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合集下载

口译理论概述

口译理论概述

口译理论概述口译理论可以说是翻译理论的一个分支,它包括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理论、语义学理论、词汇学理论、语用学理论、语法学理论、语篇学理论、形态学理论、符号学理论、信息学理论等诸多内容。

其研究对象为人类活动的结果――口译过程和口译行为。

口译理论有其自身的特点:(1)综合性; (2)实践性; (3)应用性。

一、口译理论基础之语义学理论二、口译理论基础之词汇学理论三、口译理论基础之语用学理论四、口译理论基础之形态学理论五、口译理论基础之符号学理论六、口译理论基础之信息学理论七、口译理论基础之接受学理论八、口译理论基础之文化学理论九、口译理论基础之文本学理论十、口译理论基础之心理学理论第一章口译概述在世界各国外语教学中,口译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翻译方式越来越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对于口译这一翻译技巧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为了全面探讨口译这一课题,我们首先必须对口译作出正确定义,弄清口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弄清它与笔译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节口译概述所谓口译,是指用口语进行翻译的一种活动。

即,用口语表达出某种思想,而后将其用笔写下来或再以口头的方式说出来,此时又将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然后又再次进行笔译。

简单地说,口译就是口头翻译的意思。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语言规则的不同,使得口译过程千差万别。

但归根结底,口译也只是口语翻译的一种。

因此,所谓口译,也仅是口语翻译的简称。

一、口译的发展阶段口译在近代以前,只有少数人懂得它的翻译规律。

这一时期,我们称其为原始口译时期。

在这一时期,翻译工作主要是凭借人们自己的经验,偶尔也使用简单的口译工具。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传统口译的起源时期。

原始口译时期较为短暂,这个时期的大部分著作都已散失,有记载的有《圣经》、《神曲》等。

此时口译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棒。

原始口译时期的一些古老翻译手法如“意译”、“直译”、“反译”、“表现”等已经初见端倪。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口译理论概述书评释意学基础上的口译理论——评介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严婧(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引言: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

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身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

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

由鲍刚所著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则在国内口译理论研究稀缺的情况下,从释意学的角度为读者总结了口译的特征,准备与理论知识。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认知心理学一、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为我们介绍了口译的产生、发展以及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者介绍了口语的特点以及与此对应口译的相关训练方法。

第三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与解码。

第四章,本书探讨了原语的贮存以及如何有效记笔记的问题。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口译过程的第二步,即:“脱离词语外壳”进行口头翻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战”。

本书结尾处,主要探讨了口译的译前准备。

二、我的评价首先,我通过第一章内容来谈谈口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对目前口译理论的看法。

尽管释意理论现今已在国际口译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仍然缺少具有实证意义的、科学的系统化口译理论。

释意理论与其说为口译研究提供了现成答案,还不如说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然而却布满了荆棘的前进道路……口译研究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释意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并需要启动多学科研究成果予以实证。

我认为释意理论道出了口译之本质,然而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一本质以何种方式在口译各个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译员的实践与培训。

口译理论(优选.)

口译理论(优选.)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Interpre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1.简介巴黎释意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其核心人物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Seleskovitch和Lederer两位教授。

以认知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着口译过程中意义的感知、理解、记忆、提取与表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创立了国际口译届第一套系统的、用于解释口译心理过程、指导会议口译教学与实践的理论—释意理论。

2.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a complex communicative act)。

释意理论强调翻译是交际行为,翻译的对象绝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翻译的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不是从源语到译语的直接转换,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再表达”。

3.核心观点:口译是以言语理解加上言外知识认知补充(cognitive complement of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为基础的释意过程。

研究视角口译作为一种信息处理过程:A语口译B语口译三角模式:第一语言Deverbalisation: Immediate and deliberate discarding of the wording and retention of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ssage 口译过程中,译员为完成特殊交际条件下的功能性需要,在整合语义信息和其他层面的话语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基础上,在长期工作记忆内形成的、以高层次语义表征或多层次宏观语义网络为基本存在形式和主要存在特征的意义存在状态。

Seleskovitch notes that dropping form aids the interprete r’s memory because they are not concentrating on remembering the words, or even the structure of the sourcetext. Instead, the interpreter understands the message, connects it to long-termmemory, and is then able to reformulate it in a more efficient way.Notes help the interpreter retrieve the message from their long-term memory and consist of, “symbols, arrows, and a key word here or there.”The “key words” may consist of words that will remind the interpreter of the speaker’s point, or of specific information “such as proper names, headings and certain numbers”.“Even memorizing a half dozen words would distract the interpreter, whose attention is already divided between listening to his own words, and those of the speaker...His memory does not store the words of the sentence delivered by the speaker, but only the meaning those words convey.” (Seleskovitch, 1978, 30-31)4.口译的三阶段:a)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的内容是交际意义,而不是语言本身,包括语言知识、认知补充、主题知识与百科知识、交际环境等。

