠。
3.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
4.幼儿说出瞎就是看不见。
活动开头,以课件出示老鼠的尾巴,引导幼儿猜猜它们是谁?接着,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通过追问“瞎”是什么意思,让幼儿理解“瞎”这个字。
既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又突出主题。
(二)猜一猜,说一说,看一看,理解故事内容。
1.演示课件,叙述故事: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听到了一阵惊奇的声音。
会是什么呢?2.叙述红老鼠摸怪物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联想红老鼠会以为是什么呢?3.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阅读,了解之后还有几只小老鼠的故事情节。
4.组织沟通。
红老鼠摸到的这个怪物是粗粗的,直直的,把它当成一根大柱子。
那其它老鼠摸到的这个怪物又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找一找?它们以为是什么呢?1.倾听老师叙述故事,猜想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听到了一阵惊奇的声音会是谁发出的?2.倾听老师叙述红老鼠摸怪物的故事情节,幼儿进行联想猜想红老鼠会以为是什么。
3.幼儿进行自主阅读,了解之后还有几只小老鼠的故事情节。
《七只瞎老鼠》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对颜色的理解。
2.能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实行大胆猜想,并积极发言。
3.通过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
活动准备:《七只瞎老鼠》PPT,大象拼图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1.导入局部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故事书,猜猜这本书是讲谁的故事呢?(老鼠)师:一共有几只小老鼠?(7只)师:这7只小老鼠有什么不一样吗?(颜色)师:都有什么颜色?(红、黄、蓝……)师: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眼睛)师:它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白色)师:哦!原来它们是七只瞎老鼠,小朋友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知道或不知道)师:“瞎”就是眼睛看不见,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感受一下眼睛看不见是什么感觉?(很难受)师:这七只瞎老鼠也是眼睛看不见,它们也很难受,它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七只瞎老鼠》的故事。
2.基本局部幼儿观看PPT,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实行猜想师: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玩耍,它们发现了一个怪东西,吓了一大跳,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然后急急忙忙跑回了家,回到家以后,它们商量着要派一只小老鼠去一探究竟,摸摸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你们猜第一天去的会是谁?师:原来第一天去的是红老鼠,红老鼠真勇敢,它来到怪物身边,摸呀摸呀,它感觉这个怪物粗粗的、高高的,你们觉的它摸到的会是什么东西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师:那红老鼠觉的它摸到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来红老鼠觉告诉其他老鼠,它摸到是一根硬硬的、高高的柱子呀,你们觉得其他老鼠相信它的话吗?(相信或不相信)师:原来其他老鼠不相信它的话,第二天,它们又派了黄老鼠来到怪物身边,黄老鼠摸呀摸呀,它感觉这个怪物软软的,弯弯的,你们觉的它摸到的会是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回答)师:那黄老鼠觉得它摸到的是什么呢?原来黄老鼠告诉其他老鼠,它摸到的弯弯的、软软的怪物是一条蛇,你们觉的其他老鼠相信它的话吗?(相信或不相信)其他颜色老鼠依次被派出来摸怪物!师:第七天,白老鼠来到怪物身边,它上摸摸,下摸摸,左摸摸,右摸摸,它把怪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摸了个遍,它觉得这个怪物硬得像柱子,软得像条蛇,宽得像峭壁,尖得像支矛,薄的像扇子,粗的像绳子,原来这是一头大象。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3)

《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七只瞎老鼠”的故事情节和相关词汇;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语言交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故事情节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生词和生疏的表达,需要适当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故事中的情节和感受;2.听说训练:通过听故事、朗读、问答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音频教材:《七只瞎老鼠》;2.教具:图片、PPT、黑板笔、词卡等;3.学生:幼儿园学前班学生。
五、教学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10分钟)教师先播放音频教材《七只瞎老鼠》,并利用图片、PPT等教具辅助讲解故事情节。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刻意加强一些表情动作及声音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听说训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频教材,认真听故事。
学生们听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口头反应:(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3)老鼠会做什么呢?(4)故事最后老鼠们怎么了?通过以上问答,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且逐渐提高其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鲜明性与情节的发展性。
3.教学设计(4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词汇卡片,词汇卡片上写有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例如old,fat,cats等。
学生在认真听随后的故事中,需要在听到这样的词汇时,举起卡片,读出卡片上的词汇,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例如:(1)你认为瞎老鼠会怎么样才能找到芝麻的?(2)你觉得这些瞎老鼠没有眼睛会怎么样?(3)故事中的黑猫,你认为它是个怎样的角色?(4)你认为为什么第七只老鼠会死呢?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将逐渐学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识颜色。
2、初步了解量词的使用。
3、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不能只看到一样物体的一部分就轻易下结论,要了解全部的事实真相,再下结论。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叙述简洁的事情。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进展幼儿的语言力量。
【活动预备】ppt 、老鼠图片、大象拼图、装有明显特征物体的箱子【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孩子们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猜猜看这本书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幼:老鼠师:老鼠一共有几只?幼:6只、7只。
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如孩子没有观察那只露着尾巴的老鼠可有意识的引导)。
原来是七只啊,今日的故事就和这七只小老鼠有关,故事的名字叫《七只瞎老鼠》。
瞎老鼠?你们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幼:回答师:“瞎”就是看不见的意思,七只看不见的老鼠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一起来听听故事《七只瞎老鼠》二、听故事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故事。
(讲到七只老鼠打算要去调查这个怪物。
引导幼儿观看老鼠颜色)。
师:星期一红老鼠动身了,它来到了怪物的身边,摸呀摸呀,原来是一根红色大柱子呀!红老鼠回去告知了他的同伴:“哎,原来那是一根红色的大柱子!”师:同伴相不信任他说的话呢?幼:信任或不信。
师:连续往下看。
原来他们不信任,星期二绿老鼠动身了,绿老鼠摸呀摸,原来是一条绿色的蛇。
绿老鼠回去后告知其他的老鼠:“原来那是一条蛇”。
师:星期二老鼠们又派谁去调查这个怪物了?幼:绿老鼠师:她调查的这个怪物是什么?幼:蛇。
师:是几条蛇?(一条)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你连起来把话说完整应当是(一条绿色的蛇)师:可是其他的老鼠仍旧不信任,于是,星期三,黄老鼠又动身了,他告知其他的老鼠:“那是一支黄色的长矛”。
