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理论概述 书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意学基础上的口译理论

——评介鲍刚的《口译理论概述》

严婧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13)

引言:释意学派,又称“达意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探讨口译与非文学文本笔译原理与教学的学派。该派认为翻译即释意;是译者通过语言符号和自身的认知补充对原文意思所做的一种解释;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该派理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其观点对于翻译研究有着独特的启示。由鲍刚所著的这本《口译理论概述》则在国内口译理论研究稀缺的情况下,从释意学的角度为读者总结了口译的特征,准备与理论知识。

关键词:释意理论;口译;认知心理学

一、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为我们介绍了口译的产生、发展以及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作者介绍了口语的特点以及与此对应口译的相关训练方法。第三章主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接受与解码。第四章,本书探讨了原语的贮存以及如何有效记笔记的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口译过程的第二步,即:“脱离词语外壳”进行口头翻译。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战”。本书结尾处,主要探讨了口译的译前准备。

二、我的评价

首先,我通过第一章内容来谈谈口译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对目前口译理论的看法。尽管释意理论现今已在国际口译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仍然缺少具有实证意义的、科学的系统化口译理论。释意理论与其说为口译研究提供了现成答案,还不如说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行的,然而却布满了荆棘的前进道路……口译研究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释意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普及、发展,并需要启动多学科研究成果予以实证。我认为释意理论道出了口译之本质,然而下一步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以科学的方式,证明这一本质以何种方式在口译各个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内译员的实践与培训。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在于传递交际意义。成功的翻译应该在篇章的层次上进行,即对篇章进行释意,因为句子是语法上的单位,篇章才是语义单位;翻译所译的是意义,而不是语法或单个的字、词、句。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为整体交际意义上的等值,即译文能在其读者或听众那儿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效果。显然,这里,不能以字词句,而应以语义单位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口译理论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这里,我重点谈谈“黑箱法”。它是指我们通过观察译员的语病、语误、间断等是如何产生以及何时产生等现象,使用心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较为有依据地判断出议员如何组织译语。总之,本书以“实证”为主要工作原则,对口译工作中所涉及的原语理解、译员思维、译语表达、口语特点等一系列现象作出尽量科学化的、理论上的探讨。本书关注的是源自口译实践的、考虑到

人的因素和语言内、外因素的理论,以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口译规律,而并不特别关注仅是考虑到双语形式对比的语言学分析,或是个别口译“天才”的个性化临场发挥。

在关于口译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对言语的关心其实远胜过了对语言的关心,因为口译工作者接触的那些有着鲜明口译工作特点的原语或译语表义符号更是一种言语。口译中涉及的言语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种。内部言语的特点:(1) 仅由最具主干性质的简要词汇或其他简短的语义载体符号构成,并因语境明确、话语主题已为言语者明了等原因而常省略主语、主题,仅剩少量提示性形式。(2)很少有虚词,并且不一定合乎语法规律或其他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规律。(3)有时甚至可不一定具有语音形式,或“规范”的语音形式,其含义仅供言语者自己“内部”懂得即可。(4)能以多头绪、非线性、“跳跃”的方式发展,运作速度远快于外部语言那种线性的发布速度,几乎与敏捷的思维同步。因此,我们在研究口译过程时需要注意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代表着言语者整理思维诸多程式的一种。接着,本章通过对比研究法,探讨了口语相对于笔语的一些不同特点:(1)口语具有某种“先决存在性”,因而其是与笔语同样重要的人类交流体系。(2)口语的“暂留性”和“发布上的相对迅速性”。这就决定了口译者有保留住原语话语意义的可能,而无保留住原语话语语汇的可能。(个别关键性的重点词语等除外)从口译实用角度来看,保留原语话语的词汇也极少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多数听众感兴趣的是原语话语的内容而非单词。(4)口语“信息的模糊与松散性”。因此,译者的译语在一般情况下必然会与普通口语一样,具备某种即席性。我们无法要求译者的译语像笔译所用的笔语那样严谨、漂亮。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的口译译员又应在语音信息清晰度、结构、措辞等方面优于一般口语。(5)口语对副语言信息或主题、交际环境、语境等其他一些超出语言的信息的充分调动。在巴黎释意理论术语中,所有“纯”语言以外的信息均被看作“语言外信息”。这些信息可对口语中的语言信息作出有力的提示,使得话语交流中交流各方将注意力指向它们所提示的实质性内容信息,忽略重复、累赘的信息。口语的理解不能离开主题、语境、交际环境等语言以外的因素。(6)口语信息反馈的充分性。任何口语都是双向性质的。(7)“口语言语计划的即席性特点”。其外在的反映是:口误的难以避免性,以及口语话语结构、信息的松散性。(8)口语的语言结构性规律及口头修辞习惯与笔语有所不同。口语的规则很可能是参照某种“意会”的信息交流体系和“省力”等交流原则而构建的。口译受上述口语特点的影响,一定会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与笔译相比有所不同的工作方式。“工作语言”的概念是口译工作所依赖的语言基础,反映着译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所谓“工作语言”,并不是指某种可以脱离一般口语的整体概念而独立的口语,它只是指口语整体概念中的一个职业化分支,包含着所有那些具备口语特定技术的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言语,包括庄严体、正式体、普通体等语体,这些语体所拥有的较高语级,特定的题材类别,和口译中所能遇到的话语语篇结构,如会谈、谈判、会议发言、技术研讨、产品介绍、商务往来等特定的语篇结构。对话语类别(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联想语类)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它可以深化我们对各种话语的结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发展口译工作。我国的语言心理研究人员也注意到了类似的话语的心理组织现象,并沿用了国外语言心理学术语script,将其称为“图式”。这些研究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