口译即释意关于释意理论及有关争议的反思

口译即释意关于释意理论及有关争议的反思

口译即释意关于释意理论及有关争议的反思一、本文概述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主流理论之一,它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占据了口译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对口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释意理论的关键概念及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对释意理论质疑的观点。

通过分析释意理论的关键词,本文将对围绕释意理论展开的争议进行反思。

释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翻译即释意,它强调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理解源语的含义,并根据目标语的表达习惯进行重新表达。

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释意翻译、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翻译程序等。

随着口译研究的发展,释意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本文将通过对释意理论的深入探讨,分析其理论贡献和历史意义,并思考其在口译研究和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释意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相关争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释意理论的核心观点释意理论,又称解释学,是一种关注文本、言语或行为意义的理论框架。

它起源于哲学领域,特别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和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等人发展的哲学解释学。

这一理论后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文学研究、法律、心理学和口译等。

文本的多重意义:释意理论认为,文本不是静态的、单一意义的实体,而是具有多重潜在意义的动态结构。

每个读者或听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解读。

读者的角色:在释意过程中,读者或听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预期、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理解文本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每个个体的解释都是独一无二的。

历史和文化背景:释意理论强调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文本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理解文本需要对这些背景有所了解。

解释的循环:理解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称为“解释的循环”或“理解的循环”。

这意味着在理解一个文本时,我们不断地在整体和部分之间移动,从整体中理解部分,再从部分中理解整体。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篇一一、引言口译,作为人类交流的桥梁,对于跨文化、跨语言的国际交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理论,促进国际口译的发展。

二、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概述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由法国口译界提出的一种以语言与交际为中心的口译理论。

该学派注重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口译中的信息传达与解读。

释意派的核心观点是认为翻译不仅需要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应重视意义传达。

通过这种综合分析语言的方法,解释和分析文本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这一理念在国际口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三、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该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意义的重要性,将语言视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非语言本身。

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得口译工作更加注重理解与解释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文字转换。

其次,该理论在处理文化差异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通过理解并解释文化背景信息,使信息得以更准确地传达。

此外,巴黎释意学派还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口译员应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四、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应用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国际会议、商务谈判、外交交流等场景中,这一理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人们理解原文意义的同时,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同时,在跨语言教育、司法和医疗等领域中,该理论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释意派的理论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准确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准确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结论综上所述,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为口译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学派口译理论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国际事务、商务活动、文化交流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巴黎学派口译理论作为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方法对于深化口译理论研究、提升口译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视域下,对巴黎学派口译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口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巴黎学派口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其代表人物包括勒代雷、塞莱斯科维奇等。

该学派强调口译的交际性和互动性,认为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意义的传递和交流。

在巴黎学派的理论框架中,口译被视为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语言理解、信息重组、语言表达等多个环节。

同时,巴黎学派也注重口译实践的训练和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口译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口译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学派口译理论,不仅关注口译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也关注口译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口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巴黎学派口译理论在应对这些挑战和把握机遇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价值。

深入研究巴黎学派口译理论,对于推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深入发展,提升我国口译事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简述口译的重要性和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背景。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作为语言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使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共同推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背景广阔且复杂。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日新月异,口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口译模式和方法正逐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口译生态。

《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

《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

《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是一本系统介绍口译研究的教材,它涵盖了口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技巧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口译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提高口译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本书首先介绍了口译的定义和特点,强调了口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口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要求译员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口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接着,本书介绍了口译的理论框架和技巧方法。

口译理论框架包括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

译员需要掌握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便准确地进行口译工作。

技巧方法则包括听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口译速度和准确度的提高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译员可以提高口译的质量和效率。

本书还介绍了口译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口译研究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研究,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不同口译场景和问题的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从而推动口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还介绍了口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口译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商务谈判、政府外交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深,口译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口译研究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变化。

《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口译研究的教材,它涵盖了口译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技巧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口译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法,提高口译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浅析口译的理论研究

浅析口译的理论研究

浅析口译的理论研究随着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口译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口译的理论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口译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相关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口译的理论研究。

一、口译的定义和特点口译是指一种以口头语言为主的翻译方式,又称为传声译、陪同口译。

它是指通过人的声音把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给另一种语言的听众或者说话者。

与笔译不同,口译需要将原旨的语言转译成一种另外的语言。

因此,口译需要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以及精准的推理能力。

从口译的特点看,它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除了需要面对讲话者的语言表述,还需要注意讲话者的言语、语调、表情等一系列的非语言信息,以及当时的背景环境、时间场景等因素。

同时,口译的时间限制相对较短,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因此,口译要求译员拥有高超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具备快速反应、敏锐的判断力,使得口译成为一种较为考验译员综合能力的翻译方式。