老师解释长矛的意思(长矛,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用来打坏人,打敌人)这下大家可犯糊涂,究竟是什么啊?小伴侣们你们知道这个怪物是什么吗?(幼儿回答)师:大家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星期四他们又派紫老鼠动身了,紫老鼠回来告知大家:“那是高高的峭壁!”(峭壁就是特别难走、危急的高山)可老鼠们照旧不信任。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2)

《七只瞎老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正确表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关注故事的核心内容。
2.能够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取材、语言技巧、情节构造等方面的文学特色,感受文学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3.能够开展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4.增强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课文的解读与感受。
幼儿能正确表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
2.语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幼儿喜爱的游戏方式,运用幼儿感知性学习、语言游戏、合作学习等手段,使幼儿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语言、图片等形式,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评析。
2.互动法:老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口头互动,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予以点评和引导。
3.游戏法: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互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关于《七只瞎老鼠》的图片。
2.实物:准备七只小玩具老鼠。
3.PPT幻灯片:展示故事细节、主要情节以及相关人物形象。
4.教具:黑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播放《七只瞎老鼠》的音频,让幼儿听一遍,让幼儿自己想象这个故事的故事情节。
2.新课讲解与活动设计(30分钟)(1)新课讲解老师依次介绍《七只瞎老鼠》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场景。
教师通过图片和PPT幻灯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故事的细节和人物形象,让幼儿能够看得懂、听得懂。
(2)合作游戏将七只小玩具老鼠放在一个桶里,幼儿们来到教室,每个孩子有几次抓老鼠的机会,抓测那只成功的老鼠就可以得到奖励!老师请两位志愿者,其中一位扮演着一只瞎老鼠,给孩子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然后将瞎老鼠传给下一个孩子,直到每个孩子都有过一次机会。
3.结束与反思(5分钟)在结束的时候,老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幼儿之间优秀表现的行为予以表彰,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第一章:认识故事主题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主题,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故事名称《七只瞎老鼠》。
2. 让幼儿观察封面,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3. 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主题的认知。
2. 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第二章:学习故事角色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故事中的角色。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故事中的七只瞎老鼠角色。
2. 让幼儿观察图片,认识每个角色。
教学活动:1. 展示故事中角色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每个角色的特点。
2. 邀请幼儿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三章:理解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发展。
2. 让幼儿观察故事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展示故事图片,让幼儿说出故事情节的变化。
第四章:学习故事语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和描述性语言。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和描述性语言。
2. 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故事,注意对话和描述性语言的表达。
2. 邀请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第五章:创意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制作瞎老鼠手工艺品。
2. 展示并分享制作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制作瞎老鼠手工艺品的步骤。
2. 邀请幼儿制作自己的瞎老鼠手工艺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六章:故事讨论与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故事中的行为和后果。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七只瞎老鼠和猫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七只瞎老鼠》2. 故事简介: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森林里玩耍,无意间遇到了一只猫。
他们害怕地躲在草丛里,观察着猫的行为。
他们发现猫并没有伤害他们,反而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3. 重点词汇:瞎、老鼠、猫、害怕、观察、分享、合作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讲述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故事中角色的图片,帮助幼儿认知角色特点。
3. 情景模拟法:教师组织幼儿模拟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问好,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环境,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表情、动作讲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
3.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故事中角色的图片,让幼儿认知角色特点。
4.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幼儿模拟故事情节,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幼儿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家长协助幼儿绘制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3.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情景模拟等环节。
2. 记录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如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绘制角色等。
3. 收集家长对幼儿学习情况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故事绘本《七只瞎老鼠》2. 角色图片:七只瞎老鼠、猫3. 情景模拟道具:如草丛、树木等4.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等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适合小班幼儿理解,避免使用难懂的词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七只瞎老鼠》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颜色。
2、根据画面所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内容。
3、知道凡事都要看整体而不能只看局部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装有明显特征物体的箱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看到这些细细长长的东西了吗?幼儿:看到了,是….. 师: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幼儿:老鼠的尾巴或者别的说法师:你们都知道啊!对了,就是老鼠的尾巴。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老鼠,小手伸出来。
幼儿:1、2、3、4、5…….