二、口译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工作环境,口译可以分为会议口译、谈判口译、讲解口译以及陪同口译等几种。

1. 会议口译会议口译是一种翻译方式,它是指在一个会议过程中,通过一名或多名翻译人员的口译,将主讲人的话语另一种语言的听众或者说话者理解。

常见的会议包括国际会议、商务会议、政治会议等等。

在会议口译中,需要译员具备渊博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和敏锐的判断力。

2. 谈判口译谈判口译主要用于商务谈判、国际峰会、法庭庭审等。

谈判时,对于每一次讲话,都需要译员做实时口译。

谈判口译者需要具备高超的语言功底和情景意识,准确把握讲话人的心思,正确诠释每一句话的真实含义,使双方在语言沟通上达成共识。

3. 讲解口译讲解口译是一种将讲演者所语言的话语译成其他人所听得懂的语言的翻译方式。

该类型的口译通常应用于专业类领域中,如学术年会、博览会等。

讲解口译者需要对所要翻译的领域有透彻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把这些不可见的东西转化为一种让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与批评研究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与批评研究
. 人文社会 .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2016年第31期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与批评研究
牛荣亮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迄今为止国际口译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体系。它开启了跨学科口译过程心理研究的先 河,对当代国际口译研究和会议口译专业的教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代机器翻译研究也有重要启示。同时,也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本文对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成就与批评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口译学习、实践和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口译研究;成就与批评
取唯一正确的一项 , 而这一意义项的确定需要得到译员语 言外知识的补充 。 要提高机器翻译质量 , 就要把机器迅速 建立起语言结构对应的能力同译员有效的认知补充能力结 合起来 , 使译员和翻译机器在译前 、 译中和译后相互合作 , 共同完成翻译工作。
三、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批评
一直以来,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 在着许多不足。当代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认为,意义不 仅是由文本的语言结构内部要素单独确定的,而是由语言意 义、人的认知知识和交际语境三者共同决定的;巴黎释意学 派拒绝语言学范式的口译研究,使口译客体边缘化。塞莱丝 柯维奇认为 : 口译是一个对 源语语篇的释意过程 , 成功的 释意有赖于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的补充;认知知识由主题知 识、百科知识和语境知识构成;“释意”是一种心理体验, 难以规范和操作 。 释意学派认为 , 口译员只要能够摆脱源 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及时有效地调动语言外知识进行必要的 认知补充,口译就能成功;它只关注成功的口译,未分析失 败的原因。释意学派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译员的脑负荷 问题。一般情况下听众拥有与口译员相同的认知补充能力, 他们同样可以理解源语讲话暗示的内容,译员若把这些未明 示的内涵都明确说出,可能既不符合讲话人的意愿,也低估 了听众的理解力。无论是从事笔译还是口译,译员都会碰到 “可译”和“不可译”的问题;但是释意学派否认“不可译 性 ” 的存在 。 释意理论拒绝采用 “ 陌生化 ” 口译策略 。 另 外,它的适用范围也有待检验。

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

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刘宓庆口译理论基本框架研究———评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彭秀林(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清远511510)摘要: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以维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为口译研究的指导思想,并构成贯穿全书的理论主线,从口译研究的指导思想、本体论、认识论、对策论、方法论五个方面构建了口译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首创性、整体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标志着我国口译理论初具雏形。

关键词:口译理论;刘宓庆;框架;《口笔译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2012)06-0152-03刘宓庆先生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先后出版了11本翻译论著:《文体与翻译》《英汉翻译技能指引》、《新编当代翻译理论》《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翻译美学导论》《翻译与语言哲学》《文化翻译论纲》《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口笔译理论研究》《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刘宓庆翻译散论》(王建国编)。

在这11本专著中,除《口笔译理论研究》以外,其余都聚焦于笔译研究。

《口笔译理论研究》,顾名思义,应包含口译和笔译两个方面的理论。

其实不然。

在这部专著中,著者着力要解决的是口译到底有没有理论的问题、有没有具有操作性的口译理论的问题,关于笔译的论述不过是为把口译有关问题论述得更清楚的一个铺垫而已。

笔者反复研读《口笔译理论研究》以后,发现该书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创建了一个口译理论基本框架或者说一个口译理论体系。

一、口译理论指导思想刘宓庆口译实务经验丰富,翻译理论素养深厚。

他深刻体会到口译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口译员随时要面对一种“全方位的挑战”:心理素质、语言功力、反应能力、专业水平、百科知识、应对或应变策略、交流和交际技巧乃至仪态的“felicity”(得体)和所谓“becomingness”(适境),等等。

口译理论发展背景下的口译能力评估体系述评

口译理论发展背景下的口译能力评估体系述评
关 键 词 :口译研 究 理 论 基 础 能 力 评 估
1 . 引 言

次大 规模 使用 是在 1 9 4 5 年 的纽 伦堡 军 事法 庭审 判期 间 ,
口译 活动 作为一 种 以语 言为媒 介的 人类思 想文 化交 流 的行为 ,其 悠久 的历史 几乎 与人类 自身 的历史 一样 源远 流 长 。在西方 , 最早 以某种方式被 记录下来 的 口译活 动出现在 公元 前 3 0 0 0 多年 的古埃 及 法老 ( P h a r a o h ) 统治 时 代 ; 而 到 了
的历史 ( 陈福康 。 2 0 0 0 : 2 — 3 ) 。 尽 管 口译活动历 史悠久 , 但是 口 译 的职业化 则始 于2 0 世 纪 。 口译 理论 及其 能力评 估 的研究 就更 晚 ,是 近几 十年的 事情 。本文 旨在 回顾 口译研究 的成 果。 以此分析 口译 的学科发 展历程 。 探究 口译评 估体 系 的逐 步 完善过程 。在 1 3译理论 的发 展背 景下 审视 口译 能力评估
I N T E R P R E T E S D E D UC T E U RS )在 法 国 巴 黎 成 立 。 与 此 同
时 .国际 口译工作 者也在 瑞士 日内瓦成立 了 国际会议译 员
协会( A I I C — A S S O C I A T I 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L D E S I N T E R .
P R E T E S D E C ON F E R E N C E S ) 。
与 周边 国家 的交 往可追 溯到 夏商 时期 。公 元前 1 1 世 纪的周 朝 已有 了通过 “ 重译 ” ( 多重 口译 ) 而进行交 流的史实 , 而史料

浅析口译的理论研究

浅析口译的理论研究

口译 事 业 的进 一 步发 展 。 关 键 词 :1 7 : 译 译员 口译 技 巧

理 论 框 架 理 完 的 内 容 转 换 成 目的 语进 行 输 出 。 简言之 。 整 个 口译 过 程 其 实 即为“ 解码一换码 一编码 ” 的思维 过程 . 这 整 个 过 程 都 是 在 短 时 间 内 迅 速 完 成 的 。这 就 不 仅 要 求 译 员 具 有 极强 的 瞬 时 记 忆能力 . 更 需 要 他 们 掌 握 熟 练 的 符 号 笔 记 记忆 方法 。 如 果 译 员 不具备这种能力 , 那 么 在 现 场 翻 译 中 就 会 出 现 很 多状 况 。 例 如 当说话人讲的内容较多时 , 译 员无法捕捉到关键信息 。 头 脑 中 只 有 一些 杂乱 的 片 段 , 也 无 法将 所 记 录 的 信 息 传 达 出 来 , 这 即 是 缺 乏逻 辑 整 理 能力 的表 现 。 因此 . 译 员 不 仅 需 要 接 受 专 业 的 培训 , 还 需 要 将 所 学 的技 巧 应 用 于 实 践 中 , 并 逐 步形 成独 特 的 逻 辑 整理 方法 。 三、 口译 的 理 论 研 究 框 架 口译 的理 论 研 究 经 历 了 上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的前 期 研 究 阶 段 和实 验 心 理学 研究 阶段 . 以及 七 八 十年 代 的实 践 者初 级 阶段 , 最终 在 上 世 纪 九 十年 代 实 现 了蓬 勃 发展 。至 此 , 口译 研 究 正式 被归 纳 进 翻 译 的 大领 域 . 成 为一 个 重 要 的 分 支 。现 代 口译 研究 结 合 了科 学 研 究 方法 , 融合 了多 个 学 科 。 例 如 认 知 心理 学 、 语 言 学、 语用 学 、 社会 学 、 跨文化交际等 , 形 成 了科 学 理 论 框 架 。 口译 的三 种 主 导思 想 : 口译 是 翻译 的 一 种 形 式 , 口译 是信 息 处理过程 . 口译 是 一 种 交 际 活 动 , 此 即 为 口译 的 理 论 基 础 。 对 于 口译 的 理 论 研 究 . F . P o c h h a c k e r 指 出 其 应 该 包 括 八 个 元 素: 媒介 、 场合 、 方式 、 语言、 语篇 、 参与者 、 译员、 问题 。这 八 个 元素表 明, 口译 理 论研 究是 多元 化 的 、 跨学科的。 , 《 对 口译 理 论 结 构 体 系 研 究 的讨 论 》 一 文 中指 出 : “ 语 言转 述、 认知信息处理技能 、 意义传 达 、 话语 , 语篇产 出、 媒介 , 是口 译研究的框架。 这 五 种语 言 论 点 反 映 了 人们 对 口译 现 象认 识 的 发展 , 是 口译 研 究 中 的 主导 理 论 观 点 。 尽管 它 们 所 强 调 的侧 重 面不 同 , 但 都 在 一 定 程度 上 揭 示 了 口译 现象 的规 律 与 特 点 。 ” 四、 结 语 自上 世 纪 中期 开 始 。口译 理 论 研 究 就 丰 富 了 口译 学 科 的 内容 . 而 且取 得 了 骄 人 的 成 果 。作 为 翻译 学 科 的一 个 分 支 , 口 译 已经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一 门 具 有 独 立 理 论 系统 的 学 科 。 然而 , 任 何 一 门学 科 都 不 可 能 孤 立 地 存 在 。 口译 也 与 许 多 学 科 如 心 理 学、 认知语 言学 、 语 用学等学科 存在交叉 领域 , 因此 跨 学 科 的 综合研究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 比于 笔 译 理 论 研 究 , 口译 的理 论 研 究 在 我 国还 处 于起 步 阶段 ,与 西 方 学 者 的 理 论 研 究 相 比还 有 很 大 差 距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和 国际 交 往 的 增 多 , E l 译 研 究 也 将 面 临 更 加 巨 大 的 挑 战 。因此 。 为 了进 一 步推 动我 国 口 译翻译事业的发展 . 必须结合多种学科 、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 口 译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张文 , 韩 常 慧. 对 口译 理 论 结 构 体 系 研 究 的讨 论 [ J ] . 世 界翻译大会 , 2 0 0 8 ( 4) . [ 2 ] 肖晓 燕. 西 方 口译 研 究 : 历史 与现状 [ J ] . 外 国语 , 2 0 0 2