师:几只?幼儿:六只、七只。
师:原来是七只啊!今天的故事就和这七只老鼠有关,故事的名字叫《七只瞎老鼠》,一起说七只瞎老鼠。
师:又有问题啦!知道瞎是什么意思吗?
幼儿:就是看不见,眼睛看不到东西。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七只看不见的老鼠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你们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哦!
二、听故事
师:边播放ppt,边讲故事。
(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发现了一个怪东西,它们吓了一跳,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急急忙忙跑回了家)
师:星期一红老鼠出发了,想看个究竟它来到了怪物的身边摸了摸。
猜一猜它觉得那是什么呀!
幼儿:大象、河马的腿、怪物的腿……
师:红老鼠回家报告大家是一根大柱子。
可是,谁也不相信它说的话。
师:星期二谁出来了?幼儿:绿老鼠
师:它第二个出来,它要来看看这个大怪物究竟是什么?你们来猜猜吧!
幼儿:大象的牙齿、大象的鼻子…….
师:绿老鼠回来报告是一条蛇,可是,谁也不相信它说的话。
师:星期三是黄老鼠,黄老鼠觉得这是什么呀?长长的
幼儿:大象的牙齿、像刀、像骨头……
师:我们来看看黄老鼠觉得它像什么?黄老鼠说是打战的时候用的矛。
你们知道矛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矛呀,就是我们古代打战时用的一种兵器,矛的头是尖尖的,用钢铸成的,还有长长的杠是战士拿在手上的。
黄老鼠觉得是打战时候用的矛。
师:星期四轮到紫老鼠去啦!紫老鼠摸了摸大怪物它觉得是高高的峭壁,你们觉得其他老鼠相信吗?
幼儿:不相信
师:好!看看星期五过去的?幼儿:是桔老鼠师:大家来猜猜这只桔老鼠觉得这个怪物是谁呀?
幼儿:是石头,是一座山,等等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幼儿:是一把扇子。
师:其他老鼠相信吗?幼儿:不相信
师:第六去的是什么老鼠?
幼儿:蓝老鼠
师:蓝老鼠也去摸了这个怪物,你觉得是什么呢?
幼儿:萝卜、植物的根、大象的尾巴等等
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什么都不是,是一根绳子蓝老鼠说,可是其他老鼠都不同意,于是它们就开始吵了起来。
有的说像一根柱子,有的说像一条蛇,还有的说像一把扇子。
这时,轮到谁去啦!
幼儿:白老鼠
师:对,白老鼠还没有去呢?星期天轮到白老鼠去了,白老鼠从这个怪东西的这边摸到那边,又从上边摸到下边。
这个怪东西,粗的像柱子,软的像条蛇,尖的像只矛,宽的像峭壁,柔的像扇子,细的像绳子。
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
幼儿:大象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象啊!合起来就是一头大象。
师: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刚才故事里有几只老鼠?
幼儿:七只
师:那你们知道这七只老鼠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幼儿:红色、绿色、黄色、紫色、桔色、蓝色、白色
师:那我来考考你们,第一只出去的是什么老鼠?
幼儿:红老鼠。
师:星期二呢?幼儿:绿老鼠
师:星期三呢?幼儿:黄老鼠
师:星期四呢?幼儿:紫老鼠
师:那么星期五呢?幼儿:桔老鼠
师:星期六是?幼儿:蓝老鼠
师:星期天呢?幼儿:白老鼠
师:接下来请你们认真听这个故事,一会我还有问题。
(听故事)
师:请问红老鼠摸到的是大象的哪一个部位?幼儿:腿师:绿老鼠呢?幼儿:鼻子
师:黄老鼠呢?幼儿:牙齿
师:紫老鼠幼儿:身体
师:桔老鼠幼儿:耳朵
师:蓝老鼠幼儿:尾巴
师:白老鼠幼儿:完整地大象
师:为什么只有白老鼠就能摸出大象,而其他老鼠摸出的是
东西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师:因为呀,那六只老鼠都没有认真摸,它们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而白老鼠是从这边摸到那边,从上边摸到下边,把这只大象完完整整的摸了一遍,然后知道,噢!原来是一头大象。
三、游戏(小手摸一摸)
我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一位神秘的朋友,请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们摸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