浅析口译理论

浅析口译理论

浅析口译理论作者:白露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1期一、口译产生和发展口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像人类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它比书面文字产生的还要早很久,也早于笔译,是最早期的翻译类型。

中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需要口译人员的活动。

而在20 世纪初期,口译开启了职业化道路。

而口译职业化的开端,就是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由于会议使用的是英语和法语,于是就有了交替传译译员。

在1971 年,中国重新进入联合国,口译活动日益增多。

口译工作的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大多数为交替传译。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随着对外往来的增多,中国举办各种大型国际会议,随之而不断增多的便是同声传译工作。

二、口译的特点1. 口译具有即席性口译的及习性也可以称在场性。

“是口译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它是由口语的即席性特点决定的。

”口译与口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口语是基础,口译的即习性是由口语决定的。

这一特点要求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有集中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

2. 口译具有准确性口译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准确性。

在口译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就可能会造成大麻烦,因此,口译要准确,尤其是翻译人名、数字、专有名词等。

另外,准确性还要求译员口齿清晰、口头表达准确。

口语是译员工作的工具,语言表达对谈判能否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只复述了双方要表达的大义,而用词却不够准确,这就是译员的失职。

3. 口译具有复杂性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要具备跟多素质: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等。

首先,译员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既包括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 又包括一些常识广泛的国际知识等。

译员不仅需要成为具备多领域知识的人才,还有把这些知识灵活的运用于翻译过程中。

其次,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会碰到专有名词,特别是地方特色词汇,这些词汇很难找到英文对等词。

解释这些内容的过程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也证明的口译并不是单一的翻译,而是复杂学科间的交流。

口笔译理论研究 读后感

口笔译理论研究 读后感

口笔译理论研究读后感
本丛书既关注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又关注科技、经济、法律、贸易、金融、旅游、传媒等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实务,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传统与创新、普及与提高、国外与国内的关系,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

作为译学书籍,丛书在受到翻译界专家学者的好评的同时,也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丛书中若干种已成为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脍炙人口的必读书,在国内外翻译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奠定了公司在译学书籍出版方面的领先地位;作为公司的品牌图书,丛书因其特色、个性和风格而在读者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为公司在图书出版界赢得了名气。

本书的论述着眼于强化口译跨语言文化的社会传播功能,集中探讨了话语结构、话语意义、话语效果和话语机制四个核心问题。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

英汉口译教程任文
摘要:
1.英汉口译教程简介
2.教程的特点与亮点
3.教程的应用场景与对象
4.教程的价值与意义
5.教程的作者简介
正文:
英汉口译教程是一本针对英语与汉语口译学习的专业教材。

本教程以英语和汉语为工作语言,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口译技能,培养专业的口译人员。

教程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和专业性,不仅涵盖了口译的基本理论,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口译场景。

教程的特点与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程结构完整,内容系统,从基础的口译理论到实际的口译操作,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其次,教程注重实践,提供了大量的英汉口译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译技巧。

再次,教程与时俱进,充分考虑了现代口译的需求,特别关注了计算机辅助口译和同声传译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程适用于英语和汉语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口译工作的专业人士。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口译人员,都可以从本教程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巧。

此外,本教程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的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口译技能。

英汉口译教程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口译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口译场景,提高口译质量。

同时,教程的作者任文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译专家,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本教程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英汉口译教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口译教材,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受益。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口译领域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

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口译活动对于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众多口译理论中,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以期为口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概述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源于法国的巴黎释意学派,强调释意在口译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该理论认为,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原语信息的解释和再表达。

在释意过程中,译员需充分理解原语信息,把握其含义,再以目标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

这一理论强调了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释意技巧的运用。

三、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特点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 强调释意的核心地位:该理论认为,释意是口译的核心任务,是语言转换的基础。

2. 重视译员的主观能动性:该理论强调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动性,要求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3. 注重释意技巧的运用:该理论提倡运用各种释意技巧,如概括、归纳、推理等,以准确传达原语信息。

4. 跨文化交际意识:该理论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要求译员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四、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应用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实践方面,该理论为口译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如听辨、记忆、笔记等。

在理论方面,该理论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推动了口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该理论还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实践价值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口译质量:该理论通过强调释意的核心地位和运用释意技巧,有助于提高口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自然度。

2. 培养专业口译人员:该理论为口译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口译人员。

简析论口译过程中解释性翻译的重要性

简析论口译过程中解释性翻译的重要性

简析论口译过程中解释性翻译的重要性摘要:《口译技巧与操练》从口译(主要是会议口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语言现象等方面来进行讲解和练习,从不同的方面对口译中常常出现的理由进行了讲解。

本文就书中提到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提炼与分析,探讨了解释性翻译的性,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不可译因素,使口译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关键字:口译技巧与操练不可译性解释性翻译性口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借代等,一些文化现象例如俚语俗语等的翻译,这些因素制约着翻译活动,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它们完全进行完全对应的翻译。

由于文化缺省的因故,常常会出现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应对等的词去表达,只能用短语或句子来对其进行解释以便听众理解。

这就造成了书中所提到的“不可译”性,是文化和语言内在的特点导致了这一现象,而非受限于译者的个人能力。

对于非可译性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如果这些因素是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表达,例如法国的红酒世界闻名,有词汇是描绘红酒的,例如红酒的度数、红酒的口味、红酒的酿造策略、红酒礼仪等,这些都很有讲究。

但是由于在中国红酒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文化,在汉语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分类,也没有那么多的词汇去描述,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有必要对那些无法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的词或短语进行解释性描述。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俚语、俗语、歇后语等的翻译,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对于这些话语的翻译译者都要启动自己的语言解释能力,对听众加以解释。

例如: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译文可以处理为Three cobblers combined outweigh a mastermind.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译者就是很好的用英语将讲话者要表达的意思表现了出来,强调出多人的智慧强于一个人,否则如果译者直接按照汉语直译句子,还要向听众解释诸葛亮是中国历史有名的谋士,是智慧的化身。

口译评价100字

口译评价100字

口译评价100字
1、学术性口译,译者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不是逐字翻译,有时省略一些内容,有时增加一些内容,对句子进行句法的重组,逻辑加工等,使得译文达到准确、流利。

比如“我们一生都受到广告的影响”这句话,自然不能采用字词对应的翻译方式。

2、翻译的省略也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得当会使语言言简意赅,清晰明白。

例如将“少女特别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翻译为“Young girl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省略了“广告的影响”的翻译,如果前一句已经提及,而且是句子的主干,所以在这里适当的省略,读者也是可以理解的。

3、翻译中选词也会给译文增添不少色彩,文中如“许多广告的主要争夺对象”中“对象”词的选择,译者用了“target”,target 有靶子的意思,可以引申是争夺的对象,非常的形象生动。

4、口译过程中要对句子进行逻辑加工,在现代汉语中的流水句与句之间没有连词,其逻辑关系则是一目了然,这是汉语“意会”的魅力,但是英语讲求“言传”,由语言形式体现逻辑关系。

如对“广告教导我们物质至上,金钱可以购买幸福”。

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评《口译教程》

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评《口译教程》

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评《口译教程》
陈艳娟;雷彩珠
【期刊名称】《当代教育科学》
【年(卷),期】2015(000)023
【摘要】英语口译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它不同于语言教学,也不是想象中的
英语辅助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口译教程》一书由口译认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三部分构成,具体细分为27课。

第一部分介绍了口译的概念、特点及主要形式,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交替传译的理论与技巧、交替传译的基本技能,第三部分讲述了同声传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配以模拟同传练习。

【总页数】1页(P后插24)
【作者】陈艳娟;雷彩珠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技英语口译实用技巧与口译职业技能的提升
2.科技英语口译实用技巧与口译职业技能的提升
3.有色金属行业英语专用语料库研究现状与构建设想——评《冶金
科技英语口译教程》4.有色冶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评《冶金科技英语口译教程》5.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评《冶金科技英语口译教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意学基础上的口译理论——评介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严婧(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引言: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

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身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

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

由鲍刚所著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则在国内口译理论研究稀缺的情况下,从释意学的角度为读者总结了口译的特征,准备与理论知识。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认知心理学一、内容提要全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为我们介绍了口译的产生、发展以及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者介绍了口语的特点以及与此对应口译的相关训练方法。

第三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与解码。

第四章,本书探讨了原语的贮存以及如何有效记笔记的问题。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口译过程的第二步,即:“脱离词语外壳”进行口头翻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战”。

本书结尾处,主要探讨了口译的译前准备。

二、我的评价首先,我通过第一章内容来谈谈口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对目前口译理论的看法。

尽管释意理论现今已在国际口译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仍然缺少具有实证意义的、科学的系统化口译理论。

释意理论与其说为口译研究提供了现成答案,还不如说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然而却布满了荆棘的前进道路……口译研究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释意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并需要启动多学科研究成果予以实证。

我认为释意理论道出了口译之本质,然而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一本质以何种方式在口译各个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译员的实践与培训。

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

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交际意义。

成功的翻译应该在篇章的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因为句子是语法上的单位,篇章才是语义单位;翻译所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法或单个的字、词、句。

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为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即译文能在其读者或听众那儿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效果。

显然,这里,不能以字词句,而应以语义单位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口译理论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

这里,我重点谈谈“黑箱法”。

它是指我们通过观察译员的语病、语误、间断等是如何产生以及何时产生等现象,使用心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较为有依据地判断出议员如何组织译语。

总之,本书以“实证”为主要工作原则,对口译工作中所涉及的原语理解、译员思维、译语表达、口语特点等一系列现象作出尽量科学化的、理论上的探讨。

本书关注的是源自口译实践的、考虑到人的因素和语言内、外因素的理论,以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口译规律,而并不特别关注仅是考虑到双语形式对比的语言学分析,或是个别口译“天才”的个性化临场发挥。

在关于口译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对言语的关心其实远胜过了对语言的关心,因为口译工作者接触的那些有着鲜明口译工作特点的原语或译语表义符号更是一种言语。

口译中涉及的言语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种。

内部言语的特点:(1) 仅由最具主干性质的简要词汇或其他简短的语义载体符号构成,并因语境明确、话语主题已为言语者明了等原因而常省略主语、主题,仅剩少量提示性形式。

(2)很少有虚词,并且不一定合乎语法规律或其他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规律。

(3)有时甚至可不一定具有语音形式,或“规范”的语音形式,其含义仅供言语者自己“内部”懂得即可。

(4)能以多头绪、非线性、“跳跃”的方式发展,运作速度远快于外部语言那种线性的发布速度,几乎与敏捷的思维同步。

因此,我们在研究口译过程时需要注意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代表着言语者整理思维诸多程式的一种。

接着,本章通过对比研究法,探讨了口语相对于笔语的一些不同特点:(1)口语具有某种“先决存在性”,因而其是与笔语同样重要的人类交流体系。

(2)口语的“暂留性”和“发布上的相对迅速性”。

这就决定了口译者有保留住原语话语意义的可能,而无保留住原语话语语汇的可能。

(个别关键性的重点词语等除外)从口译实用角度来看,保留原语话语的词汇也极少具有实际意义。

因为多数听众感兴趣的是原语话语的内容而非单词。

(4)口语“信息的模糊与松散性”。

因此,译者的译语在一般情况下必然会与普通口语一样,具备某种即席性。

我们无法要求译者的译语像笔译所用的笔语那样严谨、漂亮。

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的口译译员又应在语音信息清晰度、结构、措辞等方面优于一般口语。

(5)口语对副语言信息或主题、交际环境、语境等其他一些超出语言的信息的充分调动。

在巴黎释意理论术语中,所有“纯”语言以外的信息均被看作“语言外信息”。

这些信息可对口语中的语言信息作出有力的提示,使得话语交流中交流各方将注意力指向它们所提示的实质性内容信息,忽略重复、累赘的信息。

口语的理解不能离开主题、语境、交际环境等语言以外的因素。

(6)口语信息反馈的充分性。

任何口语都是双向性质的。

(7)“口语言语计划的即席性特点”。

其外在的反映是:口误的难以避免性,以及口语话语结构、信息的松散性。

(8)口语的语言结构性规律及口头修辞习惯与笔语有所不同。

口语的规则很可能是参照某种“意会”的信息交流体系和“省力”等交流原则而构建的。

口译受上述口语特点的影响,一定会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与笔译相比有所不同的工作方式。

“工作语言”的概念是口译工作所依赖的语言基础,反映着译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所谓“工作语言”,并不是指某种可以脱离一般口语的整体概念而独立的口语,它只是指口语整体概念中的一个职业化分支,包含着所有那些具备口语特定技术的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言语,包括庄严体、正式体、普通体等语体,这些语体所拥有的较高语级,特定的题材类别,和口译中所能遇到的话语语篇结构,如会谈、谈判、会议发言、技术研讨、产品介绍、商务往来等特定的语篇结构。

对话语类别(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联想语类)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它可以深化我们对各种话语的结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发展口译工作。

我国的语言心理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类似的话语的心理组织现象,并沿用了国外语言心理学术语script,将其称为“图式”。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图式”可分为“事件图式”、“场景图式”、“故事图式”和言语接受者对言语中涉及的人物进行角色投入的“角色图式”等,并认为它们体现出了人类对话语的某种心理组织状况,反映着事物构成的相关知识,如空间的构成、时间的构成和情节,而且还反映着这些相关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话语的理解和记忆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国在校学习B语的学生大都属于合成形双语者。

他们在进行口译时,习惯将B语转换为熟知的A语系统,这往往会使得他们拘泥于A语的语言形式,影响翻译质量。

所以我国现在致力于培养语言“脑分区贮存”的并列性双语者。

总而言之,口译重意会。

我们在口译研究中基本不用语言结构对比的方式研究双语。

第三章主要研究口译中的听辨与理解。

首先口译中所遇到的语音全部是真实的现场言语的语音,并且在多数场合下都发自有一定语言能力的、能够连贯表达的话语者的口中,因此,它不太可能是一个个单独地、孤立地发布出来的。

实际上,这些语音大多连在一起,组合成一组组地语音群,融汇在连绵不断的语流里,表现出某种“连续性”成串语音群体的运动性质。

此外,实际工作时的原语话语语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噪声,语流中前后排列的语音,话语的语速等影响。

所以口译中的听辨不同于我们日常外语院校的听说训练。

在口译的语音听辨过程中,译员对实际缺失语音的“幻觉”复原现象与不清晰语音的补充现象在本质上还是类似的。

它们都是译员大脑在熟练的前提下启动双语语言长时记忆库中的语义经验和句法经验,对原语声学刺激做出或A语、或B语的自动化语音反应,其参照值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语言外的。

法国巴黎释意理论也认为,口译的听辨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内心填补”现象。

“声音只是部分地被接受,被传达,听的行为是既根据听者已有的知识又根据声响的现实本身来进行的,因为人们可以把不完全的感觉融合到已知的整体中去。

相关声音通过筛选和内心补充超越了周围的嘈杂声。

这一现象适用于所有声音,尤其是组成有条理的言语的声音。

任何被记住的感觉刺激时经释意补充的筛选结果”。

口译活动中所要理解的意义是言语的意义。

言语的意义是指“话语语篇的整体意义”。

它是言语的实际应用意义,基本上等于我们通常说的“语境意义”。

口译译者在体会B语语义时,都存在着某种“语义参照场”,这一参照场结合了语言+语言外的各种信息,为译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参值。

口译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的自然理解。

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1)迅速对原语内容要点进行标定并做出整理,把握住语篇整体意义。

(2)抓住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原语的不同语类掌握原语叙述、介绍或论述的线索。

(3)将话语的主题、语境、交际环境、语言的前后句法关系、各种副语言信息和其它语言外的“认知库”信息纳入理解轨道。

(4)利用译前准备或译员预先储备、积累的口译经验为口译现场理解提供一定的参照值。

(5)迅速地、半自动化地进行译语搜觅并对关键词语或数字、术语等做出代码转换。

口译的理解程序几乎是与听辨过程同时开始的。

通过本章节,我们不难看出,口译“思维理解”无疑具有某种“整合”性质。

它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整体层次上的语义信息的分析、合成过程,是一种在听辨与“语段初加工理解”基础上,对感知的原语整体进行准确、全面的语篇浓缩的特殊加工过程。

口译的“思维理解”所要解决的并非仅仅是“理解哪些内容”的问题,它还尤其要解决“如何理解这些内容”的问题。

巴黎高翻学院的教员常用“理性的理解”来形容这一理解方式。

在第四章中,本书主要探讨了原语贮存与笔记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确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

一般而言,瞬时记忆与口译工作中的原语听辨有关,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与译员对原语的内容、关键词语等信息的贮存有关,其中长时记忆还与B语的学习,以及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有着特别的关系。

口译中“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的概念则指人脑在一定的任务压力下于短时间内、或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些信息的保持,亦即人脑由于工作需要而表现出的适应变化和系统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人脑对某些数目的编码等。

它可以大大超出一般性质的短时记忆信息贮存量。

记忆的最后阶段时信息的提取。

根据心理学,信息的提取有两种表现,即“回忆”和“再认”。

“回忆”的概念指某种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也能回想起来的心理现象,而“再认”则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回想起来的心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